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411313756.1 | 申请日 | 2024-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8832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4-11-29 |
申请人 | 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杨宁国; 张杰义; 姚晓琳; | 第一发明人 | 杨宁国 |
权利人 | 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东营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福州路87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57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B21D22/14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21D22/14 ; B21D53/32 ; B24B5/36 ; B24B5/35 |
专利引用数量 | 2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8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安徽太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王道吉;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车 轮毂 旋压成型设备,属于轮毂生产领域,包括壳体、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两侧的两组活动 门 、连接在壳体内部的旋压单元、连接在壳体内部的液压组件和旋转单元,所述旋压单元包括滑接在壳体内部的两个活动座和开设在活动座内部的活动槽一;通过对旋压轮的外表面进行打磨,能够有效恢复其表面的光滑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加工 精度 和 质量 ,避免因不均匀压 力 导致的材料内部 应力 集中和在坯料上留下划痕和压痕,从而减少了轮毂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 缺陷 和表面不平现象,还可以有效去除早期的磨损和裂纹,防止这些小缺陷在使用过程中迅速扩展成为更大的破损,从而延长了旋压轮的整体寿命。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轮毂旋压成型设备,包括壳体(1)、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两组活动门(11)、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旋压单元(2)、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液压组件(3)和旋转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单元(2)包括滑接在壳体(1)内部的两个活动座(22)和开设在活动座(22)内部的活动槽一(26);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车轮毂旋压成型设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3] 由于轮毂在进行旋压前需要进行加热,而当旋压机对轮毂进行固定时,会对轮毂的轮辐部分产生施加力,致使轮毂轮辐部分产生小幅度的形变,因此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7340137A的中国发明申请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毂旋压机,该装置通过设置冷却机构以水冷的方式将轮毂的轮辐结构处的温度降低,能够增强轮毂轮辐的强度,保证成品质量: [0004] 由于旋压轮在旋压过程中需要与工件表面长时间接触并施加高压,轮子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不断作用在旋压轮的表面上,摩擦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会导致旋压轮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加速材料的磨损和变形,最终导致旋压轮表面粗糙,旋压轮表面的粗糙度直接与坯料接触,如果旋压轮表面不光滑,会在坯料表面留下明显的划痕和压痕,这些表面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还可能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引发应力集中,导致材料疲劳和早期失效。 发明内容[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毂旋压成型设备。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车轮毂旋压成型设备,包括壳体、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两侧的两组活动门、连接在壳体内部的旋压单元、连接在壳体内部的液压组件和旋转单元,所述旋压单元包括滑接在壳体内部的两个活动座和开设在活动座内部的活动槽一; [0008] 所述活动槽一内还连接有压轮表层处理单元,所述压轮表层处理单元包括滑接在活动槽一内壁上的座体三、连接在座体三内壁上的上牵引组件和下牵引组件、绕设在上牵引组件和下牵引组件外部的砂纸、连接在座体三内部用于使砂纸打磨侧贴合在旋压轮外表面的压紧部,所述上牵引组件和下牵引组件对称连接在座体三内壁上,所述活动座一侧固接有液压缸三,且液压缸三的伸缩端贯穿活动座并与座体三一侧固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包括对称固接在座体三内壁上的两个导轨一、位于两个导轨一之间并活动插接在座体三内部的滑条、固接在滑条一侧的V形压头、开设在滑条内部的通孔、一端固接在座体三内部且另一端活动插设在通孔中的导杆、套设在导杆外部的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座体三内部和滑条一端相连,所述滑条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导轨一滑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三内壁上还连接有延伸压紧组件,且延伸压紧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座体三内壁上的两个滑槽、对称固接在座体三内壁上的两个导轨二、位于两个导轨二之间的两个活动板、固接在两个活动板两侧上的滑块、转动连接在V形压头两端的两个压板、转动连接在滑条上端和下端的两个连杆,所述滑块与导轨二滑接,两个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分别滑接在两个滑槽中,且两个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V形压头外表面活动接触,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一端固接有传感器,所述座体三内部对称固接有两个电动推杆,且两个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固接有两个安装座,所述上牵引组件和下牵引组件分别连接在两个安装座的一侧,所述旋压单元还包括固接在活动座一侧的液压缸二、滑接在活动座内部并与液压缸二伸缩端相连的动力单元、固接在动力单元输出轴上的旋压轮、固接在壳体内部的两个液压缸一,且两个液压缸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活动座上端固接。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上牵引组件包括固接在其中一个安装座一侧的两个座体一、转动连接在两个座体一之间的辊体一、开设在辊体一外表面的凹槽一、固接在其中一个座体一内部的气缸一、固接在辊体一一侧的棘轮一、活动插接在座体一内部并与气缸一伸缩端固接对棘轮一限位的限位板一。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下牵引组件包括固接在另一个安装座一侧的两个座体二、转动连接在两个座体二之间的辊体二、开设在辊体二外表面的凹槽二、固接在其中一个座体二内部的气缸二、固接在辊体二一侧的棘轮二、活动插接在座体二内部并与气缸二伸缩端固接对棘轮二限位的限位板二、固接在另一个座体二内部的电机一,且电机一的输出轴与辊体二一端固接,所述辊体一和辊体二的外部均套接有卷纸辊,且卷纸辊内壁一体成形有与凹槽一和凹槽二相匹配的凸缘。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辊体一内部开设有腔体,且腔体中滑接有滑座,所述辊体一外部的卷纸辊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滑座上,其中一个所述座体一的内部固接有液压缸四,且液压缸四的伸缩端伸入腔体中并与滑座一侧转动连接。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卷纸辊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砂纸的V形槽,且V形槽中插设有用于对砂纸固定的V形压座,所述V形压座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卷纸辊上。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还连接有坯料表层处理组件,且坯料表层处理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壳体内部的两个活动槽二、固接在壳体内壁上的两组滑轨、滑接在两个活动槽二中的两个立板、连接在立板一侧的磨石一、固接在立板另一侧的磨石二、固接在壳体上端的两个电机二、分别螺接在两个立板内的两个螺杆,且两个电机二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螺杆的一端固接,两个所述立板的一端滑接在活动槽二中且另一端与滑轨滑接。 [001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方案通过设置压轮表层处理单元,通过压紧部能够使得砂纸打侧与旋压轮外表面贴合,从而对旋压轮的外表面进行打磨,能够有效恢复其表面的光滑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光滑的旋压轮表面能够更均匀地分布加工压力,避免因不均匀压力导致的材料内部应力集中和在坯料上留下划痕和压痕,从而减少了轮毂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缺陷和表面不平现象,还可以有效去除早期的磨损和裂纹,防止这些小缺陷在使用过程中迅速扩展成为更大的破损,从而延长了旋压轮的整体寿命。 [0020] (2)本方案通过设置有电机一、辊体一和辊体二,电机一能够带动辊体二转动,从而带动砂纸移动和辊体一转动,这样在对旋压轮打磨的过程中能够使砂纸上新的打磨区域与旋压轮外表面接触,避免了砂纸上打磨区域长时间与旋压轮接触后打磨效果下降导致的局部磨损不均,从而保证了旋压轮表面处理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保证打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表面光洁度,还能够减少操作人员频繁更换砂纸的工作。 [0021] (3)本方案通过设置有液压缸四和滑座,当液压缸四工作带动滑座在腔体内移动时,能够使得辊体一外部的卷纸辊在辊体一外部横向移动,从而使砂纸与旋压轮的接触区域发生改变,通过横向移动砂纸,充分对砂纸上每一个区域的研磨颗粒进行利用,从而减少因单一方向卷收砂纸导致的砂纸浪费,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的旋压单元、液压组件和旋转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的压轮表层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的座体三和滑条剖视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的斜面、滑块、连杆和弹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的座体一、卷纸辊和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发明的上牵引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发明的座体二和辊体二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发明的下牵引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发明的坯料表层处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标号说明: [0033] 1、壳体;11、活动门;2、旋压单元;21、液压缸一;22、活动座;23、液压缸二;24、动力单元;25、旋压轮;26、活动槽一;3、液压组件;4、旋转单元;5、压轮表层处理单元;51、液压缸三;52、座体三;53、上牵引组件;531、座体一;532、气缸一;533、限位板一;534、辊体一;535、棘轮一;536、凹槽一;537、腔体;538、滑座;539、液压缸四;54、下牵引组件;541、座体二;542、气缸二;543、限位板二;544、辊体二;545、棘轮二;546、凹槽二;547、电机一;55、砂纸; 56、压紧部;561、导轨一;562、滑条;563、V形压头;564、通孔;565、导杆;566、弹簧;567、传感器;568、电动推杆;569、安装座;57、延伸压紧组件;571、滑槽;572、导轨二;573、活动板; 574、压板;575、连杆;576、滑块;577、斜面;58、卷纸辊;581、V形压座;582、锁紧螺栓;59、连接螺栓;6、坯料表层处理组件;61、活动槽二;62、滑轨;63、立板;64、电机二;65、丝杆;66、磨石一;67、螺杆;68、导柱;69、磨石二。 具体实施方式[003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车轮毂旋压成型设备,包括壳体1、分别转动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两组活动门11、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旋压单元2、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液压组件3和旋转单元4,所述旋压单元2包括滑接在壳体1内部的两个活动座22和开设在活动座22内部的活动槽一26; [0036] 所述活动槽一26内还连接有压轮表层处理单元5,所述压轮表层处理单元5包括滑接在活动槽一26内壁上的座体三52、连接在座体三52内壁上的上牵引组件53和下牵引组件54、绕设在上牵引组件53和下牵引组件54外部的砂纸55、连接在座体三52内部用于使砂纸 55打磨侧贴合在旋压轮25外表面的压紧部56,所述上牵引组件53和下牵引组件54对称连接在座体三52内壁上,所述活动座22一侧固接有液压缸三51,且液压缸三51的伸缩端贯穿活动座22并与座体三52一侧固接。 [0037] 所述旋压单元2还包括固接在活动座22一侧的液压缸二23、滑接在活动座22内部并与液压缸二23伸缩端相连的动力单元24、固接在动力单元24输出轴上的旋压轮25、固接在壳体1内部的两个液压缸一21,且两个液压缸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活动座22上端固接。 [00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动门11打开,将坯料放在旋转单元4上,控制液压组件3下降并压在坯料上,控制液压缸一21工作,对活动座22和旋压轮25的高度进行调节,液压缸二23工作带动动力单元24从活动座22内伸出,使旋压轮25与坯料外表接触,旋转单元4工作带动坯料转动、动力单元24工作带动旋压轮25转动,开始对坯料进行旋压,当需要对旋压轮25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时,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使座体三52从活动槽一26中伸出,座体三52伸出时砂纸55的打磨侧能够与旋压轮25的外表面接触,通过砂纸55对旋压轮25外表面进行打磨,恢复旋压轮25表面的光滑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避免因不均匀压力导致的材料内部应力集中和在坯料上留下划痕和压痕,从而减少了轮毂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部缺陷和表面不平现象,还可以有效去除早期的磨损和裂纹,防止这些小缺陷在使用过程中迅速扩展成为更大的破损,从而延长了旋压轮25的整体寿命。 [0039] 如图3-图5所示,所述压紧部56包括对称固接在座体三52内壁上的两个导轨一561、位于两个导轨一561之间并活动插接在座体三52内部的滑条562、固接在滑条562一侧的V形压头563、开设在滑条562内部的通孔564、一端固接在座体三52内部且另一端活动插设在通孔564中的导杆565、套设在导杆565外部的弹簧566,且弹簧566的两端分别与座体三 52内部和滑条562一端相连,所述滑条56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导轨一561滑接。 [0040] 所述座体三52内壁上还连接有延伸压紧组件57,且延伸压紧组件57包括对称开设在座体三52内壁上的两个滑槽571、对称固接在座体三52内壁上的两个导轨二572、位于两个导轨二572之间的两个活动板573、固接在两个活动板573两侧上的滑块576、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V形压头563两端的两个压板574、转动连接在滑条562上端和下端的两个连杆575,所述滑块576与导轨二572滑接,两个所述活动板573的一端分别滑接在两个滑槽571中,且两个所述活动板573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斜面577,所述斜面577与V形压头563外表面活动接触,两个所述连杆575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活动板573的一侧转动连接。 [0041] 所述导杆565一端固接有传感器567,所述座体三52内部对称固接有两个电动推杆568,且两个电动推杆568的伸缩端分别固接有两个安装座569,所述上牵引组件53和下牵引组件54分别连接在两个安装座569的一侧。 [004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座体三52向着旋压轮25的方向移动时,V形压头563能够将砂纸55压紧在旋压轮25上,同时旋压轮25向V形压头563施加作用力,推动V形压头563和滑条562移动,滑条562的一端向座体三52内部移动并挤压单弹簧566,滑条562顺着导轨一561滑动的同时能够带动连杆575移动,连杆575推动两个活动板573相背运动,两个活动板573顺着导轨二572移动,同时两个活动板573的斜面577顺着V形压头563的一侧移动,V形压头563被旋压轮25压入两个活动板573之间,两个活动板573设有斜面577的一端能够推动两个压板574转动,使两个压板574压在砂纸55的一侧,增加了砂纸55与旋压轮25的接触面积,同时使砂纸55能够更好的对旋压轮25进行打磨抛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压板574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V形压头563上,当导杆565一端的传感器567接触到通孔564的内壁时,传感器567能够发出信号,控制两个电动推杆568工作,电动推杆568工作将两个安装座569推出,从而使得上牵引组件53和下牵引组件54之间的距离变小,此时砂纸55倾斜角度发生变化,能够更好的与旋压轮25上的倾斜面相贴合。 [0043] 如图6-图9所示,所述上牵引组件53包括固接在其中一个安装座569一侧的两个座体一531、转动连接在两个座体一531之间的辊体一534、开设在辊体一534外表面的凹槽一536、固接在其中一个座体一531内部的气缸一532、固接在辊体一534一侧的棘轮一535、活动插接在座体一531内部并与气缸一532伸缩端固接对棘轮一535限位的限位板一533。 [0044] 所述下牵引组件54包括固接在另一个安装座569一侧的两个座体二541、转动连接在两个座体二541之间的辊体二544、开设在辊体二544外表面的凹槽二546、固接在其中一个座体二541内部的气缸二542、固接在辊体二544一侧的棘轮二545、活动插接在座体二541内部并与气缸二542伸缩端固接对棘轮二545限位的限位板二543、固接在另一个座体二541内部的电机一547,且电机一547的输出轴与辊体二544一端固接,所述辊体一534和辊体二544的外部均套接有卷纸辊58,且卷纸辊58内壁一体成形有与凹槽一536和凹槽二546相匹配的凸缘。 [0045] 所述卷纸辊58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纳砂纸55的V形槽,且V形槽中插设有用于对砂纸55固定的V形压座581,所述V形压座581通过锁紧螺栓582固定在卷纸辊58上。 [004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个卷纸辊58的V形压座581均从V形槽中取出,然后将砂纸55的一端放入套设在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的V形槽中,然后将V形压座581放入V形槽中并通过锁紧螺栓582固定在卷纸辊58上,对砂纸55一端压紧,将砂纸55多道绕设在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上,绕设完成后将砂纸55的另一端放入套设在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的V形槽中,将V形压座581放入V形槽中并通过锁紧螺栓582固定在卷纸辊58上,对砂纸55另一端压紧,完成对砂纸55的固定,在砂纸55对旋压轮25打磨抛光一段时间后,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使座体三52缩回活动槽一26中,然后控制气缸一532和气缸二542工作分别带动限位板一533和限位板二543移动,取消对棘轮一535和棘轮二545的限位,电机一547工作带动辊体二544和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带动砂纸55移动,同时辊体一534转动,此时辊体一534转动放出绕设在卷纸辊58上的砂纸55,辊体二544转动带动卷纸辊58对放出的砂纸55进行收卷,从而使砂纸55上长期与旋压轮25接触磨损的区域移动并被收卷到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上,能够使砂纸55上新的打磨区域与旋压轮25外表面接触,避免了砂纸55上打磨区域长时间与旋压轮25接触后打磨效果下降导致的局部磨损不均,从而保证了旋压轮25表面处理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保证打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表面光洁度,还能够减少操作人员频繁更换砂纸55的工作,由于在上述对砂纸55的卷放动作时,砂纸55必然是被拉直的,因此在对砂纸55卷放调节完成后,气缸二542先工作带动限位板二543伸出对棘轮二545进行限位,然后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并从活动槽一26中移出,用旋压轮25将拉直的砂纸55推弯,砂纸55弯曲时带动辊体一534和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卷纸辊58继续进行放纸动作,此时再控制气缸一532工作带动限位板一533伸出对棘轮一535进行限位,避免砂纸55与旋压轮25接触时砂纸55处于绷直状态,避免砂纸55绷直状态下造成的撕裂和磨损加剧。 [0047] 如图5-图9所示,所述辊体一534内部开设有腔体537,且腔体537中滑接有滑座538,所述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通过连接螺栓59固定在滑座538上,其中一个所述座体一531的内部固接有液压缸四539,且液压缸四539的伸缩端伸入腔体537中并与滑座538一侧转动连接。 [00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电机一547工作只能够对带动砂纸55纵向移动,旋压轮25与砂纸55接触为面接触,砂纸55较大,因此旋压轮25只能够与砂纸55上部分区域接触,如果直接对砂纸55进行纵向移动的话,那么砂纸55上被磨损区域的旁边未磨损区域就会被浪费,因此可以通过液压缸四539对辊体一534和砂纸55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调节方式为:控制气缸二542工作带动限位板二543移动,取消对棘轮二545的限位,此时电机一547工作带动辊体二544和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从而将砂纸55拉直,再驱动液压缸四539工作带动滑座538移动,滑座538移动带动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移动,由于此时砂纸55处于紧绷状态,因此卷纸辊58移动时能够带动砂纸55和位于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同步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砂纸55的横向位置调节,这样就能够改变砂纸55与旋压轮25的接触位置,对砂纸55上每个区域进行充分使用,减少因单一方向卷收砂纸55导致的砂纸55浪费,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节完成后使电机一547停止工作,然后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用旋压轮25将拉直的砂纸55推弯,砂纸55弯曲时带动辊体二544和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进行放纸动作,此时再控制气缸二542工作带动限位板二543伸出对棘轮二545进行限位。 [0049] 如图10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还连接有坯料表层处理组件6,且坯料表层处理组件6包括对称开设在壳体1内部的两个活动槽二61、固接在壳体1内壁上的两组滑轨62、滑接在两个活动槽二61中的两个立板63、连接在立板63一侧的磨石一66、固接在立板63另一侧的磨石二69、固接在壳体1上端的两个电机二64、分别螺接在两个立板63内的两个螺杆67,且两个电机二64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螺杆67的一端固接,两个所述立板63的一端滑接在活动槽二61中且另一端与滑轨62滑接。 [0050] 所述磨石一66的一侧对称固接有两个导柱68,且两个导柱68的一端贯穿立板63并向外延伸,所述立板63内部螺接有丝杆65,且丝杆65的一端穿过立板63并与磨石一66的一侧转动连接。 [0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机二64工作能够带动丝杆65转动,丝杆65转动能够带动立板63移动,从而使得立板63移动到坯料和旋压轮25之间,旋转单元4工作时带动坯料转动,立板63一侧的磨石一66能够对坯料外表面进行打磨,因为锻压过程中,金属坯料在模具的分型面处或模具边缘可能会产生多余的金属流出,形成毛刺,毛刺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旋压过程,导致旋压轮25与坯料接触不均匀,影响旋压的精度和质量,因此通过磨石一66对坯料旋压面进行打磨能够确保旋压面平整,通过转动螺杆67能够调节磨石一66与坯料之间的距离,立板63另一侧的磨石二69能够对旋压轮25进行二次打磨(砂纸55是粗磨,磨石二69是细磨),提高打磨效果。 [0052] 使用方法:将活动门11打开,将坯料放在旋转单元4上,控制液压组件3下降并压在坯料上,控制液压缸一21工作,对活动座22和旋压轮25的高度进行调节,液压缸二23工作带动动力单元24从活动座22内伸出,使旋压轮25与坯料外表接触,旋转单元4工作带动坯料转动、动力单元24工作带动旋压轮25转动,开始对坯料进行旋压,需要对旋压轮25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时,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使座体三52从活动槽一26中伸出,当座体三52向着旋压轮25的方向移动时,V形压头563能够将砂纸55压紧在旋压轮25上,控制动力单元24工作带动旋压轮25转动与砂纸55接触,实现对旋压轮25表面的打磨;在砂纸55对旋压轮25打磨抛光一段时间后,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使砂纸55与旋压轮25分离,控制气缸一532和气缸二542工作分别带动限位板一533和限位板二543移动,取消对棘轮一535和棘轮二545的限位,电机一547工作带动辊体二544和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使砂纸55上长期与旋压轮25接触磨损的区域移动并被收卷到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上,能够使砂纸55上新的打磨区域与旋压轮25外表面接触;在砂纸55对旋压轮25打磨抛光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控制液压缸三51工作带动座体三52移动使砂纸55与旋压轮25分离,控制气缸二542工作带动限位板二543移动,取消对棘轮二545的限位,此时电机一547工作带动辊体二544和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转动,从而将砂纸55拉直,再驱动液压缸四539工作带动滑座538移动,滑座538移动带动辊体一534外部的卷纸辊58移动,由于此时砂纸55处于紧绷状态,因此卷纸辊58移动时能够带动砂纸55和位于辊体二544外部的卷纸辊58同步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对砂纸55的横向位置调节,这样就能够改变砂纸55与旋压轮 25的接触位置,对砂纸55上每个区域进行充分使用。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