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

阅读:954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套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套管 ,在套管的前端附近设有气囊,并且该气囊经由管与气囊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该气囊控制装置来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气囊涨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的中途部分连接有集液罐。,下面是套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套管,在套管的前端附近设有气囊,并且该气囊经由管与气囊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该气囊控制装置来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气囊涨缩,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由送气和吸气共用的管路构成,并且在所述管的中途部分,连接有集液罐,所述集液罐在所述气囊破裂时留存因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的吸引而从所述破裂后的气囊向所述管倒流的体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具有:
根端部与所述气囊控制装置侧连接且前端部与所述集液罐连接的第1空气流路;
前端部与所述气囊侧连接且根端部与所述集液罐连接的第2空气流路;
以迂回于所述第1空气流路的前端部及第2空气流路的根端部的方式连接第1空气流路与第2空气流路的第3空气流路,和
设在所述第1空气流路前端部且在由所述气囊控制装置供给空气时关闭、在抽出空气时打开的第1止回,和
设在所述第3空气流路上且在由所述气囊控制装置供给空气时打开、在抽出空气时关闭的第2止回阀。

说明书全文

套管

[0001]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10043124.4、申请日为2004年5月11日、发明名称为气囊式内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管,尤其涉及与将可自由涨缩的气囊设在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的套管。

背景技术

[0003] 作为取代以往的小肠内窥镜的装置,双气囊式内窥镜为众人所周知。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由在内窥镜前端设有气囊并能向该气囊供给空气·吸出空气的内窥镜、和作为能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套管、在管子的前端设有气囊并能向该气囊供给空气·吸出空气的套管构成(例如,日本特开昭51-11689号公报(第2页,第1图))。
[0004] 在双气囊式内窥镜的各气囊上连接着气囊控制装置,分别地向各气囊进行空气供给·空气吸出,以使各气囊膨胀和收缩。
[0005] 当将双气囊式内窥镜插入小肠时,在使内窥镜的气囊膨胀并固定在肠管上以后,使套管的气囊收缩并沿内窥镜插入部将套管推进到前端气囊处。然后再使套管的气囊膨胀,将套管固定于肠管上,然后使内窥镜的气囊收缩并将内窥镜插入部向深部插入。一边重复以上的操作一边进行将由气囊固定的固定点向深部边移动边前进。当内窥镜插入部形成了复杂的折曲形时,在使两方的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慢慢地与内窥镜一起将套管拉动。通过该操作,能不拔出内窥镜前端而使折曲形简单化,缩短被插入的肠管,以便使其能折叠在套管上。重复上述的一系列操作,可使将肠管折叠在套管上的肠管的折曲形简单化并向小肠深部插入。
[0006]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用于向具有空气管的内窥镜供给空气的内窥镜送气装置中,有检测从装置内的压缩机到与内窥镜连接的连接管之间的密闭空间的压、使该检测出的压力成为设定压力地进行压力调整并且当检测出的压力异常时、能解除异常状态的装置(日本特开2000-217779号公报)。
[0007] 如上所述的内窥镜的气囊或套管的气囊,由于使其膨胀并作为支点,所以有时因施加异常压力而损坏。一旦气囊损坏,当在吸引气囊内的空气并使气囊收缩时,则会吸引到体液,该体液向吸引倒流并有凝固堵塞或对电磁产生恶劣影响的危险。
[0008] 另外,具有如日本特开2000-217779号公报所述的空气管的内窥镜,是为了检查患部状态而向胃等的体腔内排出种种排出压力的空气的装置,不能如同双气囊式内窥镜那样地一边相互交替地膨胀一边插入。
[0009] 另一方面,在一边相互交替地膨胀一边被插入小肠的深部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情况下,当各气囊破裂时,或当与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气囊送气口连接的管子脱落或连接不良时,具有气囊的压力达不到规定施加压压力(固定于肠壁所需要的施加压压力)的问题,另外,还有因小肠的蠕动运动或气囊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动作不良等所导致的气囊压力过高而损伤肠管的问题。
[0010] 另外,在将双气囊式内窥镜插入到小肠时,有时也使气囊膨胀并插入途中的胃或大肠,特别是大肠,由于其弯曲,所以不使用气囊则不能插入的情况较多。利用气囊的向肠壁固定时的设定压力,虽然被设定为适合于人肠管的一定的压力,但当是管腔直径较大的大肠时,则有气囊的大小虽达到管腔但压力却不能上升到设定压力的问题。
[0011] 而且,在将空气供给吸引用管、分别与气囊式内窥镜以及套管的各气囊送气口连接时,有将各管子接错的可能。
[0012]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气囊破裂时可以阻止体液向空气供给吸引装置倒流的气囊式内窥镜,及可以实现提高双气囊式内窥镜的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使用方便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
[0013]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提供一种套管,在套管的前端附近设有气囊,并且该气囊经由管与气囊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该气囊控制装置来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气囊涨缩,其中,所述管由送气和吸气共用的管路构成,并且在所述管的中途部分,连接有集液罐,所述集液罐在所述气囊破裂时留存因所述气囊控制装置的吸引而从所述破裂后的气囊向所述管倒流的体液。
[001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1提供的气囊式内窥镜,在内窥镜插入部前端设有气囊,并且空气供给抽出装置,通过空气流路与该气囊连接且通过由该空气供给抽出装置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气囊涨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路的中途部分,连接有集液罐。
[001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2提供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由在内窥镜插入部前端设有第1气囊并且空气供给抽出装置、通过空气流路与该第1气囊连接、通过由该空气供给抽出装置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第1气囊涨缩的气囊式内窥镜,和为能插入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套管,在该套管前端设有第2气囊并且空气供给抽出装置、通过空气流路与该第2气囊连接且通过由该空气供给抽出装置供给及抽出空气而使第2气囊涨缩的套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式内窥镜的所述空气流路的中途部分以及所述套管的所述空气流路的中途部分,分别连接有集液罐。
[0017] 根据本发明之1及2,当由内窥镜侧及/或套管侧的气囊破裂而从气囊吸引体液时,由于该体液被留在连接于空气流路中途部分的集液罐中,所以能阻止体液向空气供给抽出装置倒流。
[0018]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3,由于当从空气供给抽出装置、通过第1空气流路吸引空气时,设在第1空气流路上的第1止回阀开启,且设在第3空气流路上的第2止回阀关闭,所以从第2空气流路经过集液罐及第1空气流路,将空气抽出。这时,在气囊破裂了时,被吸引的体液被留在集液罐中。
[0019] 另一方面,由于当从空气供给抽出装置向第1空气流路供给空气时,设在第1空气流路上的第1止回阀关闭,设在第3空气流路上的第2止回阀开启,所以能从第1空气流路经过第3空气流路及第2空气流路对气囊供给空气。这时,即使体液留在集液罐中,空气也能绕过集液罐并流向第2空气流路,所以集液罐没有被空气加压。因此,能阻止积存于集液罐内的体液向内窥镜侧及/或套管侧倒流。
[002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之4是一种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由在内窥镜前端安装了第1气囊且能向该第1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气囊式内窥镜,和为能插入所述气囊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套管且在该套管前端设有第2气囊并能向该第2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套管构成;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与所述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气囊送气口连接的第1管子及第2管子,和通过所述第1、第2管子分别向所述第1、第2气囊进行空气供给·抽出的泵机构,和能检测所述第1、第2气囊破裂,压力异常及所述第1、第2管子脱落等异常的第1异常检测机构及第2异常检测机构,和当由所述第1及第2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出异常时报告异常的异常报警机构。
[0021] 即,在使各气囊或膨胀或收缩时,一旦检测出各气囊破裂、压力异常及管子脱落等异常,则报告出现异常,以此可以采取避免危险的措施。异常的报警,例如可以进行发出蜂鸣器等的报警声音、点亮报警灯、报警显示等。另外,也可以在用于观察囊式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上进行点亮报警灯或报警显示。
[0022] 根据本发明之4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5,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分别对所述第1气囊及第2气囊指示加压·减压的操作机构,和分别检测所述第1管子及第2管子内的压力的第1压力传感器及第2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当由所述操作机构指示加压或减压时,根据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控制从所述泵机构向所述第1管子、第2管子供给·抽出空气,以使所述第1、第2气囊达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或负压压力。
[0023]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异常检测机构,当在由泵机构加压中、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压力的变动、以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为中心并以快速的速度持续一定时间以上时,则检测为因所述第1及第2气囊破裂的异常。由于从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气囊送气口到气囊的管子直径,比第1、第2管子的直径小,所以相对于用上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各气囊内的压力变化具有时间上的滞后。即使加压时气囊破裂,利用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第1、第2管内的压力,也要上升到预先设定的压力,其结果是,停止加压动作。但是,在气囊破裂时,由于第1、第2管内的压力下降而再次开始加压动作,因此上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以预先设定的压力为中心并以快速的速度变动。特别是由于气囊破裂时,压力持续变动,所以,在压力变动持续一定时间时,则被检测为伴随气囊破裂的异常。
[0024]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异常检测机构,当在由泵机构加压中、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比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高的规定异常压力时,或该异常压力的检测维持了一定时间时,则检测为异常。
[0025]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异常检测机构,当在由泵机构加压中或减压中、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压力经过一定时间后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或负压压力时,则检测为因所述第1、第2管子脱落的异常。
[0026]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9,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解除所述异常报警机构的异常报警的停止开关,当操作所述停止开关时,所述异常报警机构停止异常报警。
[0027] 根据本发明之9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由所述泵机构加压中,在用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出异常后,当操作所述停止开关时,使所述泵机构作减压动作。
[0028] 根据本发明之5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11,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从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异常的时刻起所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的定时器机构,所述异常报警机构,当由所述定时器机构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计时后,则停止异常警报。
[0029] 根据本发明之11所述的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本发明之1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由所述泵机构加压中、由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出异常以后,当由所述定时器机构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计时后,使所述泵机构作减压动作。即,如本发明之8、9所述,即使没有积极地进行异常的避免措施,随着从异常发生的时间流逝能自动地停止异常的报警或进行减压等的处置。
[0030] 本发明之13,是一种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由在内窥镜前端安装了第1气囊且能向该第1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气囊式内窥镜,和为能插入所述气囊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套管且在该套管前端设有第2气囊并能向该第2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套管构成;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别与所述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气囊送气口连接的第1管子及第2管子,和通过所述第1、第2管子分别向所述第1、第2气囊进行空气供给·抽出的泵机构,和分别对所述第1气囊及第2气囊指示加压·减压的操作机构,和分别对所述第1气囊及第2气囊指示停止加压·减压的第2操作机构,和分别检测所述第1管子及第2管子内的压力的第1压力传感器及第2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当由所述第1操作机构指示加压或减压时,根据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控制从所述泵机构向所述第1管子、第2管子供给·抽出空气,以使所述第1、第2气囊达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或负压压力,并在由所述第2操作机构指示停止加压或减压时,能维持当前压力且暂时停止由所述泵机构的加压·减压。
[0031] 即,除了指示使各气囊的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或负压压力的第1操作机构,还设有指示停止对各气囊加压·减压的第2操作机构,当该第2操作机构被操作时,能暂时停止加压或减压动作,并维持当前的压力。
[0032] 本发明之14,是一种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由在内窥镜前端安装了第1气囊且能向该第1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气囊式内窥镜,和为能插入所述气囊式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套管且在该套管前端设有第2气囊并能向该第2气囊供给·抽出空气的套管构成;该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为分别与所述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气囊送气口连接的第1管子及第2管子、并相互的颜色、式样或与气囊送气口连接的接头的形状或大小不同的第1管子及第2管子,和通过所述第1、第2管子分别向所述第1、第2气囊进行空气供给·抽出的泵机构,和分别对所述第1气囊及第2气囊指示加压·减压的操作机构,和分别检测所述第1管子及第2管子内的压力的第1压力传感器及第2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当由所述操作机构指示加压或减压时,根据所述第1、第2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控制从所述泵机构向所述第1、第2管子供给·抽出空气,以使所述第1、第2气囊达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或负压压力。
[0033] 通过使上述第1管子与第2管子的颜色、式样,或与气囊送气口连接的接头的形状或大小不同,可以防止第1、第2管子的接头与双气囊式内窥镜的各气囊送气口的连接错误。
[0034]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式内窥镜,当因内窥镜侧及/或套管侧的气囊破裂、体液从气囊被吸引时,由于该体液留存在与空气流路中途部分连接的集液罐中,所以能阻止体液向空气供给抽出装置倒流。
[0035]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从空气供给抽出装置将空气供给到第1空气流路时,由于设在第1空气流路的第1止回阀关闭,设在第3空气流路的第2止回阀打开,所以空气从第1空气流路经过第3空气流路及第2空气流路被供给到气囊中。这时,即使体液留存在集液罐中,空气也能绕过集液罐并流向第2空气流路,所以集液罐没有被加压,因此,能阻止积存于集液罐内的体液向内窥镜侧及/或套管侧倒流。
[0036]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检测双气囊式内窥镜的各气囊破裂、压力异常及与气囊送气口连接的管子脱落等异常并报告该异常、另外、在达到规定的设定压力之前暂时停止气囊的加压或减压动作的暂停功能,所以能提高双气囊式内窥镜使用安全性。另外,可以防止在分别将管子与气囊式内窥镜及套管的各气囊送气口连接时、各管子的连接错误。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应用本发明气囊式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系统的结构图。
[0038] 图2是套管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39]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内窥镜插入部前端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0040] 图4是图2所示的插入部前端的剖面图。
[0041] 图5是集液罐的空气流路构造图。
[0042] 图6是其他空气流路构造的实施例的构造图。
[0043] 图7是包含本发明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的内窥镜装置系统结构图。
[0044] 图8是表示气囊送气口与管子前端插接的构造实例图。
[0045] 图9是表示本发明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图。
[0046] 图10是图9所示的序列发生器动作概略的流程图
[0047] 图11是用于说明9所示的序列发生器做减压动作的流程图。
[0048] 图12是用于说明9所示的序列发生器做加压动作的流程图。
[0049] 图13是用于说明9所示的序列发生器做暂停处理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气囊式内窥镜的实施例。
[0051] 图1是由本发明气囊式内窥镜及气囊控制装置构成的内窥镜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0052] 该图所示的内窥镜装置,具有由气囊式内窥镜10及套管50构成的双气囊式内窥镜和气囊控制装置100。
[0053] 气囊式内窥镜10,是在插入部12的前端设有物镜光学系76(参照图3)及摄像元件(CCD)等的电子内窥镜,通过物镜光学系76观察像被CCD成像,并在此进行光电转换。表示被光电转换的观察像的电信号,经过插入部12及手头操作部14内的电线,被输出到未图示的处理器中,并在此被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后向监视器TV输出。以此能在监视器TV上显示观察像。
[0054] 另外,在气囊式内窥镜10插入部12的前端侧面,形成有空气供给抽出口16,另一方面,在手头操作部14侧设有气囊送气口18,由沿插入部12所设的内径为0.8mm左右的空气供给管19(参照图4:空气流路)连接空气供给抽出口16与气囊送气口18。
[0055] 在将该气囊式内窥镜10作为双气囊式内窥镜使用时,用气囊(第1气囊)20覆盖插入部前端70,并用固定用橡胶来固定气囊20的两端。因此,从气囊送气口18、通过空气供给抽出口16向气囊20内供给空气而使气囊20膨胀,或抽出气囊20内的空气而使气囊20收缩。
[0056] 图2所示的套管50,是与气囊式内窥镜10协同动作并用于将气囊式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插入小肠深部的装置,其具有比气囊式内窥镜10插入部12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且具有与气囊式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同样的柔性。在套管50的前端侧面上,形成有空气供给抽出口52,在管子前端的周围设有能包围该空气供给抽出口52的气囊(第2气囊)54。另外,在套管50的后部设有气囊送气口56,通过沿套管50的外周整体形成的内径为1mm左右的空气供给管(空气流路)58连接该气囊送气口56和空气供给抽出口52。利用该结构,或从气囊送气口56经过空气供给管58、空气供给抽出口52向气囊54供给空气而使气囊
54膨胀,或抽出气囊54内的空气而使气囊54收缩。另外,符号60是用于向套管50内注入润滑剂()的注水口。为了在视觉上区别该注水口60与送气口56,其形状及颜色各异。
[0057] 图1所示的气囊控制装置100,是分别向各气囊20、54进行空气供给·空气抽出、以使气囊式内窥镜10的插入部前端70的气囊20及套管50的前端的气囊54交替地膨胀收缩的装置,并由设有泵101(参照图5:空气供给抽出装置)及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本体102、和遥控用的手持开关104构成。
[0058] 在气囊控制装置100的装置本体102的前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SW1、停止开关SW2、气囊20用的压力表106、气囊54用的压力表108等。
[0059] 另外,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板上,安装有用于向各气囊20、54空气供给·空气抽出用的管子(第2空气流路)110、120。即,管子110的前端,通过气囊送气口18与空气供给管19连接,管子120的前端,通过气囊送气口56与空气供给管58连接。另外,管子110、120的各个前端的接头及连接这些接头的连接处的接头被分色或被形成为不同的形状,以免将管子110、120的连接处接错。
[0060] 各管子110、120的根端部,分别连接了用于防止当气囊20、54破裂时体液倒流的内窥镜用集液罐130及套管用集液罐140,各集液罐130、140,能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装置本体102的前面板上。
[0061] 另一方面,在手动开关104上,设有与设在装置本体102侧的停止开关SW2同样的停止开关SW3、指示内窥镜侧气囊20加压/减压的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用于保持内窥镜侧气囊20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指示套管侧气囊54加压/减压的套管通/断开关SW6和用于保持套管侧气囊54压力的暂停开关SW7,该手动开关104,通过电缆150与装置本体102实行电连接。
[0062] 图3是插入部前端70的立体图,图4是插入部前端70的剖面图。该图上的插入部前端70,由弯曲部72及前端硬质部74构成,弯曲部72被连接在构成图1的插入部12的软质部13的前端。前端硬质部74,在其内部紧密地配置了物镜光学系76、一对照明用镜头78、78、钳子通道(未图示)以及送气送水通道(未图示)等。在物镜光学系76的射出端侧,借助于棱镜80设有CCD。
[0063] 在照明用镜头78上,安装着光引导电缆82的射出端。光引导电缆82,与穿过插入部12且未图示的光引导杆连接。将该光引导杆与光源装置连接,以此传递来自光源装置的光,并通过照明用镜头78从光引导电缆82的射出端照射被拍摄物体。
[0064] 在插入部前端70上,设有用天然橡胶制的能自由涨缩的薄膜气囊20。该气囊20,被设在覆盖弯曲部72的一部分及前端硬质部74的一部分的位置上。
[0065] 另外,在插入部前端70的内侧,配置了向气囊20供给及抽出空气的空气供给管19。并且,如图4所示,空气供给管19的根端部19A被固定在弯头管子84(流体通道)上,弯头管子84被嵌合固定在形成于前端硬质部74上的管子连接部86的嵌合孔87中。管子连接部86,通过与嵌合孔87连通的凹部88与空气供给抽出口16连通,该空气供给抽出口
16开口于前端硬质部74的外周面上。
[0066] 形成空气供给抽出口16的位置,是被气囊20覆盖的位置,并且是用于涂抹连结构成弯曲部72的外层管子73与前端硬质部74的粘接剂90的位置。从固定弯曲部72及前端硬质部74的各个连结部的缠线部92上,涂抹该粘接剂90,并在缠线部92上和其附近固化,在前端硬质部74的周方向形成鼓起部。
[0067] 另外,在粘接剂90的鼓起部上,形成了与空气供给抽出口16连通的槽部94,通过该槽部94,空气供给抽出口16从鼓起部开口。
[0068] 以下,参照图5说明集液罐130、140的空气流路构造。由于集液罐130、及集液罐140的空气流路构造相同,所以在此只说明集液罐130的空气流路构造,而省略集液罐140空气流路构造的说明。
[0069] 该图所示的集液罐130的空气流路构造,由管子(第1空气流路)160、管子(第2空气流路)110、旁通管(第3空气流路)162、止回阀(第1止回阀)164及止回阀(第2止回阀)166构成。
[0070] 管子160,其根端部与泵101连接,并且其前端部贯通并连接集液罐130。另外,管子110,其前端部与气囊20侧的气囊送气口18连接,并且其根端部贯通并连接集液罐130。并且,旁通管162,迂回于管子160的前端部及管子110的根端部,并将管子160及管子110连接。
[0071] 止回阀164被设在管子160的前端部,在由泵101供给空气时关闭并在抽出空气时打开。另外,止回阀166被设在旁通管162上,在由泵101供给空气时打开并在抽出空气时关闭。并且,也可以在管子160的根端部设置由空气供给阀及空气吸引阀构成的双向阀,将双向阀的空气供给阀侧与空气供给泵连接、将空气吸引阀侧与空气吸引泵连接。
[0072] 根据这样构成的集液罐130的空气流路构造,当驱动泵101并通过管子160抽出空气时,设在管子160上的止回阀164打开,设在旁通管162上的止回阀166关闭。因此,空气从管子110经过集液罐130及管子160被泵101吸引。这时,当气囊20破裂时,由于从管子110吸引的体液被留在集液罐130中,所以能阻止体液向泵101倒流。
[0073] 另一方面,当从泵101向管子160供给空气时,设在管子160上的止回阀164关闭,设在旁通管162上的止回阀166打开。由此,来自泵101的空气从管子160经过旁通管162及管子110被供给到气囊20侧。这时,即使集液罐130内存有体液,由于绕过集液罐130而流向管子110,所以集液罐130没有被空气加压。因此,能阻止留存在集液罐130内的体液向内窥镜10侧倒流。
[0074] 图6是集液罐130的空气流路构造的第2实施例。该空气流路构造是简易型的构造,没有设置图5所示的旁通管162或止回阀164、166,而将管子160的前端直接贯穿并连接在集液罐130上,并且,将管子110的根端部直接贯穿并连接在集液罐130上。
[0075] 根据图6的空气流路构造,当驱动泵101并通过管子160抽出空气时,空气从管子110经过集液罐130及管子160被泵101吸引。这时,当气囊20破裂时,由于从管子110吸引的体液被留在集液罐130中,所以能阻止体液向泵101倒流。
[0076] 另外,当从泵101向管子160供给空气时,空气从管子160经过集液罐130及管子110被供给到气囊20侧。另外,在图6的空气流路构造的情况下,考虑到留存于集液罐130的体液,必须能从集液罐130的罐底充分离开地安装管子160的前端部及管子110的根端部。
[0077] 图7是包含本发明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气囊控制装置的内窥镜装置系统结构图。
[0078] 如该图所示,由气囊式内窥镜210及套管250构成的双气囊式内窥镜和气囊控制装置300构成该内窥镜装置。
[0079] 气囊式内窥镜210,是在插入部212的前端设有摄像镜头及摄像元件(例如,CCD)的电子内窥镜,观察像通过摄像镜头在CCD上成像,并在此被进行光电转换。被光电转换的观察像的电信号,经过插入部212及手头操作部214内的电线被输出到未图示的处理器中,并在此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后向监视器TV输出。以此能在监视器TV上显示观察像。
[0080] 另外,在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前端的侧面上,设有空气供给抽出口216,另一方面,在手头操作部214侧设有气囊送气口218,通过沿插入部212设置的内径为
0.8mm左右的空气供给管,连接空气供给抽出口216与气囊送气口218。
[0081] 在将该气囊式内窥镜210作为双气囊式内窥镜使用时,用气囊220覆盖插入部212的前端,并用固定用橡胶固定气囊220的两端。因此,从气囊送气口218通过空气供给抽出口216向气囊220供给空气而使气囊220膨胀,从气囊220内抽出空气而使气囊220收缩(紧贴在插入部前端)。
[0082] 套管250,是与气囊式内窥镜210协同动作、用于将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插入小肠深部的装置,其具有比气囊式内窥镜210插入部212的外径稍大的内径,而且具有与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同样的柔性。
[0083] 在该套管250的前端侧面上,设有空气供给抽出口252,在管子前端的周围设有能包围该空气供给抽出口252的气囊254。另外,在套管250的后部,设有气囊送气口256,由沿套管250的外周整体形成的内径为1mm左右的空气供给管258连接该气囊送气口256和空气供给抽出口252。利用上述结构,或从气囊送气口256经过空气供给管258、空气供给抽出口252向气囊254内供给空气、使气囊254膨胀,或抽出气囊254内的空气、使气囊254收缩。另外,符号260是用于向套管250内注入润滑剂(水)的注水口。
[0084] 气囊控制装置300,是分别向各气囊220、254进行空气供给·空气抽出、以使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前端的气囊220及套管250前端的气囊254交替地膨胀的装置,由设有气泵及序列发生器等的装置本体302、遥控用的手动开关304构成。
[0085] 在气囊控制装置300的装置本体302的前面板上,设有电源开关SW1、在发生异常时等被操作的停止开关SW2、气囊220用的压力表306、气囊254用的压力表308。
[0086] 另外,在装置本体302的前面板上,安装了用于向各气囊220、254供给·抽出用空气的管子310、320。另外,各管子310、320的内径为6mm左右。
[0087] 在各管子310、320的中途,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当气囊破裂时体液倒流的内窥镜用的集液罐330及套管用的集液罐340,各集液罐330、340,能装卸自如地被安装在装置本体302的前面板上。
[0088] 为了防止或将管子310与套管侧气囊送气口256连接或将管子320与内窥镜侧的气囊送气口218连接的连接错误,上述管子310与管子320被形成各管子的颜色、式样不同,并且接头312、322的形状、大小等各异的形状。
[0089] 图8上表示的是套管侧的接头(气囊送气口)256,及管子320前端的接头322的实例。
[0090] 如该图所示,在接头256的一端上,形成了阳螺纹256A,且包含该阳螺纹256A的接头256的中心被形成为中空,并与连接在套管250上的管子257连接。
[0091] 另一方面,在管子320前端的接头322上,形成了与上述接头256的阳螺纹256A螺纹结合的阴螺纹322A,在该阴螺纹322A的中心,形成能插入上述接头256的阳螺纹256A内的凸出部323。包含该凸出部323的接头322的中心被形成为中空,并与管子320连接。
[0092] 上述接头256与322,用相互螺纹结合的方法连接并能具有气密性。
[0093] 这时,如图7所示,内窥镜侧管子310的接头312,与管子320的接头322(参照图8),被形成相互各异的接头形状及大小(包括螺纹直径及间距等)。以此,不能错误地将接头312与套管侧气囊送气口256连接,或将接头322与内窥镜侧的气囊送气口218连接(可以防止连接错误)。
[0094] 并且,内窥镜侧的接头(气囊送气口)218及套管侧的接头(气囊送气口)256也形成相互各异的接头形状及大小等,以便能与对应的接头312、322连接。
[0095] 另外,为了防止设于套管250上的接头256与注水口260的连接错误,其形成形状及大小或管子颜色、式样各异的这些气囊送气口256及注水口260。
[0096] 另一方面,在手动开关304上,设有与设在装置本体302侧的停止开关SW2同样的停止开关SW3、指示内窥镜侧气囊220加压/减压的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用于保持内窥镜侧气囊220压力的暂停开关SW5、指示套管侧气囊254加压/减压的套管通/断开关SW6和用于保持套管侧气囊254压力的暂停开关SW7,且该手动开关304通过电缆350与装置本体302实行电连接。
[0097] 以下,说明使用上述结构的双气囊式内窥镜时的操作。
[0098] 将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插入套管250内,将气囊控制装置300的管子310与内窥镜侧的气囊送气口218连接,将管子320与套管侧的气囊送气口256连接。
[0099] 然后,经过胃或大肠将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小肠,当在插入到小肠深部时,使气囊220、254交替膨胀。即,将手动开关304的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置于“接通”并发出加压指令,从气囊控制装置300的装置本体302将空气通过管子310向气囊220供给,并使气囊220膨胀到预先设定的正压力。以此,将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前端固定在肠壁上。另一方面,将手动开关304的套管通/断开关SW6置于断开并发出减压指令,与气囊254连接的管子320等被吸引到预先设定的负压,使气囊254收缩,并处于套管250能对肠管进行对移动的状态。
[0100] 在该状态下,推进套管250以使套管250的前端到达气囊式内窥镜210的前端附近。
[0101] 然后,与上述情况相反,将手动开关304的套管通/断开关SW6置于接通并发出加压指令,从装置本体302将空气通过管子320向气囊254供给,并使气囊254膨胀到预先设定的正压力。以此,将套管250的前端固定在肠壁上。另一方面,将手动开关304的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置于断开并发出减压指令,与气囊220连接的管子310等被吸引到预先设定的负压,使气囊220收缩,使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能与肠管处于相对移动的状态,并推进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
[0102] 一边重复以上的操作,一边使由各气囊固定的固定点一步一步向深部移动,而将双气囊式内窥镜的前端推进。当推进到形成复杂折曲形处时,使双方的气囊220、254处于扩张状态并慢慢地与气囊式内窥镜210一起将套管250拉动。通过该操作,可以不拔出内窥镜前端,而将折曲形简单化,能缩短被插入的肠管并使其叠在套管250上。重复上述的一系列的操作,将肠管折叠在套管250上,一边使折曲形简单化一边进行向小肠深部的插入。
[0103] 下面,说明气囊控制装置300的内部结构。图9是气囊控制装置300内部结构实施例的方块图。
[0104] 如该图所示,气囊控制装置300的装置本体302,主要由电源电路360、序列发生器370、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和套管用控制系统B构成。
[0105] 电源电路360,是将从电源插座输入的商业电源转换为所需电压的直流电源并向装置本体302内的各部供给的装置,其具有保险丝、电源变压器、AC/DC转换器等。另外,在电源电路360的配线途中设有电源开关SW1。也可以使用开关电源代替电源变压器、AC/DC转换器。
[0106] 序列发生器370,根据来自手动开关304的各种指令,分别控制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及套管用控制系统B,并且当检测出压力异常等或异常检测时使蜂鸣器鸣叫。另外,序列发生器370的详细动作将于后述。
[0107] 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主要由被达A1驱动的加压用泵PA1、被马达A2驱动的减压用泵PA2、将来自泵PA1的空气供给通/断的电磁阀VA1、将由泵PA2吸引通/断的电磁阀VA2、用于切换加压/减压的电磁阀VA3和检测通过集合管M向气囊220供给空气·吸引空气的管子310压力的压力传感器SA1、SA2构成。
[0108] 加压用泵PA1及减压用泵PA2,被序列发生器370控制起动/停止。另外,加压用泵PA1及减压用泵PA2,分别被加压调整用电位器VR1及减压调整用电位器VR2调整,以获得所需要的加压及减压。若能获得所需要的加压及减压,也可以省略压调整用电位器VR1及减压调整用电位器VR2。
[0109] 3个电磁阀VA1、VA2及VA3,都是2位3向电磁阀,当根据来自序列发生器370的驱动信号使各电磁阀VA1、VA2、VA3的螺线管动作时,处于接通而被切换到位置a,当取消螺线管的动作时,则处于断开而被切换到位置b。
[0110] 图9所示的各电磁阀VA1、VA2、VA3分别处于断开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减压用泵PA2,可以吸引气囊220的空气。另外,当从图9所示的状态将电磁阀VA3置于接通并且驱动加压用泵PA1时,可以向气囊220供给空气。
[0111] 压力传感器SA1,可检测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P1(例如,比大气压高5.6千帕(Kpa)的压力)、及高于加压压力P1的异常压力P2(例如,比大气压高8.2(Kpa)的压力),压力传感器SA2,可检测预先设定的负压压力P3(例如,比大气压低6.0千帕(Kpa)的压力)。另外,由于压力传感器SA1、SA2,都是只能分别检测两个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以,虽然为了检测上述3个压力P1、P2、P3而使用了两个压力传感器,但若能检测出3个压力P1、P2、P3,则也可以使用1个压力传感器。
[0112] 用压力传感器SA1、SA2检测出的压力,传给序列发生器370。并且,用压力传感器SA1检测出的压力,传给压力计306,并被表示为气囊202的压力。另外,压力计306,通常显示为绿色,但在异常压力P2时变为红色。
[0113] 另外,套管用控制系统B,与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一样,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0114] 以下,说明内窥镜用集液罐330。向气囊220供给·抽出空气的管子310,具有通过止回阀332与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气囊送气口218连接的管路、通过止回阀334及集液罐330与气囊送气口218连接的管路。
[0115] 在向气囊220供给空气时,空气经过止回阀332供给到气囊220,在抽出气囊220内的空气时,从气囊220经过密闭的集液罐330及止回阀334吸引空气。
[0116] 当在气囊220破裂的状态下进行吸引时,体液也与空气一起被吸引,但由于上述结构的集液罐330,体液被留在集液罐330内。因此,可以防止体液流入气囊控制装置300内。另外,由于套管用集液罐340的结构也与内窥镜用集液罐330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0117] 下面,参照图10~图13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序列发生器370的动作。另外,由于利用序列发生器370进行的内窥镜侧的气囊控制与套管侧的气囊控制相同,故以下只说明内窥镜侧的气囊控制。
[0118] 图10是表示序列发生器370动作的概略流程图。在该图上,序列发生器370,判断是否从手动开关304输入了气囊220的减压指令(即,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的断开)(步骤S10)。当输入了减压指令时,则进行图11所示的减压处理。
[0119] 同样,序列发生器370,判断是否从手动开关304输入了气囊220的加压指令(即,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的接通)及是否输入了保持气囊220压力的暂停指令(暂停开关SW5的接通)(步骤S20、S30)。然后,当输入了加压指令时,实行图12所示的加压处理,当输入了暂停指令时,实行图13所示的暂停处理。
[0120] 另外,在内窥镜通/断开关SW4及内窥镜用暂停开关SW5的键顶端上,分别设有如图9所示的绿色LED、白色LED,该绿色LED、白色LED,在开关接通时点亮。另外,在套管通/断开关SW6、套管用暂停开关SW7上也分别设有绿色LED、白色LED。
[0121] 以下,参照图11的流程图说明减压处理。
[0122] 首先,序列发生器370,将用于计时的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步骤S102),然后,使控制系统A进行减压动作(步骤S104)。即,如图9所示地将电磁阀VA1、VA2及VA3分别断开并且驱动减压用泵PA2。
[0123] 随后,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SA2的检测信号,判断管子310内的压力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负压压力P3(步骤S106),当达到负压压力P3时,停止减压动作(步骤S108)。
[0124] 然后,使电磁阀VA2的螺线管动作,并切换到位置a以进行减压动作的停止。并且,由于沿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所设的空气供给管的直径、比管子310的直径充分地小,所以一旦开始吸引(减压),则在气囊220的压力达到负压压力P3之前,管子310内的压力先达到负压压力P3,并停止减压动作。但是,当气囊220的压力未达到负压压力P3时,管子310内的压力会再次上升,并变得比负压压力P3大。这时,序列发生器370,根据压力传感器SA2的检测信号再次开始减压动作。这样多次地重复减压动作的开始与停止,则可以使气囊220的压力达到负压压力P3。
[0125] 另一方面,在未达到负压压力P3时,判断从减压动作开始的时间T是否达到了30秒(步骤S110)。随后,在达到30秒之前、重复步骤S104、S106、S110处理时,判断是否有异常(例如,管子310与气囊送气口218脱离)。
[0126] 当检测出上述异常时,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并且蜂鸣器鸣叫(步骤S112、S114)。另外,被配置在设于装置本体302上的停止开关SW2及设于手动开关304上的停止开关SW3的各键顶端上的红色LED被点亮。
[0127] 然后,判断是否按动了停止开关SW2或SW3中的任意一个(步骤S116),当判断为按动时,停止蜂鸣器鸣叫(步骤S118)。另一方面,当停止开关SW2或停止开关SW3没有被按动时,判断自蜂鸣器鸣叫的时间是否经过了20秒,当经过了20秒时,自动地停止蜂鸣器鸣叫。
[0128] 在上述减压动作中,一旦用蜂鸣器报告了异常,通常,双气囊式内窥镜的操纵者,在按动停止开关SW2或停止开关SW3以后,确认管子310是否脱落。
[0129] 以下,参照图12的流程图说明加压处理。
[0130] 首先,序列发生器370,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步骤S202),然后,使控制系统A进行减压动作(步骤S204)。即,将电磁阀VA3接通,并且驱动加压用泵PA1。
[0131] 随后,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SA1的检测信号,判断管子310内的压力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P1(步骤S206),当达到加压压力P1时,进一步判断是否达到异常压力P2(步骤S208)。并且,当没有达到异常压力P2时,停止加压动作(步骤S210)。
[0132] 然后,使电磁阀VA1的螺线管动作并切换到位置a,以停止进行加压动作。并且,由于沿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所设的空气供给管的直径,比管子310的直径充分地小,所以一旦开始供给空气(加压),则在气囊220的压力达到加压压力P1之前,管子310内的压力先达到加压压力P1,并停止加压动作。但是,当气囊220的压力未达到加压压力P1时,管子310内的压力会再次降低,并变得比负压压力P1小。这时,序列发生器370,根据压力传感器SA1的检测信号,再次开始加压动作。这样多次地重复加压动作的开始与停止,则可使气囊220的压力达到加压压力P1。
[0133] 另一方面,在或因小肠进行蠕动运动、或因装置本体302的异常(例如,电磁阀VA1的异常)而没有停止加压动作时,管子310内的压力有时会达到异常压力P3。这时,从步骤S208进入步骤S212,并判断这时异常压力P3是否继续了5秒钟。
[0134] 若异常压力P3继续了5秒钟,则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并且鸣叫蜂鸣器(步骤S214、S216)。同时,被配置在停止开关SW2、SW3的各键顶端上的红色LED点亮。
[0135] 然后,判断停止开关SW2或停止开关SW3中的任意一个是否被按动(步骤S218),在被按动了时,停止蜂鸣器鸣叫(步骤S220)。然后,进行减压动作(步骤S222),直到异常压力P2达到加压压力P1。该减压动作,是将电磁阀VA3断开且切换到位置b上而进行的。这时,例如,即使在电磁阀VA1发生故障且停止了加压动作时,通过切换电磁阀VA3也可以减压。
[0136] 然后,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步骤S224),判断是否有内窥镜通/断开关SW4的断开(减压)操作等的其他开关SW的操作(步骤S226)。当在自停止蜂鸣器鸣叫后的20秒钟期间,其他开关SW没有被操作时(步骤S228),进入步骤S230,并进行减压动作直到达到负压压力P3为止。另外,在步骤S226中,在判断有其他开关SW的操作时,则根据该开关SW的指令进行气囊控制。
[0137] 另外,在步骤S218中,当判断为停止开关SW2或SW3没有被按动时,则判断是否接着有其他开关SW的操作(步骤S232)。另外,若从蜂鸣器鸣叫并没有按动停止开关SW2、SW3、且没有操作其他开关SW的状态维持了20秒(步骤S234)时,则停止蜂鸣器鸣叫(步骤S236),并进行减压动作,直到减压到负压压力P3为止(步骤S230)。
[0138] 另一方面,返回步骤S206,当在加压动作中管子310的压力没有达到加压压力P1时,判断从加压动作开始的时间T是否达到了60秒(步骤S238)。并且,在时间T达到了60秒之前重复步骤S204、S206、S238的处理时,判断为异常(例如,管子310与气囊送气口
218脱开)。
[0139] 如上所述,若检测出异常,则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并且蜂鸣器鸣叫(步骤S240、S242)。同时,被配置在停止开关SW2、SW3的各键顶端上的红色LED点亮。
[0140] 然后,判断停止开关SW2或SW3中的任意一个是否被按动(步骤S244),在被按动了时,停止蜂鸣器鸣叫(步骤S246)。随后,将定时器的时间T回零(步骤S248),并判断是否有其他开关SW的操作(步骤S250)。当在自停止蜂鸣器鸣叫后的20秒钟期间没有其他开关SW的操作时(步骤S252),进入步骤S230,并进行减压动作,直到达到负压压力P3为止。
[0141] 另一方面,在骤S244中,在停止开关SW2或SW3没有被按动时,判断蜂鸣器鸣叫的时间T是否经过了20秒钟(步骤S254),若经过了20秒钟,则在自动地停止蜂鸣器鸣叫以后(步骤S256),进入步骤230,并进行减压动作直到减压到负压压力P3为止。
[0142] 以下,说明气囊220破裂时的异常检测。
[0143] 由于沿气囊式内窥镜210的插入部212所设的空气供给管的直径、比管子310的直径小,(管子310的直径约为6mm,空气供给管的直径约为0.8mm),当开始供给空气(加压)时,在气囊220的压力达到加压压力P1之前,管子310内的压力先达到加压压力P1,并停止加压动作。但是,当气囊220的压力没有达到加压压力P1时,由于管子310内的空气通过空气供给管向气囊220供给,所以管子310内的压力会再次降低,并变得比加压压力P1小。这时,序列发生器370,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SA1的检测信号再次开始加压动作。
[0144] 在气囊220没有破裂时,多次地重复上述加压动作的开始与停止,则可使气囊220的压力达到加压压力P1,但是当气囊220破裂时,即使长时间重复加压动作也不能使气囊220的压力达到加压压力P1。
[0145] 这时,在本实施例中,以短周期重复加压动作的开始及停止(即,电磁阀VA1的通/断振荡),但在持续了比收缩正常的气囊220的加压动作时产生的振荡期间充分长的时间(例如,40秒钟)时,则判断为气囊220破裂,并且蜂鸣器鸣叫。
[0146] 以下,参照图13的流程图说明暂停处理。
[0147] 序列发生器370,判断保持气囊220的压力的暂停指令的输入(暂停开关SW5的接通)是在减压动作中、还是加压动作中(步骤S302)。并且,当在减压动作中输入了暂停指令时,使电磁阀VA2的螺线管动作,将电磁阀VA2切换于位置a,并停止减压动作(步骤S304)。
[0148] 另一方面,当在加压动作中输入了暂停指令时,使电磁阀VA1的螺线管动作,将电磁阀VA1切换于位置a,并停止加压动作(步骤S306)。
[0149] 该暂停功能,例如,在一边使气囊膨胀一边将双气囊式内窥镜插入在大肠内时使用。即,在与小肠相比肠管直径大的大肠中,气囊的大小达到了管腔,可是有时气囊的压力还未上升到预先设定的加压压力P1,这时使用上述暂停功能并停止加压动作。
[0150] 另外,在操作双气囊式内窥镜时,通常,由于观察透视图像,所以可根据该透视图像判断气囊在大肠内是否充分地膨胀了。
[0151] 另外,当在减压动作或加压动作中的暂时停止中,一旦再次按动开关SW5,则恢复暂时停止前的减压动作或加压动作。并且,在减压动作或加压动作的暂时停止中,一旦按动了加压或减压开关(内窥镜通/断开关SW4),则根据所按动的开关,优先动作。
[0152] 在该实施例中,是在内窥镜用控制系统A及套管用控制系统B中,分别设置了加压用泵及减压用泵,但也可以将这些泵共用于内窥镜用及套管用。
[0153] 另外,加压压力P1、异常压力P2、负压压力P3,可以区别内窥镜及套管而任意地设定。并且,使各气囊或膨胀或收缩的控制,除了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而进行之外,也可以检测向气囊供给、或从气囊抽出的空气流量并进行控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套管 2020-05-11 934
高压绝缘结构、电缆终端、母线、高压套管和变压器套管 2020-05-12 850
玻璃钢电容式多芯变压器套管 2020-05-12 377
真空胶浸纤维防爆型油纸电容式套管 2020-05-12 802
套管 2020-05-11 812
电气套管 2020-05-12 148
加油套管 2020-05-13 978
干式电容型短尾式GIS套管 2020-05-12 768
套管 2020-05-11 779
套管 2020-05-11 41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