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技术有采用的用于消防
机器人自动脱开的装置一般分为两种:
[0004] 第二种:自动脱开装置由防水盖、内环、外套、
电磁阀支撑架、外套挡盖、
硅胶垫、滚珠遮挡盖、
压缩弹簧、
钢珠、电磁阀、拆卸器、水带接头和快速
接口组件组成;其工作方式为:使用者使用遥控器按下脱扣按钮,电磁阀得电后、顶出,使得
压缩弹簧推动拆卸器向外推出,从而顶开水带接头,使其脱离,完成自动脱扣功能。
[000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虽然能够实水带接头的自动脱开功能,第一种脱开装置在进入高温环境后,会出现消磁现象,从而导致脱扣失效;而第二种脱开装置内的拆卸器存在长时间受
力不均的现象,有可能会出现脱扣时,憋死的情况,或者,出现钢珠安装比较困难的情况。
[0006]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稳定实现自动脱开功能、且脱开效果稳定的脱扣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上述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通过更改结构设计,便于实现接头处的自动脱开功能,且可提升脱开效果的
稳定性。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包括:
[0010]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
[0011]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快速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自所述第二开口探出所述容纳腔;
[0012] 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顶出件,所述顶出件沿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位置可调、且沿所述连接管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的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外侧,且所述顶出件具有顶出工位和收纳工位,当所述顶出件处于顶出工位时,所述顶出件的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探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顶出件探出所述容纳腔的一侧端面形成用于顶推所述快速接口上的连接滑套的顶推面;
[0013]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顶出件在所述顶出工位与所述收纳工位之间切换。
[0014] 上述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中,脱扣装置包括壳体、连接管、顶出件和驱动单元。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装置时,置于壳体容纳腔内的连接管通过容纳腔的第一开口与快速接口连接,当需要解除快速接口与连接管的连接关系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顶出件由收纳工位切换至顶出工位,即驱动单元驱动顶出件沿连接管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向背离第二开口方向移动,使其由收纳于容纳腔内的状态逐渐自第一开口探出容纳腔,且随着顶出件的不断移动,顶出件背离第二开口一端形成的顶推面对快速接口与连接管连接处的连接滑套进行顶推,直至快速接口与连接管的连接关系解除;当完成脱扣操作后,可通过驱动单元控制顶出件由顶出工位切换至收纳工位,即顶出件反向移动,直至顶出件探出容纳腔的部分收纳于容纳腔内,以保证下次重复装配快速接口。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中将顶出件背离第二开口的一侧端面形成顶推面,在顶出件顶推连接滑套时,顶推面在圆周方向均匀输出力,该结构设计避免了连接滑套单边受力,出现顶出结构憋死的情况,可以提升脱扣装置的可靠性。
[0016] 因此,上述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通过更改结构设计,便于实现接头处的自动脱开功能,且可提升脱开效果的稳定性。
[0017] 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0019] 第一
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0020] 轴套,所述轴套沿所述第一齿轮周向位置固定的穿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内侧,且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顶出件的外侧,所述轴套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沿所述连接管的周向延伸,且每个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距所述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所述滑动槽的另一端距所述第一开口的距离;
[0021] 形成于所述顶出件的拨杆,所述拨杆背离所述顶出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滑动槽内部、且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0022] 优选地,所述轴套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所述滑动槽。
[0023]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为通槽,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轴套背离所述顶出件一侧、用于扣合所述滑动槽的盖板。
[0024]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顶出件沿所述连接管的周向方向进行限位的导向结构。
[0025] 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0026] 形成于所述顶出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顶出件背离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且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0027] 形成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开口处的凸起,所述凸起部分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且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0028]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探出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形成有
法兰,所述法兰朝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相抵。
[0029]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
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沿背离所述法兰的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形成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固定板形成有第二开口。
[0030]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
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电机
输出轴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齿轮为伞齿。
[0031] 优选地,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电机输出轴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齿轮为直齿。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图1中结构爆炸图;
[0034] 图3为图1中结构的剖视图;
[0035] 图4为图1中结构的又一方向剖视图;
[003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7] 图6为图5中结构的剖视图;
[0038] 图7为图5中结构的又一方向剖视图。
[0039] 图标:1-连接管;2-顶出件;201-导向槽;3-电机;4-第一齿轮;5-轴套;501-滑动槽;6-拨杆;7-盖板;8-第一固定板;801-凸起;9-第二固定板;901-
轴承;10-第三固定板;11-第二齿轮;12-快速接口;13-滑套;14-快速接口的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请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包括:
[0042] 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
[0043] 连接管1,连接管1穿设于容纳腔内,且连接管1的一端用于通过第一开口与快速接口12连接,连接管1的另一端自第二开口探出容纳腔;
[0044] 置于容纳腔内的顶出件2,顶出件2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位置可调、且沿连接管1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的套设于连接管1外侧,且顶出件2具有顶出工位和收纳工位,当顶出件2处于顶出工位时,顶出件2的一端自第一开口探出容纳腔,且顶出件2探出容纳腔的一侧端面形成用于顶推快速接口12上的连接滑套13的顶推面;
[0045] 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顶出件2在顶出工位与收纳工位之间切换。
[0046] 上述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中,脱扣装置包括壳体、连接管1、顶出件2和驱动单元。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装置时,置于壳体容纳腔内的连接管1通过容纳腔的第一开口与快速接口12连接(快速接口的连接管14通过滑套13与连接管1连接),当需要解除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的连接关系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顶出件2由收纳工位切换至顶出工位,即驱动单元驱动顶出件2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向背离第二开口方向移动,使其由收纳于容纳腔内的状态逐渐自第一开口探出容纳腔,且随着顶出件2的不断移动,顶出件2背离第二开口一端形成的顶推面对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连接处的连接滑套13进行顶推,直至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的连接关系解除;当完成脱扣操作后,可通过驱动单元控制顶出件2由顶出工位切换至收纳工位,即顶出件2反向移动,直至顶出件2探出容纳腔的部分收纳于容纳腔内,以保证下次重复装配快速接口12。
[004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中将顶出件2背离第二开口的一侧端面形成顶推面,在顶出件2顶推连接滑套13时,顶推面在圆周方向均匀输出力,该结构设计避免了连接滑套13单边受力,出现顶出结构憋死的情况,可以提升脱扣装置的可靠性。
[0048] 因此,上述消防水带接头的脱扣装置通过更改结构设计,便于实现接头处的自动脱开功能,且可提升脱开效果的稳定性。
[004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
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设置:请继续参考图1-4,驱动单元包括:
[0050] 电机3;
[0051] 第一齿轮4,第一齿轮4与电机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0052] 轴套5,轴套5沿第一齿轮4周向位置固定的穿设于第一齿轮4内侧,且轴套5套设于顶出件2的外侧,轴套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滑动槽501,每个滑动槽501沿连接管1的周向延伸,且每个滑动槽501的一端距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滑动槽501的另一端距第一开口的距离;
[0053] 形成于顶出件2的拨杆6,拨杆6背离顶出件2的一端伸入滑动槽501内部、且与滑动槽501滑动配合。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装置时,置于壳体容纳腔内的连接管1通过容纳腔的第一开口与快速接口12连接,当需要解除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的连接关系时,开启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不断转动,由于第一齿轮4与电机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则第一齿轮4随电机3的输出端不断转动,同时,由于轴套5沿第一齿轮4周向位置固定的穿设于第一齿轮4内侧,且轴套5套设于顶出件2的外侧,则轴套5随第一齿轮4不断转动,且,此时形成于顶出件2上的拨杆6在滑动槽501内沿滑动槽501的延伸轨迹滑动,又由于每个滑动槽501的一端距第一开口的距离大于滑动槽501的另一端距第一开口的距离,则顶出件2可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向背离第二开口方向移动,且随着顶出件2的不断移动,顶出件2背离第二开口一端形成的顶推面可对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连接处的连接滑套13进行顶推,直至快速接口12与连接管1的连接关系解除;当完成脱扣操作后,可通过
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反向转动控制顶出件2由顶出工位切换至收纳工位,即顶出件2反向移动,直至顶出件2探出容纳腔的部分收纳于容纳腔内,以保证下次重复装配快速接口12。
[0055] 值得注意的是,电机3的正反转时间可进行配置,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装置的自动脱扣操作,即脱开快速接口12完成自动脱扣动作,到达一定时间后电机3反转,将顶出件2缩回原位,以保证下次重复装配快速接口12。
[0056]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装置改变了脱扣装置的执行机构,由电磁式改为电机式,可以有效避免因高温而导致电磁失效的情况,且相比
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不需要克服弹簧的压紧力去装配快速接口12。
[005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升顶出件2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移动的稳定性,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请继续参考图1-4,轴套5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滑动槽501,同时,顶出件2上形成有两个拨杆6,拨杆6与滑动槽501一一对应。
[005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滑动槽501为通槽,驱动单元还包括设于轴套5背离顶出件2一侧、用于扣合滑动槽501的盖板7,如图2所示。
[0059] 需要说明的是,盖板7可提升顶出件2上的拨杆6在滑动槽501内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异物进入滑动槽501内阻碍拨杆6滑动。
[0060] 具体的,盖板7可通过螺钉固定于轴套5。
[006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避免顶出件2在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移动时,沿连接管1的周向发生晃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扣结构还包括用于对顶出件2沿连接管1的周向方向进行限位的导向结构,如图2-4所示。
[0062] 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2,导向结构包括:
[0063] 形成于顶出件2的导向槽201,导向槽201的开口位于顶出件2背离第二开口的端部,且导向槽20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
[0064] 形成于壳体的第一开口处的凸起801,凸起801部分位于导向槽201内、且与导向槽201滑动配合。
[0065]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出件2在收纳工位与顶出工位之间切换时,形成于壳体的凸起801可在导向槽201内滑动,即随着顶出件2沿连接管1的轴心线方向移动,导向槽201相对凸起801滑动,且在此过程中,凸起801可对顶出件2的周向进行限位,以防止顶出件2沿连接管
1的周向发生转动。
[0066] 为了更好的对顶出件2的周向进行限位,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设置顶出件2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导向槽201,同样的,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凸起801,凸起801与导向槽201之间一一对应。
[006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管1探出第二开口的一端形成有法兰,法兰朝向第二开口的一侧表面与壳体相抵。
[0068]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管1上形成法兰结构,便于连接管1与其他结构件的连接与装配。
[006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4,壳体包括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9和第三固定板10,第三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9和第一固定板8沿背离法兰的方向依次排列,且第一固定板8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三固定板10形成有第二开口。
[007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9以及第三固定板10形成容纳腔,凸起801形成于第一固定板8,且,可在第二固定板9上形成安装孔,将电机3安装于第二固定板9。
[007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电机3与第一齿轮4之间的传动结构存在多种可能,至少为以下两种中的一种:
[0072] 方式一:如图1-4所示,第一齿轮4与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11传动连接,且电机3输出轴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第二齿轮11为伞齿。
[007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种方式通过电机3带动轴套5推动顶出件2,很好的将垂直旋转运动副进行转换,并最终转换成移动副,达到脱开快速接口12的目的,且第一种方式中将电机3设置为直立式安装,将第二齿轮11选为伞齿,可以节省空间。
[0074] 具体的,可采用
不锈钢螺钉将电机3固定在第二固定板9上,且在第二固定上设置轴承901以配合电机3的输出端,且为了增强电机3与第二固定板9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可在电机3与第二固定板9之间设置弹垫。
[0075] 方式二:如图5-7所示,第一齿轮4与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11传动连接,且电机3输出轴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连接管1的轴心线延伸方向,第二齿轮11为直齿。
[0076]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种方式将平行旋转运动副进行转换,最终转换成移动副,达到脱开快速接口12的目的,且第二种方式中将电机3设置为卧式安装,将第二齿轮11选为直齿,可以降低成本。
[007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
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