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 / 铁水的生产

的生产

阅读:89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的生产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是有关在电熔炉或炼炉中生产 铁 水 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和装置是关于采用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电熔炉中生产铁水。这种海绵铁被定义为由含铁材料还原所产生并具有60%以上的 金属化 程度。该方法和装置还涉及将高度还原的海绵铁至少连同一些残余的 碳 ,在热态下并基本上是在无 氧 情况下转移到熔炉中去。这避免了 热损失 和再氧化。然后再转入受控状态而进入熔炉中,炉中有一个或多个以低 电阻 方式工作的 电极 。,下面是的生产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采用高度还原海绵(如本文所定义的),在电熔炉中生产铁的方法。
2、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方法,其中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具有75%以上的金属化程度。
3、如在权利要求1中和权利要求2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具有85%到87%之间范围的金属化程度。
4、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采用一种含铁材料,其中约60%(按重量计)材料的大小为从106微米到212微米之间。
5、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高度还原海绵铁是和残余一起被转移至熔炉中去的。
6、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高度还原海绵铁是基本上在无情况下被转移至熔炉中去的。
7、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高度还原海绵铁是从一个或多个容器被转移到熔炉中去的,基本上在无氧情况之下,并在温度为800℃到1000℃之间。
8、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氮气被加至高度还原海绵铁上。
9、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受控量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和残余碳被流转到所述的熔炉中去。
10、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在该熔炉中所生成的铁水的含碳量是由控制进入该熔炉的上述高度还原海绵铁及残余碳的流转量及控制所述熔炉中的工作电阻而决定的。
11、如上面各条权利要求之任何一条中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在所述熔炉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是工作在低电阻状态之下。
12、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在电熔炉中生产铁水的一种方法,包括将热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如本文所定义的)及一些残余碳在基本无氧情况下转移到熔炉中去,然后控制所述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及残余碳进入所述熔炉的流通,并在熔炉中以一个或多个电极在低电阻状态下工作。
13、如前面权利要求11或12之一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液化熔池基本上紧靠或接近所述内一个或多个电极形成
14、如前面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何一个所要求的一种方法,其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电流密度是在每平方厘米电极横截面积5安培到35安培范围之内。
15、生产铁水的一种装置,包括其中带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电熔炉;将热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如本文所定义的)及残余碳在基本无氧情况下向所述熔炉转移的方法。
16、如权利要求15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高度还原海绵铁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上无氧的容器中被转移到熔炉内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容器形成或装有基本上气密的入口和出口的装置,可使所述的高度还原海绵铁能自所述容器、在基本上无氧情况下进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提供了可允许氮气进入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容器中去的方法。
19、如前面权利要求15到18中任何一个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提供一个其上装有一个或多个入口的熔炉入口和进料控制方法相联系,以允许控制进入所述熔炉的该高度还原海绵铁和残余碳的流通。
20、如前面权利要求17到19中任何一个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转移容器的出口与和所述熔炉相连的入口装置密封地相接合,以便通过控制进料方法,使高度还原海绵铁及残余碳可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转移容器内基本上在无氧情况之下,流进熔炉中去。
21、如前面权利要求15到20中任何一个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在所述熔炉中有一个或多个电极,所述电极的下端伸进所述炉内并在液化炉渣的表面之下。
22、如前面权利要求15到21中任何一个所要求的一种装置其中所述熔炉内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电极适合于在低电阻状态下工作。

说明书全文

发明是有关在电熔炉中生产的改进。

众所周知,关于熔化含铁材料有许多方法和装置,这些都是采用部分还原态的含铁材料。这就意味着必须在用于生产铁水的炼炉或熔炉中作相当大量的进一步还原(随之而耗用更多的电)。其结果需要很大的能源和电力消耗,这在实用上和经济上都会成问题。而且,当这种部分还原的材料用于生产铁水时,对这种含铁材料的进一步还原已表明所产生铁水的含铁量已降低,有时已不适于作进一步令人满意的加工。

而且,在沿用至今的采用部分还原含铁材料的方法和装置中,还存在哪些类型的含铁材料或矿石可以使用的问题。因此,由于采用某些含铁材料(特别是处于部分还原状态)造成的固有困难,时间和人力就得化在挑选含铁材料或原料上。因为某些材料(例如含铁矿砂)不能有效地用于迄今所用生产铁水的方法和装置中。有些沿用至今的方法,在采用这种含铁材料上为精确地和适当地控制生成铁水的成份和品级,从实用观点来说已造成极大困难(如不是不可能的话)。

而且,在采用优质含铁材料上有着现实问题。炼炉成熔炉中采用部分还原材料时,在还原过程中,炼炉内和铁水顶部生成的炉渣面之下形成大量的气体。这气体的产生,是由于含铁材料只是部分还原性质的结果,它到这时才发作起来,在熔炉或炼炉内引起爆炸和炉渣炸开及沸腾。当用优质含铁材料做试验时,发现在这种包括用部分还原材料的过程中是不适宜的。优质含铁材料或矿石形成炉渣,当气体在表层之下时会容易地穿过和弄破优质材料的炉渣而出现问题,这又再 在熔炉或炼炉内引起爆炸和炉渣炸开及沸腾,这使沿用至今的采用部分还原材料的方法和装置在效率和一般操作上受到非议。

举例来说,在沿用至今的方法和装置上,技术熟练者也不愿用包括例如10%和20%(按重量)之间及6毫米以下大小的部分还原含铁材料。因此可以了解到,迄今沿用的方法和装置由于涉及这种已知方法和装置的缺陷和问题而不能采用大量含铁材料。

如上所述,与迄今沿用的方法和装置相关的一个更加和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在熔炉或炼炉中只有部分还原的含铁材料才能使用,能源耗费很大而且有大量气体产生。因此,不仅从经济和电力供应度看有问题,而且所生成的铁水(自电炉中产生的)的含量在多数情况下对于进一步加工或使用是不足的,或至少是不够满意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电熔炉或炼炉中生产铁水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克服至今所碰到的问题或至少将它减至最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电熔炉或炼炉中生产铁水的方法和装置,可使操作简捷和有效。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在以下说明中表达。

在整个说明书权利要求中,提到了“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下文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的这条术语定义为通过还原所得的海绵铁,其金属化程度超过60%。此处金属化用分析的金属铁除以分析的总铁量来表达。这里所提到的迄今沿用的方法和装置使用金属化通常低于50%的部分还原的海绵铁。

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来说,它提供了一种采用高度还原海绵铁(如在本文中所定义的),在电熔炉中生产铁水的方法。

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在电熔炉中生产铁水的方法,其中高度还原海绵铁(如在本文中所定义的)连同残余碳在 热态下转移到上述熔炉中,没有大的温度损失或再化。

从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在电熔炉中生产铁水的方法,包括将热的、带一些残余碳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如在本文中所定义的)基本上在无氧状态之下转移到熔炉中,然后,控制此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及碳进入所述的熔炉的流通。

从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在带有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电熔炉中生产铁水的装置,用于将热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如在本文中所定义的)及残余碳在基本上无氧的情况下转移到所述的熔炉中去的方法。

本发明仅以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式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2:为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所采用的一种熔炉的概图。

图3:为在本发明之一种形式中所用的热转移容器实例的概图。

本发明是关于在电炉或熔炉(下文中整个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内,均称“熔炉”)中生产铁水,采用用还原法高度还原过的海绵铁,如在合适的还原设备、装置或炉窑中。如上面已提到的,术语“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定义为金属化程度在60%以上的海绵铁,金属化以分析的金属铁除以分析的总铁量来表达。这个“高度还原的海绵铁”的定义,用于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以便与其他已知的采用部分还原海绵铁的生产过程相区别,这种部分还原海绵铁的金属化一般低于50%(典型为20%至40%)。以往技术文献和工业实践所揭示的是用冷的和热的部分还原的铁矿石或其他材料向电熔炉供料。而这些材料的还原典型地只有20%到40% 因此这些材料没有如要求的和本发明所揭示的那样事先经过高度还原。此外,已确证,高度还原的矿石极易再氧化(随着温度的正常快速上升使还原材料集聚和烧结)。

从试验的结果发现,本发明最宜采用金属化程度高于75%的高度还原海绵铁。还发现金属化范围在85%至87%之间是最合要求的。但应认识到这60%以上的金属化程度,会随不同的矿石分析而起变化。

本发明为此提供一种用电熔炉生产铁水的方法和装置,其中,适量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供入熔炉。高度还原的海绵铁最好是连同由前面的还原工序(如在还原设备或炉窑中)所产生的残余碳在热态下转移到熔炉中去。这样就提供了残余碳和过热,有助于高度还原海绵铁从炉窑向熔炉的热转移。这也可使铁水以具有充分过热和足够的碳的形式存在,适于作进一步炼的加工过程。

在提到高度还原海绵铁在热态下转移,然后又转入到熔炉中时,应认识到转移和流转到熔炉中去未必要在高温之下。但应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不是热态转移和流转到熔炉中去,再氧化的危险就增加,而且,熔炉将需要额外的能源和电力。

基本上在无氧的状态之下,将高度还原的海绵铁连同残余碳在热态下转移到熔炉中去,最好用一个或多个适当的转移容器。从而,高度还原的海绵铁从炉窑转移到熔炉中时,没有任何大的温度损失,也没有任何大的再氧化。

沿用至今的加工过程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大量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大量的电力需求。因此,将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热态下和基本上无氧情况下转移到熔炉中,可以大大节省熔炉用于熔化海绵铁所需的电力。此外,如前所述,向铁水提供了较高的碳含量,这特别适合于进 一步的炼钢加工过程。

本发明还允许使用精炼形态的高度还原海绵铁,(这可能至今未成为现实)。高度还原海绵铁还由于在熔炉中生成的来自高度还原海绵铁的气体较为少量而可以有效地熔化。熔炉中放出或生成的任何气体(与从先前方法和装置所发出的气体量相比,它是较少的。),可通过精炼材料逸出,在熔炉中形成至少一部分液态炉渣,而没有(或至少大大减少)爆炸或炉渣炸开或沸腾的危险。将可以认识到,这是超过先前已知方法和装置的重要优点。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可以用实际上敞开的熔池或在反应区或面积上形成的熔融炉渣区(实际上围绕着或靠近在熔炉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处)。它还允许至少有一些气体生成,可从熔池穿过逸出,而不需穿过炉渣。

预计在使用时精矿石或含铁材料的大小一般将应为约60%(以重量计)的材料在106微米至如212微米之间。预计在大规模工厂里使用的材料将允许例如大至150毫米的较大的烧结团

例如,在试验中所用铁矿石或含铁材料的大小为:

+300微米    15%

+212~300微米    7%

+150~212微米    23%

+106~150微米    42%

+75~106微米    13%

+53~75微米    1%

~53微米    无

本发明使用现在所用的矿石和精矿石(先前认为不适用或不适宜的)的能力,意味着本发明具有很大的用途和有使用很大范围含铁材料的能力。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还提供了将热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受控状态下,通过适当的控制手段(如,螺旋进料装置或振动进料装置)送入或进入到熔炉中去,因此送入到熔炉中去的高度还原海绵铁的量可以精确地调节和监控。在这种方法中,将熔炉内熔化而提供给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电能,可以精确地与高度还原海绵铁的控制进料所需能量相匹配。这样也就能使炉渣和金属的温度得到控制,这十分有助于本发明的效率和操作。

向熔炉中一个或多个电极提供的电能,最好用适当的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方法对其电压电流进行控制,当电阻作适当地调节时,使总的电能供应足以使熔炉内熔化。这就可生成溶有有用的的较高含碳量的铁水,而其它金属(例如、钛或锰)不会有大的含量出现。

在本发明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中,高度还原海绵铁和残余碳一起,(最好是有相混合的焦炭中的残余碳和高度还原海绵铁的全部炉窑排出物)从炉窑或还原炉套或还原设备热转移(即指在热态下并基本上在无氧情况下)到熔炉中去。因此其优点是在焦炭中存在残余碳,这很有助于防止再氧化。这样就可在没有大的热损失或再氧化的情况下热转移及流转到熔炉中去。注意到总有可能有一些氧会存在或进入到热转移用的转移容器或槽中去,一旦出现氧存在或进入的情况,立即就会和一些残余碳一起烧掉。那么,这就不会影响高度还原海绵铁或立即影响到其温度。确实,已发现,在热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氧会和残余碳一起燃烧,并产生和形成一氧化碳的保护气氛。这通常可充分地防止或减少高度还原海绵铁的再氧化。

如将认识到的,将高度还原海绵铁从炉窑以热态转移到熔炉中是合乎希望的。在这热转移过程中再氧化得以防止或至少减至最小也是很合乎希望的。如上文所指出的,本发明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中,残 余碳是和高度还原海绵铁一起转移到熔炉中去的。

如果在热转移时只有少量的碳存在,则可在热转移的容器或槽中引进人造气氛(例如一种还原气体或氮气),这样可防止氧与高度还原海绵铁之间的接触或将此接触减至最小。那么,这种还原气体或氮气可以作为碳的代替物(或作为补充)。应该认识到,氮气的引用是一个很理想的安全因素,当炉窑出炉处于不完全受控状态时(例如当开始运转、停止运转或在例如停电等紧急状态下),可使工厂免遭破坏。

参照附图1可见精铁矿石和是用来产生高度还原的海绵铁的。如前所述,本发明允许采用精铁矿石和优质含铁材料,此类材料至今未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尤其是,煤是用在还原过程中,这避免了昂贵的电力的使用且因此可节省能源费用

从前面所述将可认识到,含铁材料(尤其是在较优质状态的)被高度还原(如在本文所定义的)。然后将最好和残余碳一起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在热态下并基本上在无氧状态下转移到一个或多个熔炉中去。

从熔铁炉中去除煤渣并倒掉。熔炉的铁流入炼钢容器中,然后被做成板坯。本发明的较好形式如附图1所示,熔铁炉中的熔融金属流入铸勺,用来回收贵重元素如钒之类。来自炼钢容器的炉渣被送至或转至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倾卸场去。

在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容器或料罐内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如本文所定义的),最好和残余碳在一起,并最好在热态下和基本上在无氧状态下,被转移到熔炉内。在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中,热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可用密封传递装置或其他合适的容器来转移。在本发明更好的形式中,则重要的一点是高度还原海绵铁应在热态下转移,并且不发生 任何大的氧化作用。因此,用这种方法,使进入熔炉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和残余碳仍处于具有过热的特点热态之下,同时仍具有有用的碳的性质。

参照附图2和3,示出了用于热转移的一种适当容器1。容器1有一个主体部分,带角度的或倾斜的下部侧面2,在容器的上端至少有一个入口3,而在其底端有一个出口4。在入口3和出口4上有着气密的或可密封的隔板,以防止当热态高度还原海绵铁通过(进入及出自容器1)时氧气进入容器1。

例如容器1正好安装在位于炉窑末端或连到炉窑上的料斗或料槽(图中未示)的下方,从炉窑中流转来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和碳进入料斗或料槽之中,(在热转移之前在此保留着)。炉窑料斗的下端设有一适当的气密或可密封的阀装置,连同入口3,可形成气密状态,因此,热的及高度还原海绵铁从料斗进入到转移容器1时,基本上处于无氧状态。然后将入口3关闭,尽可能地防止氧气进入。因此转移容器1在无氧条件下保留着热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及碳炉料,并以任何适当的方法或适当的措施将其转移或传递到熔炉10处。此外容器1处于或靠近熔炉10的上方,则容器1的出口4可以和11相连接进入熔炉中。熔炉10的上方表面或顶部处最好设有多个入口11。这在下文中将再进一步说明。

容器1的下端或底端1a处设有一阀门15如附图3中所示,因此容器的出口4和熔炉10的入口11是共同并列处于相互封闭状态,一滑阀15作横向运动,可使炉料从转移容器1流入到熔炉入口11内。滑阀装置15包括例如在其一端上有一手柄17的一块板16,板16能在转移容器1的槽缝或间隙内、在弹簧加压的密封件18之间作横向移动,密封件18紧靠着板16的毗邻表面,从而形成实质 上的气密密封。

开启滑阀装置时,抓住手柄17,将板16向外横向拉出,(如附图3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这样就打开了出口4,并使它可和熔炉10的入口11相通。当要关闭容器1的开口时,则抓住手柄17,将板向内推入或滑进,(则其位置实际上正如附图3所示),并进入到某一位置,使容器1的出口4得以关闭和密封。在容器1的下端设有一溢出腔4a,它靠近一排料出口4,这样可使多余的物料在出口4周围集中,(这些物料将在关闭的板16上横向或朝旁边移动),并能通过溢出腔4a溢出或排出。

但以上所述只是举例。应认识到任何适当的和有效的密封装置及联动控制或操作方法可以和到热转移容器的入口和/或出口结合起来。多个转移容器需要时可和通入到熔炉10中去的多个入口11结合起来使用。

容器1是用耐火材料作衬里的容器,可有任何适当的形状和结构,尽管在附图2中示出了一种形状和结构的例子,但这使高度还原海绵铁可从炉窑直接并有效地转移到熔炉中去。

如需要,可在转移容器1上安装一个或多个可密封入口2a,以便让过量的碳或一种或多种惰性气体(例如供入氮气)进入,特别是当需要时可向容器中通入氮气(如在转移时为达到保持较高含碳量及保持高温的目的)。

在试验中,对自0到10%(按重量计)范围内不同焦炭混合的热还原初级选矿的处理已作过广泛的试验。例如在试验工厂里,以高至1300千克的批量,在还原试验结束时,将还原的初级选矿通过一封闭的斜槽和阀门倒入或移送到一用耐火材料作衬里的容器或槽的顶部。温度变化范围在800℃到1000℃之间。用耐火材料作衬 里的容器有一较小的锥形截面,并有一密封的滑阀装置,用于让热物料排到或流入到熔炉进口装置中去。这在后面将进一步说明。

如前面已说明的,即使有较少量的焦炭或残余碳和高度还原海绵铁在一起,也将会很快形成一层一氧化碳的保护层,复盖在高度还原海绵铁上(这可防止再氧化或至少将减到最小)。已提到过的是封闭的和基本上无氧的容器或槽,但应认识到可以使用顶部敞开的容器或槽。例如,敞顶的容器或槽,盛放高度还原的海绵铁(与来自炉窑的适当量的焦炭或残余碳一起),很可能在高度还原海绵铁上形成一层一氧化碳保护层(由残余碳和氧气反应形成),这就保持了需要的热量及高度还原海绵铁的含碳量。

例如,如容器是敞顶的,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将烧成二氧化碳,而表面将快速冷却到低温更进一步的再氧化将不会再发生。而且,应当认识到,如有任何再氧化发生,也将局限于容器内物料的顶层,它将在上面结一硬层,防止顶层物料或表层的进一步再氧化或至少将它减至最小。

但在使用时,且在本发明的较好形式中,当容器或槽是密封成基本上无氧状态时,只有极少(如果有的话)的再氧化可发生。

应认识到,如有相当数量的空气进入容器时,将会引起激烈的再氧化,它将继而引起局部过热并将氧化物料烧结在一起。

因而最好是将容器做成基本上无氧,而将与容器或槽相连的阀门做得可以达到基本上在容器或槽内部为气密或无氧。

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采用了可容纳例如10吨高度还原海绵铁及残余碳的容器,参数如下:

试验温度    600~1000℃

金属化    78%~92%

焦炭(残余碳)

(按重量计):    0%~10%

碳的百分比

(按重量计):    0%~8%

在这种情况下,测得容器或槽的金属化损失为0到2%之间,保持时间为高至8小时的周期。

本发明的熔炉10为一用合适的耐火材料作衬里的壳体,有一底座26,侧壁27及顶部或上表面28,一个或多个(最好采用多个互相隔开的)电极30置于熔炉10内部,电极30与底座的座底26a隔开或和熔炉底26隔开。

在熔炉10侧壁处有适当的出口,靠近其底座处,出口32和33可让熔炉10内的炉渣和铁水倒出和放出。

在熔炉10的上端或表面,最好穿过其顶部或上表面28,设一个或多个入口11,以便使高度还原的供料可以进入或流入到熔炉10中去。

入口11是受控的进料口,装有进料控制装置35,如振动进料装置、螺旋进料装置或一些别的适当装置。最好它能以适当的原动力传动设备或动力装置进行操作,并用附近的或别处的适当控制手段结合起来以控制受控进料装置35的速度和工作。例如,可用手控制或电气、电子、液压控制方法。受控进料装置35装在从熔炉10伸出来的进料罩壳内,入口11导入,并从受控进料装置35出来进入到熔炉10内去。

在本发明的较好形式中,如附图2中所示,在基本上为无氧状态或气密状态,入口11适于被连接(如在11a处),连到热转移容器1的下端,在控制下向熔炉10进料,如本文中实施例所述。在本发 明的其他形式中,设想可采用其它适当的转移方法,以控制还原海绵铁从容器1向熔炉的供料。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形式中,传递装置可用密封的传递带或骨状传送器,这是一种装有内部振动皮带或螺旋送料的传送装置,可以从其外部以适当方法加以控制,这样使通过传送装置进入熔炉的高度还原的海绵铁的数量得到控制。适当的控制阀门之类也可予以利用。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就是流转进入到熔炉10中去的高度还原海绵铁可以用进料控制装置35进行控制和监控,使进入熔炉10的高度还原海绵铁的数量能得到控制和监控。迄今为止,还没有可用于控制向熔炉中进这种料的数量的有效办法,且这已在控制上引起问题。此外,如前所述,迄今为止这种进入熔炉的原料是还未经高度还原的,因而在熔炉中还要进行相当大量的还原作用,与本发明相比,本发明的原料或高度还原海绵铁已在进入熔炉之前经过充分的还原。因此,迄今为止,在铁水标准(特别是含碳量)的控制和测定上存在着难题。本发明克服了这一难题或将它减至最小。

迄今为止,进入熔炉去的大量原料或部分还原海绵铁也引起了控制的问题,是关于大量的进一步还原要在熔炉中进行的事实,其结果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熔炉内的爆炸及炉渣炸开和沸腾。这也造成了需要过量能源保持高温的后果。因此,在保证质量和控制炉内含碳量有关参数上有着各种问题。

在本发明中,原料是已经经过高度还原的,并且进入到熔炉中去的流转是可以控制的(同时熔炉内的工作电阻也可控),这些问题不会出现(或极少),因此这是一种极大程度上可加控制和有效的设备。炉渣和铁水的试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取,且如果希望增加供碳率,可从入口11在受控状态下加入过量或附加的碳料。反之,如果希望 增加炉内氧的含量,也可在受控状态下加入矿石或氧气。将认识到,这在从前的熔炉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在那种熔炉中只是将矿石和一些碳料的混合物放入或流入熔炉中,然后就在熔炉内进行相当程度的还原,没有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发现,通过控制输入的高度还原原料,在熔炉10内部侧壁处形成炉料40,高出于较低的铁水层和熔融炉渣的较高层。

在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电极30延伸到熔炉10内,并最好延伸到液化炉渣面38以下。已发现,用这种办法在生产铁水中更为有效,在将电极30的端头30a浸没于液化炉渣中时,从电极30到熔炉10内表面的辐射转移大大减少,进而减少或大大降低耐热材料的损伤。

此外,还发现如将电极30的末端没入液化炉渣之中,则在熔炉10工作过程中有更多的有效扰动传给炉渣。另外,它可有更有效的热传导。

在本发明中,发现通过控制高度还原原料的输入量同时适当地选择工作电阻及电压或电流,可使熔炉10的工作特别有效,因而可使生成铁水的含碳量可精确而容易地控制在所要求的任何水平。特别是达到其后炼钢生产所要求的任何水平。而且,通过控制同样的电气参数,可将炉渣和铁水的温度容易地控制而给出使两成分能适于进一步处理的温度。因而可使加工过程工作得连续和有效。

这些同样的电气参数也可控制熔炉中其他氧化炉渣的还原,例如钒、硅、钛及锰,以对铁水提供所需程度的已溶解的氧化物和溶体,以适于例如作以后炼钢生产的需要。

因此,由于上述的原因以及为在一个或多个电极附近的工作或反 应区施加以有效的适当的扰动,已发现在本发明中使将电极30在较低电阻状态工作下是最有效的。

应认识到,在熔炉10内各种化学反应是不停地发生的,这就提供了气体的稳定形成。不论何时,在前面直接还原阶段未经充分还原成金属铁的残余氧化铁之间有着各种还原反应,从而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的基本形式可举例表达为:

金属氧化物+碳→金属+一氧化碳

其中一些反应可详细表达为:

FeO+C→Fe+CO

SiO2+2C→Si+2CO

TiO2+2C→Ti+2CO

V2O3+3C→2V+3CO

应认识到,被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溶解在已熔融的铁水中。

已发现,通过控制炉渣温度及焦炭中碳的含量,(或供给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可对金属氧化物的还原作有效的控制,以便使铁水中得到选择性还原的钒和铁,并同时具有足量的碳,而且硅和钛不超量,这是靠有名的通常以“自由能”图表示的热力学定律。

如前所述,采用高度还原的海绵铁(加上最低限度还原的硅和钛),可使熔炉中产生的气体保持在最小量(特别和已知各种方法和装置相比),这防止或至少大大减少选择采用细晶粒原料时发生气体爆炸或炉渣炸开的可能性。

气体产生时,趋向于从小的熔池50处逸出,该熔池很快地形成并靠近于电极30周围的反应区,在此处气体就可以鼓泡穿过熔融的炉渣并逸出到熔融炉渣上面的表层大气中去。在逸出气体鼓泡 穿越熔融炉渣时,它提供了辅助的混合和搅拌,对由一个或多个电极30的搅拌起了补充,这有助于化学成分的均匀和炉渣温度的均匀。

因此发现,通过高度还原海绵铁的控制进料及前述的有关参数,结果在一个或多个电极30很近处或周围呈小的熔池50状态的反应区,各反应区有由于电极产生的扰动及逸出气体的扰动(如上所述)。

根据试验厂的试验,气体可从中逸出的熔池区形成或提供一个或多个电极30的周围。例如提供三个电极,则在各电极周围和各电极之间形成一熔池。只用两个电极进行试验时,显示出气体趋向于从紧靠电极的反应区逸出,该区直接位于电极之间,成为哑铃状。

在本发明之一种形式中,设想在一大体上长方形的熔炉内采用多个电极,例如六个电极,这六个电极可以例如排成一行。可期望气体将围绕每个电极并基本沿着熔炉的中心线在各电极之间产生。

进行试验表明,在温度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之间有着本质的关系,这关系能受到熔融炉渣中碳的影响(如热力学所预言的)。因此,炉渣温度应保持尽可能低,以便将硅和钛的还原减到最小程度,但不要低到粘度太大及使三氧化钒不够发生还原的程度。

我们已发现在炉渣温度范围在例如1450℃到1600℃内会出现满意的工作,1吨的试验厂或熔炉与55吨的炉子相比需要较高的温度,这是由于较高的热损失。应考虑在1420℃至约1550℃炉渣温度下全尺寸范围生产时的工作。

如前所述,在试验中已发现,为保持正确的炉渣化学成份,高度还原海绵铁控制碳的供给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可在低的温度下给出合适的低粘度。因此,已经发现在炉渣中加入过量的碳,将会(如热力学浓缩效应所预言)给出过还原状态。因此如所希望的,将炉渣保持在FeO为2和4%(按重量计)之间,已发现这可大大降低粘 度,并可使工作在较低的炉渣温度之下,同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混合及炉渣内化学成份和温度的均匀性。

关于炉渣,已在试验工厂工作中发现,炉渣厚度高至200毫米时不会出现任何大的不良影响,只要粘度较低,并保持良好的混合。

在55吨炉子情况下,炉渣厚度达500毫米时,发现能满意地工作。

在试验过程中,已发现在试验厂中用130~300毫米直径的电极的试验和将460毫米直径的电极用于55吨炉子中,两者的工艺过程并无差异。

不同的电流密度已做过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已知的电极如连续自焙电极(soderbcrg    clcctrode),用每平方厘米电极横截面积约5安培为适宜。在其他形式的试验中,发现每平方厘米电极横截面积从6安培到35安培的电流密度范围能满意地工作。

后面所举例子表示的是分别以1吨和55吨的炉子进行试验的有关尺寸及参数的数据及资料。

本发明只以实施例进行说明,可能做一些改进和修改,但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畴和精神。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炼铁高炉及其铁口框 2020-05-12 986
铁路货车 2020-05-11 263
铁芯铝铁复合脱氧剂 2020-05-12 943
高钙硅铁 2020-05-11 921
内有定位钉的铸铁铁枕 2020-05-13 700
变压器铁芯 2020-05-13 833
铁道用车轮 2020-05-13 745
铁芯 2020-05-12 141
铁塔 2020-05-12 322
铁芯 2020-05-12 82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