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后装机 / 一种汽车后纵梁压装机

一种汽车纵梁压装机

阅读:384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汽车纵梁压装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汽车 后 纵梁 压装机,包括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固定有 支撑 座,在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待压护套,在待压护套的上方设置有压 力 机构,在压力机构上方固定连接有竖直贯穿压力机构顶端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待压护套上下相对设置,在压力机构的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防护架相对设置在压力机构的两侧且与压力机构的 侧壁 固定连接,相对设置的防护架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防护装置,红外感应防护装置包括红外光发射装置、红外光电转换装置、切换 开关 、控制装置,红外光发射装置以及红外光电转换装置分设在相对设置的防护杆的相对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工人不按照流程操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下面是一种汽车纵梁压装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汽车纵梁压装机,包括操作台(1),在操作台(1)上固定有支撑座(2),在支撑座(2)上嵌设有待压纵梁(3),在待压纵梁(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待压护套(31),在待压护套(31)的上方设置有压机构(4),在压力机构(4)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42),驱动机构(42)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压力头(421),压力头(421)与待压护套(31)上下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在压力机构(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5),相对设置的防护架(5)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防护装置(53),红外感应防护装置(53)包括红外光发射装置(531)、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切换开关(534)、控制装置(533),红外光发射装置(531)用于产生红外光,从而便于感应是否有阻碍物出现在防护杆(52)相对的侧壁之间;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用于将发射的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切换开关(534),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上;控制装置(533),其耦接于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以接收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响应于转换后的电信号控制切换开关(534)的动作从而断开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架(5)包括横杆(51),横杆(51)的一端与压力机构(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横杆(51)的自由端竖直固定连接有防护杆(52),防护杆(52)的顶端与横杆(51)固定连接,防护杆(52)的自由端竖直向下伸出且相对设置的防护杆(52)将待压护套(31)夹在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发射装置(531)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 及可变电阻器(RP) 组成,红外发光二极管(D1)正极耦接于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另一端耦接于可变电阻器(RP)一端,可变电阻器(RP)另一端及其活动端耦接于接电路正极 VCC,红外发光二极管(D1)负极接地GN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包括红外光敏二极管(D2) 和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VT1)、第三电阻(R3)、时基电路(IC1)及电容 C1,时基电路(IC1) 选用的型号为 NE555,第一三极管(VT1)选用NPN型晶体管,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耦接于红外光敏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二电阻 (R2)一端,第二电阻 (R2)另一端耦接于电源正极 VCC,红外光敏二极管(D2)正极和第一三极管(VT1)发射极耦接于地GND,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三电阻 (R3)一端和时基电路(IC1)第 2 脚及第 6 脚,第三电阻(R3) 另一端耦接于电路正极 VCC,时基电路(IC1)第
1 脚接电路地 GND,时基电路(IC1)第5脚通过电容C1接地GN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533)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三极管(VT2),第二三极管(VT2)为NPN型晶体管,第四电阻(R4)一端耦接于时基电路(IC1)的输出端第三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后连接于电压VCC,其发射极接地;
第三二极管(D3),其阴极耦接于电压VCC,其阳极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534)采用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534)的输入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切换开关(534)的输出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第一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采用常闭触点且串联在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发射装置(531)以及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分设在相对设置的防护杆(52)的相对的侧壁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汽车纵梁压装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压装机。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后纵梁,指的是在汽车上部结构中,沿桥梁轴向设置并支承于横梁上的梁,具有支持梁上物体的作用。在汽车后纵梁压装过程中,需要将护套压装在待压纵梁上,从而保护汽车后纵梁。
[0003] 目前市场上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包括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在支撑架的顶端表面放置有待压纵梁,在待压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有待压护套,在待压护套的上方设置有压机构,压力机构与待压护套上下相对设置。
[0004] 在工人将待压护套放置在待压纵梁上之后,通过压力机构将待压护套压入待压纵梁中,但是由于工人需要将待压护套放置在于压力机构相对设置的待压纵梁上,当工人将手伸到压力机构下时,压力机构被别人不小心启动,则容易对工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其具有在工人将待压护套放置在待压纵梁上时,灵活控制压力机构运动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包括操作台,在操作台上固定有支撑座,在支撑座上嵌设有待压纵梁,在待压纵梁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待压护套,在待压护套的上方设置有压力机构,在压力机构上方固定连接有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压力头,压力头与待压护套上下相对设置,在压力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防护架相对设置在压力机构的两侧且与压力机构的侧壁固定连接,相对设置的防护架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防护装置,红外感应防护装置包括红外光发射装置、红外光电转换装置、切换开关、控制装置,红外光发射装置,用于产生红外光,从而便于感应是否有阻碍物出现在防护杆相对的侧壁之间;红外光电转换装置,用于将发射的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切换开关,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整个驱动机构的总的供电回路上;控制装置,其耦接于红外光电转换装置以接收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响应于转换后的电信号控制切换开关的动作从而断开整个驱动机构的总的供电回路。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感应防护装置的设置,实现可灵活感应在出现的阻碍物。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护架包括横杆,横杆的一端与压力机构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横杆的自由端竖直固定连接有防护杆,防护杆的顶端与横杆固定连接,防护杆的自由端竖直向下伸出且相对设置的防护杆将防护套夹在中间。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架架设在驱动机构以及待压护套的两侧,便于使得红外感应防护装置感应在防护架之间出现的阻碍物。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红外光发射装置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 D1 和电阻 R1 及滑动变组器 RP 组成,红外发光二极管 D1 正极耦接于电阻 R1 ,电阻 R1另一端耦接于可变电阻器RP一端,可变电阻器 RP 另一端及其活动端耦接于接电路正极 VCC,红外发光二极管 D1 负极接地GND。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 D1的设置,使得产生红外光的产生源。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红外光电转换装置包括红外光敏二极管 D2 和电阻 R2、第一三极管VT1、电阻R3、时基电路 IC1 及电容 C1,时基电路 IC1 选用的型号为 NE555,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耦接于红外光敏二极管 D2的负极和电阻 R2 一端,电阻R2 另一端耦接于电源正极 VCC,红外光敏二极管 D2 正极和第一三极管VT1 发射极耦接于地GND,第一三极管 VT1 的集电极耦接于电阻 R3 一端和时基电路 IC1 第 2 脚及第 6 脚,电阻 R3 另一端耦接于电路正极 VCC,时基电路 IC1 第1 脚接电路地 GND,时基电路IC1第5脚通过电容C1接地GND。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光电转换装置的设置,将产生的红外光接收,进而将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控制装置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三极管VT2,第四电阻R4一端耦接于时基电路IC1的输出端第三脚,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后连接于电压VCC,其发射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其阴极耦接于电压VCC,其阳极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在时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信号引起第二三极管的导通或截止,进而控制切换开关的状态。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切换开关采用继电器。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继电器线圈得电/失电,来控制继电器的触点开关动作,达到切换的目的。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切换开关的输入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切换开关的输出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第一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采用常闭触点且串联在整个驱动机构的总的供电回路上。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切换开关的接通或断开,实现控制整个驱动机构的总的供电回路。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红外光发射装置以及红外光电转换装置分设在相对设置的防护杆的相对的侧壁上。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红外光发射装置与红外光电转换装置的分设,实现通过红外光的发出与接收而灵活感应相对设置的防护杆的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区域出现的障碍物。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通过红外感应防护装置的设置,实现可灵活感应出现的障碍物,进而控制整个驱动机构的通断;
[0025] 2.通过防护杆的设置,实现使红外感应防护装置更好的感应出现在待压护套与压力头之间的障碍物,进而灵活做出反应。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汽车后纵梁压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红外光发射装置和红外光电转换装置电路图;
[0028] 图3是控制装置和切换开关的电路图。
[0029] 图中,1、操作台;2、支撑座;3、待压纵梁;31、待压护套;4、压力机构; 41、压力支撑架;411、竖直杆;412、平板;42、驱动机构;421、压力头;5、防护架;51、横杆;52、防护杆;53、红外感应防护装置;531、红外光发射装置;D1、红外发光二极管;R1、第一电阻;RP、可变电阻器;532、红外光电转换装置;D2、红外光敏二极管;R2、第二电阻;VT1、第一三极管;R3、第三电阻;IC1、时基电路;533、控制装置;R4、第四电阻;VT2、第二三极管;534、切换开关;
KM1、第一继电器;D3、第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后纵梁压装机,包括操作台1,在操作台1上固定有支撑座2,在支撑座2上嵌设有待压纵梁3,在待压纵梁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待压护套31,在待压护套31的上方设置有压力机构4,压力机构4与待压护套31上下相对设置。
[0032] 压力机构4包括压力支撑架 41,压力支撑架 41包括相对设置的竖直杆411,竖直杆411竖直固定在操作台1上,在相对设置的竖直杆4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板412,水平板412呈矩形,水平板412的一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竖直杆411固定连接。在水平板412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42,驱动机构42的底端滑动连接有压力头421。压力头421与待压护套31上下相对设置。水平板412的长度方向与待压纵梁3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水平板4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架5,防护架5相对设置在水平板412的两侧且与水平板412侧壁固定连接。防护架5包括横杆51,横杆51的一端与水平板4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横杆51的自由端竖直固定连接有防护杆52,防护杆52的顶端与横杆51固定连接,防护杆52的自由端竖直向下伸出防护杆52的自由端竖直向下伸出且相对设置的防护杆52将待压护套31夹在中间。相对设置的防护杆52的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红外感应防护装置53。
[0033] 红外感应防护装置53包括红外光发射装置531、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切换开关534、控制装置533。
[0034] 红外光发射装置531,用于产生红外光,从而便于感应是否有阻碍物出现在防护杆52相对的侧壁之间。
[0035] 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用于将发射的红外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0036] 切换开关534: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上;
[0037] 控制装置533:其耦接于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以接收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并响应于转换后的电信号控制切换开关534的动作从而断开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
[0038]  红外光发射装置531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D1 和电阻 R1 及滑动变组器 RP 组成,红外发光二极管D1正极耦接于电阻 R1 ,电阻 R1另一端耦接于可变电阻器RP一端,可变电阻器RP另一端及其活动端耦接于接电路正极 VCC,红外发光二极管D1负极接地GND;
[0039] 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包括:红外光敏二极管D2和电阻 R2、第一三极管VT1、电阻R3、时基电路IC1及电容 C1,时基电路IC1选用的型号为 NE555,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耦接于红外光敏二极管D2的负极和电阻 R2 一端,电阻R2 另一端耦接于电源正极 VCC,红外光敏二极管D2正极和第一三极管VT1发射极耦接于地GND,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耦接于电阻 R3 一端和时基电路IC1第 2 脚及第 6 脚,电阻 R3 另一端耦接于电路正极 VCC,时基电路IC1 IC1 第1 脚接电路地 GND,时基电路IC1第5脚通过电容C1接地GND ;
[0040]  IC1 为时基电路IC1,选用的型号为 NE555;时基电路IC1为 8 脚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各脚功能是:第1脚为电路地GND ;第2脚为触发端 ;第3脚输出端第4脚复位端;第5脚为控制电压;第6脚限(阈值);第7脚为放电端;第8脚接电路正极VCC ;
[0041] 控制装置533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三极管VT2,第四电阻R4一端耦接于时基电路IC1的输出端第三脚,第四电阻R4R4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后连接于电压VCC,其发射极接地;第三二极管D3,其阴极耦接于电压VCC,其阳极耦接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
[0042] 切换开关534采用第一继电器KM1,切换开关534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切换开关534的输入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切换开关534的输出端为第一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本实施例继电器KM1的活动触点采用常闭触点且串联在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上,从而在平时状态下,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持续处于闭合状态,防护杆52之间出现障碍物,从而阻挡了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接受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第一继电器KM1的常闭触点断开,使得整个驱动机构42停止工作。
[0043] 红外光发射装置531以及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分设在相对设置的防护杆52的相对的侧壁上,其余控制装置533、切换开关534均通过电线与红外光发射装置531以及红外光电转换装置532分体设置。
[0044] 工作原理:设置在防护杆52相对的侧壁之间的红外光发射装置531以及红外光转换装置,当红外光发射与红外光接收之间的红外线光路被遮挡时,红外光敏二极管D2不能将红外发光二极管D1发来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使红外光敏二极管D2呈高阻抗,使第一三极管VT1基极电压升高进而导致第一三极管VT1处于导通状态,使时基电路IC1第 3脚输出为高电平,进而使第二三极管VT2获得偏置而导通,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得电,使其常闭触点断开进而使整个驱动机构42的总的供电回路断开,即驱动机构42停止工作。
[004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