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438763.4 申请日 2024-10-15
公开(公告)号 CN119096950A 公开(公告)日 2024-12-10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申请人类型 科研院所
发明人 徐志强; 刘平; 王志勇; 第一发明人 徐志强
权利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当前权利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当前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上海市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上海市杨浦区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赤峰路63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00000
主IPC国际分类 A01K79/02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K79/02A01K69/02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8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朱乐敏;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 鱼类养殖 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 水 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脚桩:S2、组装网箱:S3、安装拦网:S4、聚鱼:采用网具驱赶为主, 声波 、 电流 为副的方式完成鱼群驱赶聚捕。网具为驱赶网,操作人员驾驶两条挂桨船拖曳驱赶网沿拦网由池塘岸边一侧向靠近网箱的方向进行拖动。S5、转运:驱赶网将鱼群驱入网箱后,操作人员放下 门 帘,使用围捕网或提升网箱的方式将鱼群捕获至网兜中,使用船载吊机吊运至陆上。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传统的鱼类起捕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主要问题;同时有效解决大水面鱼区划分、网具快速贴壁沉底、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分批多次起捕等多个次要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脚桩(1)
在池塘两侧岸边间隔60米的位置凿出深40mm、宽350mm的坑洞,放置脚桩(1)后通过水泥浇铸坑洞至硬化。
S2、组装网箱(2)
在岸边将网箱(2)组装完成,搭建HDPE框架后挂接网衣,网箱(2)组建完毕后调运至池塘的岸边,并将网箱(2)栓固在相应岸边的脚桩(1)上进行固定。
S3、安装拦网(3)
使用船载吊机将拦网(3)放置于水面,将拦网(3)两头栓接。拦网(3)的一头栓在池塘岸边的脚桩(1)上,另一头则栓接在网箱(2)上,通过脚桩(1)和网箱(2)对拦网(3)的两头进行固定。潜水员辅助将拦网(3)网衣水下部分栓接在网箱(2)上,有效避免拦网(3)与网箱(2)之间出现较大缝隙。
S4、聚鱼
采用网具驱赶为主,声波电流为副的方式完成鱼群驱赶聚捕。网具为驱赶网(4),操作人员驾驶两条挂桨船拖曳驱赶网(4)沿拦网(3)由池塘岸边一侧向靠近网箱(2)的方向进行拖动。驱赶网(4)网侧与底纲挂有声音、电流发生器,驱赶网(4)拖曳过程中声音、电流刺激防止鱼体逃逸。驱赶网(4)拖曳速度为0.5节。
S5、转运
驱赶网(4)将鱼群驱入网箱(2)后,操作人员操控帘(5)放下,使用围捕网或提升网箱(2)的方式将鱼群捕获至网兜中,然后使用船载吊机将网箱(2)吊运至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2)上下两端周侧分别安装有网箱浮子(6)和网箱沉子(7),所述网箱浮子(6)和所述网箱沉子(7)均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网箱浮子(6)沿所述网箱(2)顶部周侧间隔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网箱沉子(7)则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网箱(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2)的一侧开设有进鱼口(8),所述进鱼口(8)与所述网箱(2)内部保持连通,所述进鱼口(8)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鱼口(8)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网箱(2)的一侧;所述进鱼口(8)的形状为喇叭状,且其靠近所述网箱(2)内部的一端为收口状、其远离所述网箱(2)内部的一端为扩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2)的四边周侧均加设有供技术人员行走的走道边框(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2)顶部安装有门帘(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桩(1)包括固定桩(11)和扣(12),所述锁扣(12)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桩(11)的一侧,所述固定桩(11)通过水泥硬化固定在池塘的岸边,所述锁扣(12)整体呈三状,所述锁扣(12)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拉网端部插入的穿插孔(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赶网(4)网侧与底纲加设有声音、电流发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3)和所述驱赶网(4)的材质均为高分子材料尼龙网。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大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水库、池塘等大水面养殖多采用人工作业方法,由多人驾驶小船拉网将水库中分散的鱼群赶向预定的集鱼区后起捕,因此主要用于捕捞中上层的鲢、鳙鱼,对于中下层及底层的草鱼、鲫鱼效果不佳。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0003] (1)驱赶:与库岸平行(纵向)放三层刺网,放网船向一个方向同时前进,待网全部放好后,用机船拖带白板配合音响惊吓鱼群上网或向集鱼区逃去。
[0004] (2)拦鱼:赶鱼必须与拦鱼结合起来,才能迫使鱼群向集鱼区集中。拦鱼用拦网,当某水域赶鱼结束后,立即用拦网拦隔,不使鱼群重新回到被赶过的水域。
[0005] (3)捕鱼:当完成赶鱼作业,鱼群集中于集鱼区后,立即在事先选定的地点设置张网然后在集鱼区驱赶鱼群进入张网而被捕。
[0006] 传统的捕鱼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0007] 1)捕捞鱼种基本以鲢、鳙鱼为主,对于中下层及底层的草鱼、鲫鱼捕捞时用于驱赶网不能很好的贴合地面与岸沿,因此造成鱼类从网岸空隙中大量逃逸,捕捞效果不佳;
[0008] 2)捕捞效率不高,采用人工驱赶的方法需要操作人员有很好的经验,保证操作过程中网具拖曳速度不宜过快,需要和鱼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造成鱼群惊扰撞击渔网,另外驱赶作业工作量大,鱼群四处逃逸的特性不易进入集鱼区。发明内容
[0009] 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传统的鱼类起捕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主要问题;同时有效解决大水面鱼区划分、网具快速贴壁沉底、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分批多次起捕等多个次要问题。
[00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1] 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S1、安装脚桩
[0013] 在池塘两侧岸边间隔60米的位置凿出深40mm、宽350mm的坑洞,放置脚桩后通过水泥浇铸坑洞至硬化。
[0014] S2、组装网箱
[0015] 在岸边将网箱组装完成,搭建HDPE框架后挂接网衣,网箱组建完毕后调运至池塘的岸边,并将网箱栓固在相应岸边的脚桩上进行固定。
[0016] S3、安装拦网
[0017] 使用船载吊机将拦网放置于水面,将拦网两头栓接。拦网的一头栓在池塘岸边的脚桩上,另一头则栓接在网箱上,通过脚桩和网箱对拦网的两头进行固定。潜水员辅助将拦网网衣水下部分栓接在网箱上,有效避免拦网与网箱之间出现较大缝隙。
[0018] S4、聚鱼
[0019] 采用网具驱赶为主,声波电流为副的方式完成鱼群驱赶聚捕。网具为驱赶网,操作人员驾驶两条挂桨船拖曳驱赶网沿拦网由池塘岸边一侧向靠近网箱的方向进行拖动。驱赶网网侧与底纲挂有声音、电流发生器,驱赶网拖曳过程中声音、电流刺激防止鱼体逃逸。驱赶网拖曳速度为0.5节。
[0020] S5、转运
[0021] 驱赶网将鱼群驱入网箱后,操作人员操控帘放下,使用围捕网或提升网箱的方式将鱼群捕获至网兜中,然后使用船载吊机将网箱吊运至陆上。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区聚捕、序批转运的理念设计,利用鱼群巡游特性,借鉴地笼诱捕渔法,将大水面水域进行狭长分割,鱼群沿拦网主动游入集鱼网箱中完成聚捕,解决了传统捕捞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问题;拦网快速贴壁沉底能够实现所有水层鱼种的水域分割,做到了分批起捕,解决了底层鱼的起捕问题;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起捕效率高,人工驱赶工作量少。
[0023] 优选的,所述网箱上下两端周侧分别安装有网箱浮子和网箱沉子,所述网箱浮子和所述网箱沉子均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网箱浮子沿所述网箱顶部周侧间隔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网箱沉子则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网箱的底部。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这些网箱浮子和网箱沉子使得网箱能够在水中保持足够的平衡,以有效保障网箱对鱼群捕捉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鱼群能够顺利进入网箱中聚捕。
[0025] 优选的,所述网箱的一侧开设有进鱼口,所述进鱼口与所述网箱内部保持连通,所述进鱼口设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鱼口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网箱的一侧;所述进鱼口的形状为喇叭状,且其靠近所述网箱内部的一端为收口状、其远离所述网箱内部的一端为扩口状。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鱼口设为多个,有助于鱼群顺利进入网箱内进行聚捕。同时,将进鱼口设为喇叭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当鱼群被驱赶网驱赶至进鱼口处时,能够从进鱼口较大的扩口端进入网箱内,进而有利于提高鱼群进入网箱内的速度。将进鱼口的收口端设在网箱内部,当鱼群进入网箱内后,由于网箱内聚集了大量的鱼群,而网箱内部的进鱼口是收口状,收口状处开口较小,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不易从网箱内游出去,进而有利于保障鱼群顺利的聚捕在网箱内,进而显著提高对鱼群起捕的效率。
[0027] 优选的,所述网箱的四边周侧均加设有供技术人员行走的走道边框。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在对鱼群进行聚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该走道边框对网箱内捕鱼的情况进行沿边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0029] 优选的,所述网箱顶部安装有门帘。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鱼群进入网箱后技术人员可将门帘放下完成对鱼群的聚捕。
[0031] 优选的,所述脚桩包括固定桩和扣,所述锁扣一体成型在所述固定桩的一侧,所述固定桩通过水泥硬化固定在池塘的岸边,所述锁扣整体呈三状,所述锁扣上贯穿开设有供所述拉网端部插入的穿插孔。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桩在放置至挖好的坑洞内后,锁扣是裸漏在坑洞外,水泥浇筑至坑洞内逐渐将固定桩硬化后,锁扣则同时被固定。具体在安装时,将拦网端部穿过锁扣上的穿插孔进行固定。具体在安装时,将拦网端部穿过锁扣上的穿插孔进行固定。
[0033] 优选的,所述驱赶网网侧与底纲加设有声音、电流发生器。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声音、电流发生器辅助驱赶网对鱼群进行驱赶,进而有助于加快对鱼群驱赶的效率,使得鱼群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聚捕至网箱内,提高作业效率。
[0035] 优选的,所述拦网和所述驱赶网的材质均为高分子材料尼龙网。
[00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使得拦网和驱赶网本身轻质强度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伸缩性。这就使得当针对不同大小的池塘,相邻两拦网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便于对驱赶网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驱赶网整体的适应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37]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8] 1.采用分区聚捕、序批转运的理念设计,利用鱼群巡游特性,借鉴地笼诱捕渔法,将大水面水域进行狭长分割,鱼群沿拦网主动游入集鱼网箱中完成聚捕,解决了传统捕捞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问题;拦网快速贴壁沉底能够实现所有水层鱼种的水域分割,做到了分批起捕,解决了底层鱼的起捕问题;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起捕效率高,人工驱赶工作量少;
[0039] 2.将进鱼口设为多个,有助于鱼群顺利进入网箱内进行聚捕。同时,将进鱼口设为喇叭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当鱼群被驱赶网驱赶至进鱼口处时,能够从进鱼口较大的扩口端进入网箱内,进而有利于提高鱼群进入网箱内的速度。将进鱼口的收口端设在网箱内部,当鱼群进入网箱内后,由于网箱内聚集了大量的鱼群,而网箱内部的进鱼口是收口状,收口状处开口较小,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不易从网箱内游出去,进而有利于保障鱼群顺利的聚捕在网箱内,进而显著提高对鱼群起捕的效率;
[0040] 3.拦网和驱赶网的材质均为高分子材料尼龙网。这使得拦网和驱赶网本身轻质强度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伸缩性。这就使得当针对不同大小的池塘,相邻两拦网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便于对驱赶网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驱赶网整体的适应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展示进鱼口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展示固定桩、锁扣以及穿插孔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44] 附图标记:1、脚桩;11、固定桩;12、锁扣;2、网箱;3、拦网;4、驱赶网;5、门帘;6、网箱浮子;7、网箱沉子;8、进鱼口;9、走道边框;10、穿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 实施例:
[004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0048] 第一步、安装脚桩1
[0049] 在池塘两侧岸边间隔60米的位置凿出深40mm、宽350mm的坑洞,放置脚桩1后通过水泥浇铸坑洞至硬化。
[0050] 第二步、组装网箱2
[0051] 在岸边将网箱2组装完成,搭建HDPE框架后挂接网衣,网箱2组建完毕后调运至池塘的岸边,并将网箱2栓固在相应岸边的脚桩1上进行固定。
[0052] 第三步、安装拦网3
[0053] 使用船载吊机将拦网3放置于水面,将拦网3两头栓接。拦网3的一头栓在池塘岸边的脚桩1上,另一头则栓接在网箱2上,通过脚桩1和网箱2对拦网3的两头进行固定。潜水员辅助将拦网3网衣水下部分栓接在网箱2上,有效避免拦网3与网箱2之间出现较大缝隙。
[0054] 第四步、聚鱼
[0055] 采用网具驱赶为主,声波、电流为副的方式完成鱼群驱赶聚捕。网具为驱赶网4,操作人员驾驶两条挂桨船拖曳驱赶网4沿拦网3由池塘岸边一侧向靠近网箱2的方向进行拖动。驱赶网4网侧与底纲挂有声音、电流发生器,驱赶网4拖曳过程中声音、电流刺激防止鱼体逃逸。驱赶网4拖曳速度为0.5节。利用声音、电流发生器辅助驱赶网4对鱼群进行驱赶,进而有助于加快对鱼群驱赶的效率,使得鱼群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聚捕至网箱2内,提高作业效率。
[0056] 第五步、转运
[0057] 驱赶网4将鱼群驱入网箱2后,操作人员操控门帘5放下,使用围捕网或提升网箱2的方式将鱼群捕获至网兜中,然后使用船载吊机将网箱2吊运至陆上。网箱2吊运走后,拦网3之前与网箱2相连的一侧则转接至池塘岸边的脚桩1上进行固定。
[0058] 该种捕鱼方式,采用分区聚捕、序批转运的理念设计,利用鱼群巡游特性,借鉴地笼诱捕渔法,将大水面水域进行狭长分割,鱼群沿拦网3主动游入集鱼网箱2中完成聚捕,解决了传统捕捞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问题;拦网3快速贴壁沉底能够实现所有水层鱼种的水域分割,做到了分批起捕,解决了底层鱼的起捕问题;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起捕效率高,人工驱赶工作量少。
[0059]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拦网3共设有五条,五条拦网3连通池塘的岸边共同将池塘划分为五个区域。利用这些拦网3将整个水域依照岸基方向划分成五段狭长水域,利用这些狭长的、独立的水域将池塘内的鱼群进行隔断。每条狭长水域的宽度约60米。每一条拦网3的两端均通过池塘两岸边的脚桩1进行固定。脚桩1用于栓接拦网3,脚桩1使用水泥硬化桩钉在池塘两岸。
[0060] 拦网3和驱赶网4的材质均为高分子材料尼龙网,这使得拦网3和驱赶网4本身轻质强度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伸缩性。这就使得当针对不同大小的池塘,相邻两拦网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便于对驱赶网4的尺寸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驱赶网4整体的适应性,使用起来也会更加地方便。
[0061] 拦网3的网眼大小为60mm x 60mm,拦网3浮子为10cm的PVC泡沫浮球,拦网3沉子为质链条。PVC泡沫浮球使得拦网3浮子能够稳定地漂浮在水面;钢质链条则能够将拦网3沉子稳定地沉在水底,进而能够有效保障相邻两拦网3能够将池塘稳定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水域。
[0062] 集鱼的网箱2设置在狭长水域的尽头,其尺寸为20m x 40m,材质为HDPE框架与尼龙网衣。网箱2的四边周侧加设有约0.8米宽的走道边框9,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该走道边框9对网箱2内捕鱼的情况进行沿边观察,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箱2顶部安装有高两米的门帘5结构,待鱼群进入网箱2后技术人员可将门帘5放下完成对鱼群的聚捕。
[0063] 参照图1,具体地,网箱2上下两端周侧分别安装有网箱浮子6和网箱沉子7,网箱浮子6和网箱沉子7均设为多个,多个网箱浮子6沿网箱2顶部周侧间隔均匀分布,多个网箱沉子7则间隔均匀分布在网箱2的底部。利用这些网箱浮子6和网箱沉子7使得网箱2能够在水中保持足够的平衡,以有效保障网箱2对鱼群捕捉过程中的稳定性,使得鱼群能够顺利进入网箱2中聚捕。
[0064] 参照图1和图2,网箱2的周侧开设有进鱼口8,进鱼口8与网箱2内部保持连通。进鱼口8共设为两个,两进鱼口8上下间隔分布在网箱2的一侧。将进鱼口8设为两个有助于鱼群顺利进入网箱2内进行聚捕。每一个被拦网3隔开的水域对应的网箱2上均开设有进鱼口8。
[006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鱼口8的形状为喇叭状,且其靠近网箱2内部的一端为收口状、其远离网箱2内部的一端为扩口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当鱼群被驱赶网4驱赶至进鱼口8处时,能够从进鱼口8较大的扩口端进入网箱2内,进而有利于提高鱼群进入网箱2内的速度。将进鱼口8的收口端设在网箱2内部,当鱼群进入网箱2内后,由于网箱2内聚集了大量的鱼群,而网箱2内部的进鱼口8是收口状,收口状处开口较小,这就使得网箱2内的鱼群不易从网箱2内游出去,进而有利于保障鱼群顺利的聚捕在网箱2内,进而显著提高对鱼群起捕的效率。
[0066]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3,脚桩1包括固定桩11和锁扣12,固定桩11呈柱状,锁扣12一体成型在固定桩11的一侧。具体在安装时,固定桩11通过水泥硬化固定在池塘的岸边。在池塘两侧岸边间隔60米的位置凿出深40mm、宽350mm的坑洞,将固定桩11放置在坑洞内后通过水泥浇铸坑洞至硬化。
[0067] 参照图1和图3,固定桩11在放置至挖好的坑洞内后,锁扣12是裸漏在坑洞外,水泥浇筑至坑洞内逐渐将固定桩11硬化后,锁扣12则同时被固定。锁扣12整体呈三角状,锁扣12上贯穿开设有圆形的供拉网端部插入的穿插孔10。具体在安装时,将拦网3端部穿过锁扣12上的穿插孔10进行固定。
[006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水面鱼类聚集与起捕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0069] 第一步、安装脚桩1
[0070] 在池塘两侧岸边间隔60米的位置凿出深40mm、宽350mm的坑洞,放置脚桩1后通过水泥浇铸坑洞至硬化。
[0071] 第二步、组装网箱2
[0072] 在岸边将网箱2组装完成,搭建HDPE框架后挂接网衣,网箱2组建完毕后调运至池塘的岸边,并将网箱2栓固在相应岸边的脚桩1上进行固定。
[0073] 第三步、安装拦网3
[0074] 使用船载吊机将拦网3放置于水面,将拦网3两头栓接。拦网3的一头栓在池塘岸边的脚桩1上,另一头则栓接在网箱2上,通过脚桩1和网箱2对拦网3的两头进行固定。潜水员辅助将拦网3网衣水下部分栓接在网箱2上,有效避免拦网3与网箱2之间出现较大缝隙。
[0075] 第四步、聚鱼
[0076] 采用网具驱赶为主,声波、电流为副的方式完成鱼群驱赶聚捕。网具为驱赶网4,操作人员驾驶两条挂桨船拖曳驱赶网4沿拦网3由池塘岸边一侧向靠近网箱2的方向进行拖动。驱赶网4网侧与底纲挂有声音、电流发生器,驱赶网4拖曳过程中声音、电流刺激防止鱼体逃逸。驱赶网4拖曳速度为0.5节。
[0077] 第五步、转运
[0078] 驱赶网4将鱼群驱入网箱2后,操作人员操控门帘5放下,使用围捕网或提升网箱2的方式将鱼群捕获至网兜中,然后使用船载吊机将网箱2吊运至陆上。
[0079] 该种捕鱼方式,采用分区聚捕、序批转运的理念设计,利用鱼群巡游特性,借鉴地笼诱捕渔法,将大水面水域进行狭长分割,鱼群沿拦网3主动游入集鱼网箱2中完成聚捕,解决了传统捕捞方法聚鱼效率低,底层鱼起捕难的问题;拦网3快速贴壁沉底能够实现所有水层鱼种的水域分割,做到了分批起捕,解决了底层鱼的起捕问题;鱼群主动巡游入陷阱网,起捕效率高,人工驱赶工作量少。
[008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