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

申请号 CN201080070361.3 申请日 2010-09-28 公开(公告)号 CN103228166B 公开(公告)日 2015-11-25
申请人 YKK株式会社; 发明人 任志宇;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 拉链 ,即使安装在伸缩性大的服装上,也能够确保拉链链牙的 啮合 强度。拉链具有:一对拉链带(20);一对拉链链牙列(30),分别缝装在带侧缘部(20b)上,分别具有沿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b)排列设置的多个拉链链牙(31)、将相邻的多个拉链链牙(31)彼此连结的连结纱(22);使一对拉链链牙列(30)啮合或分离的拉头(40),拉链链牙(31)具有:主体部(33);从主体部(33)沿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颈部(34);从颈部(34)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啮合头部(35);设在颈部(34)的带长方向两侧、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35) 接触 的一对肩部(36a),一对拉链带(20)在带长方向具有伸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10),具有:
一对拉链带(20);
一对拉链链牙列(30),其分别具有沿所述一对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b)的带长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拉链链牙(31)、和在所述带长方向上将相邻的所述多个拉链链牙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纱(22),所述一对拉链链牙列分别缝装在所述带侧缘部上;和使所述一对拉链链牙列啮合或分离的拉头(40),所述拉链的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链牙具有:
主体部(33),其缝装在所述拉链带上;
颈部(34),其从所述主体部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所述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所述带长方向上收细;
啮合头部(35),其从所述颈部的前端部进一步沿所述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所述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所述带长方向鼓出,且能够与对方侧的所述拉链链牙啮合;和一对肩部(36a),其设置在所述颈部的所述带长方向两侧,在啮合状态下与对方侧的所述啮合头部接触
所述一对拉链带在所述带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所述啮合头部(35)的所述带长方向的尺寸(H)与所述一对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所述带长方向的尺寸(L1、L2)相比设定得较大,
所述拉链链牙(31)具有与所述拉链带(20)接触的第一面部(32A)、和位于所述第一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面部(32B),
所述第一面部具有所述主体部(33)、所述颈部(34)、以及所述啮合头部(35),所述第二面部具有所述主体部、所述一对肩部(36a)、以及头部(36),所述头部(36)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所述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带长方向的尺寸随着趋向于前端而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纱(22)具有伸缩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肩部(36a)的前端部在所述带宽方向上与所述主体部(33)相比靠所述啮合头部(35)侧配置。

说明书全文

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拉链,尤其涉及适合使用在运动装或泳装等具有伸缩性的服装中的拉链。

背景技术

[0002] 拉链不仅使用在例如流行服装或内衣类等普通服装中,近年来也使用在运动装或泳装等具有伸缩性的服装(以下称作“伸缩性服装”)中。而且,对于这种使用在伸缩性服装中的拉链,与伸缩性服装同样地谋求伸缩性。
[0003] 作为以往的具有伸缩性的拉链,公知有沿具有伸缩性的拉链带的带侧缘部缝装有螺旋状的拉链链牙列的拉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434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中,由于螺旋状的拉链链牙列的各啮合头部在成型时通过按压而成型,所以啮合头部的大小等、所期望形状的确保受到成型方面的限制。而且,由于该限制,在将拉链安装在伸缩性更大的服装上的情况下,根据该伸缩的大小,可能导致拉链链牙的啮合强度不足而无法维持啮合状态。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即使将其安装在伸缩性大的服装上,也能够确保拉链链牙的啮合强度。
[0009]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
[0010] (1)一种拉链,具有:一对拉链带;一对拉链链牙列,其分别具有沿一对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的带长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拉链链牙、和在带长方向上将相邻的多个拉链链牙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纱,且该一对拉链链牙列分别缝装在带侧缘部上;和使一对拉链链牙列啮合或分离的拉头,该拉链的特征在于,拉链链牙具有:主体部,其缝装在拉链带上;颈部,其从主体部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带长方向上收细;啮合头部,其从颈部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带长方向鼓出,且能够与对方侧的拉链链牙啮合;和一对肩部,其设置在颈部的带长方向两侧,在啮合状态下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接触,一对拉链带在带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0011] (2)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啮合头部的带长方向的尺寸与一对肩部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相比设定得较大。
[0012] (3)如(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拉链链牙具有与拉链带接触的第一面部、和位于第一面部的相反侧的第二面部,第一面部具有主体部、颈部、以及啮合头部,第二面部具有主体部、一对肩部、以及头部,该头部从主体部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带长方向的尺寸随着趋向于前端而逐渐减小。
[0013]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连结纱具有伸缩性。
[0014]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一对肩部的前端部在带宽方向上与主体部相比靠啮合头部侧配置。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拉链链牙具有:主体部,其缝装在拉链带上;颈部,其从主体部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带长方向上收细;啮合头部,其从颈部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带长方向鼓出,且能够与对方侧的拉链链牙啮合;和一对肩部,其设置在颈部的带长方向两侧,在啮合状态下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接触,并且一对拉链带在带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因此,即使将拉链安装在伸缩性大的服装上,也能够确保拉链链牙的啮合强度,从而能够维持一对拉链链牙列的啮合状态。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1实施方式的表面图。
[0018] 图2是示意地表示拉链带的织组织的组织图。
[0019] 图3是未啮合状态的拉链链牙列的放大立体图。
[0020] 图4是图3所示的拉链链牙列的表面图。
[0021] 图5是图3所示的拉链链牙列的背面图。
[0022] 图6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0023] 图7是拉链链牙的背面图。
[0024] 图8是表示拉链链牙列的通常的啮合状态的放大背面图。
[0025] 图9是表示拉链伸长时的拉链链牙列的啮合状态的放大背面图。
[0026] 图10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拉链的变形例的拉链链牙的背面图。
[0027]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2实施方式的拉链链牙列的表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拉链带,表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在后述的拉头的上侧且具有拉攀的一侧),背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里侧(在后述的拉头的下侧且不具有拉攀的一侧),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以使后述的拉链链牙列啮合的方式移动拉头的方向侧),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以使后述的拉链链牙列分离的方式移动拉头的方向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关于拉头,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里侧,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在此,表背方向是指与拉链带的面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与拉链带的面平且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拉链带及拉头的左右方向也称作宽度方向。另外,拉链带的前后方向也称作长度方向。另外,带长方向是指拉链带的长度方向,带宽方向是指拉链带的宽度方向。
[0029] 另外,在本发明中,伸缩性是指,在施加有载荷时延伸,并且在释放该载荷时以欲恢复至施加载荷前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收缩的性质。
[0030] (第1实施方式)
[0031] 首先,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1实施方式。
[0032]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具有:左右一对的拉链带20,其分别具有带主体部20a及带侧缘部20b,并且使带侧缘部20b沿左右方向并列地相对配置;拉链链牙列30,其分别缝装在带侧缘部20b上且具有多个拉链链牙31;拉头40,其使左右的拉链链牙列30啮合或分离;上止部11、11,其分别覆盖左右的拉链链牙列30的前侧端部的拉链链牙31而被注塑成型;和下止部12,其覆盖左右的拉链链牙列30的后侧端部的拉链链牙31的双方而被注塑成型。此外,下止部12也可以是由插管座管、以及插座构成的插接-分开件。另外,在图1及图3中,为了表示各部分而省略了后述的缝纫线25。
[0033] 如图2所示,拉链带20通过织制而织成,在带主体部20a及带侧缘部20b中,作为经纱,以规定比例织入有弹性纱(伸缩性纱)23和非弹性纱(非伸缩性纱)24。因此,拉链带20在带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此外,拉链带20也可以为编制,该情况下,使经向的编织纱(经插入编织纱,链状编织纱、以及特里科编织纱等)为伸缩性的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经纱使用弹性纱23,但也可以为,也对纬纱使用弹性纱23,从而使拉链带20也能够在宽度方向上伸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带主体部20a相比较在带侧缘部23b中配置有较多的弹性纱23,但也可以为,以整体均匀的方式配置弹性纱23,另外,也可以使所有经纱为弹性纱23。
[0034] 作为弹性纱23,使用通过将聚酯长丝纱卷绕在聚酯弹性纱上而构成的氨纶(Spandex)的包覆纱(covered yarn)、由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纱、以及将纺织纱或长丝卷绕在橡胶纱上而构成的包覆纱等。另外,对非弹性纱24使用聚酯加工纱。另外,在对弹性纱23和非弹性纱24施加相同载荷时,弹性纱23比非弹性纱24更加延伸。另外,弹性纱23为在施加有1kgf的载荷时延伸5%以上的纱,优选为在施加有1kgf的载荷时延伸10%以上的纱。而且,在谋求更大的伸缩性的情况下,拉链10优选在施加有1kgf的载荷时伸长20%,能够使用符合该伸缩性的纱。
[0035] 而且,也可以在拉链带20的背面通过薄膜或涂层来形成防水层。该情况下,通过使拉链链牙31位于背面侧来使用,能够制成雨水难以浸入的、具有防水性能的拉链10。此外,由于防水层由弹性体性的树脂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等)构成,所以不会妨碍拉链带20的伸缩性。
[0036] 拉链链牙列30由以下部分构成:多个拉链链牙31,其沿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b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一列且相互独立;和一对连结纱22,其将相邻的拉链链牙31之间连结起来,相互平行且沿拉链带20的宽度方向并列地配置,并具有伸缩性。另外,多个拉链链牙31例如使用聚酰胺、聚缩、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在一对连结纱22上被等间隔地注塑成型,从而一对连结纱22被嵌插成型在拉链链牙31上。此外,拉链链牙31不限定于上述的合成树脂制,也可以为金属制。
[0037] 而且,如图2及图6所示,各拉链链牙31通过沿拉链带20的宽度方向并列地配置的两根缝纫线25而被沿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b的表面缝装,由此拉链链牙列30被安装在拉链带20上。另外,两根缝纫线25为双线缝,在沿拉链带20的长度方向跨过相邻的拉链链牙31的表面后,在该拉链链牙31之间缝装在拉链带20上,由此,环状的缝纫线25配置在拉链链牙31的表面上,并且拉链链牙31缝装在拉链带20上。另外,缝纫线25也可以为三根。
[0038] 如图3~图7所示,拉链链牙31具有:与拉链带20接触的作为第一面部的背面部32A;和位于背面部32A的相反侧并配置在表侧的作为第二面部的表面部32B。
[0039] 如图5所示,背面部32A具有:主体部33,其缝装在拉链带20上;颈部34,其从主体部33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带长方向上收细;和啮合头部35,其从颈部34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带长方向鼓出,且能够与对方侧的拉链链牙31啮合。而且,当左右的拉链链牙列30啮合时,啮合头部35与相邻的拉链链牙31的颈部34啮合。
[0040] 主体部33是在俯视观察时在拉链带20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的立方体,在该主体部33的啮合头部35的相反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大致球面状的突曲面33a,该突曲面33a的拉链带20的长度方向及表背方向的中央部向啮合头部35的相反侧鼓出。由此,在操作拉头40时,由于突曲面33a与拉头40滑动接触,所以拉头40与突曲面33a的接触面积与平坦面的情况相比小。因此,由于能够减少使拉头40移动时的滑动阻,所以能够以较小的力来操作拉头40。
[0041]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主体部33的背面(与拉链带20接触的面)的一对连结纱22之间,形成有向表面部32B方向凹状地弯曲的弯曲部33b。由此,由于使拉链带20以与主体部33的弯曲部33b紧密接触的方式缝装,所以提高了拉链带20与拉链链牙31的安装强度。
[0042] 如图3及图4所示,表面部32B具有:上述主体部33;俯视观察时呈大致三形的表侧头部36,其从主体部33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其带长方向的尺寸随着趋向于前端而逐渐减小;和一对表侧肩部36a,其为表侧头部36的一部分,设置在颈部34的带长方向两侧,在啮合状态下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35的上面(表面)接触。即,表侧头部36形成在背面部32A的颈部34及啮合头部35的表侧部分,一对表侧肩部36a在俯视观察时形成在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35重叠的位置
[0043] 另外,在表侧肩部36a的带长方向上,使靠近相邻的拉链链牙31侧的端部为前端部。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形成为,带长方向的尺寸从主体部33向啮合头部35侧暂时逐渐增加,然后,带长方向的尺寸向啮合头部35的带宽方向的前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形成在带长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加的部分与带长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的部分的边界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在带宽方向上与主体部33相比靠啮合头部35侧配置。而且,由于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配置在啮合头部35侧,因此,在左右的拉链链牙31啮合时,适于承受顶起。
[0044] 另外,在主体部33的一对连结纱22之间,以与主体部33的表面及两侧面连续且与连结纱22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分别收容两根缝纫线25的两个凹状的收容槽37。由此,两根缝纫线25配置在一对连结纱22之间。而且,由于两根缝纫线25分别被收容在拉链链牙31的两个收容槽37中,所以两根缝纫线25不会从拉链链牙31脱落。
[0045] 一对连结纱22在拉链带20的长度方向上将相邻的拉链链牙31的主体部33彼此连结起来,并具有:一方的连结纱,其将各个主体部33的啮合头部35侧连结起来;和另一方的连结纱,其与该一方的连结纱在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并将各个主体部33的与啮合头部35隔开间隔的一侧连结起来。另外,连结纱22与拉链链牙31的表背方向的厚度相比较薄,从主体部33的侧面沿拉链带20的长度方向延伸。连结纱2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为四边形或椭圆形。
[0046] 如图1所示,拉头40具有:拉头主体41;设置在拉头主体41上的拉攀安装部42;和以摆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拉攀安装部42上的拉攀43。而且,当牵引拉攀43使拉头40向前方(上止部11方向)移动时,分离状态的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30相互啮合,当牵引拉攀43使拉头40向后方(下止部12方向)移动时,啮合状态的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30分离。
[0047] 另外,如图5所示,多个拉链链牙31的带长方向的中心线CL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P以能够确保相邻的主体部33、33之间的合适的间隙尺寸S的方式被设定。这样设定的原因在于,若间隙尺寸S设定得较小,则难以将拉链链牙31缝装在拉链带20上,并且,在通过拉头40使一对拉链链牙列30啮合时,相邻的拉链链牙31彼此接触,拉链链牙31不能成为规定的姿势,从而无法确保顺利的啮合。
[0048] 另外,如图7所示,拉链链牙31的啮合头部35的带长方向的尺寸H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L1相比设定得较大。
[0049] 而且,在背面部32A的主体部33的啮合头部35侧端部形成有一对背侧肩部33c,该一对背侧肩部33c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D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L1相比设定得较小。也就是说,与尺寸D相比,尺寸L1设定得较大。
[0050] 如图8及图9所示,在这样构成的拉链10中,即使使拉链10从通常的啮合状态沿带长方向延伸,也由于拉链链牙31的啮合头部35的带长方向的尺寸H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L1相比设定得较大,所以能够确保左右的拉链链牙31的啮合强度,从而能够良好地维持左右一对的拉链链牙列30的啮合状态。
[005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拉链链牙31具有:主体部33,其缝装在拉链带20上;颈部34,其从主体部33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带长方向上收细;啮合头部35,其从颈部34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带长方向鼓出,且能够与对方侧的拉链链牙31啮合;和一对表侧肩部36a,其设置在颈部34的带长方向两侧,在啮合状态下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35接触,并且一对拉链带20在带长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因此,即使将拉链10安装在伸缩性高的服装上,也能够确保拉链链牙31的啮合强度,从而能够维持一对拉链链牙列30的啮合状态。
[005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啮合头部35的带长方向的尺寸H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L1相比设定得较大,所以即使在拉链10伸长时,也能够确保啮合头部35彼此的啮合,另外,能够承受在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31的带宽方向中央作用有带表背方向的力的所谓的顶起状态。
[005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表面部32B具有表侧头部36,该表侧头部36从主体部33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且其带长方向的尺寸随着趋向于前端而逐渐减小,所以表侧头部36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由此,在使啮合状态的拉链10向表背方向的表侧弯曲时,由于相邻的拉链链牙31彼此难以接触,所以能够使拉链10容易弯曲。
[005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在带宽方向上与主体部33相比靠啮合头部35侧配置,所以能够将表侧肩部36a与对方侧的啮合头部35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大,从而能够进一步承受上述顶起状态。
[0055]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使拉链链牙31的一对表侧肩部36a的比前端部靠主体部33侧的部位以与带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平坦地形成,将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L2设定成小于上述的尺寸L1,并且与上述的一对背侧肩部33c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D大致相同。而且,如图10所示,啮合头部35的带长方向的尺寸H设定得比上述尺寸L2大。由此,由于一对表侧肩部36a的向带长方向的突出减小,所以能够使拉链10更容易弯曲。该变形例的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形成为,与带宽度方向平行,然后,带长方向的尺寸向啮合头部35的带宽方向的前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表侧肩部36a的前端部形成在平行的部分与带长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的部分的边界位置。
[0056] (第2实施方式)
[0057]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附图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上述拉链链牙31,使用图11所示的拉链链牙51。该拉链链牙51具有表背相同的形状,具有:主体部53,其在表面及两侧面连续地形成有收容两根缝纫线25的宽幅的一个收容槽52;颈部54,其从主体部53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在带长方向上收细;啮合头部55,其从颈部54的前端部进一步沿带宽方向且沿朝向对方侧的拉链带2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沿带长方向鼓出;一对肩部56,其形成在颈部54的带长方向两侧;和肩部收纳槽57,其形成在啮合头部55的前端部且供对方侧的拉链链牙51的肩部56嵌合。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纱22在主体部53的带宽方向大致中央配置一根。此外,拉链链牙51与上述拉链链牙31同样地通过两根缝纫线25而缝装在拉链带20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啮合头部55的带长方向的尺寸与一对肩部56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相比也设定得较大。
[0059] 关于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0060]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0061]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使拉链链牙31的背面部32A形成为平坦面而不形成弯曲部33b。
[0062] 另外,也可以为,使连结纱22为非弹性纱,在向拉链带20缝装时,使连结纱22与拉链带20的伸缩对应地挠曲(富余)。
[0063] 附图标记说明
[0064] 10 拉链
[0065] 20 拉链带
[0066] 20a 带主体部
[0067] 20b 带侧缘部
[0068] 22 连结纱
[0069] 30 拉链链牙列
[0070] 31 拉链链牙
[0071] 32A 背面部(第一面部)
[0072] 32B 表面部(第二面部)
[0073] 33 主体部
[0074] 34 颈部
[0075] 35 啮合头部
[0076] 36 表侧头部(头部)
[0077] 36a 表侧肩部(肩部)
[0078] 40 拉头
[0079] H 啮合头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0080] L1 表侧肩部的前端部之间的带长方向的尺寸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