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衬衣;内衣;婴儿内衣;手帕 / 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及其应用

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2311679131.2 申请日 2023-12-08 公开(公告)号 CN117621574A 公开(公告)日 2024-03-01
申请人 苏州赢诺无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田雨;
摘要 一种定点速渗强吸 纤维 材料组合结构, 自上而下 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所述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 水 接触 角 大于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液体接触到所述第一层时,穿过所述第一层的网眼与所述第二层接触,液体被快速吸收和扩散并传导到所述第三层。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还公开了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可用于需要吸收体液的衣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所述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接触大于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液体接触到所述第一层时,穿过具有网眼结构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液体被快速吸收和扩散并传导到所述第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可编织为一体或分层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乙纶纤维或丙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还包括纳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还包括异型纤维,所述异型纤维为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中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三叶型纤维5~35份和中空纤维95~65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还包括超吸水纤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第三层的超吸水纤维为5~35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是一层或多层纤维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是织物和非织造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还包括所述第四层,所述第四层的材料为具有抑菌、除臭、祛味或远红外中任一功能或组合的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四层包括抑菌材料时,所述第四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纤维5~10份和竹纤维10~50份。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下方还包括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中任意一层或其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层在所述第三层的下方;所述第六层在所述第五层的下方,所述第六层的吸水性能大于所述第五层;所述第七层在所述第六层下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层的纤维材料为含有多组分的吸水纤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分的吸水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50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50~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0~90份SAF超吸水纤维和10~20份甲壳素纤维。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下方还包括具有防渗漏效果的所述第八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层为透湿不透水的薄膜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液体在5s内从所述第一层到所述第二层的扩散倍数为20~25。
26.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用于定点速渗透时,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所述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大于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
液体接触到所述第一层时,穿过具有网眼结构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液体被快速吸收和扩散并传导。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可编织为一体或分层堆叠。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乙纶纤维或丙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还包括纳米银。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中的一层或多层包括异型纤维,所述异型纤维为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中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3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织造得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2)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得到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3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1)织造得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
(2)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得到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3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1)织造得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2)将原料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所述第五层;
(3)选择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所述第六层;
(4)制备得到所述第七层;
(5)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所述第五层、所述第六层、和所述第七层,得到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层原料为SAF超吸水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时,所述第六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纤维素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加入聚乙烯吡咯烷湿法纺丝后干燥,得到SAF超吸水纤维,将SAF超吸水纤维与甲壳素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所述第六层。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时,第七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乳清蛋白溶解于90℃的水,搅拌20分钟后得到混合溶液A,冷却,将混合溶液A加入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并调节至45℃,加入甘油,调节pH,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取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于铺有所述第八层的玻璃板上,喷涂京尼平溶液,干燥,得到紧贴与所述第八层上方的所述第七层;
所述乳清蛋白与所述壳聚糖的质量比为5:5,所述甘油添加量为3~5%,所述pH为3.0~4.0。
4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1)织造得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2)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得到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41.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可用于需要吸收体液的内衣裤。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纤维材料结构组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现阶段,吸收体液的内衣裤有一次性和耐久性。一次性吸收体液的内衣裤一般都采用纤维无纺布制成,但由于内衣裤有耐耐久性的要求,因此耐久性内衣裤更多采用纤维纺织制成。
[0003] 耐久性内衣裤通常由多个面层组成以实现不同效果。为了最大程度保持皮肤的干爽,需要降低体液返渗,因此单向导湿材料诞生,运动服装面料虽然可以单向导湿,但其远离皮肤的表面接触的并不是开放的空气环境,因此无法保持透气性。封闭的吸收芯体虽然在液体吸收初期能达到一定的传导作用,但随着芯体吸收体液的增加,不仅下渗速度减慢,而且体液容易从芯体反向传导到面层,致使面层潮湿不干爽。单向导湿面料大部分都含有异型纤维,依靠异型纤维表面的沟槽来快速吸收和传导液体,但这也导致了液体容易驻留在异型纤维表面的沟槽中,加大了面料的潮湿感。除此以外,体液下渗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层实现吸收、抗菌等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及其应用,[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为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大于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液体接触到所述第一层时,穿过具有网眼结构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到所述第三层。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可编织为一体或分层堆叠。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时,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乙纶纤维或丙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材料为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纤维、粘胶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0011] 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还包括纳米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还包括异型纤维,所述异型纤维为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中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0013] 更优选的,所述第三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三叶型纤维5~35份和中空纤维95~65份。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三层还包括超吸水纤维。
[0015] 更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第三层的超吸水纤维为5~35份。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三层是一层或多层纤维的组合;所述第三层是织物和非织造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0017] 优选的,所述第八层为透湿不透水的薄膜
[0018] 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还包括所述第四层,所述第四层的材料为具有抑菌、除臭、祛味或远红外中任一功能或组合的材料。
[0019] 更优选的,当所述第四层的作用为抑菌时,所述第四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银纤维5~10份和竹纤维10~50份。
[0020] 优选的,所述第三层下方还包括第五层、第六层和第七层中任意一层或其组合。
[0021] 更优选的,所述第五层在所述第三层的下方;所述第六层在所述第五层的下方,所述第六层的吸水性能大于所述第五层;所述第七层在所述第六层下方。
[0022] 更优选的,所述第五层的纤维材料为含有多组分的吸水纤维,所述多组分的吸水纤维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0~15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85~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
[0023] 更优选的,所述第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80~90份SAF超吸水纤维和10~20份甲壳素纤维。
[0024] 更优选的,所述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
[0025] 优选的,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还包括用于防渗漏的第八层,所述第八层在所述第三层下方。
[0026]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织造得到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0028] (2)自上而下排列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得到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029]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中可插入具有抑菌、除臭、祛味或远红外中任一功能或组合的所述第四层。
[0030]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第三层下方还可包括所述第五层、所述第六层、所述第七层和所述第八层中的任意一层或其组合。
[0031] 更优选的,将原料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所述第五层。
[0032] 更优选的,选择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所述第六层。
[0033] 更优选的,所述第六层原料为SAF超吸水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时,所述第六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纤维素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加入聚乙烯吡咯烷湿法纺丝后干燥,得到SAF超吸水纤维,将SAF超吸水纤维与甲壳素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所述第六层。
[0034] 更优选的,所述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时,第七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将乳清蛋白溶解于90℃的水,搅拌20分钟后得到混合溶液A,冷却,将混合溶液A加入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并调节至45℃,加入甘油,调节pH,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取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于铺有所述第八层的玻璃板上,喷涂京尼平溶液,干燥,得到紧贴与所述第八层上方的所述第七层;所述乳清蛋白与所述壳聚糖的质量比为5:5,所述甘油添加量为3~5%,所述pH为3.0~4.0。
[0036]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上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可用于需要吸收体液的衣物,如用于吸收月经、尿液或体液的内衣裤。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8]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第一层具有网眼结构,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材料的水接触角小于第二层,因此液体能从第一层快速渗透到具有平纹结构的第二层,不仅可以达到第三层保持第一层环境干爽,通过功能材料的加入还能实现功能效果;
[0039]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通过加入第三层增加了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对液体的吸收量;
[0040]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还可以增加功能层第六层和用于防漏的第八层,既提高不透液透湿底层的拉伸强度,既实现了对体液的抑菌,还实现了体液防漏的效果;
[0041]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可用于需要吸收体液的衣物,如用于吸收尿液、体液的内衣裤。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2为实施例10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3为实验例1中,液体从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第一层渗透到第二层和液体从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第二层渗透到第一层的效果图;
[0045] 图4为实验例3中,液体从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在对比例3所述组合结构停留5秒后的效果图;
[0046] 图5为应用例1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图;
[0047] 图6为应用例2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图。
[0048] 图中,1‑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层,4‑第四层,5‑第五层,6‑第六层,7‑第七层,8‑第八层,9‑结构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中的“上”指的是接近人体皮肤的一侧,“下”指的是远离人体皮肤的一侧。
[0050] 实施例1
[005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大于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到第三层。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
[0054] 实施例3
[005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
[0056] 实施例4
[005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
[0058] 实施例5
[005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第四层,第四层包括银纤维5~10份和竹碳纤维10~50份。
[0060] 实施例6
[006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三层下方的第五层和第六层,第五层包括10~15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85~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
[0062] 其中,第六层包括80~90份SAF超吸水纤维和10~20份甲壳素纤维。
[0063] 实施例7
[006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三层下方的第七层。
[0065] 其中,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
[0066] 实施例8
[006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三层下方的第八层。
[0068] 实施例9
[006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第三层下方,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
[0070] 其中,第四层包括银纤维5~10份和竹碳纤维10~50份,第五层包括为10~15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85~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第六层包括80~90份SAF超吸水纤维和10~20份甲壳素纤维,第七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第八层为PE。
[0071] 实施例10
[007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90°,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90°;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73] 其中,第一层使用的纤维为乙纶纤维,第二层使用的纤维为粘胶纤维。
[0074] 实施例11
[007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60°,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60°;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76] 实施例12
[007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45°,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45°;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78] 实施例14
[007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为90°,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为70°;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80] 实施例15
[008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为60°,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为40°;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82] 实施例16
[008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二层为织物平纹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为45°,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为20°;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被快速吸收和扩散。
[0084] 实施例17
[008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6]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087] (2)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八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088] 其中,步骤(1)中,第一层为孔径为3.5~4.5D的乙纶纤维,第二层为孔径为3.0~4.0D的粘胶纤维;第三层包括三叶型纤维5~35份和中空纤维95~65份,孔径为1.0~4.0D,长度为38~51mm。
[0089] 其中,步骤(2)中,第八层为PE防水透气膜。
[0090] 实施例18
[009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2]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093] (2)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094] 其中,步骤(1)中,第一层为乙纶纤维,第二层为粘胶纤维;第三层为异型纤维。
[0095] 实施例19
[009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第一层为孔径为3.5~4.5D的乙纶纤维,第二层为孔径为3.0~4.0D的粘胶纤维;第三层为异型纤维。
[0097] 实施例20
[009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9]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100] (2)将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与三叶粘胶纤维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第五层;
[0101] (3)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五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102] 其中,步骤(1)中,第一层为乙纶纤维,第二层为粘胶纤维;第三层为异型纤维。
[0103] 其中,步骤(2)中,第五层包括10~15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85~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
[0104] 实施例21
[010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6]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107] (2)将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与三叶粘胶纤维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第五层;
[0108] (3)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五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109] 其中,步骤(1)中,第一层为乙纶纤维,第二层为粘胶纤维;第三层为异型纤维。
[0110] 其中,步骤(2)中,第五层包括10~15份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和85~90份的表面含有沟槽的纤维。
[0111] 实施例22
[01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3]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114] (2)选择用于防漏的第八层,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八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115] 实施例23
[011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7] (1)织造得到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0118] (2)将原料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第五层;
[0119] (3)将纳米纤维素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法纺丝后干燥,得到SAF超吸水纤维,将SAF超吸水纤维与甲壳素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第六层;
[0120] (4)将乳清蛋白溶解于90℃的水,搅拌20分钟后得到混合溶液A,冷却,将混合溶液A加入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并调节至45℃,加入甘油,调节pH,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取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于铺有第八层的玻璃板上,喷涂京尼平溶液,干燥,得到上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第七层和下层的第八层;
[0121] (5)自上而下排列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122] 其中,步骤(1)中,第一层为乙纶纤维,第二层为粘胶纤维;第三层为异型纤维。
[012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2)中,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的孔径为1.0~4.0D,长度为38~51mm;三叶粘胶纤维的孔径为1.0~4.0D,长度为38~51mm。
[0124] 其中,步骤(3)中,SAF超吸水纤维的孔径为1.0~3.0D,甲壳素纤维的孔径为1.0~2.5D。
[0125] 其中,步骤(4)中,乳清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5:5,甘油添加量为3~5%,pH为3.0~4.0。
[0126] 实施例24
[012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8] (1)将乙纶纤维织造得到第一层,将粘胶纤维织造得到第二层,将异型纤维织造得到第三层;将银纤维和竹碳纤维织造得到具有平纹结构的第四层,第四层可设置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
[0129] (2)将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与三叶粘胶纤维混合,开松,梳理后多次针刺,得到第五层;
[0130] (3)将纳米纤维素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法纺丝后干燥,得到SAF超吸水纤维,将SAF超吸水纤维与甲壳素纤维进行双面编织得到第六层;
[0131] (4)将乳清蛋白溶解于90℃的水,搅拌20分钟后得到混合溶液A,冷却,将混合溶液A加入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溶液中并调节至45℃,加入甘油,调节pH,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取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膜液于铺有PE防水透气膜的玻璃板上,喷涂京尼平溶液,干燥,得到上层为壳聚糖‑乳清蛋白的第七层和下层为PE防水透气膜的第八层;
[0132] (5)由上至下依次放置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第三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和第八层,缝合,得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
[0133] 其中,步骤(1)中,乙纶纤维的孔径为3.5~4.5D,粘胶纤维的孔径为3.0~4.0D。
[0134] 其中,步骤(2)中,聚酯三维卷曲中空短纤维的孔径为1.0~4.0D,长度为38~51mm;三叶粘胶纤维的孔径为1.0~4.0D,长度为38~51mm。
[0135] 其中,步骤(3)中,SAF超吸水纤维的孔径为1.0~3.0D,甲壳素纤维的孔径为1.0~2.5D。
[0136] 其中,步骤(4)中,乳清蛋白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5:5,甘油添加量为3~5%,pH为3.0~4.0。
[0137] 实施例25
[013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在第三层下方的第八层,且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编为一层。
[0139] 对比例1
[0140]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和第二层均为织物平纹结构;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快速扩散。
[0141] 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材料为尼龙PA
[0142] 对比例2
[014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和第二层为3D结构;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穿过第一层与第二层接触并快速扩散。
[0144] 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材料为尼龙PA。
[0145] 对比例3
[0146]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纤维材料组合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在第一层下方;第一层和第二层均为织物网眼结构,第一层使用纤维水接触角水接触角为90°,所述第二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为70°。
[0147] 实验例1
[0148] 本实验例研究实施例14中,液体从第一层渗透到第二层和液体从第二层渗透到第一层的效果,包括以下过程:
[0149] (1)用吸管吸取50ul纯水,在距离第一层1cm将1滴液体自然滴落第一层上,测量液体刚接触第一层时的铺展面积和5秒后液体在第一层的铺展面积;
[0150] (2)用吸管吸取50ul纯水,在距离第二层1cm将1滴液体自然滴落第二层上,测量液体刚接触第一层时的铺展面积和5秒后液体在第一层的铺展面积;
[0151] 过程(1)中,液体刚接触第一层时的铺展面积如图3(a)画圈处所示,5秒后液体在第一层的铺展面积如图3(c)画圈处所示;过程(2)中,液体刚接触第二层时的铺展面积如图3(b)画圈处所示,5秒后液体在第二层的铺展面积如图3(d)画圈处所示。由图3可知,5s后液体在具有网眼结构的第一层的面积比第二层小,说明液体第一层渗透到第二层的速度比从第二层渗透到第一层的速度更快,且液体相比于第一层更容易在第二层扩散。
[0152] 实验例2
[0153] 本实验例研究实施例14、实施例15、实施例16、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组合结构的渗透扩散效果,包括以下步骤:
[0154] 将组合结构铺设于由三叶型纤维和中空纤维编织的第三层上,其中第二层在第三层上方,用吸管吸取50ul纯水,在距离第一层1cm将1滴液体自然滴落第一层上,5秒后测量液体在第一层上方(接近液体侧)的铺展面积,再测量第二层下方(远离液体侧),即第三层的扩散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
[0155] 表1组合结构的渗透扩散效果对比
[0156]
[0157] 由表1可知,实施例14在5s后第一层上方铺展面积远小于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说明相同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纤维水接触角越大,其越不易在第一层上扩散和停留,也越容易穿过第一层和第二层,到达第二层下方。
[0158] 相对于对比例1、对比例2,实施例14、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在5s后第一层上方铺展面积远小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说明实施例14、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的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渗透速度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同时,实施例14、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中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扩散倍数远大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说明液体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层和第二层。这是因为第一层使用的纤维水接触角小于第二层,且第一层为网眼结构,第二层为平纹结构,液体接触到第一层时,能够快速穿过第一层、第二层的同时而不在第一层扩散,所以能保持第一层的干爽,而使液体有定点速渗的效果,同时阻止了液体从第二层反向到达第一层,因此在应用中可以达到避免皮肤过度水化而使其更干爽舒适健康的效果。
[0159] 实验例3
[0160] 本实验例研究对比例3的组合结构的渗透扩散效果,包括以下步骤:
[0161] 将组合结构铺设于由三叶型纤维和中空纤维编织的第三层上,其中第二层在第三层上方,用吸管吸取50ul纯水,在距离第一层1cm将1滴液体自然滴落第一层上,5秒后测量液体在液体在第一层上方(接近液体侧)的铺展面积,发现液体不下渗,如图4所示,说明第一层和第二层都是网眼机构,即使纤维水接触角不同,液体也无法下渗。
[0162] 应用例1
[0163] 实施例1~10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可用于制造需要吸收体液的内衣裤,如图5所示。还可用于制造需要吸收体液的衣物,如用于吸收月经、尿液或其他体液。
[0164] 应用例2
[0165] 本应用例提供一种由实施例25所述定点速渗强吸纤维材料组合结构的应用,可用于需要吸收体液的衣物,如图6所示,包括编织为一体第一层1和第二层2、第八层8和用于防尘和保护的外结构层9。
[0166] 其中,第一层1和第二层2也可分层堆叠。
[0167]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