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温室和苗圃 / 塑料栽培 / 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

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

阅读:36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栽培的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明日叶枝条,剪成长10‑15cm、带2‑5片 叶片 剪口倾斜的插条,扦插于育苗基质中进行培育,待其嫩芽长至3±0.5cm时,在野外果树 植物 上采集的绣线菊蚜带回室内,移入一部分所述的明日叶植株上;待另一部分的明日叶植株扦插成活后60d,将植株移入育苗盆内,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待明日叶长满绣线菊蚜时,将带有 蚜虫 的明日叶叶片剪下,移入所得的明日叶植株上进行饲养即可。本发明采用明日叶苗饲养、扩繁实验用绣线菊蚜,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验用绣线菊蚜的生长发育,大量繁殖的需求,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下面是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培育的明日叶进行实验用绣线菊蚜种群的饲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明日叶的扦插
取栽培的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明日叶枝条,剪成长10-15cm、带2-5片叶片剪口倾斜的插条;将插条扦插于育苗基质中,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
8D;
S2、明日叶的培育
待步骤S1的明日叶植株扦插成活后60d,明日叶植株高20-25cm时,将植株移入育苗盆内,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8D;
S3、在野外果树植物上采集的绣线菊蚜带回室内,移入步骤S1所得的嫩芽长至3±
0.5cm的明日叶植株上;
S4、待步骤S3中的明日叶长满绣线菊蚜时,将带有蚜虫的明日叶叶片剪下,移入步骤S2所得的明日叶植株上,每个植株移入绣线菊蚜200±5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育苗容器采用直径为10cm的塑料花盆;所述的步骤S2中的育苗盆为直径30cm的塑料花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验用绣线菊蚜的保存与扩繁是在长度40cm×宽度40cm×高度50cm的合金框架、120目不锈纱网和玻璃底的养虫笼中进行饲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绣线菊蚜的环境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75±5%、光照16L∶8D。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苹果黄蚜,在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北美和中美,在我国广泛分布各大苹果产区,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叶面害虫。绣线菊蚜的主要寄主有苹果、梨和海棠等多种蔷薇科果树及绣线菊、榆叶梅等植物。该虫会伴随着果树嫩梢的生长期而发生,刺吸果树汁液致叶片向下弯曲或横卷,不仅导致树势衰弱,影响光合作用,同时诱发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生长和果品质量,给果树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0003] 以往实验用绣线菊蚜,多数是到田间临时采集,由于不知道田间使用过何种杀虫剂,且不同地区的绣线菊蚜种群的自然抗性也是大不相同,所以,利用从不同地区采集的绣线菊蚜进行实验,对后期的实验效果影响较大。采用室内连代饲养的绣线菊蚜种群对实验药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生物测定效果较好,结果真实可靠。
[0004] 随着昆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害虫防治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实验使用的大量生理标准统一的试验用虫是做好深入研究工作的基础。各种昆虫室内饲养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新技术研究上的基本技术之一。然而,目前对绣线菊蚜室内饲养主要依靠其田间寄主苹果苗、海棠苗等。这些木本植物室内栽培不易成活,经济和管理成本较高;生长发育极为缓慢,嫩梢的生长速度完全无法满足绣线菊蚜扩大繁殖的需要;且存在秋冬季落叶等问题,不能连续提供食物;这些弊端都阻止了绣线菊蚜种群在室内的保存和扩繁。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简便、成本更低廉及连续饲养绣线菊蚜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可连续不间断的操作,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通过培育的明日叶的进行实验用绣线菊蚜种群的饲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 S1、明日叶的扦插
[0009] 取栽培的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明日叶枝条,剪成长10-15cm、带2-5片叶片剪口倾斜的插条;将插条扦插于育苗基质中,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8D;
[0010] S2、明日叶的培育
[0011] 待步骤S1的明日叶植株扦插成活后60d,明日叶植株高20-25cm时,将植株移入育苗盆内,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8D;
[0012] S3、在野外果树植物上采集的绣线菊蚜带回室内,移入步骤S1所得的嫩芽长至3±0.5cm的明日叶植株上;
[0013] S4、待步骤S3中的明日叶长满绣线菊蚜时,将带有蚜虫的明日叶叶片剪下,移入步骤S2所得的明日叶植株上,每个植株移入绣线菊蚜200±5头。
[0014]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育苗容器采用直径为10cm的塑料花盆;所述的步骤S2中的育苗盆为直径30cm的塑料花盆。
[0015] 优选地,试验用绣线菊蚜的保存与扩繁是在长度40cm×宽度40cm×高度50cm的合金框架、120目不锈纱网和玻璃底的养虫笼中进行饲养;
[0016] 优选地,饲养绣线菊蚜的环境条件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75±5%、光照16L:8D。
[0017]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采用明日叶苗扩繁实验用绣线菊蚜,降低了从野外采集绣线菊蚜的险,大大的提高了实验的真实效果。本发明采用自己培养的明日叶苗实现了对绣线菊蚜的自主培养,从而避免对一些抗药性检测和药剂抗性筛选的实验造成影响及实验误差。此外,本发明克服了利用苹果苗、海棠苗等木本植物室内栽培不易成活、生长发育极为缓慢、秋冬季落叶等问题,解决了多年来绣线菊蚜种群无法在室内连代保存和扩繁的问题。
[0019] 综上所述,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明日叶苗饲养、扩繁实验用绣线菊蚜,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验用绣线菊蚜的生长发育,大量繁殖的需求,同时降低了饲养成本。另外采用明日叶苗饲养、扩繁绣线菊蚜,明日叶苗是在专的育苗室培养的,其生长发育不受季节影响、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为大规模饲养、扩繁绣线菊蚜提供了充足的饲养的寄主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mi),又称长寿菜、八丈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日本,目前我国多地均有种植。试验用绣线菊蚜的保存与扩繁是在长度40cm×宽度40cm×高度50cm的铝合金框架、120目不锈钢纱网和玻璃底的养虫笼中进行饲养。
[0022] 实施例
[0023] 一种室内饲养实验用绣线菊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 S1、明日叶的扦插
[0025] 取栽培的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明日叶枝条,剪成长10-15cm、带2-5片叶片剪口倾斜的插条;将插条扦插于育苗基质中,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8D;所采用的育苗容器采用直径为10cm的塑料花盆;
[0026] S2、明日叶的培育
[0027] 待步骤S1的明日叶植株扦插成活后60d,明日叶植株高20-25cm时,将植株移入育苗盆内,置于20-30℃的环境中培育,湿度保持在75%,光照为16L:8D;所采用的育苗盆为直径30cm的塑料花盆;该育苗盆的数量为步骤S1中的育苗容器的3倍,该设计可以保证扩繁后的苹果黄蚜有足够的食物;
[0028] S3、在野外果树植物上采集的绣线菊蚜带回室内,移入步骤S1所得的嫩芽长至3±0.5cm的明日叶植株上;
[0029] S4、待步骤S3中的明日叶长满绣线菊蚜时,将带有蚜虫的明日叶叶片剪下,移入步骤S2所得的明日叶植株上,每个植株移入绣线菊蚜200±5头;饲养绣线菊蚜的环境条件条件为温度25±2℃、相对湿度75±5%、光照16L:8D。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