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 |
|||||||
申请号 | CN201080069574.4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申请人 | YKK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佐藤秀树;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一方的 拉链 牙链带容易地从拉头分离的拉链。拉链(10)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其沿一对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a)设有具有多个拉链链牙(31)的拉链链牙列(30);和拉头(40),其以能够沿拉链链牙列(30)滑动的方式安装,且使拉链链牙(31) 啮合 、分离,通过对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施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横拉 力 ,一方的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将拉头(40)的主体(50)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54a、54b)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壁厚随着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拉链(10),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拉链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0004]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拉链中,由于使上翼板为内侧板和外侧板的双层构造,因此构造复杂,有可能增加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在上翼板的外侧板及下翼板的左右两侧缘分别形成的凸缘(侧挡(side rail))的宽度方向内侧面被形成为垂直面,因此在分离时拉链链牙会卡挂在凸缘上,从而难以使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从拉头分离。 [0005]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一方的拉链牙链带容易地从拉头分离的拉链。 [0006]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而实现。 [0007] (1)一种拉链,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其沿一对拉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设有具有多个拉链链牙的拉链链牙列;和拉头,其以能够沿拉链链牙列滑动的方式安装,且使拉链链牙啮合、分离,通过对一对拉链牙链带施加朝向拉链带的宽度方向外侧的横拉力,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从拉头分离,所述拉链的特征在于,拉头包括:主体,其包括在上下方向分离且平行配置的上翼板及下翼板、将上翼板及下翼板在前端部连结的引导柱、沿上翼板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上侧凸缘、沿下翼板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下侧凸缘、以及在上翼板的上表面设置的拉攀安装部;和拉攀,其相对于拉攀安装部被转动自如地安装,将主体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壁厚随着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 [0008] (2)根据(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主体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具有垂直面,该垂直面相对于上翼板及下翼板的上下方向内侧面沿垂直方向延伸。 [0009] (3)根据(1)或(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倾斜面包括在主体的肩口侧形成的前部倾斜面及在主体的后口侧形成的后部倾斜面,前部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后部倾斜面的倾斜角度。 [0010] 发明的效果 [0011]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主体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壁厚随着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因此,分离侧的拉链牙链带的拉链链牙与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的倾斜面抵接,横拉力经由倾斜面而被高效率地传递至上翼板及下翼板。由此,能够容易地扩宽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分离侧的拉链牙链带容易地从拉头分离。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13] 图2是图1所示拉头的立体图。 [0014] 图3是图2所示拉头的俯视图。 [0015] 图4是从后口侧观察到的图2所示拉头的后视图。 [0016]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0017] 图6是将上翼板切除后的状态的拉链的放大俯视图。 [0018] 图7是说明对图6所示的拉链施加了横拉力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0019] 图8是对图7所示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开始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俯视图。 [0020] 图9是对图8所示的链牙进一步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俯视图。 [0021] 图10是对图9所示的链牙完全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放大俯视图。 [0022] 图11是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与拉头的凸缘的前部倾斜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3] 图12是对图11所示的链牙一边推压前部倾斜面一边登上前部倾斜面而扩宽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之间的间隙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4] 图13是对图12所示的链牙越过前部倾斜面而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14是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的链牙与拉头的凸缘的后部倾斜面接触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15是对图14所示的链牙一边推压后部倾斜面一边登上后部倾斜面而扩宽上侧凸缘及下侧凸缘之间的间隙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7] 图16是对图15所示的链牙越过后部倾斜面而从拉头脱出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17是对本发明的拉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与图10相对应的放大俯视图。 [0029] 图18是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具有逆开件的拉链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将上翼板切除后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0]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于拉链带,表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背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里侧,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对于拉头,上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近前侧,下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里侧,前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上侧,后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右侧。此外,拉链带以及拉头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此外,拉链带的上下方向也称为长度方向。 [0031] 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包括: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其沿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a设置有具有多个拉链链牙31的拉链链牙列30;拉头40,其以能够沿拉链链牙列30滑动的方式安装,使拉链链牙31啮合、分离;上止码部12,其分别形成于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上端部;以及打开件13,其形成于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 [0032] 打开件13包括:在右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形成的座管14及插座15;以及形成于左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且能够插入插座15内的插管1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插管16的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1L是能够从拉头40分离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设有座管14及插座15的右侧的拉链牙链带11R是不能从拉头40分离的固定侧拉链牙链带。 [0034] 如图2~图6所示,拉头40是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其具有主体50、拉攀60、停止爪体70、以及拉攀保持罩80。 [0035] 主体50包括:在上下方向分离并平行配置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将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在前端部且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连结的引导柱53、沿上翼板51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上侧凸缘54a、以及沿下翼板52的左右两侧缘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下侧凸缘54b。由此,在主体50的前部形成被引导柱53分离的左右的肩口55,在主体50的后部形成后口56。而且,在上翼板51和下翼板52之间形成将左右的肩口55和后口56连通的大致Y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57,该链牙引导通路57构成供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穿插的通路。 [0036] 此外,如图4所示,主体50左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1被设定为大于右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的上下方向尺寸S2。由此,左侧的拉链牙链带11L能够从拉头40分离。 [0037] 此外,在上翼板51上表面的比引导柱53靠右侧(固定侧拉链牙链带11R侧)的位置,在前后方向并列地立设有用于安装拉攀保持罩80的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而且,在前部安装柱58F和后部安装柱58R之间收容拉攀60的连接部61及停止爪体70,在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上覆盖有拉攀保持罩80,并且拉攀保持罩80通过铆接而被固定。此外,如图5所示,在上翼板51上形成有用于使停止爪体70的停止爪71插入的爪插入孔51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部安装柱58F、后部安装柱58R、停止爪体70以及拉攀保持罩80构成拉攀安装部。 [0038] 此外,如上所述,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形成在上翼板51的比引导柱53靠右侧的位置,因此,比引导柱53靠左侧的上翼板51的刚性被稍微降低,从而易弯曲。 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左侧的上翼板51弯曲,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0039] 另外,停止爪体70也与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一起配置于上翼板51的比引导柱53靠右侧的位置,因此,如图6所示,停止爪体70的停止爪71被插入到固定侧拉链牙链带11R侧的拉链链牙31之间。由此,由于停止爪71不会与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侧的拉链链牙31接触,因此能够顺利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0040] 此外,如图2、图3、及图6所示,在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上分别形成有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侧)延伸的切缺部51a、 52a。因此,主体50左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前后方向长度比主体50右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短,因此,比引导柱53靠左侧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刚性被稍微降低,从而易弯曲。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左侧的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弯曲,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 [0041] 此外,切缺部51a、52a以如下方式形成:从引导柱53左侧的前部侧面53a和后部侧面53b的边界向宽度方向外侧且向后方斜着延伸,而后在中途弯曲并向宽度方向外侧且向前方斜着延伸。 [0042] 此外,如图2及图4所示,使主体50左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壁厚随着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另外,如图11及图14所示,倾斜面59a、59b分别具有在主体50的肩口55侧形成的前部倾斜面59af、59bf以及在主体50的后口56侧形成的后部倾斜面59ar、59br,前部倾斜面59af、59bf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小于后部倾斜面59ar、59br的倾斜角度β。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30°,倾斜角度β被设定为45°。另外,倾斜角度α、β只要满足α<β的条件便可以是任意的角度,优选的是,倾斜角度α为20°至40°,倾斜角度β为30°至60°。此外,也可以将倾斜角度α、β设定为相同而成为一个倾斜面。 [0043] 因此,如图11及图14所示,被施加了横拉力的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拉链链牙31的上下角部分别与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前部倾斜面59af、59bf及后部倾斜面59ar、59br抵接,因此,横拉力经由前部倾斜面59af、59bf及后部倾斜面59ar、59br而被高效率地传递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由此,如图12、图13、图15、及图16所示,能够容易地扩宽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 11L从拉头40分离。 [0044] 此外,前部倾斜面59af、59bf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小于后部倾斜面59ar、59br的倾斜角度β,因此与后部倾斜面59ar、59br相比,拉链链牙31更易越过前部倾斜面59af、59bf。此外,将前部倾斜面59af、59bf设定为小角度的倾斜角度α,将后部倾斜面 59ar、59br设定为大角度的倾斜角度β,因此在前部倾斜面59af、59bf处,拉链链牙31容易脱出,在后部倾斜面59ar、59br处,拉链链牙31不容易脱出。因此,即使对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施加了少许横拉力,也能够借助大角度的后部倾斜面59ar、59br防止拉链链牙31的意外脱出。由此,能够同时实现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的功能和作为拉链的功能。 [0045] 此外,如图4所示,主体50右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具有垂直面59c、59d,该垂直面59c、59d相对于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上下方向内侧面沿垂直方向延伸。 [0046] 在这样构成的拉链10中,通过对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L、11R施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横拉力(参照图7),位于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链牙引导通路57内的最靠近肩口55侧且未啮合的第一拉链链牙31a(拉链链牙31)与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前部倾斜面59af、59bf分别抵接(参照图11),扩宽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并且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比引导柱53靠左侧的部分弯曲(参照图8、图9、图12、图 13),从而从拉头40脱出。接着,第一拉链链牙31a之后的第二拉链链牙31b与第一拉链链牙31a相同地从拉头40脱出。接着,第二拉链链牙31b之后的第三拉链链牙31c与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后部倾斜面59ar、59br分别抵接(参照图14),扩宽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并且使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的比引导柱53靠左侧的部分弯曲(参照图15、图16),从而从拉头40脱出。因此,第一~第三拉链链牙31a~31c越过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依次从拉头40脱出,由此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从拉头40分离(参照图10)。 [0047] 如上述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使主体50左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宽度方向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壁厚随着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59a、59b,因此,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的拉链链牙31与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倾斜面59a、59b抵接,横拉力经由倾斜面59a、59b而被高效率地传递至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由此,能够容易地扩宽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容易地从拉头40分离。 [0048]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不在上翼板51及下翼板52上形成切缺部51a、52a。在该情况下,主体50左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的前后方向长度与主体50右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大致相同。 [0049]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0050]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在前部安装柱58F及后部安装柱58R的部分取而代之而立设用于安装拉攀60的拉攀安装柱的、不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 [005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一对拉链带20的下端部设有打开件13,但并不限于此,如图18所示,也可以取代打开件13而设置逆开件90。该逆开件90包括:与上述拉头40相同结构的上侧拉头91;以在上侧拉头91的下侧使后口56相对的方式设置的下侧拉头 92;在右侧的拉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形成的座管93;以及形成于左侧的拉链带 20的带侧缘部20a的下端部,并能够插入到上侧拉头91及下侧拉头92内的插管94。 [0052] 而且,在该逆开件90中,若将上侧拉头91向上方(远离下侧拉头92的方向)移动,则分离状态的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啮合,若将上侧拉头91向下方(靠近下侧拉头92的方向)移动,则啮合状态的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分离。此外,若将下侧拉头92向上方(靠近上侧拉头91的方向)移动,则啮合状态的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分离,若将下侧拉头92向下方(远离上侧拉头91的方向)移动,则分离状态的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列30啮合。 [0053] 当以下侧拉头92的前后方向的前侧为引导柱53侧时,下侧拉头92的切缺部51a、52a、爪插入孔51b、前部及后部安装柱58F、58R、前后方向长度较短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以及倾斜面59a、59b等与上侧拉头91相比较配置在左右相反侧。 [0054] 此外,在该逆开件90中,对于上侧拉头91及下侧拉头92双方而言,拉链链牙31都能够从插管94插入侧(分离侧拉链牙链带11L侧)的上侧凸缘54a及下侧凸缘54b之间的间隙分离出来。 [0055] 附图标记说明 [0056] [0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