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商业 / 电子商务 / 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

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

阅读:1051发布:2020-05-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 单体 ,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声转换组件、以及 电路 板,所述电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所述壳体呈双筒状,包括平行设置且中间隔离的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和第二安装腔筒内;所述 电路板 安装于壳体的端部,并与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电性连接。本发明在提升入 耳 式耳机音质的同时,减小了入耳式耳机的体积,同时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了入耳式耳机的产品的不良率。,下面是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声转换组件、以及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
所述壳体呈双筒状,包括平行设置且中间隔离的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和第二安装腔筒内;
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壳体的端部,并与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8”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轭永磁体、极片、音圈、振膜、环及护盖;
所述永磁体、极片内中空设置形成有动腔,所述音圈固定于振膜上并嵌入所述动腔,所述轭铁包括板部及从板部向下凸起的杆部,所述轭铁的板部紧贴设置于永磁体上,所述轭铁的杆部容置于所述动腔内并被所述音圈围绕,音圈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均包括上腔、下腔及将上腔与下腔分开的分隔台阶,所述轭铁、永磁体、极片于上腔内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贴紧设置,所述极片的下端面与分隔台阶的上端面抵接;
所述振膜、铜环及护盖于下腔内分别从上至下安装,且振膜的上端面与分隔台阶的下端面抵接,振膜的下端面与铜环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护盖与铜环间隔设置;
所述音圈凸入所述上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的上腔内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轭铁的板部边缘嵌入所述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中间的跨接板及位于跨接板两端的圆板,两所述圆板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内,并位于轭铁的板部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圆板轴向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轭铁的杆部轴向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别于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快接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分频电路,分频电路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别发送至第一动圈单元及第二动圈单元。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

背景技术

[0002] 微型喇叭的主要应用是入式耳机,一般的入耳式耳机大多是都是采用单侧一个发声单元(动圈单元或动单元)的喇叭单体进行发声,满足基础的发声需求。
[0003] 为了提升音质需求,市面上也有入耳式耳机将单侧耳机内的发声单元提升至两个,这样可以加强耳机的音质。
[0004] 但是现有技术中单侧耳机设置双发声单元,有如下缺陷,具体表现为:
[0005] 1、因为目前的一个喇叭单体只配置一个发声单元,故当单侧的耳机要配置两个发声单元时,就需要配置两个喇叭单体,这样会导致耳机的壳体内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摆放两个喇叭单体,而使得耳机的体积会变得很大。
[0006] 2、不良率高,因单侧耳机采用两个喇叭单体,左右两个耳机总共需要四个喇叭单体,四个喇叭单体内发声单元都要一致性足够好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良品,如果任意一个喇叭单体内的发声单元是不良品,会导致整个耳机不良。
[0007] 3、组装困难,耳机在装配时需要分别安装四个喇叭单体,需要重复四次组装过程,耗时耗
[0008]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9]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旨在提升入耳式耳机音质的同时,减小入耳式耳机的体积,同时提高组装效率,降低入耳式耳机的产品的不良率。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声转换组件、以及电路板,其中,
[0012] 所述电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
[0013] 所述壳体呈双筒状,包括平行设置且中间隔离的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和第二安装腔筒内;
[0014] 所述电路板安装于壳体的端部,并与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电性连接。
[0015] 其中,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8”字形。
[0016] 其中,所述第一动圈单元和第二动圈单元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轭铁、永磁体、极片、音圈、振膜、环及护盖;
[0017] 所述永磁体、极片内中空设置形成有动腔,所述音圈固定于振膜上并嵌入所述动腔,所述轭铁包括板部及从板部向下凸起的杆部,所述轭铁的板部紧贴设置于永磁体上,所述轭铁的杆部容置于所述动腔内并被所述音圈围绕,音圈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0018] 其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均包括上腔、下腔及将上腔与下腔分开的分隔台阶,所述轭铁、永磁体、极片于上腔内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贴紧设置,所述极片的下端面与分隔台阶的上端面抵接;
[0019] 所述振膜、铜环及护盖于下腔内分别从上至下安装,且振膜的上端面与分隔台阶的下端面抵接,振膜的下端面与铜环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护盖与铜环间隔设置;
[0020] 所述音圈凸入所述上腔内。
[0021]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的上腔内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轭铁的板部边缘嵌入所述限位槽。
[0022] 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中间的跨接板及位于跨接板两端的圆板,两所述圆板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内,并位于轭铁的板部的上方。
[0023] 其中,所述电路板的圆板轴向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轭铁的杆部轴向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
[0024] 其中,所述壳体分别于第一安装腔筒及第二安装腔筒的外侧壁设置有快接安装槽。
[0025] 其中,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分频电路,分频电路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别发送至第一动圈单元及第二动圈单元。
[0026] 本发明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通过在一个喇叭单体内设置两个动圈单元,两个动圈单元共用一个壳体及电路板进行音频的播放,这样使得单侧的入耳式耳机只需配置一个喇叭单体的安装位置,减小了耳机的体积。同时单侧入耳式耳机只需安装一次本发明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提高了安装效率,且能提高产品的良率。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为本发明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图1结构另一视示意图;
[0030] 图3为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图3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2] 图5为图1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3] 图6为图1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4] 图7为本发明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第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0036] 100-喇叭单体,1-壳体,10a-第一安装腔筒,10b-第二安装腔筒,11-上腔,12-下腔,13-分隔台阶,131-分隔台阶上端面,132-分隔台阶上端面,14-限位槽,15-快接安装槽,2-电声转换组件,20a-第一动圈单元,20b-第二动圈单元,21-轭铁,211-板部,212-杆部,
2121-第二通孔,22-永磁体,23-极片,231-极片下端面231,24-音圈,25-振膜,251-振膜上端面,252-振膜下端面,26-铜环,261-铜环上端面,27-护盖,28-动腔,3-电路板,31-跨接板,32-圆板,33-第一通孔,34-分频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0]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41]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动圈一体的喇叭单体100,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声转换组件2、以及电路板3,电路板3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信号的变化并输入至电声转换组件2以实现电声的转换。
[0042] 所述电声转换组件2包括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双动圈单元的配置以提高喇叭单体100输出音频的音质。本发明喇叭单体100内的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可以输出同频率的音频,也可以输出不同频率的音频。
[0043] 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壳体1呈双筒状,如图3所示,包括平行设置且中间隔离的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所述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10a和第二安装腔筒10b内。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能减少壳体的整体高度,且便于安装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同时中间间隔设置避免了安装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后相互干扰。
[0044] 所述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1的端部,并与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电性连接。电路板3安装于壳体1的端部,能减小喇叭单体100的壳体1的横向宽度,且该电路板3与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电性连接,且能统一控制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避免了一个动圈单元单独配置一电路板,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空间的占用。
[0045]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一个喇叭单体只配置一个发声单元(一个动圈单元或一个动铁单元),本发明在一个喇叭单体100内配置两个动圈单元,在提高入耳式耳机音质的同时,使得单侧的入耳式耳机只需配置一个喇叭单体100的安装位置,减小了入耳式耳机的体积。同时单侧入耳式耳机只需安装一次本发明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100,提高了安装效率,并能提高产品的良率。
[0046]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壳体1的横截面为“8”字形。即壳体1呈双圆筒状,进一步减少喇叭单体100的外廓尺寸,同时也便于将喇叭单体100安装于入耳式耳机内。
[0047]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第一动圈单元20a和第二动圈单元20b均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轭铁21、永磁体22、极片23、音圈24、振膜25、铜环26及护盖27。轭铁21、极片23用于导磁,永磁体22用于产生磁场。铜环26用于压紧振膜25,护盖27保护振膜25。
[0048] 所述永磁体22、极片23内中空设置形成有动腔28,所述音圈24固定于振膜25上并嵌入所述动腔28,所述轭铁21包括板部211及从板部211向下凸起的杆部212,所述轭铁21的板部211紧贴设置于永磁体22上,所述轭铁21的杆部212容置于所述动腔28内并被所述音圈24围绕,音圈24电连接所述电路板3。音圈24为线圈结构,其与电路板3电连接,音圈24通电后其上的电流方向、大小发生变化,该电流的变化与永磁体22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使得音圈24在动腔28内上下移动,音圈24的上下移动带动振膜25上下振动并通过空气发出声音。
[0049]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6,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壳体1的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均包括上腔11、下腔12及将上腔11与下腔12分开的分隔台阶13,所述轭铁21、永磁体22、极片23于上腔11内分别从上至下依次贴紧设置,所述极片23的下端面231与分隔台阶13的上端面131抵接。
[0050] 所述振膜25、铜环26及护盖27于下腔12内分别从上至下安装,且振膜25的上端面251与分隔台阶13的下端面132抵接,振膜25的下端面252与铜环26的上端面261抵接,所述护盖27与铜环26间隔设置。铜环26及护盖27与下腔12过盈配合。护盖27与铜环26之间间隔设置以留出振膜25向下振动的空间。
[0051] 所述音圈24凸入所述上腔11内与上腔11内的永磁体22产生的磁场进行作用。
[0052] 优选地,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的上腔11内均设置有限位槽14,所述轭铁21的板部211边缘嵌入所述限位槽14。这样能快速地将永磁体22、极片23、轭铁21固定在上腔11内,安装时先将极片23放入上腔11内并与分隔台阶13的上端面131抵接,然后放入永磁体22与极片23抵接,然后再放入轭铁21与永磁体22抵接,并将轭铁21的板部211边缘嵌入限位槽14而将三者限位卡紧。
[0053] 优选地,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电路板3包括中间的跨接板31及位于跨接板31两端的圆板32,两所述圆板32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内,并位于轭铁21的板部211的上方。电路板3设置为跨接结构且安装于壳体1内,能减小壳体1的高度尺寸,减小壳体1空间体积的占用。
[0054]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3的圆板32轴向穿设有第一通孔33,所述轭铁21的杆部212轴向穿设有第二通孔2121,所述第一通孔33与第二通孔2121连通。第一通孔33与第二通孔2121连通后直接与振膜25上方连通,便于音圈24的接线及壳体1内部的散热
[0055] 优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分别于第一安装腔筒10a及第二安装腔筒10b的外侧壁设置有快接安装槽15。快接安装槽15能快速地将本发明的喇叭单体100安装于入耳式耳机的壳体内。
[0056] 如图7所示,本发明喇叭单体100的电路板3上设置有分频电路34,分频电路34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不同频率的信号分别发送至第一动圈单元20a及第二动圈单元20b。如将低频的信号发送至第一动圈单元20a而发出低频的音频,将中高频信号发送至第二动圈单元20b而产生高频的音频,或者将低频的信号发送至第二动圈单元20a而发出低频的音频,将中高频信号发送至第一动圈单元20a而产生高频的音频。分频电路34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喇叭单体100内的两个动圈单元产生不同频率的音频,而提高了入耳式耳机的整体音质。
[0057]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100,通过在一个喇叭单体100内设置两个动圈单元,两个动圈单元共用一个壳体1及电路板3进行音频的播放,这样使得单侧的入耳式耳机只需配置一个喇叭单体100的安装位置,减小了耳机的体积。同时单侧入耳式耳机只需安装一次本发明的双动圈单元一体的喇叭单体100,提高了安装效率,且能提高产品的良率。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