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用织带调节器和包括所述调节器的头盔带系统 |
|||||||
申请号 | CN201480058089.5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申请人 | 贝尔运动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G.T.雅各布森;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用于保持例如头盔中的有序可调的带布置和牢固连接的织带调节器,所述织带调节器能实现带调整,并且在系紧时能将带固定在适当 位置 。所述调节器可用于登山应用,与摩托车和 自行车 头盔一起使用,以及用于受益于有序可调的带布置和/或牢固连接的其他应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能选择性地定位并固定在一圈织带上的织带调节器,所述织带具有宽度和厚度,所述调节器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自作用织带调节器和包括所述调节器的头盔带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整体涉及织带调节领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自作用织带调节器和采用所述调节器的防护头盔带系统。 背景技术[0002] 织带调节器已用于登山应用、摩托车头盔和自行车头盔中,以及用于受益于有序可调的带布置和/或牢固连接的其他应用。不同类型的头盔采用许多不同的带布置、扣环和调节器。 [0003] 具体地讲,自行车头盔经常具有不方便或难以调节的带布置。自行车头盔带布置普遍涉及头盔每侧两根带。每侧的带通常被安装到头盔前后的锚定点,一起穿过织带调节器并附接到扣环。这两根带通过扣环汇集到一起,以便增加牢固度和强度。 [0004] 织带调节器的一个功能是调节带的前后位置,以使得头盔恰当位于不同佩戴者的头部。由于在常规布置中,单独的带被附接到头盔上不同的点并穿过单个调节器,因此所述带在头盔锚定点与调节器之间的部分会发生扭绞。扭绞的带会使头盔难以调节,并可导致不良效应,诸如额外的气动阻力、风噪声和/或调节器卡阻。常规织带调节器还常常难以调整,因为单独的前后带被系在一起以形成颏带,由此终止于扣环中。 [0005] 自行车头盔的设计中另一个挑战是要考虑各种安全标准,诸如欧洲标准EN 1078:201,或者美国CPSC自行车头盔安全标准(第16章第1203条)。除其他方面外,这些标准设置了合格产品的设计和测试要求,由此可能限制头盔及头盔保持系统设计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用的设计选择。 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实施例从不同方面解决不良带布置的问题。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自行车头盔带的有序可调的带布置和牢固连接。 [0007]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公开涉及能选择性地定位并固定在一圈织带上的织带调节器,所述织带具有宽度和厚度。所述调节器包括:带固定部件,所述带固定部件包括相对的侧壁,在所述侧壁之间有纵向延伸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高度;以及带引导部件,所述带引导部件能移动地被接纳在所述侧壁之间邻近固定杆的位置,所述带引导部件限定至少第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和高度足以接纳一根织带的宽度和至少两根织带的厚度;其中固定杆的高度大于第一个开口的高度,并且带固定部件和带引导部件被构造和尺寸设计为能滑动地接纳围绕固定杆并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织带圈,并且在与所述织带圈相反的方向上被拉紧时,响应于施加到带引导部件的力,将所述织带圈套牢在固定杆与带引导部件之间。 [0008]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公开涉及头盔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头盔带,所述第一头盔带适于被固定在头盔上的前后位置,从而在所述位置之间形成圈,所述带具有宽度和厚度;带固定部件,所述带固定部件包括相对的侧壁,在所述侧壁之间有纵向延伸的固定杆;带引导部件,所述带引导部件能移动地被接纳在所述侧壁之间邻近固定杆的位置,所述带引导部件限定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和高度足以接纳第一头盔带圈穿过其中,所述圈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并且围绕固定杆;以及颏带,所述颏带以远离头盔带圈的方向成环穿过带引导部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其中(i)当远离头盔带圈拉紧颏带时,固定杆和带引导部件将头盔带圈套牢在它们之间,并且(ii)当松开时,固定部件和带引导部件能在头盔带圈上滑动。 [0009]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中,本公开涉及头盔带系统的调节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根头盔带,所述头盔带被构造为锚定在头盔上的前后位置,从而在所述位置之间形成一圈织带;织带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能在所述至少一根头盔带上滑动;以及颏带,所述颏带被固定到织带调节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织带调节器沿所述至少一根头盔带滑动,将调节器定位在头盔带上所需的位置;以及通过响应于在远离头盔带和织带调节器的方向上施加到颏带的张力,将头盔带套牢在织带调节器的配合件之间,以将织带调节器固定在所需的位置。附图说明 [0010] 为说明本发明,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精确布置和工具,在附图中: [0011]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透视图; [0012]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剖视图; [0013]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头盔带系统的侧视图; [0014] 图4为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带引导部件的平面图; [0015] 图5A至图5D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不同透视图;以及 [0016] 图6A图6B为如图5A至图5D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7]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各种方式克服常规织带调节器的缺点,诸如与头盔带扭绞相关的气动阻力、风噪声和调节器卡阻,这些方式特别包括:在自行车头盔每个侧面的前后锚定点之间安装织带;将带折回以形成被接纳在自作用织带调节器上部的圈;以及在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的下部安装第二织带,以形成例如颏带。有利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让本发明的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在前侧和背侧(即向前和向后或者前后)滑动自作用织带调节器,以便在松开颏带时获得最大的舒适度,同时使头盔带保持平整有序的布置。 [0018]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100可包括带固定部件104和带引导部件108,如(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带固定部件104可包括具有相对的侧向侧壁112、116和相对的中间侧壁120、124的壳体或套管状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向侧壁被设置在带固定部件的下部,中间侧壁被设置在带固定部件的上部。固定部件104还可限定介于侧壁之间的开口中心,并且在中间侧壁120、124中或下方介于侧向侧壁112、116之间、以及在侧向侧壁112、116中或上方介于中间侧壁120、124之间形成凹槽状开口。一个侧壁,例如图1和图2中的侧壁120,可被形成为带固定杆。固定杆将具有这样的高度和/或刚度:在头盔和颏带被拉紧达到最大预期设计负载时,至少足以防止固定杆朝带引导部件的对齐开口(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部件108的狭缝132)变形。固定杆上可包括或作为一部分纳入其他固定特征,诸如一个或多个锋利边缘、成角度或成一定形状的表面、突起和/或其他合适的带接合特征,以便在带被引导至适当位置并通过带固定部件和带引导部件之间的配合(如下文所述)被套牢时,帮助固定带以防止其滑动。 [0019]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杆120可包括突起128,突起可为固定杆提供基本上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横截面形状。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突起128可具有包括成角度边缘的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以接合包裹在其周围的织带。为帮助将头盔带正确定位于佩戴者的头部,侧向侧壁112、116的内表面可相对于彼此成约50度至约80度的角度,或更优选地成约60度至约70度的角度。这种成角度的布置将有利于以大体如图3所示的构造定位头盔带140。中间侧壁120、124的内表面可为基本上平坦的,并且彼此平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04可由尼龙制成,但也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当地耐用并且耐腐蚀的聚合物、金属材料或涂覆材料。在一些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了解,可添加补强材料(诸如玻璃或碳纤维)以增加固定杆的刚度。 [002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引导部件108可包括相对薄、平坦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蘑菇形状的构件,如图4所示。引导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可被设计为使得其可被接纳在由固定部件104限定的开口中心内,由此,外部侧向边缘的角度将至少近似地匹配固定部件的侧向侧壁112、116的内表面角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部件108可具有居中穿过其间形成的两个狭缝132、136,其中一个狭缝在另一狭缝的上方。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可使用单个狭缝。介于固定部件104的中间侧壁120、124之间的距离的厚度可与三根带和带引导部件108的组合厚度大约相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部件108可由尼龙制成,但也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当地耐用并且耐腐蚀的聚合物、金属材料或涂覆材料,以及如上所述的补强材料。 [0021]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与宽度约16mm、厚度约0.7mm的尼龙或尼龙/聚酯织带一起使用,带引导部件108可具有以下相对尺寸:总宽度–32mm;总高度–12mm;总厚度–1.5mm;狭缝132宽度–22.5mm;狭缝132高度–2mm;狭缝136宽度–16mm;狭缝136高度–1.8mm。 带固定部件104将具有互补的尺寸。然而,要强调的是,这些相对尺寸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的。例如,根据所用的带的材料和/厚度,可能需要不同的相对狭缝厚度;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其他尺寸也可变化。 [002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头盔带系统在图3中示出。在头盔300的每个侧面上,带140(有时称为“头盔带”)被附接到头盔的前锚定点304和头盔的后锚定点308,由此在这两个锚定点之间形成带圈。带圈的两端相对于彼此平铺放置,并且带圈被接纳穿过引导部件108并围绕固定杆,例如,固定部件104的壁120,如图2(或图6A)所示。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带140要永久固定于头盔锚定点304和308,则在将头盔提供给最终用户前,可作为头盔制造过程的一部分将带穿过调节器。 [0023]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带140穿过引导部件108的上狭槽132并围绕侧壁120的梯形突起128及其上锋利边缘142和下锋利边缘143。随后,带穿过狭缝132被送回,离开自作用织带调节器100,并被锚定到头盔锚定点304或308。单独的带144(有时称为“颏带”)可穿过下狭缝136,并可使用套结、与调节器包覆成型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固定手段来固定。颏带144可提供有用户能打开的连接器或本领域中已知的扣环146。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引导部件108可仅具有接纳头盔带140和颏带144两者的单个狭缝(参见例如图6A至图6B)。 [0024] 当自作用织带调节器100未作用时,或者说处于未固定状态时,带引导部件108可相对于带固定部件104移动。在这种布置中,自作用织带调节器可沿头盔带140在前方或在后方(向前和向后或者前后)自由滑动。然而,当颏带144向下拉动引导部件108时,力被施加到头盔带140,致使其强行接合固定杆,由此将头盔带套牢在固定杆120与引导部件108之间,并且固定织带调节器100在头盔带140上的前后位置。如此,自作用织带调节器响应于施加到颏带的拉力而固定,但允许在(诸如通过解开扣环)松开颏带时轻松调节前后定位。在这种布置中,头盔带140还倾向于平铺在佩戴者的头部,无论织带调节器如何定位。 [0025]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可包括带固定部件504和带引导部件508,如(例如)图5A至图5D和图6A至图6B所示。固定部件504可包括相对的侧向侧壁512、516以及一侧的中间侧壁520。在该实施例中,中间侧壁520形成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构造方式和材料大体与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的固定杆相同。中间侧壁520可具有梯形突起 524,所述梯形突起的形状可基本上为三角形或梯形,并且可具有上锋利边缘526和下锋利边缘527(参见图5C至图5D和图6A至图6B中的横截面)。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梯形突起 524可具有包括成角度边缘的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以能够进一步接合包裹在其周围的织带。 [0026] 带引导部件508可包括在端部连接的三个伸长构件,并且带引导部件的形状和大小可被设计为使其至少部分地适配在固定部件504的侧壁之间。当采用三个伸长构件时,将形成两个狭缝,即水平狭缝528和竖直狭缝532。水平狭缝528是介于伸长构件536与下伸长构件548之间的空间。竖直狭缝532是介于伸长构件536与伸长构件552之间的空间,这可视为形成引导部件508的中间侧壁。枢轴556可从伸长构件536侧向延伸,并与固定部件504的侧向侧壁512、516中的对应镗孔560能旋转地连接。带固定部件504还可包括夹持件564和保持构件568,以有利于如下进一步描述的操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部件504和508两者均可由尼龙制成,但也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当地耐用并且耐腐蚀的聚合物或金属材料或涂覆材料。 [0027]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与宽度约16mm、厚度约0.7mm的尼龙或尼龙/聚酯织带一起使用,带引导部件508可具有以下相对尺寸:总宽度–30mm;总高度–16mm;狭缝528宽度–18mm;狭缝528高度–2.2mm;狭缝532宽度–25mm;狭缝532高度–2.2mm。带固定部件504将具有互补的尺寸。然而,要强调的是,这些相对尺寸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的。例如,对于带引导部件108,根据所用的带的材料和/厚度,可能需要不同的相对狭缝厚度;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其他尺寸也可变化。 [0028] 再次参考图3,调节器500以类似于调节器100的方式操作。因此,以下仅提及调节器500的不同特征。头盔带140可从头盔前锚定点304送入,穿过带引导部件508(参见图6A)的竖直狭缝532,穿过水平狭缝528,围绕壳体504的中间侧壁520的梯形突起524,返回穿过带引导部件508的水平狭缝528和竖直狭缝532,离开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并被锚定到头盔后锚定点308。头盔带140还可按相反的方向穿过调节器。颏带144可穿过水平狭缝528,并可使用套结、与调节器包覆成型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固定手段来固定(如前所述)。 [0029] 当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处于未固定状态时,诸如图6B所示,头盔带140可相对自由地滑动穿过其中。当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处于固定状态时,诸如图5A至图5C和图6A所示,由于颏带144施加向下的力,头盔带140通过部件504和508的配合被套牢并固定。 [0030] 在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当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处于固定状态时,诸如图6A所示,带引导部件508的下伸长构件548与壳体504的中间侧壁520之间的开口的厚度可与两根带的组合厚度大约相等,并且带引导部件508的伸长构件536与壳体504的中间侧壁520之间的开口的厚度可与一根带的厚度大约相等(参见图6A)。 [0031]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成角度突起的夹持件564可用于使带固定部件504移动朝向或远离引导部件508,以相应地固定(图5A至图5C和图6A)和解开(图5D和图6B)自作用织带调节器500。保持构件568通过与引导部件508配合接合来阻止移动,从而保持固定位置。虽然在图5B、图5D和图6B中示为突起或凸片状结构,但保持构件568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保持手段来实施,例如,作为卡位。 [0032] 可通过本发明的不同方面实现另外的优点,包括成本降低和制造速度提高。根据本发明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由于具有特殊的两件式布置,使得带能够简单地穿过其间。由于常规调节器必须在头盔组装过程中使相关的带穿过复杂的弯道和过窄的狭槽,因此自作用织带调节器100与常规调节器相比,可提高制造速度并减少材料。 [0033] 虽然主要在自行车头盔语境中进行描述,但在查阅本公开的全文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自作用织带调节器也可用于登山情境、摩托车头盔,或用于受益于有序可调的带布置和/或牢固连接的任何其他应用。 [0034] 示例性实施例已于上文公开,并示于附图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内容做出各种改变、删减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