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510111477.5 申请日 2025-01-23
公开(公告)号 CN119550166A 公开(公告)日 2025-03-04
申请人 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任寅; 钱豪; 第一发明人 任寅
权利人 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无锡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前洲配套区兴洲路7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14181
主IPC国际分类 B24B5/04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4B5/04B24B5/35B24B27/02B24B55/02B24B41/06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无锡苏汇专利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谢佳豪;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管状 工件 用的磨床,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具体包括: 机体 ,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工作台 ,所述工作台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还包括:加工机构,用于对管状工件进行打磨与运输,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设置在机体的外部,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 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的外部,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安放槽,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达到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具体包括:
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8);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还包括:
加工机构(7),用于对管状工件进行打磨与运输,所述加工机构(7)固定连接在工作台(2)的顶部,所述加工机构(7)包括打磨系统(705),所述打磨系统(705)设置在机体(1)的外部,所述工作台(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道(701),所述第二滑道(7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702),所述固定板(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杆(703),所述第四伸缩杆(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704);
收集机构(9),用于收集打磨后的管状工件,所述收集机构(9)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8)的外部,所述收集机构(9)包括移动板(901),所述移动板(901)的内部开设有安放槽(904),所述安放槽(904)开设有三个,所述移动板(9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板(902),所述角板(90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03),所述移动板(901)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8)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道(4),所述第一滑道(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5),所述第一滑板(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6),所述第一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柱(3),所述伸缩柱(3)固定连接在第一滑道(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704)包括进料管道(7041),所述进料管道(704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7042),所述进料管道(70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位板(7043),所述卡位板(704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进料管道(7041)固定连接在第四伸缩杆(703)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道(704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044),所述横板(7044)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横板(704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五伸缩杆(7045),所述第五伸缩杆(70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0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04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板(7047),所述第一按压板(704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六伸缩杆(7048),所述第六伸缩杆(704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板(704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901)的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移动板(9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90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90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靠板(907),所述靠板(90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杆(908),所述连杆(90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板(909),所述连杆(908)设置有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槽(9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05),所述移动板(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座(910),所述卡座(910)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弧形板(911),所述第二弧形板(9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弧形板(912),所述第三弧形板(91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冷却管(91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第二伸缩杆(601),所述第二伸缩杆(6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602),所述第三伸缩杆(60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03),所述固定筒(603)的内部设置有机,所述固定筒(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弯管(604),所述第二伸缩杆(601)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板(5)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60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接头(605),所述转向接头(60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管道(606),所述第一管道(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杆(607),所述拉伸杆(60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位组件(60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608)包括第二管道(6081),所述第二管道(6081)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6082),所述第二管道(608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6083),所述环形板(608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6084),所述第二管道(6081)固定连接在拉伸杆(607)的外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磨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

背景技术

[0002] 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 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
[0003] 目前的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在使用圆管抛光机对圆管进行抛光打磨时,圆管跟随打磨系统向前运动,此过程中圆管前端易翘起,脱离原运动轨迹,导致圆管打磨不均匀。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具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
缩杆;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还包括:
加工机构,用于对管状工件进行打磨与运输,所述加工机构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
顶部,所述加工机构包括打磨系统,所述打磨系统设置在机体的外部,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杆,所述第四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
收集机构,用于收集打磨后的管状工件,所述收集机构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的
外部,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开设有三个,所述移动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板,所述角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的外部。
[0005] 优选地,所述机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固定连接在第一滑道的内部。
[0006] 优选地,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进料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位板,所述卡位板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进料管道固定连接在第四伸缩杆的顶部。
[0007]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横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五伸缩杆,所述第五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8]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板,所述第一按压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六伸缩杆,所述第六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板,用来带动圆管运动。
[0009]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移动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板,用来带动圆管运动,所述连杆设置有三个。
[0010] 优选地,所述安放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冷却管,用来为底部的圆管降温。
[0011]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机,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弯管,用来为第二滑道送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板的外部。
[0012] 优选地,所述固定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接头,所述转向接头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杆,所述拉伸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位组件。
[0013] 优选地,所述卡位组件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便于冷却温度传递至圆管,所述第二管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用来接触固定圆管,所述第二管道固定连接在拉伸杆的外部。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状工件用的磨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加工机构和收集机构,对圆管进行运
输、定位以及收集工作。在使用圆管抛光机对圆管进行抛光打磨时,圆管跟随打磨系统向前运动,此过程中圆管前端易翘起,脱离原运动轨迹,导致圆管打磨不均匀。故设置定位机构和加工机构,对圆管进行进料、圆管内部固定以及打磨工作,使圆管保持在同一平高度上向前运动,避免圆管在打磨系统的带动下脱离原运动轨迹,来解决上述问题。
[0015]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在水平方向对圆管进行定位处理。在对圆管进行外部的打磨时,圆管易跟随打磨系统运动,前端翘起,脱离原运动轨迹。故设置定位机构以及卡位组件,第一弧形板与圆管的内部接触固定,且第二管道与拉伸杆可跟随圆管旋转,拉伸杆可随着圆管的前进而缩短,防止圆管脱离原运动轨迹,来解决上述问题。且第二管道中设置冷却块,第二管道内部开设流通槽,可将温度传递至圆管,为圆管内部降温。
[0016]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通过设置加工机构,对圆管进行放置,且圆管底部与通槽不接触,减小进料管道与圆管的接触面积,促进圆管散热。且在加工结束后,可按压圆管,配合定位机构与圆管分离,并将圆管运输至第二滑道以及收集机构中,促进圆管的出料工作。
[0017]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通过设置收集机构,对圆管进行统一的收集与冷却工作。在圆管加工结束后,需工人手动拿取并整理圆管,并减少圆管与设备的撞击以及圆管之间的堆叠,防止圆管受到撞击后变形。故设置收集机构,对加工后的圆管进行收集,并对圆管进行冷却处理,加速圆管降温,收集后统一将圆管向外推出,避免圆管间出现堆叠或撞击的情况。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卡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加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进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收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机体;2、工作台;3、伸缩柱;4、第一滑道;5、第一滑板;6、定位机构;601、第二伸缩杆;602、第三伸缩杆;603、固定筒;604、弯管;605、转向接头;606、第一管道;607、拉伸杆;608、卡位组件;6081、第二管道;6082、流通槽;6083、环形板;6084、第一弧形板;7、加工机构;701、第二滑道;702、固定板;703、第四伸缩杆;704、进料组件;7041、进料管道;7042、通槽;7043、卡位板;7044、横板;7045、第五伸缩杆;7046、顶板;7047、第一按压板;
7048、第六伸缩杆;7049、第二按压板;705、打磨系统;8、第一伸缩杆;9、收集机构;901、移动板;902、角板;903、第一电动推杆;904、安放槽;905、挡板;906、第二电动推杆;907、靠板;
908、连杆;909、第三滑动板;910、卡座;911、第二弧形板;912、第三弧形板;913、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1]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具体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工作台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
8,机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道4,第一滑道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5,第一滑板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机构6,第一滑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柱3,伸缩柱3固定连接在第一滑道4的内部,开启伸缩柱3,伸缩柱3带动第一滑板5以及定位机构6在第一滑道4中向下移动,且伸缩柱3设置有两个行程;
该管状工件用的磨床还包括:
加工机构7,用于对管状工件进行打磨与运输,加工机构7固定连接在工作台2的顶部,加工机构7包括打磨系统705,打磨系统705设置在机体1的外部,工作台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道701,第二滑道7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702,固定板702的内部镂空,固定板
7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伸缩杆703,第四伸缩杆7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704;
收集机构9,用于收集打磨后的管状工件,收集机构9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8的外部,收集机构9包括移动板901,移动板901的内部开设有安放槽904,安放槽904开设有三个,移动板9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角板902,角板90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03,移动板901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杆8的外部。
[0022] 使用设备前,开启伸缩柱3至第一行程,伸缩柱3带动第一滑板5以及定位机构6向下运动,处理加工机构7的内部。随后手动将需要打磨的圆管置于加工机构7中,开启伸缩柱3至第二行程,伸缩柱3带动第一滑板5以及定位机构6继续向下运动,手动调整定位机构6,使定位机构6与圆管内部对接。开启加工机构7,完成打磨工作。工作结束后,调整定位机构6与加工机构7,使定位机构6与圆管分离。开启加工机构7与收集机构9,对加工后的圆管进行统一的收集工作。
[0023] 进料组件704包括进料管道7041,圆管直径大于进料管道7041的内径,进料管道704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7042,进料管道70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卡位板7043,卡位板7043设置为软板,卡位板704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进料管道7041固定连接在第四伸缩杆703的顶部。
[0024] 进料管道704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044,横板7044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两个横板704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五伸缩杆7045,第五伸缩杆7045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第五伸缩杆70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7046。
[0025] 顶板704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按压板7047,第一按压板704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六伸缩杆7048,第六伸缩杆704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按压板7049,第一按压板7047的底部设置有软橡胶条,第二按压板7049的底部均设置有橡胶条。
[0026] 开启第五伸缩杆7045,第五伸缩杆7045带动顶板7046以及第一按压板7047向上运动,为打磨工作预留工作空间。手动将圆管放置在进料管道7041中,此时底部圆管处于卡位板7043上,且不与通槽7042接触。手动按压圆管,配合定位机构6与圆管的交接工作。
[0027] 打磨工作结束后,圆管尾部逐渐运动至第一按压板7047底部,调整第五伸缩杆7045至初始状态,第一按压板7047与第二按压板7049底部的橡胶条逐渐接触并按压圆管尾部,辅助定位机构6与圆管的分离工作。
[0028] 随后开启第六伸缩杆7048,第六伸缩杆7048带动第二按压板7049向收集机构9的方向运动,第二按压板7049带动圆管落入第二滑道701中,圆管前端落入收集机构9中。
[0029] 移动板901的内部开设有通道,移动板9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906,第二电动推杆90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靠板907,靠板90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杆908,连杆90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动板909,第三滑动板90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圈,连杆908设置有三个。
[0030] 安放槽9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905,移动板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座910,卡座910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弧形板911,第二弧形板9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弧形板912,第三弧形板912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冷却管913,用来冷却圆管。
[0031] 初始状态时,距离第一伸缩杆8最远的安放槽904与第二通道对齐。开启第二电动推杆906,第二电动推杆906带动靠板907、连杆908以及第三滑动板909向远离工作台2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三滑动板909与挡板905接触。随着圆管前端进入安放槽904,可手动将圆管完全推入安放槽904中,圆管前端与橡胶圈接触。开启第一电动推杆903至第一行程,第一电动推杆903卡入通道中,保护圆管。随后开启第一伸缩杆8至两个行程,完成另外两个圆管的装载工作。
[0032] 当需要卸料时,开启第一伸缩杆8至最大行程,第一伸缩杆8带动移动板901运动至工作台2外部,调整第一电动推杆903至初始状态,随后调整第二电动推杆906至初始状态,第二电动推杆906带动连杆908以及第三滑动板909向圆管方向运动,将圆管推出。
[0033] 定位机构6包括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602,第三伸缩杆60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03,固定筒603的内部设置有风机,固定筒
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弯管604,弯管604设置有三个,且均匀设置,第二伸缩杆601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板5的外部。
[0034] 当伸缩柱3开启至第一行程时,弯管604与进料管道7041齐平。开启风机,气体通过固定筒603进入弯管604中,进而通过三个弯管604运动至进料管道7041和打磨系统705的外部,为进料通道和打磨系统705送风,促进打磨系统705冷却,由于固定板702的内部镂空,进料通道中的碎屑可通过固定板702向外运动。
[0035] 固定筒60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向接头605,转向接头60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管道606,第一管道60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杆607,拉伸杆60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卡位组件608,转向接头605、第一管道606、拉伸杆607以及卡位组件608均设置有三个。
[0036] 当伸缩柱3处于第二行程时,根据圆管尺寸,调整第三伸缩杆602的行程,使对应的卡位组件608与圆管对齐。
[0037] 卡位组件608包括第二管道6081,第二管道6081的内部放置冷却块,第二管道6081的内部开设有流通槽6082,第二管道608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板6083,环形板608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6084,第一弧形板6084设置为橡胶材质,第二管道6081固定连接在拉伸杆607的外部。
[0038] 选取合适的卡位组件608后,开启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带动第三伸缩杆602以及固定筒603向远离加工机构7的方向运动。手动将第二管道6081从第一管道606中拉出,随后手动将卡扣卡在拉伸杆607的外部,使拉伸杆607的位置固定。
[0039] 放置好圆管的位置后,手动按压圆管,随后调整第二伸缩杆601的行程,使第二伸缩杆601恢复初始状态,第二管道6081逐渐进入圆管中,第一弧形板6084与圆管内壁接触。随后拆卸拉伸杆607外部的卡扣,随着打磨系统705带动圆管转动,圆管带动内部的第一弧形板6084、环形板6083以及第二管道6081转动,第二管道6081带动拉伸杆607以及第一管道
606转动,此时第一管道606在转向接头605的内部转动。随着圆管跟随两个打磨轮向定位机构6的方向运动,拉伸杆607逐渐受到挤压,开始缩短。
[0040] 开启加工机构7,按压圆管,随后开启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带动第三伸缩杆602、固定筒603以及卡位组件608向远离圆管的方向移动,直到卡位组件608与圆管分离。
[0041] 工作原理:使用设备前,开启伸缩柱3至第一行程,伸缩柱3带动第一滑板5以及定位机构6向下运动,处理加工机构7的内部。当伸缩柱3开启至第一行程时,弯管604与进料管道7041齐平。开启风机,气体通过固定筒603进入弯管604中,进而通过三个弯管604运动至进料管道7041和打磨系统705的外部,为进料通道和打磨系统705送风,促进打磨系统705冷却,由于固定板702的内部镂空,进料通道中的碎屑可通过固定板702向外运动。
[0042] 随后手动将需要打磨的圆管置于加工机构7中,手动将圆管放置在进料管道7041中,此时底部圆管处于卡位板7043上,且不与通槽7042接触。开启伸缩柱3至第二行程,伸缩柱3带动第一滑板5以及定位机构6继续向下运动,根据圆管尺寸,调整第三伸缩杆602的行程,使对应的卡位组件608与圆管对齐。选取合适的卡位组件608后,开启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带动第三伸缩杆602以及固定筒603向远离加工机构7的方向运动。手动将第二管道6081从第一管道606中拉出,随后手动将卡扣卡在拉伸杆607的外部,使拉伸杆607的位置固定。
[0043] 放置好圆管的位置后,手动按压圆管,将圆管位置固定,随后调整第二伸缩杆601的行程,使第二伸缩杆601恢复初始状态,第二管道6081逐渐进入圆管中,第一弧形板6084与圆管内壁接触。随后拆卸拉伸杆607外部的卡扣,随着打磨系统705带动圆管转动,圆管带动内部的第一弧形板6084、环形板6083以及第二管道6081转动,第二管道6081带动拉伸杆607以及第一管道606转动,此时第一管道606在转向接头605的内部转动。随着圆管跟随两个打磨轮向定位机构6的方向运动,拉伸杆607逐渐受到挤压,开始缩短。
[0044] 开启打磨系统705,完成打磨工作。工作结束后,调整定位机构6与加工机构7,使定位机构6与圆管分离。开启加工机构7,按压圆管,随后开启第二伸缩杆601,第二伸缩杆601带动第三伸缩杆602、固定筒603以及卡位组件608向远离圆管的方向移动,直到卡位组件608与圆管分离。
[0045] 随后开启第六伸缩杆7048,第六伸缩杆7048带动第二按压板7049向收集机构9的方向运动,第二按压板7049带动圆管落入第二滑道701中,圆管前端落入收集机构9中。开启加工机构7与收集机构9,对加工后的圆管进行统一的收集工作。初始状态时,距离第一伸缩杆8最远的安放槽904与第二通道对齐。开启第二电动推杆906,第二电动推杆906带动靠板907、连杆908以及第三滑动板909向远离工作台2的方向运动,直到第三滑动板909与挡板
905接触。随着圆管前端进入安放槽904,可手动将圆管完全推入安放槽904中,圆管前端与橡胶圈接触。开启第一电动推杆903至第一行程,第一电动推杆903卡入通道中,保护圆管。
随后开启第一伸缩杆8至两个行程,完成另外两个圆管的装载工作。
[0046] 当需要卸料时,开启第一伸缩杆8至最大行程,第一伸缩杆8带动移动板901运动至工作台2外部,调整第一电动推杆903至初始状态,随后调整第二电动推杆906至初始状态,第二电动推杆906带动连杆908以及第三滑动板909向圆管方向运动,将圆管推出。
[0047]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