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如何分享知识产权带来的政策红利?企业在申请专利过程中,往往又有哪些误区?近日,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举办专项知识产权讲座。该讲座邀请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CEO林辉轮博士现场答疑解惑,解答初创企业在申请专利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困惑与问题。
林辉轮表示,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甚至放弃专利的申请,是因为存在认识的误区,“早些转变思路,初创企业也能轻松申请专利并获授权,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
很多企业对申请专利存在误区
据林辉轮分析,目前很多初创企业对申请专利存在误区,这主要体现在企业负责人认为自身技术很普通,或技术未成熟,因而不重视甚至放弃对专利的申请。
“其实很多取得授权的专利并非高不可攀。”林辉轮告诉现场的创业者,爱迪生有很多发明的原理就很普通,比如说有机物保鲜法和玩具娃娃留声机,都申请了专利。
一些企业正是因为不重视专利申请,反而丧失了主动权。“专利申请实行先申请原则,即两个或以上的专利申请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林辉轮说,当年贝尔和格雷争夺电话发明权,最终贝尔因早几个小时递交专利申请书而胜出。
建议 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相关动态
对初创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不仅要关注整体布局,还要关注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动态。
“现在共享单车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摩拜单车甚至整车都是专利,但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江苏先联信息创始人顾泰来于2010年10月将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申请了专利,即‘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这就让所有共享单车企业在运营模式上构成侵权。”林辉轮说,今年4月18日,顾泰来以侵害其发明专利权为由,将IPO申请已通过审核的“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诉至公堂,目前南京市中院已经受理立案。
林辉轮还建议,初创企业在申请专利过程中,还要清楚产品的发明点、创新点在哪里,要从整个产业链来进行思考。“比如说企业研发出来一块手机屏幕,不但要从材料、加工工艺层面申请专利,还应从应用布局层面考虑专利保护,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来源:《成都高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