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350926.3 申请日 2024-09-26
公开(公告)号 CN118990165A 公开(公告)日 2024-11-22
申请人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申请人类型 学校
发明人 刘星; 殷镜波; 吕庆龙; 解直超; 徐岩; 曹科; 第一发明人 刘星
权利人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权利人类型 学校
当前权利人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当前权利人类型 学校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日照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学苑路677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76800
主IPC国际分类 B24B5/36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4B5/36B24B5/35B24B41/00B24B47/12B24B41/06B24B47/04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牛思巴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石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属于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 支撑 座,所述支撑座上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 接触 部与驱动部,所述接触部包括与支撑管内表面滑动连接的 滑板 。可以实现通过设置打磨组件,针对 电机 轴外表面直径不同特点,能够使 砂轮 始终与电机轴外表面接触打磨,从而通过一次装夹便能够对电机轴各个部位进行打磨加工,在减少电机轴装夹次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轴打磨加工 精度 ,既能够使电机轴外表面各个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使电机轴 同轴度 保持精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包括支撑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6),所述支撑管(36)内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接触部与驱动部;
所述接触部包括与支撑管(36)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滑板(41),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芯轴(45),所述芯轴(4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砂轮(46)用于对电机轴(17)打磨的砂轮(46);
所述驱动部包括与开设在芯轴(45)右端外表面的收纳槽(47),所述收纳槽(47)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481),所述顶杆(48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9),所述挤压板(49)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板(491),所述摩擦板(491)右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4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4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8),所述弹簧一(48)与顶杆(481)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491)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卡槽(492)呈圆弧状,所述连接板(42)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43),所述支撑管(36)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通过导向槽(43)贯穿连接板(42)左右两端,所述砂轮(46)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上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一(12)与支撑板二(13),所述支撑板一(12)位于支撑板二(13)左侧,所述支撑座(11)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操作口(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一(12)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旋套(15),所述螺旋套(15)内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挤压杆(16),所述挤压杆(16)右端呈圆锥状,所述挤压杆(16)右端与电机轴(17)相接触,所述支撑板二(13)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一(14)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轴(21),所述连轴(21)贯穿至支撑板二(13)左侧并与支撑板二(13)转动连接,所述连轴(21)左端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连轴(21)固定连接的夹持座(22),所述夹持座(22)外表面开设有槽口(23),所述槽口(23)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23)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平衡杆(25),所述平衡杆(25)靠近电机轴(17)一侧铰接有接触板(26),所述接触板(26)呈圆弧状,所述接触板(26)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接触板(26)与电机轴(17)外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夹持座(22)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位移板(27),所述位移板(27)与平衡杆(25)外表面滑动接触,所述位移板(27)呈圆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下侧设置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与支撑座(11)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二(31),所述电机二(31)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32),所述往复丝杆(32)外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旋座(37),所述螺旋座(37)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件(38),所述缓冲件(38)呈圆环状,所述缓冲件(3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8)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所述缓冲件(38)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33),所述活动座(33)与支撑座(11)内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滑槽(34),所述活动座(33)上端通过滑槽(34)与活动板(35)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41)下侧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包括与滑板(41)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托板(51),所述托板(51)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52),所述调节丝杆(52)通过滑槽(34)贯穿至支撑座(11)内侧,所述托板(51)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3),所述弹簧二(53)下端与活动板(3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53)位于调节丝杆(52)外侧,所述调节丝杆(52)外表面下侧螺纹连接紧套(54),所述锁紧套(54)与活动座(33)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6)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5),所述限位板(55)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56),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套(57),所述滑套(57)位于推杆(56)外侧并与推杆(56)滑动连接,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位于滑套(57)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58),所述活动座(33)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59),所述套管(59)与锁紧套(54)外表面滑动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无人机,或称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的组成配件包括电机、螺旋桨、遥控器电池等,其中电机轴是连接电机和螺旋桨的关键部分,负责将电机的旋转传递给螺旋桨,使其产生推力。
[0003] 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电机轴会与空气相接触,电机轴表面过于粗糙会增大空气阻力,从而影响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电机轴进行打磨处理,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1698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配件加工用的打磨机,通过移动式打磨机构和可调式装夹机构中各零部件的配合设置,两侧的卡盘便于对不同长度的轴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打磨轮平移动,从而便于对轴件进行全面的打磨处理,有利于提升打磨效率;
[0004] 现有的无人机电机轴打磨设备在工作时,砂轮在转动过程中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但无人机电机轴根据安装定位要求,通过车床进行车削加工时电机轴外表面通常会被加工出直径不同的台阶,通过加工成的台阶对电机轴外表面进行分隔,以便更好地进行电机轴的安装定位,而通过打磨装置对电机轴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时,电机轴外表面的台阶会对打磨轮造成阻挡,因此需要频繁的对电机轴进行重新装夹固定以满足打磨需要,在增加工人工作量的同时也会降低电机轴打磨效率,同时经过多次装夹的电机轴在加工过程中,其装夹位置发生改变,导致同轴度容易出现较大误差,从而影响电机轴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可以实现通过设置打磨组件,针对电机轴外表面直径不同特点,能够使砂轮始终与电机轴外表面接触打磨,从而通过一次装夹便能够对电机轴各个部位进行打磨加工,在减少电机轴装夹次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轴打磨加工精度,既能够使电机轴外表面各个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使电机轴同轴度保持精准。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接触部与驱动部;
[0008] 所述接触部包括与支撑管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滑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砂轮用于对电机轴打磨的砂轮;
[0009] 所述驱动部包括与开设在芯轴右端外表面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右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槽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与顶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卡槽呈圆弧状,所述连接板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支撑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通过导向槽贯穿连接板左右两端,所述砂轮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上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支撑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一与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位于支撑板二左侧,所述支撑座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操作口。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一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旋套,所述螺旋套内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右端呈圆锥状,所述挤压杆右端与电机轴相接触,所述支撑板二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一。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贯穿至支撑板二左侧并与支撑板二转动连接,所述连轴左端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连轴固定连接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外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靠近电机轴一侧铰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呈圆弧状,所述接触板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接触板与电机轴外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夹持座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位移板,所述位移板与平衡杆外表面滑动接触,所述位移板呈圆环状。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下侧设置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与支撑座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二,所述电机二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外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旋座,所述螺旋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呈圆环状,所述缓冲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所述缓冲件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与支撑座内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座上端通过滑槽与活动板固定连接。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下侧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包括与滑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通过滑槽贯穿至支撑座内侧,所述托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下端与活动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位于调节丝杆外侧,所述调节丝杆外表面下侧螺纹连接紧套,所述锁紧套与活动座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滑板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位于推杆外侧并与推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上端外表面位于滑套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所述活动座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与锁紧套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9]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0] (1)本方案通过设置打磨组件,针对电机轴外表面直径不同特点,能够使砂轮始终与电机轴外表面接触打磨,从而通过一次装夹便能够对电机轴各个部位进行打磨加工,在减少电机轴装夹次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轴打磨加工精度,既能够使电机轴外表面各个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使电机轴同轴度保持精准;
[0021] (2)本方案通过设置位移组件,通过缓冲件的膨胀对活动座与螺旋座之间进行缓冲,使活动座能够保持短暂静止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打磨组件的稳定运行,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装置的可靠性;
[0022] (3)本方案通过设置调控组件,通过对砂轮高度进行调节,使砂轮与电机轴外表面保持贴合,同时砂轮与电机轴表面的挤压力保持在适当范围内,从而能够保证电机轴打磨效果,同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电机轴进行打磨加工,有效的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4]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5]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A‑A向剖视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B‑B向剖视图;
[0028] 图6为本发明的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D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E处放大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发明的图5中F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中标号说明:
[0033] 支撑组件;11、支撑座;12、支撑板一;13、支撑板二;14、电机一;15、螺旋套;16、挤压杆;17、电机轴;18、操作口;
[0034] 夹持组件;21、连轴;22、夹持座;23、槽口;24、活动杆;25、平衡杆;26、接触板;27、位移板;
[0035] 位移组件;31、电机二;32、往复丝杆;33、活动座;34、滑槽;35、活动板;36、支撑管;37、螺旋座;38、缓冲件;
[0036] 打磨组件;41、滑板;42、连接板;43、导向槽;44、导向杆;45、芯轴;46、砂轮;47、收纳槽;48、弹簧一;481、顶杆;49、挤压板;491、摩擦板;492、卡槽;
[0037] 调控组件;51、托板;52、调节丝杆;53、弹簧二;54、锁紧套;55、限位板;56、推杆;57、滑套;58、接触块;59、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请参阅图1至图9,一种无人机零配件生产加工打磨装置,包括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35,所述活动板3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6,所述支撑管36内侧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接触部与驱动部;
[0040] 所述接触部包括与支撑管36内表面滑动连接的滑板41,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芯轴45,所述芯轴4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砂轮46用于对电机轴17打磨的砂轮46;
[0041] 所述驱动部包括与开设在芯轴45右端外表面的收纳槽47,所述收纳槽47内表面滑动连接有顶杆481,所述顶杆48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9,所述挤压板49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板491,所述摩擦板491右端外表面开设有卡槽492。
[0042] 所述收纳槽47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一48,所述弹簧一48与顶杆481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摩擦板491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卡槽492呈圆弧状,所述连接板42外表面开设有导向槽43,所述支撑管36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通过导向槽43贯穿连接板42左右两端,所述砂轮46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
[004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无人机电机轴17进行打磨加工时,电机轴17外表面通常加工有台阶,为了能够对电机轴17外表面不同直径位置进行打磨处理设置了打磨组件,打磨组件工作时,首先将电机轴17装夹就位,支撑座11上端的活动板35对支撑管36托举支撑,支撑管36通过滑板41对连接板42滑动支撑,连接板42外表面转动连接的芯轴45用于对砂轮46转动支撑,砂轮46对称分布在连接板42左右两侧,通过砂轮46与电机轴17外表面转动接触,通过电机轴17的平稳转动对电机轴17外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进而能够提高电机轴17表面粗糙度,活动板35沿支撑座11上表面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支撑板及砂轮46同步移动,砂轮46向电机轴17外表面的台阶处移动时,芯轴45会通过收纳槽47带动顶杆481同步移动,从而通过顶杆481带动挤压板49与摩擦板491同步移动,挤压板49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摩擦板491贴合在电机轴17台阶侧壁处,摩擦板491外表面的卡槽492会增大摩擦板491与电机轴17之间的摩擦力,随着电机轴17的持续转动,电机轴17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摩擦板491向挤压板49施加一定的离心力,挤压板49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向电机轴17边缘处进行移动,连接板42表面开设有导向槽43,导向杆44从导向槽43内部穿过从而对连接板42滑动限位,使连接板42只能向下进行滑动,连接板4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芯轴45带动砂轮46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砂轮46继续贴合在电机轴17台阶外表面对这部分区域进行打磨处理,摩擦板491与电机轴17外表面台阶处相贴合时,挤压板49需要一定的时间向下移动至台阶外表面,此时随着连接板42及芯轴45继续移动,顶杆481会向收纳槽47内部进行滑动并对弹簧一48进行挤压,弹簧一48能够向挤压板49施加一定的弹力从而使摩擦板491能够与电机轴17台阶侧壁保持紧密贴合,同时通过顶杆481在收纳槽47内部进行滑动能够使挤压板49有足够的时间向下移动至台阶外表面,通过设置打磨组件,针对电机轴17外表面直径不同特点,能够使砂轮46始终与电机轴17外表面接触打磨,从而通过一次装夹便能够对电机轴
17各个部位进行打磨加工,在减少电机轴17装夹次数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轴17打磨加工精度,既能够使电机轴17外表面各个部位的表面粗糙度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使电机轴17保持精准同心度。
[0044] 如图1与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11上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板一12与支撑板二13,所述支撑板一12位于支撑板二13左侧,所述支撑座11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操作口18。
[0045] 所述支撑板一12外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旋套15,所述螺旋套15内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挤压杆16,所述挤压杆16右端呈圆锥状,所述挤压杆16右端与电机轴17相接触,所述支撑板二13右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4。
[004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11对支撑板一12与支撑板二13固定支撑,支撑板一12对螺旋套15转动支撑,而后操作者转动挤压杆16,挤压杆16通过与螺旋套15螺旋传动连接,随着挤压杆16的转动会沿螺旋座37轴线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挤压杆16的尖端贴合在电机轴17左端,电机轴17左端圆心处对应开设有圆锥槽,从而使挤压杆16能够卡合在圆锥槽内部,从而通过挤压杆16对电机轴17进行挤压限位。
[0047] 如图1与图6所示,所述电机一14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轴21,所述连轴21贯穿至支撑板二13左侧并与支撑板二13转动连接,所述连轴21左端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连轴21固定连接的夹持座22,所述夹持座22外表面开设有槽口23,所述槽口23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
[0048] 所述槽口23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4,所述活动杆24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平衡杆25,所述平衡杆25靠近电机轴17一侧铰接有接触板26,所述接触板26呈圆弧状,所述接触板
26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环状阵列分布,所述接触板26与电机轴17外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夹持座22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位移板27,所述位移板27与平衡杆25外表面滑动接触,所述位移板27呈圆环状。
[004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二13对电机一14固定支撑,电机一14输出轴通过连轴21对夹持座22固定支撑,在电机轴17打磨加工前,首先需要对电机轴17进行夹持固定,此时将电机轴17右端贴合在夹持座22左端外表面,而后操作者转动位移板27,位移板27通过与夹持座22外表面螺旋传动连接随着位移板27的转动会带动位移板27沿夹持座22外表面进行移动,位移板27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平衡杆25外表面滑动接触,从而通过位移板27对若干组平衡杆25同步进行挤压,平衡杆25在挤压力作用下绕槽口23内侧的活动杆24进行转动,从而使平衡杆25带动接触板26紧密贴合在电机轴17外表面,通过若干组环状分布的接触板26对电机轴17夹持固定,在打磨过程中,电机一14输出轴通过连轴21带动夹持座22同步转动,从而通过夹持座22带动电机轴17转动并配合砂轮46对电机轴17外表面进行打磨处理,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电机轴17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装置的功能性及操作便捷性。
[0050] 如图3、图4与图7所示,所述支撑座11下侧设置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与支撑座11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电机二31,所述电机二31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32,所述往复丝杆32外表面螺旋传动连接有螺旋座37,所述螺旋座37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件38,所述缓冲件38呈圆环状,所述缓冲件38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0051] 所述缓冲件38的数量为两组且呈对称分布,所述缓冲件38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座33,所述活动座33与支撑座11内表面上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开设有滑槽34,所述活动座33上端通过滑槽34与活动板35固定连接。
[00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轴17加工时,将电机二31同步启动运行,通过电机二31输出轴带动往复丝杆32同步转动,螺旋座37通过与往复丝杆32螺旋传动连接随着往复丝杆32的转动带动螺旋座37沿往复丝杆32轴线方向进行移动,螺旋座37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缓冲件38带动活动座33同步移动,进而通过活动座33带动活动板35沿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进行滑动,滑槽34能够对活动座33起到滑动导向作用,从而使活动座33移动更加平稳,从而通过活动板35带动打磨组件进行往复运动,当打磨组件的砂轮46移动至电机轴17外表面的台阶处时,砂轮46需要一定的时间移动至电机轴17边缘处,此时随着往复丝杆32会带动螺旋座37继续移动,而活动座33会随着砂轮46出现短暂的停止位移,此时活动座33及螺旋座37之间会发生相对移动,分布在螺旋座37两侧的两组缓冲件38分别会被压缩与拉伸,从而通过缓冲件38的膨胀对活动座33与螺旋座37之间进行缓冲,使活动座33能够保持短暂静止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打磨组件的稳定运行,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打磨装置的可靠性。
[0053] 如图5与图9所示,所述滑板41下侧设置有调控组件,所述调控组件包括与滑板41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托板51,所述托板51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52,所述调节丝杆52通过滑槽34贯穿至支撑座11内侧,所述托板51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二53,所述弹簧二53下端与活动板35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53位于调节丝杆52外侧,所述调节丝杆52外表面下侧螺纹连接有锁紧套54,所述锁紧套54与活动座33下端外表面贴合接触。
[0054] 所述支撑管36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5,所述限位板55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56,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套57,所述滑套57位于推杆56外侧并与推杆56滑动连接,所述滑板41上端外表面位于滑套57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块58,所述活动座33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59,所述套管59与锁紧套54外表面滑动连接。
[005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不同直径的电机轴17进行打磨处理时,需要对砂轮46的初始高度进行调节,使砂轮46与电机轴17之间的挤压力维持在适当范围内,为此设置了调控组件,对砂轮46高度进行调整时,首先使电机一14、电机二31保持关闭状态,而后操作者手部通过支撑座11前端外表面的操作口18进入支撑座11内侧,而后转动锁紧套54,锁紧套54通过与调节丝杆52螺纹连接,随着锁紧套54的转动会带动调节丝杆52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调节丝杆52在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托板51同步移动,从而通过托板51带动连接板42及砂轮46同步移动,从而对砂轮46的高度进行调节,托板51在弹簧二53的弹力作用下使砂轮46与电机轴17外表面保持贴合,同时砂轮46与电机轴17表面的挤压力保持在适当范围内,从而能够保证电机轴17打磨效果,同时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电机轴17进行打磨加工,有效的提高了打磨装置的应用范围,托板51带动滑板41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滑套57及接触块58同步移动,当砂轮46出现过度磨损时,接触块58会与推杆56相接触,从而对滑板41的移动位置进行阻挡限位,同时接触块58与推杆56接触后通过接触块58带动打磨装置蜂鸣器发出预警,从而提醒操作者及时对砂轮46进行更换维修。
[0056] 使用方法:工作时,将电机轴17右端贴合在夹持座22左端外表面,平衡杆25带动接触板26紧密贴合在电机轴17外表面,通过若干组环状分布的接触板26对电机轴17夹持固定,而后将挤压杆16的尖端贴合在电机轴17左端,通过挤压杆16对电机轴17进行挤压限位,电机轴17安装就位后,电机二31输出轴带动往复丝杆32同步转动,螺旋座37通过活动座33带动活动板35沿支撑座11上端外表面进行滑动,随着电机轴17的平稳转动通过砂轮46与电机轴17外表面转动接触进行打磨处理,挤压板49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向电机轴17边缘处进行移动,连接板42在移动的过程中会通过芯轴45带动砂轮46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砂轮46继续贴合在电机轴17台阶外表面对这部分区域进行打磨处理,通过缓冲件38的膨胀对活动座33与螺旋座37之间进行缓冲,使活动座33能够保持短暂静止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打磨组件的稳定运行。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