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笔记本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
背景技术
[0002] 电脑运行时CPU和GPU的功耗远高于其他部件。CPU和GPU的工作
频率和性能发热正相关,因而更高的频率意味着性能强、发热大、
温度高,降低频率有助于实现低温但又会限制性能的发挥。
[0003] 台式机尚且有相应较大的
散热器规模和合理的散热
风道结构以应对发热,而笔记本为保证其轻薄便携性,内部留给风冷散热器的空间极小,散热风道结构也极不理想,因此笔记本的散
热能力远不足以应对笔记本内的CPU和GPU的发热,最终导致笔记本的CPU和GPU在工作频率低于台式机的前提下
工作温度仍高于台式机,此时笔记本的应对策略有二:1、降低CPU和GPU频率以减少发热并进一步降低性能;2、维持原频率但温度始终处在极高值,这对笔记本的工作
稳定性和电器寿命影响极大。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外部散热器辅助散热才能达到降温且不影响性能的最优状态。
[0004] 散热器散热性能与热量交换速度有关,热量交换速度和温差大小有关,对风冷散热器而言,直接增大热交换过程中的温差是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空气流速虽然也可以促使新的低温空气替代完成热交换过程的高温空气,以免高温空气堆积,降低温差,但对小规模散热器而言其边际效应严重。
[0005] 目前市售笔记本的散热增强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外接
水冷设备对笔记本进行水冷改造。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大幅提高笔记本的散热性能,但是会破坏笔记本结构,丧失保修,同时也让笔记本完全失去便携性。
[0006] 第二种是采用笔记本散热架。笔记本散热架中通常设置有一个风扇,使用时将笔记本放在散热架上,风扇正对着笔记本D面吹风。笔记本内置散热器通常使用
涡轮风扇从D面吸风,相较于正常放置笔记本而言,垫高笔记本并吹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D面入风口吸风,提升空气
对流速度,但由于笔记本D面
涡轮风扇的吸风口较小,散热架风扇提供的风量大都无法有效利用,整体效果有限。
[0007] 第三种是在笔记本出风口安置涡轮风扇以提升空气流速。此方法能较大提升笔记本内置散热器内的
空气对流速度,因此散热性能强于第二种,但涡轮风扇必须工作在极高转速才能提供较大的吸
风能力,其噪音极大;且相同时间内通过更多的空气也意味着吸入更多的灰尘,而这又会进一步降低散热能力,且笔记本内空气流速过快还会
加速笔记本内置涡轮风扇的损坏。
发明内容
[0008]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该散热架内的制冷片工作时冷面温度降低,配合
散热片以降低流经空气的温度,从而增大笔记本内置散热器与吸入空气的温差,并进而增强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0009]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0]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0011] 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一冷风导风槽,第一冷风导风槽内设有隔板,隔板的一端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的一端,隔板的另一端向第一冷风导风槽的另一端延伸,且隔板将第一冷风导风槽分隔形成安装槽及与安装槽连通的导风槽,安装槽的底部侧板上沿第一冷风导风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腔,且安装槽内沿第一冷风导风槽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涡轮风扇及第一散热片;
[0012] 第一顶板,第一顶板安装于第一冷风导风槽的顶部,且第一顶板上设有可与导风槽相连通的第一导风窗;以及
[0013] 多个第一
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半导体制冷片分别一一对应设于第一安装腔内,且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于第一散热片的底面上。
[0014]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散热架还包括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一热风导风槽,第一热风导风槽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的下方,且第一热风导风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热风导风槽内部连通的第一出风口,第一热风导风槽内沿第一热风导风槽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涡轮风扇及第二散热片,第一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贴合于第二散热片的底面上。
[0015]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散热架还包括横截面呈弧形的
导风板,导风板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的另一端内,且导风板的一端伸入导风槽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导风槽的侧板上,导风板的另一端伸入安装槽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安装槽的侧板上。
[0016]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散热片由
相变材料制成,第二散热片为金属散热片。
[0017]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为金属散热片。
[0018]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0019] 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二冷风导风槽,第二冷风导风槽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冷风导风槽内部连通的进风口,且第二冷风导风槽相对靠近进风口的一端端部内沿第二冷风导风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腔,第二冷风导风槽内相对第二安装腔的上方设有第三散热片;
[0020] 第二顶板,第二顶板安装于第二冷风导风槽的顶部,且第二顶板上设有可与第二冷风导风槽内部相连通的第二导风窗;以及
[0021] 多个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半导体制冷片对应设于第二安装腔内,且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于第三散热片的底面上。
[0022]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散热架还包括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二热风导风槽,第二热风导风槽设于第二冷风导风槽的下方,且第二热风导风槽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热风导风槽内部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二热风导风槽内沿第二热风导风槽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有第三涡轮风扇及第四散热片,第二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贴合于第四散热片的底面上。
[0023]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三散热片由
相变材料制成,第四散热片为金属散热片。
[0024] 上述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三散热片及第四散热片为金属散热片。
[0025] 本发明中相变散热片的制备方法为:室温条件下将ZnCl2·3H2O与膨胀
石墨混合均匀后再使用金属蒙皮封装成形。
[0026]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利用制冷片及配合使用的散热片降低流经空气的温度,增大笔记本内置散热器与吸入空气的温差,从而增强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的
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 附图中:1、第一冷风导风槽;2、隔板;3、安装槽;4、导风槽;5、第一安装腔;6、第一涡轮风扇;7、第一散热片;8、第一顶板;9、第一导风窗;10、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1、第一热风导风槽;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涡轮风扇;14、第二散热片;15、导风板;16、第二冷风导风槽;17、进风口;18、第二安装腔;19、第三散热片;20、第二顶板;21、第二导风窗;22、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3、第二热风导风槽;24、第二出风口;第三涡轮风扇;26、第四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0034] 实施例一
[003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包括: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一冷风导风槽1,第一冷风导风槽1内设有隔板2,隔板2的一端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一端,隔板2的另一端向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另一端延伸,且隔板2将第一冷风导风槽1分隔形成安装槽3及与安装槽3连通的导风槽4,安装槽3的底部侧板上沿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安装腔5,且安装槽3内沿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涡轮风扇6及第一散热片7;第一顶板8,第一顶板8可拆卸式的安装于(如卡接或利用螺钉)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顶部,且第一顶板8上设有可与导风槽4相连通的第一导风窗9;以及多个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分别一一对应设于第一安装腔5内,且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面贴合于第一散热片7的底面上。
[0036] 本发明中当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通电后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开始运行,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冷面温度降低,并连带使得贴合于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上的第一散热片7的温度降低,这使得当第一涡轮风扇6吸入的空气流经第一散热片7后温度得以降低,上述冷空气再经导风槽4及第一导风窗9后被相对位于第一顶板8上方的笔记本D面涡轮风扇吸入。此时,由于参与笔记本内置散热器热交换过程的空气温度更低,因此可显著加快散热传导的速度,使得笔记本电脑内的散热器在相同的工作状态下可被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温度。
[0037] 本发明中通过隔板2将第一冷风导风槽1分隔形成相连的安装槽3及导风槽4,以确保第一涡轮风扇6吸入的空气不会直接被笔记本D面涡轮风扇吸入,而是全部流经第一散热片7并被降低温度后成为低温空气。
[0038] 本发明中由于利用温度相对更低的低温空气进行辅助散热,因而在散热速度更快的同时还可使第一涡轮风扇及笔记本D面涡轮风扇仅需工作在低转速即可,这不仅可降低风扇噪音,避免风扇的损坏,还可减少因风扇运转速度过高而吸入更多的粉尘。
[0039] 本发明中第一散热片7可选用金属散热片,若笔记本电脑使用频率高、负载大,则第一散热片7还可选用相变材料制成,以利用相变材料
潜热大、
比热容大这一物理性质更好的降低被吸入空气的温度。
[0040] 于上述技术方案
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发明中为降低第一冷风导风槽1内部风阻,还可在第一冷风导风槽1内设置横截面呈弧形的导风板15,本发明中导风板15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另一端内,且导风板15的一端伸入导风槽4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导风槽4的侧板上,导风板15的另一端伸入安装槽3的另一端并连接于安装槽3的侧板上,本发明中借组上述导风板15实现气流流出安装槽3并再流入导风槽4时的圆滑过渡,以有效降低风阻及流入笔记本D面涡轮风扇中冷空气的气流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后续散热效率。
[0041]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散热架中还包括中空且顶部呈开口状的第一热风导风槽11,本发明中第一热风导风槽11设于第一冷风导风槽1的下方,且第一热风导风槽1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热风导风槽11内部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2,第一热风导风槽11内沿第一热风导风槽11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有第二涡轮风扇13及第二散热片14,本发明中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的热面贴合于第二散热片14的底面上,本发明中位于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下方的第一热风导风槽10除可保护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避免其损伤的同时还可利用配套的第二涡轮风扇13及第二散热片14加速带走因制冷而聚集于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热面上的热量,使得第一半导体制冷片10可持续有效制冷。
[0042] 实施例二
[004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架结构及原理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散热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冷风导风槽16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冷风导风槽16内部连通的进风口17,且第二冷风导风槽16相对靠近进风口17的一端端部内沿第二冷风导风槽1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腔18,第二冷风导风槽16内相对第二安装腔18的上方设有第三散热片19,本实施例中相应的
修改了吸风方向,使得空气流经贴合于第二半导体制冷片22上的第三散热片19后可直接由笔记本D面涡轮风扇吸入,从而可略去第一涡轮风扇6的使用。
[0044]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
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