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铁路轨道 / 轨道扣件 / 动力产生方法及装置

产生方法及装置

阅读:734发布:2021-11-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动 力 产生方法及装置,是利用惯性 飞轮 单元的惯性自由旋转,逐步带动重力引擎单元旋转,且重力引擎单元可藉由地心引力而执行重力输出,并立即经由动力回馈单元直接回馈至惯性飞轮单元,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装置;其中,该惯性飞轮单元,可成对设置刚体圆盘及惯性飞轮,且该重力引擎单元,亦可成对设置刚体圆盘,并可利用重力引擎的刚体圆盘两侧面,设置四组重力 块 ;因此,具有动作更为顺遂,重力输出量更为增进,且空间型态更为缩减等特性。,下面是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动产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以驱动单元经由中间齿轮(52)(52a)将惯性飞轮单元(10) 启动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b)当惯性飞轮单元(10)已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时,驱动单元即 停止运转;
(c)在惯性飞轮单元(10)进行定速的惯性自由旋转时,每当连结 杆(19)扣入连结器单元(30)时,即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10)的 旋转惯性,而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同步旋转,使得重力(22a) -(22d)依其配置度,逐一抵达动作线;
(d)当重力块(22a)-(22d)即将到达动作线时,重力块(22a)- (22d)可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执行重力输出;
(e)当重力块(22a)-(22d)执行重力输出时,可推动传动单元(40) 的弧形导板(45)旋转;
(f)传动单元(40)承接重力输出后,可由传动轴(41)形成旋转 动能(T),并藉由传动齿轮(42)(42a)与动力回馈单元(50)的 联结,而带动回馈齿轮(51)(51a)并立即将此旋转动能(T)回馈 至惯性飞轮(12)(12a)上,以维持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 能(T)及转数(R.P.M);
当启动的初步阶段稳定后,藉由上述的步骤(a)至步骤(f),即可使 惯性飞轮单元(10)持续运转,且当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 (T)及转数(R.P.M)足够时,传动单元(40)所承接的重力输出, 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而产生动力,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 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 一步可包括一步骤(g);其中,该步骤(g),是当惯性飞轮单元(10) 的转数(R.P.M),发生异常时,即可藉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 的转数器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而得知,并即反应至驱动单元,而 重新启动驱动单元,以补足惯性飞轮单元(10)所需的动力,而维持 适当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3.一种动力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惯性飞轮单元(10)、一重 力引擎单元(20)、两对连结器单元(30)、一传动单元(40)、一 动力回馈单元(50)、一对动力产生单元(60)、及一基架单元(70) 等;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10),是由一对刚体圆盘(11)(11a)所构成, 两刚体圆盘(11)(11a)的一侧面上,各别连结有惯性飞轮(12) (12a),两刚体圆盘(11)(11a)并可藉由轴承(130)枢设于惯性 旋转轴(13)上,惯性旋转轴(13)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14) (15)所支撑,且两刚体圆盘(11)(11a)的一侧边上,各别设有 配重块(18)(18a),配重块(18)(18a)内侧具有一连结杆(19);
该重力引擎单元(20),是可由一对刚体圆盘(21)(21a)所构 成,两刚体圆盘(21)(21a)的两侧面上,各别具有矩形槽(210), 可设置第一重力块(22a)、第二重力块(22b)、第三重力块(22c)、 及第四重力块(22d),以作为重力块(22a)-(22d)的滑动轨道, 两刚体圆盘(21)(21a)间可设有数支固定杆(23),使得两刚体 圆盘(21)(21a)可相结合而同步旋转,两刚体圆盘(21)(21a) 并可藉由轴承(24)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重力块(22a)-(22d) 中央具有一长槽孔(25)可供惯性旋转轴(13)穿过,以避免重力块 (22a)-(22d)滑动时发生干涉,重力块(22a)-(22d)的端面并 固定有一对连杆(26),且连杆(26)的尾端衔接有轴承(27);
该连结器单元(30),是可为一具有触动杆(31)的活动扣件, 并设置于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可供惯性飞轮单元 (10)的连结杆(19)扣入,而联结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并当 触动杆(31)受到拨动时,即行释放连结杆(19),而脱开重力引擎 单元(20)的联结关系;
该基架单元(70),是由一对A字型固定架(71)(71a)所构成, 两固定架(71)(71a)间设有一固定板(72),两固定架(71)(71a) 的顶端呈固定平面(74)(75),以供惯性飞轮单元(10)的两支撑 座(14)(15)固设;
该传动单元(40),是可由一对传动齿轮(42)(42a)、两对轴 承及其支撑座(43)(44)所构成,两轴承及其支撑座(43)(44) 各别枢设有第一传动轴(41)及第二传动轴(41a),且两支撑座(43) (44)可固设于基架单元(70)的固定板(72)上,两传动齿轮(42), (42a)位于基架单元(70)的固定架(71)(71a)外侧,并各别梢 固于两传动轴(41)(41a)的末端,第一传动轴(41)上固设有第 一弧形导板(45)、第二弧形导板(46)、第三弧形导板(47)、及 第四弧形导板(480,以承接重力块(22a)-(22d)的重力输出;
该动力回馈单元(50),是可由一对回馈齿轮(51)(51a)、一 对中间齿轮(52),(52a)、及一对轴心(53)(53a)所构成,回馈齿 轮(51)(51a)梢固于轴心(53)(53a)的外侧末端并与传动齿轮 (42)(42a)相啮合,轴心(53)(53a)可枢设于两对轴承及其支 撑座(54)(55)上,且轴心(53)(53a)于支撑座(54)及支撑 座(55)之间,可梢固中间齿轮(52)(52a),并使中间齿轮(52) (52a)与惯性飞轮(12)(12a)相啮合,两支撑座(54)可分别固 设于两固定架(71)(71a)的前侧端面(76)(77)上,且两支撑 座(55)可固设于辅助基架(56)上,辅助基架(56)另设置有一对 支架(57),以固定一长形杆件(58);
该动力产生单元(60),是可由动力产生装置(61)(例如:发 电机)联结一动力飞轮(62)所构成,且动力飞轮(62)可与传动齿 轮(42)(42a)相啮合,以承接重力引擎单元(20)经由传动单元 (40)所输出的动力;
当连结杆(19)逐次扣入及脱出连结器单元(30)时,惯性飞轮 单元(10)即可接续带动两刚体圆盘(21)(21a),并由配重块(18) (18a)补足重力引擎单元(20)因重力块(22a)-(22d)所造成的 重量偏心,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 转惯性而顺利地同步旋转,且各重力块(22a)-(22d)可利用地心引 力,于趋近垂直时逐一向下滑动坠落,并由传动单元(40)的弧形导 板(45)-(48)逐一承接此重力输出,继而由动力回馈单元(50)立 即回馈至惯性飞轮单元(10);
因此,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力产生装置,且当惯 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传动单 元(40)所承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而产生动 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 一步可于每一矩形槽(210)边的两侧,皆设有第一止动件(81)及 第二止动件(82),且该第一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是可 为电磁式的伸缩杆件,以确保重力块(22a)-(22d)抵达动作线时, 始可向下滑动坠落。
5.根据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进一步可成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力块(22a) -(22d),在平面象限上,各重力块(22a)-(22d)的配置角度,可 为: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相差九十度,重力块(22c)及重 力块(22d)亦相差九十度,且重力块(22a)与重力块(22c)相差四 十五度,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自设置有四组连结 器单元(30),合计设有八组连结器单元(30),同一刚体圆盘(21) (21a)的各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九十度,且不同刚 体圆盘(21)(21a)的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四十五度, 而完成配置,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a)-(22d)可逐 一抵达动作线,并于每旋转四十五度,执行重力输出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力块 (22a)-(22d),在平面象限上,各重力块(22a)-(22d)的配置角 度,可为: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相差九十度,重力块(22c) 及重力块(22d)亦相差九十度,且重力块(22a)与重力块(22c)相 差一百八十度,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自设置有两 组连结器单元(30),合计设有四组连结器单元(30),同一刚体圆盘 (21)(21a)的两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一百八十度, 且不同刚体圆盘(21)(21a)的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 九十度,而完成配置,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a)-(22d) 可逐一抵达动作线,并于每旋转九十度,执行重力输出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力块 (22a)-(22d),在平面象限上,各重力块(22a)-(22d)的配置角 度,可为: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采同向平行设置,重力块 (22c)及重力块(22d)亦采同向平行设置,且重力块(22a)与重力 块(22c)相差一百八十度,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 自设置有一组连结器单元(30),合计设有两组连结器单元(30),且 两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一百八十度,而完成配置,使 得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力块(22a)-(22d0可逐一抵达动作线, 并于每旋转一百八十度,执行重力输出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器 单元(30),是可由一触动杆(31)、一闭块(34)、及一座体(35) 等所构成,触动杆(31)枢设于座体(35)的主枢轴(32)上,触动 杆(31)后端与座体(35)间并设有一主复位弹簧(33),闭锁块(34) 枢设于座体(35)的较小枢轴(36)上,闭锁块(34)前侧端与座体 (35)间并设有一较小复位弹簧(37),使得当连结杆(19)扣入时, 可被固定于固定爪(310)与闭锁块(34)之间,且当触动杆(31) 受到拨动时,固定爪(310)即行释放连结杆(19)。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中,该连结器单元 (30),是可由一触动杆(31)、一闭锁块(34)、及一座体(35)等 所构成,触动杆(31)枢设于座体(35)的主枢轴(32)上,主枢轴 (32)上套设有一可供触动杆(31)复位之扭簧,闭锁块(34)枢设 于座体(35)的较小枢轴(36)上,较小枢轴(36)上并套设有一可 供闭锁块(34)复位的扭簧,使得当连结杆(19)扣入时,可被固定 于固定爪(310)与闭锁块(34)之间,且当触动杆(31)受到拨动 时,固定爪(310)即行释放连结杆(19)。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架单 元(70)的固定板(72)上,进一步可于对应弧形导板(45)-(48) 的位置侧边,设有导引挡板(73)。

说明书全文

一、技术领域

发明为一种产生方法及装置,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的惯性 自由旋转,逐步带动重力引擎单元旋转,且重力引擎单元可藉由地心 引力而执行重力输出,并立即经由动力回馈单元直接回馈至惯性飞轮 单元,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装置;该装置, 包括惯性飞轮单元、重力引擎单元、连结器单元、传动单元、动力回 馈单元、一对动力产生单元、及基架单元等构成;其中,当惯性飞轮 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传动单元所承接的重 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而产生动力。

二、背景技术

干净、环保的动力产生装置,为时代的必然需求及趋势;因此, 本发明人即构思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引擎,并以惯性飞轮单元的持续 惯性旋转,以求取出干净、环保的动力,进而符合时代的需求。

为此,台湾专利第91105609号发明专利申请案,即为申请人早先 于2002年3月22日所提出申请;为求方法及装置的再精进,于是积极 构思及实验,使得该方法及装置可更为顺遂,重力输出量更为增进, 且空间型态可更为缩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为提供一种利用地心引力配合惯性自由旋 转的动力产生方法及装置,且明显具备下列优点、特征及目的:

(1)、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可由传动单元承接重力引擎单元的重 力输出,且由动力回馈单元立即回馈至惯性飞轮单元,动作上可更为 顺遂。

(2)、本发明方法及装置,该惯性飞轮单元,可成对设置刚体圆 盘及惯性飞轮,且该重力引擎单元,亦可成对设置刚体圆盘,并可利 用重力引擎的刚体圆盘两侧面,设置四组重力;因此,惯性飞轮单 元具有较大的旋转惯性,且重力引擎单元的重力输出量更为增进。

(3)、由于惯性飞轮单元及重力引擎单元,是枢设于同一惯性旋 转轴上,因此,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在构件配置上可更为紧密,使得 空间型态可更为缩减,所需的场地较小;因此,在现今土地费用昂贵, 且土地的取得不易的环境中,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具有优异的可行性, 不仅易于实施,且所需的场地成本较低。

(4)、该重力引擎单元的重力块,在平面象限上,各重力块的配 置度,可采有不同的配置,而轻易达成不同的重力输出频率

(5)、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具有较易于设计、制造、及实施的特 性,其中,可藉由掌握各单元的齿轮齿数比(或转速比),及动作线 与垂直线的夹角θ等设计参数,而使其最佳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产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a)以驱动单元经由中间齿轮,将惯性飞轮单元启动运转至定速旋 转的状态;

(b)当惯性飞轮单元已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时,驱动单元即停止运 转;

(c)在惯性飞轮单元进行定速的惯性自由旋转时,每当连结杆扣入 连结器单元时,即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惯性,而带动重力引擎 单元同步旋转,使得重力块依其配置角度,逐一抵达动作线;

(d)当重力块即将到达动作线时,重力块22a-22d可利用地心引力的 作用,而执行重力输出;

(e)当重力块执行重力输出时,可推动传动单元40的弧形导板45旋 转;    

(f)传动单元承接重力输出后,可由传动轴形成旋转动能(T), 并藉由两传动齿轮,与动力回馈单元的联结,而带动两回馈齿轮,并 立即将此旋转动能(T)回馈至两惯性飞轮上,以维持惯性飞轮单元 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当启动的初步阶段稳定后,藉由上述的步骤(a)至步骤(f),即可使 惯性飞轮单元持续运转,且当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 (R.P.M)足够时,传动单元所承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 单元而产生动力,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方 法。

该方法,进一步可包括一步骤(g);其中,该步骤(g),是当惯性飞 轮单元的转数(R.P.M),发生异常时,即可藉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 电子式的转数器监测惯性飞轮单元而得知,并即反应至驱动单元,而 重新启动驱动单元,以补足惯性飞轮单元所需的动力,而维持适当的 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一种动力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惯性飞轮单元、一重力引擎单 元、两对连结器单元、一传动单元、一动力回馈单元、一对动力产生 单元、及一基架单元等;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是由一对刚体圆盘所构成,两刚体圆盘的一侧 面上,各别连结有惯性飞轮,两刚体圆盘并可藉由轴承枢设于惯性旋 转轴上,惯性旋转轴可由一对轴承及其支撑座所支撑,且两刚体圆盘 的一侧边上,各别设有配重块,两配重块内侧具有一连结杆19;

该重力引擎单元,是可由一对刚体圆盘所构成,两刚体圆盘的两 侧面上,各别具有矩形槽,可设置第一重力块、第二重力块、第三重 力块、及第四重力块,以作为重力块的滑动轨道,两刚体圆盘间可设 有数支固定杆,使得两刚体圆盘可相结合而同步旋转,两刚体圆盘并 可藉由轴承枢设于惯性旋转轴上,重力块中央具有一长槽孔可供惯性 旋转轴穿过,以避免重力块滑动时发生干涉,重力块的端面并固定有 一对连杆,且连杆的尾端衔接有轴承;

该连结器单元,是可为一具有触动杆的活动扣件,并设置于两刚 体圆盘的外侧面上,可供惯性飞轮单元的连结杆扣入,而联结重力引 擎单元旋转,并当触动杆受到拨动时,即行释放连结杆,而脱开重力 引擎单元的联结关系;

该基架单元,是由一对A字型固定架所构成,两固定架间设有一 固定板,两固定架的顶端呈固定平面,以供惯性飞轮单元的两支撑座 固设;

该传动单元,是可由一对传动齿轮、两对轴承及其支撑座所构成, 两轴承及其支撑座各别枢设有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且两支撑座 可固设于基架单元的固定板上,两传动齿轮位于基架单元的固定架外 侧,并各别梢固于两传动轴的末端,第一传动轴上固设有第一弧形导 板、第二弧形导板、第三弧形导板、及第四弧形导板,以承接重力块 的重力输出;

该动力回馈单元,是可由一对回馈齿轮、一对中间齿轮,及一对轴 心所构成,回馈齿轮梢固于轴心的外侧末端并与两传动齿轮相啮合, 两轴心可枢设于两对轴承及其支撑座上,且轴心于支撑座及支撑座之 间,可梢固两中间齿轮,并使两中间齿轮与两惯性飞轮相啮合,两支 撑座可分别固设于两固定架的前侧端面上,且两支撑座可固设于辅助 基架上,辅助基架另设置有一对支架,以固定一长形杆件;

该动力产生单元,是可由动力产生装置(例如:发电机)联结一 动力飞轮所构成,且动力飞轮可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以承接重力引擎 单元经由传动单元所输出的动力;

当连结杆逐次扣入及脱出连结器单元时,惯性飞轮单元即可接续 带动两刚体圆盘,并由配重块补足重力引擎单元因重力块所造成的重 量偏心,使得重力引擎单元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的旋转惯性而顺利地 同步旋转,且各重力块可利用地心引力,于趋近垂直时逐一向下滑动 坠落,并由传动单元的弧形导板逐一承接此重力输出,继而由动力回 馈单元立即回馈至惯性飞轮单元;

因此,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力产生装置,且当惯 性飞轮单元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传动单元所承 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而产生动力。

本发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以地心引力作一重力引擎,并以惯 性飞轮单元的持续惯性旋转,得到干净、环保的动力,符合时代的需 求。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部份立体分解图(一);

图4为图1的部份立体分解图(二);

图5为图1的部份立体分解图(三);

图6为本发明装置的前侧平面视图;

图7为本发明装置的右侧平面视图;

图8为本发明装置重力输出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装置完成重力输出的状态图;

图10为图8的另一实施例

图11为图9的另一实施例。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装置由惯性飞 轮单元10、重力引擎单元20、连结器单元30、传动单元40、动力回 馈单元50、一对动力产生单元60、及基架单元70等构成;其中:

该惯性飞轮单元10,由一对刚体圆盘11,11a所构成,两刚体圆盘 11,11a的一侧面上,各别连结有惯性飞轮12,12a,两刚体圆盘11,11a 并可通过轴承130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惯性旋转轴13可由一对 轴承及其支撑座14,15所支撑,且两刚体圆盘11,11a的一侧边上,各 别设有配重块18,18a,配重块18,18a内侧具有一连结杆19;

该重力引擎单元20,可由一对刚体圆盘21,21a所构成,两刚体圆 盘21,21a的两侧面上,各别具有矩形槽210,可设置第一重力块22a、 第二重力块22b、第三重力块22c、及第四重力块22d,以作为重力块 22a-22d的滑动轨道,两刚体圆盘21,21a间可设有数支固定杆23,使 得两刚体圆盘21,21a可相结合而同步旋转,两刚体圆盘21,21a并可 藉由轴承24枢设于惯性旋转轴13上,重力块22a-22d中央具有一长 槽孔25可供惯性旋转轴13穿过,以避免重力块22a-22d滑动时发生 干涉,重力块22a-22d之端面并固定有一对连杆26,且连杆26的尾 端衔接有轴承27;

该连结器单元30,可为一具有触动杆31的活动扣件,并设置于 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可供惯性飞轮单元10的连结杆19扣 入,而联结重力引擎单元20旋转,并当触动杆31受到拨动时,即行 释放连结杆19,而脱开重力引擎单元20的联结关系;

该基架单元70,由一对A字型固定架71,71a所构成,两固定架 71,71a间设有一固定板72,两固定架71,71a的顶端呈固定平面74,75, 以供惯性飞轮单元10的两支撑座14,15固设;

该传动单元40,可由一对传动齿轮42,42a、两对轴承及其支撑座 43,44所构成,两轴承及其支撑座43,44各别枢设有第一传动轴41及 第二传动轴41a,且两支撑座43,44可固设于基架单元70的固定板72 上,两传动齿轮42,42a位于基架单元70的固定架71,71a外侧,并各 别梢固于两传动轴41,41a的末端,第一传动轴41上固设有第一弧形 导板45、第二弧形导板46、第三弧形导板47、及第四弧形导板48, 以承接重力块22a-22d的重力输出;

该动力回馈单元50,可由一对回馈齿轮51,51a、一对中间齿轮 52,52a、及一对轴心53,53a所构成,回馈齿轮51,51a梢固于轴心53,53a 的外侧末端并与传动齿轮42,42a相啮合,轴心53,53a可枢设于两对 轴承及其支撑座54,55上,且轴心53,53a于支撑座54及支撑座55之 间,可梢固中间齿轮52,52a,并使中间齿轮52,52a与惯性飞轮12,12a 相啮合,两支撑座54可分别固设于两固定架71,71a的前侧端面76,77 上,且两支撑座55可固设于辅助基架56上,辅助基架56另设置有 一对支架57,以固定一长形杆件58;

该动力产生单元60,可由动力产生装置61(例如:发电机)联结 一动力飞轮62所构成,且动力飞轮62可与传动齿轮42,42a相啮合, 以承接重力引擎单元20经由传动单元40所输出的动力;

当连结杆19逐次扣入及脱出连结器单元30时,惯性飞轮单元10 即可接续带动两刚体圆盘21,21a,并由配重块18,18a补足重力引擎单 元20因重力块22a-22d所造成的重量偏心,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可 利用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惯性而顺利地同步旋转,且各重力块 22a-22d可利用地心引力,于趋近垂直时逐一向下滑动坠落,并由传 动单元40的弧形导板45-48逐一承接此重力输出,继而由动力回馈单 元50立即回馈至惯性飞轮单元10;

以构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装置,且当惯性飞 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足够时,传动单元40所 承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而产生动力。

如图8所示,如以重力块22a为例,当连结杆19扣入连结器单元 30时,即可带动刚体圆盘21旋转,重力块22a抵达动作线时,即因 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向下滑动坠落,动作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可为一 设计参数,即:理想上,在不干涉惯性飞轮单元10后续旋转的前提 下,重力块22a-22d的坠落点应愈趋近于垂直线愈佳;实际操作上, 动作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应予最佳化,以因应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 转动能(T)及转数(R.P.M)的条件,而使重力块22a的坠落行程有 适当的完成时间;

当重力块22a向下滑动坠落后,连杆26尾端的轴承27即推动弧 形导板45旋转,以承接重力块22a的重力输出,并由传动轴41将此 旋转动能(T)立即回馈至动力回馈单元50,以维持惯性飞轮单元10 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如图9所示,接续图8的动作,当重力块22a完成坠落的行程后, 连结器单元30的触动杆31即抵触到支架57上的长形杆件58,因刚 体圆盘21持续旋转及长形杆件58的位置干涉,触动杆31将受压而 使连结杆19脱出连结器单元30;此时,刚体圆盘21即脱离惯性飞轮 单元10的同步带动,惯性飞轮单元10回复无负载的自由旋转。

如图10至图11所示,本发明装置,进一步可于矩形槽210边 的两侧设有第一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以确保重力块22a抵达 动作线时,始可向下滑动坠落,且进一步可成对设置;其中:

该第一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可为电磁式的伸缩杆件;

当重力块22a的旋转位置使第二止动件82位于下方时,第二止动 件82即为释放组件,通过收回第二止动件82的伸缩杆件,可释放重 力块22a向下滑动坠落,且当重力块22a完成坠落的行程后,第一止 动件81即为固定组件,通过伸出第一止动件81的伸缩杆件,可固定 重力块22a的位置状态;

当重力块22a的旋转位置使第一止动件81位于下方时,第一止动 件81即为释放组件,通过收回第一止动件81的伸缩杆件,可释放重 力块22a向下滑动坠落,且当重力块22a再次完成坠落行程后,第二 止动件82即为固定组件,通过伸出第二止动件82的伸缩杆件,可再 次固定重力块22a的位置状态。

该第一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可由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 子式的转数器、或sensor予以监测重力块22a-22d的位置状态,而控 制第一止动件81及第二止动件82的伸缩,以确保重力块22a-22d动 作的正确性。

该重力块22a-22d,在平面象限上,各重力块22a-22d的配置角度, 可有以下的方式:

(1)、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相差九十度,重力块22c及重力 块22d相差九十度,且重力块22a与重力块22c相差四十五度,两刚 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自设置有四组连结器单元30,合计设 有八组连结器单元30,同一刚体圆盘21,21a的各连结器单元30,在 平面象限上相差九十度,且不同刚体圆盘21,21a的连结器单元30在 平面象限上相差四十五度,而完成配置,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的重 力块22a-22d可逐一抵达动作线,并于每旋转四十五度,执行重力输 出一次;

(2)、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相差九十度,重力块22c及重力 块22d也相差九十度,且重力块22a与重力块22c相差一百八十度, 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自设置有两组连结器单元30,合 计设有四组连结器单元30,同一刚体圆盘21,21a的两连结器单元30, 在平面象限上相差一百八十度,且不同刚体圆盘21,21a的连结器单元 30在平面象限上相差九十度,而完成配置,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的 重力块22a-22d可逐一抵达动作线,并于每旋转九十度,执行重力输 出一次;

(3)、重力块22a及重力块22b采同向平行设置,重力块22c及 重力块22d也采同向平行设置,且重力块22a与重力块22c相差一百 八十度,两刚体圆盘21,21a的外侧面上并各自设置有一组连结器单元 30,合计设有两组连结器单元30,且两连结器单元30在平面象限上 相差一百八十度,而完成配置,使得重力引擎单元20之重力块22a-22d 可逐一抵达动作线,并于每旋转一百八十度,执行重力输出一次;

以上可通过各重力块22a-22d的不同配置角度,而轻易达成不同 的重力输出频率,应皆为本发明装置的可行方式,并可视为系依本发 明装置之较佳实施范例所推广,并循依本发明之精神所延伸之适用 者,故此仍应包括在本案之专利范围内。

如图3、图8、图9所示,该连结器单元30,可由一触动杆31、 一闭块34、及一座体35等所构成,触动杆31枢设于座体35的主 枢轴32上,触动杆31后端与座体35间并设有一主复位弹簧33,闭 锁块34枢设于座体35的较小枢轴36上,闭锁块34前侧端与座体35 间并设有一较小复位弹簧37,触动杆31前端的固定爪310与闭锁块 34可形成一活动式扣件,使得当连结杆19扣入时,可被固定于固定 爪310与闭锁块34之间,且当触动杆31受到拨动时,固定爪310即 行释放连结杆19,而为连结器单元30的一较佳实施例。

前述连结器单元30的较佳实施例中,该主复位弹簧33,可由一 套设于主枢轴32上的扭簧所取代;该较小复位弹簧37,可由一套设 于较小枢轴36上的扭簧所取代,而为连结器单元30另一可行实施例。

如图2、图4、图8、图9所示,该固定板72,进一步可于对应 弧形导板45-48的位置侧边,设有导引挡板73。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驱动单元(图未出示)经由中间齿轮52,52a,将惯性 飞轮单元10启动运转至定速旋转的状态;

步骤2,当惯性飞轮单元10已达到定速旋转的状态时,驱动单元 即停止运转;

步骤3,在惯性飞轮单元10进行定速的惯性自由旋转时,每当连 结杆19扣入连结器单元30时,即可利用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惯 性,而带动重力引擎单元20同步旋转,使得重力块22a-22d依其配置 角度,逐一抵达动作线;

步骤4,当重力块22a-22d即将到达动作线时,重力块22a-22d可 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执行重力输出;

步骤5,当重力块22a-22d执行重力输出时,可推动传动单元40 的弧形导板45旋转;

步骤6,传动单元40承接重力输出后,可由传动轴41形成旋转 动能(T),并藉由传动齿轮42,42a与动力回馈单元50的联结,而带 动回馈齿轮51,51a,并立即将此旋转动能(T)回馈至惯性飞轮12,12a 上,以维持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当启动初步阶段稳定后,通过上述步骤,即可使惯性飞轮单元10 持续运转,且当惯性飞轮单元10的旋转动能(T)及转数(R.P.M) 足够时,传动单元40所承接的重力输出,即可经由动力产生单元60 而产生动力,以完成一利用地心引力及旋转惯性的动力产生方法。

本发明方法,进一步可包括一步骤7;其中:

该步骤7,当惯性飞轮单元10的转数(R.P.M),发生异常时,例 如:外力的影响或其它因素,即可通过机械式的转数器或电子式的转 数器监测惯性飞轮单元10而得知,并即反应至驱动单元,而重新启 动驱动单元,以补足惯性飞轮单元10所需之动力,而维持适当的旋 转动能(T)及转数(R.P.M);

否则,惯性飞轮单元10一旦停止,再启动所需的动力将远大于前 述随时馈送补足的动力;此为本发明方法及装置的一大特色。

兹以实例尺寸,分析计算本发明方法及装置,于稳定转速时所需 之功,如附件所示。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