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140091.8 申请日 2016-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5795620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7
申请人 郑景文; 发明人 郑景文;
摘要 双层防插开 拉链 的使用方法,双层防插开拉链包括有链座、上链条、下链条以及 钢 卷尺,链座设有左上链槽、右上链槽、左下链槽以及右下链槽,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右上链条、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下链条包括有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左上链条、右上链条、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钢卷尺包括有 外壳 以及钢卷带,钢卷带的头端与上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钢卷带的左边沿与左上链条连接,钢卷带的右边沿与右上链条连接;使用时,将双层防插拉安装于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上,利用钢卷尺的钢卷带封住上链条以及下链条,当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双层链条时,利器被钢卷带挡住,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权利要求

1.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包括有链座(1)、上链条(2)、下链条(3)以及卷尺(4),链座(1)设有左上链槽(5)、右上链槽(6)、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上链条(2)包括有左上链条(9)、右上链条(10)、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下链条(3)包括有左下链条(13)以及右下链条(14);钢卷尺(4)包括有外壳(15)以及钢卷带(16),左上链条(9)由左上链扣(20)与左上链布(21)连接构成,左上链扣(20)设有左弯钩(26);右上链条(10)由右上链扣(22)与右上链布(23)连接构成,右上链扣(22)设有右弯钩(29);左下链条(13)由左下链扣(24)与左下链布(25)连接构成;右下链条(14)由右下链扣(27)与右下链布(28)连接构成;链座(1)包括有上链板(30)、上合链柱(31)、中链板(32)、下合链柱(33)以及下链板(34),外壳(15)设有导轮(35),外壳(15)设有拉手(36),导轮(35)设有导槽(4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上链布(21)、右上链布(23)、左下链布(25)以及右下链布(28)与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连接,并使外壳(15)的拉手(36)位于行李箱外或者行李袋外;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外壳(15)上的拉手(36)牵引链座(1)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链座(1)的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使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咬合在一起,以及利用链座(1)的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使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咬合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封闭;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钢卷带(16)被左上链条(9)的左上链扣(20)以及右上链条(10)的右上链扣(22)扣在链座(1)的上面;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时,利器被钢卷带(16)挡住,不能插入;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36)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链座(1)使咬合的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以及使咬合的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分开;同时,钢卷带(16)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在钢卷尺(4)扭簧的弹作用下收回钢卷尺(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36)牵引外壳(15)以及链座(1)移动,左上链条(9)由链座(1)的左上链槽(5)导入,右上链条(10)由链座(1)的右上链槽(6)导入,利用链座(1)的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移动使左上链条(9)的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条(10)的右上链扣(22)咬合连接;以及利用链座(1)的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移动使左下链条(13)的左下链扣(24)与右下链条(14)的右下链扣(27)咬合连接;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钢卷带(16)被左上链扣(20)的左弯钩(26)以及右上链扣(22)的右弯钩(29)扣在上链板(30)的上面;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时,利器被钢卷带(16)挡住,不能插入;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36)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使咬合的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扣(22)分开,以及利用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将咬合的左下链扣(24)与右下链扣(27)分开;同时,钢卷带(16)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在钢卷尺(4)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钢卷尺(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扣(22)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弯钩(26)的左尾端(39)与右弯钩(29)的右尾端(40)距离小于钢卷带(16)的宽度,使钢卷带(16)被扣在左弯钩(26)与右弯钩(29)的下面,以避免钢卷带(16)脱离左弯钩(26)以及右弯钩(29)。
4.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移动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咬合扣接在一起;
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上链条(9)和右上链条(10)咬合扣接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钢卷带(16)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咬合扣接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时,钢卷带(16)位于上链板(30)与左弯钩(26)的左尾端(39)以及右弯钩(29)的右尾端(4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时,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分开,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回收到钢卷尺(4)内的长度与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钢卷带(16)回收到钢卷尺(4)内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卷带(16)由钢卷尺(4)被牵引出来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减少钢卷带(16)与导轮(35)的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卷带(16)被钢卷尺(4)收回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减少钢卷带(16)与导轮(35)的摩擦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卷带(16)由钢卷尺(4)被牵引出来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的导槽(4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避免钢卷带(16)离开导槽(45)。

说明书全文

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拉链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链,由于拉链的强度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拉链,就可以将拉链划开,一种防止拉链被划开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已成为提高拉链强度以及防盗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用于提高拉链强度以及提高拉链的防盗性能。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防插开拉链包括有链座、上链条、下链条以及卷尺,链座与上链条、下链条以及钢卷尺连接;链座设有左上链槽、右上链槽、左下链槽以及右下链槽,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右上链条、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下链条包括有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左上链条、右上链条、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左上链条与左上链槽连接,右上链条与右上链槽连接,左下链条与左下链槽连接,右下链条与右下链槽连接;钢卷尺包括有外壳以及钢卷带,钢卷带的头端与上链条的链头封口件连接,钢卷带的左边沿与左上链条动配合连接,钢卷带的右边沿与右上链条动配合连接;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以及下链条时,利器被钢卷带挡住,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以及下链条的难度。
[0005] 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上链布、右上链布、左下链布以及右下链布与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连接,并使外壳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或者行李袋外;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外壳上的拉手牵引链座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利用链座的左上链槽以及右上链槽使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咬合在一起,以及利用链座的左下链槽以及右下链槽使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咬合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封闭;同时,钢卷尺跟随链座移动,钢卷带随着钢卷尺移动被拉出,拉出的钢卷带被左上链条的左上链扣以及右上链条的右上链扣扣在链座的上面;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以及下链条时,利器被钢卷带挡住,不能插入;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牵引链座反方向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利用链座使咬合的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分开,以及使咬合的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分开;同时,钢卷带跟随链座反方向移动,钢卷带在钢卷尺扭簧的弹作用下收回钢卷尺内。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双层防插拉安装于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上,双层防插开拉链设有两层链条以及钢卷尺,利用钢卷尺的钢卷带封住上链条以及下链条,当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入双层链条时,利器被钢卷带挡住,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双层防插开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的双层防插开拉链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所示图1的右视图,双层防插开拉链包括有链座1、上链条2、下链条3以及钢卷尺4,链座1与上链条2、下链条3以及钢卷尺4连接;
链座1设有左上链槽5、右上链槽6、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上链条2包括有左上链条9、右上链条10、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下链条3包括有左下链条13以及右下链条14;
左上链条9、右上链条10、左下链条13以及右下链条14与链头封口件11以及链尾封口件12连接;左上链条9与左上链槽5连接,右上链条10与右上链槽6连接,左下链条13与左下链槽7连接,右下链条14与右下链槽8连接;钢卷尺4包括有外壳15以及钢卷带16,钢卷带16的头端17与上链条2的链头封口件11连接,钢卷带16的左边沿18与左上链条9动配合连接,钢卷带16的右边沿19与右上链条10动配合连接;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时,利器被钢卷带16挡住,增加不法分子插开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的难度。
[0009] 为了实施利用钢卷带9封住链条2以及链条3,左上链条9由左上链扣20与左上链布21连接构成,左上链扣20设有左弯钩26;右上链条10由右上链扣22与右上链布23连接构成,右上链扣22设有右弯钩29;左下链条13由左下链扣24与左下链布25连接构成;右下链条14由右下链扣27与右下链布28连接构成;钢卷带16的左边沿18与左上链扣20动配合连接,钢卷带16的右边沿19与右上链扣22动配合连接,钢卷带16位于左弯钩26与右弯钩29之间,利用左弯钩26以及右弯钩29钩住钢卷带16。
[0010] 为了实施链条2以及链条3随链座1的移动而闭合或者分开,链座1包括有上链板30、上合链柱31、中链板32、下合链柱33以及下链板34,上链板30与上合链柱31连接,上合链柱31与中链板32连接,中链板32与下合链柱33连接,下合链柱33与下链板34连接;或者,上链板30、上合链柱31、中链板32、下合链柱33以及下链板34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外壳15设有导轮35,钢卷带16经过导轮35与链头封口件11连接;钢卷尺4的外壳15与上链板30连接;左上链槽5由上链板30以及中链板32与上合链柱31的左边构成,左上链槽5位于上合链柱31的左边;右上链槽6由上链板30以及中链板32与上合链柱31的右边构成,右链槽6位于上合链柱31的右边;左下链槽7由中链板32以及下链板34与下合链柱33的左边构成,左下链槽7位于下合链柱33的左边;右下链槽8由中链板32以及下链板34与下合链柱33的右左边构成,右下链槽8位于下合链柱33的右边。
[0011] 双层防插开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上链布21、右上链布23、左下链布25以及右下链布28与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连接,并使外壳15的拉手36位于行李箱外或者行李袋外;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外壳15上的拉手36牵引链座1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链座1的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使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咬合在一起,以及利用链座1的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使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咬合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封闭;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钢卷带16被左上链条9的左上链扣20以及右上链条10的右上链扣22扣在链座1的上面;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时,利器被钢卷带16挡住,不能插入;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36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链座1使咬合的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以及使咬合的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分开;同时,钢卷带16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在钢卷尺4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钢卷尺4内。
[0012] 双层防插开拉链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牵拉手36牵引链座1移动,左上链条9由链座1的左上链槽5导入,右上链条10由链座1的右上链槽6导入,利用链座1的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移动使左上链条9的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条10的右上链扣22咬合连接;以及利用链座1的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移动使左下链条13的左下链扣24与右下链条14的右下链扣27咬合连接;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随着钢卷尺4移动被拉出,拉出的钢卷带16被左上链扣20的左弯钩26以及右上链扣22的右弯钩29扣在上链板30的上面;当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入上链条2以及下链条3时,利器被钢卷带16挡住,不能插入;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36牵引链座1反方向移动,链座1跟随拉手36移动,利用左上链槽5以及右上链槽6使咬合的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扣22分开,以及利用左下链槽7以及右下链槽8将咬合的左下链扣24与右下链扣27分开;同时,钢卷带16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在钢卷尺4扭簧的弹力作用下收回钢卷尺3内。
[0013] 为了实施钢卷带16于左弯钩26以及右弯钩29内移动,左弯钩26的左下部37到右弯钩29的右角下部38的距离大于钢卷带16的宽度,使钢卷带16能于左弯钩26与右弯钩29之间移动;左弯钩26的左角下部37到右弯钩29的右角下部38的距离大于上链板30的宽度,使上链板30能于左弯钩26与右弯钩29之间移动。
[0014] 左上链扣20与右上链扣22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弯钩26的左尾端39与右弯钩29的右尾端40距离小于钢卷带16的宽度,使钢卷带16被扣在左弯钩26与右弯钩29的下面,以避免钢卷带16脱离左弯钩26以及右弯钩29;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移动咬合扣接在一起时,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咬合扣接在一起;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移动,钢卷带16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上链条9和右上链条10咬合扣接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钢卷带16被牵引出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咬合扣接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0015] 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咬合扣接在一起时,钢卷带16位于上链板30与左弯钩26的左尾端39以及右弯钩29的右尾端40之间;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时,左下链条13和右下链条14分开,同时,钢卷尺4跟随链座1反方向移动,钢卷带16回收到钢卷尺4内的长度与左上链条9与右上链条10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以及钢卷带16回收到钢卷尺4内的长度与左下链条13与右下链条14分开的长度成正比或者相等。
[0016] 为了减少钢卷带16移动的阻力,以及避免钢卷带16脱离导轮35,钢卷带16由钢卷尺4被牵引出来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减少钢卷带16与导轮35的摩擦力;钢卷带16被钢卷尺4收回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减少钢卷带16与导轮35的摩擦力;导轮35设有铰轴43,下链板34设有铰孔44,导轮35的铰轴
43与下链板34的铰孔44铰接;导轮35设有导槽45,钢卷带16位于导槽45的位置,钢卷带16与导槽45接触,避免钢卷带16脱离导轮35;钢卷带16由钢卷尺4被牵引出来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的导槽45,钢卷带16驱动导轮35转动,避免钢卷带16离开导槽45;钢卷带16被钢卷尺
4收回时,钢卷带16压住导轮35的导槽45,钢卷带16驱动导轮45转动,避免钢卷带16离开导槽45。
[0017] 链座1设有连接柱46,连接柱46的宽度小于左弯钩26的左尾端39与右弯钩29的右尾端40的距离,以免左弯钩26以及右弯钩29阻碍链座1移动。
[0018] 为了利用具将链座18锁住,外壳15设有动锁孔41,链尾封口件12设有定锁孔42,以方便利用锁具将链座1与链尾封口件12锁在一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