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连接装置

申请号 CN201580016110.X 申请日 2015-07-16 公开(公告)号 CN106163317A 公开(公告)日 2016-11-23
申请人 (株)京道商社; 发明人 朴春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鞋 带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的使用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鞋带连接装置。适用本发明的鞋带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中央 固定器 ,在鞋子脚背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固定;带扣,在鞋子的脚腕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结合;其中,上述带扣由公带扣和母带扣构成,上述公带扣包括:公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1连 接口 ;结合引导片,形成于上述公带扣主体的另一端一侧,在外侧面形成有第1引导面;以及弹性结合片,在上述公带扣主体的另一端另一侧与上述结合引导片相隔一定距离形成,具有可在受到外部压 力 时向上述结合引导片一侧移动的弹性,在外侧面形成有阻挡突起,在上述阻挡突起的外侧面形成有第2引导面;上述母带扣包括:母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2连接口;收纳体,形成于上述母带扣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将上述结合引导片以及上述弹性结合片插入到其内部的收纳空间;以及阻挡孔,在上述收纳体的一侧切开形成,在上述结合引导片以及上述弹性结合片被插入到上述收纳空间内部时,通过使上述弹性结合片的阻挡突起外露而对其进行阻挡。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央固定器,在鞋子脚背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固定;
带扣,在鞋子的脚腕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结合;
其中,上述带扣由公带扣和母带扣构成,
上述公带扣,包括:
公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1连接口
结合引导片,形成于上述公带扣主体另一端的一侧,在外侧面形成有第1引导面;以及弹性结合片,在上述公带扣主体另一端的另一侧与上述结合引导片相隔一定距离形成,具有可在受到外部压时向上述结合引导片一侧移动的弹性,在外侧面形成有阻挡突起,在上述阻挡突起的外侧面形成有第2引导面;
上述母带扣,包括:
母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2连接口;
收纳体,形成于上述母带扣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将上述结合引导片及上述弹性结合片插入到其内部的收纳空间;以及
阻挡孔,在上述收纳体的一侧切开形成,在上述结合引导片以及上述弹性结合片被插入到上述收纳空间内部时,通过使上述弹性结合片的阻挡突起外露而对其进行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引导面,向上述弹性结合片一侧倾斜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引导面,向上述结合引导片一侧倾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结合引导片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形成将第1引导槽夹在中间的一对第1引导突起,
在上述收纳体的内部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形成将与上述第1引导槽对应的第2引导突起夹在中间的与上述第1引导突起对应的第2引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口,由分别在上述公带扣主体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1连接孔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连接口,由分别在上述母带扣主体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2连接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侧面固定器,用于在上述鞋子的脚腕部两侧,分别将上述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的端部固定到鞋子的脚腕部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面固定器,包括:
固定器主体,固定于上述鞋子且形成有结合空间;以及
挤压杆,以插入到上述固定器主体的结合空间内部的形态和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到上述固定器主体的一侧,对在自身和上述固定器主体之间通过的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进行挤压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器主体的外侧面,形成对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进行阻挡的阻挡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挤压杆的特征在于:在其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形成用于使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通过的半圆形状的贯通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器主体和上述挤压杆的特征在于:在其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在上述挤压杆被插入到上述固定器主体内部的状态下相互咬合,从而对上述挤压杆进行固定的固定孔和固定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央固定器,通过第1分隔壁、第2分隔壁以及第3分隔壁将其内部分隔成第1收纳空间、第2收纳空间、第3收纳空间以及第4收纳空间,上述鞋带的一股依次通过第2收纳空间和第1收纳空间,而上述鞋带的另一股依次通过第3收纳空间和第4收纳空间,从而使上述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能够在不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得到固定。

说明书全文

带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带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使用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鞋带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在运动鞋、登山鞋、安全鞋等大多数鞋子中都配备有鞋带,以防止鞋子从穿戴者的脚上脱离。
[0003] 如上所述的鞋带在分为两股之后沿着鞋子的脚背部和脚腕部以交错形态连接,然后在鞋子的脚腕部中央对两股的端部进行打结,从而保持其相互连接的状态。
[0004] 但是为了连接鞋带的两股端部需要每次重新进行打结,这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造成诸多不便,而且在打结松脱时还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需要打结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由中央固定器和侧面固定器以及带扣构成的鞋带连接装置。这是一种将两股鞋带拉动至不会对穿脱鞋造成阻碍的程度并利用中央固定器和侧面固定器进行固定的状态下利用带扣对两股鞋带进行连接,从而在不需要对鞋带进行打结的情况下实现鞋带连接的方式。
[0006] 但是,因为带扣采用可相互分离的公带扣和母带扣相互结合的方式,且为了对结合状态下的公带扣和母带扣进行分离需要以相同的压同时按下分别外露于母带扣两侧的公带扣弹性阻挡片,所以在带扣紧贴于鞋子的状态下不便于对带扣进行拿握,且不易于同时以相同的压力对公带扣的两侧进行施压。
[0007] 此外,因为中央固定器是在两股鞋带相互紧贴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固定,所以很难单独对两股鞋带中的某一股进行拉动或松弛,所以在两股鞋带的拉动程度不同时难以将其调节至相同的状态。
[0008] 而且,因为侧面固定器需要以非常复杂的形态分别对两股鞋带的端部进行连接固定,所以在为了洗涤等目的而分离或更换鞋带时也比较难以操作。
[0009]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鞋带连接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对如上所述的由中央固定器、侧面固定器以及带扣构成的结构进行改良和完善。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使用便利性得到提高的鞋带连接装置。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上述目的,未被提及的其他目的将通过下述记载得到进一步明确。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适用本发明的鞋带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固定器,在鞋子脚背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固定;带扣,在鞋子的脚腕部的中央部分对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结合;其中,上述带扣由公带扣和母带扣构成,上述公带扣,包括:公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1连接口;结合引导片,形成于上述公带扣主体的另一端一侧,在外侧面形成有第1引导面;以及弹性结合片,在上述公带扣主体的另一端另一侧与上述结合引导片相隔一定距离形成,具有可在受到外部压力时向上述结合引导片一侧移动的弹性,在外侧面形成有阻挡突起,在上述阻挡突起的外侧面形成有第2引导面;上述母带扣,包括:母带扣主体,在一端形成有第2连接口;收纳体,形成于上述母带扣主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将上述结合引导片以及上述弹性结合片插入到其内部的收纳空间;以及阻挡孔,在上述收纳体的一侧切开形成,在上述结合引导片以及上述弹性结合片被插入到上述收纳空间内部时,通过使上述弹性结合片的阻挡突起外露而对其进行阻挡。
[0013] 上述第1引导面的特征在于:向上述弹性结合片一侧倾斜形成。
[0014] 上述第2引导面的特征在于:向上述结合引导片一侧倾斜形成。
[0015] 在上述结合引导片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形成将第1引导槽夹在中间的一对第1引导突起,在上述收纳体的内部上侧面和下侧面,分别形成将与上述第1引导槽对应的第2引导突起夹在中间的与上述第1引导突起对应的第2引导槽。
[0016] 上述第1连接口的特征在于:由分别在上述公带扣主体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1连接孔构成。
[0017] 上述第2连接口的特征在于:由分别在上述母带扣主体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2连接孔构成。
[0018]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侧面固定器,用于在上述鞋子的脚腕部两侧,分别将上述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的端部固定到鞋子的脚腕部两侧。
[0019] 上述侧面固定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主体,固定于上述鞋子且形成有结合空间;以及
[0020] 挤压杆,以插入到上述固定器主体的结合空间内部的形态和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到上述固定器主体的一侧,对在自身和上述固定器主体之间通过的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进行挤压固定。
[0021] 上述固定器主体的特征在于:在其外侧面形成对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进行阻挡的阻挡突起。
[0022] 上述挤压杆的特征在于:在其内部的上侧和下侧形成用于使上述鞋带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通过的半圆形状的贯通槽。
[0023] 上述固定器主体和上述挤压杆的特征在于:在其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在上述挤压杆被插入到上述固定器主体内部的状态下相互咬合,从而对上述挤压杆进行固定的固定孔和固定突起。
[0024] 上述中央固定器的特征在于:通过第1分隔壁、第2分隔壁以及第3分隔壁将其内部分隔成第1收纳空间、第2收纳空间、第3收纳空间以及第4收纳空间,上述鞋带的一股依次通过第2收纳空间和第1收纳空间,而上述鞋带的另一股依次通过第3收纳空间和第4收纳空间,从而使上述鞋带的一股和另一股能够在不相互接触的状态下得到固定。
[0025] 利用如上所述结构的本发明,能够实现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的效果。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适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鞋带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 图2是适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鞋带连接装置的中央固定器截面图。
[0028] 图3是适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鞋带连接装置的侧面固定器斜视图。
[0029] 图4是适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鞋带连接装置的带扣分离状态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通过将适用本发明的鞋带连接装置装配到鞋子上,能够在无需打结的情况下对拉动鞋子的脚背部和脚腕部的鞋带进行连接,从而使鞋子的内部收纳空间符合穿戴者的脚型。
[0031] 尤其是适用本发明的鞋带连接装置,为了提高其使用便利性,包括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等特征。
[0032] 如上所述的特征,是通过对在鞋子脚背部的中央部分对两股鞋带进行固定的中央固定器、在鞋子脚腕部的两侧分别对两股鞋带进行固定的一对侧面固定器、在鞋子脚腕部的中央部分对两股鞋带的端部进行连接的带扣的结构分别进行改良完善而实现的。
[0033] 下面,结合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4] 适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鞋带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由中央固定器100、侧面固定器200以及带扣300构成。
[0035] 首先,上述中央固定器100如图1所示,位于鞋子S脚背部的中央部分,用于对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同时进行固定。
[0036] 即,中央固定器100以带扣300的位置为基准,位于比侧面固定器200较低位置上的鞋子S的脚背部中央位置,通过将贯通其内部的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分别弯曲成“∩”字形状并对其进行固定,确保其不会发生松动。
[0037] 为此,中央固定器100如图2所示,通过相距一定距离平行形成第1分隔壁110、第2分隔壁120以及第3分隔壁130,将其内部分隔成第1收纳空间140、第2收纳空间150、第3收纳空间160以及第4收纳空间170为宜。
[0038] 即,鞋带L的一股在依次通过第2收纳空间150和第1收纳空间140的过程中被第1分隔壁110弯曲成“∩”字形状并得到固定。此外,鞋带L的另一股在依次通过第4收纳空间170和第3收纳空间160的过程中被第3分隔壁130弯曲成“∩”字形状并得到固定。
[0039] 此时,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在中央固定器100的内部会被第2分隔壁120分隔而不会相互紧贴,所以能够对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分别进行拉动或松弛。
[0040] 因此,当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被拉动的程度不同时,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拉动或松弛,从而将两股鞋带调整至一致的状态。
[0041] 其中,为了可靠地防止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相互紧贴的情况发生,在第1分隔壁110、第2分隔壁120以及第3分隔壁130中,可以使位于中间位置的第2分隔壁120的长度略大于第1分隔壁110和第3分隔壁130。
[0042] 接下来,上述侧面固定器200如图1所示,成对安装于鞋子S的脚腕部两侧,对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的末端分别进行固定。
[0043] 即,侧面固定器200以带扣300的位置为基准,位于比中央固定器100较高位置上的鞋子S的脚腕部两侧位置,通过将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的端部分别弯曲成“ ”字形状并对其进行加压固定,确保其不会发生松动。
[0044] 为此,侧面固定器200如图3所示,由固定器主体210和挤压杆220构成为宜。
[0045] 上述固定器主体210被固定安装于鞋子S上,在其内部形成有结合空间。上述挤压杆220以插入到固定器主体210的结合空间内部的形态和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到固定器主体210的一侧。
[0046] 即,在使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的末端以“ ”字形状贯通固定器主体210和挤压杆220之间的状态下,借助于挤压杆220和固定器主体210结合时形成的挤压力,对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进行挤压固定。
[0047] 其中,在固定器主体210中配备有固定孔211、支撑壁212以及阻挡突起213。上述固定孔211在固定器主体210的左侧和右侧贯通形成,连接有用于将固定器主体210固定安装到鞋子S上的固定手段(未图示)。
[0048] 上述支撑壁212分别在固定器主体210的上侧和下侧突出形成,用于向挤压杆220的一侧提供旋转支撑,同时提供用于使挤压杆220插入到其内部的结合空间。
[0049] 其中,为了在挤压杆220被插入到内部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固定以防止挤压杆220向外侧旋转,在支撑壁212的一侧分别形成与在挤压杆22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突出形成的固定突起221咬合的固定孔214为宜。
[0050] 上述阻挡突起213形成于支撑壁212之间,在固定器主体210的外侧面向外突出形成,从而在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在向上侧插入并重新向下侧引出时,以“ ”字形状对其进行阻挡固定。其中,为了能够使鞋带L被充分阻挡固定,阻挡突起213以与鞋带L的厚度对应的高度突出形成为宜。
[0051] 上述挤压杆220中配备有固定突起221、挤压突起222以及贯通槽223。上述固定突起221如上所述,分别在挤压杆220的上侧和下侧突出形成。
[0052] 上述挤压突起222在挤压杆220的内侧面突出形成,用于在挤压杆220被结合到固定器主体210的内部时对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进行挤压。
[0053] 上述贯通槽223分别在挤压杆220内侧面的上侧和下侧以半圆形状形成,在挤压杆220没有被插入到固定器主体210内部的状态下,为了使鞋带L能够顺利地在挤压杆220和固定器主体210之间通过而提供所需的空间。
[0054] 因此,侧面固定器200能够使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以“ ”字形状简单地实现连接固定并借此轻松实现鞋带L的连接,以便于在需要时简单地对鞋带L进行更换。
[0055] 此外,在固定器主体210的外侧面和挤压杆220的外侧面,可分别形成在挤压杆220被插入到固定器主体210内部的状态下对鞋带L的一股或另一股的端部位置进行引导的引导槽215、224。
[0056] 最后,上述带扣300如图1所示,位于鞋子S脚腕部的中央部分,用于对鞋带L的一股和另一股进行连接。因此,带扣300由以可相互分离的方式结合的母带扣500和公带扣400构成为宜。
[0057] 上述公带扣400如图4所示,由公带扣主体410、结合引导片430以及弹性结合片440构成。
[0058] 上述公带扣主体410用于对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进行支撑,在其一端形成用于将鞋带L连接到公带扣400中的第1连接口420为宜。其中,第1连接口420由分别在公带扣主体410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1连接孔421构成。
[0059] 上述结合引导片430形成于公带扣主体410的另一端一侧,在公带扣400和母带扣500相互结合时,与弹性结合片440一起被插入到母带扣500的内部,从而使弹性结合片440被结合到母带扣500的内部。
[0060] 即,在结合引导片430的外侧面形成第1引导面431,上述第1引导面431朝向公带扣主体410的中心且向内侧倾斜形成为宜。
[0061] 上述弹性结合片440形成于公带扣主体410的另一端另一侧,在公带扣400和母带扣500相互结合时,与结合引导片430一起被插入到母带扣500的内部并被母带扣500固定阻挡,从而避免公带扣400从母带扣500分离。
[0062] 上述弹性结合片440与结合引导片430相距一定距离形成,具有可在受到外部压力时向结合引导片430一侧移动的弹性为宜。
[0063] 此外,在弹性结合片440的外侧面突出形成阻挡突起441为宜。其中,在阻挡突起441的外侧面形成第2引导面442,上述第2引导面442朝向公带扣主体410的中心且向内侧倾斜形成为宜。
[0064] 上述母带扣500如图4所示,由母带扣主体510、收纳体530以及阻挡孔540构成。
[0065] 上述母带扣主体510用于对收纳体530进行支撑,在其一端形成用于将鞋带L连接到母带扣500中的第2连接口520为宜。其中,第2连接口520由分别在母带扣主体510的一端一侧和另一侧的同一直线上形成的一对第2连接孔521构成。
[0066] 上述收纳体530形成于母带扣主体510的另一端,在与公带扣400结合时,用于将公带扣400的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收纳到其内部。
[0067] 上述收纳体530的内部形成入口处开口的收纳空间531为宜。上述收纳空间531为了使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能够被插入到其内部,采用与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对应的形状。
[0068] 即,当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被插入到收纳体530内部时,在第1引导面431和第2引导面442与收纳体530的内侧面两侧接触的过程中,弹性结合片440将向结合引导片430一侧移动,从而在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所形成的直径逐渐减小的同时很自然地被插入到收纳体530的内部。
[0069] 上述阻挡孔540在收纳体530的一侧切开形成,在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被插入到收纳空间531内部的状态下对阻挡突起441进行阻挡固定,从而避免公带扣400从母带扣500分离。
[0070] 即,在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被完全插入到收纳空间531内部时,弹性结合片440将借助于弹性还原至与结合引导片430相距一定距离的原位置,此时阻挡孔540将在阻挡突起441外露的状态下对其进行阻挡固定。
[0071] 因此,当以一定的压力对公带扣400的阻挡突起441施压时,阻挡突起441将被挤压到阻挡孔540的内部,此时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一起从收纳体530中脱离,从而使公带扣400和母带扣500分离。
[0072] 此外如图4所示,在结合引导片430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两侧分别形成将第1引导槽433夹在中间的一对第1引导突起432,而在收纳体530的内部上侧面和下侧面两侧分别形成将第2引导突起532夹在中间的第2引导槽533。
[0073] 其中,第1引导突起432采用与第2引导槽533对应的形态而第2引导突起532采用与第1引导槽433对应的形态为宜。
[0074] 上述第1引导突起432和第2引导突起532在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被插入到收纳体530的收纳空间531内侧时,能够以分别插入到第2引导槽533和第1引导槽433中的状态受到引导,从而确保结合引导片430和弹性结合片440能够被插入到正确的位置。
[0075] 如上所述,适用本发明的鞋带连接装置通过对中央固定器、侧面固定器以及带扣的结构进行改良完善,使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使用便利性。
[0076] 上述实施例仅用作示例性目的,具有本技术领域一般知识的人员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各种变形实施例。
[0077] 因此,本发明实际的技术保护范围应基于下述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确定,除上述实施例之外还应包括各种其他变形实施例。
[0078] 产业可用性
[0079] 本发明可适用于鞋带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鞋带的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容易、鞋带的分离和更换简单、鞋带的拉动调节容易的使用便利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鞋带连接装置领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