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485746.6 申请日 2024-10-23
公开(公告)号 CN119098838A 公开(公告)日 2024-12-10
申请人 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俞江南; 王宏平; 何远平; 周德标; 周峰; 第一发明人 俞江南
权利人 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中储粮镇江粮油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镇江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镇江市谏壁镇粮山村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12000
主IPC国际分类 B24B5/37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4B5/37B24B5/35B24B41/04B24B47/22B24B47/12B24B41/02B24B1/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吕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 轧辊 磨辊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 基座 、安装于基座下的 支撑 框架 、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打磨头、升降组件和安装于支撑框架上的万向轮,所述X轴组件设置于基座上表面,所述Y轴移动组件通过支撑板设置于X轴移动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下表面两侧;其中,所述打磨头通过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分别在X轴于Y轴上进行移动,调节与轧辊之间的距离。无需人工对轧辊进行不断方位变化,提升了便捷性,且当需要移动时,通过 涡轮 与 蜗杆 的 啮合 ,驱动第二 螺纹 杆竖直方向上移动,让支撑底座离地,使万向轮 接触 地面,即可通过万向轮的移动,推动整体移动,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安装于基座(1)下的支撑框架(2)、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打磨头(3)、升降组件和安装于支撑框架(2)上的万向轮(4),所述X轴组件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所述Y轴移动组件通过支撑板(5)设置于X轴移动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2)下表面两侧;
其中,所述打磨头(3)通过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分别在X轴于Y轴上进行移动,调节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居中开设于基座(1)上表面的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动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所述第一螺纹杆(8)上套接有轴承套(9),所述轴承套(9)上表面通过衔接板(10)与支撑板(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表面,并位于凹槽(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条(11),所述第一凸条(11)两侧向内凹陷有滑轨,所述支撑板(5)下表面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5)上表面的两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上设置有移动板(13),所述支撑板(5)上表面还设置有伸缩气缸(14),所述伸缩气缸(14)动力输出端与移动板(1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磨头(3)旋转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设置于移动板(13)上表面的第一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5)内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7),所述第一壳体(15)内下部设置有联轴器(18),所述联轴器(18)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打磨头(3)相连接,所述联轴器(1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17)与第二皮带轮(19)之间设置有传动带(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2)下表面的第三电机(21),所述第三电机(21)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内插接有第二螺纹杆(23),所述支撑框架(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螺纹杆(23)延伸至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23)相连接的涡轮(24),所述蜗杆(22)延伸至第二壳体中与蜗轮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23)贯穿第二壳体后连接有支撑底座(25)。
10.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
S1、首先确定所需打磨轧辊的方位,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螺纹杆(8)旋转,带动轴承套(9)跟随转动,通过滑块(12)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11)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3)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对轧辊的X轴进行打磨;
S2、启动伸缩气缸(14),伸缩气缸(14)动力输出端驱动移动板(13)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打磨头(3)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3)对轧辊的打磨厚薄度;
S3、驱动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皮带轮(17)转动,通过传动带(20)的传动,使第二皮带轮(19)跟随旋转,让联轴器(18)带动打磨头(3)高速旋转,对轧辊进行打磨;
S4、当打磨结束需要移动时,启动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动力输出端驱动蜗杆(22)转动,通过蜗杆(22)与蜗轮相啮合,驱动蜗轮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螺纹杆(23)旋转;
S5、第二螺纹杆(23)通过与第二壳体内预设好的螺纹孔配合后,第二螺纹杆(23)可朝向第二壳体上方移动,让支撑底座(25)脱离地面,使万向轮(4)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整体进行移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粮油是对谷类、豆类等粮食和油料及其加工成品和半成品的统称,是人类主要食物的统称,针对大豆类粮油生产时,大豆胚片的厚度对出油率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基于理论结合生产实践而研发出一种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在线磨辊,精准控制轧辊精度的新型高精度设备组。
[0003] 现有的轧辊磨辊机在使用时其磨辊头为固定式,当轧辊在打磨一段时间后,需要工作人员对磨辊头进行移动,去控制轧辊的打磨厚薄程度,且磨辊机整体机器体积较大,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第一螺纹杆旋转,带动轴承套跟随转动,滑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可沿轧辊的X轴方向进行打磨,并且同时通过伸缩气缸输出端驱动移动板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打磨头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与轧辊之间的距离,调节对轧辊面的打磨厚薄度,无需人工对磨辊头进行不断方位变化,提升了便捷性,且当需要移动时,通涡轮蜗杆啮合,驱动第二螺纹杆竖直方向上移动,让支撑底座离地,使万向轮接触地面,即可通过万向轮的移动,推动整体移动,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下的支撑框架、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打磨头、升降组件和安装于支撑框架上的万向轮,所述X轴组件设置于基座上表面,所述Y轴移动组件通过支撑板设置于X轴移动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下表面两侧;其中,所述打磨头通过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分别在X轴于Y轴上进行移动,
调节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居中开设于基座上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套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上表面通过衔接板与支撑板相连接。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上表面,并位于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两侧向内凹陷有滑轨,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上表面的两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上设置有移动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还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动力输出端与移动板相连接。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磨头旋转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设置于移动板上表面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壳体内下部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打磨头相连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下表面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内插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支撑框架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螺纹杆延伸至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相连接的涡轮,所述蜗杆延伸至第二壳体中与蜗轮相啮合。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第二壳体后连接有支撑底座。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首先确定所需打磨轧辊的方位,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螺纹杆旋转,带动轴承套跟随转动,通过滑块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对轧辊的X轴进行打磨;
S2、启动伸缩气缸,伸缩气缸动力输出端驱动移动板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打磨头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对轧辊的打磨厚薄度;
S3、驱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皮带轮转动,通过传动带的传
动,使第二皮带轮跟随旋转,让联轴器带动打磨头高速旋转,对轧辊进行打磨;
S4、当打磨结束需要移动时,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动力输出端驱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相啮合,驱动蜗轮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
S5、第二螺纹杆通过与第二壳体内预设好的螺纹孔配合后,第二螺纹杆可朝向第
二壳体上方移动,让支撑底座脱离地面,使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整体进行移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螺纹杆旋转,带动轴承套跟随转动,滑块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可沿轧辊的X轴方向进行打磨,并且同时通过伸缩气缸动力输出端驱动移动板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打磨头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与轧辊之间的距离,调节对轧辊的打磨厚薄度,无需人工对磨辊头进行不断方位变化,提升了便捷性,且当需要移动时,通过涡轮与蜗杆的啮合,驱动第二螺纹杆竖直方向上移动,让支撑底座离地,使万向轮接触地面,即可通过万向轮的移动,推动整体移动,提升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打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X轴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万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其中:1、基座;2、支撑框架;3、打磨头;4、万向轮;5、支撑板;6、凹槽;7、第一电机;8、第一螺纹杆;9、轴承套;10、衔接板;11、第一凸条;12、滑块;13、移动板;14、伸缩气缸;15、第一壳体;16、第二电机;17、第一皮带轮;18、联轴器;19、第二皮带轮;20、传动带;21、第三电机;22、蜗杆;23、第二螺纹杆;24、涡轮;25、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9] 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包括基
座1、安装于基座1下的支撑框架2、X轴移动组件、Y轴移动组件、打磨头3、升降组件和安装于支撑框架2上的万向轮4,所述X轴组件设置于基座1上表面,所述Y轴移动组件通过支撑板5设置于X轴移动组件上,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支撑框架2下表面两侧,其中,所述打磨头3通过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分别在X轴于Y轴上进行移动,调节与轧辊之间的距离。
[0020] 通过第一螺纹杆8旋转,带动轴承套9跟随转动,滑块12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11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3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可沿轧辊的X轴方向进行打磨,并且同时通过伸缩气缸14动力输出端驱动移动板13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打磨头3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3与轧辊之间的距离,调节对轧辊的打磨厚薄度,无需人工对打磨头进行不断方位变化,提升了便捷性,且当需要移动时,通涡轮24与蜗杆22的啮合,驱动第二螺纹杆23竖直方向上移动,让支撑底座25离地,使万向轮4接触地面,即可通过万向轮4的移动,推动整体移动。
[0021] 所述X轴移动组件包括居中开设于基座1上表面的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所述第一螺纹杆8上套接有轴承套9,所述轴承套9上表面通过衔接板10与支撑板5相连接,所述基座1上表面,并位于凹槽6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条11,所述第一凸条11两侧向内凹陷有滑轨,所述支撑板5下表面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12,当第一电机7驱动第一螺纹杆8旋转后,轴承套9跟随旋转,通过滑块12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11上进行滑动,从而对滑块12进行旋转限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让支撑板5进行移动,带动打磨头3在X轴上移动,并可沿轧辊的长度方向进行打磨。
[0022] 进一步的,所述Y轴移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板5上表面的两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上设置有移动板13,所述支撑板5上表面还设置有伸缩气缸14,所述伸缩气缸14动力输出端与移动板13相连接,随着伸缩气缸14驱动移动板13,使移动板13沿第二凸条滑动,驱动打磨头3在Y轴进行移动,可调节打磨头3与轧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对轧辊打磨的厚薄程度。所述移动板1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磨头3旋转的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设置于移动板13上表面的第一壳体15,所述第一壳体15内上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6,所述第二电机16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7,所述第一壳体15内下部设置有联轴器18,所述联轴器
18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打磨头3相连接,所述联轴器1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9,随着第二电机16驱动第一皮带轮17的转动,在传动带20的传动下,第二皮带轮19转动,使联轴器18驱动旋转轴转动,让打磨头3跟随旋转,从而对轧辊进行打磨。所述第一皮带轮17与第二皮带轮19之间设置有传动带20。
[0023] 其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2下表面的第三电机21,所述第三电机21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蜗杆22,所述支撑框架2内插接有第二螺纹杆23,所述支撑框架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螺纹杆23延伸至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与第二螺纹杆23相连接的涡轮24,所述蜗杆22延伸至第二壳体中与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23贯穿第二壳体后连接有支撑底座25,当第三电机21驱动蜗杆22转动时,蜗杆22通过与涡轮24相啮合驱动涡轮24旋转,并由于涡轮24套接于第二螺纹杆23外侧,带动第二螺纹杆23进行转动。在第二壳体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23相适配的螺纹孔,所以当第二螺纹杆23旋转过程中,第二螺纹杆23会由于螺纹孔的配合在第二壳体上升或下降。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此时第二螺纹杆23下降,使支撑底座25与地面相接触,让万向轮4处于悬空状态。当装置需要转移时,此时第二螺纹杆23上升,使支撑底座25脱离地面,让万向轮4与地面相接触,随着万向轮4的移动,即可将整体进行移动,提升便捷实用性。
[0024] 一种基于大豆粮油生产的轧辊磨辊机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首先确定所需打磨轧辊的方位,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螺纹杆8旋转,带动轴承套9跟随转动,通过滑块12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凸条11上进行移动,使打磨头3在X轴方向上进行调节移动,对轧辊的X轴进行打磨;
S2、启动伸缩气缸14,伸缩气缸14动力输出端驱动移动板13沿第二凸条的长度方
向移动,使打磨头3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调节打磨头3对轧辊的打磨厚薄度;
S3、驱动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动力输出端驱动第一皮带轮17转动,通过传动带
20的传动,使第二皮带轮19跟随旋转,让联轴器18带动打磨头3高速旋转,对轧辊进行打磨;
S4、当打磨结束需要移动时,启动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动力输出端驱动蜗杆22转动,通过蜗杆22与蜗轮相啮合,驱动蜗轮转动,即可带动第二螺纹杆23旋转;
S5、第二螺纹杆23通过与第二壳体内预设好的螺纹孔配合后,第二螺纹杆23可朝
向第二壳体上方移动,让支撑底座25脱离地面,使万向轮4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整体进行移动。
[002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