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牙科学 / 支架 / 支架输送系统

支架输送系统

阅读:2发布:2021-05-25

专利汇可以提供支架输送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支架 输送系统。该支架输送系统(1)由包括自身扩张型支架(10)、内侧管体(3)、收纳有支架(10)的支架收纳管体(5)的主体、及设置在主体的基端的操作部(6)构成。内侧管体(3)包括能够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的支架保持部,操作部(6)包括固定在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的 齿条 构件(43)、具有与齿条构件(43)的齿(66) 啮合 的驱动 齿轮 (54)且用于使齿条构件进退的操作用旋转辊(50)、及固定在贯穿支架收纳管体且自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突出的基端侧管(34)的基端部的连接器(46)。,下面是支架输送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和操作部;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包括:
支架,其具有许多个侧壁开口,该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
内侧管体,其具有引导线腔管;
支架收纳管体,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上述支架;
而且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通过将上述支架配置为覆盖上述内侧管体的顶端部,且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相对于上述内侧管体向基端侧移动,能够放出上述支架;
上述操作部设置在该支架输送系统主体的基端部,包括用于使该支架收纳管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侧管体包括:
顶端侧管,其具有上述引导线腔管;
基端侧管,其连结于该顶端侧管的基端侧并贯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上述操作部包括:
外壳
杆状的齿条构件,其收纳在上述外壳内,固定于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
操作用旋转辊,其具有用于与上述齿条构件的齿啮合、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移动的驱动齿轮
连接器,其固定在自固定于上述齿条构件的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突出的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而且保持于上述外壳;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具有这样的支架保持功能:将上述支架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前进,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并且,通过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上述齿条构件向上述连接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放出上述支架,而且,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向与上述连接器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基端侧管具有顶端部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开口、连通至基端的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能够自上述连接器经由上述基端侧管内的上述腔管向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内注入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支架包括朝向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侧的顶端部和朝向该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侧的基端部,除基端部之外不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弯曲自由端,在上述支架的顶端侧部分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露出之后,通过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移动,能够将露出部分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操作部包括将上述齿条构件以可解的方式锁定的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操作部包括移动限制部,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上述规定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与上述齿条构件的端部抵接,限制上述齿条构件移动规定程度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操作部包括移动限制部,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与上述齿条构件的端部抵接,限制上述齿条移动规定程度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上述操作部具有辊间歇旋转机构,该辊间歇旋转机构对上述操作用旋转辊施加旋转阻,并且能够使辊间歇地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设于上述内侧管体的顶端侧抵接部,其位于上述支架的基端部内的位置,而且设置在不会进入到上述支架的上述侧壁开口内的位置;
设于上述内侧管体的基端侧抵接部,其设置在上述支架的基端后方且与上述顶端侧抵接部接近的位置,而且能够抵接于上述支架的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输送系统的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包括能够抵接于上述顶端侧抵接部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而且,上述支架以上述基端侧内方突出部位于上述内侧管体的上述顶端侧抵接部与上述基端侧抵接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上述内侧管体的至少成为上述支架的基端部内的位置,用于将上述支架向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方向推压,而且,上述支架被上述弹性构件和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夹持,而且上述支架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架收纳管体滑动。

说明书全文

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在血管、胆管、气管、食道、尿道等生物体内的管腔中产生的狭窄部、或者闭塞部的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支架输送系统通常为了改善狭窄部或闭塞部而具有支架。支架通常是这样的管状的医疗用具:为了治疗因血管或其他生物体内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各种疾患而使该狭窄部位或闭塞部位扩张,并为了确保该部位的内腔而留置在该部位。
[0003] 下面,以血管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0004] 支架在从体外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其直径较小,在目标的狭窄部位或闭塞部位扩张而直径增大,而且维持该状态地保持该部位的管腔。
[0005] 作为支架,通常是金属线材、或者对金属管进行加工而成的圆筒状的构件。支架以变细的状态安装于导管等,插入到生物体内,在目标部位(狭窄部位或闭塞部位)利用某种方法扩张,贴紧固定于该部位的管腔内壁,从而维持管腔形状。支架根据功能及留置方法被区分为自身扩张型支架和球囊扩张型支架。球囊扩张型支架的支架自身没有扩张功能,在将安装在球囊上的支架插入到目标部位之后,使球囊扩张,利用球囊的扩张使支架扩张(塑性变形),贴紧固定于目标管腔的内表面。在该类型的支架中,需要上述那样的支架扩张作业。另一方面,自身扩张型支架的支架自身具有扩张功能,以收缩变细的状态插入到生物体内,在目标部位放开,从而自己返回到原来的扩张的状态,贴紧固定于管腔内壁而维持管腔形状。
[0006] 现在的支架留置的目的在于,使因某种原因而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返回到原来的通畅状态,主要是谋求预防、减少在实施了PTCA等手术之后发生的再狭窄。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抑制再狭窄的概率,也使用搭载有免疫抑制剂、制癌剂等药剂的药剂溶出支架,其效果众所周知。
[0007] 自身扩张型支架大多在下肢的血管、颈动脉这样的外围(peripheral)区域中使用,例如包括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1-505441号公报,WO96/26689)所示的形态。
[0008] 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04897号公报,WO2005/032614)中公开有一种送达系统,该送达系统将医疗器具(支架)送达配备在患者的体内,其中,该送达系统具有送达导管,该送达导管包括:内侧导管构件,其包括可安装医疗器具的区域;外侧约束构件,其以与内侧导管构件和医疗器具呈同轴状嵌在内侧导管构件和医疗器具上;外侧约束构件能够相对于内侧导管构件沿轴线方向运动,其具有包括与容纳机构连结的旋转式微型旋轮(thumb wheel)的操作手柄,内侧导管构件具有安装于操作手柄的近位端部,通过微型旋轮的旋转,容纳机构发生直线运动而外侧约束构件被拉向近位侧,在内侧导管构件保持静止的状态下医疗器具露出。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1-505441号公报(WO96/26689)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7-504897号公报(WO2005/032614)
[0011] 在采用专利文献1那样的自身扩张型支架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鉴于支架所具有的自身扩张性,留置时的定位比球囊扩张型支架难,有时会发生支架自支架输送系统飞出的弹出现象,发生该现象时,支架配置在自预定配置位置偏离的位置。另外,在支架留置手术中,存在将支架排出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再次调整留置位置的情况。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难以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输送系统内。
[0012] 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用于放出支架的外侧约束构件的操作性良好。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也难以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输送系统内。

发明内容

[0013]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自身扩张型支架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支架的放出操作良好,而且,即使在使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露出一定程度之后,也能够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中,而且,支架向支架收纳管体的收纳作业也很容易。
[0014] 达到上述目的的方式如下述。
[0015] 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和操作部;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包括:支架,其具有许多个侧壁开口,该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内侧管体,其具有引导线腔管;支架收纳管体,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上述支架;而且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通过将上述支架配置为覆盖上述内侧管体的顶端部,且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相对于上述内侧管体向基端侧移动,能够放出上述支架;上述操作部设置在该支架输送系统主体的基端部,包括用于使该支架收纳管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管体包括:顶端侧管,其具有上述引导线腔管;基端侧管,其连结于该顶端侧管的基端侧并贯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上述操作部包括:外壳;杆状的齿条构件,其收纳在上述外壳内,固定于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操作用旋转辊,其具有用于与上述齿条构件的齿啮合、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移动的驱动齿轮;连接器,其固定在自固定于上述齿条构件的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突出的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而且保持于上述外壳;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具有这样的支架保持功能:将上述支架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前进,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并且,通过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上述齿条构件向上述连接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放出上述支架,而且,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向与上述连接器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0016] 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具有包括支架、内侧管体、在顶端部内收纳有支架的支架收纳管体的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及设置在支架输送系统主体的基端部且包括用于使支架收纳管体移动的移动机构的操作部。内侧管体包括具有引导线腔管的顶端侧管、及连结于顶端侧管的基端侧的基端侧管。操作部包括:外壳;杆状的齿条构件,其收纳在外壳内,固定于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操作用旋转辊,其具有用于与齿条构件的齿啮合、使齿条构件在外壳内移动的驱动齿轮;连接器,其固定在自固定于齿条构件的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突出的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而且保持于外壳。而且,支架输送系统具有这样的支架保持功能:将支架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支架收纳管体前进,能够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内;并且,通过操作用旋转辊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齿条构件向连接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自支架收纳管体放出支架,而且,在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操作用旋转辊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齿条构件在外壳内向与连接器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内。
[0017] 在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中,通过操作用旋转辊向规定方向旋转,杆状的齿条构件在外壳内向连接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自支架收纳管体放出支架,因此,支架的放出操作容易。并且,在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操作用旋转辊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杆状的齿条构件在外壳内向与连接器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内,因此,即使在使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露出一定程度之后,也能够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内,从而能够再次配置支架,而且,支架向支架收纳管体的收纳作业也仅是使辊旋转,因此操作容易。
[0018] 另外,基端侧管具有顶端部在支架收纳管体内开口、连通至基端的腔管,能够自连接器经由基端侧管内的腔管向支架输送系统内注入液体,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部内的启动加注作业变得容易,并且,也能够自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排出液体(例如药剂)。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局部省略外形图。
[0020]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部的放大图。
[0021] 图3是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部的纵剖放大图。
[0022] 图4是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内侧管体(包含支架)的局部省略外形图。
[0023]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部附近的说明图。
[0024] 图6是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部的局部省略放大剖视图。
[0025]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中间部附近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所使用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一例的主视图。
[0027] 图9是图8中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展开图。
[0028] 图10是图8中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基端侧结合部的放大图。
[0029] 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0030]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0031] 图13是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放大主视图。
[0032] 图14是图13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俯视图。
[0033]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0034]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0035]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操作部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0036]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7]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8]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
[0039]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
[0040]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
[0041] 图2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部的纵剖放大图。
[0042] 图24是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所使用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另一例的展开图。
[0043] 图25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4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支架输送系统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使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
[0045] 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换言之,是生物体器官病变部改善用器具)1包括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和操作部6;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包括:支架10,其具有许多个侧壁开口,该支架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内侧管体3,其具有引导线腔管61;支架收纳管体(支架收纳构件)5,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支架10;而且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通过将支架10配置为覆盖内侧管体3的顶端部,且使支架收纳管体5相对于内侧管体3向基端侧移动,能够放出支架10;上述操作部6设置在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的基端部,包括用于使支架收纳管体5移动的移动机构。
[0046] 而且,内侧管体3包括:顶端侧管31,其具有引导线腔管61;基端侧管34,其连结于顶端侧管31的基端侧。
[0047] 而且,操作部6包括:外壳40;杆状的齿条构件43,其收纳在外壳40内,固定于支架收纳管体5(具体地讲,是基端管22)的基端;操作用旋转辊50,其具有用于与齿条构件43的齿(日文:歯車)66啮合、使齿条构件43在外壳40内移动的驱动齿轮54;连接器46,其固定在基端侧管34的基端部,而且保持于外壳40,基端侧管34贯穿固定于齿条构件43的支架收纳管体5(具体地讲,是基端管22)且自该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突出。
[0048] 而且,支架输送系统1具有这样的支架保持功能35、36:将支架10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支架收纳管体5前进,能够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并且,通过操作用旋转辊50向规定方向旋转,杆状的齿条构件43在外壳40内向连接器46方向移动,能够自支架收纳管体5放出支架10,而且,在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操作用旋转辊50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杆状的齿条构件43在外壳40内向与连接器46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
[0049]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中,内侧管体3的基端侧管34具有顶端部在支架收纳管体内开口、连通至基端的腔管38。另外,基端侧管34利用连结构件与顶端侧管31的基端侧相连结。另外,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能够自连接器46经由基端侧管34内的腔管38向支架输送系统内注入液体。
[0050] 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1包括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和设置在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的基端部的操作部6。
[0051] 而且,图示的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包括:支架10,其具有许多个侧壁开口,该支架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内侧管体3,其具有引导线腔管61;支架收纳管体5,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支架10;而且支架10配置为覆盖内侧管体3的顶端部。
[0052] 另外,图示的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包括:支架10,其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支架收纳管体5,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支架10;内侧管体3,其以能滑动的方式贯穿支架收纳管体5的内侧,用于将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的顶端放出。支架10包括朝向支架收纳管体5的顶端侧的顶端部和朝向该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侧的基端部,并且,除基端部之外实质上至少不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弯曲自由端,在支架的顶端侧部分自支架收纳管体5露出之后,通过使支架收纳管体5向顶端侧移动,能够将露出部分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支架输送系统1具有一端在支架输送系统的顶端开口、另一端在比支架收纳管体5的支架收纳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开口的引导线腔管61。
[0053] 支架输送系统主体2由支架10、在顶端部内收纳有支架10的支架收纳管体5、及以能滑动的方式贯穿于支架收纳管体5内侧的内侧管体3构成。
[0054] 如图1~图7所示,支架收纳管体5包括顶端管21和固定于顶端管21的基端的基端管22。
[0055] 顶端管21为管状体,其顶端及基端开口。在将支架10留置在管腔的目标部位时,顶端开口起到支架10的放出口的功能。支架10通过自该顶端开口被放出而被解除应力负载,进行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顶端管21的顶端部成为用于在内部收纳支架10的支架收纳部位。另外,顶端管21包括设置在比支架收纳部位靠基端侧的侧孔23。侧孔23用于将引导线导出到外部。
[0056] 另外,优选在顶端管21的顶端部设置造影标记28。如图6所示,支架10以其顶端位置与造影标记28的顶端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收纳在顶端管21内。作为造影标记28的形状,优选由造影材料形成的筒状构件。另外,作为造影标记的形成材料,能够优选使用从由铱、铂、金、铼、钨、钯、铑、钽、、钌及铪构成的元素组中选择的一种元素(单体)或者两种以上元素(合金)。
[0057] 另外,基端管22是具有从顶端贯穿至基端的管路的管体,其顶端固定于上述顶端管21的基端,其基端部固定于被收纳在后述操作部6内的齿条构件43。
[0058] 顶端管21的外径优选为0.5mm~4.0mm,特别优选为0.8mm~2.0mm。另外,顶端管21的内径优选为0.2mm~1.8mm。顶端管21的长度优选为50mm~500mm,特别优选为100mm~300mm。
[0059] 基端管22的外径优选为0.3mm~4.0mm,特别优选为0.5mm~1.0mm。另外,基端管22的内径优选为0.1mm~1.0mm。基端管22的长度优选为500mm~4000mm,特别优选为800mm~2000mm。
[0060] 作为顶端管21及基端管22的形成材料,考虑到管所要求的物理特性(柔软性、硬度、强度、滑动性、耐弯折性、伸缩性),例如优选为不锈、超弹性金属、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FE、ETFE等氟类聚合物,以及热塑性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从尼龙类(例如聚酰胺弹性体)、聚酯类(例如聚氨酯弹性体)、聚酯类(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弹性体)、烯类(例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中适当地选择。
[0061] 而且,优选顶端管21比基端管22柔软。通过这样设置,操作性良好。
[0062] 并且,优选对支架收纳管体5的外表面(顶端管21及基端管22)实施用于呈现润滑性的处理。作为该处理,例如能够列举出涂覆或者固定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ポリ(2-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メタクリレート)),羟基乙基丙烯酸酯(ポリ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アクリレート),羟丙基纤维素(ヒドロキシプロピルセルロース),甲基乙烯基醚-来酸酐共聚物(メチルビニルエーテル無マレイン酸共重合体),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ジメチルアクリルアミド-グリシジルメタクリレート共重合体)等亲水性聚合物的方法等。另外,为了使支架收纳管体5与支架10及内侧管体3的滑动性良好,也可以在顶端管21的内表面涂敷或固定上述材料。
[0063] 如图1~图7所示,内侧管体3包括基端侧管34、顶端部自支架收纳管体5的顶端突出的顶端侧管31、用于连结顶端侧管31的基端部和基端侧管34的顶端部的线状构件33、及固定于基端侧管34的基端的连接器46。
[0064]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内侧管体3具有在比支架收纳管体5的支架收纳部位靠基端侧的侧部开口的引导线腔管的基端侧开口,支架收纳管体5具有设置在比支架收纳部位靠基端侧的侧孔,能够使引导线自侧孔及基端侧开口贯穿。
[0065] 如图5所示,顶端侧管31的顶端自支架收纳管体5(顶端管21)的顶端突出。另外,在顶端侧管31上设有用于阻止支架收纳管体5向顶端方向移动的止挡件32。如图7所示,顶端侧管31的基端部弯曲,进入到顶端管21的侧孔23中,以能脱离的方式卡合。顶端侧管31的外径优选为0.2mm~2.0mm。另外,顶端侧止挡件32的顶端部优选如图5所示那样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直径缩小。止挡件32的最大直径部的外径优选为0.5mm~4.0mm。另外,止挡件32的基端部也优选如图5所示那样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直径缩小。另外,顶端侧管31具有从顶端延伸至基端的引导线腔管61,顶端侧管31的基端开口39的位置优选位于顶端侧管31的距顶端10mm~400mm的基端侧,特别优选位于顶端侧管31的距顶端50mm~350mm的基端侧。另外,基端开口39的位置优选为距所配置的支架10的基端(换言之,是支架收纳部位的基端)50mm~250mm左右的基端侧。
[0066] 而且,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1包括:基端侧管34,其贯穿支架收纳管体5内;支架保持功能,将支架10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优选为将支架的基端侧部分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支架收纳管体5前进,能够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
[0067] 在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中,为了形成支架保持功能,内侧管体3包括:顶端侧抵接部36,其位于支架10的基端部内的位置,而且设置在不会进入到支架10的侧壁开口内的位置;基端侧抵接部35,其设置在支架10的基端后方且与顶端侧抵接部36接近的位置,而且能够抵接于支架10的基端;支架10包括能够抵接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并且,支架10配置成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位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由此,在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支架收纳管体5前进,能够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
[0068]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架10是在侧面具有许多个开口、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的所谓的自身扩张型支架。并且,支架10采用这样的构造:包括朝向支架收纳管体5的顶端侧的顶端部和朝向该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侧的基端部,并且,除基端部之外实质上至少不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弯曲自由端,在支架的顶端部自支架收纳管体5露出之后,通过使支架收纳管体5向顶端侧移动,能够将露出的顶端部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
[0069] 作为使用的支架,也可以通过各线状构成要件的端部与其他的线状构成要件结合而不具有自由端。另外,作为使用的支架,也可以如图8及图9所示。图8是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所使用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一例子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展开图。
[0070] 该支架10包括从支架的一端侧沿轴线方向延伸至该支架的另一端侧且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波状支承件13、14、及连接各相邻的波状支承件并沿轴线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1个或多个连接支承件15,并且,波状支承件13、14的端部与接近的波状支承件的端部相结合。另外,支架10具有形成在各支承件之间的许多个开口。
[0071] 特别是,图8及图9所示的支架10包括:第1波状支承件13,其从支架10的一端侧沿轴线方向延伸至该支架10的另一端侧,且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第2波状支承件14,其位于第1波状支承件13之间,从支架的一端侧沿轴线方向延伸至该支架的另一端侧,且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1个或多个连接支承件15,其连接各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3和第2波状支承件14,并且沿轴线方向延伸规定长度。而且,第2波状支承件14的顶点相对于在支架10的圆周方向上接近且向相同的方向弯曲的第1波状支承件
13的顶点,在支架的轴线方向上偏离规定长度。另外,第1波状支承件13的端部13a、13b与接近的第2波状支承件的端部14a、14b相结合。
[0072] 该实施例的支架10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的所谓的自身扩张型支架。
[0073] 第1波状支承件13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沿轴线方向延伸。而且,第1波状支承件13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根。第1波状支承件13的数量优选为3根以上,特别优选为3根~8根。并且,多根第1波状支承件13优选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等度地配置。
[0074] 第2波状支承件14也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沿轴线方向延伸。而且,第2波状支承件14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根,各第2波状支承件14排列在各第1波状支承件之间。第2波状支承件14的数量优选为3根以上,特别优选为3根~8根。并且,多根第2波状支承件14优选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等角度地配置。另外,第2波状支承件14的数量优选与第1波状支承件13的数量相同。
[0075] 而且,该支架10包括连接各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3和第2波状支承件14并沿轴线方向延伸规定长度的1个或多个连接支承件15。特别是,在该实施例的支架10中,连接支承件15在一个波状支承件的拐点附近具有一端,在自相邻的另一个波状支承件的顶点附近越过该顶点一些的区域中具有另一端,该连接支承件15沿轴线方向延伸,且向与另一个波状支承件的顶点相同的方向弯曲。而且,如图9所示,连接支承件15由具有朝向支架10的圆周方向一侧的顶点的弯曲的第1连接支承件15a、及具有朝向支架10的圆周方向另一侧的顶点的弯曲的第2连接支承件15b构成。另外,连接支承件15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具有与在支架10的圆周方向上接近的第1波状支承件13或第2波状支承件14的弯曲部的圆弧大致相同的半径。
[0076] 而且,该实施例的支架10包括用于将所有的第1波状支承件13的端部与接近的任一个第2波状支承件的端部结合的结合部16、18。具体地讲,支架10的第1波状支承件13的一端侧端部13a利用结合部16与接近的一个第2波状支承件14(具体地讲,是接近且位于圆周方向另一侧的第2波状支承件14)的一端侧端部14a相结合。另外,第1波状支承件13的另一端侧端部13b利用结合部18与接近的一个第2波状支承件14(具体地讲,是接近且位于圆周方向一侧的第2波状支承件14)的另一端侧端部14b相结合。即,在一端侧的结合部16和另一端侧的结合部18中,结合的第1波状支承件13和第2波状支承件
14的组合不同(逐个错开)。
[0077] 而且,如图6所示,支架10包括能够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抵接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支架10配置成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位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优选由安装于支架10的基端部(结合部)16的造影标记(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形成。另外,如图6所示,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不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管31的外表面接触。另外,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也可以由形成于支架的基端部(结合部)的厚壁部构成。基端侧内方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优选为0.05mm~0.2mm。另外,支架中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与未成为突出部的其他部分的高度之差优选为0.01mm~0.1mm。
[0078] 并且,该实施例的支架10也可以如图6所示地在支架10的顶端部具有顶端侧内方突出部19a。顶端侧内方突出部19a优选由安装于支架10的顶端部(结合部)18的造影标记19形成。另外,支架的顶端侧内方突出部也可以由形成于支架的顶端部(结合部)的厚壁部构成。
[0079] 在该实施例的支架中,在结合部16上设有造影标记17。在该实施例中,结合部16具有开口,包括在支架的基端(连结部的端部)方向上分开规定距离地平行延伸的两根框架部16a、16b,造影标记17包覆两根框架部16a、16b的大致整体。而且,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由该造影标记17的靠支架的内表面侧部分构成。并且,在该实施例的支架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由卷绕在支架10的基端部(结合部)16的开口上的片状构件的靠支架的内表面侧部分形成。并且,在该实施例的支架中,片状构件具有向支架10的内表面侧突出的内侧重合部17b,形成比其他的部分较大程度地突出的部分。
[0080] 形成基端侧内方突出部的造影标记17优选具有规定的厚度(线径)。而且,在图10及图11的构造中,造影标记17将形成基端部(结合部)16的两根框架部收纳在其内部,而且中央部凹陷,并且一部分重合,从而固定于两根框架部。
[0081] 另外,作为支架的基端部(结合部),也可以不具有图10及图11所示的独立的开口。例如也可以是支承件的端部14a的基端与框架部16a的端部连续,支承件的端部13a的基端与框架部16b连续,开口在该端部开放,与两根支承件之间的空间连通。
[0082] 并且,作为支架的基端部(结合部),也可以一概不具有上述开口。在该类型的支架中,结合部成为具有规定面积的弯曲一些的板状部,以覆盖其表背面的方式安装有造影标记。
[0083] 而且,支架的基端部优选包括卡定部16c,该卡定部16c用于限制形成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的造影标记17向基端方向移动。特别优选卡定部16c如图10所示那样以相对的方式设有两个。通过设置该卡定部,在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中时,能够防止造影标记17被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向支架的基端侧推压时造影标记17相对于支架移动、脱离。并且,支架的基端部16成为自造影标记17向基端突出的状态。因此,在放出支架时,内侧管体3的基端侧抵接部35会抵接于支架10的基端部16的基端,内侧管体3的基端侧抵接部35不抵接于造影标记17,因此,不会发生造影标记17相对于支架移动、脱离。
[0084] 另外,在上述的所有实施例中,作为造影标记,优选使用上述片状构件,但也可以将线状构件卷绕在支架的基端部(结合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具有向支架的内表面侧突出的内侧重合部。作为造影标记的形成材料,能够优选使用从由铱、铂、金、铼、钨、钯、铑、钽、银、钌及铪构成的元素组中选择的一种元素(单体)或者两种以上元素(合金)。
[0085] 而且,能够通过焊接、焊、粘接、熔接、扩散中的任一种手段来固定造影标记。
[0086] 作为支架10的构成材料,优选为超弹性金属。作为超弹性金属,优选使用超弹性合金。这里所说的超弹性合金通常被称作形状记忆合金,至少在生物体温度(37℃附近)下显示超弹性。特别优选使用Ni为49原子%~53原子%的Ti-Ni合金、Zn为38.5重量%~41.5重量%的Cu-Zn合金、X为1重量%~10重量%的Cu-Zn-X合金(X=Be、Si、Sn、Al、Ga)、Al为36原子%~38原子%的Ni-Al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特别优选上述Ti-Ni合金。另外,通过用0.01重量%~10.0重量%的X置换Ti-Ni合金的一部分而成的Ti-Ni-X合金(X=Co、Fe、Mn、Cr、V、Al、Nb、W、B等)、或者用0.01原子%~30.0原子%的X置换Ti-Ni合金的一部分而成的Ti-Ni-X合金(X=Cu、Pb、Zr),并选择冷加工率或/及最终热处理的条件,能够适当地改变机械特性。另外,通过使用上述Ti-Ni-X合金并选择冷加工率或/及最终热处理的条件,能够适当地改变机2 2
械特性。使用的超弹性合金的压曲强度(负载时的屈服应力)为5kg/mm ~200kg/mm
2 2
(22℃),更优选为8kg/mm ~150kg/mm,复原应力(负荷解除时的屈服应力)为3kg/
2 2 2 2
mm ~180kg/mm(22℃),更优选为5kg/mm ~130kg/mm。这里所说的超弹性的意思是,即使在使用温度下变形(弯曲、拉伸、压缩)至通常的金属塑性变形的区域,也在变形释放之后不必加热就恢复为大致压缩之前的形状。
[0087] 而且,支架的压缩时的直径优选为0.5mm~1.8mm,特别优选为0.6mm~1.4mm。另外,支架的非压缩时的长度优选为5mm~200mm,特别优选为8.0mm~100.0mm。另外,支架的非压缩时的直径优选为1.5mm~6.0mm,特别优选为2.0mm~5.0mm。并且,支架的壁厚优选为0.05mm~0.15mm,特别优选为0.05mm~0.40mm。波状支承件的宽度优选为0.01mm~1.00mm,特别优选为0.05mm~0.2mm。波状支承件的表面优选被加工为平滑,更优选通过电解研磨实现平滑。另外,支架的径向强度优选为0.1N/cm~30.0N/cm,特别优选为0.5N/cm~5.0N/cm。
[0088] 而且,如图4、图5、图6(特别是图6)所示,内侧管体3包括:顶端侧抵接部36,其位于支架10的基端部内,而且不会进入到支架10的侧壁开口内;基端侧抵接部35,其设置在支架10的基端后方且与顶端侧抵接部36接近的位置,而且能够抵接于支架10的基端。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特别是图6)所示,顶端侧抵接部36成为自顶端侧管31的外表面突出的顶端侧突出部,基端侧抵接部35也与顶端侧抵接部36同样,成为自顶端侧管31的外表面突出的基端侧突出部。
[0089] 而且,上述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能够抵接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而且,如图6所示,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位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
[0090] 而且,如图5及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在作为距顶端侧管31的顶端规定距离的基端侧的位置具有顶端侧抵接部36。顶端侧抵接部36位于支架10的基端部内,其配置在比距支架10的基端稍靠顶端侧的位置。而且,在比该顶端侧抵接部36稍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基端侧抵接部35。基端侧抵接部35配置在支架10的基端附近且位于支架10的后方(基端侧)。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位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因此,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的距离比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的轴线方向长度长一些。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的距离优选比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的轴线方向长度长出0.02mm~1.0mm,特别优选长出0.05mm~0.3mm。
[0091] 而且,顶端侧抵接部36不会进入到支架10的侧壁开口内。另外,顶端侧抵接部36优选为在顶端侧管31的整个外周上连续设置的环状突出部。环状突出部例如通过在顶端侧管的外周安装筒状构件而形成。通过做成该环状突出部,可靠地与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抵接。另外,顶端侧抵接部36优选实质上不与支架10的内表面接触。通过这样设置,在放出支架时顶端侧抵接部36不会成为障碍。顶端侧抵接部36具有能够抵接于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的高度。顶端侧抵接部36的高度优选为0.06mm~0.11mm,特别优选为0.08mm~0.11mm。另外,顶端侧抵接部36的轴线方向长度优选为0.
1mm~3.0mm,特别优选为0.3mm~2.0mm。
[0092] 另外,顶端侧抵接部36优选为在顶端侧管31的整个外周上连续设置的环状突出部,但也可以由配置成环状的不连续的多个肋构成。
[0093] 而且,基端侧抵接部35优选为在顶端侧管31的整个外周上连续设置的环状突出部。环状突出部例如通过在顶端侧管的外周安装筒状构件而形成。另外,基端侧抵接部35优选不与支架收纳管体5的内表面接触。通过这样设置,在放出支架时基端侧抵接部35不会妨碍操作。基端侧抵接部35具有能够抵接于支架10的基端的高度。基端侧抵接部35的高度优选为0.08mm~0.18mm,特别优选为0.1mm~0.16mm。另外,基端侧抵接部35的轴线方向长度优选为0.1mm~3.0mm,特别优选为0.3mm~2.0mm。另外,基端侧抵接部35的外表面与支架收纳管体5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01mm~0.04mm。基端侧抵接部35高于顶端侧抵接部36,两者的高度差优选为0.02mm~0.1mm。
[0094] 并且,顶端侧抵接部36及基端侧抵接部35优选由造影材料形成。作为造影材料,能够优选使用上述造影标记的形成材料。特别优选为通过安装由造影材料构成的筒状构件而形成。并且,顶端侧抵接部36及基端侧抵接部35优选由造影材料形成,并且,两者的轴线方向长度不同。通过这样设置,两者容易识别。哪一个较长都可以,但两者的长度差优选为0.3mm~1.0mm。
[0095]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1中,内侧管体3(具体地讲,是顶端侧管31)在比支架收纳管体5的支架收纳部位靠基端侧的位置具有与引导线腔管连通的开口39。
[0096] 另外,如图7所示,顶端侧管31也可以至少在比支架的基端靠基端侧的部分包括加强层31a。加强层31a优选设置在整个顶端侧管31上。另外,加强层31a也可以不设置在顶端侧管31的最顶端部分。加强层31a优选为网格状的加强层。网格状的加强层优选由编织线形成。编织线例如可以由线径为0.01mm~0.2mm,优选为0.03mm~0.1mm的不锈钢、弹性金属、超弹性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线形成。另外,也可以由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形成编织线。
[0097] 如图1~图7所示,内侧管体3包括顶端侧管31、基端侧管34、用于连结顶端侧管31的基端部和基端侧管34的顶端部的线状构件33、及固定于基端侧管34的基端的连接器
46。
[0098] 内侧管体的基端侧管34是具有贯通的内部腔管的管,内部腔管的顶端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具体地讲,是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管22的顶端部内)开口、内部腔管的基端在连接器46内开口。
[0099] 而且,如图7所示,内侧管体3包括用于连结顶端侧管31和基端侧管34的连结构件。在该实施例中,连结构件由线状构件33和热收缩管81构成。线状构件33的基端部进入到基端侧管34的顶端部内,被固定。另外,线状构件33的顶端部利用热收缩管81固定于顶端侧管31的侧面。并且,在该实施例中,线状构件33的固定于顶端侧管31的部分的顶端侧成为小径部。
[0100] 内侧管体3的长度优选为400mm~2500mm,特别优选为400mm~2200mm。另外,基端侧管34的外径优选为0.3mm~3.0mm,特别优选为0.5mm~1.0mm。另外,基端侧管34的内径优选为0.1mm~2.5mm,特别优选为0.2mm~2.0mm。顶端侧管31的长度优选为10mm~400mm,特别优选为50mm~350mm,其外径优选为0.2mm~2.0mm,特别优选为0.4mm~1.7mm。另外,腔管61的内径优选为0.1mm~1.8mm,特别优选为0.3mm~
1.0mm。
[0101] 作为内侧管体(顶端侧管31及基端侧管34)的形成材料,优选为具有硬度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不锈钢、超弹性金属、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FE等氟类聚合物、PEEK(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另外,也可以在内侧管体3的外表面涂敷具有生物适应性、特别是抗血栓性的材料。作为抗血栓性材料,例如能够优选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ポリ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メタアクリレート)、甲基丙烯酸羟乙酯(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メタアクリレート)和苯乙烯的共聚体(例如HEMA-St-HEMA嵌段共聚体)等。
[0102] 并且,内侧管体3中的、有可能自支架收纳管体5突出的部分的外表面优选具有润滑性。因此,例如也可以涂敷或固定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ポリ(2-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メタクリレート)),羟基乙基丙烯酸酯(ポリヒドロキシエチルアクリレート),羟丙基纤维素(ヒドロキシプロピルセルロース),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メチルビニルエーテル無水マレイン酸共重合体),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ジメチルアクリルアミド-グリシジルメタクリレート共重合体)等亲水性聚合物。另外,也可以在内侧管体3的整个外表面涂敷或固定上述物质。并且,为了提高与引导线的滑动性,也可以在内侧管体3的整个内表面也涂敷或固定上述物质。
[0103] 而且,基端侧管34贯穿支架收纳管体内,自支架收纳管体5(基端管22)的基端开口突出。如图1、图13~图19所示,在基端侧管34的基端部固着有连接器46。
[0104] 而且,在该支架输送系统1中,能够在连接器46上连接液体注入器具,利用连接的液体注入器具注入的液体能够穿过基端侧管34内的腔管38,流到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侧部分内,对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内进行冲洗,并且,也能够自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排出。
[0105] 而且,作为用于能够在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1所具有的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支架收纳管体5前进、将支架10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的支架保持功能,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如图23所示的构造。
[0106] 在该实施例的构造中,内侧管体3至少包括设置在位于支架基端部内的位置的外表面、用于将支架10向支架收纳管体5方向推压的弹性构件85,支架10被弹性构件85和支架收纳管体5夹持,而且能够相对于支架收纳管体5滑动。另外,支架10实质上无法相对于弹性构件85滑动。
[0107] 弹性构件85固定于内侧管体3(具体地讲,是顶端侧管31)的外表面。而且,如图23所示,弹性构件85是具有固定于顶端侧管31的固定部85a、及用于推压支架10的弹性部85b的绕线线圈(wire coil)。固定部85a通过将构成绕线线圈的线卷绕于顶端侧管31而形成,弹性部85b如图23所示那样通过使形成固定部85a的线自顶端侧管31分开并扩径而构成。弹性部85b具有能够推压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内的支架10的大小和弹簧弹性。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优选由绕线线圈构成的弹性构件85的至少弹性部85b如图23所示地向基端侧倾斜一些。另外,也可以使由绕线线圈构成的弹性构件85的至少弹性部85b向顶端侧倾斜一些。这样,通过使由绕线线圈构成的弹性构件85的弹性部85b倾斜,能更加良好地推压支架10。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弹性构件85推压支架10的内周的一部分。
[0108] 而且,弹性构件85设有多个。特别是,在图23所示的支架输送系统1中,弹性构件85在支架10的基端部内设有多个。另外,弹性构件85的配置间隔成为大致等间隔。另外,也可以将多个弹性构件配置成,随着朝向支架的基端侧去而各弹性构件间的距离变近。
[010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1的操作部6。
[0110] 操作部6包括用于使支架收纳管体5移动的移动机构。在该实施例中,操作部6包括:外壳40;杆状的齿条构件43,其收纳在外壳40内,固定于支架收纳管体5(具体地讲,是基端管22)的基端;操作用旋转辊50,其具有用于与齿条构件43的齿66啮合、使齿条构件43在外壳40内移动的驱动齿轮54;连接器46,其固定在基端侧管34的基端部,基端侧管34贯穿固定于齿条构件43的支架收纳管体5(具体地讲,是基端管22)、且自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突出。
[0111] 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包括用于使杆状的齿条构件43后退及前进的移动机构,由此,能够使固定于齿条构件43的支架收纳管体5相对于内侧管体3后退(使支架露出)及前进(收纳支架)。
[0112] 如图12~图19所示,操作部6包括外壳40。外壳40由第1外壳41和第2外壳42构成。外壳40成为基端侧及中央部弯曲且带有圆度的形状,易于把持且容易在把持的状态下操作辊。
[0113] 如图12~图19所示,外壳40包括用于使操作用旋转辊50自收纳部局部地突出的开口部72、用于收纳辊50的旋转轴的一端52的轴承部56、及用于收纳辊5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53的轴承部68。
[0114] 而且,如图12~图19所示,在内侧管体3的基端侧管34的基端部固定有筒状连接器46,外壳40具有连接器46的收纳部58、69。另外,在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管22的基端部固定有杆状的齿条构件43,外壳40包括用于将齿条构件43以能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收纳的齿条构件收纳部70、71。另外,在外壳40的顶端部固定有用于将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管22以能滑动的方式包覆而使基端管22插入其中的顶端构件48。在顶端构件48内包括供基端管22以能滑动的方式贯穿的通路67。
[0115] 如图12所示,齿条构件43由第1齿条构件44和第2齿条构件45构成,通过用这两者夹住支架收纳管体5的基端管22的基端部而固定于基端管22的基端部。而且,齿条构件43为比支架10长出规定长度的杆状,在靠辊侧的表面(朝向外壳下方的表面)形成有齿66。齿66设置在齿条构件43的整个齿形成面上。
[0116] 如图12~图19所示,操作用旋转辊50包括:旋转轴的一端52,其设置在一个侧面;旋转轴的另一端53,其设置在另一个侧面;以及驱动齿轮54,其与齿条构件43的齿66啮合,用于使齿条构件43在外壳40内移动。驱动齿轮54的直径比旋转辊的直径小,驱动齿轮54的外径优选为10mm~60mm。另外,辊50包括为了能够使辊间歇地旋转而设置的齿轮状部分55。操作用旋转辊50自外壳40的开口部72局部地露出,该部分成为操作部。
[0117]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中,包括将齿条构件43以能够解的方式锁定的锁定机构。操作部6包括锁杆(lock lever)47,如图12所示,锁杆47包括锁杆主体62、自锁杆主体62突出的锁栓(lock bar)63、及向外壳安装的安装部64。而且,如图12所示,第1外壳41包括将锁栓63以能滑动的方式收纳的锁栓收纳口59、及将安装部64以能滑动的方式收纳并且与安装部64的顶端部卡合而保持锁杆47的安装口60。而且,在安装口60上设有用于将锁杆47的位置保持为锁定状态及非锁定状态的肋65。而且,如图13~图15所示,在锁杆47位于靠外壳40的开口部72侧的状态下,锁栓63抵接于齿条构件43的基端面,阻止齿条构件43向后方(连接器构件46方向、支架放出方向)移动。而且,如图18所示,通过压下锁杆47(向远离外壳40的开口部72的方向推压),锁杆安装部64越过形成在安装口60的内表面的肋65,在安装口内向下方(自齿条构件43分开的方向)滑动,锁栓63也在锁栓收纳口59内滑动,向自齿条构件43分开的方向移动,锁栓63不抵接于齿条构件43的基端面,锁定被解除,辊50能够旋转。而且,利用形成在安装口60的内表面的肋65保持非锁定状态。
[0118] 并且,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包括这样的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即,在操作用旋转辊50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与齿条构件的端部抵接,限制齿条构件移动(换言之,是辊旋转、支架收纳管体5相对于内侧管体3移动)规定程度以上。具体地讲,如用于表示自操作部6拆下第1外壳41后的状态的图16所示,齿条构件43的顶端43a能够抵接于外壳40(第2外壳)的顶端部内表面,齿条构件43无法进一步前进。因此,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包括这样的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即,在操作用旋转辊50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支架收纳管体5的前进方向、收纳支架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与齿条构件43的顶端43a抵接,限制齿条构件进一步移动(辊旋转)。同样,如图16及图19所示,齿条构件43的基端43b能够抵接于外壳40(第2外壳)的基端部内表面42a,齿条构件43无法进一步后退。因此,在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中具有这样的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即,在操作用旋转辊50向规定方向(支架收纳管体5的后退方向、放出支架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旋转限制部)与齿条构件43的基端43b抵接,限制齿条构件进一步(规定程度以上)移动(辊旋转)。
[0119] 另外,为了在支架收纳管体5移动时不会由过剩的力导致支架收纳管体变形、破坏,也可以在施加了安全设定值以上的力时,使旋转辊的驱动齿轮与齿条构件的齿的啮合解除,进行空转。该空转产生机构例如能够利用用于收纳操作用旋转辊50的旋转轴的一端52的轴承部56、及用于收纳辊50的旋转轴的另一端53的轴承部68中的间隙形成。而且,上述安全设定值优选低于支架收纳管体的破坏强度。
[0120] 并且,该实施例的操作部6包括保持操作用旋转辊50、付与旋转阻力、并且能够使辊间歇地旋转的辊间歇旋转机构。在该实施例中,辊间歇旋转机构由设置于操作用旋转辊50的齿轮状部分55、及顶端部进入到齿轮状部分55的凹部中的可弹性变形销49构成。可弹性变形销49包括向齿轮状部分55的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及设置在主体部的基端部的基部部分,基部部分固定于第2外壳42的销固定部74。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齿轮状部分55形成在与形成有辊50的驱动齿轮54的面不同的面。而且,利用可变形销49,将辊50向开口部72方向推压,限制了不慎的旋转。而且,在辊50旋转时,通过销49变形,容许辊旋转,并且,在销49的顶端进入到齿轮状部分55的凹部时成为辊保持状态,因此,能够使辊间歇地(断续地)旋转。并且,优选销49在辊旋转时在变形之后复原时产生声音。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操作者认识到旋转。并且,销49优选产生能够识别出辊的旋转方向的旋转声音。
通过这样设置,根据声音能够确认向哪个方向旋转、换言之是使支架收纳管体5前进还是后退。
[0121] 接着,使用图18~图22说明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作用。
[0122] 将在顶端侧管31内贯穿有引导线82的支架输送系统1插入到治疗对象血管中,使支架到达目标部位。在该状态下,为支架10整体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中的状态。然后,如图18所示,推压锁杆47,解除齿条构件43的锁定。然后,如图19所示,通过使辊向规定方向(箭头方向)旋转,支架收纳管体5相对于内侧管体3向后方移动,如图20所示,支架10在自其顶端侧开始逐渐露出的同时扩张。在该实施例的支架输送系统中,如图21所示,通过支架10的基端抵接于内侧管体3(顶端侧管31)的基端侧抵接部35,能够限制支架10向基端侧移动,因此,能够使支架10露出。自支架收纳管体5露出来的支架10利用自身扩张力扩张,欲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态。然后,在需要再次调整支架10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辊向与规定方向(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图22所示,支架收纳管体5向顶端方向移动,支架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顶端侧管31)内。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支架10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a抵接于内侧管体3(顶端侧管31)的顶端侧抵接部36,能够限制支架10向顶端侧移动,因此,能够收纳支架10。
[0123] 然后,在对支架进行再配置而使其位于适当位置之后,通过再次使辊向规定方向(箭头方向)旋转,支架收纳管体5向基端侧移动,支架10自支架收纳管体5的顶端开口露出。然后,通过使辊向规定方向(箭头方向)旋转直到支架的基端露出为止,支架自支架收纳管体被完全放出,支架自内侧管体3脱离。另外,在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1中,能够在连接器46上连接液体注入器具(未图示),利用连接的液体注入器具,能够向支架输送系统1内注入液体。而且,自连接器46注入的液体能够穿过基端侧管34内的腔管38,流到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侧部分内,对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内进行冲洗,并且,也能够自支架输送系统(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排出该液体。
[0124] 另外,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支架,也可以如图24所示。该支架170与上述支架10同样,是在侧面具有许多个开口、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的所谓的自身扩张型支架。并且,支架170包括朝向支架收纳管体(支架收纳构件)
5的顶端侧的顶端部和朝向该支架收纳管体(支架收纳构件)5的基端侧的基端部,并且,除基端部之外实质上至少不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弯曲自由端,在支架的顶端部自支架收纳管体
5露出之后,通过使支架收纳管体5相对于内侧管体3向顶端侧移动,能够将露出的顶端部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5中。
[0125] 该支架170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支架170包括从支架170的一端侧沿轴线方向延伸至该支架170的另一端侧且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波状支承件173、174、及连接各相邻的波状支承件173、174的多个连接支承件175。相邻的波状支承件173、174包括多个接近部和分开部,连接支承件175将相邻的波状支承件
173、174的接近部之间连接起来,并且,在连接支承件175的中央部具有朝向支架的轴线方向顶端侧的弯曲部185。
[0126] 特别是,在该支架170中,多个波状支承件173、174由多个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多个第2波状支承件174构成,上述第1波状支承件173具有多个上点173a和多个下点173b,上述第2波状支承件174具有多个上点174a和多个下点174b且位于各第1波状支承件之间。各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通过一个波状支承件的上点或下点与接近的另一个波状支承件的下点或上点大致相对而形成接近部。连接支承件175将构成接近部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上点173a或下点173b和第2波状支承件的下点174b或上点174a连接起来。另外,各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
174通过一个波状支承件的下点或上点与接近的另一个波状支承件的上点或下点大致相对而形成分开部。
[0127] 该支架170是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的所谓的自身扩张型支架。
[0128] 第1波状支承件173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沿轴线方向延伸。而且,第1波状支承件173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根。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数量优选为两根以上,特别优选为3根~8根。并且,多根第1波状支承件173优选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等角度地配置。
[0129] 而且,在该支架170中,第1波状支承件173除了两侧部之外,以大致相同的波形连续规定长度。即,第1波状支承件173除了两端部附近之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波形、即具有相同波长及相同振幅的波连续。在第1波状支承件173大致整体具有相同波形的情况下,其波长根据支架的外径也有所不同,但优选为0.5mm~8.0mm,特别优选为2.0mm~4.0mm,振幅优选为0.1mm~10.0mm,特别优选为0.3mm~3.0mm。
[0130] 第2波状支承件174也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地沿轴线方向延伸。而且,第2波状支承件174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有多根,各第2波状支承件174排列在各第1波状支承件之间。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数量优选为两根以上,特别优选为3根~8根。并且,多根第2波状支承件174优选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等角度地配置。另外,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数量与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数量相同。
[0131] 而且,在该支架170中,第2波状支承件174除了两侧部之外,以大致相同的波形连续规定长度。即,第2波状支承件174除了两端部附近之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波形、即具有相同波长及相同振幅的波连续。在第2波状支承件174大致整体具有相同波形的情况下,其波长根据支架的外径也有所不同,但优选为0.5mm~8.0mm,特别优选为2.0mm~4.0mm,振幅优选为0.1mm~10.0mm,特别优选为0.3mm~3.0mm。
[0132] 并且,在该支架170中,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具有大致相同的波形。即,在该支架170中,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为这样的形态:具有大致相同的波长及相同的振幅,而且,第2波状支承件174成为相对于第1波状支承件
173向支架的轴线方向偏离约半个波长的量。
[0133] 因此,如图24所示,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通过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上点173a或下点173b与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下点174b或上点174a大致相对而形成接近部和分开部。即,在该支架170中,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各自的上点相互间、下点相互间并不相对(彼此错开),因此在轴线方向上交替具有接近部和分开部。
[0134] 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支架中,各波状支承件173、174的除了两端部之外的部分均为相同的长度。因此,在使支架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之后,各支承件相对于轴线方向平行地接近,并且长度相同,因此,在周向上不会鼓起,能良好地缩径。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支架中,各波状支承件173、174除了两端之外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线大致成等角度地配置。因此,在使支架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之后,支承件之间的间隙均等地变小,因此,支承件彼此不会重叠而良好地收缩。
[0135] 而且,在该支架170中,如图24所示,包括将相邻的波状支承件173、174的接近部之间连接起来、并且在中央部具有朝向支架的轴线方向顶端侧延伸的弯曲部185的连接支承件175。连接支承件175的轴线方向长度根据支架的外径不同也有所不同,但优选为0.1mm~3.0mm,特别优选为0.5mm~2.0mm。另外,连接支承件175相对于支架170的中心轴线对称且相对于弯曲部185的顶点对称。另外,在该支架170中,相邻的第1波状支承件173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多个接近部大致全部利用连接支承件175相连接。而且,连接支承件175的弯曲部185位于形成在波状支承件173、174之间的分开部附近。另外,连接支承件175的弯曲部185成为朝向支架170的顶端方向的自由端。而且,在该实施例的支架170中,连接支承件175在支架的轴线方向上以串联状设有多个。另外,连接支承件
175在支架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
[0136] 而且,该实施例的支架170在支架的顶端部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包括弯曲部172和弯曲部176,该弯曲部172是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顶端部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顶端部结合而形成的,该弯曲部176是通过分支部161与第1波状支承件173连接的线状部163的顶端部和通过分支部162与第2波状支承件174连接的线状部164的顶端部结合而形成的。而且,在弯曲部176上安装有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另外,具有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的弯曲部176位于比弯曲部172靠支架的顶端侧的位置。
[0137] 另外,该支架170在支架的基端部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包括弯曲部179和弯曲部178,该弯曲部179是第1波状支承件173的基端部和第2波状支承件174的基端部结合形成的,该弯曲部178是通过分支部181与第1波状支承件173连接的线状部183的基端部和通过分支部182与第2波状支承件174连接的线状部184的基端部结合形成的。即,该支架170利用弯曲部178和弯曲部179形成朝向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侧的基端部。而且,在弯曲部178上安装有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另外,在该支架170中,由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形成后述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7a。另外,具有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的弯曲部178位于比弯曲部179靠支架的基端侧的位置。而且,该支架170除了弯曲部178、179之外,不具有朝向支架的基端方向的自由端。因此,在使支架的顶端部局部地自支架收纳管体露出之后,使支架收纳管体相对于内侧管体向顶端侧移动时,由于没有朝向支架收纳管体的自由端,因此,支架不会勾挂于支架收纳管体,能够将支架再次收纳在支架收纳管体(支架收纳构件)中。另外,在该支架170中,构成基端侧部分的弯曲部178的线状部183、
184在轴线方向上长于构成顶端侧部分的弯曲部176的线状部163、164。该支架170自顶端侧(弯曲部176侧)插入并留置在到生物体内。
[0138] 而且,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包覆构成弯曲部的两根框架部的大致整体或一部分。另外,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为较薄的长方体状,其通过将两根框架部收纳在内部且中央部凹陷而固定于两根框架部。作为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优选使用从由铱、铂、金、铼、钨、钯、铑、钽、银、钌及铪构成的元素组中选择的一种元素(单体)或者两种以上元素(合金)。另外,标记的长度优选为0.1mm~4.0mm,特别优选为0.3mm~1.0mm。另外,标记的壁厚优选为0.01mm~0.30mm,特别优选为0.03mm~0.10mm。
[0139] 图25是用于说明使用图24的生物体内留置用支架的支架输送系统的说明图。
[0140] 如图25所示,支架170包括由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形成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7a。而且,配置成仅是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7a、即弯曲部178位于内侧管体3的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另外,配置成设置在相邻的弯曲部178之间的弯曲部179位于比顶端侧抵接部36靠顶端侧的位置。通过做成该构造,能够防止在使支架170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之后相邻的放射线非透射性标记177彼此接触或重合,能良好地收缩。另外,也容易将支架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177a配置在顶端侧抵接部36与基端侧抵接部35之间。
[014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2] 本发明的支架输送系统如下。
[0143]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和操作部;
[0144]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包括:
[0145] 支架,其具有许多个侧壁开口,该支架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插入到生物体内时被向中心轴线方向压缩,在留置于生物体内时能够向外方扩张而复原为压缩之前的形状;
[0146] 内侧管体,其具有引导线腔管;
[0147] 支架收纳管体,其在顶端部内收纳有上述支架;
[0148] 而且上述支架输送系统主体通过将上述支架配置为覆盖上述内侧管体的顶端部,且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相对于上述内侧管体向基端侧移动,能够放出上述支架;
[0149] 上述操作部设置在该支架输送系统主体的基端部,包括用于使该支架收纳管体移动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0150] 上述内侧管体包括:
[0151] 顶端侧管,其具有上述引导线腔管;
[0152] 基端侧管,其连结于该顶端侧管的基端侧并贯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0153] 上述操作部包括:
[0154] 外壳;
[0155] 杆状的齿条构件,其收纳在上述外壳内,固定于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
[0156] 操作用旋转辊,其具有用于与上述齿条构件的齿啮合、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移动的驱动齿轮;
[0157] 连接器,其固定在自固定于上述齿条构件的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突出的上述基端侧管的基端部,而且保持于上述外壳;
[0158]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具有这样的支架保持功能:将上述支架以能解除保持的方式保持,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前进,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并且,通过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规定方向旋转而使上述齿条构件向上述连接器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放出上述支架,而且,在上述支架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局部地露出之后,通过使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使上述齿条构件在上述外壳内向与上述连接器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将上述支架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0159] 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
[0160]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61] 上述基端侧管具有顶端部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开口、连通至基端的腔管。
[0162] (3)根据上述(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63] 上述支架输送系统能够自上述连接器经由上述基端侧管内的上述腔管向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内注入液体。
[0164]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65] 上述支架包括朝向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顶端侧的顶端部和朝向该支架收纳管体的基端侧的基端部,除基端部之外不具有朝向基端侧的弯曲自由端,在上述支架的顶端侧部分自上述支架收纳管体露出之后,通过使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移动,能够将露出部分再次收纳在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内。
[0166]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67] 上述操作部包括将上述齿条构件以可解锁的方式锁定的锁定机构。
[0168]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69] 上述操作部包括移动限制部,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上述规定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与上述齿条构件的端部抵接,限制上述齿条构件移动规定程度以上。
[0170]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71] 上述操作部包括移动限制部,在上述操作用旋转辊向与上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该移动限制部与上述齿条构件的端部抵接,限制上述齿条移动规定程度以上。
[0172]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73] 上述操作部具有辊间歇旋转机构,该辊间歇旋转机构对上述操作用旋转辊施加旋转阻力,并且能够使辊间歇地旋转。
[0174]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75]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0176] 设于上述内侧管体的顶端侧抵接部,其位于上述支架的基端部内的位置,而且设置在不会进入到上述支架的上述侧壁开口内的位置;
[0177] 设于上述内侧管体的基端侧抵接部,其设置在上述支架的基端后方且与上述顶端侧抵接部接近的位置,而且能够抵接于上述支架的基端。
[0178]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79]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输送系统的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包括能够抵接于上述顶端侧抵接部的基端侧内方突出部,而且,上述支架以上述基端侧内方突出部位于上述内侧管体的上述顶端侧抵接部与上述基端侧抵接部之间的方式配置。
[0180] (11)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中,
[0181] 为了形成上述支架保持功能,上述支架输送系统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设置在上述内侧管体的至少成为上述支架的基端部内的位置,用于将上述支架向上述支架收纳管体的方向推压,而且,上述支架被上述弹性构件和上述支架收纳管体夹持,而且上述支架能够相对于上述支架收纳管体滑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绝缘子支架 2021-02-18 5
保险杠支架 2020-08-12 2
电视安装支架 2021-03-29 4
储水包固定支架 2021-05-24 2
腔内支架 2020-05-27 6
轴承支架 2020-05-30 3
一种八孔鞍座支架 2021-10-03 1
分液器支架及制冷设备 2022-04-01 2
一种智能移动设备支架 2022-08-11 2
ICU床用护理支架 2020-11-13 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