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城市规划 / 街道设施 / 组合式道路交叉口及组合方法

组合式道路交叉口及组合方法

阅读:147发布:2020-11-08

专利汇可以提供组合式道路交叉口及组合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互通立交和服务性设施、 汽车 站、 停车场 等组合的道路交叉口及其组合方法,在四岔二层定向式互通立交中,将四条左转 匝 道设置在二个环绕交叉点的圆周轨迹上,在圆周轨迹的内外设置有服务性设施、汽车站、停车场等设施,在其外缘设置有外侧与街道和其它 建筑物 连接的环型通道,上述通道上的各种不同需求的流通体都能在同一个交叉口实现安全快捷的流通及转换,开创了交叉口在道路交通中新的作用与意义。,下面是组合式道路交叉口及组合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由互通式立体交叉和服务性设施、汽车站、停车场等设施组合设计的道路交叉口,其特征是:在四岔(Ⅰ、Ⅱ、Ⅲ、Ⅳ)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道路交叉口设置有,与四周街道和其它建筑物连接的环型通道(O)和服务性设施、汽车站、停车场等设施(R、T、P)。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四岔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施组合设计方法,在二条道路干线十字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结构中,四个直行方向的车道(Jj、Kk、Ll、Mm),由二条双向直行车道呈十字分上下层立体交叉,把出入口连接在干线的中间;四个左转弯方向的车道(Aa、Bb、Dd、Ee)均用道经由三个象限,每条匝道均有一次同上层的双向直行车道在下层立体交叉、同下层的双向直行车道在上层立体交叉,出入口均连接在直行车道的右侧;四个右转弯方向的车道(Ff、Gg、Hh、Ii)均用匝道在同一个象限内,把出入口连接在直行车道的右侧,其特征在于:入口相对在一条双向直行车道上的二条左转弯匝道(A、D)、(B、E),设置在一个环绕十字交叉点的圆周轨迹上,入口相对在二条双向直行车道上的四条左转弯匝道,分别设置在内外二个环绕十字交叉点的圆周轨迹上(Aa、Dd)、(Bb、Ee),内外圆周轨迹上各有相应的一条左转弯匝道平行在直行双向车道的上层和下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左转弯匝道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平行在直行双向车道上层和下层的左转弯匝道中间合并,设置成一条车道(W)。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环型通道的设施组合设计方法,该通道有慢车道和人行道等设施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环型通道设置在互通式立交左转弯匝道圆周轨迹外缘,环绕交叉口一周(O),其内侧紧靠左转弯匝道的圆周轨迹及服务性设施,其外侧与街道和其它建筑物连接,其设施都在地平面上与干线车道实行立体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交叉口环型通道的设施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设施在二个对应的路口圆周轨迹匝道的外缘设置在地平面上,在另二个对应的路口圆周轨迹匝道的外缘设置在非地平面上,与干线车道立体交叉。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服务性设施、汽车站等设施的设置及其与机动车道环型通道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左转弯匝道圆周轨迹外侧的路口设置有公共汽车站(R)、道路转换管理站(S、Y)、及其它服务性设施,该设施区的内侧设置有港湾式通道,连接在左转匝道上,该设施区的外侧连接在环型通道上。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服务性设施、停车场等设施的设置及其与机动车道、环型通道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左转弯匝道圆周轨迹内侧设置有停车场(P、T)及服务性设施。该设施区内设置有岔道,将出入口连接在内侧圆周轨迹上的左转弯匝道上,并用梯道穿跨左转弯匝道与外缘的环型通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区内岔道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服务区的入口岔道连接在外侧圆周轨迹的左转弯匝道上,离开服务区的出口岔道连接在内侧圆周轨迹的左转弯匝道上。

说明书全文

组合式道路交叉口及组合方法

发明属于道路的立体交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二条干线与多条其它通道相交叉的路口,采用互通立体交叉和服务设施、汽车站、停车场等设施组合的交叉口及其组合设计的方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车辆的增加,道路交叉口设施的组合效果影响着道路交通甚至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对道路交叉口的立体交通组织形式主要有:(1)首蓿叶式立交。(2)环型立交。(3)菱形立交。(4)定向式立交,包括我国申请号为92105467.X的发明专利《X形定向式立交桥》。(5)迂回式立交,包括前苏联专利SU-653322展示的迂回式立交。上述形式都是专为二条干线上的机动车流通而设置的,限制了其它通道上的车辆,尤其是非机动车的流通需求和服务需求,降低了交叉口的土地使用价值。我国独创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层行驶的立体交叉形式,如北京阜成的二层长条首蓿叶立交,北京西直门的三层双环型立交,天津八里台的三层首蓿叶立交,南京中央门的三层环型立交,广州区庄的四层环型立交以及申请号为94105966.9的发明专利《4/4(4/3)车道地上双层无交叉立交桥》,虽然用专层处理了非机动车的流通需求,但是机动车行车条件差,有的还同非机动车有冲突,且同样限制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转换及服务的需求,不能使高速公路在交叉口直接为人们的活动中心服务,不能使交叉口的土地使用价值发挥更大的效益。由于现有交叉口设施的组合形式不能安全地、有效地解决各种道路流通体,对流通与服务的同时需求,各国都限制在互通式立交范围内设置服务性设施,如我国交通部发布的JTJ00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P95):互通式立体交叉同其它设施的间距

设施名称最小间距一般值低限值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区53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停车场互通式立体交叉与公共汽车停靠站41.5互通式立体交叉与隧道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能使四岔道以上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同一交叉口实现安全、快捷流通和转换、服务等需求的设施设置及其方法,使交叉口在道路交通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从而使道路交通的现状得到根本性的改良,交叉口的土地使用价值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本发明首创了一种由多种设施组合的道路交叉口,其设施内容有:(1)四岔二层定向型互通式立交;(2)有慢车道、人行道等组成的外侧与四周街道和其它建筑物连接的环型通道;(3)所有方向和通道都能使用的公共汽车站、停车场及其它各类服务性设施。

为保证上述设施在交叉口构成有机的统一,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作用,本发明还提供设施的组合设计方法:a、互通式立交的结构组合方法:在二条道路干线十字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结构中,将四个直行方面的车道用二条双向直行车道呈十字分上下层立体交叉,把出入口连接在干线的中间;将四个左转弯方向的车道均用道经由三个象限,把出入口连接在直行车道的右侧,每条匝道均设一次同上层的双向直行车道在下层立体交叉,每条匝道均设一次同下层的双向直行车道在上层立体交叉,上下层设置与直行车道十字交叉的上下层相适应,入口或出口相对在一条双向直行车道上的二条左转弯匝道的圆曲线半径,设置在一个环绕十字交叉点的圆周轨迹上,四条左转弯匝道的圆曲线半径,设置在内外二个环绕十字交叉点的圆周轨迹上,内外圆周轨迹上各有相应的一条左转弯匝道平行在直行双向道的上层和下层,将这二条平行匝道,中间的路基合并设置成一条车道,供匝道上车辆变速调换匝道,改变出口方向十分方便有利;将四个右转弯方向的车道均用匝道在同一个象限内,把出入口连接在直行车道的右侧,即左转匝道的外侧或内侧。

b、环型通道的设置方法:环型通道有慢车道和人行道等组成,慢车道可以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组成,其内侧紧靠左转弯匝道的圆周轨迹及服务性设施,外侧与街道和其它建筑物相连接。当互通式立交的上层高于地平面2m-6m,下层低于地平面5m-6m时,环型通道都设置在地平面上与互通立交的车道实行立体交叉;当互通立交的上层在地平面上,下层在低于地平面5m-6m,或上层高于地平面5m-6m,下层在地平面上时,环型通道在二个对应的路口设置在地平面上,在另二个对应的路口设置在非地平面上。

c、在圆周轨迹外侧设置公共汽车站、服务性设施等及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连通设施及设置方法:在圆周轨迹的左转弯匝道外侧二个对应的路口地平面上设置有公共汽车站、道路转换管理站等服务性设施区,该设施区的内侧设置有一个港湾式通道和停车场,连接在左转匝道上;外侧设置有公共汽车站的停车场、站前广场等设施与环型通道连接,在港湾式通道与环型通道连接处设置有道路转换的设施,便于干线车道上的车辆和环型通道上的车辆出入管理。

d、在圆周轨迹内侧设置停车场、服务性设施及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连通设施及设置方法:在圆周轨道的左转匝道内侧设置有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等服务性设施区。该设施区与机动车道的连通设施和设置方法有:(1)圆周轨迹上内侧二条左转弯匝道顺车流方向向内分离出岔道与中间的设施区结合。(2)圆周轨迹上外侧二条左转弯匝道顺车流方向向内分离出岔道,连接在设施区上后再连接到内侧匝道上,形成循环岔道。该设施区与人行道的连接方法是用梯道穿跨左转匝道将设施区与外缘的人行道连通。

由于本设计方案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不同流通需求用立体交叉的设施分隔设置起来的同时,又将各类服务性设施设置在通道的内外空间,安全有效地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从而使干线上的机动车与其它通道上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同一交叉口实现无干扰流通的情况下并实现转换、供应、维修等服务需求。本设计方案突破了二层四岔全定向型互通立交不能同时设置非机动车通道的现状,突破了互通式立交与服务性设施不能设置在同一区域内的现行规范,不但建筑跨度低,投资回收快,土地使用价值高,而且使高速公路直接为城市中心和人们的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心服务,使交叉口设施在地域位置上和现实意义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设施结构设置原理图。

图2是四条左转匝道内外圆周轨迹的结构设置原理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所示的交叉口设施有:(1)由二条直行双向道(Jj、Kk)、(Ll、Mm),四条左转弯匝道Aa、Bb、Dd、Ee,四条右转弯匝道Ff、Gg、Hh、Ii组成的四岔Ⅰ、Ⅱ、Ⅲ、Ⅳ定向型互通式立交。

(2)环型通道O。

(3)公共汽车站、停车场及其它服务性设施组合的设施区R、P、T。

其中互通式立交的二条双向直行车道中间用隔离带,二侧车道从中间向外排列分别有直行、左转弯、右转弯LBH、jeh、KDI、lai和直行、右转弯、左转弯mfd、JFA、kgb、MGE。

二条双向直行车道的十字交叉和同四条左转弯匝道在四个路口的圆曲线半径交叉,分为上下层设置,即一条双向直行车道(Jj、Kk)和Ⅰ、Ⅲ二个对应方向的左转弯交叉匝道在下层,一条双向直行车道(Ll、Mm)和Ⅱ、Ⅳ二个对应方向的左转弯交叉匝道在上层,上层设施设置在地平面上0-6m之间,下层设施设置在地平面下6-0m之间,上下层最小间距大于5.5m,最大间距小于12m。

环型通道在左转匝道的圆周轨迹外侧,环绕交叉口一周,与二层结构的互通式立交的所有车道均实行立体交叉。

左转弯匝道与直行车道相交叉的四个路口,其中相对应设置在地平面上的二个路口Ⅰ、Ⅲ外侧,分别设置有公共汽车站、服务性设施等设施组合的设施区R,设施区内侧与匝道之间设置港湾式通道连接,设施区外侧有环型通道连接。

左转弯匝道圆周轨迹内设置有停车场、服务性设施等设施组合的设施区P、T。设施区分别设置有入口岔道和出口岔道,均连接在左转弯匝道上,设施区内设置的梯道C,穿跨左转弯匝道连接在环型通道上。

图2所示的是四条左转弯匝道设置在二个圆周轨迹上的结构,左转弯匝道路口Ⅰ、Ⅲ设置在上层,Ⅱ、Ⅳ设置在下层,内外二个圆周轨迹上都有一条匝道平行设置在相对的二个路口,中间增设一条车道W,供匝道上车辆变换出口方向和选择出入服务性设施区。

图三是根据上述原理和方法设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把上层设在地平面上,把下层设在低于地平面6m,其车道出入口从中间隔离带向二侧排列都用直行、右转弯、左转弯的形式,将右转弯匝道设置在圆周轨迹的左转弯匝道内,出入口同直行车道一起与左转弯匝道相交叉,左转弯匝道在Ⅱ、Ⅳ二个方位的地平面上,向外侧扩展出R2、R4二个公共汽车站,汽车站由停车场、候车室、站前广场等组成。四个方向的机动车在变速车道W的调节下都可方便地自由出入二个汽车站,汽车站的外侧与环型通道连接。环型通道与汽车站的停车场设有二个口子,一个入口进入机动车道Y,一个出口离开机动车道S。

该环型通道在Ⅰ、Ⅲ二个方位的设施低于地平面2-6m,在Ⅱ、Ⅳ二个方位的设施在地平面上,与外侧四周的其它建筑物和干线二侧的慢车道连接。左转弯匝道Aa、Dd在入口时向内分离出岔道经过设施区P1、P2,左转弯匝道Ee、Bb在出口前向内分离出岔道经过设施区T1、T2后连接到内侧匝道上,四个方向的机动车在变速车道W的调节下都可方便地自由出入T1、T2二个服务区。

图四是根据上述原理和方法设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把上层设置在高于地平面2.5-3m,将下层构造物设置在低于地平面约5.5-6m,其车道出入口从中间隔离带向二侧排列都用直行、左转弯、右转弯的形式,将四条右转弯的弯道设置在下层,坡道设置在干线上,将环型通道的设施都设置在地平面上,环型通道与外侧其它建筑物和四条街道均在地平面上连接。Ⅱ、Ⅳ二个方位设置的二个汽车站功能于图3相同,圆周轨迹内的服务区功能于图3的T1、T2相同。

因本发明的图示和说明都是按照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进行解说的,在靠左行驶的情况下本发明结构原理的方法同样适用。不难理解,用本发明提供的设施结构设置的二层全定向型互通式立交的机动车道能单独设置独立使用;或是在圆周轨迹匝道内与服务性设施等组合设置;或是在圆周轨迹匝道外与环型通道及其服务设施区组合设置。而内外设施同时集中组合设置仅仅是一种便于说明理解且又有实用意义的形式,当然,这种型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是其它的类似形式。

图示解释:

机动车道流通方向指示

中间隔离带

机动车道

环型通道

街道及建筑物

梯道

公共汽车停靠站

公共汽车站站台及站前广场Ⅰ、Ⅱ、Ⅲ、Ⅳ交叉口四个干线的方向A、B、D、E    四条机动车左转车道的入口a、b、d、e    四条机动车左转车道的出口F、G、H、I    四条机动车右转车道的入口f、g、h、i    四条机动车右转车道的出口J、K、M、L    四条机动车直行车道的入口j、k、m、l    四条机动车直行车道的出口W             机动车变换匝道路线P             服务区、停车场R             服务区、公共汽车站S             机动车道出口Y             机动车道入口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