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包装材料及设备 / 蜡纸 / 用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用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阅读:83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用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膜,其特征在于:(A)由含2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构成;(B)在使±1℃/分的周期 温度 变动重叠并以2℃/分的升温速度测定的DSC中,具有至少2个熔解峰,其最高熔解峰温度与最低熔解峰温度之差在5~20℃的范围内,且两熔解峰温度的平均值在200~230℃的范围内;(C)在 薄膜 面上 正交 的2个方向上,100℃、10分钟条件下的热收缩率在16~25%范围内;而且,(D)厚度为0.2~7μm。该薄膜适合用作感热式孔版印刷 蜡纸 用薄膜,文字印刷和实地印刷特别清晰,没有印刷的粗细不匀且不出现深浅不匀,而且耐久性优良,无皱褶且穿孔敏感度高。,下面是用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轴取向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A)由含2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构成;
(B)在使±1℃/分的周期温度变动重叠并以2℃/分的升温速度测 定的DSC中,具有至少2个熔解峰满足下述式(1)和(2):
5℃≤Tmp(max)-Tmp(min)≤20℃            …(1)
200℃≤1/2(Tmp(max)+Tmp(min))≤230℃    …(2)
此处,Tmp(max)为最高的熔解峰温度(℃),Tmp(min)为最低的 熔解峰温度(℃);
(C)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上,100℃、10分钟条件下的热收 缩率在16~25%范围内;而且,
(D)厚度为0.2~7μm。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上述式(2)的关系为下 述式(2)-1的关系:
210℃≤1/2(Tmp(max)+Tmp(min))≤225℃     …(2)-1
此处,Tmp(max)和Tmp(min)的定义同上述式(2)。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 向上,其在拉伸试验中按厚度1.5μm、宽度10mm换算的50%伸长时 的负荷与10%伸长时的负荷之差,在0.02~0.20kgf的范围内。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在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 方向上,60℃、120分钟条件下的热收缩率在2%以下。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含两种以上热塑 性聚酯的组合物还含有球形,该球形二氧化硅的长径比在 1.0~1.2的范围内,在粒度分布曲线中,具有粒径为0.5~3.0μm范围 和0.05~0.6μm范围的2个峰,而且这2个峰的粒径比-大粒径/小粒 径-处于1.5~20的范围。
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上述球形二氧化硅含有 粒度分布曲线中显示出不同的峰粒径、粒度分布不同的两种球形二氧 化硅,而且这两种球形二氧化硅的任一种所具有的标准偏差皆不足 0.5。
7.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中,含2种以上热塑 性聚酯的组合物的构成为:主要的二元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要 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第一种芳香族聚酯30~70重量%,主要的二元 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要的二醇成分为四亚甲基二醇的第二种芳 香族聚酯30~70重量%,以及主要的二元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 要的二醇成分为六亚甲基二醇的第三种芳香族聚酯0~30重量%。
8.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特性粘度在0.50以上 不足0.62。
9.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厚度为0.5~3.5μm。
10.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在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中 的使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双轴取向的聚酯膜。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适用 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取向聚酯膜,其印刷敏感度高,印刷文 字和图形没有粗细不匀和深浅不匀,可以清晰地制版和印刷。

                       现有技术

近年来,使用蜡纸的感热式孔版印刷引人注目,这种蜡纸是采用 氙闪光灯热压头或者激光光线等的脉冲照射等而使其受热,由此被 穿孔制版的。该制版方法的原理记载于特公昭41-7623号公报、特开 昭55-103957号公报和特开昭59-143679号公报中。

作为用于这种感热式孔版印刷的蜡纸,过去使用感热式孔版印刷 蜡纸用薄膜与多孔性支持体经粘合剂或热叠层而形成的叠层体。作为 其中使用的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用薄膜,使用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 物薄膜、聚丙烯薄膜和高结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而作为多 孔性支持体,使用薄纸和聚酯纱等。

但是,它们有以下缺点:

1)作为蜡纸用薄膜使用氯乙烯和偏氯乙烯共聚物薄膜时,印刷后 的文字不清晰。

2)作为蜡纸用薄膜使用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时, 可以获得清晰的文字,但实地印刷(solid print)  (在象“圆圈儿中全 部涂黑”那样的符号或图形中,油墨附着面积大的印刷。以下称为“实 地印刷”。)得不到清晰的印刷。

3)印刷部分出现深浅不匀。

4)部分文字产生粗细不匀。

5)敏感度差,不出现浅黑色的文字等。

为了解决这些缺点,特开昭62-149496号公报中提出使用结晶熔 解能小的薄膜。但存在的问题是,该薄膜在制造工序中聚合物切片干 燥时发生粘连,或是纵向拉伸薄膜边缘粘着到拉幅式卧式拉伸机的夹 子上。而该薄膜在穿孔时软化了的聚合物很容易附着在热压头上,在 连续制版时,存在着由聚合物附着物造成的条纹状脱墨空白斑等印刷 品质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特开平3-39294号公报中提出将 DSC升温测定中显示出2个以上熔解峰的薄膜用于实际应用,但在面 向高速印刷的硬版印刷机(hard machine)中,有时作为感热式孔版印 刷蜡纸的敏感度不够。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作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的双轴 取向聚酯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文字印刷和实地印刷 皆清晰、没有印刷的粗细不匀和深浅不匀、而且耐久性优良、无皱缩 且穿孔敏感度高的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用薄膜的双轴取向聚酯膜。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和优点可从以下说明中了解。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双轴取向聚酯膜 来达成,其特征在于:

(A)由含有2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构成;

(B)在使±1℃/分的周期温度变动重叠并以2℃/分的升温速度测 定的DSC中,具有至少2个熔解峰满足下述式(1)和(2):

5℃≤Tmp(max)-Tmp(min)≤20℃            …(1)

200℃≤1/2(Tmp(max)+Tmp(min))≤230℃    …(2)

此处,Tmp(max)为最高的熔解峰温度(℃),Tmp(min)为最低的 熔解峰温度(℃);

(C)在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上,100℃、10分钟条件下的热 收缩率处于16~25%范围内;而且,

(D)厚度为0.2~7μm,优选0.5~3.5μm。

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是受热显示出塑性流动的聚酯, 优选其化学结构主要是线形的聚合物,进一步地,也可以是其中含有 低分子量齐聚物的聚酯。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例如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二甲酸乙二 醇酯、聚对(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聚α,β-二(2-氯代苯 基)乙烷-4,4-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如双酚A聚酸酯之类的聚碳酸 酯等。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这些聚酯的均聚物及其共聚物。另外,在 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聚酯以外的树脂。

即,本发明的薄膜,只要作为面的宏观级(macrolevel)的热性质 (DSC行为)和动学性质(动态粘弹性行为)满足上述关系(B), 那么无论是由象均聚物、交替共聚物、无规共聚物、相溶系聚合物共 混物那样的在微观级(microlevel)形成均一组成的体系,还是由象嵌 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半相溶系·非相溶系聚合物共混物那样的微 观级上看时,形成不均匀组成的体系构成的薄膜都是可以的。另外, 作为层构成,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状(2层以上)的。作为 面的宏观级的热性质的均一性,希望至少在50μm边长的正方形以下, 优选在30μm边长的正方形以下,更优选在10μm边长的正方形以下 的面积范围内热性质是均一的。只是在超过50μm边长的正方形的范 围,热性质是均一时,热压头的每个点的穿孔性不同,容易出现深浅 不匀。

本发明中,含2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的优选构成为:主要 的二元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要的二醇成分为乙二醇的第一种芳 香族聚酯30~70重量%,主要的二元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要的 二醇成分为四亚甲基二醇的第二种芳香族聚酯30~70重量%,以及主 要的二元羧酸成分为对苯二甲酸且主要的二醇成分为六亚甲基二醇的 第三种芳香族聚酯0~30重量%。

含两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的更优选构成为:第一种芳香族 聚酯35~65重量%、更优选40~60重量%,第二种芳香族聚酯35~65 重量%、更优选40~60重量%,第三种芳香族聚酯0~15重量%、更 优选0~10重量%。

当含两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是由三种芳香族聚酯组成时, 优选第一种芳香族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 物,第二种芳香族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第三种芳香 族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共聚物。

本发明中,含两种以上热塑性聚酯的组合物可以含有球形二氧化 。该球形二氧化硅的长径比优选处于1.0~1.2的范围内,在粒度分 布曲线中,具有粒径为0.5~3.0μm范围和0.05~0.6μm范围的2个峰, 而且这2个峰的粒径比(大粒径/小粒径)处于1.5~20的范围。

粒度分布曲线中,如果峰的粒径超过3.0μm,则穿孔敏感度降低, 是不优选的,另一方面,不足0.5μm时,滑动性不足。另外,峰的粒 径不足0.05μm时,滑动性的改良效果不足,而超过0.6μm时,滑动 性与敏感度难以并存,也是不优选的。而且,峰的粒径比(大粒径/小 粒径)超过20或不足1.5时,敏感度与滑动性难以并存。进一步地, 长径比(长径/短径)超过1.2或者不足1.0时,取向会改变滑动性。

粒度分布曲线中,2个峰的粒径优选为0.8~2.4μm和0.05~0.5 μm,更优选为1.2~1.8μm和0.1~0.4μm。

上述球形二氧化硅是由粒度分布曲线中显示出不同的峰粒径、粒 度分布不同的两种球形二氧化硅构成,而且这两种球形二氧化硅的任 一种所具有的标准偏差优选不足0.5,更优选不足0.1。

标准偏差超过0.5时,穿孔敏感度与薄膜的滑动性即卷绕性难以并 存。

薄膜中的球形二氧化硅粒子的含量优选为合计量的0.01~2重量 %,更优选为0.1~1重量%。不足0.01重量%时,难以改善滑动性, 而在2重量%以上时,在制造薄膜之际经常容易发生断裂,难以稳定 地进行生产。

本发明的薄膜由如上所述的2种以上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构成。该 薄膜在DSC测定中具有2个以上的熔解峰,其中所说的DSC测定的条 件是,将±1℃/min的周期温度变动重叠并以2℃/min的升温速度测定。

而且,在这两个以上的熔解峰之间,必须成立上述式(1)和(2) 的关系。

即,通过在较低的温度区域具有熔解峰,可以很容易形成孔的印 痕,通过在高温侧也具有熔解峰,可以很容易将孔扩大和维持孔的形 状,而且赋予作为薄膜的足够的机械强度。另外,最高的熔解峰温度 Tmp(max)与最低的熔解峰温度Tmp(min)之差,即Tmp(max)-Tmp(min) 必须在5~20℃的范围内。由于该薄膜由两种以上热塑性聚酯树脂构 成,因此该温度差取决于这些混合物中的酯交换反应的进行程度。该 温度差不足5℃时,酯交换反应处于非常快的状态,聚合物的结晶性显 著降低,因此,在感热式孔版用途中进行穿孔时,薄膜由于容易粘附 在日本和纸等之上而使作为蜡纸的敏感度降低,这是不希望的。另外, 该温度差超过20℃时,由于酯交换反应的进行程度过低,因此熔解能 无法降低,薄膜对穿孔能量的敏感度变差,这也是不希望的。进一步 地,该薄膜的Tmp(max)与Tmp(min)的平均值,即(Tmp(max)+ Tmp(min))/2在200℃以上、优选在205℃以上、更优选在210℃以上, 而且不足230℃、优选在225℃以下。不足200℃时,聚合物的熔点过 低,难以制膜,而超过230℃时,聚合物的熔点过高,会形成穿孔敏感 度差的薄膜。

本发明中,两个以上的熔解峰可以是由两个以上的可被明显区分 的峰构成,或者是由1个熔解峰与作为该峰的肩部出现的另外的熔解 峰构成。作为肩部的熔解峰的定义如下。

本发明中的薄膜,在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上,100℃、10分钟 下的热收缩率分别处于16~25%的范围内。例如,本发明的薄膜100 ℃、10分钟下的长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SMD)与宽度方向上的热收 缩率(STD)分别为16~25%。热收缩率不足16%时,薄膜的制版敏 感度变差,因此在实用上会发生问题。相反,超过25%时,难以维持 孔的形状。

而且,本发明的薄膜优选的是,在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上,60 ℃、120分钟条件下的热收缩率在2%以下。例如,60℃、120分钟下 的长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SMD)和宽度方向上的热收缩率(STD) 分别在2%以下。如果热收缩率超过2%,则作为成品的感热式孔版蜡 纸在运输过程中或在保管过程中被暴露在60℃附近或更高的温度下 时,薄膜就会收缩,蜡纸发生皱褶和卷缩。容易产生这种现象的蜡纸, 其保存性差,制品价值低。作为将60℃、120分钟下的热收缩率降低 到2%以下的方法,优选采用这样一种方法,例如,在加工成感热式孔 版蜡纸之前,将薄膜卷支持在卷芯上,在50~55℃的恒温槽中保存3 天以上。

本发明的薄膜进一步优选的是,薄膜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上,其 在拉伸试验中按厚度1.5μm、宽度10mm换算的50%伸长时的负荷与 10%伸长时的负荷之差,处于0.02~0.20kgf的范围内。例如,拉伸试 验中换算成厚1.5μm、宽度10mm的50%伸长时的负荷与10%伸长 时的负荷之差(ΔF),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为0.02~0.20kgf。

该差值(ΔF)不足0.02kgf时,薄膜的分子取向低,穿孔时孔的 扩大不够,薄厚不匀容易增大,制成感热式孔版蜡纸时,平滑性易变 差,其结果,敏感度容易降低。而超过0.20kgf时,取向过高,制膜时 薄膜经常容易发生断裂,难以稳定地进行生产。该差值(ΔF)更优选 为0.08~0.17kgf的范围。

为了获得上述差值(ΔF),优选使制膜时的拉伸面积倍率在14 倍以上。

本发明中的薄膜必须进行双轴拉伸,如果是单轴拉伸或未拉伸的 薄膜,则会发生穿孔不匀,印刷后也会发生缺陷部分。双轴拉伸的程 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面取向系数处于0.120~0.140之内。

本发明中,双轴取向膜的厚度必须为0.2~7μm。优选为0.5~5μm, 更优选为0.8~3.5μm。该厚度不足0.2μm时,在制成感热式孔版印刷 蜡纸用聚酯薄膜之际,难以与多孔质支持体胶合,印刷图象不清晰而 且容易出现深浅不匀,且耐印性也降低。另一方面,厚度超过7μm时, 穿孔敏感度低,印刷图象产生欠缺部分,而且变得粗细不匀,因此是 不优选的。

本发明薄膜的特性粘度优选在0.50以上不足0.62。如果超过0.62, 则由于薄膜的粘度高,结晶化变得难以进行,穿孔形状的维持有变差 的倾向。相反,不足0.50时,制膜性显著降低。

本发明的薄膜是通过将树脂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干燥后,供 料到挤出机中,由狭缝形口模(例如T形口模)或采用吹胀流延法等 熔融制膜之后进行双轴拉伸而获得的,所说的树脂原料可以是这样获 得的:例如,将在更高的温度区域中具有熔解峰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成 分,与在更低的温度区域中具有熔解峰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成分通过共 聚或共混或多层叠层而获得。双轴拉伸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 采用依次双轴拉伸或同时双轴拉伸(拉幅机法、管膜法)。另外,也 可以对这样制得的双轴拉伸薄膜进行适宜的热定型和热松弛。

例如,纵向拉伸优选在40~90℃下拉伸3.0~4.8倍,更优选在45~ 75℃下拉伸3.3~4.5倍,特别优选在50~70℃下拉伸3.5~4.2倍。横 向拉伸优选在40~90℃下拉伸3.0~4.8倍,更优选在45~75℃下拉伸 3.3~4.5倍,特别优选在50~70℃下拉伸3.5~4.5倍。热定型优选在80~ 150℃下加热1~60秒,更优选在80~135℃下加热1~40秒,特别优 选在80~120℃下加热1~20秒。另外,热松弛优选40~75℃下的松 弛率在10%以下,更优选40~70℃下的松弛率在7%以下,特别优选 55~70℃下的松弛率在5%以下。

本发明的双轴取向聚酯薄膜适用于感热式孔版印刷蜡纸。感热式 孔版印刷蜡纸是指受到氙闪光灯、热压头、激光光线等产生的热而被 穿孔制版的,由聚酯膜与多孔性支持体胶合而成。而且,该聚酯薄膜 在受到闪光照射时或与热压头接触时,被印刷蜡纸的文字等部分形成 被穿孔的部分。

薄膜的穿孔过程可以分为下述三个阶段:

1)通过与热压头的接触或电磁波(氙闪光灯的光、激光脉冲等) 照射,被施加热能的部分发生软化或熔融,开始出现孔的印痕。

2)被施加热能而软化的孔印痕的周围,聚合物受到扩散了的热能 而发生热收缩和流动,孔被扩大。

3)软化了的聚合物被热收缩力拉到孔的周围,通过自然冷却和放 热而固化,形成孔的边缘,这样就使孔的形状得到维持。

因此,本发明的薄膜中也可以添加一些在闪光照射波长区域中具 有吸收峰的添加剂等。另外,为了提高与多孔性支持体的粘合性,可 以在空气、二氧化碳气或氮气中,对薄膜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膜上涂布或在其中混入润滑剂表面活性剂时, 可以改良与蜡纸的脱模性,因此是优选的。进一步地,还可以含有用 于改善薄膜滑动性的有机或无机添加剂。

作为与本发明的薄膜胶合的多孔质支持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 其代表例,可以举出日本和纸、日本高级包装纸、合成纤维抄造纸、 各种织造布、非织造布等。另外,所使用的多孔质支持体的坪量也没 有特别的限定,通常为2~20g/m2,优选为5~15g/m2左右。另外, 使用网眼状片材时,可以使用例如用20~60μm粗细的纤维织成的织 物,另外作为格子的间隔,优选采用20~250μm。

作为用于使本发明薄膜与多孔质支持体胶合的粘合剂,其代表例 可以举出例如醋酸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酯 类树脂。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 宗旨,本发明就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的各种 物性值和特性,采用如下的方法测定或定义。 (1)熔解峰温度Tmp(℃)(Tmp(min)、Tmp(max))

使用TA Instruments Thermal Analyst 2100型仪器,在N2气中,以 1℃/min的振幅、以2℃/min的升温速度加热10mg薄膜,将随着该薄 膜熔解而出现的吸热行为用1次微分、2次微分解析,确定显示峰或肩 部的温度,将其作为熔解峰的温度。 (2)特性粘度([η])

为使用邻氯苯酚作为溶剂、在25℃下测定的值,单位为100cc/g。 (3)热收缩率

在100℃的齿轮烘箱(gear oven)中,放入薄膜样品,其长宽方向 上分别带有n=5的30cm的标点印,测定放置10分钟后的标点距离, 用下述公式求值,取平均值。

热收缩(%)=(30cm-处理后的标点距离cm)/30cm×100 (4)文字印刷的评价 (4-1)文字清晰度的评价

将JIS第1准的文字作成文字大小1.5mm□的原稿,闪光照射 方式,使用“RISO名刺ごつこ”制版·印刷机(理想科学工业(株) 制),热压头穿孔方式,使用数字印刷机PRIPORT SS950(リコ-(株) 制),对用聚酯纱制成的多孔性支持体与感热式薄膜(实施例、比较 例同样地进行)胶合而成的叠层体进行制版、印刷,按如下方法进行 评价。应予说明,最终的评价表示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闪光照射穿 孔方式和热压头穿孔方式中评价结果差的那一方。

评价以肉眼判断,分为A、B、C三个等级。

A:与原稿同样。

B:与原稿不同,线条部分断开或挨着,但能够辨认。

C:断开或挨着的状态达到了几乎辨认不出来的程度。 (4-2)文字的欠缺的评价

与(4-1)进行同样的制版和印刷,按以下基准评价文字的欠缺。

○:没有欠缺。

△:认为稍微有(在能够辨认的范围内)欠缺。

×:有明显欠缺部分。 (4-3)文字粗细不匀的评价

使用与(4-1)同样的制版和印刷机,印刷文字大小为4.5mm□ 的文字,以肉眼观察其印刷状态,按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没有粗细不匀,外观良好,可以使用。

×:与原稿的文字相比,明显有文字粗细不匀,无法使用。 (4-4)文字粗细的评价

与(4-3)进行同样的制版和印刷,以肉眼观察文字粗细的变化, 按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没有粗细变化。

△:稍微变粗,或变细,但可以使用。

×:与原稿文字的粗细相比,明显变粗或变细,不能使用。 (5)实地印刷的评价 (5-1)实地印刷的清晰度的评价

使用1~5mmΦ的黑圆圈儿(圆圈儿中全部涂黑)作为原稿,与 (4-1)进行同样的制版和印刷,将原稿的尺寸作为基准,按以下基 准评价印刷品轮廓的凹凸(部分的)。

○:比原稿尺寸凹进或凸出在45μm以下。(清晰,可以使用)

△:比原稿尺寸凹进或凸出超过45μm、不足150μm。(一部分 可以使用)

×:比原稿尺寸凹进或凸出在150μm以上。(外观差,不清晰, 不能使用) (5-2)实地印刷的与原稿尺寸的对应性

与(5-1)同样地进行印刷,评价所有方向(在0°与180°、45° 与225°、90°与270°、135°与315°的位置处)的尺寸,比较原稿 的尺寸和大小,按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与原稿尺寸相比,所有方向上的尺寸变化皆在45μm以下(对 应性良好)

△:介于○和×之间

×:与原稿尺寸相比,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变化在450μm以上。(对 应性差) (5-3)实地印刷的深浅不匀的评价

与(5-1)同样地进行印刷,以肉眼评价实地印刷是否有深浅不 匀。有深浅不匀的以×号表示,没有的以○表示。 (6)敏感度的评价

准备硬度为5H、4H、3H、2H和H等5种铅笔,以按压负荷145g 书写文字作为原稿,使用该原稿,评价是否能够辨认其文字。能够辨 认用5H铅笔书写的最浅色字的判断为敏感度最高,而只能辨认用更深 色铅笔书写的文字的程度判断为低敏感度。 (7)保存性的评价

将胶合加工好的蜡纸在60℃的齿轮烘箱(gear oven)中放置2小 时,然后目视评价皱褶和卷缩,按以下基准判断。

○:放置前后没有发生对实用上有障碍的变化。

×:放置前后发生了对实用上有障碍的变化。 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10

作为热塑性聚酯树脂原料,使用以下聚酯:[η]=0.65的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η]=1.1、0.9或0.7的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简称PBT),分别以5、10、15、25mol%的比例共聚间苯二 甲酸酯而形成的[η]=0.65的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 物(分别简称为PET/IA5、PET/IA10、PET/IA15、PET/IA25)、PET 与间苯二甲酸酯以3mol%比例共聚而形成的[η]=1.30的聚对苯二甲 酸·间苯二甲酸己二醇酯共聚物(简称为PHMT/IA3)。

将上述原料按表1所示混合比例混合,充分干燥后,供料到挤出 机,在245~310℃的范围内选择适于所使用树脂组成的温度,进行熔 融挤出,采用静电流延法,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进行冷却固化, 制成表1所示厚度的未拉伸薄膜。应予说明,比较例4、5是在比实施 例1的挤出温度低20℃的温度下且使挤出体系中的停留时间为1/2倍 的条件下进行挤出。

将该未拉伸薄膜按表1所示的拉伸温度和拉伸倍率进行依次双轴 拉伸后,一旦冷却后,在100~150℃下一边进行2%松弛一边进行热 处理。结果示于表1和表2中。

将这样获得的厚度1.6μm的双轴拉伸薄膜与聚酯纱(由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构成)贴合,放在制版·印刷机上,进行评价,结 果示于表3中。

                                          表1                    薄膜组成        混合比率(重量%)     厚度 聚合物A 聚合物B 聚合物C 聚合物D     A     B  C     D     μm 实施例1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2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3  PHMT/IA3     PBT    -   PET/IA15     5     45  -     50     1.6 实施例4     -     PBT    -   PET/IA10     -     45  -     55     1.6 实施例5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6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7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 8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实施例9  PHMT/IA3     PBT    -   PET/IA10     20     40  -     40     1.6 实施例10  PHMT/IA3     PBT    -   PET/IA10     10     35  -     45     1.6 实施例11  PHMT/IA3     PBT    -   PET/IA10     30     45  -     35     1.6

                                        表1(续)                          Tmp(℃)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热定型温度     (℃)    松弛率     (%)   min   max   Tmp(max)-   Tmp(min) (Tmp(max)+ Tmp(min))/2     MD     TD     MD     TD     面积 实施例1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92     2 实施例2   214   225     11     220     60     65     4.0     4.1     16.4     92     2 实施例3   210   222     12     216     60     65     4.0     4.1     16.4     90     2 实施例4   223   230     7     227     60     65     4.0     4.1     16.4     97     2 实施例5   212   223     11     218     60     65     3.8     4.0     15.2     92     2 实施例6   212   223     11     218     60     65     4.1     4.3     17.6     90     2 实施例7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92     2 实施例8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86     2 实施例9   208   220     12     214     55     60     4.0     4.1     16.4     92     2 实施例10   206   222     16     214     55     60     4.0     4.1     16.4     92     2 实施例11   210   218     8     214     55     60     4.0     4.1     16.4     92     2

                                        表1(续)                     薄膜组成         混合比率(重量%)     厚度 聚合物A 聚合物B 聚合物C 聚合物D     A     B     C     D     μm 比较例1  PHMT/IA3     PBT    PET   PET/IA10     5     45     30     20     1.6 比较例2  PHMT/IA3     PBT     -   PET/IA5     5     45     -     50     1.6 比较例3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比较例4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比较例5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比较例6     -     PBT     -   PET/IA25     -     45     -     55     1.6 比较例7  PHMT/IA3     PBT     PET   PET/IA10     5     45     30     20     1.6 比较例8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比较例9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1.6 比较例10  PHMT/IA3     PBT     -   PET/IA10     5     45     -     50     7.1

                                        表1(续)                     Tmp(℃)      拉伸温度             拉伸倍率 热定型温 度(℃) 松弛率     (%)   min   max   Tmp(max)-   Tmp(min) (Tmp(max)+ Tmp(min))/2   MD     TD     MD     TD 面积 比较例1   207   235     28     221   65     70     4.0     4.1   16.4     105     2 比较例2   218   243     25     231   65     70     4.0     4.1   16.4     92     2 比较例3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105     2 比较例4   212   233     21     223   60     65     4.0     4.1   16.4     107     2 比较例5   212   233     21     223   60     65     4.0     4.1   16.4     80     2 比较例6   189   209     20     199   55     60     4.0     4.1   16.4     90     2 比较例7   207   235     28     221   65     70     4.0     4.1   16.4     107     2 比较例8   212   223     11     218   60     65     3.4     3.6   12.2     105     2 比较例9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80     2 比较例10   212   223     11     218   60     65     4.0     4.1   16.4     92     2

                                                                     表2   100℃×10分 热收缩率(%)   60℃×120分 热收缩率(%)   特性   粘度   ΔF(*)                          滑动剂     MD     TD     MD     TD   (kgf)     种类 长径比 R1/R2 (μm)  平均粒   径比   标准   偏差 实施例1     19     20     1.5     1.0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2     19     20     1.5     1.0     0.58     0.05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3     18     21     1.4     1.1     0.58     0.05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4     18     21     1.4     1.1     0.58     0.05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5     16     17     1.2     0.8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6     23     24     1.9     1.8     0.61     0.04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7     17     18     1.4     0.9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0/0.5     2     0.1 实施例8     22     24     1.8     1.8     0.61     0.05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8/0.1     18     0.1 实施例9     19     20     1.5     1.0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10     19     20     1.5     1.0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实施例11     19     20     1.5     1.0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ΔF=(50%伸度下的荷重)-(10%伸度下的荷重)

试料宽10mm,试料厚1.5μm

                                                                   表2(续)   100℃×10分 热收缩率(%)   60℃×120分 热收缩率(%)   特性   粘度   ΔF(*)                           滑动剂     MD     TD     MD     TD   (kgf)     种类 长径比 R1/R2 (μm) 平均粒   径比   标准   偏差 比较例1     13     14     1.0     0.7     0.61     0.20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2     19     20     1.5     1.6     0.59     0.06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3     13     14     1.0     0.7     0.63     0.20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4     12     13     0.9     0.6     0.60     0.22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5     27     28     1.9     2.0     0.55     0.04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6     18     18     1.4     0.9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7     13     14     1.0     0.7     0.62     0.20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8     14     15     1.0     0.7     0.61     0.10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9     27     28     1.9     2.0     0.61     0.04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比较例10     19     20     1.5     1.0     0.61     0.07 球形二氧化硅     1.07   1.5/0.3     5     0.1

(*)ΔF=(50%伸度下的荷重)-(10%伸度下的荷重)

试料宽10mm,试料厚1.5μm

                                                            表3             文字印刷            实地印刷 对蜡纸 的附着 敏感度 生产率 卷绕性 保存性 清晰度 欠缺 粗细 粗细不匀 清晰度 尺寸的 再现性 深浅不匀 实施例1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2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3     A    ○    ○     ○    ○    ○     ○    ○     4H     ◎     ◎     ◎ 实施例4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5     A    ○    ○     ○    ○    ○     ○    ○     4H     ◎     ◎     ◎ 实施例6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7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8     A    ○    ○     ○    ○    ○     ○    ○     4H     ○     ◎     ◎ 实施例9     A    ○    ○     ○    ○    ○     ○    ○     5H     ◎     ◎     ◎ 实施例10     A    ○    ○     ○    ○    ○     ○    ○     3H     ◎     ◎     ◎ 实施例11     A    ○    ○     ○    ○    ○     ○    ○     4H     ◎     ◎     ◎

                                                                表3(续)                 文字印刷           实地印刷 对蜡纸 的附着 敏感度 生产率 卷绕性 保存性 清晰度 欠缺 粗细 粗细不匀 清晰度 尺寸的 再现性 深浅不匀 比较例1     C     ×     ×     ×     ×     ×     ×    ○    H     ◎     ◎     ◎ 比较例2     A     ×     ×     △     △     ×     ×    ○   5H     ◎     ◎     ◎ 比较例3     B     ×     ○     ×     △     △     ×    ○   2H     ◎     ◎     ◎ 比较例4     C     ×     ×     △     ×     ×     ×    ○    H     ○     ◎     ◎ 比较例5     C     △     ○     ×     ○     △     ○     △   3H     ×     ◎     ○ 比较例6                                制膜困难     ××    -     - 比较例7     C     ×     ×     ×     ×     ×     △     ○     H     ◎     ◎     ◎ 比较例8     C     ×     ×     △     △     ×     △     ○     H     ◎     ◎     ◎ 比较例9     C     △     ○     ×     ○     △     △     △    5H     ○     ◎     ◎ 比较例10     C     ×     ×     ○     ×     ×     ○     ○     H     ◎     ◎     ◎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