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料种类 / 燃料 / / 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

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

阅读:51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内 转子 ,其连接在输入连接盘靠近输出端的端面;外转子,连接在输出连接盘靠近输入端的端面,内转子安装在外转子内部,内转子和外转子同轴设置,且内转子的外环面和外转子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气隙;输出端连接件,输出端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输出端连接件向内转子内部延伸,输出端连接件位于内转子内部段的外环面为圆形且与内转子同轴心设置; 轴承 组件,其安装在输出端连接件外环面与内转子内环面之间,轴承组件用于可旋转的 定位 支撑 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和所述内转子。该永磁偶合器可实现内外转子间 位置 即气隙相对固定,运转时不会出现位移造成碰撞的问题。,下面是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连接盘;
转子,其连接在输入连接盘靠近输出端的端面;
输出连接盘;
外转子,连接在输出连接盘靠近输入端的端面,所述内转子安装在外转子内部,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同轴设置,且内转子的外环面和外转子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气隙;
输出端连接件,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输出端连接件向内转子内部延伸,输出端连接件位于内转子内部段的外环面为圆形且与内转子同轴心设置;
轴承组件,其安装在输出端连接件外环面与内转子内环面之间,所述轴承组件用于可旋转的定位支撑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和所述内转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隔套和轴用挡圈,所述隔套置于两个轴承之间,隔套用于定位两个轴承的轴向间距,所述轴用挡圈设置在轴承外侧,轴用挡圈用于防止两个轴承相对背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包括输出联轴节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连接盘背向输入端的端面,所述输出轴连接在输出联轴节,且输出轴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连接件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上,且输出轴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远离输出连接盘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的内环面设有毡垫油封,该毡垫油封抵接输入连接盘的外环面,以实现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接盘背向输出端的端面安装有输入联轴节,且输入联轴节与输入连接盘之间安装有弹性梅花盘,所述弹性梅花盘用于隔离瞬间扭振、避免安装时的平行度误差及误差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接盘还包括盖板,该盖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入连接盘的内孔上,以实现密封。

说明书全文

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永磁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机械行业,传动设备一般连接电机等动设备后再与减速机等设备连接,起到传递扭矩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传动设备主要为联轴器、液力偶合器,以及异步型永磁偶合器。联轴器结构简单但存在对中困难,易磨损,振动噪声大等问题,而后两种传动设备虽然解决了联轴器的部分问题,但其运行时均需要依靠转差的存在来实现能量的传递,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易引起传动部件温度升高,过载时,会使得传动部件的温度会进一步升高,甚至引起永磁体失效,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存在诸多隐患。
[0003] 现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主要由内转子、外转子及各连接部件组成,在内外转子上均装有永磁体,在设备运行时依靠内外转子永磁体之间的吸力实现同步运转并传递转矩,由于两转子同步旋转,不存在涡流发热问题,具有无温升、纯机械结构、无谐波干扰、无接触传动、传动效率接近100%等优点。但是现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无定位,气隙(即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内两两相对应的永磁体之间间隙)不固定,安装时对中较繁琐,运行时易发生轴向及径向窜动,从而导致永磁体及相关部件发生碰撞,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是报废。
[0004] 由于现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内外转子相对独立,无连接及支撑,且永磁体间吸力较大,安装及拆卸时,对中比较困难,气隙可变不固定,且容易发生碰撞,需要利用其它部件(如锥套结构等)辅助对中或现场手动对中,费时费力;运输时需要内外转子分开装运,且过程中易造成损坏,如果要整体一起装运,则需要利用辅助部件连接后才可完成;运转时,内外转子间气隙较小,若存安装偏差或电机等设备固定螺栓松动而发生偏移,极易发生两转子内永磁体及相关部件碰撞,造成不可逆的设备损坏。这导致现有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在应用性能及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其可解决上述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包括
[0008] 输入连接盘;
[0009] 内转子,其连接在输入连接盘靠近输出端的端面;
[0010] 输出连接盘;
[0011] 外转子,连接在输出连接盘靠近输入端的端面,所述内转子安装在外转子内部,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同轴设置,且内转子的外环面和外转子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气隙;
[0012] 输出端连接件,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输出端连接件向内转子内部延伸,输出端连接件位于内转子内部段的外环面为圆形且与内转子同轴心设置;
[0013] 轴承组件,其安装在输出端连接件外环面与内转子内环面之间,所述轴承组件用于可旋转的定位支撑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和所述内转子。
[0014] 作为优选的,所述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
[0015] 作为优选的,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隔套和轴用挡圈,所述隔套置于两个轴承之间,隔套用于定位两个轴承的轴向间距,所述轴用挡圈设置在轴承外侧,轴用挡圈用于防止两个轴承相对背向移动。
[0016]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出端连接件包括输出联轴节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连接盘背向输入端的端面,所述输出轴连接在输出联轴节,且输出轴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内部。
[0017]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出端连接件为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上,且输出轴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内部。
[0018]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转子远离输出连接盘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的内环面设有毡垫油封,该毡垫油封抵接输入连接盘的外环面,以实现密封。
[0019]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入连接盘背向输出端的端面安装有输入联轴节,且输入联轴节与输入连接盘之间安装有弹性梅花盘,所述弹性梅花盘用于隔离瞬间扭振、避免安装时的平行度误差及误差影响。
[0020] 作为优选的,所述输入连接盘还包括盖板,该盖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入连接盘的内孔上,以实现密封。
[0021] 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2] 本发明在应用实践中,保留了永磁偶合器隔振噪音小、无接触传动、运行效高的优点,同时使得同步型永磁偶合器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成为一体式结构,可整体运输,无需考虑拆分或安装其他辅助部件,以及可能发生的永磁体及其相关部件碰撞的问题,同时还可自动定心,安装时无需再手动调整对中,内外转子间位置即气隙相对固定,运转时不会出现位移造成碰撞的问题,不会使永磁体发生损坏,提高了整个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保证高效生产。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中永磁体布置结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中动力输入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中动力输出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实施例2中无输出联轴节的偶合器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包括:
[0029] 1-输入联轴节、2-弹性梅花盘、3-输入连接盘、4-外转子、5-输出连接盘、6-输出联轴节、7-输出轴、8-轴承、9-隔套、10-内转子、11一永磁体I、12一永磁体II、13-密封端盖、14-毡垫油封、15-轴用挡圈、1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0031] 实施例1
[0032]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包括输入连接盘3;内转子10,其连接在输入连接盘3靠近输出端的端面;输出连接盘5;外转子4,连接在输出连接盘5靠近输入端的端面,内转子10安装在外转子4内部,内转子10和外转子4同轴设置,且内转子10的外环面和外转子4的内环面之间形成气隙;输出端连接件,输出端连接件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5,输出端连接件向内转子10内部延伸,输出端连接件位于内转子10内部段的外环面为圆形且与内转子10同轴心设置;轴承组件,其安装在输出端连接件外环面与内转子10内环面之间,轴承组件用于可旋转的定位支撑输出端连接件和内转子10。
[0033] 作为优选的,轴承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8。
[0034] 轴承组件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隔套9和轴用挡圈15,隔套9置于两个轴承8之间,隔套9用于定位两个轴承8的轴向间距,轴用挡圈15设置在轴承8外侧,轴用挡圈15用于防止两个轴承8相对背向移动。
[0035] 输出端连接件包括输出联轴节6和输出轴7,输出轴7安装在输出连接盘5背向输入端的端面,输出轴7连接在输出联轴节6,且输出轴7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10内部。
[0036] 外转子4远离输出连接盘5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密封端盖13,密封端盖13的内环面设有毡垫油封14,该毡垫油封14抵接输入连接盘3的外环面,以实现密封。
[0037] 输入连接盘3背向输出端的端面安装有输入联轴节1,且输入联轴节1与输入连接盘3之间安装有弹性梅花盘2,弹性梅花盘2用于隔离瞬间扭振、避免安装时的平行度误差及角误差影响。
[0038] 输入连接盘3还包括盖板16,该盖板16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入连接盘3的内孔上,以实现密封。
[0039] 具体的,输入联轴节1与电机等动力源的输出轴7相连,传递输入转矩,其通过弹性梅花盘2连接于输入连接盘3上,盖板16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入连接盘3的内孔上,输入连接盘3利用螺栓与内转子10连接,永磁体II 12通过安装槽内嵌于内转子10上,其磁极相反间隔安装。输入联轴节1、弹性梅花盘2、输入连接盘3、内转子10、永磁体II 12及盖板16共同组成输入组件。
[0040] 输出联轴节6与减速机等的输入轴相连,将来自动力源的输入转矩传递给负载设备,其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出连接盘5上,输出连接盘5通过螺栓连接于输出轴7上,输出连接盘5同样利用螺栓与外转子4相连接,永磁体I11通过安装槽内嵌于外转子4上,其磁极相反间隔安装,并且其数量与内转子10安装数量相同,密封端盖13通过螺栓连接于外转子4上,毡垫油封14内嵌于密封端盖13内孔槽上,起到密封及防尘的作用。外转子4、输出连接盘5、输出联轴节6、输出轴7、永磁体I11、密封端盖13及毡垫油封14共同组成输出组件。
[0041] 轴承8安装于内外转子4组成的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之间,起到旋转、定位、支撑的作用,隔套9及轴用挡圈15安装于轴承8之间,起到固定轴承8的作用,此结构使得同步型永磁偶合器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成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时无需调整气隙位置且可自动定心。
[0042] 输入组件、输出组件及轴承8等共同组成了本发明的同步型永磁偶合器。当本发明的同步型永磁偶合器装配后需要运输时可整体发运,无需安装其他辅助部件;安装时,可直接将本体安装于减速机轴上,无需其他如对中及调整气隙等操作,而电机通过输入联轴节1与永磁偶合器内转子10连接,内外转子4通过气隙传递转矩,在磁场相互作用下内外转子4即输入组件及输出组件同步运转,且为非机械接触式传动,最后外转子4通过与其连接的输出联轴节6驱动工作机运行,实现电机到工作机的功率传递。由于两永磁转子同步运转,不存在涡流发热问题,无温升、弹性大、减振效果好,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具有传动效率高且免维护的优势。
[0043] 输入联轴节1和输出联轴节6分别为为输入/输出联轴节6,用于将永磁偶合器的转子与驱动系统及负载连接;输入连接盘3和输出连接盘5分别为输入/输出连接盘5,用于内外转子4、输出轴7和输入/输出联轴节6之间进行连接;外转子4、内转子10、永磁体I 11、永磁体II 12分别依据磁极方向相反的原则间隔安装于外转子4及内转子10上,其数量相同;轴承8安装于内转子10与输出轴7之间,起到支撑、旋转及定心的作用,隔套9及轴用挡圈15用于固定轴承8位置;毡垫油封14安装于密封端盖13上,与盖板16一起共同起到密封及防尘的作用。
[0044] 实施例2
[004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与实施例1中的气隙固定式同步型永磁偶合器类似,区别在于输出端连接件的结构。
[0046] 输出端连接件为输出轴71,输出轴71固定连接在输出连接盘5上,且输出轴71部分轴段延伸至内转子10内部。在保持其他零部件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取消输出联轴节6,将原有输出轴71进行改制,将轴孔加工为匹配减速机轴端直径及长度的尺寸,并增加相对应连接键槽,从而实现直接将减速机轴插入改制后的输出轴71中,这样可以适应轴向长度较小的工作环境,满足不同的现场工况需求。
[0047]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