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撤回; |
专利有效性 | 无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撤回 |
申请号 | CN202011611112.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申请人 | 无锡健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江苏天时利和生物工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单峻峰; 蒋书伦; 单金根; 衡连忠; 杨勇; 杨暑鸣; 衡梦泽; | 第一发明人 | 单峻峰 |
权利人 | 无锡健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天时利和生物工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无锡健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天时利和生物工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无锡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西路69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14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A01K7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01K77/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4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于浩江;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捕捞网兜,包含手持杆、网框、收放线组件和连接绳索;所述手持杆与网框固定连接,网框为长方体结构,网框的上侧敞开,网框的四周具有多目网衣,网框的底部设置有开合底框,开合底框中设置有网布,开合底框的铰接在网框上;所述收放线组件设置在手持杆上,收放线组件用于收放连接绳索,网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轮和下导轮,连接绳索经过上导轮和下导轮后,与开合底框的活动侧连接;本方案采用网兜底部开合结构,开合底框通过绳索手动控制,开合底框在捕捞时闭合,放鱼时打开,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捞鱼的整个过程高效省 力 ,保护鱼类在捞鱼过程中不受损伤。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捕捞网兜,其特征在于:包含手持杆(1)、网框(2)、收放线组件(3)和连接绳索(4);所述手持杆(1)与网框(2)固定连接,网框(2)为长方体结构,网框(2)的上侧敞开,网框(2)的四周具有多目网衣(5),网框(2)的底部设置有开合底框(6),开合底框(6)中设置有网布,开合底框(6)的铰接在网框(2)上;所述收放线组件(3)设置在手持杆(1)上,收放线组件(3)用于收放连接绳索(4),网框(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轮(7)和下导轮(8),连接绳索(4)经过上导轮(7)和下导轮(8)后,与开合底框(6)的活动侧连接。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捕捞网兜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捞网兜,属于渔业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0002] 渔业资源管理及水产养殖中,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捞网进行水产品的打捞工作,水产品主要是鱼类,这些捞网通常是由合成纤维、尼龙、聚乙烯纤维等制成的多目网格,捞网的网兜下部的形状通常是半圆型、水滴型;由于渔业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这些生产实践中频繁用到的捞网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传统的捞网在实际使用中,在将鱼捞出后,一般依旧需要将鱼从上口倒出或者甩出,这种操作方式容易造成鱼类的损伤,而且对操作人员也比较耗费力气;在水产品的转移养殖中,用捞网将鱼捞出后,虽然也可将捞网放入水中,使鱼从上方游出,再将捞网抽出,但这种方式下,鱼对游动方向不确定可导致其游出捞网的过程会相对耗时,不利于高效作业。 [0003] 此外,半圆形、水滴型的网兜下部结构以及网兜易于变形的特征容易造成鱼脊弯曲、断裂,当一次性捞鱼较多时,鱼类的重量都集中于网兜正下方会对鱼类造成压迫损伤;网兜的多目结构会使得压在上方的鱼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被夹伤、鳞片被刮坏,不利于鱼体的存活、体表完整。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捕捞网兜。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捕捞网兜,包含手持杆、网框、收放线组件和连接绳索;所述手持杆与网框固定连接,网框为长方体结构,网框的上侧敞开,网框的四周具有多目网衣,网框的底部设置有开合底框,开合底框中设置有网布,开合底框的铰接在网框上;所述收放线组件设置在手持杆上,收放线组件用于收放连接绳索,网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轮和下导轮,连接绳索经过上导轮和下导轮后,与开合底框的活动侧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收放线组件为手摇轮组件,手摇轮组件上设置有锁定器,锁定器上设置有弹跳按钮和锁止杆,弹跳按钮带动锁止杆移动,锁止杆上设置有单向齿,手摇轮组件的转轴上也设置有单向齿,按下弹跳按钮后,锁止杆的单向齿与手摇轮组件转轴上的单向齿啮合。 [0007] 优选的,所述网框上设置有走线槽,走线槽沿着连接绳索的路径设置。 [0008] 优选的,所述开合底框中的网布为双层结构,上层为疏水材质,下层为多目网衣。 [0009]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方案的捕捞网兜,采用网兜底部开合结构,开合底框通过绳索手动控制,开合底框在捕捞时闭合,放鱼时打开,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得捞鱼的整个过程高效省力,保护鱼类在捞鱼过程中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捕捞网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捕捞网兜的开合底框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1]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捕捞网兜,包含手持杆1、网框2、收放线组件3和连接绳索4;所述手持杆1使用轻质坚固不易变形的材质制成,手持杆1具有中空结构,手持杆1的前端与网框2通过销孔螺钉或焊接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0013] 所述网框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网框2的各支撑边框为坚韧、不易变形折断的材质所制,如金属,网框2的上侧敞开,网框2的四周具有多目网衣5,起到围挡和排水作用,多目网衣5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由合成纤维、尼龙、聚乙烯纤维等制成。 [0014] 所述网框2的底部设置有开合底框6,开合底框6中设置有网布,网布为双层结构,下层为紧绷的多目网眼所制,使得底面保持平整,不易变形,上层为质地柔软、平整、不易变形的疏水材料制成,可设计成透水也可不透水,降低对鱼类的损伤。 [0015] 所述开合底框6可以设计为一整面结构,范围覆盖整个网框2的底部,也可以设计成两个对开的结构,图中以对开结构为例,两个开合底框6铰接在网框2底部的两侧上,关闭状态下,中间的临边紧挨在一起。 [0016] 所述收放线组件3设置在手持杆1上,收放线组件3可以采用类似钓鱼竿的手摇轮卷绳器,也可以是滑动放线装置等等;本方案以手摇轮卷绳器为例,收放线组件3用于收放连接绳索4,网框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导轮7和下导轮8;上导轮7有两个,分别位于网框2的顶部中间的两侧;下导轮8有四个,网框2的底部中间的两侧上各设置两个下导轮8;连接绳索4的材质为坚韧耐腐蚀的材质所制,如金属线,连接绳索4共有四条,每扇开合底框6的活动侧的两端各连接一条连接绳索4,导轮的数量不限于本方案的示例,可以根据布线的走向在各个拐点处自行增设导轮。 [0017] 所述网框2上设置有走线槽10,走线槽10沿着连接绳索4的路径设置,走线槽10可以是开设在网框2上的槽结构,也可以直接将网框2的基材做成中空结构,用于走线,也可以如图示方法,在网框2上增设类似于槽钢结构的护板,将连接绳索4包覆在其中,可以避免连接绳索4刮伤到鱼类。 [0018] 所述收放线组件3上设置有锁定器9,锁定器9上设置有弹跳按钮和锁止杆,弹跳按钮带动锁止杆移动,锁止杆上设置有单向齿,手摇轮组件的转轴上也设置有单向齿,按下弹跳按钮后,锁止杆的单向齿与手摇轮组件转轴上的单向齿啮合,即可将开合底框6维持在打开或闭合状态。 [0019]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稳定性,开合底框6上还可以设置挂钩,图中未示出,开合底框6闭合后,将挂钩挂在网框2的底部边框上,可以将鱼类的重量负载转移到网框2上,保证整体的耐用性。 [002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