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903875.2 | 申请日 | 202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965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5-03-21 |
申请人 | 任逸明; | 申请人类型 | 其他 |
发明人 | 任逸明; 任启昌; | 第一发明人 | 任逸明 |
权利人 | 任逸明 | 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当前权利人 | 任逸明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上海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上海市嘉定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上海市嘉定区迎园新村十一坊18号502室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01822 |
主IPC国际分类 | A45C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45C7/00 ; A45C15/06 ; A45C5/14 ; A45C15/00 ; A45C13/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5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徐州创知为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赵静;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行李箱,属于箱包技术领域。该行李箱包括下箱壳以及与所述下箱壳转动连接的上箱壳,所述下箱壳与所述上箱壳通过 拉链 固定闭合;所述上箱壳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转动 油 门 ;所述下 箱体 包括上 支架 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折叠驱动件和折叠支架。本发明可通过改变箱体尺寸以满足免费托运的要求,降低出行成本,且功能多样,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出差旅游的舒适度,相比于现有的行李箱有较大优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便携式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壳以及与所述下箱壳转动连接的上箱壳,所述下箱壳与所述上箱壳通过拉链固定闭合;所述上箱壳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转动油门;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便携式智能行李箱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行李箱。 背景技术[0002] 行李箱是出行用品,在用户的出行旅途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常规的行李箱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3] 人们在出差、旅行期间使用的行李箱的容纳空间都是固定的,只能根据随身物品的体积选用不同尺寸的行李箱出行,经常出差的家庭最低都会购置两种以上尺寸的行李箱。而列车的行李架对行李有尺寸要求,导致携带大尺寸行李箱时需要将行李箱放置在列车过道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行李托运对行李尺寸也有要求,过大的尺寸会产生额外的托运费用造成浪费,且市面上现有的行李箱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出行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尺寸大小,适用性强且功能多样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智能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箱壳以及与所述下箱壳转动连接的 上箱壳,所述下箱壳与所述上箱壳通过拉链固定闭合;所述上箱壳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转动油门; 所述下箱体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置有折叠装 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折叠驱动件和折叠支架; 所述上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侧杆,所述侧杆的末端与所述下支架滑动连接。 [0006] 所述下箱体底部设置有控制器、行走轮以及与所述行走轮传动连接的骑行驱动件,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GPS定位模块、重量检测模块以及自动跟随系统,所述控制面板、折叠驱动件、骑行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架包括活动杆、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杆,以及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的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对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上转动连接有折叠杆,折叠杆的末端与所述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上还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块,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上还对称 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滑动块之间还转动连接有折叠杆;各个所述折叠杆的长度均相同; 所述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折叠驱动件带动活动杆运 动,从而改变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的距离并改变行李箱尺寸。 [0010] 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外壁设置有水杯支架和灯带。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通过改变箱体尺寸以满足免费托运的要求,降低出行成本,且功能多样,可满足 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出差旅游的舒适度,相比于现有的行李箱有较大优势。 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的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的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标识说明:1、上箱壳;2、下箱壳;3、折叠装置;4、行走轮;5、GPS定位模块;6、侧杆;7、生物识别开锁装置;8、拉链;9、伸缩杆;10、握把;11、控制面板;12、水杯支架;13、灯带;14、控制器;15、上连接杆;16、折叠驱动件;17、活动杆;18、下连接杆;19、第一连接孔;20、折叠杆;21、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8]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19] 请参见图1‑4,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便携式智能行李箱,包括下箱壳以及与下箱壳转动连接的上箱壳,下箱壳与上箱壳通过拉链固定闭合。 [0020] 优选的,下箱壳与上箱壳之间设置有生物识别开锁装置,该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 [0021] 上箱壳上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握把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转动油门。 [0022] 下箱体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折叠装置,折叠装置包括活动杆、与上支架固定连接的上连接杆,以及与下支架固定连接的下连接杆,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对称设置有3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上转动连接有折叠杆,折叠杆的末端与活动杆转动连接。 [0023] 具体的,活动杆上还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块,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上还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滑动块之间还转动连接有折叠杆。 [002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折叠杆的长度均相同。 [0025] 进一步地,折叠装置还包括折叠驱动件,折叠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通过折叠驱动件带动活动杆运动,从而改变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距离,进而改变行李箱的尺寸大小,请参见图4。 [0027] 优选的,上支架上还转动连接有多根侧杆,侧杆的末端与下支架滑动连接。 [0028] 下箱体底部设置有控制器、行走轮以及与行走轮传动连接的骑行驱动件,控制器包括电源模块、GPS定位模块、重量检测模块以及自动跟随系统,自动跟随系统在公开号为CN215121212U的中国专利中已公开,这里不再赘述。 [0029] 具体的,生物识别开锁装置、控制面板、折叠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30] 具体的,下箱体内部设置有充电接口,用于给手机等设备充电。 [0031] 优选的,下箱体的外壁设置有水杯支架和灯带,通过灯带的闪烁可在托运行李提取区快速找到行李,节省寻找行李浪费的时间。 [0032] 工作原理:本发明可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折叠装置工作从而改变箱体尺寸大小,可适应不同需 求无需更换行李箱;当需要行李托运或放置行李架时,可将箱体折叠尺寸减小,把多余行李取出后放在手提袋中,从而适应行李架尺寸或避免额外的托运费用,节约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0033] 本发明还通过生物识别装置增强行李箱的安全性,通过骑行驱动件与转动油门使用者还可骑在行李箱上,省时省力方便快捷,通过现有成熟的自动跟随系统可使用户解放双手,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003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