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有机耕作 / 蚯蚓养殖 /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阅读:710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 蚯蚓养殖 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控制蚯蚓养殖床和道路的规格可以有效保障蚯蚓养殖床具备蚯蚓生长繁育所需要的适宜 温度 ,湿度,酸 碱 度,通透度,光照度,营养度,种群 密度 ,可以避免 杂草 ,噪音, 发酵 和二次发酵的危害,通过设置 遮阳网 小工棚以遮盖养殖床可以有效防范蛇,鼠,蛙,蟾蜍, 鸟 类等 生物 的掠食和侵扰,通过经常、适度的分离成熟蚯蚓,保持蚯蚓种群数量和代际数量的平衡,从而使蚯蚓的种群数量和个体 摄食 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会大幅 波动 ,确保蚯蚓分解转化粪污的过程高效,稳定,均衡,持续。,下面是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场地设备:用竹条代替筋制作混凝土简易主道和工道,制作遮阳网小工棚并准备一个投料翻堆一体化的操作车;
(2)浇筑道路:浇筑主道和工作道,相邻工作道之间的间隔即为蚯蚓养殖床;
(3)控制厚度:保持蚯蚓养殖床厚度在15-30厘米之间,高于30厘米时分离蚯蚓粪,降低蚯蚓养殖床的厚度到15-20厘米;
(4)投料:在蚯蚓养殖床上,按照一定距离的纵横间隔,纵向4列投料,每亩净养面积每次投入粪污7-9吨;
(5)蚯蚓分离:每隔七天,可以分离一次达到性成熟的蚯蚓,分离量以保证每亩净养面积中蚯蚓活体保有量不得低于1吨为原则,每亩每次可以分离30—200公斤;
(6)循环投料:蚯蚓分离后,将蚯蚓养殖床翻堆混合后继续投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制作简易主道和工作道时不用砂石作为基础,遮阳网小工棚宽度为1.8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4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主道宽度为4米,厚度为15厘米,工作道长度为15-20米,厚度为10厘米,蚯蚓养殖床为宽度1.8米的长条形,在主道两侧分布单侧长度20米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纵横间隔为20厘米,每个料堆底边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6厘米,量为80%,重量为2.5公斤。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环境制约一直是影响我国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目前,我国畜禽粪污年产量可达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转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持续扩大的面源污染,非常不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保护。利用杂交选育的特种蚯蚓处理畜禽粪污,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生物环保技术,利用蚯蚓吞食和改造有机废弃物的生物特性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成本低廉而效果显著。
[0003] 目前,全国各地广泛采用的蚯蚓大田堆垛式养殖法,虽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但是技术含量低,基本顾及不到蚯蚓养殖床的温度,湿度,酸度,通透度,光照度,营养度,种群密度,代际数量,杂草,噪音,发酵和二次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以及其它生物的侵害等等与蚯蚓生长繁育密切相关的各种生态因子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商业目的的大量分离商品蚯蚓和蚯蚓粪,使得蚯蚓的种群数量和蚯蚓的个体摄食量始终处于大幅波动之中,从而导致其处理畜禽粪污的效率低下,每亩地每年可以有效转化的畜禽粪污只有20—60吨,因此无法作为大中型养殖企业所需要的高效、可靠、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环保配套技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
[0005] 其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0007] (1)场地设备:用竹条代替筋制作混凝土简易主道和工作道;制作遮阳网小弓棚;准备一个投料翻堆一体化的操作车。
[0008] (2)浇筑道路:浇筑主道和工作道,相邻工作道之间的间隔即为蚯蚓养殖床;
[0009] (3)控制厚度:保持蚯蚓养殖床厚度在15-30厘米之间,高于30厘米时分离蚯蚓粪,降低蚯蚓养殖床的厚度到15-20厘米。
[0010] (4)投料:在蚯蚓养殖床上,按照一定距离的纵横间隔,纵向4列投料,每亩净养面积每次投入粪污7-9吨。
[0011] (5)蚯蚓分离:每隔七天,可以分离一次达到性成熟的蚯蚓,分离量以保证每亩净养面积中蚯蚓活体保有量不得低于1吨为原则,每亩每次可以分离30—200公斤。
[0012] (6)循环投料:蚯蚓分离后,将蚯蚓养殖床翻堆混合后再次投料。
[0013]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1)中制作简易主道和工作道时不用砂石作为基础,遮阳网小弓棚宽度为1.8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40厘米。
[0014]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2)中主道宽度为4米,厚度为15厘米,工作道长度为15-20米,厚度为10厘米,蚯蚓养殖床为宽度1.8米的长条形,在主道两侧分布单侧长度20米以内。
[0015]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4)中纵横间隔为20厘米,每个料堆底边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6厘米,量为80%,重量为2.5公斤。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控制蚯蚓养殖床和道路的规格可以有效保障蚯蚓养殖床具备蚯蚓生长繁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湿度,酸碱度,通透度,光照度,营养度,种群密度,可以避免杂草,噪音,发酵和二次发酵的危害,通过设置遮阳网小工棚以遮盖养殖床可以有效防范蛇,鼠,蛙,蟾蜍,类等生物的掠食和侵扰,通过经常、适度的分离成熟蚯蚓,保持蚯蚓种群数量和代际数量的平衡,从而使蚯蚓的种群数量和个体摄食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会大幅波动,确保蚯蚓分解转化粪污的过程高效,稳定,均衡,持续。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0021] (1)场地设备:用竹条代替钢筋制作混凝土简易主道和工道,制作遮阳网小工棚并准备一个投料翻堆一体化的操作车;
[0022] (2)浇筑道路:浇筑主道和工作道,相邻工作道之间的间隔即为蚯蚓养殖床;
[0023] (3)控制厚度:保持蚯蚓养殖床厚度在15-30厘米之间,高于30厘米时分离蚯蚓粪,降低蚯蚓养殖床的厚度到15-20厘米;
[0024] (4)投料:在蚯蚓养殖床上,按照一定距离的纵横间隔,纵向4列投料,每亩净养面积每次投入粪污约9吨;
[0025] (5)蚯蚓分离:每隔七天,可以分离一次达到性成熟的蚯蚓,分离量以保证每亩净养面积中蚯蚓活体保有量不得低于1吨为原则,每亩每次可以分离30—200公斤。
[0026] (6)循环投料:蚯蚓分离后,将蚯蚓养殖床翻堆混合后继续投料。
[0027]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1)中制作简易主道和工作道时不用砂石铺地作为基础,不用钢筋,以保护耕地;遮阳网小弓棚宽度为1.8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40厘米。
[0028]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2)中主道宽度为4米,厚度为15厘米,工作道长度为15-20米,厚度为10厘米,蚯蚓养殖床为宽度1.8米的长条形,在主道两侧分布单侧长度20米以内。
[0029]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4)中纵横间隔为20厘米,每个料堆底边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6厘米,含水量为80%,重量为2.5公斤。
[0030] 实施例2:
[0031]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0032] (1)场地设备:用竹条代替钢筋制作混凝土简易主道和工道,制作遮阳网小弓棚并准备一个投料翻堆一体化的操作车;
[0033] (2)浇筑道路:浇筑主道和工作道,相邻工作道之间的间隔即为蚯蚓养殖床;
[0034] (3)控制厚度:保持蚯蚓养殖床厚度在16-30厘米之间,高于30厘米时分离蚯蚓粪,降低蚯蚓养殖床的厚度到16-20厘米;
[0035] (4)投料:在蚯蚓养殖床上,按照一定距离的纵横间隔,纵向4列投料,每亩净养面积每次投入粪污7吨;
[0036] (5)蚯蚓分离:每隔七天,可以分离一次达到性成熟的蚯蚓,分离量以保证每亩净养面积中蚯蚓活体保有量不得低于1吨为原则,每亩每次可以分离30—200公斤。
[0037] (6)循环投料:蚯蚓分离后,将蚯蚓养殖床翻堆混合后继续投料。
[0038]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1)中制作简易主道和工作道时不用砂石作为基础,遮阳网小弓棚宽度为1.8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40厘米。
[0039]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2)中主道宽度为4米,厚度为15厘米,工作道长度为15-20米,厚度为10厘米,蚯蚓养殖床为宽度1.8米的长条形,在主道两侧分布单侧长度20米以内。
[0040]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4)中纵横间隔为20厘米,每个料堆底边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6厘米,含水量为80%,重量为2.5公斤。
[0041] 实施例3:
[0042] 一种高效稳定不间断处理畜禽粪污的蚯蚓养殖方法:
[0043] (1)场地设备:用竹条代替钢筋制作混凝土简易主道和工道,制作遮阳网小工棚并准备一个投料翻堆一体化的操作车;
[0044] (2)浇筑道路:浇筑主道和工作道,相邻工作道之间的间隔即为蚯蚓养殖床;
[0045] (3)控制厚度:保持蚯蚓养殖床厚度在17-30厘米之间,高于30厘米时分离蚯蚓粪,降低蚯蚓养殖床的厚度到17-20厘米;
[0046] (4)投料:在蚯蚓养殖床上,按照一定距离的纵横间隔,纵向4列投料,每亩净养面积每次投入粪污8吨;
[0047] (5)蚯蚓分离:每隔七天,可以分离一次达到性成熟的蚯蚓,分离量以保证每亩净养面积中蚯蚓活体保有量不得低于1吨为原则,每亩每次可以分离30—200公斤。
[0048] (6)循环投料:蚯蚓分离后,将蚯蚓养殖床翻堆混合后继续投料。
[0049]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1)中制作简易主道和工作道时不用砂石作为基础,遮阳网小工棚宽度为1.8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40厘米。
[0050]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2)中主道宽度为4米,厚度为15厘米,工作道长度为15-20米,厚度为10厘米,蚯蚓养殖床为宽度1.8米的长条形,在主道两侧分布单侧长度20米以内。
[0051] 作为进一步说明的,步骤(4)中纵横间隔为20厘米,每个料堆底边长度为20厘米,宽度为20厘米,高度为6厘米,含水量为80%,重量为2.5公斤。
[0052] 本发明所述方法适合长江以南,年均气温14摄氏度以上,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使用,每亩占地面积(按净养面积50%算)每年可以转化粪污200吨以上。一个年产粪污20000吨的奶场,只需要占地100亩地的蚯蚓养殖场就可以转化干净。每亩地还可以产出蚯蚓活体最少1200公斤,价值约12000元,产出蚯蚓粪100吨,价值约50000元,亩产值约60000元以上,总产值600万元以上,完全可以实现经营的良性循环。
[0053]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控制蚯蚓养殖床和道路的规格可以有效保障蚯蚓养殖床具备蚯蚓生长繁育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湿度,酸碱度,通透度,光照度,营养度,种群密度,可以避免杂草,噪音,发酵和二次发酵的危害,通过设置遮阳网小工棚以遮盖养殖床可以有效防范蛇,鼠,蛙,蟾蜍,鸟类等生物的掠食和侵扰,通过经常、适度的分离成熟蚯蚓,保持蚯蚓种群数量和代际数量的平衡,从而使蚯蚓的种群数量和个体摄食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不会大幅波动,确保蚯蚓分解转化粪污的过程高效,稳定,均衡,持续。
[0054]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