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

申请号 CN202311248339.9 申请日 2023-09-26 公开(公告)号 CN117281315A 公开(公告)日 2023-12-26
申请人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梅冬;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服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羽绒服,包括外衣和内衣,内衣设置于外衣的内部,以在外衣与内衣之间形成换气腔;羽绒服还包括换气组件,换气组件设置于外衣和内衣之间,换气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换气部和若干个第二换气部,第一换气部设置于内衣,第一换气部能够将内衣的内部与换气腔连通;第二换气部设置于外衣,第二换气部连通换气腔。在换气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外衣的外部的气体与内衣的内部的气体在换气腔内进行交换,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外衣的外部的冷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到内衣的内部,内衣的内部 温度 较高的气体也不会直接排放在外衣的外部,能够避免内衣内部的热量散发过快,提高人们的穿着舒适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羽绒服,包括外衣(1)和内衣(2),所述内衣(2)设置于所述外衣(1)的内部,以在所述外衣(1)与所述内衣(2)之间形成换气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绒服还包括换气组件(3),所述换气组件(3)设置于所述外衣(1)和所述内衣(2)之间,所述换气组件(3)包括若干个第一换气部(31)和若干个第二换气部(32),所述第一换气部(31)设置于所述内衣(2),所述第一换气部(31)能够将所述内衣(2)的内部与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换气部(32)设置于所述外衣(1),所述第二换气部(32)连通所述换气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部(31)设置于所述内衣(2)的腋下位置和/或所述内衣(2)的背部;所述第二换气部(32)与所述第一换气部(31)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部(31)和所述第二换气部(32)均采用镭射的方式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2)包括:
相互连接的前片(21)和后片(22);及
吸汗部(23),所述吸汗部(23)拼接于所述后片(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汗部(23)的材质为羊毛或羊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2)还包括针织网布(24),所述针织网布(24)拼接于所述前片(21)和所述后片(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还包括多个绒芯(4),多个所述绒芯(4)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片(21)和所述吸汗部(23),连接于所述前片(21)上的所述绒芯(4)和连接于所述吸汗部(23)上的所述绒芯(4)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绒芯(4)与所述吸汗部(23)一体织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汗部(23)上连接有上下两组所述绒芯(4),两组所述绒芯(4)分别设置于所述内衣(2)的肩胛处以及所述内衣(2)的腰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绒芯(4)包括第一里布、第二里布和保温材料,所述第一里布和所述第二里布拼合成填充腔,所述保温材料设置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第一里布和所述第二里布的边缘与所述吸汗部(23)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是冬季保暖的常用服饰,为了使羽绒服能够适应温度的变化,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三合一式羽绒服,可以根据温度选择单穿外衣或单穿内衣,也可以同时穿着内衣与外衣以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但是人们在同时穿着内衣与外衣时,羽绒服的重量就会增加,导致人们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降低。
[0003] 另外,同时穿着内衣与外衣时,导致该羽绒服的透气性减弱,导致身体排出的汗液不能及时的挥发,进而导致内衣容易附着在身体,使人们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进一步降低。
[0004] 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服,既能够保证保温效果,又能够对汗液进行吸附,从而提高人们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羽绒服,包括外衣和内衣,所述内衣设置于所述外衣的内部,以在所述外衣与所述内衣之间形成换气腔,
[0008] 所述羽绒服还包括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设置于所述外衣和所述内衣之间,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若干个第一换气部和若干个第二换气部,所述第一换气部设置于所述内衣,所述第一换气部能够将所述内衣的内部与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换气部设置于所述外衣,所述第二换气部连通所述换气腔。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气部设置于所述内衣的腋下位置和/或所述内衣的背部;所述第二换气部与所述第一换气部交错设置。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气部和所述第二换气部均采用镭射的方式成型。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内衣包括:
[0012] 相互连接的前片和后片;及
[0013] 吸汗部,所述吸汗部拼接于所述后片。
[0014] 作为优选,所述吸汗部的材质为羊毛或羊绒。
[0015] 作为优选,所述内衣还包括针织网布,所述针织网布拼接于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之间。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羽绒服还包括多个绒芯,多个所述绒芯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片和所述吸汗部,连接于所述前片上的所述绒芯和连接于所述吸汗部上的所述绒芯相对设置。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绒芯与所述吸汗部一体织成型。
[0018] 作为优选,所述吸汗部上连接有上下两组所述绒芯,两组所述绒芯分别设置于所述内衣的肩胛处以及所述内衣的腰部。
[0019] 作为优选,所述绒芯包括第一里布、第二里布和保温材料,所述第一里布和所述第二里布拼合成填充腔,所述保温材料设置于所述填充腔内;所述第一里布和所述第二里布的边缘与所述吸汗部连接。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所提供的羽绒服,在内衣与外衣之间设置有换气组件,在换气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外衣的外部的气体与内衣的内部的气体在换气腔内进行交换,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外衣的外部的冷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到内衣的内部,内衣的内部温度较高的气体也不会直接排放在外衣的外部,能够避免内衣内部的热量散发过快,提高人们的穿着舒适度。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外衣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内衣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内衣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内衣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吸汗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0029] 1、外衣;
[0030] 2、内衣;21、前片;22、后片;23、吸汗部;24、针织网布;
[0031] 3、换气组件;31、第一换气部;32、第二换气部;
[0032] 4、绒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7] 在穿着三合一式羽绒服时,人们可以根据温度选择单穿外衣或单穿内衣,也可以将内衣与外衣连接以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但是们在同时穿着内衣与外衣时,羽绒服的重量就会增加,导致人们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降低。另外,同时穿着内衣与外衣时,导致该羽绒服的透气性减弱,导致身体排出的汗液不能及时的挥发,进而导致内衣容易附着在身体,使人们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进一步降低。
[0038]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有一种羽绒服,其包括外衣1和内衣2,内衣2设置于外衣1的内部,外衣1与内衣2仿形,在同时穿着内衣2和外衣1时,保温性能提高,但是不利于内衣2内部的气体与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换,内衣2内部的气体不流通会使人们在穿着该羽绒服时感觉燥热,降低人们的穿着舒适度。
[0039] 为此,本实施例所提高的羽绒服还包括换气组件3,换气组件3设置于外衣1和内衣2之间,并被配置对内衣2的内部进行气流交换。在换气组件3的作用下,能够使外部的气体与内衣2内部的气体进行交换,并且不会使内衣2内部的热量流失的速度过快,提高人们的穿着舒适度。
[0040] 具体地,内衣2的边缘连接于外衣1的内壁,以在外衣1与内衣2之间形成换气腔;换气组件3包括若干个第一换气部31和若干个第二换气部32,第一换气部31设置于内衣2,第一换气部31能够将内衣2的内部与换气腔连通;第二换气部32设置于外衣1,第二换气部32连通换气腔。可以理解的是,内衣2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换气部31先进入到换气腔内,再由第二换气部32排出,相对应的,外衣1外部的气体由第二换气部32进入换气腔内,在由第一换气部31进入到内衣2的的内部,完成气体的交换。在气体交换的过程中,外衣1外部的冷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到内衣2的内部,内衣2的内部温度较高的气体也不会直接排放在外衣1的外部,能够避免内衣2内部的热量的散发,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气体的交换,提高人们的穿着舒适度。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换气部31设置于内衣2的腋下位置和/或内衣2的背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气部31设置可以设置在后片22上,可以设置在内衣2的腋下位置,可以同时设置在后片22以及腋下位置,当然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0042] 第二换气部32与第一换气部31交错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气部32设置在外衣1的腋下位置,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0043] 在穿着单件外衣1时,第二换气部32能够使外衣1内部的气体与外衣1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换,在穿着单件内衣2时,第一换气部31能够使内衣2内部的气体与内衣2外部的气体进行交换。进而能够保证人们在穿着单件内衣2或单件外衣1时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高人们的穿着舒适度。
[0044] 特别地,第一换气部31和第二换气部32均采用镭射的方式成型。通过镭射加工完成对第一换气部31和第二换气部32的成型,能够避免刀具与内衣2或外衣1直接接触,进而避免内衣2或外衣1在开孔时发生形变,影响整体的外观。并且通过镭射加工完成对第一换气部31和第二换气部32的成型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镭射加工为现有的加工手段,在此不作具体赘述。
[0045] 如图2至图5所示,内衣2包括相互连接的前片21和后片22以及吸汗部23,吸汗部23拼接于后片22,前片21和吸汗部23上均设置有多个绒芯4,连接于前片21上的绒芯4和连接于吸汗部23上的绒芯4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同时穿着外衣1和内衣2时,由于保温效果增加,使羽绒服内的温度长时间处于三十七度左右,人们在此温度下进行运动,容易使身体产生汗液,产生的汗液能够被吸汗部23所吸收,保证了该羽绒服内部的热湿的平衡,提高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
[0046] 优选地,吸汗部23的材质为羊毛或羊绒。如图5所示,吸汗部23与后片22仿形,一方面能够保证羽绒服的保暖性,另一方面,由于羊毛具有吸湿性强的优点,人体在运动时,羊毛能够快速将汗液吸收,避免汗液附着在内衣2上,进而使身体处于干燥的状态,并且在中高强度运动时快速吸收和干燥体表湿气,循环排走体内湿热,时刻保持舒适穿感。
[0047]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内衣2还包括针织网布24,针织网布24拼接于前片21和后片22之间。针织网布2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内衣2的换气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针织网布24具有弹性,在穿着单件内衣2或者同时穿着内衣2与外衣1运动时,便于人们上身的伸展。另外,在针织网布24中,针织网布24中部的宽度小于针织网布24上部及针织网布24下部的宽度,以使人们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牵引前片21和后片22进行移动,使换气腔的容积进行改变,并在换气组件3的作用下,能够加快内衣2的内部气体与外衣1的外部气体的气体交换效率,换气效果更好。
[0048] 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对于不同的部位而言,有些部位感受明显,而有些部位感受不明显。如图5所示,两个绒芯4为一组,吸汗部23上连接有上下两组绒芯4,两组绒芯4分别设置于内衣2的肩胛处以及内衣2的腰部。在肩胛处以及腰部设置绒芯4能够保证肩胛与腰部的保暖性能,其余部分不设置绒芯4能够减轻整个内衣2的重量,进一步提高该羽绒服的舒适度。
[0049] 具体地,绒芯4包括第一里布(图中未示出)、第二里布(图中未示出)和保温材料(图中未示出),第一里布和第二里布拼合成填充腔,保温材料设置于填充腔内;第一里布和第二里布的边缘与吸汗部23连接。如图5所示,绒芯4的形状以及大小可以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形状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肩胛处绒芯4的形状为棱形并且能够对肩胛处进行包裹,腰处绒芯4的形状为四边形,并且根据人体构造,腰处绒芯4要大于肩胛处的绒芯4。
[0050] 前片21的胸部位置和腰部位置同样设置有绒芯4,前片21的胸部位置的绒芯4为五边形能够对胸部进行包裹,并且要大于肩胛处的绒芯4。前片21腰部位置的绒芯4为五边形,并且前片21腰部位置的绒芯4要大于前片21的胸部位置的绒芯4。
[0051] 优选地,绒芯4与吸汗部23一体织成型。便于操作人员将绒芯4与吸汗部23缝制于后片22。在一些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在吸汗部23上预设有与待缝制的绒芯4形状相同的缝制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将绒芯4缝制于吸汗部23。
[0052] 本发明所提供的羽绒服,将吸汗部23拼接于后片22,能够将人体所产生的汗液吸收,避免后片22附着于人体,提高了穿着该羽绒服的舒适度。另外,根据人体不同区域感受寒冷的冷敏感强度不同,将绒芯4设置在冷敏感强度较高的部位进行隔热保暖,同时在吸汗部23的作用下,能够将汗液吸收,既保证了该羽绒服的保温效果,又保证了热湿舒适性。设置的多个绒芯4相较于传统羽绒服的内胆,可以减轻羽绒服重量,也就是减轻该羽绒服对于人体的负担,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0053]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