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摩托车组件的电子部件组件 CN202180021331.1 2021-01-27 CN115279654B 2024-03-26 布赖恩·K·朗格洛伊斯; 瑞安·P·朗东; 罗纳德·A·福恩德兰; 亚当·D·班尼特; 基思·B·施泰德尔; 妮科尔·A·赖利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0)的系统,该机动车辆具有车架(14)和可旋转地联接到车架的车轮(18),该系统具有:第一挡泥板壳体(154),该第一挡泥板壳体安装到车架;第二挡泥板壳体(570),该第二挡泥板壳体联接到第一挡泥板壳体,使得在第二挡泥板壳体与第一挡泥板壳体之间限定空间;以及电子部件(552,554),该电子部件设置在空间中。
2 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 CN201780093882.2 2017-10-10 CN111032500B 2021-12-28 N.普拉图安格曼; R.萨拉维查; A.汤迪
提供一种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其可以缩短操作开关致动器之间的尺寸或致动器和座椅开启器之间的尺寸,以减少用于布置电缆或操作线的支撑构件的数量。在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中,其包括座椅开启器,该座椅开启器可以通过操作附接到车辆的操作开关释放在关闭状态定的座椅的锁,操作开关在俯视图中布置在与座椅重叠的位置处,并且,通过操作开关的操作被致动以释放锁的致动器布置在座椅的车辆后侧且布置在包括在车辆中的后挡泥板的上部上。
3 用于机动车的可翻转挡泥板 CN201680060878.1 2016-11-30 CN108137113B 2021-01-15 B·艾特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挡泥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挡泥板区段(21)和一个第二挡泥板区段(22),第二挡泥板区段(22)可转动地与第一挡泥板区段(21)连接以便至少在运行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此外,第二挡泥板区段(22)与第一挡泥板区段(21)的可转动的连接借助两个销状连接元件(23a、23b)实现。
4 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 CN201680076080.6 2016-12-22 CN108430861B 2021-01-01 小原健史; 遊座嘉秀; 佐佐木崇
提供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并且使刚性提高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在覆盖后轮WR的上方的鞍乘型车辆的挡泥部件(30)中,用纤维增强树脂构成作为挡泥部件的后挡泥板(30),在后挡泥板(30)中与后轮(WR)对置的面上设置树脂制的加强肋(50)。将后挡泥板(30)形成为由车体安装部(31)和长条延伸部(32)构成的长条形状,车体安装部(31)设置于车体前方侧,长条延伸部(32)从该车体安装部(31)向车体后方侧延伸。长条延伸部(32)具有顶板(33)和从该顶板(33)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向斜下方延伸的侧板(34)。加强肋(50)包括:纵肋(61、62),其从车体安装部(31)延伸到长条延伸部(32)的车体前后方向中央;以及横肋(51、52、53、54),其与纵肋(61、62)形成格子状。
5 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结构 CN201780056591.6 2017-09-28 CN109715483B 2020-07-24 井口贵正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联动制动结构,其能够确保联动制动线缆中的弯曲部的挠曲的自由度,同时抑制弯曲部的过度移位。弯曲部(112a)具备:前方延伸部(112e),其从所述弯曲部(112a)后端的弯曲部顶部(112c)向前方延伸;以及后方延伸部(112d),其从均衡器(111)侧向后方延伸。在弯曲部(112a)与副车架(26)之间设置有前侧挡泥板(78),在前侧挡泥板(78)设置有引导后方延伸部(112d)的下部立起部(78m)和引导前方延伸部(112e)的上部保持部(78q)。
6 一种停放稳定的自行车 CN201711176782.4 2017-11-22 CN108116534B 2020-07-10 刘金宇; 张云; 王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停放稳定的自行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架,车架上转动连接有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挡泥板,挡泥板与后车轮顶部之间留有挡泥间隙,挡泥板与车架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转动轴线与后车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挡泥板远离后车轮的一侧固设有支撑平板,转动组件供挡泥板转动至后车轮下方且与后车轮底部抵接,支撑平板与地面抵接对车架起到支撑作用,转动组件连接有紧件,锁紧件限制挡泥板转动,达到使得自行车停放时较为稳定的效果。
7 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 CN201780093882.2 2017-10-10 CN111032500A 2020-04-17 N.普拉图安格曼; R.萨拉维查; A.汤迪
提供一种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其可以缩短操作开关致动器之间的尺寸或致动器和座椅开启器之间的尺寸,以减少用于布置电缆或操作线的支撑构件的数量。在座椅开启器机构的附接结构中,其包括座椅开启器,该座椅开启器可以通过操作附接到车辆的操作开关释放在关闭状态定的座椅的锁,操作开关在俯视图中布置在与座椅重叠的位置处,并且,通过操作开关的操作被致动以释放锁的致动器布置在座椅的车辆后侧且布置在包括在车辆中的后挡泥板的上部上。
8 跨骑型车辆的前挡泥板构造 CN201580052927.2 2015-09-16 CN106794881B 2020-03-17 中村正典; 铃木清仁
在将前后分割式前挡泥板前叉的下托架安装的形式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使下托架向下方下降则无法安装前挡泥板。另外,由于使安装部构成在下托架上,所以下托架会大型化。而且,由于将挡泥板从上方安装到下托架上,所以挡泥板安装部的上下的宽度会增大。设置第1挡泥板(30)和第2挡泥板(40),在第1挡泥板(30)上设置鼓出部(38),并在其内侧设置朝向车身大致后方的第1挡泥板安装部(37)。在第2挡泥板(40)上,在与第1挡泥板安装部(37)相面对的位置设置向车身侧方延伸的伸出壁部(45),在该伸出壁部(45)上设置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将这些第2挡泥板安装部(47)和第1挡泥板安装部(37)从前后方向通过结合部件结合。
9 跨骑型车辆 CN201880019044.5 2018-01-25 CN110446653A 2019-11-12 竹中宽; 今井亮二
跨骑型车辆具备后部车架(Fr)和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Fr)的中空外装部件(27),所述中空外装部件(27)具备在相互之间设有空间部(49)的第一外装部件(29)和第二外装部件(28),所述第一外装部件(29)具备在所述空间部(49)内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Fr)的安装部(53),所述第二外装部件(28)具备在所述安装部(53)的附近与所述第一外装部件(29)的内表面对置配置的支承突起(39),且安装于所述后部车架(Fr)。
10 车辆 CN201480037058.1 2014-06-30 CN105408193B 2019-05-03 佐佐木薰; 太田充昭; 高野和久
左前挡泥板(227)具有左上壁部(711)、左横壁部(712)以及左引导部(717)。左上壁部(711)形成与左前轮(31)的上表面(31a)的一部分对置的左上内表面(711a)。左横壁部(712)形成从左上内表面(711a)朝下方延伸且与左前轮(31)的左侧面(31b)的一部分对置的左横内表面(712a)。左引导部(717)形成从左横内表面(712a)朝左前轮(31)的左侧面(31b)向右方延伸的左引导面(717a)。
11 用于机动车的抽吸设备 CN201780012631.7 2017-04-06 CN108698500A 2018-10-23 J·赛德尔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4)的抽吸设备(2),特别是用于摩托车或者用于类似摩托车的机动车(4),抽吸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通道状的导气机构(6),该导气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开口(8),该开口设置在机动车(4)的通换气的车辆组件(12)如发动机变速器或者类似组件的排气区域(10)中或排气区域上,并且该导气机构在车辆组件(12)的排气区域(10)与机动车(4)后轮(14)之间延伸;和至少一个吸气装置(16),该吸气装置能够或者已经与导气机构(6)连接,且在该吸气装置中能够产生负压,以便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导气机构(6)将空气从排气区域(10)吸入。
12 跨骑型车辆 CN201380079863.6 2013-09-30 CN105579337B 2018-07-24 安多信喜; 龟井诚太郎; 西山弘忠
发明的跨骑型车辆(1)具有:沿着后轮(WR)的外周侧配置的后挡泥板(61);腔部(60),其配置在后轮(WR)的前侧,且在后挡泥板(61)上从面向后轮(WR)的挡泥面(61f)设在后轮(WR)的外周侧;和空气导入管(56),其与腔部(60)连接,且向回收罐(50)内导入空气。
13 机动二轮车 CN201380079868.9 2013-09-27 CN105579334B 2018-06-29 西本太郎; 井上大志; 石川明子
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包括在后表面(43)具有多个安装部(51、53)的后挡泥板(40)。安装部(51、53)分别左右成对地设置。在将板部件安装到后挡泥板(40)上时,使紧固部件贯通安装部(51、53)的一部分,从而板部件被紧固于后挡泥板(40)。
14 一种可以自动清洁的摩托车挡泥装置 CN201711375058.4 2017-12-15 CN108082349A 2018-05-29 不公告发明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自动清洁的摩托车挡泥装置,包括挡泥板支架箱、夹板、支脚、喷头、支柱、卡栓、横梁、连杆、液压箱、导线、接线端子液压、液压柱、活塞、储水槽和出液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挡泥板的侧壁上设置喷淋装置,从而可以利用喷淋装置来冲刷掉挡泥板上附着的灰尘,特别是在雨天,泥土附着在挡泥板上影响行行车安全,喷淋能够有效的保持挡泥板的清洁卫生,延长挡泥板的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卡栓,并通过液压箱控制卡栓伸缩,从而可以利用卡栓卡合住车轮,防止摩托车被盗,能够有效的保证摩托车的停车安全。装置具有能够自动清洁泥土,能够防盗的功能。
15 一种具有应急保障功能的平衡车 CN201711185205.1 2017-11-23 CN107856793A 2018-03-30 赵美文
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应急保障功能的平衡车,包括平衡车车身,平衡车车身上设有供驾驶者站立的踏板,平衡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车轮,踏板的前端设有操纵杆,平衡车车身底部设有备用轮储存箱,备用轮储存箱为中空结构,后端开口,且开口处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翻盖,备用轮储存箱底部设有防撞击缓冲垫,平衡车车身后端两侧设有对称的防溅射转棍,防溅射转棍可转动的支承在平衡车车身上,且其表面与车轮表面紧贴,防溅射转棍表面设有毛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携带了备用车轮,当平衡车的车轮发生破裂时,可及时进行更换,方便快捷;采用了与车轮表面紧贴的防溅射转棍,可有效减少沙石飞溅的状况,保证新进安全。
16 车辆 CN201380038929.7 2013-12-18 CN104487321B 2017-10-31 平山洋介
车身罩包括前罩(221)和前扰流板(222)。前罩(221)覆盖连杆机构(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不能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罩(221)包括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各后端(WB)靠前方的前部(221a)。前部(221a)的前端(CF)被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前端(WF)靠后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设置为能够根据转向机构的动作而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扰流板(222)的下端(SD)被配置在比前罩(221)的前部(221a)的下缘(CDE)靠下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降低从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位于比连杆机构(5)靠下方、比右前轮靠左方、且比左前轮靠右方、且从侧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位于比右前轮以及左前轮靠后方的车身框架的一部、车身罩的一部分、以及动单元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在行驶时受到的压。
17 骑乘式车辆 CN201380065913.5 2013-10-24 CN104870302B 2017-09-15 伊藤弘二
骑乘式车辆的后框架(2)对骑乘者座椅(22)以及同乘者座椅(24)进行支撑。在该后框架(2)的后端部(66L、66R)支撑有尾灯(26)。后框架(2)的后端部(66L、66R)开放。尾灯(26)配置于该开放区域,将后框架(2)的后端部(66L、66R)封闭。
18 能隐藏导线的土除装置 CN201710102682.0 2017-02-24 CN106809310A 2017-06-09 许国忠
发明涉及一种能隐藏导线的土除装置包含一个土除盖,及一个导线压条,该土除盖包括一个盖板,及一对设置于该盖板底部的固定板。每一个固定板与该盖板共同围绕界定一个副容置空间。该导线压条包括一对分别扣抵于所述固定板的扣抵部、一个连接于所述扣抵部间并与该盖板共同围绕界定一个主容置空间的连接部,及多个能挠曲地设置于该连接部相邻该主容置空间的一侧的抵制部。该连接部具有多个开孔。该连接部能够以一个长方向进行挠曲,也能够以一个横方向进行挠曲。该连接部对应于该长方向的可挠曲度是大于该连接部对应于该横方向的可挠曲度,使所述扣抵部能够方便的扣抵于所述固定板,并使导线受到缓冲固定,而不会产生摆动的现象。
19 鞍乘型车辆 CN201280070325.6 2012-12-19 CN104136312B 2017-05-17 吉村和则; 林敬济; 原宏和
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该鞍乘型车辆为两轮机动车,该两轮机动车具有装入物品的收纳盒(61)和罐体(70),该罐体(70)配置在该收纳盒的下方并储存在燃料箱(64)内蒸发的燃料,并且将该蒸发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排出。在收纳盒的下方设置有副罩(62),在该副罩的后方设置有阻挡后轮(12)溅起的泥的后轮挡泥板(38)。罐体配置在比收纳盒更靠下,比副罩更靠上并且比后轮挡泥板更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罐体安装在副罩上。
20 车辆 CN201380038925.9 2013-12-18 CN104487322B 2017-03-08 平山洋介
车身罩包括前罩(221)和前扰流板(222)。前罩(221)覆盖连杆机构(5)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不能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罩(221)包括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各后端(WB)靠前方的前部(221a)。前部(221a)的前端(CF)被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前端(WF)靠后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被设置为能够根据转向机构(7)的动作而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位移。从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前扰流板(222)被配置在比连杆机构(5)靠下方、比右前轮靠左方、且比左前轮靠右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的下端(SD)被配置在比前罩(221)的前部(221a)的下缘(CDE)靠下方的位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