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 |
|||||||
申请号 | CN201180072450.6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2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申请人 | YKK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滨田嘉一; 槻庆一;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处理液滞留在由上翼板、柱部以及盖构件包围而成的空间中而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进行 表面处理 的 拉链 用拉头。盖构件(50)包括顶板(51)、从顶板(5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从顶板(5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53)、以及从顶板(51)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54),上翼板(21)包括:左右成对的 定位 部(80),它们形成在柱部(31)的前方部,与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 接触 ,决定盖构件(50)在前后方向上的 位置 ;以及主体侧槽部(81),其形成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之间,在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的下端面形成有与主体侧槽部(81)连通的盖侧槽部(82)。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拉链用拉头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更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能够将拉片相对于主体拆装的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0002] 作为以往的拉链用拉头,公知有一种这样的构造:包括:主体、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的柱部的锁定构件、以悬臂状固定在主体的上翼板上的盖构件、开放或关闭形成在盖构件和上翼板之间的间隙的开闭构件、用于对锁定构件施力的板簧、以及用于对开闭构件施力的螺旋弹簧,该拉头将拉片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保持在主体和盖构件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228808号公报 [0006]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中,若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欲进行镀敷等表面处理,则会有处理液滞留在由上翼板、柱部以及盖构件包围的空间中,无法进行表面处理的情况。另外,以往是在对各构成部件分别进行了表面处理之后进行组装的,因此制造成本会增加。 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处理液滞留在由上翼板、柱部以及盖构件包围的空间中并能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进行表面处理的拉链用拉头。 [0008]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利用下述结构来实现。 [0009] (1)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包括:主体;锁定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竖立设置于主体的上翼板的柱部;盖构件,其以悬臂状固定在上翼板上,从上方覆盖柱部和锁定构件;以及开闭构件,其对形成在盖构件和上翼板之间且可供拉片的轴部贯穿的间隙进行开放、封闭,开闭构件以能够相对于上翼板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在该上翼板上,其特征在于,盖构件包括顶板、从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面板、从顶板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以及从顶板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上翼板包括:左右成对的定位部,它们形成在柱部的前方部,与盖构件的前面板接触,决定盖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及主体侧槽部,其形成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之间,上翼板在前面板的下端面形成有与主体侧槽部连通的盖侧槽部。 [0010] (2)一种拉链用拉头,其包括:主体,其具有竖立设置于上翼板的前侧柱部和后侧柱部;锁定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前侧柱部;以及盖构件,其固定在上翼板上,从上方覆盖前侧柱部、后侧柱部以及锁定构件,其特征在于,盖构件包括顶板、从顶板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面板、从顶板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以及从顶板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上翼板包括:左右成对的定位部,它们分别形成在前侧柱部的前方部和后侧柱部的后方部,与盖构件的前面板和后面板接触,决定盖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及主体侧槽部,其形成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之间,上翼板在前面板的下端面和后面板的下端面分别形成有与主体侧槽部连通的盖侧槽部。 [0011]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主体侧槽部的底面以朝向盖侧槽部下降倾斜的方式形成。 [0012] (4)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在盖侧槽部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与左右成对的定位部接触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中的至少一者。 [0013] 发明的效果 [0014] 采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上翼板包括:左右成对的定位部,它们形成在柱部的前方部,与盖构件的前面板接触,决定盖构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以及主体侧槽部,其形成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之间,上翼板在前面板的下端面形成有与主体侧槽部连通的盖侧槽部,因此,即使处理液进入到由上翼板、柱部以及盖构件包围的空间中,也能够将处理液从盖侧槽部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防止处理液的滞留,因此,能够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进行表面处理。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16] 图2是图1所示的拉链用拉头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图1所示的拉链用拉头的俯视图。 [0018] 图4是图3中的A-A剖视图。 [0019] 图5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0020] 图6是图5中的C-C剖视图。 [0021] 图7是说明主体侧槽部和盖侧槽部的连通部分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0022] 图8是说明拉片的轴部被推入到贯穿间隙后的状态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3] 图9是说明拉片的轴部进入到开闭构件的谷部后的状态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4] 图10是说明拉片的轴部被进一步向贯穿间隙推入后的状态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5] 图11是说明拉片的轴部被收容在锁定构件的工作凹部后的状态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0026]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1变形例的放大剖视图。 [0027]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8]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之后的说明中,上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下侧,前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右侧,后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纸外侧,左侧是指图4中的纸面的纸内侧。此外,拉头的左右方向也称作宽度方向。 [0029] 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是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如图1~图4所示,拉链用拉头10包括主体20,该主体2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分开且并行配置的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将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的前端部连结起来的引导柱23、沿着上翼板21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上侧凸缘24a、以及沿着下翼板22的左右两侧缘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下侧凸缘24b。由此,在主体20的前部形成被引导柱23分隔开的左右的肩口25,在主体20的后部形成后口26。而且,在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之间形成连通左右的肩口25和后口26的大致字母Y形的链齿引导路27,该链齿引导路27构成供未图示的拉链链齿列贯穿的通路。 [0030] 拉链用拉头10还包括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在竖立设置于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柱部31上的锁定构件40、以悬臂状固定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且从上方覆盖柱部31和锁定构件40的盖构件50、以及对形成在盖构件50的后端部和上翼板21之间且可供拉片15的轴部15a贯穿的间隙S(以下称作“贯穿间隙S”)进行开放、封闭的开闭构件60。 [0031] 柱部31具有以空开可供锁定构件40嵌入的间隔的方式分开的左右的壁部31a、31b、以及形成在左右的壁部31a、31b之间的支承凸部32。 [0032] 如图1和图4所示,锁定构件40具有支承在主体20的柱部31上的基部41、分别从基部41朝向后方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上片部42和下片部43、以及形成在上片部42和下片部43之间且在安装状态下朝向后口26侧开口并用于收容拉片15的轴部15a的工作凹部44。此外,在下片部43的顶端部形成有朝向下方的爪部45,该爪部45经由形成在上翼板21中的爪孔33进入到链齿引导路27中。此外,在基部4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柱部31的支承凸部32配合的支承凹部41a。支承凹部41a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凸部32。此外,爪孔33从上翼板21的上表面贯穿至链齿引导路27。 [0033] 如图1~图4所示,盖构件50具有朝上弯曲成凸状的顶板51、从顶板5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从顶板5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前面板53、以及从顶板51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后面板54。此外,在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的后部的下端面,以与主体20相对并开口朝下的方式形成有呈凹状的退避部55。此外,在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的中央部的下端面,与主体20相对并开口朝下的方式形成有呈凹状的拉片收容部56。此外,在退避部55和拉片收容部56之间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突片57。 [0034] 此外,在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的前端侧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凸缘58,该凸缘58配合于形成在上翼板21的前端部的配合槽34。而且,将凸缘58配合于配合槽34,将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铆接于形成在柱部31的左右壁部31a、31b的外侧面的第1铆接凹部31c(参照图5),并且将上翼板21铆接于形成在左右的凸缘58的上表面的第2铆接凹部58a(参照图6),从而使盖构件50以悬壁状固定在上翼板21的前端部。此外,配合槽34分别形成在柱部31的左右,并沿着主体20的前后方向延伸。此外,凸缘58自盖构件50的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的下端向侧方突出。 [0035] 此外,如图5所示,就将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铆接于第1铆接凹部31c而言,是通过使左边的侧面板52变形为向右方凹陷的形状,使右边的侧面板52变形为向左方凹陷的形状而使变形部分进入到第1铆接凹部31c中。此外,就将上翼板21铆接于第2铆接凹部58a而言,如图6所示,是通过使上翼板21变形为向下方凹陷的形状而使变形部分进入到第 2铆接凹部58a中。 [0036] 此外,在锁定构件40和盖构件50之间设有以锁定构件40的爪部45进入到链齿引导路27的方式对锁定构件40的爪部45施力的长方形的板簧70。在该板簧70的前后端部分别形成有卡定凹部71,通过使该前后的卡定凹部71分别卡定于形成在盖构件50的顶板51的前后的卡定凸部51a,在盖构件50内安装板簧70。此外,卡定凸部51a配置在盖构件50的内部(由顶板51、左右成对的侧面板52、前面板53以及后面板54包围而成的空间内)。 [0037] 如图1和图4所示,开闭构件60以在安装于主体20的状态下不与锁定构件40接触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呈大致字母U形,其具有形成在开闭构件60的后端部的第1封闭部61、形成在开闭构件60的前端部的第2封闭部62、以及形成在第1封闭部61和第2封闭部 62之间的凹状的谷部63。此外,第1封闭部61和第2封闭部62朝向上方突出,它们形成为侧视呈大致梯形形状。 [0038] 此外,在开闭构件60的两侧面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引导部64,该引导部6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合于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在上翼板21的后部上表面的引导槽35。由此,开闭构件60以能够相对于上翼板21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此外,在开闭构件60的前端部和形成在引导槽35内的弹簧保持槽35a之间设有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12,开闭构件60被该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始终向后口26侧施力。 [0039] 此外,在上翼板2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形成有左右成对的止挡件36,该止挡件36用于使开闭构件60在封闭贯穿间隙S的间隙封闭位置停止,并且阻止开闭构件60自引导槽35脱离。而且,通过使开闭构件60向开放贯穿间隙S的间隙开放位置滑动并使拉片15的轴部15a贯穿于贯穿间隙S,将轴部15a收容在锁定构件40的工作凹部44内。 [004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及图7所示,在上翼板21的柱部31的前方部形成有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在将盖构件50的凸缘58配合于上翼板21的配合槽34时,该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与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接触且决定盖构件5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之间形成有朝向主体20的前方开口的主体侧槽部81。此外,定位部80形成为自柱部31的前表面朝向主体20的前方突出,且沿着主体20的配合槽34的底面朝向主体20的前方延伸。 [0041] 此外,如图4和图7所示,在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的下端面形成有呈凹状且开口朝下的与主体侧槽部81的前端部的开口连通的盖侧槽部82。因此,在盖侧槽部82的左右两侧配置有与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接触的前面板53。 [0042] 并且,如图1和图4所示,主体侧槽部81的底面以朝向盖侧槽部82下降倾斜的方式形成。由此,进入到主体侧槽部81中的液体被积极地引导到盖侧槽部82。另外,主体侧槽部81的底面也可以与上翼板21平行地形成。 [0043] 接着,参照图8~图11说明往拉链用拉头10上安装拉片15的步骤。 [0044] 首先,如图8所示,通过将拉片15的轴部15a从后方向前方推入到贯穿间隙S内,开闭构件60向前方滑动,拉片15的轴部15a进入到盖构件50的退避部55内,并且,如图9所示,开闭构件60向后方滑动,拉片15的轴部15a进入到开闭构件60的第1封闭部61和第2封闭部62之间的谷部63中。 [0045] 接着,如图10所示,通过将拉片15的轴部15a在贯穿间隙S内进一步向前方推入,开闭构件60向前方滑动,拉片15的轴部15a在向上方提起锁定构件40的同时进入到盖构件50的拉片收容部56内,并且,如图11所示,开闭构件60向后方滑动,拉片15的轴部15a被收容在锁定构件40的工作凹部44内。 [0046]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在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的下端面形成有与形成在左右成对的定位部80之间的主体侧槽部81连通的盖侧槽部 82,因此,即使处理液进入到由上翼板21、柱部31以及盖构件50包围而成的空间中,也能够将处理液从盖侧槽部82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防止处理液的滞留,因此,能够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进行表面处理。 [0047]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0,由于主体侧槽部81的底面以朝向盖侧槽部82下降倾斜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将进入到主体侧槽部81的处理液积极地引导到盖侧槽部82,从盖侧槽部82高效地排出处理液。 [0048]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主体侧槽部81的底面也可以不倾斜,如图12所示,主体侧槽部81的底面也可以与上翼板21平行地形成。 [0049]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本案发明应用于在主体20上预先安装有拉片15的带自动停止功能的拉链用拉头90。该拉头90不具有拉片15相对于主体20装拆的机构,而盖构件50安装在竖立设置于上翼板21的上表面前后的前侧柱部91和后侧柱部92。此外,锁定构件93具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前侧柱部91的凹部91a中的基部94、自基部94向后方延伸的单一的臂部95、以及自臂部95的后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爪部96。 [0050]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定位部80分别形成在上翼板21的前侧柱部91的前方部和后侧柱部92的后方部,并且,盖侧槽部82分别形成在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和后面板54的下端面。而且,前侧的定位部80自前侧柱部91的前表面朝向主体20的前方突出,且形成为沿着主体20的上翼板21的上表面朝向主体20的前方延伸。此外,后侧的定位部80自后侧柱部92的后表面朝向主体20的后方突出,且形成为沿着主体20的上翼板21的上表面朝向主体20的后方延伸。 [0051] 采用本变形例,由于在盖构件50的前面板53和后面板54的下端面分别形成有与前后的主体侧槽部81连通的盖侧槽部82,因此,即使处理液进入到由上翼板21、前侧柱部91、后侧柱部92以及盖构件50包围而成的空间中,也能够将处理液从盖侧槽部82排出到外部。由此,能够防止处理液的滞留,因此,能够在组装了各构成部件之后进行表面处理。 [0052]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0053] 附图标记说明 [0054] 10、拉链用拉头;15、拉片;15a、轴部;20、主体;21、上翼板;31、柱部;40、锁定构件;50、盖构件;51、顶板;52、侧面板;53、前面板;54、后面板;60、开闭构件;80、定位部;81、主体侧槽部;82、盖侧槽部;S、贯穿间隙;90、拉链用拉头;91、前侧柱部;92、后侧柱部; 93、锁定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