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连接器

阅读:69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杆式连接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防止检测部件非故意地移动,并且能够实现嵌合检测的信赖性提高的杆式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能够与对方壳体(90)嵌合;检测部件(40),其以能够从待机 位置 向检测位置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0),通过卡止部(47)卡止于壳体(10)的止动部(33),从而限制检测部件(40)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的移动;以及杆(60),其以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位的方式配置于壳体(10),朝向嵌合位置进行两个壳体(10、90)的嵌合动作。杆(60)具有解除部(66),解除部(66)在杆(60)移位到嵌合位置时按压卡止部(47)从而解除卡止状态。,下面是杆式连接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
检测部件,其以能够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正规嵌合于所述对方壳体之前,在所述待机位置通过具有对所述壳体的止动部进行卡止的卡止部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正规嵌合到所述对方壳体时,所述卡止部和所述止动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而允许所述检测部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
杆,其以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位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卡合,在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移位的过程中通过在所述杆和所述对方壳体之间发挥作用的凸轮机构而推进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动作,
所述杆具有解除部,该解除部在所述杆移位到所述嵌合位置时按压所述卡止部和所述止动部中的任意一方从而解除所述卡止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能够以所述壳体的轴部为中心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到所述嵌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件在外表面具有所述解除部进入的凹部。

说明书全文

杆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气连接器具备阴型壳体、能够转动地装配于阴侧壳体的大致U字状的杆(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定臂”)、以及能够滑动地装配于杆的端部的检测部件(在专利文献1中称为“CPA”)。在阴型壳体较浅地嵌合于对方侧的阳型壳体的状态下,当杆转动时,在杆和阳型壳体之间凸轮机构发挥作用,由此进行两个壳体的嵌合动作。在完成杆的转动操作而使两个壳体正规嵌合后,检测部件被按压而滑动移动。通过检测部件能够滑动移动,从而能够判断为两个壳体已正规嵌合。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1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 但是,在上述情况下,因为检测部件装配于杆,所以对杆进行转动操作的操作人员的手指容易接触到检测部件,从而可能有检测部件被手指按压而非故意地移动或者从杆脱落。相对于此,若采用检测部件装配于壳体的结构,则容易避免操作人员的手指接触到检测部件。然而在该情况下,若杆的转动动作和检测部件的移动动作没有直接联动,则不能保证在完成杆的转动时检测部件能够移动,从而有可能导致嵌合检测的信赖性欠缺这样的问题。
[0005]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检测部件非故意地移动,并且能够实现嵌合检测的信赖性提高的杆式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6] 本发明所涉及的杆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能够与对方壳体嵌合;检测部件,其以能够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正规嵌合于所述对方壳体之前,在所述待机位置通过具有对所述壳体的止动部进行卡止的卡止部而限制所述检测部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正规嵌合到所述对方壳体时,所述卡止部和所述止动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而允许所述检测部件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杆,其以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位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初始位置处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卡合,在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嵌合位置移位的过程中通过在所述杆和所述对方壳体之间发挥作用的凸轮机构而推进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壳体的嵌合动作,所述杆具有解除部,该解除部在所述杆移位到所述嵌合位置时按压所述卡止部和所述止动部中的任意一方从而解除所述卡止状态。发明效果
[0007] 在杆移位到嵌合位置时,杆的解除部按压卡止部和止动部中的任意一方而解除两者的卡止状态,因为检测部件能够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所以检测部件的移动动作与杆的移位动作直接联动,从而能够实现检测部件的检测信赖性提高。另外,因为检测部件配置于壳体,所以容易避免对杆的移位动作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的手指接触到检测部件,从而能够防止在杆的移位过程中检测部件非故意地移动。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杆式连接器中,杆移位到嵌合位置而使检测部件成为能够移动到检测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杆的解除部按压卡止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杆的锁定部与壳体的锁定臂卡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检测部件从图1的位置移动到检测位置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8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9是检测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检测部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检测部件的仰视图。
图12是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杆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以所述壳体的轴部为中心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到所述嵌合位置。根据该结构,容易避免杆与配置于壳体的检测部件接触。
[0010] 所述检测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在外表面具有所述解除部进入的凹部。根据该结构,与凹槽的深度对应地,能够将连接器形成为低高度化。
[0011] <实施例1>根据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杆式连接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杆式连接器具备壳体10、检测部件40、以及杆60。壳体10形成为能够与对方壳体90嵌合。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针对前后方向,将壳体10嵌合于对方壳体90的面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了图8、图10以及图11以外的各个附图为基准。
[0012]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具有呈大致矩形的截面外形状的壳体主体11。如图2所示,在壳体主体11沿前后贯通地形成有多个腔12。在各个腔12中插入阴型端子零件,阴型端子零件从后方连接于未图示的电线的末端部。在各个腔12的内壁设置有向前方悬臂状地突出的矛状件13。插入到各个腔12的端子零件通过与矛状件13卡止而被防止脱落。
[0013] 在壳体主体11的后表面开口设置有收纳凹部14。各个腔12的后端在收纳凹部14的底面开口。在收纳凹部14中从后方插入有总橡胶塞15,接着插入有后部保持件16。在总橡胶塞15设置有多个密封孔17,在后部保持件16设置有多个贯穿孔18。总橡胶塞15在前后方向上被夹于收纳凹部14的底面和后部保持件16之间,借由卡止于壳体主体11的后部保持件16而防止脱落地保持于壳体主体11。总橡胶塞15的各个密封孔17与各个腔12以及各个贯穿孔18在前后方向连通,在各个端子零件插入到各个腔12时,各个电线液密地插入到内部。另外,总橡胶塞15遍及整个周向地紧贴于收纳凹部14的周面。另外,图2示出空塞子19插入到各个密封孔17的状态。
[0014] 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中的除了前后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分被嵌合筒部20包围。嵌合筒部20经由从收纳凹部14的前端附近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结部21而与壳体主体11连结。在嵌合筒部20和壳体主体11之间且位于连结部21的前方的空间成为局部图示的对方壳体
90的罩部91嵌合的嵌合空间。
[0015]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壳体主体11的前部被帽状的前部保持件22包围。前部保持件22在将壳体主体11的前表面覆盖的前壁部分具有与各个腔12分别连通的多个突片插通孔
23。装配于对方壳体90的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零件的阳突片从前方插入到各个突片插通孔
23。另外,前部保持件22具有多个进入片24,进入片24在装配于壳体主体11时进入到各个矛状件13的挠曲空间。各个矛状件13通过各个进入片24来限制挠曲动作,将对应的端子零件牢固地卡止为防脱状态。
[0016] 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嵌装有密封环25。密封环25通过装配于壳体主体11的前部保持件22而限制向前方脱出。在两个壳体10、90嵌合时,当对方壳体90的罩部91嵌合到嵌合空间时,密封环25被弹性地夹于罩部91和壳体主体11之间,两个壳体10、90之间被液密地保持。
[0017] 在嵌合筒部20的左右两侧外表面突出设置有一对支轴26。各个支轴26形成为大致圆柱状,能够转动地支承杆60。
[0018]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设置有锁定臂27,锁定臂27在从左右中央部的前端暂且立起后,向后方悬臂状地突出。锁定臂27形成为具有大致一定的宽度尺寸(左右尺寸)的平板状,在后部具有厚度厚的锁定突起28。锁定突起28的前表面沿宽度方向配置,与后述的杆60的锁定部64卡止。锁定突起28形成为朝向后方厚度逐渐变薄,后表面为向后倾斜的斜面形状。
[0019]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在锁定臂27的左右两侧立起设置有一对保护壁29。如图8所示,各个保护壁29沿前后方向配置,在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遍及全长地形成。各个保护壁29的上端为了避免与在上方转动移位的杆60发生干扰,而设为前部低于后部。在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和锁定臂27之间且各个保护壁29之间的空间成为检测部件40从后方插入并移动的移动空间。
[0020] 在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的后部,在锁定臂27的左右两侧且各个保护壁29之间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一对导向部30。各个导向部3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较短地延伸的肋状,如图4所示,与后述的检测部件40的导向槽44嵌合而能够滑动移动。
[0021] 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壳体主体11的后部外表面,在各个导向部30的后方且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一对支承部31。各个支承部31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连结部21相连的肋状,上端与嵌合筒部20的上侧外表面大致对齐且连续,如图1所示,形成为能够支承位于后述的待机位置的检测部件40的后部。
[0022] 另外,如图5以及图8所示,在各个保护壁29的后部的上端部设置有向移动空间侧(内侧)突出的一对限制部32。各个限制部32与各个导向部30相对地配置,如图1所示,与检测部件40的上表面抵接而发挥对检测部件40的浮起进行限制的作用。
[0023] 另外,在各个保护壁29的前部的上端部设置有同样地向移动空间侧(内侧)突出的一对止动部33。各个止动部33为俯视呈矩形的板片状,且在上下方向上与各个导向部30相比配置于下方。各个止动部33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沿上下方向平坦地形成,如图4所示,与后述的各个卡止部47抵接而发挥对检测部件4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作用。另外,图4表示卡止部47与止动部33的前表面抵接而对检测部件40的后退(向后述的待机位置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但是如后述那样,虽然未图示,但是还发生卡止部47与止动部33的后表面抵接而限制检测部件40的前进(向后述的检测位置的移动)的状态。
[0024] 检测部件4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0所示,形成为俯视呈型形状(俯视呈大致U字形状),由沿左右方向的操作部41和与操作部41的左右两端相连并向前方突出的一对臂部42构成。操作部41形成为俯视呈矩形,在上表面后端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防滑的操作肋43。检测部件40形成为能够在插入到移动空间的状态下在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之间移动,在待机位置处,操作部41向锁定臂27的后部(锁定突起28)的后方较大地突出(露出)配置,在检测位置处,操作部41隐藏在锁定臂27的后部的下方,实质上仅使操作肋43向后方露出。
[0025] 各个臂部42形成为整体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方条状,后部下表面与操作部41的下表面无台阶地相连,前部下表面配置于从后部下表面高出一截的位置。各个臂部42形成为能够以成为与操作部41连结的一侧的后部为支点挠曲变形
[0026] 如图11所示,在各个臂部42的后部下表面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向槽44。导向槽44形成为仰视呈狭缝状,前后两端被封闭。
[0027]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各个臂部42的上表面设置有使杆60的后述的解除部66退避的一对凹部45。各个凹部45由各个臂部42的后部上表面中的左右两侧壁46的内表面划定。各个臂部42的前部形成为朝向前方厚度逐渐变薄,前部上表面为向前倾斜的斜面形状。各个凹部45的底面与前部上表面的斜面部分大致无台阶地连续。
[0028] 在各个臂部42的前端部设置有朝上方突出的一对卡止部47。如图4所示,各个卡止部47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的柱状,能够与对应的止动部33卡止。各个卡止部47的前表面以与止动部33相对而抵接的方式大致沿上下方向配置,各个卡止部47的上表面以被杆60的解除部66按压的方式稍微向前倾斜地配置。
[0029] 杆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2所示,杆60形成为主视时呈门型形状(主视时呈大致U字形状),由沿左右方向的杆操作部61和与杆操作部61的左右两端相连并向下方突出的一对凸轮部62构成。各个凸轮部62形成为沿上下方向的板状,如图2所示,具有接受支轴26的轴承部63。轴承部63为贯通凸轮部62的截面呈圆形的孔,支轴26嵌合并装配到内部。在各个凸轮部62的相对的内表面凹设有未图示的一对凸轮槽,凸轮槽沿预定方向延伸并向外周缘开口。
[0030] 杆60以跨在壳体10的方式装配,杆操作部61配置于壳体10的斜后方,杆60能够在各个凸轮槽的入口朝向前方的初始位置和杆操作部61配置于壳体10的上方的嵌合位置(参照图1)之间以各个支轴26为中心进行转动。
[0031] 在杆60处于初始位置时,通过对方壳体90浅嵌合于壳体10,从而对方壳体90的未图示的各个凸轮从动件插入到各个凸轮槽的入口。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杆60朝向嵌合位置转动从而使各个凸轮从动件在各个凸轮槽的槽面滑动,在杆60和对方壳体90之间凸轮机构发挥作用,而使对方壳体90被拉到壳体10,由此两个壳体10、90的嵌合动作以低嵌合进行。在杆60到达嵌合位置时,两个壳体10、90成为正规嵌合状态,插入到壳体10的各个腔12的各个端子零件与对应的各个对方端子零件电连接。
[0032] 杆操作部61在左右中央部具有平板状的锁定部64。如图3所示,锁定部64具有截面呈L字形的带台阶状的锁定凹部65,锁定凹部65在下表面向下方以及后方开口。锁定凹部65具有能够与锁定突起28的前表面相对并抵接的沿上下方向的垂直面部分,并且具有能够与锁定突起28的上表面相对并抵接的沿前后方向的平面部分。
[0033]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杆操作部61中,在锁定部64的下表面中的与锁定凹部65相邻且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一对解除部66。各个解除部66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的角柱状,如图4所示,前表面下部被实施倒角加工而成向下倾斜状,下表面沿前后方向平坦地形成。各个解除部66在杆60到达嵌合位置时,与检测部件40的各个卡止部47抵接而发挥解除各个卡止部47和各个止动部33的卡止状态的作用。
[0034] 接着,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杆式连接器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两个壳体10、90的嵌合动作开始时,相对于壳体10,检测部件40配置于待机位置,并且杆60配置于初始位置。检测部件40在待机位置通过各个臂部42的卡止部47抵接于各个止动部33的后表面,从而限制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另外,检测部件40的后部上表面以能够与各个限制部32抵接的方式配置,检测部件40的后部下表面被各个支承部31支承(参照图1以及图2)。各个导向部30通过以嵌合状态插入于各个臂部42的导向槽44而与导向槽44的前表面抵接,从而对检测部件40从待机位置向后方(脱出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参照图2)。由此,检测部件40在待机位置以移动限制状态被保持于壳体10。
[0035] 在上述状态下,对方壳体90浅嵌合于壳体10,一边抓住杆操作部61一边使杆60朝向嵌合位置转动移位。在杆60的转动过程中,使杆操作部61从锁定臂27的后方朝向上方移位。这时,通过各个解除部66进入到各个臂部42的凹部45,从而避免杆60与检测部件40发生干扰。
[0036] 在杆60转动移位的过程中,锁定部64在锁定突起28的斜面形状的后表面滑动,从而使锁定臂27向下方挠曲变形。在杆60到达嵌合位置时,锁定臂27弹性复原,从而使锁定突起28嵌合卡止于锁定部64的锁定凹部65(参照图3),且杆操作部61以能够与各个保护壁29的上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由此,杆60在嵌合位置保持为限制转动移位的状态。
[0037] 另外,随着杆60到达嵌合位置,各个解除部66与各个臂部42的卡止部47抵接并按压各个臂部42的卡止部47,而使各个臂部42挠曲变形(参照图2)。由此,各个臂部42的卡止部47从各个止动部33离开,而解除各个卡止部47和各个止动部33的卡止状态,从而成为检测部件40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的状态。
[0038] 在该状态下,检测部件40的操作部41向前方(检测位置侧)被按压。在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使各个导向部30在各个导向槽44的槽面滑动,从而引导检测部件40的移动动作。另外,维持各个臂部42的挠曲状态。当各个导向部30向各个导向槽44的后部移位,而使操作肋43到达锁定臂27的正后方位置时,各个臂部42弹性复原,从而使各个卡止部47以能够与各个止动部33的前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参照图4)。由此,检测部件40在检测位置以移动限制状态被保持于壳体10。
[0039] 另一方面,若杆60没有到达嵌合位置,各个解除部66则不能到达按压各个卡止部47的位置,维持各个卡止部47和各个止动部33的卡止状态,由此限制检测部件4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只要不是杆60到达嵌合位置而使两个壳体10、90成为正规嵌合状态,则检测部件40不能向检测位置移动,从而能够以检测部件40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为条件,检测出两个壳体10、90已正规嵌合。
[004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因为在杆60转动移位到嵌合位置时,杆60的各个解除部66按压各个卡止部47从而解除各个卡止部47和各个止动部33的卡止状态,检测部件40能够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移动,所以检测部件40的移动动作与杆60的移位动作直接连动(联动),能够实现检测部件40的检测信赖性提高。另外,因为检测部件40配置于壳体10,所以容易避免对杆60的移位动作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的手指接触到检测部件40,在杆
60的移位过程中能够防止检测部件40非故意地移动。尤其,因为杆60相对于壳体10转动移位,所以容易避免与配置于壳体10的检测部件40接触。
[0041] 另外,因为在检测部件40的上表面设置用于杆60的解除部66进入的凹部45,所以与凹部45的深度对应地,能够将杆60的转动轨迹形成得低,进而实现连接器的低高度化。
[0042] <其他实施例>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1)杆也可以采用从初始位置朝向嵌合位置沿壳体的壁面滑动移位的滑动式杆。
(2)也可以是壳体的止动部能够挠曲变形,在杆到达嵌合位置时,解除部按压止动部而解除止动部和卡止部的卡止状态。
(3)解除部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不直接抵接于卡止部或者止动部,而是经由其他结构部分按压卡止部或者止动部,解除卡止部和止动部的卡止状态的构成。
(4)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在检测部件安装能够向检测位置施加弹力的弹簧部件,伴随杆到达嵌合位置,而解除卡止部和止动部的卡止状态,检测部件被弹簧部件弹压而向检测位置自动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0043] 10…壳体33…止动部
40…检测部件
42…臂部
45…凹部
47…卡止部
60…杆
66…解除部
90…对方壳体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杆式连接器 2020-05-11 442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697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773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282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394
连接杆 2020-05-11 406
杆连接器 2020-05-11 567
杆连接器 2020-05-11 617
杆式连接器 2020-05-12 921
杆式连接器 2020-05-13 24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