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计

阅读:437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血压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 血压计 。本发明的血压计基于伴随 袖带 压 力 变化的动脉跳动引起的动脉壁的振动测定血压。具有通过管与血压计主体连接的袖带,用于显示血压测定结果的显示部,相对于所述血压计主体可安装/拆卸的、用于送入空气并加压的送气部。送气部通过 螺纹 配合结构旋合在所述血压计主体上,并通过 铆接 环维持螺合状态。另外,送气部具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到血压计主体的 过滤器 。,下面是血压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测定血压的血压计,其基于伴随袖带变化的动脉跳 动引起的动脉壁的振动测定血压,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管与血压计主体连接的袖带,
用于显示血压测定结果的显示部,
相对于所述血压计主体可安装/拆卸的、安装时与所述血压计主 体成一体的、用于向所述袖带输送空气并进行加压的送气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气部具有用于与血压计主体连接的连接器部,在该连接 器部上具有防止灰尘进入到所述血压计主体的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旋合在所述血压计主体上,通 过铆接环维持该旋合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气部的所述螺纹配合结构中镶嵌有O形环,使所述送 气部难以从所述血压计主体上脱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部的所述螺纹配合结构中镶嵌有具有单向离合器 结构的环,设有所述单向离合器结构嵌合的突起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袖带可从尺寸相异的多种袖带中选择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尺寸相异的各种袖带中包括阻血用的大袖带及用于检测 脉搏的小袖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大袖带的与大袖带用管相连接的连接部上设有具有锥部 的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袖带的与小袖带用管之间的连接是使该小袖带用管松弛 地拧在外径比其大的大袖带用管上,并连接在小袖带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在医院等场所护士等医疗从业人员测定患者血压时 用的血压计,尤其涉及可携带并可选择多种袖带的血压计。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血压计,该血压计经由血压 计主体部将由送气球(橡胶球)加压的空气输送到袖带。
图1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具有柯氏音(Korotkoff sound)传 感器的血压计。在图1所示的血压计中,主体1301与袖带1302通 过橡胶管1304及引线1305结合。另外,送气的橡胶球1303连结在 袖带1302上。
另外,图2表示专利文献2公开的血压计。在该血压计中,具 有挠性的第1空气管1405及第2空气管1406,该第1空气管1405 将血压计主体1401与袖带1404连通,该第2空气管1406将血压计 主体1401与大气连通,由于第1空气管与第2空气管的关系如图2 所示的那样,因此管很难挡住显示部1402或操作部1403,因此,比 较容易看到显示的内容,电源开关等操作部1403的操作性也比较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79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8174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2记载的血压计中,由于送气球与 袖带或与血压计主体之间通过空气管连接,因此,需要靠一只手保 持住主体部、靠另一只手保持住送气球进行加压,使用起来不是很 方便。
另外,如专利文献1及2记载的血压计,还存在通过管来连接 各个单元导致血压计整体的规模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小型化的 便携式血压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血压计,其基于伴随袖带压变 化的动脉跳动引起的动脉壁的振动测定血压,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管与血压计主体连接的袖带,用于显示血压测定结果的显示部, 相对于所述血压计主体可安装/拆卸的、安装时与所述血压计主体成 一体的、用于向所述袖带输送空气并进行加压的送气部。
所述送气部具有用于与血压计主体连接的连接器部,在该连接 器部上具有用于防止灰尘进入到所述血压计主体的过滤器
另外,所述连接器部通过螺纹配合结构与所述血压计主体旋合, 通过铆接环维持该旋合状态。
在所述送气部的所述螺纹配合结构中镶嵌有O形环,使所述送 气部难以从所述血压计主体上脱落。
另外,代替O形环,在所述送气部的所述螺纹配合结构中镶嵌 具有单向离合器结构的环,也可以设置所述单向离合器结构嵌合的 突起部。
所述袖带的特征在于可从尺寸相异的多种袖带中选择一个。
此外,在所述袖带包括阻血用的大袖带及用于检测脉搏的小袖 带。在所述大袖带的与大袖带用管相连接的连接部上设有具有锥部 的突起部。所述小袖带的与小袖带用管的连接是使该小袖带用管松 弛地拧在外径比其大的大袖带用管上,并连接在小袖带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可通过以下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方 式的记载及附图更加明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血压计,由于省略了用于连接送气部与血压计主 体的管,一体地形成,因此,仅通过单手就能进行送气/加压,使用 非常方便,并能够使血压计整体的尺寸小型化。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更加明 确。此外,在附图中,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参考符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有的血压计的第1具体例的图。
图2为表示现有的血压计的第2具体例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血压计的外观的图。
图4A、图4B为表示本发明的袖带2的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血压计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用于连接血压计主体与袖带管的连接器的图。
图7为表示血压计主体中收纳图6的连接器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连接血压计主体与袖带管部分的外观的图。
图9为表示将袖带管(小袖带用管)的管侧连接器24连接在血 压计主体上时状态的图。
图10A、图10B、图10C为表示送气球15与主体侧的连接部分 结构的图。
图11A、图11B、图11C为表示关于送气球15与血压计主体10 之间的连接部,连接器的其他具体例的结构的图。
图12A、图12B、图12C为表示关于送气球15与血压计主体10 之间的连接部,主体侧的单向离合器环的结构的图。
图13为表示血压计显示部的具体例的图。
图14为表示血压计主体的电路框图
图15为表示减压时的压力变动的图表。
图16为表示减压时的压力变动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图表。
图17为用于说明确定最高血压及最低血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为表示血压计中使用的电磁38的结构的图。
图19为表示关于正常时的电磁阀38的开闭的施加电压与开闭冲 程之间的关系的磁滞特性的图。
图20为表示电磁阀38的橡胶阀381倾斜时状态的图。
图21为表示关于倾斜时的电磁阀38的开闭的施加电压与开闭冲 程之间的关系的磁滞特性的图。
图22为表示电磁阀的改良方案的结构的图。
图23A、图23B为表示加压时的压力变动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血压计的外观>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血压计1及其袖带2的外观的图。
在图3中,符号10表示血压计主体的箱体,在其内部收纳有线 路板及配管(后述),该线路板搭载有通过通电使血压计1动作的 电路,该配管用于向袖带2(包括后述的大袖带(大容量的空气袋) 22与小袖带23(小容量的空气袋))输送空气并从袖带2排气。符 号11表示显示部,在显示部上显示有最高及最低血压值、脉搏数、 测定模式等。符号12表示用于开关电源的开关,符号13表示模式 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血压计1的模式中设有多种模式,即作为 测定模式的普通模式、慢模式、听诊模式(三种),后面会对这些 模式进行详细说明。符号14表示排气开关,通过按压该开关,可强 行排出大袖带22内的空气。符号15表示送气球(加压橡胶气球), 通过对其进行反复紧握/松开的操作,可将空气经由箱体10内部的配 管送入袖带2中。
从送气球15输送来的空气经由连接在连接器部16上的管18及 19送入袖带2中。18为用于向大袖带22送入空气的管(大袖带用 管),19为用于向小袖带23送入空气的管(小袖带用管)。
符号17为管保持部,用于使位于其后且朝向袖带2形成为一体 的大袖带用管18及小袖带用管19不会分开。另外,通过使小袖带 用管19在连接器部16与管保持部17之间弯曲(使其具有余量), 从而使小袖带用管19难以从连接器部16拔出来。即,通过使小袖 带用管19具有的余量部分,即使对管进行牵拉、或以不会拔出大袖 带用管18程度的力略微向不合适的方向拉拽,也能够防止小袖带用 管19从连接器部16上拔出。
此外,袖带2被袖带罩21覆盖,在该袖带罩21中收纳有由天 然橡胶、合成橡胶、弹性材料等挠性材料形成的大袖带22与由聚 酯等挠性材料形成的小袖带23。
<袖带的结构>
图4A及图4B为表示袖带结构的图。图4A表示整体结构,图 4B表示大袖带22与小袖带23的结构。如图4A所示,袖带2由在 外表面设有面接合件(未图示)的袖带罩21及被该袖带罩21覆盖 的大袖带22与小袖带23构成。此外,袖带可进行更换或消毒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大袖带22及小袖带23容易地从开口部2a取 出或插入,在大袖带22上设有具有锥形部22b的突起部22a。该突 起部22a在被插入到袖带2中的状态下与开口部2a的位置相对应。 另外,为了防止插反,将突起部22a设置在大袖带22的长度方向上 的偏离中央一定距离的位置上(L4>L5)。
如上所述,空气经由大袖带用管18被输送至大袖带22并被加 压。大袖带22被加压进而膨胀,由此使被袖带2缠绕的被测定者的 手臂止血。另外,空气也经由小袖带用管19被输送至小袖带23并 被加压。通过排气使大袖带22中的空气被减压,当血液再度开始流 动时,引起注入空气的小袖带23内的压力的变动,通过后述的压力 传感器92(参照图14)检测出与该变动相对应的脉搏。另外,在大 袖带22与小袖带23之间设有未图示的PET制背面板,想方设法能 够检测出小袖带23内的微妙的压力变动。也就是说,由于处于膨胀 状态的大袖带22具有弹性,若将小袖带23直接安装在大袖带22上 的话,即使小袖带23内产生了压力变动,也有可能检测不出来。为 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小袖带用管19松弛地拧(虽在实施例中 拧了一圈,但是也可以拧数圈)在外径比其大的大袖带用管18上并 连接在小袖带22上。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在从袖带2取出或插入袖带 2时拔出小袖带用管19。另外,由于松弛的部分被拧转所吸收,因 此,还能防止小袖带用管19在从袖带2取出或插入袖带2时被挂住。
另外,护士可通过面接合件将袖带牢固地固定在患者(被检测 者)的上臂上。因此,就不一定需要环带(未图示)。由于袖带2 越大,缠绕或固定袖带就越困难,面接合件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设 计的。
符号24表示管侧连接器,其连接在主体侧的连接器部16上。 另外,符号25为强制排气阀,是当袖带尺寸较大时(例如为L、LL 尺寸时(关于袖带的尺寸后面详述))设置的。当袖带的尺寸较大 时大袖带22必然也变得较大,从充分加压的状态到减压状态需要花 时间,当急需将空气从大袖带22中排出时,可通过打开该强制排气 阀25使空气在短时间内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准备有多个不同尺寸的袖带。从小到大的尺 寸依次为SS、S、M、L、LL。
关于尺寸为SS的袖带,例如,袖带罩2 1的横长L1及宽度W1 为(345±5mm,100±4mm),大袖带22的横长L2及宽度W2为 (130±10mm,80±5mm),小袖带23的横长L3及宽度W3为 (30±1mm,20±1mm)。
关于尺寸为S的袖带,例如,袖带罩21的横长L1及宽度W1 为(435±5mm,130±4mm),大袖带22的横长L2及宽度W2为 (170±10mm,110±5mm),小袖带23的横长L3及宽度W3为 (40±1mm,25±1mm)。
关于尺寸为M的袖带,例如,袖带罩21的横长L1及宽度W1 为(520±5mm,150±4mm),大袖带22的横长L2及宽度W2为 (240±10mm,130±5mm),小袖带23的横长L3及宽度W3为 (60±1mm,30±1mm)。
关于尺寸为L的袖带,例如,袖带罩21的横长L1及宽度W1 为(640±5mm,190±4mm),大袖带22的横长L2及宽度W2为 (320±10mm,170±5mm),小袖带23的横长L3及宽度W3为 (80±1mm,40±1mm)。
关于尺寸为LL的袖带,例如,袖带罩21的横长L1及宽度W1 为(830±5mm,220±4mm),大袖带22的横长L2及宽度W2为 (420±10mm,200±5mm),小袖带23的横长L3及宽度W3为 (100±1mm,50±1mm)。
<血压计主体的内部结构>
图5为表示血压计主体10的内部结构的图。
在图5中,符号31表示岐管,符号32表示岐管分支部,符号 33表示大袖带用导通管,符号34表示旁通管(小袖带用导通管), 符号35表示导通管分支部,符号36表示压力传感器导通管,符号 37表示防止弯曲用线圈,符号38表示电磁阀,符号39表示铆接环。 符号161表示用于将大袖带用导通管33与大袖带用管18连接在一 起的大袖带用阳连接器,符号162表示用于将小袖带用导通管34与 小袖带用管19连接在一起的小袖带用阴连接器。大袖带用阳连接器 161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一体形成,进而形成连接器部16。
从送气球15输送的空气通过岐管31,并经由大袖带用导通管 33从大袖带用阳连接器161排出。从大袖带用阳连接器161排出的 空气通过大袖带用管18的内部送到大袖带22。由此大袖带22被加 压。
另外,从送气球15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岐管分支部32进入 到旁通管34,并经由旁通管34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排出。从小 袖带用阴连接器162排出的空气通过小袖带用管19的内部送到小袖 带23。由此小袖带23被加压。
从导通管分支部35分支出来的压力传感器导通管36被送气并 将从旁通管34分支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送入压力传感器(图14框 图中的符号92),同时,该压力传感器导通管36还将在测定中被由 脉搏引起变动的小袖带23的压力压出的空气也送入压力传感器。此 外,在压力传感器导通管36的内部设有防止弯曲用线圈弹簧(防止 弯曲用部件)37。该防止弯曲用线圈弹簧37具有能够防止由于压力 传感器导通管36弯曲时的弯折导致的管被阻塞的功能。
此外,该旁通管34例如由烯类弹性体构成,其内径为0.4mm 左右,在两端的内部设有不锈制等的细径管,该细径管具有刚性 的金属性并具有相同的0.4mm的内径,该细径管起到加强的作用以 使两端连接部不致压扁并保持其内径。对电磁阀38进行如下控制, 即,在送气球15送气期间将其关闭,使空气充分地被送入袖带2中, 在空气从被加压的大袖带22排出并开始减压的情况下,打开电磁阀 38(虽从小袖带22也排气,但与大袖带21相比,其容量极小)。 后述关于电磁阀38的开闭控制。
<连接器部16的结构>
图6至图8为详细表示袖带用管18及19与血压计主体1的连 接部分的图,图6表示连接器部16,图7表示血压计主体1中的连 接部的结构,图8表示在将连接器部16收纳在血压计主体1内的状 态下,从上方观察所见的其与袖带用管之间的连接部分(袖带用管 连接前)的状态。另外,图9为大袖带用管侧连接器24的放大图。
在图6中,符号161表示大袖带用阳连接器,符号162表示小 袖带用阴连接器。符号163表示小袖带用导通管连接部,符号164 表示大袖带用导通管连接部。另外,符号166为板状部,由此,大 袖带用阳连接器161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形成为一体。而且, 167为收容在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的凹部的O形环。
在图7中,符号71为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的收纳部,符号72 为位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侧的板状部166的收纳部,符号73为位于 大袖带用连接器侧的板状部166的收纳部。另外,在主体侧连接部 上设有用于卡止管侧连接器24的槽(卡止部)74。由于形成了槽74, 因此也形成了突起部75。
连接器部16的板状部166收纳在图7的收纳部72及73中,用 于决定连接器部16在血压计主体1内的位置,以使其不会发生偏移 或松动。另外,圆柱形的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收纳在小袖带用阴 连接器收纳部71中。这样,通过将与连接器部16的形状相配合的 收纳部设置在血压计主体1的箱体上,能够防止连接器部16的松动, 能够稳定地进行其与袖带管之间的连接。
另外,如图8所示,将血压计主体1的上箱体与下箱体相配合, 形成主体侧连接部分。大袖带用阳连接器161的前端部分稍从血压 计主体1突出(突出的状态参照图9)。另外,凸部75形成有缘部, 该缘部围绕在管侧连接器24连接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上的部分 的周围。
而且,如图9所示,管侧连接器24具有用于将在小袖带23内 变化的气压传递到主体侧的前端部241及用于将管侧连接器24自身 固定在主体侧连接部上的弹性部242、以及设在弹性部242前端的突 起部243。弹性部242是通过在围绕前端部241形成的外壁部244 的一部分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缺口部而构成的。当管侧连接器24 连接在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上时,突起部243嵌合在槽74内,通 过突起部243与主体侧的凸部75相卡定,能够使管侧连接器24难 以拔出。
另外,如前所述,由于在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的凹部收纳有O 形环167,消除了前端部241与小袖带用阴连接器162之间的间隙, 能够防止空气泄漏
此外,当管侧连接器24的突起部243嵌合在血压计主体1的槽 部74内时,由于由板簧突起部243限定的直径比由主体侧凸部75 限定的直径大,因此,凭借弹性部242的反弹力,会产生“卡塔”音 感。使用者通过该“卡塔”音感能够容易地确认管侧连接器24连接到 了血压计主体1上。
<送气球15与血压计主体箱体10的连接部的结构>
(结构的第1具体例)
图10A~图10C表示送气球15与血压计主体箱体10的连接部的 结构。图10A表示将送气球15安装在箱体10上时的状态,图10B 表示从箱体10上取下时的送气球15,图10C表示送气球连接器的 放大剖视图。
在图10A中,符号101表示送气球连接器,符号102a、102b表 示O形环,符号103表示网眼状的灰尘过滤器,符号104表示过滤 器盖。通过小直径O形环102能起到径向密封的作用,大直径O形 环102b通过在轴向上被压缩(被压扁)能够起到防止松动的作用, 设置两个O形环102a、102b就能够得到两种作用效果。
如图10B所示,在送气球连接器101上设有螺纹牙1014,送气 球15的安装是通过将其旋入岐管31进行的。
送气球连接器101的从插入部1010到凸缘部1012的部分都插 入到橡胶制的送气球15中,在送气球连接器101上设有扩径阶梯部 1011,其在橡胶制送气球15的插入口附近产生阻力使拔出变得困难。 另外,可通过铆接环39(参照图10A)从外部夹紧送气球15的插入 部附近,由此使送气球连接器101从送气球15的拔出变得困难。也 就是说,通过送气球连接器101的扩径阶梯部1011及铆接环39的 作用从内侧及外侧将送气球15与送气球连接器101固定在一起。
另外,在送气球连接器101的外周形成有凹部1013。如图10A 所示,例如在该凹部1013处安装有橡胶制的O形环102a、102b, 当将送气球15旋入岐管31上时起密封作用。另外,O形环102b能 够起到旋入时防止松动的作用。
而且,送气球连接器101具有过滤器安装部1015,在该过滤器 安装部1015上装有安装着灰尘过滤器103的过滤器盖104。该灰尘 过滤器103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血压计1内的各导通管33、34及36、 以及电磁阀38、连接在袖带2上的各管18及19等。也就是说,能 够防止由于灰尘等阻塞各管而发生的电磁阀38或压力传感器92的 误动作。此外,1020为止回阀。
(结构的第2具体例)
图11A~图11C及图12A~图12C为表示送气球15与血压计主体 箱体10的连接部结构的第2具体例的图,尤其图11A~图11C表示 与第2具体例相关的送气球连接器101的结构,图12A~图12C表示 与第2具体例相关的单向离合器环1201。
在第1具体例中,在送气球连接器101的凹部1013上安装有O 形环102b,但是,在第2具体例中,取代O形环102b,安装有单向 离合器环1201(参照图12A及图12B)。
如图12A及12B所示,在单向离合器环1201的下表面等间隔 地设有例如12个梯形的缺口部1202。该缺口部1202(用Y表示的 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2C所示,该缺口部1202上的梯形一侧的端部 的度大致呈直角,而另一侧的端部倾斜,其倾斜的角度为规定的 角度θ(例如15~30°)。另外,在单向离合器环1201的上表面贴有 弹性体环1203(例如,发泡橡胶环,海绵环或橡胶环)。关于弹性 体环1203的作用后述。
另一方面,如图11A所示,在送气球连接器101的凸缘部1012 上等间隔地设有例如4个梯形凸部1102。如图11B的X部分的放大 图所示,该凸部上的梯形一侧的端部的角度大致呈直角,而另一侧 的端部倾斜,其倾斜的角度为规定的角度θ(例如15~30°),也就 是说,与缺口部1202的角度θ为相同的角度。因此,梯形凸部1102 与梯形缺口部1202成为能够严实地嵌合的关系。
具有上述结构的单向离合器环1201嵌合在送气球连接器101的 阶梯部1103上。在单向离合器环1201上的梯形缺口部1202与送气 球连接器101上的梯形凸部1102相互嵌合的状态下,将送气球15 旋入岐管31中。当送气球15接近旋紧在岐管31上的状态时,单向 离合器环1201的弹性体环1203与岐管31的内部侧面接触,通过两 者之间的摩擦抑制弹性体环1203的旋转。另一方面,由于送气球15 旋入,送气球连接器101的梯形凸部1102的倾斜部1103越过单向 离合器环1201的梯形缺口部1202的倾斜部1204而发出“咔哧咔哧” 的声音。当送气球15最终旋入岐管31内时,由于弹性体环1203被 压扁,导致单向离合器环1203不会发生空转,因此可将送气球15 牢固地固定在血压计主体1上。
<显示部11的详细内容>
图13表示血压计1的显示部11的详细内容。
在图13中,110为最高血压显示,111为最低血压显示,112为 脉搏数显示,113为脉波信号显示,114为上次测定值的显示,115 为正在排气的显示,116为加压不足的显示,117为加压过量的显示, 118为关于选中的模式的显示。
最高血压显示110,在加压及减压中显示瞬时压,在最终显示为 最高血压。最低血压显示111为最终被决定的最低血压的显示。例 如,当决定最低血压为80的情况下,即使以与先前同样的速度进行 排气减压等动作也是无效的,因此,电磁阀36被控制成从压力值60 开始急速排气。在该急速排气中,排气中显示115闪烁。另外,该 排气中显示115,如前所述,通过按下排气开关14也可闪烁。此时, 电磁阀被强制打开,被控制进行急速排气。急速排气情况下的排气 速度是通常减压时速度的一倍以上。另外,脉搏数显示112显示测 定的脉搏值。上次测定值显示114在按下电源开关12启动血压计后 闪烁或点亮,分别在最高血压显示110、最低血压显示111、脉搏数 显示112的位置上显示上次测定的最高及最低血压值、脉搏数值。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通过送气球15又开始送气后,这些显示消失, 上次值显示的点亮/闪烁也消失。此外,加压中的压力有时会出现瞬 间增大(瞬间压增大)的情况,若在显示部显示当时的瞬间压数据, 使用者有可能误认为加压充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显示部 显示当时的瞬间压,而通过在显示部(最高血压显示110)显示变弱 的压力数据来防止使用者的误认。
脉波信号显示113显示检测出的脉波信号的大小,其大小显示 成条状。在被测定者具有普通脉搏的情况下,条状显示部分呈有规 律的向左右增加或减少,但是在被测定者的脉搏不规则的情况下, 该条状显示部的显示也不规律。通过设置这样的脉波信号显示113, 能够非常简单地凭借视觉判断被测定者是否脉搏不规则。
当加压不足显示116点亮或闪烁时,意味着袖带2内的压力还 没有达到测定的充分平,提醒使用者继续通过送气球进行送气。 当过压显示117点亮或闪烁时,意味着袖带2内的压力已经到达规 定压力以上(例如,320mmHg以上),提醒使用者见到该显示后停止 加压操作。
选择模式显示118显示通过模式开关13选择了何种模式。是显 示从“普通”、“慢”、“听诊”中选择了哪个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其 显示方法为血压计主体罩上印制的模式显示上的“”标记点亮或闪 烁。
根据该模式选择,能够改变排气(减压)速度。若选择“普通” 模式,排气速度例如设定为5±αmmHg/秒。在该模式下,由于排气速 度较快,具有测定时间较短的优点。另一方面,由于压力变化测定 的刻度较大,在测定脉搏稳定的人的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测 定脉搏不规则的人的血压的情况下,由于脉搏容易漏掉,有可能造 成测定误差较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慢”模式,在选择 该模式的情况下,排气速度接近“普通”模式时的大致一半,例如设 定为2.0~2.5mmHg/秒。由于这种“慢”模式比普通的减压速度更慢, 因此能够更详细地看出压力变化,所以能够对容易漏掉脉搏的、脉 搏不规则的人进行更加正确的测定。“听诊”模式为使用听诊器手动 进行测定的模式,该情况的排气速度也为“普通”模式的大致一半, 例如设定为2.0~3.0mmHg/秒。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准备了从SS到LL尺寸的袖带, 排气速度不受该袖带尺寸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此,对电磁阀38开 关的控制(反馈控制)应该使袖带尺寸越大每秒被排出的空气容量 也越大。
此外,虽然无图示,如果按下模式开关13同时按下电源开关12, 并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持续按压模式开关13约一秒以上,则会切换到 测定次数显示。此时,在最高电压显示110上显示出表示作为“测 定次数显示”的显示,在最低血压显示111上显示测定次数。作为 测定次数,仅显示100位及其以上的数值,也可以不显示10位及其 以下的数值。
<血压计的控制系统电路框图>
图14为表示血压计1的控制系统电路的框图。
在图14中,91表示用于控制全体电路的控制部(例如,CPU), 92表示用于检测袖带2(大袖带22及小袖带23)的压力的压力传感 器。93为预先存储控制程序或各种数据的ROM,94表示暂时存储 计算结果或测定结果的RAM。95表示根据来自控制部91的控制信 号用于对电磁阀38进行驱动的驱动部,96表示进行规定警告的蜂鸣 器。97表示电池电源,98表示用于控制该电池电源的电源控制部。
首先,由使用者按下电源开关12,根据模式开关13选择模式。 关于按下电源开关12及通过模式选择的显示部11的显示动作如前 所述。
来自送气球15的空气,如前所述,通过岐管31,并经由岐管分 支部32、大袖带用导通管33、大袖带用管18送入大袖带22。另外, 从送气球15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旁通管34、导通管分支部35 及小袖带用管19供给到小袖带23。
而且,被导通管分支部35分流的空气经由压力传感器导通管36 供给到压力传感器92。此时(加压时)通过压力传感器92测定的压 力的变动值比测定时(减压时)的压力的变动值大非常多。因此, 在检测压力的变动值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91判断出现在 正在加压中进而向驱动部95输出控制信号以指示关闭电磁阀38。接 收到该控制信号的驱动部95关闭电磁阀38使空气不会从电磁阀38 泄漏。此外,如前所述,由于送气球15与压力传感器92通过比大 袖带导通管33细的旁通管34连接,因此,具有使急剧的压力变化 弱化的效果。也就是说,当压力急剧上升时,显示部11会显示压力 值变大,这样就会产生使用者误认为已充分加压的危险。因此,通 过使压力变化变弱能够防止使用者的上述误解。
蜂鸣器96在血压计主体通电且显示部显示“ON”时、或通过 模式开关13进行模式选择时、或确定血压值时、以及发生错误等时 会发声。
使用者看到显示部11显示的最大血压值后,判断是否已对大袖 带22及小袖带23进行了足以进行测定的充分的加压,若判断充分 加压便停止从送气球15的空气供给。此时,压力传感器92检测到 在规定期间内的压力变动值(上升值)大致为零或处于减压状态。 于是,控制部91对驱动部95输出控制信号以指示电磁阀38开启, 接收到该控制信号的驱动部95使电磁阀38开启以使减压速度变成 规定值。然后,血压计的动作从加压模式向测定模式转换。
进入测定模式后,最高血压值及最低血压值按照存储在ROM中 的测定程序进行测定。关于血压值等的决定动作通过图17的流程图 进行详述,在这里仅描述概要。
供给到大袖带22中的空气随着减压徐徐向外排气,在某一时刻 被阻止的血液开始流动。然后,由于血液开始流动小袖带23内的压 力发生变化。该压力变化被压力传感器92检测到,作为脉波信号的 开始检测点。另外,对应于其后的脉波检测的压力值也作为测定值 依次存储在RAM94中。开始检测点的压力值与依次存储的压力值用 于决定后述的最高血压值及最低血压值。
另外,脉搏值是通过检测出规定时间内的脉搏次数再换算成60 秒的值后确定的。
<最高及最低血压值确定动作>
参照图15至图17对确定最高及最低血压值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这里,图15为减压时的压力变动图表,图16为表示减压时的压 力变动的实测值及预测值的图表,图17为用于说明确定最高血压及 最低血压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7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101中,测定减压时的压力值(DC 波形)。该减压时的压力值由图15的图表的特性表示。在该图表中, 虽有压力值急剧变化的地方,但是其表示确定最低血压值并经过规 定时间后急速排气时的变化。测定的各压力值暂时存储在RAM94 中。另外,使送气结束时刻的t=0。
在步骤S102中,包含在减压时的测定压力内的振动成分(变动 值:AC成分)被抽出,该被抽出的值被存储在RAM93中。此外, 振动成分通过过滤压力值被抽出。将抽出的振动成分在图表中表示 的情况下则如图15所示。
在步骤S103中,基于步骤S102得到的振动特性而得到第1最 高血压值候补点(第1SYS)。从减压开始的规定期间,由于大袖带 21的作用使被测定者的手臂血液受阻,因此,振动成分非常少。然 后,随着大袖带21内的压力的减少血液再次流动,得到最初的急剧 上升点(图15中的第1SYS)。当该上升点的实测振幅值与预测振 幅值的差d1(但是,实测振幅值>预测振幅值)包含在最大脉波振幅 值的规定的比率(例如5%~15%)内的情况下,对应于该点的血压 值(DC值)作为第1的最高血压值候补。限定在15%以内的原因是, 若为15%以上的话,为异常值的可能性较高。此外,预测振幅值, 如图16所示,为从时间上的前点(例如三个之前的点)预测的值。 另外,这里的“候补”是指,由于在被测定者的脉搏不规则的情况 下,脉波存在混乱,因此不一定最初的上升点时的压力值就一定表 示最高血压值。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要考虑通过其他方法得 到的候补值。
在步骤S104中,基于由步骤S102得到的振动特性得到第2最 高血压值候补点(第2SYS)。第2SYS为从最大脉波振幅值观察急 剧下降的点,在图16的图表中,实测振幅值与预测振幅值之差d2 (但是,实测振幅值>预测振幅值)为从最大脉波振幅值点观察最初 进入最大脉波振幅值的5%~15%的范围内的点。为15%以内的理由 如上所述。然后,对应于第2SYS的血压值(DC值)作为第2最大 血压值候补。
接下来,在步骤S105中,取得第3最高血压值候补点(统计的 SYS)。该统计的SYS为与最大脉波振幅值的规定比例相当的点, 其以经验上的可能性为依据。因此,该统计的SYS对于上升点有数 个并且不明确哪一个可能性大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6中,在对应于第1SYS的第1最大血压值 候补与对应于第2SYS的第2最大血压值候补之间的差异为规定值 (mmHg)以内的情况下,处理向步骤S107推进,在步骤S107中将 第1最高血压值候补确定为最高血压值。
当差异为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处理向步骤S108推进,例如, 将第1至第3最大血压值候补的平均值确定为最高血压值。此外, 也可以将三个值加权平均。
接下来,在步骤S109中,算出最低血压值。从图15可知,包 络线从最大脉波振幅值点徐徐变小,但是,将成为最大脉波振幅值 的规定比例的点作为表示最低血压值的点(DIA),将与此点对应的 血压值(DC值)作为最低血压值。此外,确定最低血压值的演算不 一定在确定最大血压值后实行,在其之前也可以,并行也可以。
上述求得的最高及最低血压值由显示部11显示。
此外,在这里,在第1最高血压值候补与第2最高血压值候补 之间的差异在规定范围以外的情况下,虽将第1至第3候补值的平 均值最为最高血压值,也可将第1及第3候补值的平均值或第3候 补值作为最高血压值。另外,与第1最高血压值候补与第2最高血 压值候补之间的差异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无关,也可以将第1及第3 候补值的平均值作为最高血压值。而且,求出第1及第2候补值, 将其平均值作为最高血压值也可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基本上测出减压时多个上升点 再作为最高血压值的候补求出最终的最高血压值,但是,并不限于 此,也可以在加压时使用图17的流程图所示的算法来确定最高血压 值及最低血压值。也就是说,减压时的压力变动特性如图15所示, 求出图23A、23B所示的加压(升压)时的压力变动特性,并检测 出多个最高血压值候补(图中第1SYS,第2SYS等),进而根据同 样的算法得到最高血压值。
<电磁阀38的结构及动作>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磁阀38的结构及其动作参照图18 至图22进行说明。此外,对电磁阀38的开闭动作进行PWM控制。
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磁阀38的结构。在图18中, 381表示橡胶阀,382表示第1柱塞,383表示柱塞支座,384表示 衬套,385表示第2柱塞。
橡胶阀381从第1柱塞仅突出S距离的空间。该橡胶阀381,例 如在加压时,通过阻塞柱塞支座383的流路使空气不从阀38泄露。 另外,例如在减压时,橡胶阀381从柱塞支座383离开进而开放流 路,进行排气。柱塞支座383与第1及第2柱塞382、385均由具有 传导性的金属形成。由于在电磁阀38的两端加有电压,金属制的柱 塞382与柱塞支座383之间的电磁力会起作用,施加的电压越大(例 如,从1.2V到最大1.7V或1.8V)其电磁力的越大。
图19是表示电磁阀38进行正常开闭动作时的磁滞特性的图表。 在图19的图表中,横轴表示施加在电磁阀38上的电压(由于进行 PWM控制,用%表示),纵轴表示阀的开放冲程(满开时用“0” 表示)。另外,在图19中,曲线L1表示关闭电磁阀38时的磁滞特 性,曲线L2表示在开启同一阀时的磁滞特性。
电磁阀38从满开的状态徐徐施加电压(参照曲线L1),电磁阀 38从PWM大约40%的点徐徐开始关闭。然后,到达点P1(PWM 接近50%)后流路通过橡胶阀381的作用被关闭(开放冲程大约-195 μm附近)。在此时刻橡胶阀381还没有完全关闭,空气还能够流 通。接下来,继续施加电压,通过压扁具有弹性的橡胶阀使流路完 全密闭。完全密闭状态(点P2)时的冲程约为-340μm。
在使电磁阀38从完全密闭状态(P2)开放的情况下(曲线L2), 施加电压徐徐下降。随着施加电压的降低,被压扁的橡胶阀381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进入控制区域的右端E1,随后空气能够从橡胶阀 381与柱塞支座383之间的缝隙流过。也就是说,电磁阀38处于半 开状态,伴随着施加电压(PWM)的下降从间隙泄露的空气量逐渐 增加。在点P3(PWM约为44%,开放冲程约为-200μm)电磁阀38 完全开启。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速度被控制在5mmHg/秒,该控制 在图19中的控制区域内实行。
在这里,控制区域为由E1与E2夹住的区域,并且是根据减压 速度5mmHg/秒对排气进行控制的区域。另外,将与控制区域对应的 电压作为电磁阀控制电压(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大致0.6~大致 1.0V;PWM为大致50%~大致64%)。进入控制区域的开始时刻 (PWM=E1),其减压速度不会上到达5mmHg/秒,但是,该时刻 是朝向该速度的控制开始的时间点,排气开始。然后,由于施加电 压下降,橡胶阀381渐渐开启,当减压速度到达5mmHg/秒后对施加 电压进行控制以保持该速度。若减压继续进行,由于袖带2内的压 力也下降,橡胶阀的开启情况也加大。当到达控制区域的左端 (PWM=E2)后,将减压速度维持在5mmHg/秒的控制结束,实行快 速排气。此时的袖带2的压力设定在例如20~30mmHg。
在点P1-P2之间及P2-P3之间使电磁阀38保持在闭状态的力为 通过施加电压的作用而产生在第1柱塞382与柱塞支座383之间的 电磁力。因此,与点P2-P3之间的开放冲程的变化平缓相比,由于 不受电磁力的影响,开放后(点P3后)的开放冲程的变化比较急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了开闭动作受施加电压 控制的电磁阀,可以在送气球15送气时(加压时)迅速关闭电磁阀 38,排气时(减压时)根据上述模式稳定地将袖带2中的空气排出。
但是,为了进行上述稳定的开闭动作,如图18所示,使橡胶阀 381及第1柱塞382保持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Y方向的运动将变得 重要。因此,如图20所示,电磁阀38倾斜(很容易发生),进而 导致第1柱塞382与柱塞支座383接触,通过两金属之间产生的电 磁力使两金属固着在一起,将会发生即使施加本来应该开放的电压 (点P3)电磁阀38也不开放的弊端。
图21表示在这种倾斜状态下使电磁阀38关闭时的磁滞特性。
电磁阀38从满开状态徐徐施加电压(参照曲线L3),电磁阀 38从PWM约为40%的点开始关闭。然后,到达点P4(PWM约为 55%)后流路被倾斜的橡胶阀381(参照图20)封闭(开放冲程约为 -230μm附近)。接下来继续施加电压,通过压扁具有弹性的橡胶阀 将流路完全密闭,在到达完全密闭状态(点P2)期间的点P5中, 第1柱塞382与柱塞支座383接触,并且通过由施加电压产生的电 磁力使两者吸附在一起。并在吸附状态下到达密闭状态的点P2。此 时的冲程与图19一样约为-340μm。
从完全密闭状态(P2)到使电磁阀38开放的情况(曲线L4), 徐徐降低施加电压。随着施加电压的下降,被压扁的橡胶阀381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但是即使在该状态下,第1柱塞382与柱塞支座 383还是通过电磁力固着在一起,在点P6(PWM约为48%,开放冲 程约为-300μm)金属接触被放开。也就是说,即使电压进入到控制 区域,由于电磁力产生的固着力的影响,橡胶阀381的冲程几乎没 有发生变化,直到点P6。接下来,经过点P6,第1柱塞382与柱塞 支座383的固着被解除,橡胶阀382急剧打开。由于该影响,磁滞 L4发生剧烈变化。经过点P6后,电磁阀38处于半开的状态,空气 开始从间隙泄露。进而,通过施加电压的下降,倾斜的电磁阀38在 点7(PWM约为43%,开放冲程约为-220μm)完全打开。
此外,将点P4-P5-P2之间及P2-P6之间的电磁阀38保持在关闭 状态的力,与图19的情况一样,为通过施加电压产生在第1柱塞382 与柱塞支座383之间的电磁力。因此,点P2-P6之间的冲程变化比 较平缓。与此相对,在金属接触放开后(点P6后),由于该时间点 的施加电压(PWM)本来应该使橡胶阀381徐徐开放,由于引起了 冲程的急剧变化,使橡胶阀381在点7完全开放。
这样,发生金属固着后,由于橡胶阀381开始急剧开启(P6), 将减压速度保持在大约5mmHg/秒是比较困难的。如图21所示,实 际上,从进入控制区域到点P6,橡胶阀381的冲程没有发生变化, 几乎没有空气流通。
在没有引起金属固着的通常的电磁阀38进行开闭动作时,关闭 橡胶阀381时的PWM与开启时的PWM之差约为6%,与此相比, 发生金属固着的情况下,PWM之差约为12%。若存在这种金属固着 则会引起如前所述的电磁阀的急剧的开闭动作,因此,具有不能稳 定地排出(减压)袖带2内的空气的缺点。通常只要能使电磁阀38 水平出入的话就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其控制非常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改良方案中,如图22所示,将电磁阀38 的第1柱塞382中可能进行接触的部分386进行切削,使其圆周方 向上的大致整体呈锥状。这样,将由于第1柱塞382的倾斜而可能 与柱塞支座383接触的某部分386形成为锥状,由此,可在第1柱 塞382与柱塞支座383之间确保一定程度的空间,这样,即使电磁 阀38稍微倾斜也能够防止金属接触。此外,将该切削成锥状的部分 (386)的角度φ设定在大致5度到大致8度之间,这样不仅能够抑 制倾斜的影响,并且对于不会过度削弱第1柱塞382与柱塞支座383 之间的电磁力这点来说十分有效。但是,并不一定限定在该范围内, 无论多少只要形成锥状对于倾斜来说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这样,若将第1柱塞382形成为锥状,即使橡胶阀381倾斜, 磁滞特性也能如图19所示那样,因此可以稳定地实行减压速度的控 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范 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 加下述请求项。
主张的优先权
申请以2004年9月1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 2004-264562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在这里引用其记载的全部内容。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血压计 2020-05-11 670
血压计 2020-05-11 596
血压计 2020-05-11 275
血压计 2020-05-11 954
血压计 2020-05-12 968
血压计 2020-05-12 169
血压计 2020-05-12 709
血压计 2020-05-12 36
血压计 2020-05-13 632
血压计 2020-05-13 680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