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汇可以提供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及其应用,特别是用于传动技术领域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包括阻尼缓冲装置、和/或离合装置、和/或致动装置、和/或调节装置、和/或探测器装置,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通过阻尼缓冲装置、和/或离合装置、和/或致动装置、和/或调节装置、和/或探测器装置的不同组合与连接以实现多种动 力 或运动的接合与分离功能,与传统换挡装置(例如, 超越 离合器 、 摩擦片 式离合器、摩擦片式 制动 器、狗牙离合器、同步器等)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控性好、控制难度低、模 块 化高、通用性好、可扩展性强、换挡过程无动力中断、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下面是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将机器(M)的至少两个零件、构件或部件彼此连接,和/或实现动力接合功能和/或动力分离功能,和/或实现运动接合功能和/或运动分离功能,和/或实现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减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至少包括缓冲阻尼装置(DM)、和/或离合装置(CM)、和/或调节装置(RM)、和/或致动装置(AM)、和/或探测器装置(SD);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其自身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其自身所传递的扭矩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其自身所传递的载荷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其自身所传递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制功能;
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所承受的载荷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所传递的扭矩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所传递的载荷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所传递的动力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所传递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制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动力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有一定的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动力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动力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有一定的衰减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动力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有一定的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运动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有一定的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运动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运动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有一定的衰减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对所述离合装置(CM)运动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有一定的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缓冲能力或阻尼大小由其自身结构调节或设定;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缓冲能力或阻尼大小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调节装置(RM)进行调节或控制;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调节装置(RM)进行调节或控制;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能传递的载荷大小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调节装置(RM)进行调节或控制;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能传递的动力大小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调节装置(RM)进行调节或控制;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能传递的运动大小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调节装置(RM)进行调节或控制;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被布置在所述机器(M)的动力源至所述机器(M)的执行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锁止或解锁的功能;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所连运动件动力的功能;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接合或分离所连运动件运动的功能;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使与其所连的运动件减速或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单向接合或单向分离的功能;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单向锁止或单向解锁的功能;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所连运动件动力的功能;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所连运动件运动的功能;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使其所连的运动件与其保持同步运动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分别有选择性地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其它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运动分别有选择性地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其它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在旋转方向上单向固定所连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使其所连运动件在旋转方向上保持单向固定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单向加速或单向减速所连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对所连的运动件减速或加速的功能;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使所连的运动件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具有自行分离与接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的分离与接合动作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致动装置(AM)驱动或控制;
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具有自行锁止与解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的锁止与解锁动作直接或间接由所述致动装置(AM)驱动或控制;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驱动或控制所述离合装置(CM)的分离与接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驱动或控制所述离合装置(CM)的多种分离状态与多种接合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间接驱动或控制所述离合装置(CM)的分离与接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间接驱动或控制所述离合装置(CM)的多种分离状态与多种接合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分离状态与接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多种分离状态与多种接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并被约束以防止旋转和平移;
所述调节装置(R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备调节或控制阻尼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备调节或控制缓冲能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并被约束以防止旋转和平移;
所述探测器装置(SD)至少用于直接或间接探测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的温度、和/或位置、和/或速度、和/或其所承受或传递的载荷;和/或
所述探测器装置(SD)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
所述探测器装置(SD)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
所述探测器装置(SD)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和/或
所述探测器装置(SD)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和/或
所述探测器装置(SD)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并被约束以防止旋转和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离心离合机构(50);
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实现其分离或接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另一个部件;和/或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运动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另一个部件;和/或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使所连运动件减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使所连运动件加速的功能;
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离心棘爪(3)、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和/或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齿状凹槽、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齿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在离心力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实现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合或分离,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被构造成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所受离心力逐渐减少时、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具备使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通过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把其动力或运动传递给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离心棘爪(3)、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和/或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和/或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齿状凹槽,和/或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齿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连接,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至少被构造成在离心力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弹力的作用下自行实现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合或分离,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被构造成具有弹性,当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所受离心力逐渐减少时、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具备使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逐渐恢复至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通过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把其动力或运动传递给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离心离合机构(50)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外圈(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离心棘爪(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保持架(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单向离合机构(51);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对所连运动件单向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对所连运动件单向减速、单向停止或单向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使所连的运动件保持单向同步运动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对所连运动件单向旋转加速或单向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有选择性地对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单向减速、单向停止或单向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另一个构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的功能;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第一楔块(10),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楔块(1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或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内圈(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外圈(2)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楔块(10)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一楔块(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架(8)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楔块(1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楔块(10)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第一楔块(10)、第二楔块(46)、第二回位弹簧(21)、第二保持架(47)、和/或第二轴承滚子(48),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中圈(45)的外侧,所述第一中圈(45)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外侧,所述第一中圈(45)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保持架(8)、所述第二保持架(47)、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和/或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楔块(10)、所述第二楔块(46)、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二保持架(47)、和/或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内圈(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中圈(45)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楔块(46)与所述第一外圈(2)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二楔块(46)与所述第一中圈(45)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或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二楔块(46)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固定且反转自由,或所述第二楔块(46)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固定且正转自由,所述第一楔块(10)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一楔块(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架(8)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楔块(1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楔块(10)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楔块(46)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二楔块(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楔块(46)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持架(47)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楔块(46)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楔块(46)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楔块(46)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楔块(46)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楔块(46)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楔块(46)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中圈(45)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外圈(2)与所述第一中圈(45)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圈(1)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圈(2)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轴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第一楔块(10)、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楔块(10)、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或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一楔块(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楔块(10)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架(8)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楔块(1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楔块(10)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保持架(8)、和/或第一轴承滚子(9)、第一楔块(10)、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第一中间离合(23)、第二楔块(46)、第二回位弹簧(21)、第二保持架(47)、和/或第二轴承滚子(48),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保持架(8)、所述第二保持架(47)、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和/或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保持架(8)、和/或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所述第一楔块(10)、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所述第二楔块(46)、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二保持架(47)、和/或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楔块(1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楔块(46)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楔块(46)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或所述第一楔块(10)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楔块(46)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或所述第二楔块(46)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楔块(10)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一楔块(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楔块(10)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架(8)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楔块(1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楔块(1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楔块(10)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楔块(46)包含至少一个楔块、所述第二楔块(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保持架(47)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楔块(46)相对于所述第二保持架(47)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保持架(8)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楔块(46)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楔块(46)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楔块(46)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楔块(46)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楔块(1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楔块(46)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楔块(46)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至少包括两个滚子、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至少具备在径向上和/或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相对位置具有定位的功能,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保持架(8)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隔离并引导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将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保持在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内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保持架(47)至少具备随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运动的功能,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一楔块(10)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与所述第二楔块(46)的接触部分在径向上不重叠;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可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可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中圈(45)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在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可自行使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可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可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共同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相互接触,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转动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互接触,和/或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互接触,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正转或反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具有反转或正转运动趋势时、在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自行使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以及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互接触,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内圈(1)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轴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互接触,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外圈(2)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单向离合机构(51)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二棘爪(20)、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中圈(4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且所述第一外圈(2)位于所述第一中圈(4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二棘爪(20)、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一棘爪(11)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相互接触,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对所述第二棘爪(20)没有作用力时、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互接触,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且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可单向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中圈(4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外圈(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保持架(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轴承滚子(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楔块(10)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中圈(4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楔块(4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保持架(4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轴承滚子(4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至少包括一个液压阻尼器;和/或
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至少具备利用液压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至少包括一个弹簧阻尼器;和/或
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至少具备利用弹簧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至少包括一个材料阻尼器,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至少具备利用粘弹特性材料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棘轮离合机构(52);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动力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运动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旋转加速或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使所连运动件停止旋转的功能;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棘爪与棘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使所连运动件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外圈(2)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至少包括一个杠杆,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杠杆机构(27)、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第二杠杆机构(49),所述第一中圈(4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且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圈(4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可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中圈(4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至少包括一个杠杆,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至少包括一个杠杆,和/或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
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内圈(1)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至少包括一个杠杆,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和/或第一传动凸轮(28),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使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通过螺旋传动副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沿轴向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至少会使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和/或第一传动凸轮(28),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通过螺旋传动副与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沿轴向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至少会使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外圈(2)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换挡凸轮(25)第一杠杆机构(27)、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一中圈(4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且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圈(4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可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中圈(4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可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
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内圈(1)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一定范围内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第一传动销钉(26)、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轴向范围内推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作用下可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轴向移动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一换挡凸轮(25)、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以及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可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作用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具有一定的角度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有选择地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上设有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旋转方向上进行角度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的转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有选择地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某一角度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某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旋转方向上处于远离所述某一角度中间位置的另一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相对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旋转至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拼合成一个平面、从而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旋转时与所述拼合平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内圈(1)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内圈(1)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外圈(2)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外圈(2)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机构(52)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中圈(45)、第一回位弹簧(4)、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棘爪(11)、和/或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第二棘爪(20)、和/或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第二限位销钉(24)、第三棘爪(29)、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第四棘爪(31)、和/或第四回位弹簧(32),所述第一中圈(45)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内圈(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且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中圈(4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中圈(4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棘爪(11)、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和/或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所述第三棘爪(29)、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和/或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单向固定,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在初始位置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可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内圈(1)以及所述第一外圈(2)以及所述第一中圈(45)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以及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构造有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且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以及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棘轮状凸起和/或棘轮状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棘爪(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棘爪(1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棘爪(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棘爪(20)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三棘爪(2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三棘爪(29)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一个棘爪,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四棘爪(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连接、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一起旋转、所述第四棘爪(31)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第一棘爪(1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棘爪(1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一棘爪(11)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对所述第二棘爪(20)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二棘爪(20)在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对所述第三棘爪(29)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三棘爪(29)在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小于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对所述第四棘爪(31)的弹力作用时、所述第四棘爪(31)在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且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以及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单向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且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反转或正转方向上固定且可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以及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自动脱离接合,和/或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接触副也不会自动脱离接合,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中圈(4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圈(4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圈(4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圈(4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棘爪(1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棘爪(20)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棘爪(29)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棘爪(31)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圈(45)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左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一侧远离所述第一中圈(4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棘爪(11)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二棘爪(20)与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三棘爪(29)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所述第四棘爪(31)与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至少包括一个销钉,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在所述第一棘爪(11)或所述第二棘爪(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一定角度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在所述第三棘爪(29)或所述第四棘爪(3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至少具备在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圈(2)的一侧,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一棘爪(1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一棘爪(11)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二棘爪(20)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内圈(1)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二棘爪(20)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反转或正转时、在所述第三棘爪(29)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三棘爪(29)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当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中圈(45)正转或反转时、在所述第四棘爪(31)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或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至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所限定的角度后、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部分表面与所述第一外圈(2)的部分表面拼合成一个圆柱面、所述第四棘爪(3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旋转时与所述拼合的圆柱面接触、从而极大减小了噪音;和/或
所述第一内圈(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外圈(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外圈(1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限位销钉(1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内圈(1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右半离合(1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回位弹簧(2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辅助左半离合(2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限位销钉(2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换挡凸轮(2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传动销钉(2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传动凸轮(2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三棘爪(2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三回位弹簧(30)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四棘爪(3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四回位弹簧(3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二杠杆机构(4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三棘爪(29)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三棘爪(29)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四棘爪(31)为单一实体结构;和/或
所述第四棘爪(31)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和/或
所述第一棘爪(11)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二棘爪(20)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三棘爪(29)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四棘爪(31)至少包括:第一上半棘爪(40)、第一下半棘爪(41)、第一液压阻尼器(42)、和/或第一弹簧阻尼器(43)、和或第一材料阻尼器(44);和/或
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至少包括一个液压阻尼器;和/或
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至少具备利用液压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至少包括一个弹簧阻尼器;和/或
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至少具备利用弹簧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至少包括一个材料阻尼器,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至少具备利用粘弹特性材料的减振与阻尼效应对其自身所传递的动力或载荷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效果;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阻尼器(42)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43)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与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传递给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和/或
所述第一下半棘爪(41)的动力或载荷至少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一材料阻尼器(44)传递给所述第一上半棘爪(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牙嵌离合机构(53);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或槽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或槽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动力的接合与分离;和/或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的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
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或槽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或槽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运动的接合与分离;和/或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的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
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旋转加速或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使所连运动件停止旋转的功能;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牙的主动半离合以及带牙的从动半离合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至少包括: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或非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至少构造有爪牙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爪牙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也不会自动分离,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与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机构(53)至少包括: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中间离合(23),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或非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爪牙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爪牙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也不会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也不会自动分离,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和/或
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齿轮离合机构(54);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动力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运动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旋转加速或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使所连运动件停止旋转的功能;和/或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带齿的主动齿轮以及带齿的从动齿轮的接合与分离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停止状态的功能;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至少包括: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或非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也不会自动分离,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有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与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远离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和/或
所述齿轮离合机构(54)至少包括:第一左半离合(15)、第一右半离合(16)、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中间离合(23),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或非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同轴穿过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以及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以及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也不会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过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自动分离,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接触副具有自锁功能、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之间作用力较大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也不会自动分离,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且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某一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接合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处于靠近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与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处于接合状态;和/或
所述第一左半离合(1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半离合(1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中间离合(2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杠杆离合机构(LCM);
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动力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实现所连接件运动的接合与分离;和/或
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另一个运动件;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其中一个运动件的运动有选择地分别传递给其它运动件;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旋转加速或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使与其所连运动件停止旋转的功能;和/或
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杠杆操纵主摩擦片与从动摩擦片的接合与分离从而有选择地把与其所连运动件保持旋转或固定状态的功能;
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杠杆机构(27)、第一摩擦片(33)、第一对偶片(34)、和/或第一补偿弹簧(35)、第一左承压板(36)、第一右承压板(37)、第一右卡环(38)、和/或第一左法兰(3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法兰(39)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载荷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至少包括一个杠杆,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相对所述第一右离合支架(6)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均固定,当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内圈(1)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外圈(2)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法兰(3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连接、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卡环(38)连接、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至少包括一个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至少包括一个对偶片,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左端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处于右端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分离或接合状态;和/或所述杠杆离合机构(55)至少包括:第一内圈(1)、第一外圈(2)、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第一离合铆钉(7)、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第一定位机构(19)、第一杠杆机构(27)、第一摩擦片(33)、第一对偶片(34)、和/或第一补偿弹簧(35)、第一左承压板(36)、第一右承压板(37)、第一右卡环(38)、和/或第一左法兰(39),所述第一外圈(2)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内圈(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圈(2)、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与所述第一内圈(1)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法兰(39)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所述第一外圈(2)、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和/或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所述第一摩擦片(33)、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所述第一右卡环(38)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一侧,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外圈(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并随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并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载荷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外圈(2)在一定载荷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包括至少一个杠杆,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转动,和/或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转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至少包括一个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对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时、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在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当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在正转以及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均固定,当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一外圈(2)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可转动,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至少包括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通过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与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内圈(1)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左法兰(3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上至少构造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进行轴向定位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连接、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克服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作用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有选择地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或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轴向移动至少会直接或间接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连接、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连接、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对偶片(34)、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一右卡环(38)连接、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一摩擦片(33)、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至少包括一个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摩擦片(33)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至少包括一个对偶片,和/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对偶片(34)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对偶片(34)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左法兰(39)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法兰(39)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外圈(2)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外圈(2)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内圈(1)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内圈(1)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可移动,或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连接并随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相对于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可移动,和/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左法兰(39)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外圈(2)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在轴向上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一右卡环(38)相对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在轴向上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且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圈(1)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左端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接合或分离状态,和/或当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作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内圈(1)处于右端某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摩擦片(33)与所述第一对偶片(34)处于分离或接合状态;和/或所述第一内圈(1)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外圈(2)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回位弹簧(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离合支架(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离合铆钉(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换档齿套(1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杠杆机构(2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摩擦片(33)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对偶片(34)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补偿弹簧(35)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承压板(36)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承压板(37)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右卡环(38)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和/或
所述第一左法兰(39)的材料至少具备一定的减振或阻尼功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操纵离合器(56)、和/或自控离合器(57)、和/或机械离合器(58)、和/或人力离合器(59)、和/或电磁离合器(60)、和/或液压离合器(61)、和/或气压离合器(62)、和/或超越离合器(63)、和/或离心离合器(64)、和/或安全离合器(65)、和/或嵌合式离合器(66)、和/或摩擦式离合器(67)、和/或干式离合器(68)、和/或湿式离合器(69)、和/或弹性离合器(70)、和/或刚性离合器(71)、和/或单向离合器(72)、和/或双向离合器(73)、和/或常开离合器(74)、和/或常闭离合器(75)、和/或盘式离合器(76)、和/或牙嵌离合器(77)、和/或齿形离合器(78)、和/或圆锥离合器(79)、和/或摩擦块离合器(80)、和/或销式离合器(81)、和/或键式离合器(82)、和/或涨圈离合器(83)、和/或扭簧离合器(84)、和/或闸带离合器(85)、和/或闸块离合器(86)、和/或鼓式离合器(87)、和/或隔膜离合器(88)、和/或气胎离合器(89)、和/或滚柱离合器(90)、和/或楔块离合器(91)、和/或棘轮离合器(92)、和/或同步离合器(93)、和/或钢球离合器(94)、和/或磁粉离合器(95)、和/或双作用离合器(96)、和/或调速离合器(97)、和/或永磁离合器(98)、和/或双离合器(99)、和/或多模离合器(100)、和/或直接接触式制动器(101)、和/或非直接接触式制动器(102)、和/或摩擦制动器(103)、和/或非摩擦制动器(104)、和/或常开制动器(105)、和/或常闭制动器(106)、和/或单向制动器(107)、和/或双向制动器(108)、和/或干式制动器(109)、和/或湿式制动器(110)、和/或液压制动器(111)、和/或气压制动器(112)、和/或电磁制动器(113)、和/或惯性制动器(114)、和/或重力制动器(115)、和/或离心制动器(116)、和/或机械制动器(117)、和/或人力制动器(118)、和/或自锁制动器(119)、和/或牙嵌制动器(120)、和/或鼓式制动器(121)、和/或带式制动器(122)、和/或盘式制动器(123)、和/或钳盘式制动器(124)、和/或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25)、和/或浮动钳盘式制动器(126)、和/或全盘式制动器(127)、和/或多片盘式制动器(128)、和/或圆锥制动器(129)、和/或块式制动器(130)、和/或抱闸使制动器(131)、和/或内张式制动器(132)、和/或楔块式制动器(133)、和/或凸轮式制动器(134)、和/或柱塞制动器(135)、和/或推杆制动器(136)、和/或领蹄制动器(137)、和/或从蹄制动器(138)、和/或气囊制动器(139)、和/或磁粉制动器(140)、和/或电涡流制动器(141)、和/或磁滞制动器(142)、和/或涡流制动器(143)、和/或缓速制动器(144)、和/或安全制动器(145)、和/或行车制动器(146)、和/或驻车制动器(147)、和/或双制动器(148)、和/或多模制动器(149);
所述操纵离合器(56)至少具备通过直接或间接操纵其结合元件来实现其离合功能;
和/或
所述自控离合器(57)至少具备,当其主动部分或其从动部分的某些性能参数变化时,其结合元件具有自行离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机械离合器(58)至少具备在机械机构的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所述人力离合器(59)至少具备在人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所述电磁离合器(60)至少具备在电磁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离合器(61)至少具备在液体压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离合器(62)至少具备在气体压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超越离合器(63)至少具备,当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速度变化;或当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旋转方向改变时,其具有自行离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心离合器(64)至少具备在其离心体的离心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安全离合器(65)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确保其传递的扭矩或转速不超过某限定值的功能;和/或
所述嵌合式离合器(66)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接合元件采用机械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式离合器(67)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接合元件采用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干式离合器(68)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接合元件采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湿式离合器(69)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或从动部分的接合元件采用湿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弹性离合器(70)至少具备对其传递的动力或运动具有弹性以及阻尼作用的功能;
和/或
所述刚性离合器(71)至少具备对其传递的动力或运动具有刚性且无阻尼作用的功能;
和/或所述单向离合器(72);和/或
所述双向离合器(73)至少具备在正反两个旋转方向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功能;和/或所述常开离合器(74)至少具备,当除去其操纵力后,其接合元件处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和/或
所述常闭离合器(75)至少具备,当除去其操纵力后,其接合元件处于接合状态的离合器;和/或
所述盘式离合器(76)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环片的端面组成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牙嵌离合器(77)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爪牙状零件组成的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齿形离合器(78)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齿牙状零件组成的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圆锥离合器(79)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锥面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
和/或
所述摩擦块离合器(80)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摩擦块端面与偶件组成的摩擦副来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销式离合器(8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销和销座零件组成的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键式离合器(8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键和键座零件组成的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涨圈离合器(83)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涨圈的外圆柱面与偶件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扭簧离合器(84)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扭簧的内圆柱面与偶件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闸带离合器(85)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闸带的内圆柱面固定摩擦材料与偶件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闸块离合器(86)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闸块的外圆柱面固定摩擦材料与偶件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鼓式离合器(87)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柱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
和/或
所述隔膜离合器(88)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空气压力通过隔膜片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气胎离合器(89)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空气压力通过气胎施加到摩擦副上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滚柱离合器(90)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滚柱和星轮以及滚柱和滚道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楔块离合器(9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楔块和内、外滚道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棘轮离合器(9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棘轮和棘爪组成的嵌合副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同步离合器(93)至少具备,当其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转速同步后自动接合,当其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存在一定转速差时自动脱离接合的功能;和/或
所述钢球离合器(94)至少具备利用钢球作为离心体,其在钢球的离心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离合器(95)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与从动部分之间的间隙中充填磁粉,直接或间接借助于磁粉间的结合力以及磁粉与工作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所述双作用离合器(96)至少具备把其一个主动部分的动力或运动分别有选择地传递给其两个从动部分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速离合器(97)至少具备,其主动部分转速恒定,直接或间接利用油膜作用对其从动部分进行无级调速的功能;和/或
所述永磁离合器(98)至少具备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力实现其离合功能;和/或所述双离合器(99)至少具备在其一个主动部分与其两个从动部分之间分别传递动力或运动且其具有接合或分离功能;和/或
所述多模离合器(100)至少具备在其一个主动部分与其至少一个从动部分之间传递动力或运动且其具有多种接合或分离功能;和/或
所述直接接触式制动器(101)至少具备通过其制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其运动件制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非直接接触式制动器(102)至少具备通过其制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的非直接接触实现其运动件制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制动器(103)至少具备通过其制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构成的摩擦副实现其运动件制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非摩擦制动器(104)至少具备通过其制动部件与运动部件之间构成的非摩擦副实现其运动件制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常开制动器(105)至少具备,当其驱动部件停止工作时,其对其运动件不具有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常闭制动器(106)至少具备,当其驱动部件停止工作时,其对其运动件具有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单向制动器(107)至少具备在一个运动方向上对其运动件具有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双向制动器(108)至少具备在两个运动方向上对其运动件具有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干式制动器(109)至少具备在干摩擦条件下对其运动件具有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湿式制动器(110)至少具备在湿摩擦条件下对其运动件具有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制动器(11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液体压力对其运动件具有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制动器(11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气体压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制动器(113)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电磁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惯性制动器(114)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惯性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重力制动器(115)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重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心制动器(116)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机械制动器(117)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机械机构的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人力制动器(118)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人力的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自锁制动器(119)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其运动件机械自重的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牙嵌制动器(120)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其运动件与制动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嵌合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鼓式制动器(12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柱面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带式制动器(12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制动带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盘式制动器(123)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盘端面的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钳盘式制动器(124)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制动盘端面与制动钳的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固定钳盘式制动器(125)至少具备,制动钳固定,制动盘两侧均设有加压机构,利用圆盘端面与制动钳的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
和/或
所述浮动钳盘式制动器(126)至少具备,制动钳浮动,制动盘仅有一侧设具有加压机构,借助于制动钳的浮动对制动盘的另一侧产生压紧力从而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全盘式制动器(127)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整个圆盘端面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多片盘式制动器(128)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多个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圆锥制动器(129)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圆锥面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块式制动器(130)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瓦块的圆柱面与其运动件构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抱闸使制动器(13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制动部件的压靠在其运动部件的外表面从而构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内张式制动器(13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制动部件的外表面压靠在其运动部件的从而构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楔块式制动器(133)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楔块迫使其制动部件压靠在其运动部件上构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凸轮式制动器(134)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凸轮迫使其制动部件与其运动部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柱塞制动器(135)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柱塞迫使其制动部件与其运动部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推杆制动器(136)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推杆迫使其制动部件与其运动部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领蹄制动器(137)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领蹄与圆柱面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从蹄制动器(138)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从蹄与圆柱面直接接触形成的摩擦副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囊制动器(139)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气囊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制动器(140)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磁粉间的电磁力以及磁粉与工作面间的摩擦力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涡流制动器(141)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涡流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滞制动器(142)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磁滞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涡流制动器(143)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液体的涡流作用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速制动器(144)至少具备使其运动件转速降低但又不使之停止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制动器(145)至少具备,当其运动件所传递的扭矩或转速超过某限定值时,对其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
行车制动器(146)至少具备对行驶中的运动机械具有减速、停驶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驻车制动器(147)至少具备对停驶中的运动机械具有保持其静止的功能;和/或所述双制动器(148)至少具备对其两个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制动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多模制动器(149)至少具备对其一个以上的运动件产生或消除多种制动作用的功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和/或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和/或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和/或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和/或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和/或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和/或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和/或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和/或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和/或磁滞阻尼机构(210)、和/或涡流阻尼机构(211);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
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传递动力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阻尼作用或摩擦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液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弹簧的阻尼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材料的粘弹阻尼特性或各种吸振缓冲材料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实现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实现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实现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实现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实现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磁场对磁粉或磁流体的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受压气体对机械结构的各种阻尼作用与缓冲作用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体对电磁场的电磁感应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述离合装置(CM)分离与接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
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备衰减或消除的功能;和/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大小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动力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动力或全部动力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冲击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振动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具有一定限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缓冲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下的伸缩效应对所传递的运动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阻尼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离合装置(CM)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其它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一个部件的部分运动或全部运动传递给所述离合装置(CM)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其构件的摩擦作用有选择性地限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至少具备利用各种摩擦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摩擦缓冲阻尼机构(20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至少具备利用液压以及各种液体阻尼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至少包括液力变矩器、和/或液力偶合器、和/或液压缓速器、和/或粘弹阻尼器、和/或液压小孔阻尼器,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液压缓冲阻尼机构(20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至少具备利用弹簧的弹力以及弹簧的阻尼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弹簧缓冲阻尼机构(20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至少具备利用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的粘弹阻尼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材料缓冲阻尼机构(20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至少具备利用磁粉在电场作用下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磁粉缓冲阻尼机构(20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至少具备利用气压以及各种气体阻尼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气压缓冲阻尼机构(20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至少具备利用电磁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电磁缓冲阻尼机构(20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至少具备利用材料本身以及压电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压电缓冲阻尼机构(20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至少具备利用材料本身以及导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伸缩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磁致伸缩缓冲阻尼机构(20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磁滞阻尼机构(210),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至少具备利用铁磁材料本身以及铁磁材料的磁滞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磁滞阻尼机构(21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涡流阻尼机构(211),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至少具备利用液体以及液体的涡流效应传递动力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或阻尼作用的功能,和/或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AD)连接、并且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可由所述调节装置(AD)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和/或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涡流阻尼机构(21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摩擦片(212)、第二对偶片(213)、和/或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摩擦片(212)、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包括至少一个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包括至少一个对偶片,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所述摩擦副以静摩擦形式传递扭矩,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所述摩擦副以滑动摩擦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摩擦片(212)、第二左压盘(221)、第二右压盘(222)、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所述第二左压盘(221)、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摩擦片(212)、所述第二左压盘(221)、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压盘(22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压盘(22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压盘(221)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压盘(22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压盘(221)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压盘(22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所述摩擦副以静摩擦形式传递扭矩,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所述摩擦副以滑动摩擦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左压盘(221)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右压盘(222)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左压盘(221)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右压盘(222)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左摩擦块(223)、第二右摩擦块(224)、第二阻尼盘(225)、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所述摩擦副以静摩擦形式传递扭矩,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所述摩擦副以滑动摩擦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左摩擦块(223)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右摩擦块(224)与所述第二阻尼盘(225)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领蹄(226)、第二从蹄(227)、第二阻尼鼓(228)、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所述第二领蹄(226)与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从蹄(227)与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领蹄(226)、所述第二从蹄(227)、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以及所述第二外圈(220)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二领蹄(226)以及所述第二从蹄(227)以及所述第二阻尼鼓(228)以及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的功能,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盘(22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鼓(22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领蹄(22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从蹄(22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领蹄(22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从蹄(22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领蹄(22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所述第二从蹄(22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所述第二领蹄(226)以及所述第二从蹄(2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形成摩擦副,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所述摩擦副以静摩擦形式传递扭矩,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所述摩擦副以滑动摩擦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所述第二领蹄(226)以及所述第二从蹄(22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阻尼鼓(228)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领蹄(226)、所述第二从蹄(227)、所述第二阻尼鼓(228)由于磨损导致的径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包括:第二摩擦片(212)、第二对偶片(213)、和/或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和/或第二右支架(240)、和/或第二铆钉(241)、第二调节齿套(242)、和/或第二定位机构(243)、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和/或第二右法兰(245)、和/或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和/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和/或所述第二右法兰(24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摩擦片(212)、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和/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和/或所述第二铆钉(241)、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和/或所述第二右法兰(245)、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的一侧,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所述调节装置(R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右支架(240)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法兰(245)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右法兰(2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右法兰(245)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外圈(220)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移动,或所述第二内圈(219)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内圈(219)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移动,或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离合装置(CM)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机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机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移动,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右支架(240)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右支架(240)移动,或所述第二右法兰(245)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右法兰(245)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右法兰(245)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内圈(2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离合装置(CM)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右法兰(245)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移动,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右支架(24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法兰(245)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右法兰(2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右法兰(245)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铆钉(241)至少包括一个铆钉,和/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通过所述第二铆钉(241)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法兰(24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法兰(245)通过所述第二铆钉(241)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以及所述第二右法兰(245)通过所述第二铆钉(241)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包括至少一个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包括至少一个对偶片,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包含至少一个杠杆,和/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在旋转方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转动,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法兰(245)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与所述第二右法兰(245)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右法兰(245)转动,和/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初始位置处于压紧状态,或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在初始位置时使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初始位置处于分离状态,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至少包括一个弹簧,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与所述第二右支架(240)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连接、当其它约束或载荷对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小于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对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时、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在所述第二阻尼回位弹簧(246)的弹力作用下恢复所述初始位置,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沿轴向移动,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阻尼杠杆机构(244)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的功能,和/或当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接合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固定,和/或当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的作用下分离时、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正转或反转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自由转动,和/或当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所述致动装置(AM)的驱动下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移动到不同位置时、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之间的压紧力不同、则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之间通过摩擦副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也随之不同、且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之间对动力的缓冲与阻尼大小也随之不同;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摩擦片(212)、第二对偶片(213)、和/或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第二内圈(219)、和/或第二外圈(220)、第二调节齿套(242)、和/或第二定位机构(243)、和/或第二调节支架(247),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摩擦片(212)、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圈(219)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以及所述第二外圈(220)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凹槽、且第二摩擦片(212)以及所述第二对偶片(213)以及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以及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以及所述第二左卡环(216)以及所述第二右卡环(217)以及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的功能,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包括至少一个摩擦片,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包括至少一个对偶片,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所述调节装置(RM)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沿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外圈(220)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移动,或所述第二内圈(219)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内圈(219)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移动,或所述离合装置(CM)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离合装置(CM)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移动,或所述机器(M)的机架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机器(M)的机架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移动,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外圈(220)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内圈(219)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离合装置(CM)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在其轴向上可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至少被构造成在轴向上对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克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的限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移动,和/或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上设有一系列轴向定位槽、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至少被构造成通过所述轴向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243)在一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对其至少一个轴向位置进行定位,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摩擦副,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较小时、所述摩擦副以静摩擦形式传递扭矩,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摩擦阻尼机构的振动过大时、所述摩擦副以滑动摩擦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的弹力作用下形成的摩擦副在湿式摩擦或干式摩擦的条件下工作,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与所述第二摩擦片(212)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调节齿套(242)、和/或所述第二调节支架(247)、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左承压板(214)、和/或所述第二摩擦片(212)、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和/或所述第二右承压板(215)、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与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连接、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间接在所述调节装置(RM)的驱动下其弹性变形也会发生变化、进而所述摩擦副间接在所述调节装置(RM)的控制下其扭矩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泵轮(229)、第二蜗轮(230)、第二导轮(231)、和/或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第二右半联轴器(233),所述第二蜗轮(230)、所述第二导轮(231)、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第二泵轮(229)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导轮(231)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泵轮(229)与所述第二蜗轮(230)之间,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所述第二导轮(231)、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的一侧,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所述第二导轮(231)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离合机构(C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所述第二导轮(231)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导轮(23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泵轮(229)、第二蜗轮(230)、和/或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第二右半联轴器(233),所述第二蜗轮(230)、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第二泵轮(229)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的一侧,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离合机构(C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泵轮(229)、第二蜗轮(230)、和/或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第二右半联轴器(233),所述第二蜗轮(230)、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第二泵轮(229)同轴布置,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的一侧,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离合机构(C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具备利用所述第二泵轮(229)、所述第二蜗轮(230)与液体之间的阻尼作用对所述机器(M)的动力传递具有一定的减振与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泵轮(22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泵轮(22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23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蜗轮(23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叶片(234)、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和/或第二定位轴承(236)、和/或第二左卡环(216)、和/或第二右卡环(217)、和/或第二分离弹簧(237)、第二内圈(219)、第二外圈(220)、和/或第二油封(238),所述第二叶片(234)、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和/或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和/或所述第二分离弹簧(237)、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和/或所述第二油封(238)与所述第二内圈(219)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以及所述第二外圈(220)至少构造有齿状凸起和/或凹槽、且所述第二叶片(234)以及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至少被构造成具备与所述齿状凸起和/或凹槽接合的功能,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叶片(234)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对偶片(21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内圈(219)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内圈(219)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外圈(220)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外圈(220)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卡环(216)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卡环(216)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内圈(219)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内圈(219)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内圈(219)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外圈(220)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第二外圈(220)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外圈(220)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卡环(2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卡环(217)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包括至少一个叶片,和/或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包括至少一个对偶片,和/或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至少具备对所连构件具有一定的轴向和/或径向的支承与定位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至少具备对所连构件具有一定的轴向和/或径向的支承与定位功能,和/或所述第二油封(238)至少具备对所连构件具有一定的密封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分离弹簧(237)至少具备使所述第二叶片(234)的各叶片之间间隔均匀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分离弹簧(237)至少具备使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的各对偶片之间间隔均匀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第二外圈(220)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轴承(23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第二外圈(220)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第二外圈(220)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离合装置(CM)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内圈(219)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离合装置(CM)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油封(238)连接、且所述第二外圈(220)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之间充满液压油,和/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分离弹簧(23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左卡环(216)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右卡环(21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在其轴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二分离弹簧(237)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叶片(234)在其轴向上与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且所述间隙内充满液压油、所述第二叶片(234)通过对间隙液体的粘弹性效应把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和/或所述第二叶片对偶片(235)通过对间隙液体的粘弹性效应把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叶片(234),和/或所述间隙大小不同、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能传递的扭矩大小以及对振动与冲击的阻尼大小便不同、所述间隙既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在所述调节装置(RM)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扭矩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振动过大时、所述间隙内的液体以液压阻尼形式消除了过大的扭矩并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至少包括:第二阻尼弹簧(239)、和/或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和/或第二右半联轴器(233),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同轴布置,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随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随所述离合装置(CM)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离合装置(CM)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固定或非固定,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径向上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正转与反转方向上均固定、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在其轴向上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或非固定,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至少具备利用弹簧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动力传递具有减振以及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至少具备利用弹簧对所述离合机构(GD)的动力传递具有减振以及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至少具备利用弹簧对所述机器(M)的动力传递具有减振以及阻尼效果,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左半联轴器(232)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离合装置(CM)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右半联轴器(233)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通过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连接,和/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机器(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振动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冲击过大时、或当所述离合装置(CM)传递给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振动过大时、所述第二阻尼弹簧(239)以弹簧阻尼形式对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具有一定衰减作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电机致动装置(318)、和/或液压致动装置(319)、和/或手动致动装置(320)、和/或气压致动装置(321)、和/或电磁致动装置(322)、和/或压电致动装置(323)、和/或磁致伸缩致动装置(324)、和/或记忆金属致动装置(325)、和/或热胀冷缩致动装置(326);
所述电机致动装置(31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电机驱动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致动装置(31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液压缸驱动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手动致动装置(32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人力驱动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致动装置(32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气压缸驱动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致动装置(32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电磁铁驱动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致动装置(32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驱动所述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缩致动装置(32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导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伸缩驱动所述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记忆金属致动装置(325)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记忆金属的形状记忆效应实现所述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和/或
所述热胀冷缩致动装置(32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实现所述离合装置(CM)的接合或分离的功能;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动力、转速、载荷、转角、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液压缸(303)、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缸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手柄(304)、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且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转动,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人力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致动手柄(84)使所述离合装置(CM)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连接、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人力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以及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使所述离合装置(CM)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致动手柄(304)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气压缸(305)、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的缸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气压缸(305)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磁阀(306)、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磁阀(306)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压电致动器(307)、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至少具备利用压电效应或压电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压电致动器(307)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至少具备利用磁致伸缩效应或磁致伸缩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磁致伸缩致动器(308)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至少具备利用记忆金属的形状记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记忆金属致动器(309)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和/或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至少具备利用热胀冷缩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对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的动力、载荷、位移、运动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传动机构(3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热胀冷缩致动器(310)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第三防转导杆(313)、第三换挡拨叉(316),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其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之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以及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第三换挡拨叉(316)、和/或第三换挡导杆(317),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之间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以及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第三换挡拨叉(316),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以及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第三换挡拨叉(316)、第三换挡导杆(317),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以及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第三防转导杆(313)、和/或第三致动销(314)、和/或第三致动连杆(315),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销(314)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第三致动销(314)、和/或第三致动连杆(315)、和/或第三换挡导杆(317),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销(314)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电机(301)、第三致动丝杆(311)、第三致动螺母(312)、和/或第三致动销(314)、和/或第三致动连杆(315),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与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与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销(314)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螺母(312)、所述第三致动丝杆(311)、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电机(3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液压缸(303)、和/或第三防转导杆(313)、第三换挡拨叉(316),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连接,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连接、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通过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第三换挡拨叉(316)、和/或第三换挡导杆(317),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连接,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第三换挡导杆(317)连接、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通过所述第三换挡拨叉(3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液压缸(303)、和/或第三防转导杆(313)、和/或第三致动销(314)、和/或第三致动连杆(315),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连接,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连接、且所述第三防转导杆(3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销(314)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以及所述第三致动销(3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至少包括:第三致动液压缸(303)、和/或第三致动销(314)、和/或第三致动连杆(315)、和/或第三换挡导杆(317),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连接、且所述第三换挡导杆(3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三致动销(314)连接,和/或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三致动销(3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致动连杆(315)以及所述第三致动销(3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三致动液压缸(3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电机调节装置(426)、和/或液压调节装置(427)、和/或手动调节装置(428)、和/或气压调节装置(429)、和/或电磁调节装置(430)、和/或压电调节装置(431)、和/或磁致伸调节装置(432)、和/或记忆金属调节装置(433)、和/或热胀冷缩调节装置(434);
所述电机调节装置(426)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电机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
所述液压调节装置(427)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液压缸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和/或
所述手动调节装置(428)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人力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手动调节的功能;和/或
所述电磁调节装置(430)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电磁铁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
所述气压调节装置(429)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气压缸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
所述压电调节装置(431)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
所述磁致伸调节装置(432)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导磁材料在磁场作用下的伸缩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所述记忆金属调节装置(433)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记忆金属的形状记忆效应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和/或所述热胀冷缩调节装置(434)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利用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直接或间接对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阻尼大小或缓冲效果进行调节的功能;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动力、转速、载荷、转角、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缸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手柄(404)、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且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转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人力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使所述离合装置(CM)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人力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以及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使所述离合装置(CM)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调节手柄(404)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气压缸(405)、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的缸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气压缸(405)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磁阀(406)、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压电调节器(407)、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至少具备利用压电效应或压电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磁阀(406)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压电调节器(407)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至少具备利用磁致伸缩效应或磁致伸缩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磁致伸缩调节器(408)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至少具备利用记忆金属的形状记忆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记忆金属调节器(409)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和/或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为所述致动装置(A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至少具备利用热胀冷缩效应输出动力的功能、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的直接或间接致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对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的动力具备变速传递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至少具备传递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的动力、载荷、位移或方向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传动机构(402)有选择地致动所述离合装置(CM)、从而使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热胀冷缩调节器(410)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第四调节拨叉(416),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之间连接、且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以及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第四调节拨叉(416)、和/或第四调节导杆(417),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连接、且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以及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第四调节拨叉(416),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以及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第四调节拨叉(416)、第四调节导杆(417),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连接、且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以及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和/或第四调节销(414)、和/或第四调节连杆(415),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连接、且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销(414)连接,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销(4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调节销(414)、和/或第四调节连杆(415)、和/或第四调节导杆(417),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连接、且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销(414)连接,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销(4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调节销(414)、和/或第四调节连杆(415),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销(414)连接,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销(4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第四膜片弹簧(420)、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和/或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连接、且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通过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第四膜片弹簧(420)、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和/或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在其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通过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第四调节支架(424),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连接、且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与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和/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电机(401)、第四调节丝杆(411)、第四调节螺母(412)、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第四调节支架(424),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的转子一起旋转,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与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在其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在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与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和/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螺母(412)、所述第四调节丝杆(411)、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电机(401)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第四调节拨叉(416),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连接、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通过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第四调节拨叉(416)、和/或第四调节导杆(417),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第四调节导杆(417)连接、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通过所述第四调节拨叉(416)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和/或第四防转导杆(413)、和/或第四调节销(414)、和/或第四调节连杆(415),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连接、且所述第四防转导杆(413)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销(414)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销(4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和/或第四调节销(414)、和/或第四调节连杆(415)、和/或第四调节导杆(417),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活塞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连接、且所述第四调节导杆(417)相对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轴向上移动,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与所述第四调节销(414)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销(41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依次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连杆(415)以及所述第四调节销(414)与所述离合装置(CM)连接、且所述离合装置(C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间接作用下有选择地实现各种接合或分离动作;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第四膜片弹簧(420)、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和/或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相互固定,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通过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盖板(42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支承销(421)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依次通过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承压盘(422)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膜片弹簧(420)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第四分离拨叉(418)、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第四调节支架(424),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为所述调节装置(RM)的动力源、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壳体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连接、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可相对于所述机器(M)的机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连接、且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在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的作用下沿其轴向移动,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与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大小以及阻尼大小,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大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最小状态,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处于中间状态,和/或当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对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的作用力较小时、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作用下恢复其初始状态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依次通过所述第四分离拨叉(418)、所述第四分离轴承(419)、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在所述第四调节液压缸(403)地间接控制下有选择地调节其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从而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具有不同的阻尼缓冲特性,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至少包括:第四调节螺栓(425)、第四调节支架(424),所述第四调节螺栓(425)至少包含一个螺栓,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通过所述第四调节螺栓(425)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第四调节螺栓(425)至少具备手动调节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的功能,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直接或间接在所述第四调节螺栓(425)的作用下压紧或放松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中的所述第二预紧弹簧(218)、从而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承载能力以及阻尼大小由所述第四调节螺栓(425)设定,和/或所述第四调节支架(424)至少具备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所述第二摩擦片(212)与所述第二对偶片(213)由于磨损导致的轴向厚度减少量的功能。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单独构成;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离合装置(CM)单独构成;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调节装置(RM)单独构成;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致动装置(AM)单独构成;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离合装置(CM)以及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构成,并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以及所述调节装置(RM)构成,并且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离合装置(CM)以及所述致动装置(AM)构成,并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述离合装置(CM)以及所述调节装置(RM)构成,并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和/或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离合装置(CM)、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以及所述致动装置(AM)构成,并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和/或
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由所述离合装置(CM)、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所述致动装置(AM)以及所述调节装置(RM)构成,并且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连接,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调节装置(RM)连接,所述离合装置(C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致动装置(AM)连接;和/或
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直接或间接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和/或
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直接或间接所述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和/或
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连接,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随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一起旋转;和/或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和/或
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直接或间接通过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机器(M)的柔性件连接;和/或
所述调节装置(R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机器(M)的机架连接;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离合装置(CM)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调节装置(RM)同轴布置;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与所述离合装置(CM)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
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所述离合装置(CM)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
所述离合装置(CM)与所述机器(M)的柔性件同轴或非同轴布置;和/或
在轴向上,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位于所述机器(M)的主动件与所述机器(M)的被动件之间;和/或
所述致动装置(AM)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一侧;和/或所述致动装置(AM)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一侧;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在轴向上布置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一侧;和/或所述调节装置(RM)在径向上布置在所述缓冲阻尼装置(DM)的一侧。
13.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集中离合装置(GCD),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集中离合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多种离合或制动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件的功能;和/或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连接一个所述机器(M)的主动部件,并且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连接两个所述机器(M)的被动部件;和/或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两个以上所述机器(M)的运动件有选择地进行制动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至少一个主动部件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多个被动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地传递给所连的另一个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有选择性地单向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另一个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利用离心力有选择性地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传递给与其所连的另一个部件的功能;
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分别有选择地传递给所连的其它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件的动力或运动分别有选择性地传递给其它一个运动件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件的动力分别有选择性地传递给其它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其连接的运动件的功能;和/或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运动件有选择地保持旋转加速或旋转减速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与其所连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运动件有选择地保持旋转固定状态的功能;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集中离合装置(GCD)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所述机器(M)的多种离合或制动功能。
14.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驻车装置(PD),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驻车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驻车装置(P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停车制动功能;和/或
所述驻车装置(PD)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驻车装置(PD)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停车制动功能。
15.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差速器(DM),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差速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D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差速功能;和/或
所述差速器(DM)至少包括用于车辆的轮间差速器以及中央差速器;和/或所述差速器(DM)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差速器(D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变速和/或差速功能。
16.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制动系统(BS),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制动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系统(BS)被构造成至少具备行车制动功能;和/或
所述制动系统(BS)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制动系统(BS)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制动功能。
17.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安全装置(SD),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安全保护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装置(S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一定的限制其所传递载荷大小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装置(S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一定的限制其所传递扭矩大小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装置(S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一定的限制其所传递转速大小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装置(S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一定的限制其所传递动力大小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装置(SD)被构造成至少具备一定的限制其所传递运动的功能;和/或所述安全装置(SD)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安全装置(SD)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所述机器(M)的安全保护的功能。
18.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传动系统(TS),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传动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系统(TS)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变速和/或差速功能;和/或
所述传动系统(TS)被构造成至少具备把所述机器(M)的动力源的动力经变速或差速传动后传递给所述机器(M)的执行装置;和/或
所述传动系统(TS)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传动系统(TS)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机器(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功能。
19.一种用于传动领域的模块(NMO),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传动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NMO)至少具备对其动力或运动的传递具有离合功能;和/或
所述模块(NMO)至少具备对其动力或运动的传递具有制动功能;和/或
所述模块(NMO)至少具备限制其所传递的扭矩、转速或运动的功能;和/或所述模块(NMO)至少具备对其动力或运动的传递具有缓冲与阻尼功能;和/或所述模块(NMO)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模块(NMO)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模块(NMO)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传递运动和动力。
20.一种机器(NM),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实现功率或功率转化功能,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NM)被构造成至少具备实现不同功率或不同能量的转化功能;和/或所述机器(NM)中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和/或
所述机器(N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作为其部件或组件;和/或
所述一种机器(NM)中至少采用一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缓冲阻尼功能的换挡装置(GD)用于实现机器的不同功率或不同能量的转化功能。
标题 | 发布/更新时间 | 阅读量 |
---|---|---|
柴油机紧急停车电磁阀回路失效报警电路及其报警方法 | 2020-05-13 | 348 |
双薄膜式常闭电磁阀 | 2020-05-11 | 31 |
一种基于人体检测的离散式回水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2020-05-13 | 254 |
常闭式电磁阀 | 2020-05-11 | 812 |
一种车用智能化嵌入式可变储气容积能量回收装置 | 2020-05-12 | 445 |
一种反馈式可变储气容积能量回收装置 | 2020-05-12 | 117 |
一种带有冷却液回路的新能源汽车用空调热泵系统 | 2020-05-13 | 413 |
常闭式电磁阀 | 2020-05-11 | 515 |
螺纹插装式二位二通常闭双止回电磁阀 | 2020-05-12 | 278 |
真空包装机常闭式组合电磁阀 | 2020-05-11 | 366 |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