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0213151.9 申请日 2024-02-27
公开(公告)号 CN11800002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人类型 科研院所
发明人 刘威; 蔡卫佳; 王昊; 罗桂杰; 刘旭; 黄道君; 第一发明人 刘威
权利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当前权利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当前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宿迁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肖桥村叶圩组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23800
主IPC国际分类 A01G22/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G22/00A01B79/02C05F15/00C05F17/20C05G1/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4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王战;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叶 草酸 模的高效栽培方法,属于 植物 栽培技术领域,其括以下步骤:一、整地 施肥 ,二、 播种 ,三、间苗定苗,五、备土起垄,六、刈割。本发明公开了具体的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该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利用本栽培方法可以提高食叶草酸模的成活率,提早刈割时间,提高食叶草酸模的产量和高蛋白含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骤:
(1)整地施肥
将高效配方有机肥均匀撒到田间,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平整
(2)播种
播种行距为50‑70cm,撒播或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1‑3cm,播种后浇
(3)间苗定苗
在苗子长至3‑5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30‑5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
(4)备土起陇
当植株长至20‑25cm时,进行根部备土起陇;
(5)刈割
当植株长至叶簇期时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4‑6cm,后每隔时间30‑40d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追施配方肥一次,并进行松土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配方有机肥的施肥量为3000‑5000kg/亩;按照质量份计,所述的配方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鸡粪8‑12份,豆粕1‑3份,麸皮1‑3份和适量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配方肥的施肥量为40‑70kg/亩,所述的配方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尿素20‑30份,过磷酸10‑20份,10‑20份,按上述重量份数称重后,混合均匀撒施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数的鸡粪、豆粕、麸皮和菌种与适量水充分混合,堆成圆锥形进行发酵即可制备。

说明书全文

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叶草酸模(Rumex dapibus herba by.)的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食叶草酸模为蓼科酸模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蛋白草,它是经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是一种具有超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优质牧草,被人们誉为“植物金矿”。其粗蛋白含量可高达36%至48%,基酸含量36.72%,富含SOD、18种氨基酸、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锌、等矿物质等元素。它主要用于饲用、食用加工及盐地改良。它种植一次可连续生长25年或更长年限之久,产量较高,在北方地区年产鲜草量20‑40吨/亩,在南方地区年产鲜草量30‑60吨/亩,产量高低与种植管理方法、收割次数有关。然而,国内外食叶草的栽培方法均存在产量小(15吨左右)、蛋白质含量低(22%左右)等缺陷,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发明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解决现有食叶草酸模幼苗成活率低、产量低、蛋白质低等缺点。
[0004] (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整地施肥
将高效配方有机肥均匀撒到田间,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平整
(2)播种
播种行距50‑70cm,撒播或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1‑3cm,播种后浇
[0005] (3)间苗定苗在苗子长至3‑5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30‑5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
[0006] (4)备土起陇当植株长至20‑25cm时,进行根部备土起陇。
[0007] (5)刈割当植株长至叶簇期时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4‑6cm,后每隔时间30‑40d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追施配方肥一次,并进行松土灌溉。
[0008] 其中,所述高效有机肥的施肥量为3000kg/亩‑5000kg/亩,优选的为4000kg/亩。
[0009] 所述播种为机械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为2cm;行距为50‑70cm,优选的为60cm。
[0010] 所述定苗是在幼苗在幼苗叶片长至3‑5片叶时,优选是4片叶,定苗株距为30‑50cm,优选的为40cm。
[0011] 所述刈割是待植株长至叶簇期,即植株长至40‑50cm,进行第一次刈割;后每隔时间30‑40d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即植株长至70‑90cm进行刈割。
[0012] 按照重量份计,所述的高效有机肥各原料的用量为:鸡粪8‑12份,豆粕1‑3份,麸皮1‑3份;添加适量菌种。
[0013] 优选的,各原料的用量为:鸡粪10份,豆粕2份,麸皮2份。
[0014] 所述配方有机肥的制备包括:将鸡粪、豆粕、麸皮、菌种和适量水充分混合,堆成圆锥形进行发酵,保温度升至65‑70℃时进行翻堆,如此反复,发酵15‑21d即得。
[0015] 其中,所述追肥所用配方肥的施肥量为40‑70kg/亩,优选的是55kg。
[0016] 按照质量份计,所述追肥所用配方肥各原料用量为:尿素20‑30份,过磷酸钙10‑20份,化钾10‑20份。
[0017] 优选的,各原料的用量为:尿素25份,过磷酸钙15份,氧化钾15份;按质量分数称重后,混合均匀撒施即可。
[0018] (三)有益效果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单,利用本栽培方法可以提高食叶草酸模幼苗的成活率,提早刈割时间,生产出高产量和高蛋白的食叶草酸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0]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
[0021] 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施肥整地:将高效配方有机肥为基肥均匀撒到田间,施肥量为3000kg/亩,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后整平地块;(2)播种:以行距为50cm,人工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2cm,播种后及时灌溉;(3)间苗定苗:在幼苗叶片长至3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3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5)翻土备垄:待植株长至20‑30cm左右,进行一次翻土备垄;(7)刈割:待植株长至叶簇期,植株高度70cm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4cm左右,后每隔时间30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追施配方肥一次,施肥量为40kg,并进行松土灌溉。
实施例
[0022] 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施肥整地:将高效配方有机肥为基肥均匀撒到田间,施肥量为4000kg/亩,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后整平地块;(2)播种:以行距为60cm,人工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2cm,播种后及时灌溉;(3)间苗定苗:在幼苗叶片长至4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4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5)翻土备垄:待植株长至25cm左右,进行一次翻土备垄;(7)刈割:待植株长至叶簇期,植株高度80cm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5cm左右,后每隔时间35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追施配方肥一次,施肥量为55kg,并进行松土灌溉。
实施例
[0023] 一种食叶草酸模的高效栽培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施肥整地:将高效配方有机肥为基肥均匀撒到田间,施肥量为5000kg/亩,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后整平地块;(2)播种:以行距为70cm,人工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2cm,播种后及时灌溉;(3)间苗定苗:在幼苗叶片长至5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5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5)翻土备垄:待植株长至30cm左右,进行一次翻土备垄;(7)刈割:待植株长至叶簇期,植株高度90cm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6cm左右,后每隔时间35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追施配方肥一次,施肥量为70kg,并进行松土灌溉。
[0024] 1.实验方法1.1试验设计
种植小区试验地点在宿迁市农科院运河湾基地内,小区地势平坦,肥均匀,按照
2
不同处理设置小区,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配方有机肥为自制利用菌制剂堆肥发酵获得的肥料,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区域进行种植,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处理2:鸡粪4份,豆粕1份,麸皮1份;处理3:鸡粪5份,豆粕1份,麸皮1份;处理4:鸡粪6份,豆粕1份,麸皮1份。将鸡粪、豆粕、麸皮、适量菌种和适量水充分混合,堆成圆锥形进行发酵,温度升至65‑70℃时进行翻堆,如此反复,发酵15‑21d即得。
[0025] 1.2食叶草酸模的种植和管理方法食叶草酸模种植的行株距为60cm×40cm,按要求垄宽为70cm进行划沟,施肥量为
4000kg/亩,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后整平地块;(2)播种:以行距为60cm,人工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2cm,播种后及时灌溉;(3)间苗定苗:在幼苗叶片长至4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4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5)翻土备垄:待植株长至。(6)刈割:待植株长至叶簇期,植株高度60cm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5cm左右,隔时间
35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第二次刈割,取样、测产。
[0026] 1.3食叶草酸模的生长特性和品质调查在整个食叶草酸模生育过程中及时采样测定,主要对出苗率、成苗率、现蕾期株高、亩产量进行调查,并记录试验数据。
[0027] 在食叶草酸模叶簇期进行取样检测营养指标。分别检测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
[0028] 其主要检测方法如下:粗蛋白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测定:索氏浸提法;粗纤维含量测定:酸碱分次水解法;粗灰分含量测定:灼烧法;钙含量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磷含量测定:P钼黄比色法。
[0029] 2.实验结果采用不同的配方有机肥作为食叶草酸模的基肥施用,对食叶草酸模的出苗率、成苗率、现蕾期株高和产量鲜重统计表结果如表1所示。由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配方的有机肥对于食叶草酸模的出苗率、成苗率、现蕾期株高都有所提高,以处理3配方有机肥的效果最为显著。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苗率显著大于处理1及处理2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苗率,但与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苗率提高了18.7%。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成苗率显著大于处理1、处理2 及处理4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成苗率,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成苗率提高了20.4%。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显著大于处理1、处理2及处理4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提高了16.2%。这些结果说明,配方有机肥对的生长特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处理3:鸡粪5份,豆粕1份,麸皮1份的配方有机肥作用最为显著。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显著大于处理1、处理2及处理4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提高了13.7%。
[0030] 由表2可以看出,配方有机肥的施用对食叶草酸模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对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以处理3配方有机肥的效果最为显著。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及处理2 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但与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5.1%。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提高了30.66%。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 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提高了27.99%。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磷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磷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4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提高了28.65%。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纤维含量显著小于处理1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纤维含量,与处理2、处理4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减少了12.54%。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显著小于处理1 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与处理2、处理4的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不具有显著性;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有机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减少了15.19%。
[0031] 由以上试验结果确定配方有机肥的优化配方参数为:鸡粪5份,豆粕1份,麸皮1份。
[0032] 表1食叶草酸模的出苗率、成苗率、现蕾期株高和产量鲜重统计表处理 出苗率(%) 成苗率(%) 现蕾期株高(cm) 产量鲜重(kg/亩)
1 76.3a 69.5a 82.1a 8765.6a
2 83.7b 78.3b 88.7b 9123.7ab
3 90.6c 83.7c 95.4d 9968.3c
4 88.1c 80.6b 92.6c 9387.6b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33] 表2不同处理的食叶草酸模品质检测结果处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钙(g/kg) 磷(mg/kg)
1 24.73a 3.62a 24.73b 13.63b 2.93a 534a
2 31.26b 4.34b 22.34a 12.32a 3.36ab 661b
3 33.41c 4.73b 21.63a 11.56a 3.75b 687b
4 32.89bc 4.74b 22.14a 11.71a 3.64b 663b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1.实验方法
[0034] 1.1试验设计种植小区试验地点在宿迁市农科院运河湾基地内,小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按照
2
不同处理设置小区,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为30m。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配方肥为自制肥料,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区域进行种植,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处理2:尿素20份,过磷酸钙15份,氧化钾15份;处理3:尿素25份,过磷酸钙15份,氧化钾15份;处理4:尿素30份,过磷酸钙15份,氧化钾15份。将尿素、过磷酸钙和氧化钾按质量分数称重后,混合均匀撒施即可。
[0035] 1.2食叶草酸模的种植和管理方法食叶草酸模种植的行株距为60cm×40cm,按要求垄宽为70cm进行划沟,施肥量为
4000kg/亩,然后进行深翻松土,使土肥混合均匀,后整平地块;(2)播种:以行距为60cm,人工或机械条播,播种深度2cm,播种后及时灌溉;(3)间苗定苗:在幼苗叶片长至4片叶时进行间苗、移栽定苗,株距为40cm,移栽后及时进行浇水灌溉。(5)翻土备垄:待植株长至。(6)刈割:待植株长至叶簇期,植株高度60cm左右,进行第一次刈割,留茬高度为5cm左右,隔时间
35植株长至现蕾期时进行刈割,取样、测产。
[0036] 1.3食叶草酸模的生长特性和品质调查在整个食叶草酸模生育过程中及时采样测定,主要对出苗率、成苗率、现蕾期株高、亩产量进行调查,并记录试验数据。
[0037] 在食叶草酸模叶簇期进行取样检测营养指标。分别检测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
[0038] 其主要检测方法如下:粗蛋白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粗脂肪含量测定:索氏浸提法;粗纤维含量测定:酸碱分次水解法;粗灰分含量测定:灼烧法;钙含量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磷含量测定:P钼黄比色法。
[0039] 2.实验结果采用不同的配方肥作为食叶草酸模的基肥施用,对其现蕾期株高和产量统计如表
3所示。由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配方肥对于食叶草酸模的现蕾期株高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以处理3配方肥的效果最为显著。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显著大于处理1及处理2 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但与处理4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现蕾期株高提高了
11.36%。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显著大于处理1、处理2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但与处理4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成苗率提高了15.52%。
[0040] 由表4可以看出,配方肥的施用对食叶草酸模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对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都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以处理3配方肥的效果最为显著。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 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但与处理处理2、处理4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出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9.61%。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脂肪含量提高了31.91%。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 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4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差异不显著;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提高了10.75%。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磷含量显著大于处理1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磷含量,但与处理2和处理4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提高了10.88%。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纤维含量显著小于处理1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纤维含量,与处理2、处理4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钙含量减少了
28.57%。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显著小于处理1 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与处理2、处理4的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不具有显著性;
与处理1相比,处理3配方肥施用田块食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减少了27.06%。
[0041] 由以上试验结果确定配方肥的优化配方参数为:尿素25份,过磷酸钙15份,氧化钾15份。
[0042] 表3食叶草酸模的株高及产量统计表处理 现蕾期株高(cm) 产量鲜重(kg/亩)
1 83.6a 9835.4a
2 89.4b 10163.5ab
3 93.1c 11362.3c
4 91.3bc 11207.6c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43] 表4不同处理的食叶草酸模品质检测结果处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钙(g/kg) 磷(mg/kg)
1 26.71a 3.51a 24.94b 14.16b 3.01a 547a
2 32.26b 4.28b 23.37ab 13.23ab 3.24ab 672b
3 34.62b 4.63b 22.26a 12.62a 3.87b 695b
4 33.53b 4.59b 22.64a 12.77a 3.76b 684b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44] 本发明的基本教导已加以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者。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发明可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申请专利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