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脑编程 / 别名 / 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阅读:70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申请 实施例 公开一种BGP会话建立、发送 接口 地址和 别名 的方法及网络设备,该方法中,第一 节点 接收来自于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当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 力 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下面是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边界网关协议BGP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所属的第二自治系统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当所述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再次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中断所述BGP会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
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6.一种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
所述第二节点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10.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处理单元,用于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并且,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检测自身所属的第二自治系统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并且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当所述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再次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并且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检测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中断所述BGP会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
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触发所述BGP会话建立模,以使所述BGP会话建立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15.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当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19.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一节点,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处理器,用于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并且,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20.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2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BGP会话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节点和如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节点;或者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一节点和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第二节点;或者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说明书全文

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DCN)是一种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当前主流的DCN通常采用spine-leaf架构。
[0003] 当采用spine-leaf架构时,DCN由多个leaf节点(即叶节点)和多个spine节点(即脊节点)构成。另外,DCN使用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AN,VxLAN)作为业务数据的承载协议。VxLAN是一种隧道技术,它将DCN网络虚拟化成底层网络(Underlay network)和叠加网络(Overlay network)。其中,Overlay network在接收到待传输的数据报文之后,将该数据报文迭代至VxLAN隧道,在该数据报文中封装VxLAN隧道头,获取封装后的VxLAN隧道报文,并由Underlay network逐跳传输封装后的VxLAN隧道报文。其中,Underlay network可通过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或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建立leaf节点与spine节点之间的会话,以实现leaf节点与spine节点的连通性,从而能够使Underlay network中的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0004] 当通过OSPF协议建立会话时,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各个leaf节点与spine节点均确定与自身相连接的其他节点的接口地址等链路状态信息,并创建包含该链路状态信息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 Base,LSDB)再根据该LSDB,计算自身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通过该最短路径建立leaf节点与spine节点之间的会话。另外,为了保障DCN中各个节点的LSDB的一致性,各个节点需要周期性的洪泛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这就大大限制了DCN的规模,导致OSPF协议只适用于小型的DCN中。因此,当前通常采用BGP建立leaf节点与spine节点之间的会话,以实现leaf节点与spine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即将BGP作为Underlay network的路由协议。
[0005] 通过BGP所建立的leaf节点与spine节点之间的会话,可称为BGP会话。目前在建立BGP会话时,首先由技术人员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各个节点配置自身的接口地址,然后,再由技术人员分别为各个节点配置对端节点的接口地址,从而建立各个节点与对端节点之间的BGP会话。
[0006] 由此可以看出,在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不仅需要采用人工配置的方式为每个节点配置该节点自身的接口地址,而且还需要人工配置该节点的对端节点的接口地址,因此配置过程复杂。特别的,DCN中往往包含大量节点,有时节点的数量设置上万,因此,采用现有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导致BGP会话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发明内容
[00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以解决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所存在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问题。
[0008]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界网关协议BGP会话建立方法,包括: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0009]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0010]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0011] 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012]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013]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014]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在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之前,还包括:
[0015]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016] 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包括:
[0017]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所属的第二自治系统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0018]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019]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020]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021] 通过上述步骤,当第二自治系统号与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能够根据待交互的数据的数据优先级,实现对BGP会话的相应处理,从而能够在数据优先级并非高优先级的情况下,不再建立BGP会话,避免自治系统号分配错误对影响后续的数据交互,并在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的情况下,建立BGP会话,以通过BGP会话传输高优先级的数据。
[0022]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
[0023] 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当所述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024]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025]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再次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026] 通过上述步骤,当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的别名时,能够根据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实现对BGP会话的相应处理,从而能够在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的情况下,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以保持数据的传输,数据优先级为低优先级时,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一节点的BGP会话。
[0027]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
[0028] 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0029]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030]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031]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032]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中断所述BGP会话。
[0033]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步骤,当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能够根据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实现对BGP会话的相应处理,从而能够在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的情况下,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以保持数据的传输,数据优先级为低优先级时,中断所述BGP会话,避免自治系统号分配错误对影响后续的数据交互。
[0034] 结合第一方面,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结合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35]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
[0036] 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
[0037] 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038]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0039]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
[0040] 所述第二节点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041]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042]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043]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还包括:
[0044] 所述第二节点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045]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
[0046]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还包括:
[0047] 当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048]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还包括:
[0049] 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050]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0051] 所述第二节点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三接口地址。
[0052]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一节点,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
[0053]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二节点,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0054]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一节点,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另外,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一节点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一节点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节点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55]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二节点,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另外,所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二节点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二节点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二节点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0056]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0057]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0058]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GP会话建立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三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的网络设备和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的网络设备。
[0059] 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需要由技术人员人工为DCN底层中各个节点自身的内联接口配置自身的接口地址,并且还需要技术人员分别为各个节点人工配置对端节点的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导致BGP会话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0060]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061] 例如,若需要为第一节点中的a内联接口与第二节点中b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以及为a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并且,同时需要为b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以及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则需要至少四次配置操作。
[0062] 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只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接口地址别名,并为b内联接口配置与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即只需要两次配置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配置操作减少。
[0063] 另外,若第二节点中的a内联接口与第一节点中b内联接口之间需要建立M(M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BGP会话,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a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以及为a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并且,同时需要为b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以及a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则需要至少4M个配置操作。
[0064] 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只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M个接口地址别名,并为b内联接口配置与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M个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即只需要2M次配置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配置操作大大减少。
[0065] 特别的,在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往往包含大量的节点,这种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减少配置操作的效果更为明显。
[0066] 进一步的,若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人工配置的方式,配置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各个节点的接口地址或对端节点的接口地址极有可能配置错误,从而导致BGP会话的建立发生错误。
[0067]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各个节点主动生成自身接口的接口地址,并将其传输至对端节点,无需对接口地址进行人工配置,配置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能够提高BGP会话的准确度。附图说明
[006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9] 图1(a)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DCN的Underlay network的网络拓扑架构示意图;
[0070] 图1(b)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DCN的Underlay network的网络拓扑架构示意图;
[0071]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72]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73]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中,RA报文的示意图;
[0074]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75]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BGP会话建立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76]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0077]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78]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79]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80]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81]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82]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83]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BGP会话建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为了解决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所存在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BGP会话建立、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0085] 在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Underlay network中,通常包含两种类型的节点,分别为leaf节点与spine节点,其中,每个spine节点均需要与所有的leaf节点相连接,每个leaf节点均需要与所有的spine节点相连接,以便在spine节点和leaf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若其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相连接,可认为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对端节点,并且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对端节点,而且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为邻居关系。
[0086] 参考图1(a)和图1(b)所示的DCN的Underlay network的网络拓扑架构示意图,图1(a)所示的DCN的Underlay network为二层架构,其中一层为leaf节点,另一层为spine节点,而1(b)所示的DCN的Underlay network为三层架构,中间层为spine节点,另外两层为leaf节点。相对于图1(a)和图1(b)来说,在实际应用中,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包含的节点数量更多,往往能达到几百个节点,对于大规模的DCN来说,Underlay network中包含的节点数量甚至上万个。这种情况下,DCN的Underlay network的各个节点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建立BGP会话,以实现与其他节点的数据交互。
[0087]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边界网关协议BGP会话建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所述DCN的Underlay network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参见图2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所述BGP会话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8] 步骤S11、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008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可以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leaf节点,这种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BGP会话的第二节点即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spine节点。另外,所述第一节点可以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spine节点,这种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BGP会话的第二节点即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leaf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90] 其中,内联接口指的是DCN的Underlay network内部互联的接口。也就是,在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内联接口实现互联,即Underlay network中的leaf节点通过自身的内联接口与spine节点的内联接口互联,相应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spine节点通过自身的内联接口与leaf节点的内联接口互联。另外,所述内联接口可以为物理接口,也可以为虚拟接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91] 另外,第二节点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自动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也就是说,第二节点能够自动生成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且,在自动生成第一接口地址之后,第二节点会将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的别名(即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传输至第一节点。
[0092] 其中,第二节点自动生成的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可以为遵循第6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的本地链路地址(link-local address,LLA),或唯一本地地址(unique local address,ULA)。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所生成的接口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093] 步骤S12、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0094] 若需要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则预先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并且,在配置时使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0095] 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后,通过步骤S12进行检测,若检测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则表明当前需要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096] 其中,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可以为多种情况,例如,可设定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完全相同时,则认为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或者,若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中的前N个字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中的前N个字符相同,则确定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N为大于0的正整数。
[0097] 这种情况下,若需要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那么,在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后,可将配置好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复制至第一节点,作为第一节点中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地址别名,实现对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的配置。
[0098] 一个节点可通过自身的同一内联接口与同一个对端节点的不同内联接口建立多个BGP会话,并且,还可以通过生成多个接口地址的方式,与对端节点的同一内联接口建立多个BGP会话。其中,所述接口地址别名在具有邻居关系的两个节点之间具有唯一性,这种情况下,若某一个内联接口与对端节点的同一个内联接口建立多个BGP会话,通过接口地址别名能够区分各个接口地址,进一步区分各个BGP会话。
[0099] 步骤S13、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100]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10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则表明需要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第一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建立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从而实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BGP会话的建立。
[0102]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个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通常预先配置,并且,所述接口地址别名在具有邻居关系的两个节点之间具有唯一性,以区分各个BGP会话。进一步的,为了简单起见,可将各个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配置为在DCN中具有唯一性。
[010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DCN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该方法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互联。
[0104] 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需要由技术人员人工为DCN底层中各个节点自身的内联接口配置自身的接口地址,并且还需要技术人员分别为各个节点人工配置对端节点的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导致BGP会话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0105]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106] 例如,若需要为第一节点中的a内联接口与第二节点中b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以及为a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并且,同时需要为b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以及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则需要至少四次配置操作。
[0107] 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只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接口地址别名,并为b内联接口配置与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即只需要两次配置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配置操作减少。
[0108] 另外,若第二节点中的a内联接口与第一节点中b内联接口之间需要建立M(M为大于1的正整数)个BGP会话,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a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以及为a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并且,同时需要为b内联接口配置b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以及a内联接口的M个接口地址,则需要至少4M个配置操作。
[0109] 而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只需要为a内联接口配置M个接口地址别名,并为b内联接口配置与a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M个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即只需要2M次配置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配置操作大大减少。
[0110] 特别的,在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往往包含大量的节点,这种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减少配置操作的效果更为明显。
[0111] 进一步的,若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人工配置的方式,配置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各个节点的接口地址或对端节点的接口地址极有可能配置错误,从而导致BGP会话的建立发生错误。
[0112]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各个节点主动生成自身接口的接口地址,并将其传输至对端节点,无需对接口地址进行人工配置,配置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能够提高BGP会话的准确度。
[0113] 进一步的,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建立BGP会话时,对各个节点的内联接口的改动量较小,便于实现。
[0114] 另外,DCN的Underlay network包含的节点可属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并且,还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若Underlay network包含的各个节点属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则各个节点之间建立的BGP会话为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IBGP)会话。进一步的,若Underlay network包含的各个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则各个节点之间建立的BGP会话为外部边界网关协议(Ex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EBGP)会话。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公开第二实施例。
[0115] 参见图3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BGP会话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6] 步骤S21、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0117] 其中,步骤S21的操作过程与步骤S11的操作过程相同,可相互参照,此处不再赘述。
[0118] 步骤S22、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119] 其中,第一自治系统号通常由第二节点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0120] 在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每个自治系统均会被分配一个DCN内唯一的号码,该号码即为自治系统号(Autonomous System Number,ASN)。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节点所属的自治系统称为第一自治系统,并将第一自治系统的号码称为第一自治系统号。
[0121] 步骤S23、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所属的第二自治系统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若相同,执行步骤S24的操作,若不同,执行步骤S25的操作。
[0122] 步骤S24、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若是,执行步骤S25的操作。
[0123] 其中,若所述待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则执行步骤S25的操作,也就是说,若待交互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所述第一节点再执行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124]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预先为数据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其中,通常设定两个优先级,即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若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大,和/或数据重要性较高,则确定待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若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小,和/或数据重要性较低,则确定待交互数据为低优先级。
[0125] 也就是说,若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即使第一自治系统号与第二自治系统号相同,第一节点仍可继续执行后续建立BGP会话的操作,以保障数据交互能够顺利进行。
[0126] 步骤S25、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0127] 步骤S26、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128]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129]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通过步骤S24的操作,判定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130] 步骤S27、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终止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的建立。
[0131]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通过步骤S23的操作,确定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则表明为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分配号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会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确定处理措施。其中,若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大,和/或数据重要性较高,则确定待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并继续执行建立BGP会话的后续操作。这种情况下,在建立BGP会话的同时,还可以记录该BGP会话的相关信息,将其作为诊断信息,以便后续进行问题定位
[0132] 进一步的,若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小,和/或数据重要性较低,则确定待交互数据并非高优先级,为了避免影响后续的数据交互,第一节点终止BGP会话的建立操作,不再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BGP会话。
[0133] 另外,若第一自治系统号与第二自治系统号不同,第一节点会继续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134] 另外,在上述步骤的描述中,以及图3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中,第一节点在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再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的别名的操作,与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的操作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例如,还可以先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再接收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者,若第二节点将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加载在同一报文,第一节点还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135] 其中,若第二节点将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加载在同一报文,通过同一报文向第一节点传输上述信息,该报文可以为扩展后的路由器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RA)报文。
[0136]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RA报文可如图4所示。图4公开一种RA报文的格式示意图,该RA报文遵循第6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参见图4,该报文中的字段包括:Type、Length、ASN type、Reserved 1、Reserved 2、IPv6address、ASN和alias-name,其中,“Type”字段用于加载该RA报文的类型,通常为1字节;“Length”字段用于加载该“Type、Length、ASN type、Reserved 1、Reserved 2、IPv6 address、ASN和alias-name”这八个字段的长度,通常取值范围为[24,255]字节;“ASN type”字段用于加载第一自治系统号的类型,通常为1字节,其中,若第一自治系统号的类型为RFC4271规定的类型,则第一自治系统号通常为2字节定长,若第一自治系统号的类型为RFC6793规定的类型,则第一自治系统号通常为4字节定长;“IPv6address”字段用于加载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通常为16字节;“ASN”字段用于加载第一自治系统号,该字段可以为2字节或4字节,若该字段为4字节,往往不需要设置图4所示报文中的“Reserved 2”字段,仅通过“ASN”字段加载第一自治系统号,若该字段为2字节,则可设置所述“Reserved 2”字段,并且“Reserved2”字段为2字节,通过“ASN”字段与“Reserved 2”字段共同加载第一自治系统号;“alias-name”字段用于加载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通常情况下,“alias-name”字段的长度=“Length”字段的长度-24字节。另外,“alias-name”字段加载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可通过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的方式进行编码获得。
[0137] 另外,若第二节点并未将第一自治系统号与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同时传输,为了使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自治系统号后,确定该第一自治系统号所属的内联接口,第二节点在传输第一自治系统号时,需要同时传输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者,同时传输第一接口地址,以便所述第一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后,根据同时传输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第一接口地址确定接收到的第一自治系统号所对应的BGP会话。
[0138] 在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另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也可能发生变化。
[0139] 这种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BGP会话建立方法中,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若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第二节点会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140] 在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由up状态变为down状态。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由down状态再次转变为up状态之后,所述第二节点会重新生成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141] 另外,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也会重新生成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142] 这种情况下,参见图5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BGP会话建立方法中,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0143] 步骤S31、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当所述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
[0144] 其中,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145] 若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则表明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别名为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为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并且表明在建立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之后,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可能发生变化,或者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发生了变化。据此,可以根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确定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进一步再根据该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
[0146] 步骤S32、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147] 步骤S33、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再次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148]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预先为数据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其中,通常设定两个优先级,即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若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大,和/或数据重要性较高,则确定当前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若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小,和/或数据重要性较低,则确定当前交互数据为低优先级。
[0149] 上述步骤中,若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所交互的数据较为重要,和/或数据流量较大,则设定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保持当前已经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不变,以避免BGP会话中断,从而影响数据的交互。并且,还可以记录诊断信息,该诊断信息中记录该BGP会话的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进行问题定位。
[0150] 另外,若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当前进行交互的数据不重要和/或数据流较小,则确定数据优先级并非高优先级,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可根据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重新建立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以保持对BGP会话的更新。
[0151]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配置的方式创建各个节点之间的BGP会话,若其中一个节点中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配置该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并且必须修改该节点的对端节点的配置,过程较为繁琐。而通过本申请公开的方案,在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之后,第二节点重新生成第一接口地址,并向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152] 而第一节点在建立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之后,若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检测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相匹配,则表明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别名为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再次接收到的接口地址为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根据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建立与第二节点之间的BGP会话。相对于现有技术,该方案重新进行配置,简化了操作,进一步节省了BGP会话建立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153] 另外,每次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在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由down状态再次转变为up状态之后,第二节点也会重新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能够在第一内联接口转变为up状态之后,再次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以便在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转变为up状态之后,第一节点能够及时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BGP会话,保障数据的交互。
[0154] 其中,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再次传输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接口地址时,也可采用图4所示的RA报文进行传输,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报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55] 进一步的,在DCN的运行过程中,节点的自治系统号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参见图6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还包括:
[0156] 步骤S41、所述第一节点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若否,执行步骤S42的操作,若是,执行步骤S43的操作。
[0157] 其中,第二节点在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之后,会向第一节点传输改变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158] 另外,在向第一节点传输改变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时,通常需要同时传输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者,同时传输第一接口地址,以便所述第一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后,根据同时传输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第一接口地址确定接收到的第一自治系统号所对应的BGP会话。
[0159] 步骤S42、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160] 步骤S43、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若是,返回执行步骤S42的操作,若否,执行步骤S44的操作。
[0161]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预先为数据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其中,通常设定两个优先级,即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若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大,和/或数据重要性较高,则确定当前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若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小,和/或数据重要性较低,则确定当前交互数据为低优先级。
[0162] 步骤S44、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第一节点中断所述BGP会话。
[0163] DCN中各个节点在运行过程中,自治系统号可能会发生变化。若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在第二节点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之后,第二节点还会向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164] 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若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之后,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则检测自身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其中,若通过检测,确定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则所述第一节点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165] 另外,若确定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则表明在当前情况下,为第二节点或第一节点分配的自治系统号可能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会根据业务需求,确定处理措施,其中,若第一节点通过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所交互的数据较为重要,和/或数据流量较大,则设定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可保持当前已经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的BGP会话不变,以避免BGP会话中断,从而影响数据的交互。并且,还可以记录诊断信息,该诊断信息中记录该BGP会话的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进行问题定位。
[0166] 另外,若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当前进行交互的数据不重要和/或数据流较小,则确定数据优先级并非高优先级,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可根据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以保持对BGP会话的更新。
[0167] 例如,若通过BGP会话,在当前进行交互的数据较为重要,和/或数据流量较大,即使第一自治系统号与第二自治系统号相同,为了保障数据能够交互,第一节点仍可保持已经与第二节点建立的BGP会话不变,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还可以记录诊断信息,该诊断信息中记录该BGP会话的相关信息,以便后续进行问题定位;或者,若第一内联接口和第一节点之间当前进行交互的数据不重要和/或数据流较小,第一节点可断开与第一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避免自治系统号分配错误对数据交互过程中带来的影响。
[0168] 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无需对BGP会话进行区分。例如,若第二节点中的第三内联接口只需要与第一节点中的第二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因此无需对第三内联接口与第二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进行区分。这种情况下,本申请还公开另一实施例,相对于上述实施例来说,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0169] 首先,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
[0170] 然后,所述第一节点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171] 其中,第一节点在接收到来自第二节点的报文后,通常先检测该报文中是否加载接口地址别名,若加载有接口地址别名,则执行步骤S12至步骤S13的操作。另外,若经过检测,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未加载有接口地址别名,再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即若第一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未加载接口地址别名,只加载了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则执行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的操作。
[0172] 若第二节点通过图4所示的RA报文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信息,则第二节点检测到“alias-name”字段中未加载字节时,则可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未加载有接口地址别名。
[0173] 如果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只与第一节点中的第二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由于无需对BGP会话进行区分,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在生成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后,就将该第三接口地址传输至第一节点,而无需传输第三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别名。
[0174] 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而并未接收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的情况下,第一节点会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所述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
[0175] 若第一节点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则表明第一节点当前能够根据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建立与第一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
[0176] 另外,若所述第一节点未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或者,未获取所述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既未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也未获取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则表明第一节点当前不适合建立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则暂时不再建立与第三内联接口的BGP会话。
[017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其中,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可以为遵循IPv6的LLA或ULA。其中,LLA为前缀为“FE80::/10”的IPv6单播地址,在本地链路上唯一,ULA为前缀为“FC00::/7”的IPv6单播地址,在本地网络范围内唯一。LLA和ULA均支持地址自动生成机制,也就是说,DCN中的节点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主动生成LLA或ULA。
[0178] 进一步的,在通过RFC 4193文件定义的算法自动生成的ULA,往往具有极低的冲突概率,因此,第二节点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DCN的BGP会话建立方法时,所应用的接口地址可优先选用通过RFC 4193文件定义的算法自动生成的ULA。
[0179] 当然,第二节点所应用的接口地址还可以为其他支持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的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180] 相应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Underlay network中,所述DCN的Underlay network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参见图7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0181] 步骤S51、所述第二节点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
[0182] 其中,第二节点自动生成的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可以为遵循IPv6的LLA或ULA。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所生成的接口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183] 步骤S52、所述第二节点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184]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地址的别名,即为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一个节点可通过自身的同一内联接口与同一个对端节点的不同内联接口建立多个BGP会话,并且,还可以通过生成多个接口地址的方式,与对端节点的同一内联接口建立多个BGP会话。其中,所述接口地址别名在具有邻居关系的两个节点之间具有唯一性,这种情况下,接口地址别名能够区分各个接口地址,进一步区分各个BGP会话。
[0185]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这种情况下,生成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后,则可以获取预先配置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186] 步骤S53、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187]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18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节点中的第二内联接口需要与第一内联接口建立BGP会话,则预先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并且,在配置时使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检测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189] 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时,需要由技术人员人工为DCN底层中各个节点自身的内联接口配置自身的接口地址,并且还需要由技术人员分别为各个节点人工配置对端节点的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导致BGP会话的建立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0190]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预先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第一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内联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191] 进一步的,若通过现有技术建立BGP会话,由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人工配置的方式,配置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各个节点的接口地址或对端节点的接口地址极有可能配置错误,从而导致BGP会话的建立发生错误。
[0192]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各个节点主动生成自身接口的接口地址,并将其传输至对端节点,无需对接口地址进行人工配置,配置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能够提高BGP会话的准确度。
[0193] 另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属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并且,还可以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属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则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的BGP会话为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IBGP)会话。进一步的,若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则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的BGP会话为外部边界网关协议(Ex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EBGP)会话。
[0194] 这种情况下,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DCN的BGP会话建立方法,还包括:
[0195] 所述第二节点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196]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
[0197]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的别名的操作,与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的操作没有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例如,还可以先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再接收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或者,若第二节点将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加载在同一报文,第一节点还可以同时接收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198] 其中,若第二节点将第一自治系统号、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加载在同一报文,通过同一报文向第一节点传输上述信息,该报文可以为扩展后的路由器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RA)报文,该RA报文的格式如图4所示。
[0199] 在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传输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并且所述第一接口地址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DCN的BGP会话建立方法中,在所述第二节点向DCN的底层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还包括:
[0200] 当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201] 进一步的,在DCN的运行过程中,节点的自治系统号也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还包括:
[0202] 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时,所述第二节点向述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203]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三接口地址。
[0204] 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无需对BGP会话进行区分。例如,若第二节点中的第三内联接口只需要与第一节点中的第二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因此无需对第三内联接口与第二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进行区分。
[0205] 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之后,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06] 相应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一节点。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020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可以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leaf节点,这种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BGP会话的第二节点即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spine节点。另外,所述第一节点可以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spine节点,这种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节点建立BGP会话的第二节点即为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的leaf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208] 参见图8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单元110和处理单元120。
[0209] 其中,所述收发单元110,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0210] 所述处理单元120,用于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并且,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11]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212] 第二节点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自动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也就是说,第二节点能够自动生成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且,在自动生成第一接口地址之后,第二节点会将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的别名(即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传输至第一节点。
[0213] 另外,若需要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则预先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第二接口地址别名,并且,在配置时使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
[0214] 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后,通过步骤S12进行检测,若检测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则表明当前需要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15]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方案,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216]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BGP会话建立装置中,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217] 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0218] 检测自身所属的第二自治系统的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0219]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220]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221]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执行所述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操作。
[0222] 在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每个自治系统均会被分配一个DCN内唯一的号码,该号码即为自治系统号(Autonomous System Number,ASN)。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节点所属的自治系统称为第一自治系统,并将第一自治系统的号码称为第一自治系统号。
[0223]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确定第二自治系统号与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则表明为第一自治系统和第二自治系统分配号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这种情况下,第一节点会根据待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确定处理措施。其中,若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大,和/或数据重要性较高,则确定待交互数据为高优先级,并继续执行建立BGP会话的后续操作。这种情况下,在建立BGP会话的同时,还可以记录该BGP会话的相关信息,将其作为诊断信息,以便后续进行问题定位。
[0224] 若待交互数据的数据流量较小,和/或数据重要性较低,则确定待交互数据并非高优先级,为了避免影响后续的数据交互,第一节点终止BGP会话的建立操作,不再建立与所述第二节点的BGP会话。
[0225]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并且再次接收到接口地址和接口地址别名之后,当所述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226]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227]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再次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重新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28]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并且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检测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是否相同;
[0229]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不同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230] 当所述第二自治系统号与再次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相同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BGP会话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参数,判断所述当前交互数据的数据优先级是否为高优先级,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数据流量和/或数据重要性;
[0231]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为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保持所述BGP会话不变;
[0232] 当所述数据优先级不是高优先级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中断所述BGP会话。
[0233]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三内联接口的第三接口地址;
[0234]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检测是否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以及是否获取第二接口地址别名;
[0235] 当确定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触发所述BGP会话建立模块,以使所述BGP会话建立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36] 另外,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无需对BGP会话进行区分。例如,若第二节点中的第三内联接口只需要与第一节点中的第二内联接口建立一个BGP会话,因此无需对第三内联接口与第二内联接口之间的BGP会话进行区分。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上述实施例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三内联接口的BGP会话。
[0237] 相应的,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网络设备,用作第二节点。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Underlay network中,所述DCN的Underlay network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0238] 参见图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单元210和收发单元220。
[0239]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210,用于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240] 所述收发单元220,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241]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242] 第二节点自动生成的第一内联接口的接口地址,可以为遵循IPv6的LLA或ULA。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所生成的接口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24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只需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内联接口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244]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当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属于不同的自治系统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
[0245]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之后,当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和/或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重新生成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
[0246]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和重新生成的第一接口地址。
[0247]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网络设备中,在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之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自治系统号发生变化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变化后的第一自治系统号。
[0248]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作为第一节点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节点应用于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包括:主控板310、接口板330、交换网板320和接口板340。主控板3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3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330和3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POS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主控板310、接口板330和340,以及交换网板3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330上的中央处理器3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310上的中央处理器311进行通信。
[0249] 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可以接收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内联接口能够与第二节点中内联接口建立BGP会话。其中,该内联接口可以为物理接口和/或逻辑接口。若为物理接口,则第一节点从物理接口卡333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报文信息(该报文信息为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并且,物理接口卡333将接收到的报文信息送到网络处理器332,网络处理器332根据所述报文信息中的目的地址(是所述第一节点的IP地址)查找转发表项存储器334,匹配结果指示是本机报文。于是网络处理器332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节点执行的BGP会话建立的操作,具体操作可参考上面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250] 另外,若内联接口为逻辑接口,则第一节点通过主控板310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报文信息(该报文信息为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并且,主控板310接收到的报文信息上送控制面的中央处理器311。于是,主控板310上的中央处理器311,由中央处理器311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节点执行的BGP会话建立的操作,具体操作可参考上面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251]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板3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3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节点可对应于上述BGP会话建立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第一节点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图3、图5和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252]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第一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第一节点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0253] 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作为第二节点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节点应用于DCN的Underlay network中,包括:主控板410、接口板430、交换网板420和接口板440。主控板4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4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430和4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POS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主控板410、接口板430和440,以及交换网板4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接口板430上的中央处理器4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410上的中央处理器411进行通信。
[0254] 第二节点能够获取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能够获取自身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内联接口能够与第二节点中内联接口建立BGP会话。其中,该内联接口可以为物理接口和/或逻辑接口。
[0255] 若该内联接口为物理接口,则第二节点通过网络处理器432生成报文信息(该报文信息为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再通过物理接口卡433传输至第二节点,以便第二节点建立BGP会话。也就是说,网络处理器432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操作,具体操作可参考上面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256] 另外,若该内联接口为逻辑接口,则第二节点通过通过主控板410上的中央处理器411生成报文信息(该报文信息为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一自治系统的第一自治系统号),再通过主控板将该报文新传输至第二节点,以便第二节点建立BGP会话。也就是说,中央处理器411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节点执行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操作,具体操作可参考上面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257]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板4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4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节点可对应于上述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第一节点中的各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7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258] 值得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第一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可选地,第二节点的形态也可以是只有一块板卡,即没有交换网板,接口板和主控板的功能集成在该一块板卡上,此时接口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和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在该一块板卡上可以合并为一个中央处理器,执行两者叠加后的功能,这种形态设备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较低(例如,低端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0259] 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作为第一节点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510和处理器520,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530、只读存储器540以及总线550。其中,处理器520通过总线550分别耦接收发器510、随机存取存储器530以及只读存储器540。其中,当需要运行作为第一节点的网络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540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作为第一节点的网络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作为第一节点的网络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530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
[0260] 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
[0261] 处理器,用于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并且,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在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之间建立BGP会话;
[0262]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263]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对应于上述图2、图3、图5和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并且,该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520、收发器510等可以实现图2、图3、图5和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26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虚拟网络设备(如,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所述虚拟网络设备可以是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0265] 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作为第二节点的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DCN的底层网络中,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该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器610、处理器620、随机存取存储器630、只读存储器640以及总线650。其中,处理器620通过总线650分别耦接收发器610、随机存取存储器630以及只读存储器640。其中,当需要运行该网络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640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二网络设备600C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二网络设备600C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630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
[0266] 处理器620,用于根据地址自动生成机制,生成自身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并获取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267] 收发器610,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和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
[0268]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DCN的底层网络内部互联的接口。
[0269] 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对应于上述图7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并且,该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620、收发器610等可以实现图7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027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虚拟网络设备(如,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所述虚拟网络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通告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0271]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施包括图2、图3、图5和图6提供的BGP会话建立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任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均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0272] 其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0273]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施包括图7所公开的发送接口地址和别名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任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均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0274] 其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0275]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BGP会话建立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4所示,系统包括第一节点710和第二节点720。第一节点710为上述图2、图3、图5和图6所述的任一网络设备或虚拟网络设备,第二节点720为上述图7所述的网络设备或虚拟网络设备。有关系统中各设备的详细描述,请参见上述图图2、图3、图5、图6和图7等相关章节,此处不再赘述。
[0276] 该系统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所述第一内联接口为所述第二节点的内联接口;所述第一节点检测自身的第二内联接口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当所述第二接口地址别名与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时,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口地址,建立所述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二内联接口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内联接口互联。
[0277]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系统,第一节点能够接收第二节点传输的第一内联接口的第一接口地址和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检测第二内联接口配置的第二接口地址别名是否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若匹配,则第一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接口地址,建立第二内联接口与第一内联接口的BGP会话。这种情况下,只需为第一内联接口配置第一接口地址别名,并且为第二内联接口配置与第一接口地址别名相匹配的接口地址别名,即可实现BGP会话的建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减少配置操作,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从而提高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278] 或者,所述系统包括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通过运行上述两个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建立BGP会话,并且简化了BGP会话的建立过程,减少时间和人力的耗费,提高了BGP会话的建立效率。
[0279] 本领域技术任何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280]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0281]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UE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UE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0282]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283]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0284]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0285]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28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287]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0288]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