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属于药物或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三高”是指
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它们是现代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如: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同时患上高血压或高血脂症,而高血脂又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硬化患者的血管弹性差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后期都形成了“三高”症状。在我国,“三高”更是以其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医疗
费用著称。
[0003]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其并发症如肾病、中
风、心梗等更是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三高”已成为现代人生命不可承受之“高”。而已经患有“三高”的人群更应该在积极进行药物
治疗的同时,积极调整生活习惯,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
[0004]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该地区具有终年雨
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数据显示饮用普洱茶可能具有降脂、改善胰岛素抗拒及
预防心
血管疾病的效果。饮用普洱茶可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及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
[0005] 沉香(agarwood)是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Aquilaria)
植物所产生的含有
树脂的木材,在我国,越南,印度,日本,泰国等国家广泛使用,是我国“五大南药”之一,被誉为“植物中钻石”。味辛、苦,性温;归胃经、脾经、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主治胸腹胀闷
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0006] 沉香普洱茶以被誉为“植物中钻石”的沉香和闻名中外的普洱为核心构成。沉香自古即被列为众香之首,十分贵重,以致于极品沉香的价值可以达到黄金的三倍。沉香普洱茶具有静心安神、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的功效。
申请号为201310330121.8的中国
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沉香普洱茶,由普洱茶和沉香混合而成,所述沉香为100-130目的沉香粉,所述沉香粉与普洱茶的
质量比为1∶(30-40)。将沉香粉粹成100-130目的沉香粉以1∶(30-40)的质量比,均匀滴洒在普洱生茶上,再经蒸压、干燥制成。该沉香普洱茶通过将沉香
粉碎成100-130目的沉香粉,使沉香粉中的功效成分通过冲水浸泡时溢出,让人体更加容易吸收,但是水浸泡时仅能溢出沉香中的
水溶性活性成分如多糖皂苷类等,而沉香的大多数活性成分,尤其是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和降血压功效的活性成分如水溶性较差的倍半萜类、色
酮类成分等,仅仅用水浸泡并不能有效的溢出,因此造成售价贵重的沉香的利用效率低,饮用成本十分高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沉香普洱茶,该沉香普洱茶以含沉香提取物和普洱茶为原料,其中含沉香提取物以沉香、决明子、山楂和甘草为原料提取获得,所得含沉香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和萜类等有效物质,能够有效的被人体吸收,沉香的利用效率高。
[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沉香普洱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艺简洁,成本低。
[0009]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沉香普洱茶在制备用于防治人体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0010]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沉香普洱茶,由含沉香提取物和普洱茶组成,所述含沉香提取物和普洱茶的质量份配比为0.1~0.15:6~8;所述含沉香提取物是通过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取
原料药沉香、决明子、山楂和甘草,加入
乙醇后混匀,加热回流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并收集滤液,将滤液浓缩蒸干,即得含沉香提取物。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含沉香提取物和普洱茶的质量份配比为0.1:6,此时沉香普洱茶的降低“三高”功效更佳。
[0012] 在含沉香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
[0013] 沉香、决明子、山楂和甘草的质量份配比优选为10~50:5~15:5~15:1~10。
[0014] 所述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0%~95%,其用量为原料药总质量的5~10倍;加热回流提取1~3次,每次20~40min。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其用量为原料药总质量的5倍;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min。
[0016] 在含沉香提取物中,原料药决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使用于阳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可消食健胃,行气止淤,甘草性平味甘,归经:归心经、
肺经、脾经、胃经,具有益气补中,清
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
[0017] 由于在含沉香提取物中添加了原料药决明子、山楂和甘草,能使沉香中的倍半萜类、色酮类物质能更有效的溢出,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还能使沉香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三高”作用更显著。
[0018]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上述沉香普洱茶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用量关系取含沉香提取物和普洱茶,混合即得沉香普洱茶;或按用量关系将含沉香提取物与普洱茶混匀后装入茶袋或压制为茶饼。
[0019] 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上述沉香普洱茶在制备用于防治人体高血糖、高血压和/或高血脂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0020] 与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 (1)本发明提供的含沉香醇提取物实现了沉香中的有益物质如倍半萜类、色酮类等物质的充分溶解,提高了沉香的利用效率和保健价值;
[0022] (2)本发明在含沉香提取物中增加了原料药决明子、山楂和甘草,能够促进沉香中有益物质的溶出,同时使沉香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的被人体消化吸收,对降低“三高”起到辅助作用;
[0023] (3)本发明提供的沉香普洱茶组分简单,配方合理,能够增加普洱茶食用的口感和功效;
[0024] (4)本发明沉香普洱茶能降低人体高血糖、高血压和/或高血脂,且不含添加剂,食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
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说明和阐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6] 第一部分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0027] 实施例1含沉香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0028] 本实施例的沉香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0029] (1)取沉香50g、决明子10g、山楂10g和甘草5g,将8倍于药材的重量的乙醇与沉香混合,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95%;
[0030] (2)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0min,合并提取液;
[0031] (3)过滤并收集滤液;
[0032] (4)将滤液浓缩蒸干,即得沉香提取物。
[0033] 实施例2含沉香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0034] 本实施例的沉香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0035] (1)取沉香10g、决明子5g、山楂15g和甘草1g,将5倍于沉香的重量的乙醇与沉香混合,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0%;
[0036] (2)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0min,合并提取液;
[0037] (3)过滤并收集滤液;
[0038] (4)将滤液浓缩蒸干,即得沉香提取物。
[0039] 实施例3含沉香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0040] 本实施例的沉香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0041] (1)取沉香20g、决明子15g、山楂5g和甘草10g,将10倍于沉香的重量的乙醇与沉香混合,乙醇的体积百分含量为80%;
[0042] (2)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40min,取提取液;
[0043] (3)将提取液过滤并收集滤液;
[0044] (4)将滤液浓缩蒸干,即得沉香提取物。
[0045] 实施例4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0046] 将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含沉香提取物1g与普洱茶60g混合,置于茶具中,以80~95℃的沸水冲泡。
[0047] 实施例5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0048] 将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含沉香提取物1g与普洱茶80g混合,然后将混合物装入茶袋中。饮用时将该茶袋置入80~95℃沸水中冲泡即可。
[0049] 实施例6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0050] 将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含沉香提取物1.5g与普洱茶80g混合,置于茶具中,以80~95℃沸水中冲泡。
[0051] 实施例7沉香普洱茶及其制备方法
[0052] 将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含沉香提取物1.5g与普洱茶70g混合均匀,压制为茶饼,饮用时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即可。
[0053] 现通过以下药效学试验、毒性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54] 第二部分沉香普洱茶的药效学研究
[0055] 实施例8本发明的沉香普洱茶的药效学研究
[0056] 1、试验材料
[0057] 根据实施例4制备的沉香普洱茶、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1310330121.8的中国专利申请,实施例2中的配方,普洱茶350g、120目沉香粉10g)已公开的沉香普洱茶(表格中用沉香普洱茶1表示)。
[0058]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由海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18-22g。
[0059] 2、本发明沉香普洱茶对高血糖小鼠降血糖功能的影响
[0060] 糖尿病模型ICR小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现有技术公开的沉香普洱茶组1:分别以100mg/kg/天、200mg/kg/天和400mg/kg/天的剂量连续灌胃10天;低、中、高剂量沉香普洱茶组:分别以100mg/kg/天、200mg/kg/天和400mg/kg/天的剂量连续灌胃10天。末次
给药空腹6h后自小鼠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用
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酶法和高
密度脂蛋白直接法分别测定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0061] 表1本发明所述沉香普洱茶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0062]
[0063] 注:数据表示为每组15只动物平均值±标准差。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其中BG指血糖、TG指甘油三酯,TC指胆固醇,HDL指高密度脂蛋白。
[0064] 本次实验检测了用100、200、400mg/kg/d剂量的沉香普洱茶灌胃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及血脂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本实施例中沉香普洱茶用量的增加,小鼠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逐渐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随着沉香普洱茶的增加而有所升高,现有技术已公开的沉香普洱茶1组小鼠的血糖虽有下降,但不明显,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沉香普洱茶1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很好的溶解到茶水中。同样,现有技术中的沉香普洱茶1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下降幅度也不显著,因此,本发明沉香普洱茶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降低幅度要明显好于现有技术已公开的沉香普洱茶1组小鼠和对照组,可见本发明沉香普洱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很好的溶解到茶水中。
[0065] 实施例9本发明的沉香普洱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果研究[006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重(200±12)g,雄性,10周龄;正常(SD)大鼠:体重(170±5)g,雄性,10周龄。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饲养于海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室温25℃,每天光照时间12h,饲喂标准
饲料,自由进食和饮水。
[0067] SHR和SD大鼠血压测定,采用尾袖法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测定血压之前,将大鼠在25℃条件下保温,稳定后进行测定,每次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即为SHR尾动脉血压。
[0068] 按确定的最佳剂量进行沉香普洱茶和沉香普洱茶1的一次性给药实验。将SHR和SD大鼠在实验室适应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0069] A组:SHR沉香普洱茶1组,灌胃现有技术中的沉香普洱茶1400mg/kg·bw;
[0070] B组:SHR沉香普洱茶组,灌胃实施例4中的沉香普洱茶400mg/kg·bw;
[0071] C组:SD沉香普洱茶1组,灌胃现有技术中的沉香普洱茶1400mg/kg·bw;
[0072] D组:SD沉香普洱茶组,灌胃实施例4中的沉香普洱茶400mg/kg·bw。
[0073] 按上述剂量一次性给药后,观察各个实验组随时间变化的血压值,每只大鼠每次测定血压3次,取平均值,测量时间分别为给药后1、2、4、6h。
[0074] 表2本发明所述沉香普洱茶以及普洱茶对大鼠的降压效果(血压平均值士标准差kPa)
[0075]组别 给药前 给药后1h 给药后2h 给药后4h 给药后6h
A 21.5±0.45 19.6±0.31 17.4±0.34 20.0±0.44 21.3±0.29
B 21.4±0.54 18.1±0.44 16.7±0.31 19.0±0.19 20.2±0.15
C 16.1±0.26 15.8±0.35 15.4±0.38 16.3±0.42 16.4±0.31
D 15.9±0.31 15.7±0.26 15.3±0.27 16.0±0.28 16.1±0.25
[0076] 从表2中可看出,一次性给予现有技术中的沉香普洱茶1或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沉香普洱茶后,A组和B组中SHR的血压值均有降低。灌胃沉香普洱茶1组2h后A组大鼠血压达到最低值,下降幅度达18.3%,之后血压值开始逐步上升;灌胃本发明沉香普洱茶2h后B组大鼠血压降至最低降幅达21.9%,血压值明显低于A组大鼠,给药6h后血压达仍然低于给药前,而A组大鼠的血压在6h后恢复到灌胃前的水平。可见本发明沉香普洱茶的降血压效果显著好于现有技术的沉香普洱茶1;一次性灌胃沉香普洱茶1或本发明沉香普洱茶后,C组和D组中正常SD大鼠的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0.05),说明本发明沉香普洱茶对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降压功效,但不会引起正常血压人群的血压偏低,因此适合所有人群饮用。
[0077] 实施例10本发明的沉香普洱茶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0078] 1、试验材料
[007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沉香普洱茶。
[0080]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由海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18-22g。
[0081] 2、取正常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灌胃前,禁食过夜(不限制饮水)。分别以沉香普洱茶100、200、400mg/kg/天的剂量连续灌胃10天。并持续观察15天,记录小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数。根据小鼠死亡数,按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求出半数致死量(LD50),并确定毒性分级。
[0082] 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毒性试验过程中,动物均无不良反应,也无动物死亡。LD50均大于5000mg/kg(体重),属于无毒类物质。
[0083] 尽管本发明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
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