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电致变色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电致变色 CN200410087438.4 2004-09-24 CN1641457A 2005-07-20 久木田知之
一种电致变色镜,其包括玻璃基底,形成在玻璃基底背面的透明导电膜,形成在透明导电膜背面的电致变色层,和形成在电致变色层背面的反射电极膜,其中电致变色层和反射电极膜在背面覆盖有离子绝缘化膜,藉此稳定了性能,提高了生产率。
42 电致变色 CN201880027298.1 2018-04-23 CN110573956B 2022-07-08 金容赞; 章盛皓; 金起焕; 曹弼盛
申请涉及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为反射式电致变色膜,其包括电极层、光吸收层和电致变色层。本申请能够改善电致变色速率并且实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或美感。
43 电致变色 CN202010743364.4 2020-07-29 CN111999953A 2020-11-27 易伟华; 张迅; 刘明礼; 成育凯; 邱晓宇; 周文志; 孙如; 侯大刚
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均相对于第一基板倾斜,且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基板成锐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变色单元的电压;当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入射光线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传播方向并没有变化;当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44 电致变色 CN201880027298.1 2018-04-23 CN110573956A 2019-12-13 金容赞; 章盛皓; 金起焕; 曹弼盛
申请涉及电致变色膜。所述电致变色膜为反射式电致变色膜,其包括电极层、光吸收层和电致变色层。本申请能够改善电致变色速率并且实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或美感。
45 电致变色 CN201310210491.8 2013-05-31 CN104216191B 2017-05-10 杨松龄
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间的带电微粒容纳层,第一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通孔为阶梯孔,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电极,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电极,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介电溶液容纳于阶梯孔中,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能够在第一电极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上述电致变色膜结构简单、能够局部变色且具有防眩功能。
46 电致变色 CN201280047278.3 2012-10-11 CN103842899B 2017-03-08 久木田知之
作为覆盖电致变色镜的电致变色元件外表面的保护绝缘层,使用利用合成树脂材料的涂布膜来代替以往的玻璃基板,且可确保对使用环境的充分的耐久性。作为上述合成树脂材料,使用包含氟代烯单体丙烯酸酯系单体的共聚物的可溶于溶剂的氟系共聚物树脂,使其在溶剂中溶解而制成涂布液,然后形成覆盖电致变色元件的外表面及各膜的层叠端面的保护绝缘层。
47 电致变色 CN202010743364.4 2020-07-29 CN111999953B 2023-06-16 易伟华; 张迅; 刘明礼; 成育凯; 邱晓宇; 周文志; 孙如; 侯大刚
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窗,包括至少一组电致变色模组,电致变色模组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基板、电致变色层以及第二基板,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透光单元和多个变色单元,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均相对于第一基板倾斜,且透光单元和变色单元相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一基板成锐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作用于变色单元的电压;当变色单元处于透明态时,电致变色层为透明状态,入射光线直接穿过电致变色层,传播方向并没有变化;当变色单元处于着色态时,入射光线只能通过透光单元进入电致变色层,并且入射光线在第一表面上发生漫反射,使得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实现防窥效果。
48 电致变色 CN201310210491.8 2013-05-31 CN104216191A 2014-12-17 杨松龄
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间的带电微粒容纳层,第一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通孔为阶梯孔,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电极,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电极,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介电溶液容纳于阶梯孔中,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能够在第一电极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上述电致变色膜结构简单、能够局部变色且具有防眩功能。
49 电致变色 CN200810124992.3 2008-06-25 CN101334567B 2010-06-16 仲保纯一; 服部正治; 山口敦; 斋藤永宏; 石崎贵裕; 高井治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能够反射入射光并且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反射膜,其中形成有多个微细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光入射和反射侧的电致变色膜;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的与所述电致变色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和包含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导电膜与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之间的电解液。形成在所述导电性反射膜中的多个贯通孔沿其厚度方向贯通,所述贯通孔的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直径尺寸之比为7以上。
50 电致变色 CN200410087438.4 2004-09-24 CN100523975C 2009-08-05 久木田知之
一种电致变色镜,其包括玻璃基底,形成在玻璃基底背面的透明导电膜,形成在透明导电膜背面的电致变色层,和形成在电致变色层背面的反射电极膜,其中电致变色层和反射电极膜在背面覆盖有离子绝缘化膜,藉此稳定了性能,提高了生产率。
51 电致变色 CN200810124989.1 2008-06-25 CN101334566A 2008-12-31 仲保纯一; 服部正治; 山口敦; 斋藤永宏; 石崎贵裕; 高井治
一种电致变色镜,所述电致变色镜包含:透明电极膜;形成在所述透明电极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电致变色膜;反射透过所述透明电极膜和所述电致变色膜的光的光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膜与所述光反射膜之间的锂离子透过膜;设置在所述透明电极膜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和所述光反射膜的与所述锂离子透过膜相反的一侧的导电膜;以及包含锂离子并且封装在所述光反射膜与所述导电膜之间的电解液。所述锂离子透过膜透过锂离子并限制从所述光反射膜侧到所述电致变色膜侧的扩散。
52 电致变色 CN201420417280.1 2014-07-25 CN203965769U 2014-11-26 张伶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致变色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贴合连接的下层导电膜、下变色膜、电解质层、上变色膜和上层导电膜,所述下层导电膜的导电膜与下变色膜贴合连接,上变色膜和上层导电膜的导电膜贴合连接。配合利用上变色膜和下变色膜,实现电致变色膜显色多样性,进一步地利用两层变色膜的形状的互补变化,使电致显色后的膜上形成不同颜色相互配合的图案,增加了电致变色膜的显色多样性。再进一步地,离子储存层的增设,提高了变色膜的变色响应速率。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膜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电致变色窗、全自动防眩光汽车后视镜、电致变色显示器、电致变色显示器——电子纸、电子束印刷技术及传感器和军事伪装设备等。
53 包括透明导电化物层和汇流条的电致变色装置和其形成方法 CN201780023491.3 2017-04-13 CN109073949A 2018-12-21 S·布罗萨德
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可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的透明导电化物层以及所述衬底上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可包括并具有最多6.7×10-6Ω*cm的电阻率,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A(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基于20次测量,至少3N的对SiO2的平均粘合强度,或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B(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至少4种类别。在另一方面,一种形成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可包括在衬底上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汇流条前体,其中所述前体包括银;并且烧制所述前体以形成汇流条。可进行烧制,使得所述第一汇流条处于至少390℃的温度下。
54 包括透明导电化物层和汇流条的电致变色装置和其形成方法 CN202111597737.2 2017-04-13 CN114265251A 2022-04-01 S·布罗萨德
申请涉及包括透明导电化物层和汇流条的电致变色装置和其形成方法。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可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所述衬底上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可包括并具有最多6.7×10‑6Ω*cm的电阻率,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A(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基于20次测量,至少3N的对SiO2的平均粘合强度,或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B(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至少4种类别。在另一方面,一种形成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可包括在衬底上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汇流条前体,其中所述前体包括银;并且烧制所述前体以形成汇流条。可进行烧制,使得所述第一汇流条处于至少390℃的温度下。
55 包括透明导电化物层和汇流条的电致变色装置和其形成方法 CN201780023491.3 2017-04-13 CN109073949B 2022-01-11 S·布罗萨德
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可包括衬底、所述衬底上的透明导电化物层以及所述衬底上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可包括并具有最多6.7×10‑6Ω*cm的电阻率,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A(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基于20次测量,至少3N的对SiO2的平均粘合强度,或如通过ASTM B905‑00的方法B(2010年再批准)所测定,至少4种类别。在另一方面,一种形成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可包括在衬底上形成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汇流条前体,其中所述前体包括银;并且烧制所述前体以形成汇流条。可进行烧制,使得所述第一汇流条处于至少390℃的温度下。
56 用于至少一个电致变色窗口的控制设备、用于一个或多个电致变色窗口的控制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电致变色窗口和至少一个控制设备的运输装置,及其方法 CN200980112590.4 2009-03-21 CN101999096B 2013-05-29 P·莱托卡特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至少一个电致变色窗口(100、100.1、100.2、100’,…)的控制设备,具有:用于产生充电电流的装置(106、108),将所述窗口从第一状态带入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窗口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比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更暗;用于对所述窗口放电的装置(112、116),将所述窗口从所述第二状态带入所述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窗口的放电能够被紧急信号(S1、S2)触发。
57 用于远程监测和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系统和方法 CN202080106725.2 2020-10-21 CN116472592A 2023-07-21 D·A·梅费德; A·塔拉索夫; D·J·阿克勒; Z·E·沃伦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远程监测和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系统和方法的各种实施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种设备监测和控制系统可经由通信集线器从用于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的多个远程安装现场接收消息。该消息包括与该电致变色玻璃单元相关联的遥测数据。该系统可以将该遥测数据流式传输到数据分析引擎,该数据分析引擎可以对该遥测数据执行分析功能。该系统经由数据分析接口将分析功能的结果提供给远程目的地。该系统还可以经由控制接口接收来自远程源的控制指令以控制该电致变色玻璃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致变色玻璃单元。该系统可以将控制消息传输到安装现场以实现该控制指令。该系统还可以使用现场的特定连接协议建立请求方到安装现场的连接。
58 具有多个独立可控区域和内部母线电致变色器件 CN202010264600.4 2013-07-22 CN111338151A 2020-06-26 B·D·格里尔
申请涉及具有多个独立可控区域和内部母线电致变色器件。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基板,包括多个独立可控的电致变色区域,其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共用共同的连续母线。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区域相互之间不完全隔离。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具有相同的表面面积。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积。
59 具有多个独立可控区域和内部母线电致变色器件 CN201380075895.9 2013-07-22 CN105164581B 2020-05-01 B·D·格里尔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基板,包括多个独立可控的电致变色区域,其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共用共同的连续母线。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区域相互之间不完全隔离。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具有相同的表面面积。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电致变色区域具有不同的表面面积。
60 同时掺杂有锂和金属掺杂物的电致变色的镍化物 CN201710580279.9 2012-07-20 CN107300819A 2017-10-27 戴恩·T·吉拉斯皮; 道格拉斯·G·韦尔
申请涉及同时掺杂有锂和金属掺杂物的电致变色的镍化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装置(20),所述装置包含对电极层(28),所述对电极层由锂金属氧化物组成,它在完全嵌入状态提供高透射率并且能够长期稳定。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包含这种对电极(28)的电致变色装置(20)。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