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辆内饰 / 车顶内衬 / 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阅读:942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能够可靠且顺利地对 车顶 内衬 进行临时保持的 车顶内衬 的临时保持构造,车顶内衬具备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的末端部的临时保持片,该临时保持片具备:临时保持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P)的边缘侧从主体的末端部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且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第1立壁,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连接于主体的末端部;以及第2立壁,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连接于第1立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下面是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该车顶内衬具备主体以及设置于该主体的末端部的临时保持片,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地设置临时保持台,在将上述车顶内衬安装于上述车顶板的车厢内侧时,从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上述临时保持片并将上述临时保持片载置在该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从而对上述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保持片具备:
临时保持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并载置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
第1立壁,其从该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以及
第2立壁,其从该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连接于该第1立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朝向上述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为1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立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附近或者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下方抵接于该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立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附近或者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下方抵接于该引导部。

说明书全文

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临时保持片相对于车顶内衬的主体难以向上方变形且容易向下方变形的、能够可靠且顺利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以往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例如,众所周知有如下构造101:如图11所示,在车顶内衬103的车辆后方的末端部设置临时保持片111,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临时保持台125(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700号公报))。并且,在将车顶内衬103安装于车顶板的车厢内侧时,从临时保持台1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1并将临时保持片111载置在临时保持台125的支承面上,从而对车顶内衬103进行临时保持。
[0003] 上述车顶内衬103通常利用冲压成形等成形,上述临时保持片111形成为与车顶内衬103的一般面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另外,上述临时保持台125的支承面大致平地向车厢内侧延伸(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14〕),上述临时保持片111以载置在临时保持台125上的方式大致水平地延伸。
[0004]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临时保持片111呈与车顶内衬103的一般面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厚度且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在将临时保持片111载置在临时保持台125上时,有可能发生如下情况:临时保持片111在车顶内衬103的自重的作用下向上方弯折,车顶内衬103脱落。另一方面,在从临时保持台1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1时,临时保持片111通过与临时保持台125抵接而向下方弹性变形。由此,为了顺利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103,要求临时保持片111容易向下方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该临时保持构造的临时保持片相对于车顶内衬的主体难以向上方变形且容易向下方变形,该临时保持构造能够可靠且顺利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方案涉及一种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该车顶内衬具备主体以及设置于该主体的末端部的临时保持片,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地设置临时保持台,在将上述车顶内衬安装于上述车顶板的车厢内侧时,从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上述临时保持片并将上述临时保持片载置在该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从而对上述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其特征在于,上述临时保持片具备:临时保持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并载置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第1立壁,其从该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以及第2立壁,其从该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连接于该第1立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
[0007]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朝向上述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
[0008] 在技术方案2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为10°~30°。
[0009]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立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附近或者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
[0010] 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下方抵接于该引导部。
[0011] 在技术方案3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立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附近或者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
[0012] 在技术方案6的记载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下方抵接于该引导部。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在将车顶内衬安装于车顶板的车厢内侧时,从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并将临时保持片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从而对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并且,上述临时保持片具备:临时保持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且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第1立壁,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连接于主体的末端部;以及第2立壁,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连接于第1立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这样,由于临时保持片具备临时保持壁、第1立壁以及第2立壁且形成为指定的立体形状,因此能够使临时保持片相对于车顶内衬的主体难以向上方变形且容易向下方变形。由此,防止在将临时保持片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时,临时保持片在车顶内衬的自重的作用下向上方弯折而车顶内衬脱落。另外,在从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时,临时保持片通过与临时保持台抵接而容易地向下方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可靠且顺利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
[0014] 此外,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朝向上述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情况下,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的临时保持壁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临时保持片难以从临时保持台沿车辆前后方向脱落。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对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
[0015] 另外,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倾斜角为10°~30°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使临时保持片难以脱落。
[0016] 另外,在上述第2立壁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附近或者连接于上述主体的末端部的情况下,能够使临时保持片更难以向上方变形且更容易向下方变形。
[0017] 此外,在上述临时保持台的下侧设置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上述临时保持壁从下方抵接的引导部的情况下,在从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时,临时保持壁抵接于引导部并被引导,从而临时保持片更容易向下方弹性变形。附图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列举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非限定例子,参照所言及的多个附图,利用以下详细叙述进一步进行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0019] 图1是实施例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的纵剖视图。
[0020] 图2是上述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的立体图。
[0021] 图3是实施例的车顶内衬的俯视图。
[0022] 图4是上述车顶内衬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3] 图5是图3的箭头V向视部分的放大图。
[0024] 图6是图4的箭头VI向视部分的放大图。
[0025] 图7是图2的VII-VII线剖视图。
[0026] 图8是实施例的隔离件的俯视图。
[0027] 图9是上述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的作用说明图。
[0028] 图10是用于对其他方式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0029] 图11是用于对以往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在此所示的内容仅是例示且用于例示性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叙述该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认为是能够最有效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概念性特征的说明的内容。在这一点,并不打算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过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而是利用配合附图进行的说明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实际中具体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方式。
[0031] 1.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0032] 本实施方式1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是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车顶内衬具备主体(10)以及设置于主体的末端部(10a)的临时保持片(11),在车顶板的车厢内侧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临时保持台(25),在将车顶内衬安装于车顶板的车厢内侧时,从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并将临时保持片载置在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上,对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例如,参照图1、图2以及图9等)。并且,上述临时保持片(11)具备:临时保持壁(15),其以车辆前后方向(P)的边缘侧从主体的末端部(10a)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并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第1立壁(16),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与主体的末端部连接;以及第2立壁(17),其从临时保持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内边缘侧与第1立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边缘侧连接(例如,参照图5以及图6等)。
[0033]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临时保持壁(15)从主体的末端部(10a)朝向主体(10)的车辆前后方向(P)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倾斜的方式(例如,参照图2以及图7等)。此外,上述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的倾斜角(α)例如能够列举出10°~30°(优选为15°~25°)(例如,参照图7)。
[0034]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主体的末端部(10a)的附近或者与主体的末端部连接的方式(例如,图5以及图6等参照)。由此,能够使临时保持片构成为更难以向上方变形且更容易向下方变形。
[0035]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在上述临时保持台(25)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27)的方式,该引导部(27)朝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临时保持壁(15)从下方与该引导部(27)抵接(例如,参照图9等)。由此,在从临时保持台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时,临时保持壁抵接于引导部并被引导,从而临时保持片更容易地向下方弹性变形。
[003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括弧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结构的对应关系。
[0037] 实施例
[0038] 以下,使用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0039] (1)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的结构
[004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具备配置在金属制的车顶板2的车厢内侧的车顶内衬3。该车顶内衬3利用夹子等固定构件(省略图示)固定于车顶板2。另外,在车顶内衬3与车顶板2之间配置有树脂制的隔离件4。
[0041] 如图1所示,上述车顶板2具备相互接合的内板2a和外板2b。另外,在车顶板2安装有将车顶内衬3的末端部覆盖的树脂制的立柱装饰件6。另外,上述车顶内衬3通过在纤维层3a的表面层叠编织物制等的表皮3b而形成。此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7表示密封条,附图标记8表示后窗玻璃。
[0042]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述车顶内衬3具备平面呈大致矩形状的主体10和左右的临时保持片11,该左右的临时保持片11设置于该主体10的车辆前后方向P的后方侧部的末端部10a。在该主体10的车辆前方侧形成有用于安装遮光板(省略图示)的安装孔12。另外,在主体10的侧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辅助把手(省略图示)的安装孔13。
[0043]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上述临时保持片11朝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外侧突出。该临时保持片11具备临时保持壁15、第1立壁16以及第2立壁17,该临时保持片11与车顶内衬3的一般面(即主体10)相比刚性较高。该临时保持壁15以车辆后方的边缘侧从主体10的末端部10a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另外,临时保持壁15从主体10的末端部10a朝向主体10的车辆后方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并且,临时保持壁15具有载置面15a,该载置面15a载置于隔离件4的后述的临时保持台的支承面(参照图7以及图9)。
[0044] 上述第1立壁16从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立起。该第1立壁16的上边缘侧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另外,第1立壁16形成为平面呈大致三角形状。另外,第2立壁17从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后方的边缘侧立起。该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连接于第1立壁16的车辆后方的边缘侧。另外,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的附近,未与主体10的末端部10a连接。并且,第2立壁17形成为平面呈大致三角形状。
[0045] 如图8所示,上述隔离件4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P上延伸的长条状的主体20和多个从该主体20立起的纵肋21a以及横肋21b。在该隔离件4形成有多个卡止于车顶板2的卡止爪22。此外,上述隔离件4具备防止车顶内衬3晃动的缝隙填充功能和在车辆碰撞时等吸收头部的撞击的缓冲功能。
[0046] 如图2所示,在上述隔离件4的车辆后方端侧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侧突出的左右的临时保持台25。如图9所示,在该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载置临时保持壁15的载置面15a。如图7所示,该支承面25a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即水平方向)以规定角度α(例如约20度)倾斜。由此,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的临时保持壁15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倾斜。
[0047]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上述临时保持台25的下侧设置有由朝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的多个肋27a构成的引导部27。如图9所示,在从临时保持台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并将临时保持片11载置在支承面25a上时,临时保持壁15抵接于该引导部27。
[0048] (2)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的作用
[0049]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从在车顶板2安装有隔离件4的状态,在车厢内侧抬起车顶内衬3,使临时保持壁15从临时保持台25的下方抵接。于是,临时保持壁15抵接于引导部27并被引导,从而临时保持片11向下方弹性变形。之后,在弹性恢复的作用下恢复了的临时保持片11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车顶内衬3的车辆后方侧被临时保持。在该临时保持状态下,利用夹子等将车顶内衬3的车辆前方侧固定于车顶板2,之后,解除临时保持,利用夹子等将车顶内衬3的车辆后方侧固定于车顶板2。其结果,车顶内衬3被安装于车顶板2的车厢内侧(参照图1)。
[0050] (3)实施例的效果
[005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在将车顶内衬3安装于车顶板2的车厢内侧时,从临时保持台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并将临时保持片11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从而车顶内衬3被临时保持。并且,上述临时保持片11具备:临时保持壁15,其以车辆前后方向P的边缘侧从主体10的末端部10a向下方离开的方式延伸并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第1立壁16,其从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立起且上边缘侧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以及第2立壁17,其从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前后方向P的边缘侧立起且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连接于第1立壁16的车辆前后方向P的边缘侧。这样,由于临时保持片11具备临时保持壁15、第
1立壁16以及第2立壁17且形成为指定的立体形状,因此能够使临时保持片11构成为相对于车顶内衬3的主体10难以向上方变形且容易向下方变形。由此,防止在将临时保持片
11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时,临时保持片11在车顶内衬3的自重的作用下向上方弯折而车顶内衬3脱落。另外,在从临时保持台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时,临时保持片11由于与临时保持台25抵接而容易地向下方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可靠且顺利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3。
[005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临时保持壁15从主体10的末端部10a朝向主体10的车辆前后方向P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倾斜。由此,载置在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上的临时保持壁15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倾斜,临时保持片11难以从临时保持台25沿车辆前后方向P脱落。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临时保持车顶内衬3。
[005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的附近,因此能够使临时保持片11更难以向上方变形且更容易向下方变形。
[0054]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临时保持台25的下侧设置有引导部27,该引导部27朝向车辆宽度方向Q的外侧向斜下方延伸,且临时保持壁15从下方抵接于该引导部27。由此,在从临时保持台25的下方向上推临时保持片11时,临时保持壁15抵接于引导部27并被引导,从而临时保持片11更容易地向下方弹性变形。
[005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用途采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后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酌情选择临时保持片11以及临时保持台25的设置位置、数量等。例如,也可以代替在车顶内衬3的车辆后方侧部的末端部10a而在车顶内衬3的车辆前方侧部的末端部设置临时保持片11,或者在车顶内衬3的车辆后方侧部的末端部10a设置临时保持片11的基础上还在车顶内衬3的车辆前方侧部的末端部设置临时保持片11。
[0056]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具备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P倾斜地延伸的临时保持壁15以及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采用具备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延伸的临时保持壁15’以及临时保持台25’的支承面25a’的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1’。
[0057]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使两个立壁即第1立壁16、第2立壁17从临时保持壁15立起而形成的临时保持片1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三个以上立壁从临时保持壁15立起而形成的临时保持片。
[0058]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前方的端部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且使车辆后方的端部为自由端侧,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临时保持壁15的车辆后方的端部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且使车辆前方的端部为自由端侧。
[0059]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的上端位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的附近且不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2立壁17的车辆宽度方向Q的内边缘侧的上端连接于主体10的末端部10a。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临时保持片11更难以向上方变形且更容易向下方变形。
[0060]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车顶内衬3的安装作业既可以由作业者以手工操作进行,也可以使用机器人臂等以自动或者半自动的方式进行。
[0061]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隔离件4的一部分构成为临时保持台25,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车顶板2安装专用的临时保持台或利用车顶板2的一部分构成临时保持台。
[0062] 前述的例子仅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被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典型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叙述以及图示中使用的语句并非限定性的语句,而应被理解为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语句。如在此详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主旨的前提下在附带的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在此,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考了特定的构造、材料以及实施例,但并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在此公开的内容,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附带的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在功能方面等同的构造、方法及使用。
[0063]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0064] 本实用新型除了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等之外也作为对列车、火车等道车辆、施工车辆、农业车辆、工业车辆等的车顶内衬进行临时保持的技术而广泛应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车顶内衬及其生产方法 2020-05-11 773
车辆的车顶结构 2020-05-24 483
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2020-05-21 893
车顶内衬和盒系统 2020-05-12 520
高吸声的硬质聚氨酯泡沫 2020-05-27 1023
车辆照明系统 2020-05-21 162
一种高温热送钢坯运输专用车车顶 2020-05-20 547
带有集成线束的车顶内衬 2020-05-13 335
机动车车顶结构 2020-05-24 232
制造汽车车顶内衬的方法 2020-05-15 93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