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申请权转移;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1910708593.X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申请人 | 孙海侠; | 申请人类型 | 其他 |
发明人 | 孙海侠; | 第一发明人 | 孙海侠 |
权利人 | 孙海侠 | 权利人类型 | 其他 |
当前权利人 | 湖南泰阳药业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徐州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古丰人民西路17-1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21700 |
主IPC国际分类 | B26D3/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26D3/00 ; B26D11/00 ; B26D1/10 ; B26D5/08 ; B26D1/03 ; B26D7/01 ; B26D7/06 ; F26B23/06 |
专利引用数量 | 7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专利代理人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啮合 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包括 箱体 、投放槽、剔须刀具、切片刀具、往复摆动 电机 、烘干收集室和承接板,箱体顶端嵌入设置有投放槽,投放槽中部底端设置有剔须刀具,剔须刀具底端设置有切片刀具,且切片刀具右侧底端设置有往复摆动电机,切片刀具底端设置有烘干收集室,烘干收集室中部活动连接有承接板。本发明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中药白芷加工能 力 ,使用操作方便快捷,加工效率较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投放槽(2)、剔须刀具(3)、切片刀具(4)、往复摆动电机(401)、烘干收集室(5)和承接板(6),所述箱体(1)顶端嵌入设置有投放槽(2),所述投放槽(2)中部底端设置有剔须刀具(3),所述剔须刀具(3)底端设置有切片刀具(4),且切片刀具(4)右侧底端设置有往复摆动电机(401),所述切片刀具(4)底端设置有烘干收集室(5),所述烘干收集室(5)中部活动连接有承接板(6)。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半自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0002] 白芷,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 [0004]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中药白芷的加工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0006] 本发明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 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其中,该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包括有:箱体、投放槽、剔须刀具、切片刀具、往复摆动电机、烘干收集室和承接板,所述箱体顶端嵌入设置有投放槽,所述投放槽中部底端设置有剔须刀具,所述剔须刀具底端设置有切片刀具,且切片刀具右侧底端设置有往复摆动电机,所述切片刀具底端设置有烘干收集室,所述烘干收集室中部活动连接有承接板。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外壁设置有防护门和导渣管,且导渣管呈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渣管顶端设置于切片刀具中部底端。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投放槽呈向中部凹入倾斜设置,且投放槽中部底端嵌入设置有漏孔。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漏孔中部等距设置有摆正轮和隔板,且隔板顶部呈倾斜设置。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正轮均呈逆时针旋转,且摆正轮且摆正轮底部设置有啮合轮,且啮合轮与摆正轮相似。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正轮呈圆盘状设置,且摆正轮外壁一体设置有弧边“L”状导板,且弧边“L”状导板的数量为10个,且弧边“L”状导板外壁中部等距设置有梯齿。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梯齿呈逆时针倾斜设置,所述摆正轮中部通过连接孔连接电机。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剔须刀具包括有导环和环形刀具,所述导环顶部设置有环形刀具,且环形刀具呈中空的圆台状设置,且环形刀具顶部设置有内置刀片。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干收集室内壁顶端通过固定杆设置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位于漏孔底部,且烘干收集室内壁中部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 [00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承接板呈圆弧板状设置,且承接板表面设置有通孔和凸球,且凸球呈半球状设置。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8]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投放槽、摆正轮、啮合轮和漏孔,投入右侧投放槽中的白芷根部通过投放槽呈向中部凹入倾斜的设置,向投放槽中部滑落至漏孔中,通过右侧摆正轮的作用将白芷根部传导至漏孔处,同时左侧摆正轮逆时针旋转,挑起横架于漏孔顶部的白芷根部,拨动白芷根部向一端倾斜,从而使白芷根部竖直导入漏孔,随后通过啮合轮间的相互啮合,笔直的将白芷根部向下传导,使得导入剔须刀具进行剃须工作,使得白芷根部的去须工作方便快捷,避免制成的中药白芷中混杂大量的白芷根须,影响白芷的使用存放,能有效的提高中药白芷的加工效率,同时摆正轮外壁一体设置有弧边“L”状导板,且弧边“L”状导板外壁中部等距设置有梯齿,且梯齿呈逆时针倾斜设置,摆正轮对白芷根部具有良好的剔须能力,通过梯齿的设置,增加摆正轮与白芷根部接触时的摩擦,有助与将白芷根部快速输导,避免摆正轮与白芷根部接触时,由于摆正轮表面光滑导致滑脱。 [0019]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剔须刀具,且内置刀片顶端呈利刃状设置,剔须刀具具有良好的白芷根须的剔除,通过啮合轮将白芷根部导至剔须刀具进行白芷的剔须工作,由于白芷根大小各异,通过环形刀具底部为弹性金属制成的设置,且环形刀具呈4瓣的设置,使得剔须刀具能根据白芷的大小调节环形刀具开口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内置刀片,使得环形刀具张开后仍能进行白芷根须的剔除工作,剔除后的白芷根通过导环向下导输,而后被切片刀具切片。 [0020]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承接板、通孔和凸球,且凸球呈半球状设置,承接板据有良好的承接能力,承接板表面能分摊大量的白芷片,通过承接板呈圆弧板状的设置,增加了承接板的顶部面积,便于白芷片的盛置,同时通过凸球的设置,避免白芷片沿承接板的弧形面向下滑动,同时使掉落的白芷片呈倾斜状,增加白芷片的受热面积,能有效的提高烘干效率,提高中药白芷的加工速度。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的箱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的箱体顶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的摆正轮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的剔须刀具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的图4中B处放大图。 [0028] 图8是本发明的图5中C处放大图。 [0029] 图中:1-箱体,101-防护门,102-导渣管,2-投放槽,201-摆正轮,2011-连接孔,2012-梯齿,202-啮合轮,203-漏孔,204-隔板,3-剔须刀具,301-导环,302-环形刀具,3021-内置刀片,4-切片刀具,401-往复摆动电机,5-烘干收集室,501-导向柱,502-固定杆,503-电加热板,6-承接板,601-通孔,602-凸球。 具体实施方式[0030]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1] 参见图1至附图8,一种啮合移动式半自动中药白芷切片烘干装置,包括有:箱体1、投放槽2、剔须刀具3、切片刀具4、往复摆动电机401、烘干收集室5和承接板6,箱体1顶端嵌入设置有投放槽2,投放槽2中部底端设置有剔须刀具3,剔须刀具3底端设置有切片刀具4,且切片刀具4右侧底端设置有往复摆动电机401,切片刀具4底端设置有烘干收集室5,烘干收集室5中部活动连接有承接板6。 [0032] 参见图1,进一步的,箱体1前端中部设置有防护门101,且箱体1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导渣管102,且导渣管102呈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渣管102的数量各为4条,且导渣管102顶端设置于切片刀具4中部底端,箱体1具有良好的呈置能力,使用时将清洗完毕的白芷根投入投放槽2即可,使得设备使用操作方便快捷,通过打开防护门101将晒好的白芷片取出,同时防护门101能有效的避免箱体1内部烘干时热量的流失,同时通过导渣管102将切除的白芷根须导出,避免白芷根须掉入承接板6上,堵住通孔601,从而影响烘干工作。 [0033] 参见图2-3,进一步的,投放槽2呈向中部凹入倾斜设置,且投放槽2中部底端嵌入设置有漏孔203,且漏孔203中部等距设置有隔板204,且隔板204顶部呈倾斜设置,且漏孔203内壁左右两侧均等距设置有4组摆正轮201,且摆正轮201均呈逆时针旋转,且摆正轮201且摆正轮201底部设置有啮合轮202,且啮合轮202与摆正轮201相似,且啮合轮202间相互啮合,使用时,将清洗完毕的白芷根部投入右侧投放槽2中,白芷根部通过投放槽2呈向中部凹入倾斜的设置向中部滑落至漏孔203中,通过右侧摆正轮201的作用将白芷根部传导至漏孔 203处,同时左侧摆正轮201逆时针旋转,挑起横架于漏孔203顶部的白芷根部,拨动白芷根部向一端倾斜,从而使白芷根部竖直导入漏孔203,随后通过啮合轮202间的相互啮合,笔直的将白芷根部向下传导,使得导入剔须刀具3进行剃须工作,使得白芷根部的去须工作方便快捷,避免制成的中药白芷中混杂大量的白芷根须,影响白芷的使用存放,能有效的提高中药白芷的加工效率。 [0034] 参见图2和图4,进一步的,摆正轮201呈圆盘状设置,且摆正轮201外壁一体设置有弧边“L”状导板,且弧边“L”状导板的数量为10个,且弧边“L”状导板外壁中部等距设置有梯齿2012,且梯齿2012呈逆时针倾斜设置,摆正轮201中部通过连接孔2011连接电机,摆正轮201对白芷根部具有良好的剔须能力,通过梯齿2012的设置,增加摆正轮201与白芷根部接触时的摩擦,有助与将白芷根部快速输导,避免摆正轮201与白芷根部接触时,由于摆正轮 201表面光滑导致滑脱。 [0035] 参见图2和图5,进一步的,剔须刀具3包括有导环301和环形刀具302,导环301顶部设置有环形刀具302,且环形刀具302呈中空的圆台状设置,且环形刀具302呈4瓣设置,且环形刀具302顶部呈利刃状,且环形刀具302底部为弹性金属制成,环形刀具302顶部设置有内置刀片3021,且内置刀片3021设置于4瓣环形刀具302连接处,且内置刀片3021与环形刀具302契合,且内置刀片3021顶端呈利刃状设置,剔须刀具3具有良好的白芷根须的剔除,通过啮合轮202将白芷根部导至剔须刀具3进行白芷的剔须工作,由于白芷根大小各异,通过环形刀具302底部为弹性金属制成的设置,且环形刀具302呈4瓣的设置,使得剔须刀具3能根据白芷的大小调节环形刀具302开口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内置刀片3021,使得环形刀具 302张开后仍能进行白芷根须的剔除工作,剔除后的白芷根通过导环301向下导输,而后被切片刀具4切片。 [0036] 参见图2,进一步的,烘干收集室5内壁顶端通过固定杆502设置有导向柱501,且导向柱501位于漏孔203底部,且导向柱501呈三棱柱状设置,且烘干收集室5内壁中部底端设置有电加热板503,且电加热板503均呈向下倾斜设置,烘干收集室5具有良好的收集烘干能力,被切片刀具4切片的白芷通过漏孔203掉落于烘干收集室5内部,承至于承接板6顶部,通过导向柱501的设置,使得将导入的白芷片分别导向不同的位置,避免过量的白芷片堆积,影响烘干效果,同时通过电加热板503进行烘干工作。 [0037] 参见图2和图6,进一步的,承接板6呈圆弧板状设置,且承接板6中部嵌入设置有通孔601,且承接板6顶端等距设置有凸球602,且凸球602呈半球状设置,承接板6据有良好的承接能力,承接板6表面能分摊大量的白芷片,通过承接板6呈圆弧板状的设置,增加了承接板6的顶部面积,便于白芷片的盛置,同时通过凸球602的设置,避免白芷片沿承接板6的弧形面向下滑动,同时使掉落的白芷片呈倾斜状,增加白芷片的受热面积,能有效的提高烘干效率,提高中药白芷的加工速度。 [0038]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9] 接通电源,将将清洗完毕的白芷根部投入右侧投放槽2中,白芷根部通过投放槽2呈向中部凹入倾斜的设置向中部滑落至漏孔203中,通过右侧摆正轮201的作用将白芷根部传导至漏孔203处,同时左侧摆正轮201逆时针旋转,挑起横架于漏孔203顶部的白芷根部,拨动白芷根部向一端倾斜,从而使白芷根部竖直导入漏孔203,随后通过啮合轮202间的相互啮合,笔直的将白芷根部向下传导,使得导入剔须刀具3进行剃须工作,通过啮合轮202将白芷根部导至剔须刀具3进行白芷的剔须工作,由于白芷根大小各异,通过环形刀具302底部为弹性金属制成的设置,且环形刀具302呈4瓣的设置,使得剔须刀具3能根据白芷的大小调节环形刀具302开口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内置刀片3021,使得环形刀具302张开后仍能进行白芷根须的剔除工作,剔除后的白芷根通过导环301向下导输,而后被切片刀具4切片,被切片刀具4切片的白芷通过漏孔203掉落于烘干收集室5内部,承至于承接板6顶部,通过导向柱501的设置,使得将导入的白芷片分别导向不同的位置,避免过量的白芷片堆积,同时电加热板503运作进行烘干,烘干完毕后将白芷片取出即可。 [0040] 综上,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