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腕带表 |
|||||||
申请号 | CN201611097173.5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7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申请人 | 李万; | 发明人 | 李万;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智能腕带表,包括有主控单元以及与主控单元 信号 连接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有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有通信芯片以及通信天线;还包括有为主控单元、触摸显示屏以及通信装置提供电源的纽扣 电池 ;还包括有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所述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通过设置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实现了时钟能随时校准,方便调教。 | ||||||
权利要求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智能腕带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腕带表。 背景技术[0002] 目前,智能腕带表已经非常普及,但是由于电池有限,且智能表费电,没电的时候经常发现时间不准了,需要重新调制,因此如果加一个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则会非常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腕带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智能腕带表,包括有主控单元以及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有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有通信芯片以及通信天线;还包括有为主控单元、触摸显示屏以及通信装置提供电源的纽扣电池;还包括有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所述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0005] 其中,所述主控单元为CPU芯片。 [0006] 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屏包括有顶层的放剐蹭层、设于放剐蹭层下端的防冲击层、设于防冲击层下端的触摸感应层、设于触摸感应层下端的显示层。 [0007] 其中,还包括有脉搏检测器,所述脉搏检测器用于监测佩戴者的脉搏;所述主控单元与脉搏监测器信号连接;其中,还包括有北斗定位装置,所述北斗定位装置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其中,还包括有用于与手机通信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实现了时钟能随时校准,方便调教。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的通信天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振子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通信天线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天线的方向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1-矩形板;12-馈电臂;13-八边形微带;14-底臂;141-第一连接臂;15-第一主臂;16-第二主臂;161-半圆形臂;162-第一孔;163-第二孔;17-第三主臂;18-第二连接臂;19-向辐射臂;191- V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0010]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包括有主控单元以及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的触摸显示屏,还包括有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有通信芯片以及通信天线;还包括有为主控单元、触摸显示屏以及通信装置提供电源的纽扣电池;还包括有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所述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001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所述主控单元为CPU芯片;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所述触摸显示屏包括有顶层的放剐蹭层、设于放剐蹭层下端的防冲击层、设于防冲击层下端的触摸感应层、设于触摸感应层下端的显示层。通过设置无线电时钟校准单元实现了时钟能随时校准,方便调教。 [001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还包括有脉搏检测器,所述脉搏检测器用于监测佩戴者的脉搏;所述主控单元与脉搏监测器信号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还包括有北斗定位装置,所述北斗定位装置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腕带表,还包括有用于与手机通信的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主控单元信号连接。 [0013] 所述通信天线包括有一个矩形板11,所述矩形板1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振子片,每个振子片包括有梯形的底臂14,所述底臂14向上延伸出第一连接臂141,第一连接臂141向上延伸出有梯形的第一主臂15,所述第一主臂15的短底边和底臂14的短底臂14均与第一连接臂141相连,所述第一主臂15的长底边向上延伸出有矩形的第二主臂16,所述矩形的第二主臂16向上延伸出梯形的第三主臂17,所述第三主臂17的长底边与第二主臂16相连,所述第三主臂17的短底边向上延伸出第二连接臂18,所述第二连接臂18自由端垂直连接有一个跑道形的横向辐射臂19,所述横向辐射臂19顶端设有V缺口191;所述第二主臂16的两边突出有半圆形臂161;所述第二主臂16上设有两个矩形的第一孔162,两个第一孔162分别设于第一主臂15两侧,所述第一主臂15上还设有多个横向的排列设置的第二孔163;还设有馈电臂12,馈电臂12设于两个振子片中间,用于馈电耦合;通过不小于300次的微带电路结构设计,以及通过不低于500次试验和参数调整下,最终确定了上述天线结构,在模拟其电磁波干扰环境下,该天线在700MHZ至1000MHZ频段(常用通信波段)均表现出优良的通信电气参数性能,具体的,辐射单元最低频点前后比大于31dB,频带内前后比平均大于 35dB;低频点增益大于9.37dBi,频带内平均增益大于9.8dBi。如图5,其增益方向图,全向性能非常优异。另外,从具体测试中也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上述天线为非尺寸要求天线,只要在弯折方向上、设置的孔、洞的方式上达到上述要求,均可达到上述实验结果。 [0014] 所述矩形板11背面设有多个矩阵式排列的八边形微带13,该结构的设置非常巧妙,实验发现,当设有八边形微带13的时候,不仅天线的隔离度有一定增加,而且驻波比降低了0.8,实现成为1.07左右,而且增益增加2dBi,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八边形微带13设置其他天线相同、相似位置上时,仅仅能增加隔离度,不能增加天线其他性能,可见八边形微带13的设置满足了与天线的性能匹配,独特的改善了天线电流平均值,设置一起达到了更优化的结果,彼此互相支持。 [0015] 具体的,上述天线为非尺寸要求天线,只要在弯折方向上、设置的孔、洞的方式上达到上述要求;但如果需要更佳稳定的性能时,本天线的具体尺寸可以优化为:矩形板11的横向宽度为48mm,高为:31mm;底臂14的高为:3.7mm,长底边为12.5mm,短底边为5.3mm;第一连接臂141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1mm和1.34mm;第一主臂15、第三主臂17和底臂14的大小相同,第二连接臂18和第一连接臂141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主臂16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12.8mm和12.5mm;半圆形臂161的半径为为1mm;第一孔162的线宽为:1.2mm,长为11.8mm;所述第二孔163的数量为8个,且两个相邻第二孔163的距离为1mm;所述第一孔162的线宽为 0.6mm,长为4.8mm;横向辐射臂19的线宽为1.5mm,长为12.5mm;所述V缺口191的角度为30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