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银行与财务事项 / 收益曲线 / 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阅读:555发布:2020-08-2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 能源 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属于电 力 系统及多能源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多能源系统中 风 力发电、 光伏发电 、 燃料 电池 发电、电转氢、储能及热源进行建模;然后通过多能源之间的 能量 耦合关系建立多能源系统的能量功率平衡模型,根据储氢设备的稳定运行约束,建立多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功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 算法 对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功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根据典型日多能源利用量得到一年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量,得到含储氢装置在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量提高比率。本发明借助于储氢装置判断多能源系统运行中能源利用的提升效率,突出储氢装置对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提升的关键性。,下面是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多能源供能系统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热源设备、氢源设备进行建模;
步骤2:结合步骤1所建的设备模型,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功率平衡模型,为保证储氢设备的稳定运行,对气源装置及储氢装置的充放能进行约束;
步骤3:结合功率平衡模型,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得到典型日的总消纳能量,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
步骤4: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对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典型日电、氢、热最大消纳及能源利用量最大值;
步骤5:计算一年中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设备建模包括:发电模型、光伏发电模型和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a)风力发电模型:
风能具有不确定性,则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密切相关,其输出功率Pw与实际风速v之间可描述为:
其中,Pr为风机的额定输出功率;vi为切入风速;vo为切出风速;vr为额定风速;
(b)光伏发电模型:
光伏发电除了和光伏电池容量有关,其单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主要受当地的光强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单组单位面积内的光伏发电板输出功率模型为:
其中,Pp为光伏输出功率;Ps为测试测试条件下的光伏发电最大出力功率;r为实际光照强度;R为最大光照强度;k为功率温度系数;Tf为实际环境温度;Tp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温度;
(c)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电池能源燃料,通过将氢气及气通入燃料电池内,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电能;其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 为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功率;ηe为燃料电池发电效率因数; 为每立方米氢气发出等值电量,m3/KW·h;Vuse为燃气轮机消耗的氢气体积,m3;
所述氢源设备建模包括:P2G机组模型和储氢装置模型;
(d)P2G机组模型:
P2G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过程:
其中, 为P2G装置输出的氢功率; 为P2G装置输入的电功率;ηP2G为P2G装置的效率;
(e)储氢装置模型:
P2G装置产出的氢气可以需要气或电负荷时,分别供给氢负荷、氢燃料电池;而在不需要氢气时,将其存储在储氢罐中;储氢模型为:
其中, 为t时刻注入储气罐的氢功率; 为t-Δt1时刻储存的氢功
率; 为t时刻产生氢功率; 为t时刻释放氢功率;Δt1为P2G装置调度时间间
隔;
所述热源设备建模包括电锅炉模型和氢锅炉模型;
(f)电锅炉模型:
Ph1(t)=ηhot,c·Phot,c(t)
其中,Ph1(t)为t时段产生的热功率;Phot,c(t)为t时段电锅炉装置输入的电功率;ηhot,c为电热转化效率;
(g)氢锅炉模型:
其中,Ph2(t)为t时段产生的热功率;Phot,H2(t)为t时段氢锅炉装置输入的氢功率;ηhot,H2为氢热转化效率;
Ph(t)=Ph1(t)+Ph2(t)
其中,Ph(t)为t时段电锅炉与氢锅炉同时产生的热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过程如下:
输入量为电能,则功率平衡关系如下:
式中:Pin为多能源系统中电能输入功率;Pout,c为系统电能输出功率; 为氢能输出功率;Pout,h为热能输出功率;λw为风力发电分配系数;λp为光伏发电分别系数;λr为氢燃料电池发电分配系数;λP2G为电转氢设备分配系数;λh为电锅炉分配系数; 为储氢分配系数;
Pload,c为电负荷; 为氢负荷;Pload,h为热负荷;
其约束条件如下:
其中,H2(t)分别为t时段储氢功率;H2,min、H2,max分别为储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为t时段氢能转化电功率; 分别为氢能转化电功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过程如下:
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如下:
其中,R为一天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能源使用量; 为i小时使用电功率; 为i小
时使用氢气的氢功率; 为i小时使用热功率; 小时为多能源供能设备能量交互损耗电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过程如下:
步骤4.1:初始当前解,根据约束条件给定典型日风力发电参数[Pw1 Pw2 … Pw24]、光伏发电参数[Pp1 Pp2 … Pp24],并给定多能源容量配置参数
及多能源典型日负荷参数中电负荷[Pload,c1 Pload,c2 … Pload,c24]、氢负荷及热负荷[Pload,h1 Pload,h2 … Pload,h24];
步骤4.2:采集多能源系统典型日的电负荷、氢负荷和热负荷在一天内的数值变化情况,产生聚合变化的负荷曲线;
步骤4.3:计算t时刻储氢功率 以
及释放氢功率 来调整储氢量,从
而控制能量流之间的转化损耗达到最小;
步骤4.4:根据储氢装置的储氢量对整个多能源系统消纳风电能力做出判断,达到电池替代的有效性,并满足电能消纳最大化;
步骤4.5:以天为单位,检测一天内弃电量 并根据能量转化最小量,
计算储氢转化电量
步骤4.6:根据日负荷运行收益情况通过式13计算出一年M的最大能源使用量情况:
式中:M为一年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能源使用量; 为j天使用电功率; 为j天使用氢气的氢功率; 为j天使用热功率; 为j天为多能源供能设备能量交互损耗电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过程如下:
其中,M为一年的天数;N为一年内供暖天数;Pj,c为j天电功率使用量,γj,c为j天使用电功率的损耗效率; 为j天氢功率使用量, 为j天使用氢功率的损耗效率;Pj,h为j天热功率使用量,γj,h为j天使用热功率的损耗效率; 为转换功率损耗量,γj,sh为j天转换功率的损耗效率。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系统及多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储氢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系统以及实现多能源系统运行能源利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在现在储能技术中,最符合绿色开发、更适合利用普及和在技术领域可以得到突破的就是氢能。现有的主要制氢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氢制氢、生物质制氢以及制氢等等。传统多能源系统运行中,大多储能系统多为储电,其缺点是储电价格昂贵,这就造成了弃、弃光现象比较严重,仅从传统的特定能源运行中,这就造成了可再生能源极大的浪费,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以电-氢综合能源系统为整体,采用新型电转氢技术的氢-电力耦合系统,对P2G、储氢设备容量与系统能源使用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分析,在储氢装置的容量配置成本达到最低的基础上,提高能源调度利用率,并将多能源消纳的运行成本降到最低,提升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的有效性。利用储氢装置代替电池能够有效减小储能成本,并有效提高多能源系统对弃电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05] 步骤1:对多能源供能系统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热源设备、氢源设备进行建模,多能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0006] 所述电源设备建模包括:风力发电模型、光伏发电模型和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0007] (a)风力发电模型:
[0008] 风能具有不确定性,则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密切相关,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其输出功率Pw与实际风速v之间可描述为:
[0009]
[0010] 其中,Pr为风机的额定输出功率;vi为切入风速;vo为切出风速;vr为额定风速;
[0011] (b)光伏发电模型:
[0012] 光伏发电除了和光伏电池容量有关,其单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主要受当地的光强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单组单位面积内的光伏发电板输出功率模型为:
[0013]
[0014] 其中,Pp为光伏输出功率;Ps为测试测试条件下的光伏发电最大出力功率;r为实际光照强度;R为最大光照强度;k为功率温度系数;Tf为实际环境温度;Tp为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温度;
[0015] (c)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0016] 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电池能源燃料,通过将氢气及气通入燃料电池内,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电能;其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0017]
[0018] 其中, 为燃料电池产生的电功率;ηe为燃料电池发电效率因数; 为每立方米氢气发出等值电量,m3/KW·h;Vuse为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体积,m3;
[0019] 所述氢源设备建模包括:P2G机组模型和储氢装置模型;
[0020] (d)P2G机组模型:
[0021] P2G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过程:
[0022]
[0023] 其中, 为P2G装置输出的氢功率; 为P2G装置输入的电功率;ηP2G为P2G装置的效率;
[0024] (e)储氢装置模型:
[0025] P2G装置产出的氢气可以需要气或电负荷时,分别供给氢负荷、氢燃料电池;而在不需要氢气时,将其存储在储氢罐中;储氢模型为:
[0026]
[0027] 其中, 为t时刻注入储气罐的氢功率; 为t-Δt1时刻储存的氢功率; 为t时刻产生氢功率; 为t时刻释放氢功率;Δt1为P2G装置调度时
间间隔;
[0028] 所述热源设备建模包括电锅炉模型和氢锅炉模型;
[0029] (f)电锅炉模型:
[0030] Ph1(t)=ηhot,c·Phot,c(t)
[0031] 其中,Ph1(t)为t时段产生的热功率;Phot,c(t)为t时段电锅炉装置输入的电功率;ηhot,c为电热转化效率;
[0032] (g)氢锅炉模型:
[0033]
[0034] 其中,Ph2(t)为t时段产生的热功率;Phot,H2(t)为t时段氢锅炉装置输入的氢功率;ηhot,H2为氢热转化效率;
[0035] Ph(t)=Ph1(t)+Ph2(t)
[0036] 其中,Ph(t)为t时段电锅炉与氢锅炉同时产生的热功率。
[0037] 步骤2:结合步骤1所建的设备模型,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功率平衡模型,为保证储氢设备的稳定运行,对气源装置及储氢装置的充放能进行约束;
[0038] 输入量为电能,则功率平衡关系如下:
[0039]
[0040]
[0041]
[0042] 式中:Pin为多能源系统中电能输入功率;Pout,c为系统电能输出功率; 为氢能输出功率;Pout,h为热能输出功率;λw为风力发电分配系数;λp为光伏发电分别系数;λr为氢燃料电池发电分配系数;λP2G为电转氢设备分配系数;λh为电锅炉分配系数; 为储氢分配系数;Pload,c为电负荷; 为氢负荷;Pload,h为热负荷;
[0043] 其约束条件如下:
[0044]
[0045] 其中,H2(t)分别为t时段储氢功率;H2,min、H2,max分别为储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为t时段氢能转化电功率; 分别为氢能转化电功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0046] 步骤3:结合功率平衡模型,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得到典型日的总消纳能量,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
[0047] 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如下:
[0048]
[0049] 其中,R为一天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能源使用量; 为i小时使用电功率; 为i小时使用氢气的氢功率; i小时使用热功率; 小时为多能源供能设备能量交互损
耗电功率。
[0050] 步骤4: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对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进行求解,其流程如图4所示,得到典型日电、氢、热最大消纳及能源利用量最大值,该算法能够方便地处理连续和离散变量共存的优化问题;
[0051] 步骤4.1:初始当前解,根据约束条件给定典型日风力发电参数[Pw1 Pw2…Pw24]、光伏发电参数[Pp1 Pp2 … Pp24],并给定多能源容量配置参数及多能源典型日负荷参数中电负荷[Pload,c1 Pload,c2 … Pload,c24]、氢负荷
及热负荷[Pload,h1 Pload,h2 … Pload,h24];
[0052] 步骤4.2:采集多能源系统典型日的电负荷、氢负荷和热负荷在一天内的数值变化情况,产生聚合变化的负荷曲线;
[0053] 步骤4.3:计算t时刻储氢功率以及释放氢功率 来调整储氢量,
从而控制能量流之间的转化损耗达到最小;
[0054] 步骤4.4:根据储氢装置的储氢量对整个多能源系统消纳风电能力做出判断,达到电池替代的有效性,并满足电能消纳最大化;
[0055] 步骤4.5:以天为单位,检测一天内弃电量 并根据能量转化最小量,计算储氢转化电量 步骤4.6:根据日负荷运行收益情况通
过式13计算出一年M的最大能源使用量情况。
[0056]
[0057] 式中:M为一年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能源使用量; 为j天使用电功率; 为j天使用氢气的氢功率; 为j天使用热功率; 为j天为多能源供能设备能量交互损耗电功率。
[0058] 步骤5:计算一年中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比率。
[0059]
[0060] 其中,M为一年的天数;N为一年内供暖天数;Pj,c为j天电功率使用量,γj,c为j天使用电功率的损耗效率; 为j天氢功率使用量, 为j天使用氢功率的损耗效率;Pj,h为j天热功率使用量,γj,h为j天使用热功率的损耗效率; 为转换功率损耗量,γj,sh为j天转换功率的损耗效率。
[006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62] 1、本发明采用多能源储氢装置用于替代蓄电池,将多余电量通过P2G装置转化为氢气用于燃气、供暖、氢燃料电池发电,降低了储能的经济性,提高了多能源系统运行的能源利用率。
[0063] 2、本发明将电源设备、气源设备及热源设备进行能量耦合,不仅能够高效利用多能源能量,并且使多能源系统在稳定运行情况下得到弃电量最小。
[0064] 3、本发明将典型日最大能源利用率计算,并通过累加一年最大能源使用量,通过计算一年中多能源利用率提高率,绘制出最大能源利用比率图,能够清楚的得到年最大能源利用量的趋势变化。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本发明一种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0066] 图2为本发明多能源系统结构框图;
[0067] 图3为本发明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
[0068] 图4为本发明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流程图;
[006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日多能源负荷预测曲线;
[007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年内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比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72] 以某地区多能源供能系统为例,风机装机容量为40MW,光伏装机为30MW,电转氢装机容量为10MW,储氢装机容量为20MW;电锅炉装容量为15MW,氢锅炉装机容量为5MW;氢燃料电池装机容量为10MW;ηe为92%;ηP2G为79%;ηhot,c为92.7%;ηhot,H2为97.8%;λw为50%;λp为37.5%;λr为12.5%;λP2G为33.3%;λh为50%; 为50%;Com为2536元/天;γj,c为2.34%;
为5.48%;γj,h为1.15%;γj,sh为8.49%;一台风机为额定功率为2MW;典型日切入风速为3m/s,切出风速为25m/s,额定风速为7.5m/s,实际风速为9m/s;光伏电池板为2KW/m2,典型日实际光照强度为800w/m2,最大光照强度为1000w/m2,功率温度系数为0.08,实际温度为28℃,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温度为25℃。 为每立方米氢气发出等值电量为,氢燃料电池
3 3
的进气量为1000m ,低热值为9.7m /KW·h。本实施例的典型日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预测出力值如表1所示;
[0073] 表1典型日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预测出力值
[0074]
[0075] 步骤1:对多能源供能系统设备包括:电源设备、热源设备、氢源设备进行建模;
[0076] 所述电源设备建模包括:风力发电模型、光伏发电模型和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0077] (a)风力发电模型:
[0078] 风能具有不确定性,则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密切相关,其输出功率Pw与实际风速v之间可描述为:
[0079]
[0080] 则本实施例选用20台2MW的风力发电机,总共为40MW。
[0081] (b)光伏发电模型:
[0082] 光伏发电除了和光伏电池容量有关,其单组光伏电池输出功率主要受当地的光强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单组单位面积内的光伏发电板输出功率模型为:
[0083]
[0084] 则本实施例选用15000片2KW的太阳能发电板,总共为30MW。
[0085] (c)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型:
[0086] 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电池能源燃料,通过将氢气及氧气通入燃料电池内,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电能;其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0087]
[0088] 所述氢源设备建模包括:P2G机组模型和储氢装置模型;
[0089] (d)P2G机组模型:
[0090] P2G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氢气的过程:
[0091]
[0092] (e)储氢装置模型:
[0093] P2G装置产出的氢气可以需要气或电负荷时,分别供给氢负荷、氢燃料电池;而在不需要氢气时,将其存储在储氢罐中;储氢模型为:
[0094]
[0095] 其中, 为t时刻注入储气罐的氢功率; 为t-Δt1时刻储存的氢功率; t时刻产生氢功率; 为t时刻释放氢功率;Δt1为P2G装置调度时间
间隔;
[0096] 所述热源设备建模包括电锅炉模型和氢锅炉模型;
[0097] (f)t=1时刻电锅炉计算:
[0098]
[0099] (g)t=1时刻氢锅炉计算:
[0100]
[0101]
[0102] 其中,Ph(t)为t时段电锅炉与氢锅炉同时产生的热功率为18795KW。
[0103] 步骤2:结合步骤1所建的设备模型,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功率平衡模型,为保证储氢设备的稳定运行,对气源装置及储氢装置的充放能进行约束;
[0104] 输入量为电能,则功率平衡关系如下:
[0105]
[0106]
[0107]
[0108]
[0109] 步骤3:结合功率平衡模型,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得到典型日的总消纳能量,建立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
[0110] 考虑含储氢装置调节后电功率消纳、氢功率消纳及热功率消纳的优化模型目标函数如下:
[0111]
[0112] 步骤4: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对多能源系统的能源使用量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典型日电、氢、热最大消纳及能源利用量最大值,该算法能够方便地处理连续和离散变量共存的优化问题;
[0113] 步骤4.1:初始当前解,根据表1及图4给定典型日风力发电参数[Pw1 Pw2 … Pw24]、光伏发电参数[Pp1 Pp2 … Pp24],并给定多能源容量配置参数{40、30、10、10、5、15、5}及多能源典型日负荷参数中电负荷[Pload,c 1 Pload,c 2 … Pload,c24]、氢负荷 及热负荷
[0114] 步骤4.2:采集多能源系统典型日的电负荷、氢负荷和热负荷在一天内的数值变化情况,产生聚合变化的负荷曲线;本实施例典型日多能源系统电负荷、氢负荷和热负荷曲线如图5所示。
[0115] 步骤4.3:计算t时刻储氢功率以及释放氢功率 来调整储氢量,
从而控制能量流之间的转化损耗达到最小;
[0116] 步骤4.4:根据储氢装置的储氢量对整个多能源系统消纳风电能力做出判断,达到电池替代的有效性,并满足电能消纳最大化;
[0117] 步骤4.5:以天为单位,检测一天内弃电量 并根据能量转化最小量,计算储氢转化电量
[0118] 步骤4.6:根据日负荷运行收益情况通过式13计算出一年M的最大能源使用量情况。
[0119]
[0120] 其中,M为一年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能源使用量; 为j天使用电功率; 为j天使用氢气的氢功率; 为j天使用热功率; 为j天为多能源供能设备能量交互损耗电功率。
[0121]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对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率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如表2所示的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能源使用表。
[0122] 表2典型日多能源系统能源使用表
[0123]类型 含储氢装置 不含储氢装置
典型日最大用电量/MW.h 40.32 30.21
典型日最大用氢量/MW.h 19.90 0
典型日最大用热量/MW.h 21.34 18.67
典型日最小功率转换损耗量/MW.h 3.67 4.15
储能效率 95% 50%
[0124] 步骤5:计算一年中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比率。
[0125]
[0126] 本实施例计算得到在储氢装置投入使用的一年,多能源整体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9.78%。如图6所示,为一年内含储氢装置的多能源系统能源利用量提高比率图。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