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银行与财务事项 / 收益曲线 / 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生态灌区实现节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阅读:124发布:2020-05-20

专利汇可以提供生态灌区实现节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生态灌区实现节 水 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涉及节水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分析现行灌区节水技术,节水措施配置,计算节水潜 力 评估结果;分析灌区节水潜力影响因子,建立多约束条件下的熵权模型;根据种植结构调整等因子设计新的综合节水配置方案;利用pareto前沿实现最大生态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的多方案比选。该方法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实现生态节水等,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维持灌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动 植物 物种多样性,还可以帮助选取合适的符合大型灌区的农业 灌溉 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目的。,下面是生态灌区实现节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态灌区实现节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1)分析现行灌区节水技术,节水措施配置,计算节水潜评估结果;
(2)分析灌区节水潜力影响因子,建立多约束条件下的熵权模型;
(3)根据种植结构调整等因子设计新的综合节水配置方案;
(4)利用pareto前沿实现最大生态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的多方案比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计算节水潜力评估结果,具体为:
设定目标水分生产率,确定具有节水潜力的灌区以及提升幅度,比较实际水分生产效率与目标水分生产效率的差值,结合作物产量得到灌区的农业节水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WP表示水分生产效率,kg/m3;CY表示作物产量,kg/hm2;ETI表示灌溉地蒸散发量,mm;SAV表示节水量,也即节水潜力值,m3;CYai表示第i个面积单元的作物实际粮食产量,kg;CWPai表示第i个面积单元低于目标水分生产率面积单元的实际水分生产率,kg/m3;
CWPaim表示目标水分生产效率,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建立多约束条件下的熵权模型,具体为:
对于农业灌溉需水,由于其与当年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天然降水越多,则需要从河道中取用的灌溉水量就越少;参考作物需水量ET0主要反映气象因素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所述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日照时数和速;公式如下:
式中:Rn为作物表面净辐射量,MJ/(m2.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γ为干湿表常数,kPa/℃;T为日平均气温,℃;u2为地面以上2m高处的风速,m/s;ea为饱和水汽压,kPa;ed为实际水汽压,kPa;Δ为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的斜率,kPa/℃;
在保证灌区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节水潜力的最大挖潜,需要对不同的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综合配置优化,以灌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决策变量,以熵权评价值λi为效益系数,以综合评价效益z最大为目标,可建立灌溉熵权系数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z=λ1x1+λ2x2+...+λixi;
约束条件如下:
①用水量约束:
a1+a2+...+ai≤c;
ai为第i种因素所需的灌溉水量,c为现状条件下可用于农田灌溉用水总量;
②耕地面积约束:
b1+b2+...bi≤A;
其中,A为种植总面积;
③投资定额约束:
c1x1+c2x2+...cixi≤M;
M为现状条件下的总投资定额;
④经济效益约束:
m1+m2+...+mi≥N;
mi为第i种影响因素带来的经济效益,N为灌区现状总经济效益;
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需要、生态效益、投资定额为评价指标,最终可得到不同的节水影响因子的熵权评价值;
熵值法是指可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则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越大;熵值法赋权重,是通过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能够更客观、有序地反映被选方案的数据信息,避免赋权的主观性;其计算步骤如下:
建立n个方案m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gij)n×m;
因各指标计量单位不同,为了防止指标同质化,在综合评价前先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指标的值转化为相对值;即将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D如下:
式中:gmax、gmin分别为同指标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根据熵的定义,n个模式m个评价指标,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fij:
采用上述熵权系数模型法来进行节水技术综合配置优化分析;目标模型不变,决策变量为如下节水技术:管灌、喷灌、微观、滴灌覆盖保墒,得到不同节水技术的熵权评价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综合节水配置方案设计,具体为:
分析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技术优化配置、灌溉制度优化分析三种节水配置方法,根据种植结构调整因子设计新的综合节水配置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综合节水配置方案设计,具体为:
分析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技术优化配置、灌溉制度优化分析三种节水配置方法,根据种植结构调整因子设计新的综合节水配置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建立基于Pareto前沿的生态灌区节水挖潜方案比选模型,求解出整个Pareto最优解集,具体为:
决策变量:①不同作物生育阶段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配置量;②灌区作物种植结构;
灌溉净效益目标:灌溉净效益目标反映了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灌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不同的种植结构和灌溉水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从而影响当地农民收入状况;在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灌区灌溉净效益是衡量农业种植收益的重要指导目标;按能否获得水分生产函数将灌区内作物分为两类,并采用不同的净效益表征方法;
将作物分为两类:对于能够获取到水分生产函数的作物,记为第一类作物,使用二次水分生产函数表征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的关系,乘以作物价格得到其毛灌溉收益,再用毛灌溉效益减去作物生产成本从而得到净灌溉效益,其中作物生产成本包括种植成本和水费;
对于难以获取水分生产函数的作物,记为第二类作物,使用单方水效益表征灌溉水量与灌溉净效益之间关系;
灌区总的灌溉净效益为第一类作物与第二类作物的灌溉净效益之和,优化模型的第一个目标为总灌溉净效益最大,具体表示为:
maxfh=Bc-Cc+Ne;
式中第一类作物毛灌溉效益Bc、生产成本Cc和第二类作物灌溉净效益Ne表达式分别为:
其中作物全生育期二次水分生产函数Yi表示为:
使用单方水效益来表征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为:
约束条件:
①地表水可利用水量约束:灌区所有作物逐月总的地表水灌溉水量应不超过有效的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对于引水灌区,有效的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应扣除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渗漏损失,具体表示为:
②作物需水量、灌溉水量约束:为保证作物生长状况,对于实验数据丰富的第一类作物,逐月耗水量应大于最小需水量;在此将作物耗水量简化为地表水、地下水灌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和;最小需水量可以由作物腾发量乘以小于1的系数确定;对于第二类作物,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其总灌水量施加约束;
③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约束: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灌溉时,开采的地下水量应不超过补给量,保证灌区地下水量采补平衡:表达式为:
④土地资源约束:为保证当地粮食安全和种植结构平衡,给予最大最小种植面积约束:
⑤非负约束:
Pareto前沿面上的点即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集。

说明书全文

生态灌区实现节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灌区节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大型灌区生态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盲目的大面积开荒,造成河流断流,致使草场退化及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同时,还还存在涝渍、盐、水土流失等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0003] 对西北旱区实行的节水措施虽然带来了巨大收益,但是实行过度的农业节水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农业灌溉节水技术虽然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水量,也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对灌区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导致降雨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面临沙漠化,破坏了灌区周边生态系统平衡等重大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作物灌溉制度与作物的需水量和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掌握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缺水减产情况,在保障作物产量平稳或略微下降前提下,对作物实行限额灌溉,确定作物的最优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实现灌溉水量在其生育阶段的最优分配。通过对灌溉制度的优化调控,在满足补充根系层土壤水分以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的同时,寻求最少的灌溉用水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实现农田灌溉的节水目标。
[0005] 节水潜值的计算分析与评价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实施不同的节水模式后计算其节水潜力值时需要用到的参数也各有不同。大多数学者对于节水潜力的估算,都是从某项节水措施实施后,计算得到的灌溉水的减少量为依据。本发明主要通过横向累加,得到灌区内采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灌溉用水减少总量。
[0006] 传统节水潜力计算方法,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前的毛灌溉水量与实施节水灌溉措施后的毛灌溉水量的差值作为传统节水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0007]
[0008] 式中:ΔW表示传统节水潜力,m3;M0,net表示节水灌溉模式实施前的净灌溉定额,m3/hm2;M1,net表示节水灌溉模式实施后的净灌溉定额,m3/hm2;η0表示节水措施实施前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1表示节水措施实施后的灌溉水利用系数;A表示灌溉面积,hm2。
[0009] 从水资源消耗特性出发,灌区的耗水节水潜力的计算公式为:
[0010] WET=10(ET基准-ET基准)A
[0011] 式中:ET表示作物的蒸腾蒸发量,mm;WET表示耗水节水潜力,m3;ET基准表示未实施节水措施前的基准ET,mm;ET节水表示实施节水措施后的ET,mm;A表示灌区的面积,hm2。
[0012] ③基于土壤水量平衡的计算方法:
[0013] 理论毛灌溉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0014]
[0015] 式中:Igross表示理论毛灌溉需水量(mm),Inet表示理论净灌溉需水量(mm),βi表示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ηi表示灌溉水利用系数。
[0016] 实施节水措施后的理论毛灌溉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0017]
[0018] 式中:I′gross表示实施节水措施后的理论毛灌溉需水量(mm),I′net表示实施节水措施后的理论净灌溉需水量(mm),βi′表示实施节水措施后的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η′表示实施节水措施后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0019] 基于土壤水量平衡的节水潜力计算公式为:
[0020] ΔW=Igross-I'gross
[0021] ④采用工程措施的节水潜力计算公式:
[0022]
[0023]
[0024] 式中:W工表示工程型节水潜力量值,m3/hm2;η1和η2分别表示采用节水技术前后的灌溉水利用系数;I需表示分区的作物净灌溉需水量,m3/hm2;P为降水,mm;α为降水有效利用系数;G为地下水利用量,mm;ET为作物的蒸腾蒸发量,mm;A为作物种植面积,hm2;i表示分区内的作物种类;n表示分区内的作物种类数;ETi为第i种作物的需水量,即蒸腾蒸发量,mm。
[0025] ⑤采用农艺措施所减少的作物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0026]
[0027] 式中:W农表示农艺措施所减少的作物耗水量的节水潜力值,m3/hm2;η1表示现状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φ1表示通过调整作物生理过程所能产生的农田耗水减少的百分比;φ2表示通过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耙耱镇墒、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所能使得农田耗水减少的百分比。
[0028]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的节水潜力计算公式为:
[0029]
[0030] 式中:W作表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的节水潜力值,m3/hm2;I规需表示分区规划水3 2 3
平年的作物灌溉需水量,m/hm ;I现需表示分区现状水平年的作物灌溉需水量,m /hm;i表示分区内的作物种类;Ai规为规划水平年的第i种作物的种植面积,hm2;Ai现为现状水平年的第i种作物的种植面积,hm2;η1表示现状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ETi为第i种作物的需水量,即蒸腾蒸发量,mm,P为降水,mm;α为降水有效利用系数;G为地下水利用量,mm。
[0031]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
[003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灌区实现节水挖潜的综合措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33] (1)计算节水潜力评估结果:
[0034] 基于提高单位水量的作物产出模式的节水潜力计算方法,作物“真实节水”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单位水量的作物产出,此方法需要设定目标水分生产率,确定具有节水潜力的灌区以及提升幅度,比较实际水分生产效率与目标水分生产效率的差值,结合作物产量得到灌区的农业节水潜力。其计算公式为:
[0035]
[0036]
[0037] 式中:CWP表示水分生产效率,kg/m3;CY表示作物产量,kg/hm2;ETI表示灌溉地蒸散发量,mm;SAV表示节水量,也即节水潜力值,m3;CYai表示第i个面积单元的作物实际粮食产量,kg;CWPai表示第i个面积单元低于目标水分生产率面积单元的实际水分生产率,kg/m3;CWPaim表示目标水分生产效率,kg/m3。
[0038] (2)约束条件下的熵权模型
[0039] 对于农业灌溉需水,由于其与当年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天然降水越多,则需要从河道中取用的灌溉水量就越少。参考作物需水量ET0主要反映气象因素(气温、湿度、日照时数和速等)对作物需水量的影响,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公式如下:
[0040]
[0041] 式中:Rn为作物表面净辐射量,MJ/(m2·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γ为干湿表常数,kPa/℃;T为日平均气温,℃;u2为地面以上2m高处的风速,m/s;ea为饱和水汽压,kPa;ed为实际水汽压,kPa;Δ为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的斜率,kPa/℃。
[0042] 在保证灌区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节水潜力的最大挖潜,需要对不同的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综合配置优化,以灌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决策变量,如小麦、玉米等,以熵权评价值λi为效益系数,以综合评价效益z最大为目标,可建立灌溉熵权系数模型如下:
[0043] 目标函数:
[0044] z=λ1x1+λ2x2+...+λixi
[0045] 约束条件:
[0046] 用水量约束:
[0047] a1+a2+...+ai≤c
[0048] ai为第i种因素所需的灌溉水量,c为现状条件下可用于农田灌溉用水总量。
[0049] 耕地面积约束:
[0050] b1+b2+...bi≤A
[0051] A为种植总面积
[0052] 投资定额约束:
[0053] c1x1+c2x2+...cixi≤M
[0054] M为现状条件下的总投资定额。
[0055] 经济效益约束:
[0056] m1+m2+...+mi≥N
[0057] mi为第i种影响因素带来的经济效益,N为灌区现状总经济效益。
[0058] 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需要、生态效益、投资定额为评价指标,最终可得到不同的节水影响因子的熵权评价值如下表所示:
[0059] 表1不同作物的熵权评价值
[0060]
[0061] 评价中指标权重常用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但这2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使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熵值法是指可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则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越大。熵值法赋权重,是通过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能够更客观、有序地反映被选方案的数据信息,避免赋权的主观性。其计算步骤如下:
[0062] 建立n个方案m个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R=(gi′)n×m。
[0063] 因各指标计量单位不同,为了防止指标同质化,在综合评价前先进行归一化处理,把指标的值转化为相对值。即将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D如下:
[0064]
[0065] 式中:gmax、gmin分别为同指标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0066] 根据熵的定义,n个模式m个评价指标,可以确定评价指标的熵为:
[0067]
[0068]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fij
[0069]
[0070]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微灌、滴灌等工程节水技术,也包括保墒覆膜、水肥耦合等农艺节水技术,采用上述熵权系数模型法来进行节水技术综合配置优化分析。目标模型不变,决策变量为管灌、喷灌、微观、滴灌、覆盖保墒等节水技术,得到不同节水技术的熵权评价值如表所示:
[0071] 表2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熵权评价值
[0072]
[0073] (3)综合节水配置方案设计
[0074] 表3不同节水配置方案
[0075]
[0076]
[0077] (4)基于pareto前沿的多方案比选
[0078] 决策变量:①不同作物生育阶段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配置量;②灌区作物种植结构。
[0079] 灌溉净效益目标:灌溉净效益目标反映了农业灌溉水资源对灌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不同的种植结构和灌溉水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从而影响当地农民收入状况。在对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灌区灌溉净效益是衡量农业种植收益的重要指导目标。按能否获得水分生产函数将灌区内作物分为两类,并采用不同的净效益表征方法.将作物分为两类:对于能够获取到水分生产函数的作物,记为第一类作物,使用二次水分生产函数表征作物产量与灌溉水量的关系,乘以作物价格得到其毛灌溉收益,再用毛灌溉效益减去作物生产成本从而得到净灌溉效益,其中作物生产成本包括种植成本、水费等;对于难以获取水分生产函数的作物,记为第二类作物,使用单方水效益表征灌溉水量与灌溉净效益之间关系.灌区总的灌溉净效益为第一类作物与第二类作物的灌溉净效益之和,优化模型的第一个目标为总灌溉净效益最大,具体表示为
[0080] maxf1=Bc-Cc+Ne
[0081] 式中第一类作物毛灌溉效益Bc、生产成本Cc和第二类作物灌溉净效益Ne表达式分别为:
[0082]
[0083]
[0084] 其中作物全生育期二次水分生产函数Yi表示为
[0085]
[0086] 灌溉单方水灌溉效益目标: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业水资源对社会、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对灌区水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灌区水资源管理部不仅会追求总灌溉净效益最大,而且要保证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即利用单位水量可以获得的收益)尽可能大。使用单方水效益来表征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为[0087]
[0088]
[0089] 约束条件:①地表水可利用水量约束:灌区所有作物逐月总的地表水灌溉水量应不超过有效的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对于引水灌区,有效的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应扣除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渗漏损失,具体表示为
[0090]
[0091] ②作物需水量、灌溉水量约束:为保证作物生长状况,对于实验数据丰富的第一类作物,逐月耗水量应大于最小需水量。在此将作物耗水量简化为地表水、地下水灌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和。最小需水量可以由作物腾发量乘以小于1的系数确定;对于第二类作物,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对其总灌水量施加约束。
[0092]
[0093]
[0094] ③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约束: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利用地下水资源进行灌溉时,开采的地下水量应不超过补给量,保证灌区地下水量采补平衡。表达式为
[0095]
[0096] ④土地资源约束:为保证当地粮食安全和种植结构平衡,给予最大最小种植面积约束。
[0097]
[0098] ⑤非负约束。
[0099] Pareto前沿面上的点即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集。
[0100]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0101] 节水潜力值的计算分析与评价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实施不同的节水模式后计算其节水潜力值时需要用到的参数也各有不同;大多数学者对于节水潜力的估算,都是从某项节水措施实施后,计算得到的灌溉水的减少量为依据。本发明主要通过横向累加,得到灌区内采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灌溉用水减少总量。
[0102] 以熵权评价值为效益系数,以综合评价效益z最大为目标,可建立灌溉熵权系数模型;以生态灌区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需要、生态效益、投资定额为评价指标,最终可得到不同的节水影响因子的熵权评价值;采用上述熵权系数模型法来进行节水技术综合配置优化分析。目标模型不变,决策变量为管灌、喷灌、微观、滴灌、覆盖保墒等节水技术,得到不同节水技术的熵权评价值。
[0103] 传统的将多目标转化成单目标再进行求解的方法,只能得到Pareto前沿面上的一个点,目标之间丰富的博弈信息被忽略。求解出整个Pareto最优解集,不仅可以展现出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提供更多决策支持信息,而且无需事先确定各个目标的权重,大量的非劣配置方案可以为决策过程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决策制定者的不同偏好需要。根据各方案的实现效果,综合分析灌区作物产量的提高,灌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以及降雨量的变化等,根据灌区周边优势作物的生长情况来反应灌区及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综合判断各节水方案与灌区当前实行的技术模式和灌溉制度下,节水潜力是否提高,作物产量是否提高,投资定额是否小于当前投资,生态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当决策偏好发生变化时,无需重新计算,在Pareto解集中重新选择即可。附图说明
[0104] 图1为运用本发明的方案理念于2010-2013年解放闸灌域种植结构图;
[0105] 图2为本发明灌区种植结构变化示意图;
[0106] 图3为本发明方案比选的pareto前沿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7]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阐述。
[0108] 解放闸灌域有一定的典型性又有其独特性。解放闸灌域的种植结构以向日葵、玉米、小麦为主,三者占80%左右。解放闸灌域小麦的种植比例占到20%~30%,高于河套灌区的平均水平。从小麦的种植面积上看,河套灌区1/3~1/2的小麦生产由解放闸灌域负责。从2010-2013年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变化中可以看出,解放闸灌域种植比例变化与河套灌区基本一致:小麦与向日葵波动较大,2011年小麦明显减少而向日葵明显增加,2012年恢复
2010年水平,2013年小麦又有所减少,
[0109] 向日葵有所增加;对玉米而言,2010-2013年种植比例稳定增加。
[0110] 制定灌溉制度节水方案如下
[0111] 表4灌溉制度节水调控方案
[0112]
[0113] 根据灌溉用水模型和灌溉保证率模型的计算,不同的节水措施方案的节水效果如表4所示。其中,扣除了生育期用于提高灌溉保证率的水量。针对秋浇部分的节水措施,节水不会用于生育期的灌溉,因此其节水量即为真实节水量。灌溉技术中,应用喷灌、微观、滴灌和农艺节水措施的作物灌溉比例已经假设为100%,因此其节水量也为真实节水量。
[0114] 表5各节水方案预测模型
[0115]
[0116] 采取单项节水措施,灌溉制度优化可实现真实节水1.76%,非充分灌溉可实现真实节水6.38%,秋浇定额优化可实现真实节水7.67%,秋浇覆膜技术可实现真实节水10.90%,向日葵不秋浇可实现真实节水8.23%,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行条件)可实现真实节水1.29%,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行条件)可实现真实节水4.53%,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实现真实节水8.60%。
[0117] 采用综合节水方案,通过灌溉制度和秋浇制度的优化,可实现节水8.50%;进一步考虑取消向日葵的秋浇,可以实现节水11.09%。若经过长期大力的节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可以实现节水13.12%。其他极端方案在目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经济可行性方面均不具有可行性。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