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元件和设备 / 双极结型晶体管 / 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

一种新型智能车位

阅读:377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车位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车位 锁 ,包括:升降桩,其包括 支撑 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挡车机构;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升降机构设置在预埋筒内,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模 块 、防撞模块以及连接模块;转动模块设置在预埋筒内,防撞模块套接在转动模块上。通过在升降桩中,转动模块在预埋筒内转动进行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挡车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实现升降桩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对车辆进行拦截阻挡,并且挡车机构用于探测车辆,当挡车机构与车辆的 底板 接触 产生向下压 力 时,触发位于预埋筒底部的感应 开关 ,感应开关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构中的 电机 反转降低挡车机构,防撞模块配设在预埋筒内并用于防护转动模块,避免转动模块损坏,无法实现升降桩的升降。,下面是一种新型智能车位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新型智能车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桩(100),其包括支撑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挡车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外筒连接板(14)、预埋筒(23),所述外筒连接板(14)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22),所述预埋筒(23)设置有两个并且均预埋至地面中,所述预埋筒(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孔(22)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模、防撞模块以及连接模块;所述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内,所述防撞模块套接在所述转动模块上,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转动模块转动连接;
所述挡车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模块的上端,当挡车机构与车辆接触产生向下压时,触发位于预埋筒(23)底部的感应开关(1),所述感应开关(1)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构中的电机(3)反转降低挡车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块包括电机(3)、联轴器(24)、两个支撑杆(4)、内筒(21)、丝杆(6)以及升降筒(9),所述电机(3)通过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的底部,所述丝杆(6)通过所述联轴器(24)与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升降筒(9)套接在所述丝杆(6)上并且所述升降筒(9)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挡车机构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所述电机(3)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撑杆(4)的下端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所述内筒(21)设置在所述升降筒(9)的外部,所述内筒(2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模块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所述防撞模块设置在所述丝杆(6)的下端并位于所述联轴器(24)的上方;
其中,所述内筒(21)上设置有竖直导向孔(8),所述升降筒(9)通过滑动杆(26)与所述竖直导向孔(8)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导向孔(8)的上端设置有上接触开关(10),下端设置有下接触开关(7);所述感应开关(1)设置在所述感应模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承载板(28)、中间连接板(27)以及夹板(20),所述外筒连接板(14)设置在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板(27)之间,所述承载板(28)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通孔(22)设置在所述承载板(28)上,所述夹板(20)设置在承载板(28)上,并且所述夹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固定板(36)、卡板(37),所述升降筒(9)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36)、所述卡板(37)以及所述夹板(20),所述固定板(36)与所述卡板(37)之间、所述卡板(37)与所述承载板(28)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固定板(36)内设置有与所述升降筒(9)对应的油封圈(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6)的下端为台阶面(31),所述台阶面(31)连接有延伸杆(34),所述延伸杆(34)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杆(6)的直径,所述防撞模块套接在所述延伸杆(34)上,所述防撞模块包括支撑外环(5)、支撑内环(30)以及推力轴承(33),所述支撑外环(5)套接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所述支撑内环(30)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块(5)内,所述推力轴承(33)设置有两个并套接在所述支撑内环(30)内,所述延伸杆(34)的下端穿过两个所述推力轴承(33)并延伸至与所述联轴器(2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环(5)与所述内筒(21)之间通过平置螺栓(25)连接;所述卡板(37)的下表面设置有卡环(41),所述卡环(41)与所述预埋筒(23)的上端连接,并且所述内筒(2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卡环(41)内,所述内筒(21)的上端内设置有直线轴承(16),所述升降筒(9)穿过所述直线轴承(16)并与所述直线轴承(16)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车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块(38)和挡车板(15),所述支撑块(38)设置在所述升降筒(9)的上端,所述挡车板(15)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块(38)上,并且所述挡车板(15)上设置有用于感应车辆的感应器(48),所述感应器(48)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所述感应开关(1)、上底座(19)、两个支撑柱(18)、多个支撑弹簧(2)、多个连接杆(17)、下底座(35)以及接触杆(40),所述下底座(35)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的底部,多个所述连接杆(17)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上底座(19)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7)的上端,所述支撑弹簧(2)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7)上并位于所述上底座(19)与所述下底座(35)之间,所述上底座(19)与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开关(1)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接触杆(40)设置在所述上底座(19)的下表面用于接触所述感应开关(1),所述两个所述支撑柱(18)设置在所述感应开关(1)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座(19)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槽(29),所述感应开关(1)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缺口槽(29)并通过所述预埋筒(23)上的防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3)的连接线、所述上接触开关(10)的连接线、所述下接触开关(7)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潮机构,其包括防潮复合层和防潮部,所述防潮复合层包括所述预埋筒(23)外壁连接的第一支撑层(42)、与所述第一支撑层(42)连接的第一防潮层(41)、与所述预埋筒(23)内壁连接的第二支撑层(43)、与所述第二支撑层(43)连接的第二防潮层(44),所述第一支撑层(42)与所述第二支撑层(4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层(42)包括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4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筒(421)、所述第二支撑筒(422)内的多个支撑条(423);
所述防潮部包括湿度传感器(45)、机(46)、导风管以及支撑罩(47),所述湿度传感器(45)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风机(46)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的内腔(351)中,并通过所述下底座(35)上的第二通孔(352)吹风,所述导风管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底座(19),上端延伸至所述预埋筒(23)上的防水接头(11)处,所述上底座(1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91),所述下底座(35)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53),所述支撑罩(47)的上端通过防水树脂胶(471)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191)内,下端通过防水树脂胶(471)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353)内,所述湿度传感器(45)、所述风机(46)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1)通过一电路模块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电路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电容C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以及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并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电源VDD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感应开关(1)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感应开关(1)的另一端、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电连接;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智能车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位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及智能车位锁具备的特殊功能,智能车位锁产品己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并广泛运用于商业、政府、地产、市政等多个领域。在各地的市政广场、停车场
街道、公路等车辆停放或者通行的地方,都设置了很多类型的智能车位锁。智能车位锁属于
车辆通行道管制设备,可用于交通、景观、公共车位等对指定区域的通道路口进行封闭,也
可以安装在车位上,阻止车辆移动,具有防撞、防爆功能。
[0003] 但是现在的智能车位锁功能简单,仅仅只具有单一的升降功能。无法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升降动作,很容易将通行的车辆顶住,这样不仅损坏了通行车辆,增
加了车辆的维修费用;电动智能车位锁将车辆顶住后,丝杆突然的停止上升会造成电机
损坏,也会增加电动智能车位锁的维修费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以至
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
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
[0006] 升降桩,其包括支撑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挡车机构;
[0007]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外筒连接板、预埋筒,所述外筒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预埋筒设置有两个并且均预埋至地面中,所述预埋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
[0008]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埋筒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模、防撞模块以及连接模块;所述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内,所述防撞模块套
接在所述转动模块上,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转动模块转动连接;
[0009] 所述挡车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模块的上端,当挡车机构与车辆接触产生向下压时,触发位于预埋筒底部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构中
的电机反转降低挡车机构。
[0010]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转动模块包括电机、联轴器、两个支撑杆、内筒、丝杆以及升降筒,所述电机通过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的底部,所述丝杆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
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升降筒套接在所述丝杆上并且所述升降筒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模
块与所述挡车机构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两侧,并且所述支撑杆的下端
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升降筒的外部,所述内筒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模
块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防撞模块设置在所述丝杆的下端并位于所述
联轴器的上方;
[0011] 其中,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竖直导向孔,所述升降筒通过滑动杆与所述竖直导向孔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导向孔的上端设置有上接触开关,下端设置有下接触开关;所述感应开
关设置在所述感应模块内。
[0012]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承载板、中间连接板以及夹板,所述外筒连接板设置在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板之间,所述承载板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下端连接,所
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夹板设置在承载板上,并且所述夹板的下表面设置
有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固定板、卡板,所述升降筒的上端穿过所述固定板、所述卡板以
及所述夹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卡板之间、所述卡板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所
述固定板内设置有与所述升降筒对应的油封圈。
[0013]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丝杆的下端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杆的直径,所述防撞模块套接在所述延伸杆上,所述防撞模块包括支
撑外环、支撑内环以及推力轴承,所述支撑外环套接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所述支撑内环设
置在所述支撑外块内,所述推力轴承设置有两个并套接在所述支撑内环内,所述延伸杆的
下端穿过两个所述推力轴承并延伸至与所述联轴器连接。
[0014]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撑外环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平置螺栓连接;所述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预埋筒的上端连接,并且所述内筒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卡
环内,所述内筒的上端内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升降筒穿过所述直线轴承并与所述直线轴
承滑动连接。
[0015]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挡车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块和挡车板,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升降筒的上端,所述挡车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块上,并且所述挡车板上设置有用于感应
车辆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16]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所述感应开关、上底座、两个支撑柱、多个支撑弹簧、多个连接杆、下底座以及接触杆,所述下底座设置在所述预埋筒的底部,多个所述连
接杆设置在所述下底座上,所述上底座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
述连接杆上并位于所述上底座与所述下底座之间,所述上底座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
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下底座上,所述接触杆设置在所述上底座的下表面用于接触所述感应
开关,所述两个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感应开关的两侧。
[0017]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底座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槽,所述感应开关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缺口槽并通过所述预埋筒上的防接头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的连接线、
所述上接触开关的连接线、所述下接触开关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头与外部控制器连
接。
[0018]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0019] 防潮机构,其包括防潮复合层和防潮部,所述防潮复合层包括所述预埋筒外壁连接的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一支撑层连接的第一防潮层、与所述预埋筒内壁连接的第二支
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连接的第二防潮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与所述第二支撑层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筒、所述第二支撑
筒内的多个支撑条;
[0020] 所述防潮部包括湿度传感器机、导风管以及支撑罩,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下底座上,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下底座的内腔中,并通过所述下底座上的第二通孔吹风,
所述导风管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底座,上端延伸至所述预埋筒上的防水接头处,所述上底座
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下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支撑罩的上端
通过防水树脂胶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下端通过防水树脂胶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
内,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头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21]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感应开关通过一电路模块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0022] 所述电路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电容C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以及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
[0023]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电连
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并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0024] 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电源VDD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
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
五电阻R5、感应开关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感应开关的另一端、NPN型双极
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电连接;
[0025]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0026]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通过在升降桩中,转动模块在预埋筒内转动进行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挡车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实现升降桩的上升或下降,可以对车辆进
行拦截阻挡,并且挡车机构用于探测车辆,当挡车机构与车辆的底板接触产生向下压力时,
触发位于预埋筒底部的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构中的电机
反转降低挡车机构,防撞模块配设在所述预埋筒内并用于防护转动模块,避免转动模块损
坏,无法实现升降桩的升降。
[0028] 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9]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0]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的结构俯视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感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防潮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支撑罩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防潮复合层的结构俯视图。
[0038]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中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智能车位锁处于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42]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43]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车位锁,包括:
[0044] 升降桩100,其包括支撑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挡车机构;
[0045]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外筒连接板14、预埋筒23,所述外筒连接板14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22,所述预埋筒23设置有两个并且均预埋至地面中,所述预埋筒23的上端与所述第
一通孔22连接;
[0046]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模块、防撞模块以及连接模块;所述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内,所述防撞模
块套接在所述转动模块上,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转动模块转动连接;
[0047] 所述挡车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模块的上端,当挡车机构与车辆接触产生向下压力时,触发位于预埋筒23底部的感应开关1,所述感应开关1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
构中的电机3反转降低挡车机构。
[004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升降桩100包括支撑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挡车机构,预埋筒23埋入至地面中,并且两个预埋筒通过外筒连接板14连接起来,挡车机构位于最上方,
用于感应车辆,当挡车机构感应到车辆位于上方是,挡车机构启动升降机构工作,升降机构
将挡车机构向上升起至车辆底部,挡车机构抵顶到车辆底部后,受到车辆对挡车机构的反
向作用力,也就是,挡车机构受到向下的压力,将转动模块向下抵顶至接触感应开关1,即触
发预埋筒23底部的感应开关1,然后感应开关1关闭升降机构,并控制升降机构中的电机3会
反转大概1s作用,这样带动挡车机构向下移动1公分作用;其中,防撞模块配设在所述预埋
筒23内并用于防护转动模块。
[004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升降桩100中,转动模块在预埋筒23内转动进行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挡车机构进行上升或下降,实现升降桩100的上升
或下降,可以对车辆进行拦截阻挡,并且挡车机构用于探测车辆,当挡车机构与车辆的底板
接触产生向下压力时,触发位于预埋筒23底部的感应开关1,感应开关1关闭升降机构,并控
制升降机构中的电机3反转降低挡车机构,防撞模块配设在预埋筒23内并用于防护转动模
块,避免转动模块损坏,无法实现升降桩100的升降。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模块包括电机3、联轴器24、两个支撑杆4、内筒21、丝杆6以及升降筒9,所述电机3通过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的底部,所述丝杆6通过所述
联轴器24与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升降筒9套接在所述丝杆6上并且所述升降筒9的
上端穿过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挡车机构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所述电机3的两侧,
并且所述支撑杆4的下端与所述感应模块连接,所述内筒21设置在所述升降筒9的外部,所
述内筒2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模块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连接,所述防撞模块设置
在所述丝杆6的下端并位于所述联轴器24的上方;
[0051] 其中,所述内筒21上设置有竖直导向孔8,所述升降筒9通过滑动杆26与所述竖直导向孔8连接,并且所述竖直导向孔8的上端设置有上接触开关10,下端设置有下接触开关
7;所述感应开关1设置在所述感应模块内。
[005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预埋筒23的底部安装有感应模块,电机3固定安装在感应模块上,这样电机3在工作时不会自身发生轴向转动;两个支撑杆4支撑着内筒21,电机3、
联轴器24、丝杆6、升降筒9同轴设置,丝杆6、升降筒9安装在内筒21内,电机3转动时通过联
轴器24带动丝杆6转动,升降筒9内设置有内螺纹,所以丝杆6可以驱动升降筒9在内筒21中
进行上升或下降;防撞模块安装在丝杆6的下端并位于联轴器24之间,支撑着丝杆6、升降筒
9;
[0053] 在内筒2上设置有竖直导向孔8,升降筒9通过滑动杆26沿竖直导向孔8可以上升或下降,同时也避免了升降筒9发生自身轴向转动的情况;竖直导向孔8的上端设置有上接触
开关10,下端设置有下接触开关7,当挡车机构上升到最大高度也没有接触到车辆的底板,
升降筒9带动着滑动杆26移动竖直导向孔8的上端会触发上接触开关10,上接触开关10通过
外部控制器停止电机3转动停止;同理下降时,滑动杆26移动竖直导向孔8的下端接触到下
接触开关7,电机3停止转动。
[005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转动模块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简单,适合用于挡车机构的上升或下降,并且在内筒21上设置了上接触开
关10、下接触开关7,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避免电机3带动升降筒9过渡上升造成升降筒9与丝
杆6分离或升降筒9卡死在丝杆6上。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承载板28、中间连接板27以及夹板20,所述外筒连接板14设置在两个所述中间连接板27之间,所述承载板28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板27
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通孔22设置在所述承载板28上,所述夹板20设置在承载板28上,并且
所述夹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夹槽,所述夹槽内设置有固定板36、卡板37,所述升降筒9的上
端穿过所述固定板36、所述卡板37以及所述夹板20,所述固定板36与所述卡板37之间、所述
卡板37与所述承载板28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固定板36内设置有与所述升降筒9对
应的油封圈13。
[005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升降筒9穿过连接模块进行上升或下降,连接模块包括承载板28、中间连接板27以及夹板20,为了防止升降筒9上涂抹的油脂溢出至外部,以及外
部的灰尘进入到升降筒9与内筒21之间,在连接机构中设计的油封圈13和密封圈14,具体
地,在固定板36内设置有与升降筒9对应的油封圈13,在固定板36与卡板37之间、卡板37与
承载板28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2,这样升降筒9在卡板37、固定板36之间上下时,油脂不会
外溢,灰尘也不会进入到升降筒9内,延长了升降筒9的使用寿命。
[005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连接模块的具体,连接模块包括承载板28、中间连接板27以及夹板20,两个连接模块通过外筒连接板14
连接起来,起到固定该新型智能车位锁的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油封圈13和密封圈14,为升
降筒9提供了防护,延期了升降筒9的使用寿命。
[005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杆6的下端为台阶面31,所述台阶面31连接有延伸杆34,所述延伸杆34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杆6的直径,所述防撞模块套接在所述延伸杆34上,所述防
撞模块包括支撑外环5、支撑内环30以及推力轴承33,所述支撑外环5套接在所述外筒的内
壁上,所述支撑内环30设置在所述支撑外块5内,所述推力轴承33设置有两个并套接在所述
支撑内环30内,所述延伸杆34的下端穿过两个所述推力轴承33并延伸至与所述联轴器24连
接。
[005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丝杠6下端的台阶面31连接着延伸杆34,这里延伸杆34的直径小于丝杆6的直径,这样使得防撞模块支撑着台阶面31,也支撑着丝杆以及升降筒,
防撞模块包括支撑外环5、支撑内环30以及推力轴承33,延伸杆34穿过推力轴承33后与联轴
器连接,通过推力轴承33在竖直方向上承受轴向的力,也就是,轴向平行的方向的力,所以,
挡车机构收到的压力向下传递时,推力轴承33可以较好地支撑着丝杠6。
[006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丝杆6、防撞模块的具体结构,二者相互配合使用,防撞模块与丝杆6提供较好地支撑,不影响丝杆6的转
动。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外环5与所述内筒21之间通过平置螺栓25连接;所述卡板37的下表面设置有卡环41,所述卡环41与所述预埋筒23的上端连接,并且所述内筒21的
上端延伸至所述卡环41内,所述内筒21的上端内设置有直线轴承16,所述升降筒9穿过所述
直线轴承16并与所述直线轴承16滑动连接。
[006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防止支撑外环5发生轴向转动,将支撑外环5通过平置螺栓25固定连接在内筒21内;为了升降筒9更好地在内筒中进行上升或下降,在内筒21
中设计了直线轴承16,直线轴承16具体为滚珠直线运动轴承,由于在内筒21上开设了竖直
导向孔8,避免直线轴承与竖直导向孔直径干涉,将直线轴承16设置在内筒21的上端处,并
且在卡板37的下表面设置有卡环41,正好也卡接住内筒21以及直线轴承16的上端。
[006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使用平置螺栓25将支撑外环25与内筒21固定连接,符合使用需求,且避免支撑外环5相对于内筒21移动;在内
筒21中设计直线轴承16,更好减小了升降筒9在内筒21内上升或下降的阻力,进而降低对电
机3的消耗。
[006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车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块38和挡车板15,所述支撑块38设置在所述升降筒9的上端,所述挡车板15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块38上,并且所述挡车板15上
设置有用于感应车辆的感应器48,所述感应器48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6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挡车机构设置在两个升降筒9上,包括两个支撑块38和挡车板15,支撑块38为铰接机构的,连接在升降筒9的上端,挡车板15连接在两个支撑块38
上,支撑块38既可以在竖直方向支撑挡车板15,也可以使得挡车板15相对与外筒连接板14
水平左右移动;挡车板15上设置有用于感应车辆的感应器48,感应器48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也就是,感应器48感应到上方的车辆后,向外部控制器发出信号,外部控制器启动电机3转
动,进而将挡车机构上升起来。
[006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挡车机构的具体结构,该挡车机构中通过感应器48感应车辆,使得本新型智能车位锁感应到车辆
后自动升起,车辆离开后自动下降闭合。
[006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模块包括所述感应开关1、上底座19、两个支撑柱18、多个支撑弹簧2、多个连接杆17、下底座35以及接触杆40,所述下底座35设置在所述预埋筒23
的底部,多个所述连接杆17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上底座19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7的
上端,所述支撑弹簧2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7上并位于所述上底座19与所述下底座35之间,所
述上底座19与所述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开关1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接触杆40
设置在所述上底座19的下表面用于接触所述感应开关1,所述两个所述支撑柱18设置在所
述感应开关1的两侧。
[006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预埋筒23的底部设置感应模块,该感应模块包括了感应开关1、上底座19、两个支撑柱18、多个支撑弹簧2、多个连接杆17、下底座35以及接触杆
40,其中,支撑杆4、电机3固定在上底座19上;当挡车机构上升至抵顶车辆的底板后,由于电
机3还在驱动挡车机构所以受到车辆的压力,使得升降机构受到反向的力,电机3被向下压
缩,进而电机3抵顶上底座19向下移动,上底座19压缩支撑弹簧2沿着连接杆17向下移动,使
得接触杆40插入至感应开关1内,同时支撑柱18设置在感应开关1的两侧,上底座19继续向
下移动后被支撑柱18顶住,这样避免感应开关被上底座19压坏;感应开关1向外部控制器发
出信号,外部控制器停止电机3继续转动,使得挡车机构停止上升;然后外部控制器再启动
电机3,电机3反向转动大约1s,带动挡车机构向下下降大约1公分,这样挡车机构离开车辆,
避免车辆在离开时与挡车机构发生刮擦,保证车辆、挡车板之间相互安全,延长挡车板的使
用寿命。
[006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感应模块的具体结构,该感应模块起到固定支撑杆、电机的作用;感应模块中设置支撑柱,避免了上底座
压坏感应开关,感应开关向外部控制器发出信号,外部控制器停止电机继续转动,使得挡车
机构停止上升;然后外部控制器再启动电机3,电机3反向转动大约1s,带动挡车机构向下下
降大约1公分,这样挡车机构离开车辆,避免车辆在离开时与挡车机构发生刮擦,保证车辆、
挡车板15之间相互安全,延长挡车板15的使用寿命。
[007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底座19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槽29,所述感应开关1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缺口槽29并通过所述预埋筒23上的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电
机3的连接线、所述上接触开关10的连接线、所述下接触开关7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
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7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上底座19上可开设了缺口槽29,这样方便感应开关的连接线穿过该缺口槽向后再通过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同理,电机3的连接线、
所述上接触开关10的连接线、下接触开关7的连接线均通过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7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缺口槽以及防水接头,使得电机3的连接线、上接触开关10的连接线、下接触开关7的连接线、感应开关1
的连接线方便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73]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74] 防潮机构,其包括防潮复合层和防潮部,所述防潮复合层包括与所述预埋筒23外壁连接的第一支撑层42、与所述第一支撑层42连接的第一防潮层41、与所述预埋筒23内壁
连接的第二支撑层43、与所述第二支撑层43连接的第二防潮层44,所述第一支撑层42与所
述第二支撑层4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层42包括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422以及设
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筒421、所述第二支撑筒422内的多个支撑条423;
[0075] 所述防潮部包括湿度传感器45、风机46、导风管以及支撑罩47,所述湿度传感器45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上,所述风机46设置在所述下底座35的内腔351中,并通过所述下底座
35上的第二通孔352吹风,所述导风管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底座19,上端延伸至所述预埋筒23
上的防水接头11处,所述上底座19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91,所述下底座35的下表面
设置有第二环形槽353,所述支撑罩47的上端通过防水树脂胶471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
191内,下端通过防水树脂胶471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353内,所述湿度传感器45、所述风
机46的连接线均通过所述防水接头11与外部控制器连接。
[007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预埋筒23是安装在地下的,所以在预埋筒上设计了防潮复合层,防潮复合层包括第一防潮层41、第一支撑层42、第二支撑层43、第二防潮层
44,第一支撑层42、第二支撑层43分别支撑着第一防潮层41、第二防潮层44,第一支撑层42、
第二支撑层43结构相同,这里为真空结构,第一支撑层42包括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
42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422内的多个支撑条423,这样第一支撑层内部
被分为多个空腔,支撑条423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第一防潮层41吸收潮气后潮气再浸入到
预埋筒23上,延长了预埋筒23的使用寿命;防潮部配设在感应模块上,将风机安装在下底座
35的内腔351中,支撑罩47将上底座19、下底座35之间围设起来,支撑罩47为弹性内,内部设
置有弹簧,这样在连接杆17上的支撑弹簧2可以被省略掉了,也就是,支撑罩47可以起到支
撑升降机构的作用了,并且支撑罩47通过防水树脂胶471连接上底座、下底座,与风机配合
使用较好地起到防潮作用,湿度传感器45设置在下底座35上,监测感应开关附件的湿度,当
达到设定的湿度数值时,通过外部控制器起到风机46,将潮湿空气吹出去,进而进一步地避
免预埋筒23在地下时被潮气浸入后造成对感应开关1的影响。
[007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防潮复合层和防潮部,其中,防潮复合层作为第一步的防潮措施安装在预埋筒23上,避免潮气浸入到预
埋筒23上,延长预埋筒23的使用寿命;防潮部作为第二部的防潮措施安装在感应模块上,其
中,支撑罩47为弹性内,内部设置有弹簧,这样在连接杆17上的支撑弹簧2可以被省略掉了,
也就是,支撑罩47可以起到支撑升降机构的作用了,同时,也减少了零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防潮部避免预埋筒23在地下时被潮气浸入后造成对感应开关1的影响。
[007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开关1通过一电路模块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
[0079] 所述电路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电容C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以及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
[0080]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接口电连
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电连接并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0081] 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电源VDD电连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
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
五电阻R5、感应开关1的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感应开关1的另一端、NPN型双
极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电连接;
[0082] 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接口电连接,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连接在参考地GND上。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感应开关1通过电路模块连接外部控制器,该电路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电容C1、NPN型双极型晶体管G1、NPN
型双极型晶体管G2以及PNP型双极型晶体管G3,电路模块能够实现电路的主动的补偿,稳定
功率,通过微处理器、第一电阻R1~第六电阻R6、电容C1等较少电子元器件就可以很定功
率,使得适用性极强,可以快速、准确地将信号输送给外部控制器,进而电机3的开启或关
闭。
[008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8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6]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