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
|||||||
申请号 | CN200980135504.1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9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申请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森下健一郎; | ||||
摘要 | 本 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接合 力 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其中,所述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很小。一种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其具有由 经纱 、 纬纱 与环纱构成的针织织物,其中所述经纱的结构为交替设置有开放和闭合 节点 的链式线迹,并且所述环纱中仅所述环纱的开放节点固定到所述经纱的闭合节点,并且所述环纱从针织织物的仅一个表面交替地沿左和右方向突出。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具有母部件的钩环扣件、以及具有钩环扣件的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0002] 钩环扣件由于附连/分离操作的简便性而被广泛用于紧固地板材料、用于衣服等的开放/闭合应用中,并且也用于接合诸如尿布之类的吸收制品。钩环扣件由公部件以及与其接合的母部件组成。具体地讲,其是通过母部件中的环与公部件中的钩相接合来锁定的。在现有技术中,已尝试开发提供与公部件的钩具有足够接合力的环的母材料。 [0003] 在日本专利公布号S55-107561中,公开了制造经纱针织织物的方法,所述经纱针织织物具有由不同长度的突出织物形成的图案,尤其是具有突出织物肋,其中形成突出织物的纱与基底针织纹理的节点接合并且随后在接合节点之间进行切割。 [0004] 在日本专利公布号2000-303330中,公开了具有针织环的织造织物,其包括具有经纱棱纹的基底织造织物以及与基底织物针织在一起的两个腿,所述经纱棱纹用于形成互相平行棱纹的网,且缝线与纬纱结合至经纱棱纹以形成基底织物,其中结合至棱纹的纬纱部分设置在位于第二棱纹和第四棱纹的网上的第一棱纹和第三棱纹之间,并且环的两个腿与第二和第四缝线针织在一起。 [0005] 在日本专利公布号2004-236960中,公开了钩环型扣件的母材料件,其具有下述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母材料件通过具有形成用于接纳钩的环的经纱针织织物接合至基底表面,其中所述经纱针织织物分别与环绒针织纹理和基底针织纹理针织在一起,所述环绒针织纹理通过穿过中导向杆的纱线与旋转针织纹理接合并且通过穿过后导向杆的纱线与旋转针织纹理接合使得邻近针织方向的环绒的方向为右和左交替不同,所述基底针织纹理通过穿过前导向杆的纱线与旋转针织纹理或形成针织纹理的环绒接合。 发明内容[0006] 需要提供钩环扣件的母部件,所述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具有用于接合公部件的优异接合力、且其中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很小、并且该母部件可易于制造。 [0007] 本发明提供了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其包括基底以及由经纱、纬纱与环纱构成的针织织物,其中所述经纱的结构为交替设置有开放和闭合节点的链式线迹,所述环纱中仅该环纱的开放节点固定到经纱的闭合节点,并且所述环纱从针织织物的仅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方向沿左右方向交替地突出。 [0008] 根据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具有用于接合公部件的优异接合力,并且该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很小。根据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可易于制造并且可有利地用作诸如纸质尿布之类的吸收制品中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附图说明 [0009] 下面将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并不限于下文中的实施例。 [0010]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1] 图2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例1和2)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中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的示意图; [0012] 图2B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上的并且当沿图2A中的线A-A(垂直于经纱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观察到的环纱(左右各一个环)状态的示意图; [0013] 图3A为示出图2A中所示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的图案的示意图; [0014] 图3B为示出图3A中所示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的图案分解成经纱、纬纱和环纱(示为(a)环纱、(b)经纱与(c)纬纱)时的示意图; [0015] 图4为可用于说明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θ的视图; [0016]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钩环扣件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0017] 图6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实例3)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的针织纹理的示意图; [0018] 图6B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上的并且当沿图6A中的线B-B(垂直于经纱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观察到的环纱(左右各一个环)状态的示意图; [0019] 图7为示出图6A中所示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的图案的示意图; [0020] 图8为示出形成于比较例1中的钩环构件的母部件的针织织物表面上的环纱的状态的示意图;和 [0021] 图9为示出形成于比较例2中的钩环构件的母部件的针织织物表面上的环纱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 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具有针织织物和基底30,所述针织织物由经纱21(未示出)、纬纱22(未示出)和环纱23构成。在针织织物20中,环纱23形成针织织物 20的绒面,并且经纱21和纬纱22形成基底针织纹理24,其中环纱23仅从针织织物20的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21沿左右方向交替地突出。 [0023] 图2A为示出具有图1中的结构的针织织物20的针织纹理的示意图,图3A为示出针织纹理的图案的示意图,并且图3B为示出图3A中的针织纹理的图案分解成经纱21、纬纱22和环纱23的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针织织物20中,经纱21的结构为交替设置有开放节点21a和闭合节点21b的链式线迹,并且环纱23固定到经纱21,其中仅经纱21的闭合节点21b与环纱23的开放节点23a接合。纬纱22在经纱21的开放节点21a和闭合节点21b处固定到经纱21上。利用这种针织纹理,将环纱23构造成从针织织物20的仅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21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 [0024] 下面将参考图3A和图3B对针织织物20的针织纹理进行描述。 [0025] 经纱21是通过其上重复图案1-0/0-1/0-1/1-0的链式线迹形成的。如上文所述,通过重复该图案,开放节点21a和闭合节点21b进行交替地重复,从而形成链式线迹。经纱21成为针织织物20的基底针织纹理(中筘)24。 [0026] 环纱23相对于经纱21向左右伸出,从而形成针织织物20的绒面(前筘)。因此,环纱23首先通过闭合节点或开放节点(图3A和图3B中的闭合节点)在针织织物20的预定针位置处从左向右进行缠绕以伸至右侧。伸至右侧的环纱23以开放节点23a状态与经纱21的闭合节点21b接合,并且在针织织物20中进一步地伸至右侧。然后,在针织织物20的预定针位置处,其通过闭合节点或开放节点(图3A和图3B中的闭合节点)从右向左进行缠绕以伸至左侧。伸至左侧的环纱23以开放节点23a状态与经纱21的闭合节点21b接合,并且进一步地伸至左侧。利用这种重复,环纱23从针织织物20的仅一个表面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以形成绒面。 [0027] 此处,表述“环纱从针织织物的仅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是指在针织织物20中,当观察垂直于经纱21方向的横截面时,环纱23交替地向左和向右形成,同时相对于基底针织纹理24的表面保持恒定的角度,其中将与经纱的接合点作为起点。因此,大致平行于基底针织纹理的表面形成的环纱(即,位于所述表面上的环纱)未包括在内,即使该环纱是相对于经纱向左和向右形成的。 [0028] 环纱23的图案可表示为(例如)1-0/3-4/6-7/4-3(图3A中所示的图案,左端和右端为闭合节点的情况)、0-1/3-4/7-6/4-3(左端和右端为开放节点的情况)、1-0/4-5/8-9/5-4(左端和右端为闭合节点的情况)、0-1/4-5/9-8/5-4(左端和右端为开放节点的情况)的重复。 [0029] 与经纱21耦接的纬纱22形成针织织物20的基底针织纹理24(后筘)。纬纱22被插入到经纱21的链式线迹内(例如,如图案0-0/3-3(图3A中所示的图案)或0-0/4-4中的缝)并且在纬纱22的左右方向改变的位置处与经纱21的开放节点21a和闭合节点21b接合。 [0030] 在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中,如上文所述,环纱23仅从针织织物20的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21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为了降低接合力以及接合力的左右差值,环纱23相对于针织织物20突出的角度优选为30°或更大(相对于针织织物20的表面),并且在一个方面可为45°或更大。突出角度的上限没有具体限制,并且环纱23相对于针织织物20的表面突出的角度可为80°或甚至可为90°。突出环纱23的角度在左侧和右侧之间可为不同的,但为了降低接合力的左右差值,优选的是,环纱23相对于针织织物20的表面在左侧和右侧突出的角度几乎相等。 [0031] 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的测量是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的。如图4所示,“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θ”被定义为由基底针织纹理表面的切线和下述线段形成的角度,所述线段连接环纱23和经纱21的接合点(即,经纱21的闭合节点21b)与环纱23的末端23b。首先,沿垂直于经纱21方向的方向切割针织织物20以将基底针织纹理24设置在平面上。然后,使用电子显微镜拍摄针织织物20的切割部分的照片,并且从该照片中测量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θ。 [0032] 用于针织针织织物20的针织机器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实际上可使用常规广泛使用的具有三筘或四筘的任何针织机器。因此,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可以低成本进行简单地制造。 [0033] 构成针织织物20的经纱21、纬纱22与环纱23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包括聚丙烯、聚酯、聚乙烯、聚酰胺、聚氨酯、人造丝、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以及天然纤维等。在一个方面,为了避免母部件因与公部件接合而产生的损害,可使用具有高强度的聚酰胺。 考虑到材料成本和环境稳定性,可使用聚酯。作为环纱,为了获得接合公部件的较高概率,多丝纱相比于单丝纱为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细丝的环纱在与公部件接合期间有时可断裂,因此应基于钩环扣件的形状等来选择合适直径的环纱。至于经纱和纬纱,单丝和多丝纱均可使用。通常,单丝纱的纤度可在20-220分特(dtex)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在20-100分特的范围内。 [0034] 在一个方面,针织织物20可具有10-100g/m2的基重。如果基重为10g/m2或更低,2 则当针织时可难于保持针织织物的形状,并且如果基重为100g/m 或更高,则会增加刚度,从而使得当附接到吸收制品时,可损害该部分的柔韧性。针织织物可变得过于致密,并且当基底进行美学设计时,可损害可见度。由于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具有用于接合公部件的优异接合力且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很小,因此与常规产品相比可降低基重。因此,可以低成本制造具有优异可见度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 [0035] 可在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上进行额外的处理,例如起绒、压印、印刷、染色、着色等等。针织织物20可全部或部分地进行染色。特别是当用作诸如尿布之类的吸收制品的构件时,可减少诸如光泽、光亮等等之类的光彩并且可获得美学上优异的外观。 [0036] 用于基底30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并且可使用树脂膜、无纺布、纸张、或它们的层合物。树脂膜的例子包括合成树脂膜,例如聚酯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这些合成树脂膜的层合物。在一个方面,可将用于接合与公部件接合的表面的位置指示器、或者各种符号或图案布置在基底的表面上。 [0037] 基底30在背对下述表面的表面上接合针织织物20,环纱23从所述表面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使基底30接合针织织物20的方法没有具体限制。可使用任何常规已知的方法,例如干层合、挤出层合、湿层合、热层合、超声方法。在它们之中,考虑到提供于基底层上的位置指示器等的生产率、柔韧性、可见度,优选干层合法。作为用于干层合的粘合剂,可使用氨基甲酸酯基粘合剂、EVA基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醋酸乙烯酯基粘合剂等等。作为用于湿层合的粘合剂,可使用基于淀粉、酪蛋白、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等的粘合剂。对于挤出层合,可适当地使用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或改性聚烯烃之类的树脂。粘合剂或树脂并不限于上文所述的那些。 [0038] 就干层合而言,粘合剂层可在基底的一个表面上遍及该整个表面进行提供、或者可进行部分地提供。当粘合剂层进行部分地提供时,涂覆方法没有具体限制。通常,将粘合剂以图案的形式进行涂覆,且涂覆的图案、形状、尺寸等没有具体限制。可采用任何图案、形状和尺寸,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等等。当将粘合剂部分地涂覆到基底表面上时,因粘合剂通过针织织物渗出而导致垂落并且粘附到表面上的环纱的数量可减少,从而可避免用于接合公部件的钩的接合力降低。通过适当地选择涂覆图案的形状和粘合剂的量,可改变接合力。 [0039] 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可通过其与公部件40接合而被用作钩环扣件50,如图5所示。此处,当布置在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的针织织物20上的环纱23(绒)接纳公部件40的钩41时,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与公部件40接合并且进行附连。在具有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10的钩环扣件50中,由于母部件的构造使得环纱23从针织织物20的仅一个表面相对于经纱21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因此用于接合公部件的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往往会得到抑制。 [0040] 此处,接合力的左右差值的评价方式可为使钩环扣件的母部件接合公部件、针对多个点测量当相对于宽度方向(即,CD方向,与经纱方向垂直的方向)从右向左剥离这两者时的接合力(右接合力)以及当从左向右剥离这两者时的接合力(左接合力)、并且获得通过{(所测量的右接合力的平均值)-(所测量的左接合力的平均值)}/(右接合力和左接合力的所有测量数值的平均值)计算的计算结果的绝对值。因此所获得的数值越接近于零,则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就越小。 [0041] 公部件可为任何类型,前提条件是可获得满意的接合力。例如,可使用具有蘑菇形钩、钥匙形钩、或J形钩的公部件。公部件中的引脚密度没有具体指定,但通常在500-5000引脚/平方英寸的范围内,并且在一个方面,可使用引脚密度为1600引脚/平方英寸的公部件。与构成母部件的纱情况相同,公部件的材料可选自聚丙烯、聚酯、聚乙烯、聚酰胺、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公部件中的基底部分的厚度可进行适当地设置。具体地讲,可使用可从Sumitomo 3M(CS-600)等商购获得的钩条带。 [0042] 本发明的钩环扣件可用作地板材料或墙壁材料的扣件、衣服的扣件、清洁元件的扣件、汽车内部材料的扣件。其也可用作诸如纸质尿布、卫生巾、人乳喂养垫等等之类的吸收制品的扣件。当将钩环扣件用于吸收制品、尤其是纸质尿布时,应当考虑母部件和公部件的接合特性,尤其是母部件的性能。在普通的纸质尿布中,将一对公部件设置在穿用者背面的两侧,并且将一对母部件设置在腹部前部的左侧和右侧。因此,纸质尿布具有分别在左侧和右侧位置接合的公部件和母部件。如果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即,剥离至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所需的力之间的差值)过大,则穿用者可对于纸质尿布中由钩环扣件提供的可靠紧固功能感到焦虑。本发明的母部件具有下述结构,其中环纱相对于经纱交替地向左和向右突出,使得用于接合公部件的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很小,并因此特别适合这种应用。 [0043] 当将本发明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用于吸收制品的钩环扣件中时,紧固至这种吸收制品的方式可包括通过(例如)胶粘的粘合、热熔、超声粘合、整体模塑、诸如缝合、装订等之类的机械紧固等等。对于通过胶粘的紧固,可根据需要适当地选择已知的粘合剂,例如橡胶基粘合剂、丙烯酰基粘合剂、有机硅基粘合剂、EVA基粘合剂(例如,SIS,SBS等等),但粘合剂并不限于这些树脂。 [0044] 实例 [0045] 下面将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例。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例。 [0046] 实例1 [0047] 使用具有三筘的针织机器(由Karl Mayer公司制造)来针织在经编绒针织中具有环纱1-0/3-4/6-7/4-3、经纱1-0/0-1/0-1/1-0与纬纱0-0/3-3的针织纹理的针织织物。作为用于环纱、经纱与纬纱的材料,将聚酰胺(78分特,24纱线(由TORAY公司制造))用于环纱并且将聚酯(22分特,一纱线(由TEIJIN公司制造))用于经纱和纬纱。针织条件为: 2 1进1出(对应于棱纹的2针位置)、行程9.6/cm、棱纹5.5/cm、基重为21.8g/cm。 [0048] 利用聚氨酯粘合剂将由此获得的针织织物干层合至厚度为12μm的双轴取向的聚丙烯基底(商品名:FOR2,由Futamura Chemical公司制造(在两个面上进行电晕处理))上,从而获得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由此获得的钩环扣件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示意性地示于图2A中。图2B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中的环纱(左右分别具有一个环)的下述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状态是当沿图2A中的线A-A(垂直于经纱方向的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进行观察的。该粘合剂为聚氨酯主成分(商品名:TAKELAC A969v,由Mitsui Chemical Polyurethane公司制造)和异氰酸酯固化剂(商品名:TAKENATE A5,由Mitsui Chemical Polyurethane公司制造)以及二氧化硅(商品名:TOKUSIL USA,由Tokuyama公司制造)的混合物,其中固态二氧化硅的含量基于该粘合剂的总重量计为8重量%。具体地讲,将聚氨酯主成分和异氰酸酯固化剂添加到含有经搅拌的二氧化硅的溶剂中,并且在进一步的搅拌之后,利用由FUJISEIKI公司制造的干层合机以150m/分钟来层合该混合物。涂覆的粘合2 剂的量为约5g/m。 [0049] 实例2 [0050] 与实例1中相同,使用具有三筘的针织机器(由Karl Mayer公司制造)来针织在经编绒针织中具有环纱1-0/3-4/6-7/4-3、经纱1-0/0-1/0-1/1-0与纬纱0-0/3-3的针织纹理的针织织物。作为用于环纱、经纱与纬纱的材料,将聚酯(84分特,36纱线(由TORAY公司制造))用于环纱并且将聚酯(22分特,一纱线(由TEIJIN公司制造))用于经纱和纬纱。针织条件为:1进1出(对应于棱纹的2针位置)、行程10.4/cm、棱纹5.5/cm、基重为2 24.2g/cm。与实例1相同,获得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由此获得的钩环扣件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以及形成在针织织物中的环纱的状态与实例1中相同。 [0051] 实例3 [0052] 使用具有三筘的针织机器(由Karl Mayer公司制造)来针织在经编绒针织中具有环纱1-0/4-5/8-9/5-4、经纱1-0/0-1/0-1/1-0与纬纱0-0/4-4的针织纹理的针织织物。作为用于环纱、经纱与纬纱的材料,将聚酯(84分特,36纱线(由TORAY公司制造))用于环纱并且将聚酯(22分特,一纱线(由TEIJIN公司制造))用于经纱和纬纱。针织条件为:1 2 进2出(对应于棱纹的3针位置)、行程10.4/cm、棱纹3.7/cm、基重为17.9g/cm。与实例 1相同,获得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由此获得的钩环扣件的针织织物的针织纹理示意性地示于图6A中,并且此针织纹理的图案示意性地示于图7中。图6B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中的环纱(左右分别具有一个环)的下述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状态是当沿图6A中的线B-B(垂直于经纱方向的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进行观察的。 [0053] 比较例 [0054] 使用由基重为22g/m2的聚酰胺制成的针织织物来获得钩环扣件的母部件,与实例1中相同。图8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中的环纱(左右分别具有一个环)的下述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状态是当沿与该针织织物的经纱方向垂直的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进行观察的。 [0055] 比较例2 [0056] 使用由基重为26.5g/m2的聚酯制成的针织织物来获得钩环扣件的母部件,与实例1中相同。图9为示出形成于针织织物中的环纱(左右分别具有一个环)的下述状态的示意图,所述状态是当沿与该针织织物的经纱方向垂直的方向切割该针织织物时进行观察的。如由图9可见,在比较例2的钩环扣件中,环纱并非在左侧方向和右侧方向均形成、而是仅在一个方向上形成。 [0057] 钩环扣件的母部件的评价 [0058] 接合力 [0059] 在获自上述实例和比较例中的钩环扣件的母部件上,设置并且利用2kg的辊压合25mm宽的公部件(CS-600,由Sumitomo 3M公司制造)。然后,利用1kg的力在水平方向上牵拉母部件和公部件以使得这两者彼此接合。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率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接合钩环扣件的母部件和公部件,并且测量剥离时的剥离力以获得接合力(N/25mm)。接合力的测量方式为将钩环扣件的接合母部件相对于宽度方向(即,CD方向,垂直于经纱方向)从右向左(右接合力)或从左向右(左接合力)从公部件剥离,并且各自进行六次。通过平均12个测量值来获得接合力。所得的结果列于表1中。 [0060] 接合力的方向性 [0061] 接合力的方向性是通过如上文所述测量的右接合力和左接合力各自的六个测量值、利用公式:{(六个测量右接合力的平均值)-(六个测量左接合力的平均值)}/(所有(十二)个测量右接合力和左接合力的平均值)并且将该结果表示为绝对值来获得的。因此该数值越接近零,则接合力的左右差值就越小。结果列于表1。 [0062] 环纱的突出角度 [0063] 如图4所示,将由基底纹理表面的切线与下述线段形成的角度定义为“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θ”,所述线段连接环纱和经纱的接合点与环纱的末端。首先,沿垂直于经纱方向的方向切割针织织物并将基底纹理24的表面设置在平面上。然后,使用电子显微镜拍摄针织织物部分的照片。环纱相对于针织织物表面的突出角度是从该照片中、左和右方向分别利用五个点(总计十个点)(对于比较例2,仅使用一个方向的五个点)测得的。由于在实例1-3中,环纱的突出角度不存在左右差值,因此计算所有测量值(十个点)的平均值。对于比较例1,分别计算环纱的左和右突出角度各自的平均值,并且对于比较例2,计算环纱仅一个方向上的突出角度的平均值。结果列于表1。 [0064] 剥离力 [0065] 将钩环构件的母部件的针织织物和利用粘合剂与其粘合的基底设置在25mm的内夹盘上、以300mm/分钟的拉伸速率在垂直方向上拉伸,并且利用Tensilon拉伸测试机测量针织织物和基底分离时的力以获得剥离力(N/25mm)。结果列于表1。 [0066] 表1 [0067]实例1 实例2 实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基重(g/m2) 21.8 24.2 17.9 22 26.5 接合力(N/25mm) 2.0 2.8 1.7 2.0 2.0 接合力的方向性 0.07 0.05 0.09 0.21 0.56 环纱的突出角度(度) 70 70 45 10/45 30* 剥离力(N/25mm) 4.3 4.5 3.4 3.4 3.3 [0068] *仅一个方向上的环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