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未缴年费;
专利有效性 失效专利 当前状态 权利终止
申请号 CN201410013591.6 申请日 2014-01-10
公开(公告)号 CN103758940B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申请人 鹤山市龙易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姚兵; 第一发明人 姚兵
权利人 鹤山市龙易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鹤山市龙易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广东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广东省江门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广东省江门市鹤山龙口镇五福管理区仓下村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529737
主IPC国际分类 F16H1/32 所有IPC国际分类 F16H1/32A01K89/00A01K97/00
专利引用数量 6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7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冯剑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套轴式行星 齿轮 增速抬 钓竿 ,包括放线轮、 收线 轮、中心 转轴 和固杆套,中心转轴上套置有外套轴,固杆套连接固定在该外套轴的一端,外套轴的另一端形成有 行星轮 座,放线轮通过 轴承 转动连接在该外套轴上,放线轮位于固杆套和行星轮座之间,放线轮上设置有齿圈,行星轮座上安装有与该齿圈 啮合 的第一行星轮,中心转轴伸出行星轮座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还包括有带 内齿圈 的手轮,手轮转动连接安装在中心转轴或行星轮座上,第一行星轮和从动齿轮由该手轮驱动;中心转轴伸出固杆套的另一端安装收线轮,中心转轴带动收线轮联动,整个抬钓竿结构简单合理紧凑、组装方便,并且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绕线,抬钓竿的整体外形也明显上档次。
权利要求

1.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包括放线轮(1)、收线轮(2)和中心转轴(3),以及位于放线轮(1)和收线轮(2)之间的固杆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转轴(3)上套置有外套轴(5),固杆套(4)连接固定在该外套轴(5)的一端,外套轴(5)的另一端形成有行星轮座(51),所述放线轮(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该外套轴(5)上,放线轮(1)位于所述固杆套(4)和行星轮座(51)之间,所述放线轮(1)上设置有齿圈(11),行星轮座(51)上安装有与该齿圈(11)啮合的第一行星轮(52),所述中心转轴(3)伸出行星轮座(5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6);还包括有带内齿圈(71)的手轮(7),所述手轮(7)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3)或行星轮座(51)上,所述第一行星轮(52)和从动齿轮(6)由该手轮(7)驱动;所述中心转轴(3)伸出固杆套(4)的另一端安装所述收线轮(2),中心转轴(3)带动收线轮(2)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7)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3)上,所述行星轮座(51)上设置第二行星轮(53)和第三行星轮(54),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52、53、54)同轴联动,所述第二行星轮(53)与所述从动齿轮(6)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54)与手轮(7)的内齿圈(71)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52、53、54)构成的行星轮组为两组以上,所述行星轮组绕所述中心转轴(3)周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52、53、54)构成的行星轮组为4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座(51)上铰接有转动轴(55),所述手轮(7)固定在该转动轴(55)上而与所述中心转轴(3)偏心布置,所述行星轮座(51)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行星轮(52)同轴连动的第四行星轮(56),所述第四行星轮(56)和从动齿轮(6)分别与所述手轮(7)的内齿圈(71)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轮座(51)上还设置有第五行星轮(57),所述第五行星轮(57)与第四行星轮(56)和从动齿轮(6)绕转动轴(55)周向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轮(2)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心转轴(3)上,所述中心转轴(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棘轮(8),收线轮(2)上设置有与该棘轮(8)配合的棘爪(9),棘轮(8)与棘爪(9)之间可手动实现离与合。

说明书全文

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鱼竿,具体来说是过河钓用的抬钓竿。

背景技术

[0002] 垂钓是寓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好方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垂钓有手竿、海竿和抬竿之分,手竿和海竿多是单杆、单线,单钩或双钩着鱼饵,垂钓的效率低下;而过河钓用的抬竿其主杆是双杆立于湖泊、库和江河两岸,主线卷绕在双杆的绕线盘上,主线连接多根支线,每根支线上连接多只钓钩着鱼饵,效率高,逐渐被人们选用。由于抬竿为过河钓,其主线在河面上一来一回很长,为提高收线、放线和打窝的效率,一般会在抬竿上设置绕线盘增速机构,传统的绕线盘增速机构,其结构复杂,增速比小,特别是,必须将行星齿轮通过过桥固定在鱼竿或固杆套上,过桥从绕线轮的外周绕过,这就容易对绕线形成干涉,并且组装费时费,部件分散,影响抬竿的外形和结构的紧凑型,因此,传统技术中的抬竿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其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抬钓竿外形好。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包括放线轮、收线轮和中心转轴,以及位于放线轮和收线轮之间的固杆套,所述中心转轴上套置有外套轴,固杆套连接固定在该外套轴的一端,外套轴的另一端形成有行星轮座,所述放线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该外套轴上,放线轮位于所述固杆套和行星轮座之间,所述放线轮上设置有齿圈,行星轮座上安装有与该齿圈啮合的第一行星轮,所述中心转轴伸出行星轮座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还包括有带内齿圈的手轮,所述手轮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或行星轮座上,所述第一行星轮和从动齿轮由该手轮驱动;所述中心转轴伸出固杆套的另一端安装所述收线轮,中心转轴带动收线轮联动。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手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上,所述行星轮座上设置第二行星轮和第三行星轮,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同轴联动,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与手轮的内齿圈啮合。
[0007] 优选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组为两组以上,所述行星轮组绕所述中心转轴周向均布,最好是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构成的行星轮组为4组。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行星轮座上铰接有转动轴,所述手轮固定在该转动轴上而与所述中心转轴偏心布置,所述行星轮座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同轴连动的第四行星轮,所述第四行星轮和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手轮的内齿圈啮合。
[0009] 优选所述行星轮座上还设置有第五行星轮,所述第五行星轮与第四行星轮和从动齿轮绕转动轴周向均匀布置。
[0010] 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线轮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心转轴上,所述中心转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棘轮,收线轮上设置有与该棘轮配合的棘爪,棘轮与棘爪之间可手动实现离与合。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通过在中心转轴上套置一根外套轴,外套轴的一端与固杆套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行星轮座,将手轮转动连接安装在中心转轴或行星轮座上,摒弃了传统技术中通过过桥来支撑安装行星齿轮结构,使得整个抬钓竿结构简单合理紧凑、组装方便,并且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绕线,抬钓竿的整体外形也明显上档次。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中隐藏手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实施例1中外套轴和行星轮座以及行星轮座上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16] 图5是图4中截面A-A’的剖面示意图(为更清楚的表达结构,剖面图中隐藏了手轮结构);
[001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另一度示意图;
[0019]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行星轮座上的齿轮与手轮的装配示意图;
[0020] 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示意图(隐藏掉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参照图1~图9,本发明的套轴式行星齿轮增速抬钓竿,包括放线轮1、收线轮2和中心转轴3,以及位于放线轮1和收线轮2之间的固杆套4,所述中心转轴3上套置有外套轴5,固杆套4连接固定在该外套轴5的一端,连接固定的方式可以是如图1和图5所示,将固杆套4套置在外套轴5上,固杆套4和外套轴5上分别设置对应的螺孔,通过螺柱58与该螺孔的配合来实现;也可以是如图8和图9所示,将外套轴5的端部外壁做成卡齿状结构,将固杆套4套置在外套轴5上形成类似花键连接,图8、图9中未示绘示固杆套;外套轴5的另一端形成有行星轮座51,行星轮座51一体成型在外套轴5上,所述放线轮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该外套轴5上,本实施例中选用滚针轴承12,放线轮1位于所述固杆套4和行星轮座51之间,所述放线轮1上设置有齿圈11,行星轮座51上安装有与该齿圈11啮合的第一行星轮52,所述中心转轴3伸出行星轮座5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可通过键连接固定在中线转轴3上;还包括有带内齿圈71的手轮7,所述手轮7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3或行星轮座51上,所述第一行星轮52和从动齿轮6由该手轮7驱动;所述中心转轴3伸出固杆套4的另一端安装所述收线轮2,中心转轴3带动收线轮2联动。
[0023]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具体参见图1~图5,所述手轮8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转轴3上,也即手轮8与中心转轴3同轴安装,中心转轴3起到支撑手轮8的作用,所述行星轮座51上设置第二行星轮53和第三行星轮54,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52、53、54同轴联动,所述第二行星轮53与所述从动齿轮52啮合,所述第三行星轮54与手轮7的内齿圈71啮合,当摇动手轮7时,手轮7以中心转轴3为转轴转动,手轮7的内齿圈71带动第三行星轮54转动,第三行星轮54带动第一行星轮52和第二行星轮53同轴连动,第一行星轮52通过齿圈11带动放线轮
1转动,而第二行星轮53通过从动齿轮6带动中心转轴3转动,转动的中心转轴3带动收线轮2同步转动,实现了放线轮1与收线轮2的同步转动,为确保放线轮1与收线轮2的转速相同,第一行星轮52、第二行星轮53、从动齿轮6以及放线轮1上的齿圈11的齿轮参数相同,通过改变第三行星轮54与手轮7的内齿圈71的齿数比,很容易实现手轮7与放线轮1的大转速比,从而实现大的增速效果。
[0024] 为使得手轮7的内齿圈71受力平衡,以及加强整个传动机构的稳固性和强度,所述第一、二、三行星轮52、53、54构成的行星轮组为两组以上,优选为4组,且行星轮组绕所述中心转轴3周向均布。
[0025]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具体参见图6~图9,所述行星轮座51上铰接有转动轴55,转动轴55通过轴承实现与行星轮座51的可转动连接,所述手轮7固定在该转动轴55上而与所述中心转轴3偏心布置,所述行星轮座51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行星轮52同轴连动的第四行星轮56,所述第四行星轮56和从动齿轮6分别与所述手轮7的内齿圈71啮合,从动齿轮6构成转动轴55的行星轮,工作时,摇动手轮7,手轮7通过内齿圈71分别驱动第四行星轮56和从动齿轮6转动,第四行星轮56带动第一行星轮52同轴联动,第一行星轮52通过齿圈11带动放线轮1转动,本实施例中齿圈11选用外齿轮构造,同时,从动齿轮6带动中心转轴3转动,中心转轴3带动收线轮2转动,实现了放线轮1与收线轮2的同步转动,通过改变手轮7的内齿圈71与从动齿轮6或者第一行星轮52的齿数比,很容易实现手轮7与放线轮1的大转速比,从而实现大的增速效果。
[0026] 为使得手轮7的内齿圈71受力平衡,以及加强整个传动机构的稳固性和强度,所述行星轮座51上还设置有第五行星轮57,所述第五行星轮57与第四行星轮56和从动齿轮6绕转动轴55周向均匀布置。
[0027] 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优选,所述收线轮2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在所述中心转轴3上,所述中心转轴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棘轮8,棘轮8可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中心转轴3上,所述收线轮2上设置有与该棘轮8配合的棘爪9,中心转轴3转动时,通过棘轮8与棘爪9的配合来实现收线轮2的联动。棘轮8和棘爪9的设置,是考虑到放线轮1与收线轮2上主线的绕线直径并不相同(绕线的圈数多,绕线直径就大),比如刚开始放线时,放线轮1上的主线绕线直径大,而收线轮2因刚开始收线,其主线的绕线直径显然小于放线轮1上的主线绕线直径,当放线轮1与收线轮2同步同速转动时,放线轮1上放出的线长于收线轮2上收卷的线,这就容易造成主线在跨河时松弛,为此,当过河布线完成后,可手动转动收线轮2,使得在放线轮1不转动的情况下收线轮2继续收线,从而拉紧主线,避免主线松弛。
[0028]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通过在中心转轴3上套置一根外套轴5,外套轴5的一端与固杆套4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行星轮座51,将手轮7转动连接安装在中心转轴3或行星轮座51上,摒弃了传统技术中通过过桥来支撑安装行星齿轮结构,使得整个抬钓竿结构简单合理紧凑、组装方便,并且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绕线,抬钓竿的整体外形也明显上档次。
[0029]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