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

申请号 CN201010561550.2 申请日 2010-11-18 公开(公告)号 CN102058206B 公开(公告)日 2012-10-31
申请人 YKK株式会社; 发明人 M·威廉; M·戴维斯;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 拉链 ,该拉链即使具有密闭的末端止挡件,也能够使一部分或全部打开了的连结元件的全部重新交替嵌合。该拉链包括:一对拉链带;一对连结元件,其沿一对拉链带的相邻边缘设置;拉头,其用于使一对连结元件嵌合或分开;末端止挡件,其被固定在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上的拉链带上,其中,一对连结元件在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的一区域被固定;在拉头的基部与末端止挡件相 接触 的状态下,被固定的一对连结元件在拉头的分牙器的后方顶端部与拉头的基部之间延伸。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其包括:
一对拉链带;
一对连结元件,其沿上述一对拉链带的相邻边缘设置;
拉头,其用于使上述一对连结元件嵌合或分开;
末端止挡件,其被固定在上述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处的上述拉链带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连结元件在上述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的一区域被固定;
在上述拉头的基部与上述末端止挡件相接触的状态下,上述被固定的一对连结元件在上述拉头的分牙器的后方顶端部与上述拉头的上述基部之间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利用注塑成形来固定上述连结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利用缝制来固定上述连结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利用熔接或熔融来固定上述连结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具有主体部分,自上述主体部分延伸有延伸部,利用上述拉链带的上述相邻边缘之间的上述末端止挡件的上述延伸部来结合上述拉链带以及上述连结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是密闭末端止挡件,以覆盖上述拉链带的上述相邻边缘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利用连续线圈形成上述连结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具有形成于上述拉链带的至少一带表面上的主体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拉链是防拉链,
上述拉链带在上述拉链带的带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还具有防水层,上述防水层互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抵接的上述防水层被进一步熔融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横跨上述防水层的相邻区域地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向上述主体部分的与上述连结元件相反的一侧延伸,且延伸至上述拉链带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包覆1个以上的连结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止挡件在与上述拉头的底部抵接的上述连结元件的牙链的方向上还具有自上述末端止挡件突出的突出部。

说明书全文

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末端止挡件(end stop)的拉链(slide fastener)或者拉(zip fastener)。本发明用于具有连结元件的拉链时尤其见效果,但优选其能够用于具有被压接在拉链带的边缘的规定位置上的金属制的连结元件的拉链,也优选使用成形或者形成元件。更加优选本发明的拉链以及末端止挡件与塑料制的连结元件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0002] 在使用现在的拉链(slide fastener)或者拉锁(zip fastener)时,罕见的缺点之一是:在大多数拉链中,由于将拉链折叠而施加充分的压、或者利用充足的力来按压交替嵌合着的连结元件以便能够拆分连结元件的交替嵌合或连结,有时会使利用连结元件的交替嵌合而形成的牙链脱离。虽然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该情况,但是例如由于使用过度的力而发生该情况的话,可能会导致安装有拉链的产品实际上无法再使用。
[0003] 为了修复上述那样脱离的拉链,常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在打开了的连结元件之上,将存在于拉链上的拉头返回到拉链的开始位置,然后欲使错误打开的连结元件返回到协作结构上地重新上拉拉头。在端部开放拉链(换言之,通过采用能够分离的底部止挡件而将2条带结合到一起的拉链)中,拉头能够返回到开始位置,因此这是比较简单的步骤。对于端部密闭拉链(这是牙链的底端部具有结合带的情况),虽然在拉链的底部能够将拉头返回到开始位置,但是这种方法不充分。理由是:在使用拉链时,为了形成正确的闭合度,连结元件需要通过分牙器(diamond)的周围,该分牙器存在于拉头的中央。因此,拉头的分牙器需要从比打开了的连结元件靠下的位置开始移动。但是,由于分牙器固定在拉头的前部,因此分牙器肯定无法移动至比拉头的后部靠下的位置。此外,在端部密闭拉链中,如拉头的底部移动至比底部止挡件靠下的位置,则拉头会自拉链落下,因此一定不要将拉头的底部移动至该位置。结果,即使拉头位于拉链的底部,由于一旦牙链损坏而打开,连结元件会保持分开状态,因此会妨碍将拉链的全部连结元件重新完整地闭合。不言自明的一点是,对于在一定范围的用途中所使用的拉链,该状况会导致不能充分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利用改良型末端止挡件、最优选的是利用改良型底部末端止挡件来解决该问题。
[0005] 虽然不是特别限定,但本发明尤其有益的状况之一是:本发明涉及某种隐形拉链等具有热塑性涂层的拉链,或者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述的流体密封拉链。在这些结构中,形成于拉链带的一个表面上的天然或者合成橡胶的热塑性涂层或防层在连结元件的表面上方互相抵接,从而形成用于防止水的渗透的密封。结果,对于如上所述那样具有用于形成防水密封的热塑性涂层的拉链来说,如果发生拉链的连结元件脱离这一问题,会导致安装有拉链的物品无法使用。
[0006]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克服防水拉链的相关问题而做成的,该防水拉链用于连结元件分开了的、具有密闭末端止挡件的拉链。但是,本发明主要想应对拉链的如下问题:最好使连结元件的一部分或全部打开了的拉链的连结元件的全部重新交替嵌合。
[0007] 在拉链上形成密闭末端止挡件,存在各种方法。所谓密闭末端止挡件是指使拉链带交联而将2条带固定到一起,并且约束拉头的移动的末端止挡件。通常是在拉链的底端部(下方侧)使用密闭末端止挡件,但在使用有1个以上的拉头的拉链中,也在上端部使用该种密闭末端止挡件。但是,使用底部末端止挡件(或者上端部)的目的在于:在为了开闭连结元件甚至拉链而使拉头往返动作时,防止拉头自拉链脱离。
[0008] 通常,最基本的末端止挡件是通过将金属制卡钉(staple)或者压折器(crimp)压接在拉链带或者带上而形成的。对于底部末端止挡件来说,可以设置金属制卡钉或压折器,以便通过使拉链的2条带交联而将2条带保持到一起来防止所安装的拉头自拉链脱离。
[0009]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与防水拉链一起使用的末端止挡件,该防水拉链包括一对带和沿带的相邻边缘设置的连结元件,局部切除带而形成间隙,该间隙以沿着带边缘与连结元件相分离的方式延伸,该间隙供成形末端止挡件。
[0010] 在专利文献4中,为了进行强化,在密闭底部末端止挡件之下,将条状物(布等的片)连接到拉链牙链的端部上,在专利文献5中,通过将条状物熔接(welding)在一组线圈型连结元件上而形成末端止挡件。
[0011] 在连续线圈型的连结元件中,为了形成末端止挡件,多尝试利用连结元件本身。对于这些尝试,通常为了利用连结配置的方式将相对的连结元件热粘接(fusion welding)(设置底部末端止挡件的情况)、或者为了将上端部的相邻的连结元件热粘接到带边缘上(设置上部末端止挡件的情况),需要采用如专利文献6所述的连结元件的熔融。但是该方法通常是复杂且耗时的工艺,产生不能充分形成末端止挡件或者线圈形状的连结元件这样的结果。
[0012] 在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具有底部末端止挡件的拉链,通过将长条构件插入拉链底部的呈连结状态的线圈的重复中央开口部后,在拉链的底部上使一卷以上的线圈变形,而将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
[0013] 在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如下所述的拉链用末端止挡件:具有均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杆状的主体和连结元件的连结头,通过将杆状的主体插入由连结头形成的空间中,将杆状的主体和连结头一起选择性地热粘接到拉链上,而形成拉链用末端止挡件。
[0014] 在专利文献9、专利文献10、专利文献11、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具有防水性并且具有末端止挡件的各式各样的拉链,但上述文献均未应对本发明的问题:即提供一种结合有底部连结元件的拉链用末端止挡件,以便即使当拉链的牙链打开时也不会存在保持分开状态的连结元件。
[0015]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1057423号说明书
[0016] 专利文献2:欧洲专利第1175842号说明书
[0017] 专利文献3:欧洲专利第1964486号说明书
[0018] 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3924305号说明书
[0019] 专利文献5:日本实公昭63-28887号公报
[0020] 专利文献6:英国专利第1270179号说明书
[0021] 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4091509号说明书
[0022] 专利文献8:欧洲专利第1543739号说明书
[0023] 专利文献9:英国专利第1024733号说明书
[0024] 专利文献10:欧洲专利第1772071号说明书
[0025] 专利文献11:欧洲专利第0345799号说明书
[0026] 专利文献12:欧洲专利第1321062号说明书
[0027] 专利文献13:美国专利第3616939号说明书
[0028] 根据本发明,现在就可以明确的是:例如,通过利用注塑成形而将一定长度的连结元件与相对的连结带熔接到一起,能够形成密闭末端止挡件。也可以在以形成连结关系的方式注塑成形前,将连结元件替代性以及/或者附加性地熔接到一起。也可以在熔接以及/或者注塑成形到一起之前,将连结元件缝到一起。在安装时,可以将用于覆盖拉链的热塑性防水层的相对边缘或者密封唇一起熔接或密闭到被热粘接或者注塑成形的连结元件的区域中。该工艺步骤的组合可以提高末端止挡件的强度、在拉链的两面上设置平滑的表面,并且可以提高用于与防水拉链的结构一起使用的末端止挡件之下的流体密封性。但是本发明与是否存在热塑性防水层无关,而是涉及当拉链的牙链脱离时、连结元件会保持打开状态的这一问题。
[0029] 而且,在通过将末端止挡件注塑成形到带上而将连结元件结合时,末端止挡件的位置处会呈现更加良好的视觉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在末端止挡件位置处的相对于带的分离的抗性。
[0030] 此外,通过使被注塑成形的塑料材料存在于连结元件以及/或者被熔接的连结元件上、或者连结元件正下方的间隙牙链上,以在连结元件的牙链脱离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存在不能重新交替嵌合的连结元件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末端止挡件延伸部,该末端止挡件延伸部具有当拉链通过被成形以及/或者被熔接的连结元件时被拉头的基部支承的前部。
[0031]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拉链:即使是具有密闭末端止挡件的拉链,也能够使部分或全部打开了的连结元件的全部重新交错嵌合。
[0032]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其包括:
[0033] 一对拉链带;
[0034] 一对连结元件,其沿一对拉链带的相邻边缘设置;
[0035] 拉头,其用于使一对连结元件嵌合或分开;
[0036] 末端止挡件,其被固定在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上的拉链带上,
[0037] 其特征在于,
[0038] 一对连结元件在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的一区域被固定;
[0039] 在拉头的基部与末端止挡件相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的一对连结元件在拉头的分牙器的后方顶端部与拉头的基部之间延伸。
[0040] 可以利用注塑成形来固定连结元件。也可以替代性地利用缝制来固定连结元件。另外,也可以利用熔接(welding)或熔融(melting)来固定连结元件。但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连结元件上熔接或者熔融适当的材料,或者通过注塑成形来固定连结元件。
[0041] 在本发明中,利用拉链带的相邻边缘之间的末端止挡件的延伸部来结合拉链的拉链带以及连结元件。另外,也优选利用连续线圈形成拉链的连结元件。
[0042] 在本发明中,末端止挡件是密闭末端止挡件,以覆盖拉链带的相邻边缘的方式设置。
[0043] 在本发明中,末端止挡件具有形成于拉链带的至少一带表面上的主体部分。
[0044] 而且,此外,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拉链是防水拉链,优选拉链带在拉链带的带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还具有防水层,防水层互相抵接而形成防水密封。另外,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抵接的防水层被进一步熔融接合而提高防水密封。
[0045] 还优选末端止挡件以横跨防水层的相邻区域的方式延伸。此外,末端止挡件向主体部分的与连结元件相反的一侧延伸,且延伸至拉链带的端部。
[0046] 在本发明中,末端止挡件包覆1个以上的连结元件。
[0047] 此外,在本发明的拉链中,优选末端止挡件在与拉头的基部抵接的连结元件的牙链的方向上还具有自末端止挡件突出的突出部。优选突出部由塑料材料构成,该突出部一边维持能够与拉头抵接的设计,一边具有为了不越过突出部而使拉头停止这样的尺寸。
[0048] 本发明的其他较佳特征以及方面,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带的权利要求书来明了。
[0049] 根据本发明的拉链,在一对连结元件在一对连结元件的端部的一区域被固定,拉头的基部与末端止挡件相接触的状态下,由于被固定的一对连结元件在拉头的分牙器的后方顶端部与拉头的基部之间延伸,因此,即使是具有密闭末端止挡件的拉链,也能够使部分或者全部打开了的连结元件的全部重新交错嵌合。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防水拉链的上表面图。
[0051] 图2是图1的拉链的下表面图。
[0052] 图3表示图5的Ⅴ-Ⅴ剖视图。
[0053] 图4表示图1的Ⅵ-Ⅵ剖视图。
[0054] 图5表示将底部末端止挡件成形于规定位置的这一步骤之前的、与图1对应的替代拉链的上表面图。
[0055] 图6表示将底部末端止挡件成形于规定位置的这一步骤之前的、与图2对应的替代拉链的下表面图。
[0056] 图7表示具有用区域A表示的熔接后的连结元件的、本发明的拉链的下表面图。
[0057] 图8表示防水层的密封唇被进一步熔接的、与图5对应的拉链的上表面图。
[0058] 图9表示连结元件的一部分在末端止挡件之上被熔接到一起的、图1以及图2的拉链的下表面图。
[0059] 图10表示具有被支承在熔接后的连结元件之上的位置的拉头的、本发明的拉链的下表面图。
[0060] 图11表示连结元件的一部分被注塑成形的塑料材料的覆盖部固定的、本发明的具有末端止挡件的拉链的下表面图。
[0061] 图12表示露出了分牙器的拉头的部分槽口立体图。
[0062] 图13表示具有被熔接的连结元件的拉链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该连结元件的只比分牙器的后方顶端部靠下的、用区域A所示的量被熔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参照附图,以本发明为例进一步说明。
[0064] 图1以及图2表示拉链,详细而言,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作为参考而采用的、通常类型的防水拉链2。拉链2包括一对拉链带(下面,也简称为“带”)4、6,该一对拉链带4、6具有带层5、7,是例如由聚酯等编制或织制而成的。如该技术中公知的那样,在带层5、7的下表面16、18的相邻边缘(一对拉链带4、6的相邻缘部)20、22上缝有连结元件12、
14。连结元件12、14也叫做线圈状链齿,其将单丝成形为线圈状而作成连续线圈,在该线圈状的连结元件12、14上具有用于互相嵌合的头部(形成为膨大状)。可以在形成拉链带4、
6时将连结元件12、14织入或编入拉链带4、6中,也可以之后再将连结元件12、14缝在拉链带4、6上。例如,将由聚酯等具有防水性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构成的防水层8、10设在带层5、7的上表面上。优选带层5、7以及防水层8、10的材料具有融合性,以易于形成互相对接的接合部。换言之,这里所使用的“融合性”一词,意思是指互相间的接合比较容易。这里,在上述例中,是将带层5、7以及防水层8、10形成为拉链带4、6,但也可以是没有防水层
8、10而只有带层5、7的拉链带4、6。
[0065] 根据公知的拉链,连结元件12、14利用拉头130、131(参照图12、13)的往返动作而互相连结嵌合或分开。在拉头130、131的往返动作中,将拉头的使连结元件12、14互相嵌合的移动方向作为拉链2的前方,将与前方侧相反的方向即将拉头的使连结元件12、14互相分开的移动方向作为拉头2的后方。拉头130、131通常包括由作为拉头的通常构造的导柱或者分牙器120连接的上方翼部100(参照图10)以及下方翼部110。这里,分牙器120位于拉头130、131的靠上下翼部100、110前方的位置,将上下翼部100、110的前方端作为前开口,上下翼部100、110的后方端作为拉头的基部140(或者后开口)。但是,拉头130、131未必限定于该通常构造,可以理解为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形状的拉头。例如,能够根据拉头的性质以及需要闭合连结元件的拉链的类型而使分牙器或者导柱的位置移动、使拉链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是,对于本发明来说重要的是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分牙器120与图
9以及图13中的被标注为区域A的、被熔接的连结元件12、14(160)之间的关系。
[0066] 图1和图2表示作为整体而用参考附图标记26表示的成形底部末端止挡件。下面,参照用于表示形成末端止挡件26之前的拉链2的图5以及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末端止挡件26的形成。
[0067]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形状的末端止挡件26中,末端止挡件26由塑料材料成形而成。另外,也可以用与防水层8、10相同的热塑性弹性体来形成末端止挡件26。末端止挡件26具有主体部分34,该主体部分34具有上部44和下部46。上部44和下部46分别向带层
5、7以及防水层8、10的上方以及/或者下方延伸。末端止挡件26横跨一对带层5、7,形成于连结元件12、14的列的后端部上。
[0068] 这样形成的主体部分34在拉头130、131沿连结元件12、14往返动作以使连结元件12、14连结或断开(分开)时,起到防止拉头130、131自连结元件12、14脱离的作用。
[0069]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将末端止挡件26安装在带4、6的相对边缘30、32之间时,主体部分34将带4、6的相对边缘30、32之间的间隙28掩埋。主体部分34还覆盖带4、6的相对边缘30、32,从而被拉链带(带层)4、6的下表面16、18以及防水层8、10的上表面36、38支承并与其接合。然后,自主体部分34延伸出的、末端止挡件26的延伸部(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4,自主体部分34向拉链2的后方向(与形成有连结元件12、14一侧相反的一侧),沿带层5、7延伸而形成,从而掩埋一对带层5、7之间的间隙。另外,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4是高度比主体部分34低(厚度薄)的部分。
[0070] 图5以及图6分别图示了形成末端止挡件26之前的本发明的一面的、拉链2的上下表面部分。
[0071] 图7以及图9图示了具有被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的、本发明的拉链的下表面(用于表示连结元件侧的图)。被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2、14被固定的区域在图7以及图9中被标注为区域A,可知该区域自图9的末端止挡件26的最前部分沿一定长度的连结元件12、14延伸。例如,在使用金属制夹具形状的简单的末端止挡件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被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2、14自夹具的正后方开始。这样,熔接或热粘接后的连结元件12、14形成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换言之,自主体部分34延伸出的、末端止挡件26的延伸部(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自主体部分34向拉链2的前方(形成有连结元件12、14的一侧)延伸而形成。另外,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是高度比主体部分34低(厚度薄)的部分,进入拉头130、131的上下翼部100、110之间的间隙内。
[0072] 根据本发明,可以不言自明的是:利用熔接、缝制以及注塑成形中的一种以上方法来形成的、且是形成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的连结元件12、14的结合(固定)区域“A”的大小需要与图12中标注为区域“A”的空间相等。如图12所示,拉头130的被标注为区域“A”的区域自拉头130的基部(底部或后开口)140延伸至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该结合区域“A”中的连结元件12、14被固定成一体。换言之,该结合区域“A”中的连结元件12、14被固定成彼此不能分离。
[0073] 结果,如图13所示,为了使拉头131的基部140与被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60的始点处于相同高度(厚度),在拉头131于拉链2上移动时,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被所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60(也可以缝制到一起。该缝制是为了将一对连结元件12、14互相连结而用丝线缝制来进行的,形成缝制后的连结元件190)的前端部(与主体部分
3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支承。另外,所谓连结元件160的高度(厚度)是与拉链带4、6的前后方向平行的尺寸。后述的所谓宽度是与拉链带4、6水平且与前后方向垂直的尺寸,该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换言之,本发明的连结元件160的熔接或热粘接的程度必须与拉头
130、131的基部140和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之间的距离相同,所以,双方都被标注为区域“A”。
[0074] 因此,连结元件160的熔接或热粘接部分A的大小需要是满足如下情况的充分的大小:在拉头130、131的基部140被末端止挡件26的前部180支承时(例如,末端止挡件26被注塑成形在带4、6上时),拉头130、131通过熔接后的连结元件160,连结元件160被拉头130、131隐藏,因此不存在使比拉头130、131的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靠后方的位置处不经意地分开而不能连结的连结元件12、14。结果,沿拉链2的开放连结元件12、14重新拉拽拉头130、131时,开放连结元件12、14重新闭合,没有残留保持打开状态的连结元件12、14。换言之,即使连结嵌合着的连结元件12、14不经意地分开,通过使拉头130、131移动至与末端止挡件26接触,末端止挡件26的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会自拉头130、131的后开口进入,与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相接触。由此,分开了的连结元件12、14位于比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靠前方处,在比后方顶端部150靠后方处,只存在被熔接或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60、即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即,使拉链2呈正常地打开至末端止挡件
26的状态)。因此,由于通过重新拉动拉头130、131而使分开状态的连结元件12、14自最初的第1个开始嵌合,因此在被拉动的拉头130、131与末端止挡件26之间没有残留保持分开状态的连结元件12、14,从而能够使所有的连结元件12、14重新交替嵌合。
[0075] 所以,根据本发明,将连结元件的被标注为区域A的区域熔接或热粘接到一起而形成图11中的附图标记55所示的末端止挡件延伸部,或者替代性以及/或者附加性地利用与用于形成图11所示的突出部相同的材料来将连结元件注塑成形,从而形成双重强化的区域。
[0076] 在进一步形成突出部那样的注塑成形末端止挡件时,为使注塑成形突出部与最后的热粘接连结元件相抵接或者局部地与其重复,用于形成末端止挡件延伸部的热粘接后的连结元件也可以使用间隙牙链。另外,间隙链是在突出部与最后的连结元件之间具有间隙的牙链。
[0077] 对于被标注为区域“A”的本发明的末端止挡件延伸部,可以追加缝制,也可以不追加缝制。另外,也可以利用热粘接、熔接、缝制、以及注塑成形中的1种连结方法来结合带间的连结元件,例如,可以利用加热来热粘接连结元件,或者采用注塑成形工艺来熔接连结元件,另外,在连结元件的被标注为区域“A”的区域中,可以追加缝制,也可以不追加缝制,另外,可以首先利用热量来熔接或热粘接连结元件的被标注为区域“A”的区域,然后利用注塑成形进一步覆盖该区域。换言之,对于不经意地分开了的拉链,优选形成对应如上概述的问题的、强力的末端止挡件延伸部。
[0078] 最后,在用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防水层8、10覆盖拉链2的带层5、7的上部或者上表面时,可以通过在形成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4之前或之后,将利用与防水层8、10的抵接而形成的防水层8、10的密封唇熔融到图8所示的中央线24上而进行熔接,来进一步改良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4的耐水性。
[0079]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末端止挡件26可以横跨防水层8、10的上表面36、38或者带层5、7的下表面16、18,另外,根据需要,末端止挡件26以形成层52、54的方式而延伸,该层52、54延伸至带4、6的端部40、42。
[0080] 因此,通过将由于强制性的分开而在以往的拉链中保持打开状态的连结元件熔接或热粘接而被固定,形成长条状的末端止挡件,最优选的是长条状的底部末端止挡件,能够解决具有如上概述的旧型末端止挡件的拉链的问题。
[0081] 换言之,即使在拉链2的牙链脱离而完全打开的情况下,通过将自拉头130、131的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至基部140为止的连结元件12、14熔接、热粘接、注塑成形,而在底部末端止挡件26上形成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通过使该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支承拉头130、131,使在比拉头130、131的分牙器120的后方顶端部150靠后方处不存在保持打开状态的连结元件12、14,所以也不存在不能重新结合的连结元件12、14。
[0082] 采用如下步骤来准备本发明的拉链2以及末端止挡件26。
[0083] 首先,将图7以及图9中被标注为“A”的连结元件12、14的范围或者部分缝制到一起,以及/或者例如利用声波来熔接。这样来切实地消除连结元件12、14本身互相分离的情况,另外,准备用于计算底部末端止挡件26的配置的基部(被熔接的连结元件160)。
[0084] 第二,在将拉链2作为密闭拉链来使用时,加热拉链2的防水层8、10的密封唇被加热而结合到一起。由于在通常的拉链(slide fastener)或者拉锁(zip fastener)中,此处不存在塑料的密封,因此该步骤不是必须的,这一点估计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是能理解的。
[0085] 第三,在比被熔接的连结元件160的区域靠下处,将末端止挡件26注塑成形在带4、6上。与之一体地将塑料材料也重复成形到连结元件160的熔接部上(以覆盖熔接部的外侧的方式成形),从而形成最终的末端止挡件延伸部55。
[0086] 在被熔接或者热粘接的连结元件160之上进行的该附加性的成形能够强化熔接部,优选该附加性成形是美观的。附加性成形也可以防止熔接部的整体自拉链2剥离的情况。
[0087] 在突出部自底部末端止挡件突出的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拉头的底部(基部)停止在该处,能够防止经过很长时间后,拉头的分牙器被拉拽至磨耗、破损的、重复成形的熔接区域处,而发生与熔接区域过度接触的情况。如果没有底部末端止挡件,往往会存在拉头全体由于过度的力而自牙链一起脱离的危险,该底部末端止挡件具有比拉头的宽度或者高度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以厚度大于嵌合状态的连结元件的厚度的方式突出,此外,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大于嵌合状态的连结元件的宽度方向尺寸,向连结元件的外侧突出。突出部是主体部分34的一部分,与拉头的基部相抵接,从而具有防止拉头自拉链脱离的作用。
[0088] 可以理解为,突出部以及重复形成部形不需要形成为一体,实际上也可以是金属制的限动机构、或者类似的零件。在图示的例子中,连结元件是线圈状的连结元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用于通常的拉链中的适合的连结元件。例如,可以将连结元件注塑成形在拉链带上,或者也可以将连结元件配置在拉链带上,然后利用熔接或者熔融来固定连结元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