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天文学 / 星系 / 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阅读:745发布:2020-08-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动 力 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 齿轮 变速装置。它包括第一动力 马 达、第二动力马达、动力输出齿轮以及由行星 支架 、第一太阳齿轮、第二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等构成的行 星系 齿轮机构;第一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前方侧且其动力 输出轴 与第一太阳齿轮相连;第二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后方侧且其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太阳齿轮相 啮合 ,动力输出齿轮装配于行星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选配两个具有不同(或相同)转速和功率参数的动力马达作为装置的动力源,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对两个动力马达的逻辑控制或者配置 制动 器可使装置得到不同的转速比或动力输出模式,实现装置的变速、换挡等功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变速装置所存在的系列问题。,下面是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行星系齿轮机构、一第一动力达、一第二动力马达和一动力输出齿轮;
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一行星支架以及由前至后顺序地装设于行星支架内且相互间呈同轴并行分布的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支架内沿轴向方向装设有若干根环绕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均匀分布的行星同轴轴杆,每根所述行星同轴轴杆上均套装有一用于与第一太阳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和一用于与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
所述第一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前方侧并与行星支架同轴分布,且所述第一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太阳齿轮相连;所述第二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后方侧并与行星支架同轴分布,且所述第二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装配于行星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支架包括两呈前后相对分布的支架板,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由前至后顺序地夹持于两块支架板之间,所述行星同轴轴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架板轴转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其中一块支架板装配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根所述行星同轴轴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根联轴杆,所述联轴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架板作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前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分布以用于与第一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且所述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上套装有一将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作转动接触的第一轴承
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后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分布以用于与第二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且所述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上套装有一将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作转动接触的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太阳齿轮之间通过一第三轴承作转动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套装于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上并固定于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与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套接于一动力输出轴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车是以车载动力电池为动力驱动电动车辆行驶,由于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轻便、费用较低等特点,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电动机的功率以及输出扭矩等相比发动机较差,为解决电动车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较多的小型车采用混合动力结构,体积较大且能量利用率不高;现有的电动车变速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离合器进行配合使用,离合器频繁的启动会造成变速器因部件之间的摩擦而出现严重的发热现象,影响了变速器的动力性能和使用寿命;在换挡变速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动力中断现象及结构件之间刚性冲击现象,严重影响了变速器的使用和体验效果;变速器无法实现速度与扭力的高效切换效果,且动力输出模式单一,无法高效利用动力输入能源,达到高效的节能环保目的;配置的油路及电路控制机构复杂,降低了变速器的可靠性,且增加了变速器的生产及使用成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它包括一行星系齿轮机构、一第一动力达、一第二动力马达和一动力输出齿轮;
[0006] 所述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一行星支架以及由前至后顺序地装设于行星支架内且相互间呈同轴并行分布的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支架内沿轴向方向装设有若干根环绕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均匀分布的行星同轴轴杆,每根所述行星同轴轴杆上均套装有一用于与第一太阳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和一用于与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
[0007] 所述第一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前方侧并与行星支架同轴分布,且所述第一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太阳齿轮相连;所述第二动力马达置于行星支架的后方侧并与行星支架同轴分布,且所述第二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太阳齿轮相啮合,所述动力输出齿轮装配于行星支架上。
[0008] 优选地,所述行星支架包括两呈前后相对分布的支架板,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第二太阳齿轮由前至后顺序地夹持于两块支架板之间,所述行星同轴轴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架板轴转连接,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与其中一块支架板装配为一体。
[0009] 优选地,每相邻的两根所述行星同轴轴杆之间还设置有一根联轴杆,所述联轴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架板作固定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前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分布以用于与第一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且所述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上套装有一将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作转动接触的第一轴承
[0011] 所述第二太阳齿轮的后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分布以用于与第二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且所述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上套装有一将第二动力连接轴杆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作转动接触的第二轴承;
[0012] 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太阳齿轮之间通过一第三轴承作转动接触。
[0013] 优选地,所述动力输出齿轮套装于第一动力连接轴杆上并固定于行星支架的前端面上。
[0014]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与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的差速齿轮,所述差速齿轮套接于一动力输出轴上。
[0015]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选配两个具有不同(或相同)转速和功率参数的动力马达作为装置的动力源,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对两个动力马达的逻辑控制或者配置制动器可使装置得到不同的转速比或动力输出模式,实现装置的变速、换挡等功能;其结构简单紧凑、适用范围广,通过两个动力马达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多档变速的动力输出效果,且动力输出模式多样可变可调,无需配置离合器等,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机构间的驱动关系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一);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二);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星系齿轮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 图中:a、行星系齿轮机构;b、第一动力马达;c、第二动力马达;d、动力输出齿轮;e、差速器
[0022] 11、行星支架;111、支架板;112、联轴杆;12、第一太阳齿轮;121、第一动力连接轴杆;13、第二太阳齿轮;131、第二动力连接轴杆;14、行星同轴轴杆;15、第一行星齿轮;16、第二行星齿轮;
[0023] 21、差速齿轮;22、动力输出轴;
[0024] A、第一轴承;B、第二轴承;D、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6]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拉威挪式双动力行星齿轮变速装置,它包括一行星系齿轮机构a、一第一动力马达b、一第二动力马达c和一动力输出齿轮e;其中,行星系齿轮机构包括一行星支架11以及由前至后顺序地装设于行星支架11内且相互间呈同轴并行分布的第一太阳齿轮12和第二太阳齿轮13,在行星支架11内沿轴向方向装设有若干根环绕第一太阳齿轮12和第二太阳齿轮13均匀分布的行星同轴轴杆14,每根行星同轴轴杆14上均套装有一用于与第一太阳齿轮12相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15和一用于与第二太阳齿轮13相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16;同时,第一动力马达b置于行星支架11的前方侧并与行星支架11同轴分布,且第一动力马达b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太阳齿轮12相连;第二动力马达c置于行星支架11的后方侧并与行星支架11同轴分布,且第二动力马达c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太阳齿轮13相啮合,而动力输出齿轮d则装配于行星支架11上。
[0027] 第一太阳齿轮12可利用第一动力马达b输入的动力通过其与第一行星齿轮15之间的结构啮合关系形成齿轮传动效应,由于第一行星齿轮15是通过行星同轴轴杆14装设于行星支架11上的,故可最终通过行星支架11带动动力输出齿轮d进行转动,基于同理,第二太阳齿轮13可利用第二动力马达c输入的动力通过其与第二行星齿轮16之间的结构啮合关系形成齿轮传动效应,故也可最终通过行星支架11带动动力输出齿轮d进行转动;基于此,行星系齿轮机构a具备两个动力源输入端(即:第一动力马达b和第二动力马达c),形成双动力变速装置;通过对两个动力马达的逻辑控制或者为每个马达配置制动器以及太阳齿轮与对应的行星齿轮之间的相互啮合约束,可最终使整个变速装置形成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配置具有不同(或相同)转速或功率参数的动力马达,在单独启动其中一个马达时,可使装置得到不同的变速比,进而实现换挡变速的效果,在同时启动两个马达时,通过行星系齿轮机构a的传动效应,可形成动力输出倍增等效果,以提升被驱动机构的速度;在整个过程中无需配置离合装置,即可快速有效地完成换挡变速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装置在具体应用时的使用成本以及使用其系统的复杂性。2、在进行低速档运行时,由于马达本身会降速运转,但两者的输出动力会被最终叠加,从而使得装置具备较高的输出扭力,极其适合车辆的起步、上坡或者高载的路况;当进行中速档运行时,则可通过为马达配置制动器等,来实现装置输出速度适中、扭力相对平均的效果,适合车辆在平缓的市政道路上匀速行驶;而在进行高速档运行时,由于两个马达输出的转速可通过齿轮机构进行叠加,故输出速度可得到迅速提升,从而为车辆的快速或高速行驶提供条件。3、两个马达利用齿轮机构采用同轴双边装配的行驶,可有效增强装置的结构集成度,达到减小体积及重量的效果,便于装置的装配使用。4、整个装置适合应用于诸如电动小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农用车、电动货车、轮毂动力变速、节能电梯电或电多级耦合装置等诸多领域。
[0028] 为便于对行星齿轮机构a进行拆装维护,本实施例的行星支架11包括两块呈前后相对分布的支架板111,第一太阳齿轮12和第二太阳齿轮13由前至后顺序地夹持于两块支架板111之间,行星同轴轴杆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支架板111轴转连接,而动力输出齿轮d则与其中一块支架板111装配为一体。由此,通过对行星支架11的结构优化,可使其呈现出类似于框架式的开放结构,以便于对各个齿轮及相关部件进行拆卸或装配。
[0029] 由于行星支架11是为动力输出齿轮d提供装配位置的部件且其本身需要进行动作,为保证其结构稳固性,每相邻的两根行星同轴轴杆14之间还设置有一根联轴杆112,联轴杆11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架板111作固定连接。
[0030] 为保证行星系齿轮机构a的顺畅运转,同时优化其结构并为其与动力马达的快速装配提供便利条件,在第一太阳齿轮12的前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前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111分布以用于与第一动力马达b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一动力连接轴杆121,且在第一动力连接轴杆121上套装有一将第一动力连接轴杆121与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111作转动接触的第一轴承A;同时,在第二太阳齿轮13的后端面中心区域沿轴向方向向后延伸后形成有一贯穿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111分布以用于与第二动力马达c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第二动力连接轴杆131,且第二动力连接轴杆131上套装有一将第二动力连接轴杆131与位于后方侧的支架板111作转动接触的第二轴承B;而第一太阳齿轮12与第二太阳齿轮13之间则通过一第三轴承D作转动接触。
[0031]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动力输出齿轮d套装于第一动力连接轴杆121上并固定于行星支架11的前端面上(具体为位于前方侧的支架板111上),从而为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提供结构条件。
[0032] 为能够对装置输出的动力作进一步变换处理,以实现最终的动力输出效果,在动力输出齿轮d与被驱动机构之间还装设一差速器e,差速器e包括一与动力输出齿轮d相啮合的差速齿轮21,差速齿轮21套接于一动力输出轴22上,以利用动力输出轴22可与被驱动机构进行结构连接,以带动被驱动机构进行动作。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