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用剂组合物 |
|||||||
申请号 | CN96193495.6 | 申请日 | 199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8236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20 |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津村; | 发明人 | 中西信之; 才茂康彦; 纲川光男; 谷野伸吾; | ||||
摘要 | 一种浴用剂组合物,其中包含(A)一种比重小于1.0的精油和/或源于精油的成分,和(B)一种可与该成分(A)相容的油性成分。成分(B)的比重为1.0以上,且由成分(A)和成分(B)组成的油性成分混合物具有能使该混合物均匀分散于整个洗澡 水 中的比重。成分(A)的用量使其在洗澡水中的浓度能达到2.0ppm以上。因此,精油可以充分附着到 皮肤 上并提高了它对皮肤表面的效果,这也使得该精油能 经皮吸收 从而发挥其对 生物 体内的效果。从对人体的安全性和防止排水引起的水污染的观点来看,这种组合物也是优异的。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浴用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用比重小于1.0的精油和/或源于精油的成分(A)和与该成分(A)有相容性的油性成分(B)配制的浴用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油性成分(B)的比重大于1.0,且所述成分(A)是以使其在洗澡水中的浓度能达到2.0ppm以上的分量配入的。 |
||||||
说明书全文 | 浴用剂组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浴用剂组合物。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通过使精油和/或源于精油的成分(以下简称“精油类”)以油的状态分散、存在于洗澡水中,增大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量,从而可以提高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而且可以期待经皮吸收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的浴用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在先有浴用剂中,为了使精油类滞留在洗澡水中,使用大量表面活性剂以使精油类乳化于洗澡水中,或者使用少量表面活性剂以使之分散在洗澡水表面上。 然而,当使用表面活性剂使之乳化时,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量降低,而且由于使精油类亲水化而容易流失于水中,因而不能期待精油类所具有的镇痛、舒缓冻肩、促进血液流通、抗炎症、杀菌等对皮肤表面的效果和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 此外,当分散于洗澡水表面上时,精油类由于有挥发性成分而容易散逸到空气中,因而也不能期待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和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 进而,使用大量表面活性剂,就其对人体的安全性而言和因排水而引起的水污染而言,都是不太好的。 因此,希望开发出一种浴用剂组合物,使得能增大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量,从而提高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而且能期待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 发明公开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本发明者等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以特定油性成分在预定条件下配制比重轻的精油类,就可以提高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所具有的效果和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终于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是比重小于1.0的精油和/或源于精油的成分(A)和与该成分(A)有相容性的油性成分(B)配制的浴用剂组合物,该浴用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所述油性成分(B)的比重在1.0以上,且所述成分(A)是以使之在洗澡水中的浓度能达到2.0ppm以上的份量配制的。 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不像迄今为止的浴用剂那样用表面活性剂使精油类乳化分散在洗澡水中,而是使用比重1.0以上的油性成分,使得它与精油类的混合油性成分能直接分散于洗澡水中,从而提高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性。即,不像先有技术上用表面活性剂的浴用剂那样容易流失于水中,从而可以提高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和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 此外,由于实质上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因而,在对人体的安全性方面和因排水而引起的水污染方面,也发挥了优异的效果。 发明最佳实施形态本发明浴用剂组合物所使用的精油类中的精油,是从植物的枝叶、根茎、果实、花苞、树脂等用水蒸汽蒸馏法、压榨法、萃取法等分离、精制的水中难溶挥发性油状物的总称,是由烃类、醇类、酸类、羰基类、苯酚类、内酯类、酯类等构成的。而源于精油的成分是精油的构成成分,表示用萃取或精馏、结晶或简单化学处理法得到的分离精制成分,以及以天然化合物或石油化学制品为原料用有机合成反应得到的纯合成成分。 能用于本发明浴用剂组合物的、比重小于1.0的精油成分(A),可以列举诸如如下物质。 即,可以列举茴芹油、安息香油、衣兰油、薄荷油、柑桔油、西洋甘菊油、白千层油、芥子油、小豆蔻油、南欧丹参油、丁香油、芫荽油、柏油、双子柏油、檀香木油、苹果木油、香茅油、肉桂油、茉莉油、桧柏油、樟脑油日本鸢尾油、姜油、桧子油、鼠尾草油、塔花油、老鹳草油、百里香油、松节油、龙蒿油、维生素B1油、丁子油、松油精、肉豆蔻油(nutmeg oil)、肉豆蔻油(Olibanum oil)、乳香油、蒜油、橙花油、松油、罗勒油、荷兰芹油、白花油、蔷薇油、海索草油、茴香油、矮松针油、黑胡椒油、海地油、藜油、胡椒薄荷油、香柠檬油、芸香油、没药油、Majoran油、蜜蜂花油、桉树油、熏衣草油、柠檬油、香茅(Lemongrass)油、蔷薇木油、薄荷(rosemary)油、香荆芥酚、1-香芹酮、樟脑、莰烯、香豆素、香茅醇、黄樟脑、柠檬醛、香茅油(citronellal)、香茅醇(citronellol)、茉莉酮、二氢茉莉酮、百里酚、萜品油、橙花醇、日柏酚、薄荷酮、5-庚烯-2-酮、薄荷醇(menthol)、里哪醇等。这些精油类成分(A)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 而能用于本发明浴用剂组合物的、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可以是对人体安全性高、难溶或不溶于水中的物质。 例如,可以列举苯甲酸苄酯、异丁子香酚、丁子香酚、柠檬酸乙酰三辛酯、柠檬酸乙酰三丁酯、肉桂醛、肉桂酸乙酯、肉桂酸甲酯、乙酸肉桂酯、水杨酸戊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二聚丙二醇酯、水杨酸甲酯、水杨酸高薄荷醇酯、水杨酸苄酯、二羧基泛酸乙酯、cinoxate、蔗糖脂肪酸酯、thianthol、对甲基苯乙酮、苯乙醇、苯乙酸乙酯、苯氧基乙醇、酞酸二乙酯、酞酸二甲酯、酞酸丁酯苄酯、乙酸苄酯、苄醇、聚丙二醇、马来酸二甲酯、甲基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甲基苯基聚硅氧烷、甲基聚硅氧烷等。这些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组合。 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可以在洗澡时投入洗澡水中使用,此时,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的选择因精油类的种类而异,要选用与精油类成分(A)的相溶性高的,而且要设定适宜配合比,使得其混合油性成分的比重在1.0附近。 这样的配合比因油性成分(A)和(B)的种类及其组合而异,但作为大体目标,相对于精油类(A)1而言,较好以0.1~10.0的重量比掺合、尤其好的是以0.2~5.0的重量比掺合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 此外,精油类成分(A)与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的混合油性成分相对于浴用剂组合物总量的配比也因精油类成分(A)的种类而异,但从粘性感的观点来看,较好是配制得使之在洗澡水中的浓度在100ppm以下、尤其在80ppm以下。 进而,在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中,从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和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这一点来看,要配制得使精油类在洗澡水的浓度在2ppm以上。若在2ppm以下,则无法充分达到精油类的预期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在诸如要对200升洗澡水投入20g左右使用的液剂的情况下,要配制得使精油类在该液剂中为2%(重量)以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中,除上述必需成分外,必要时还可以添加无机盐类、有机酸类、维生素类、蛋白分解酶、生药及其提取物、以及其它成分。但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者诸如即使添加,也要限制在不使精油类乳化的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使用。 此外,对于本发明浴用剂组合物所涉及的剂型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由精油类成分(A)与比重大于1.0的油性成分(B)配制的,不仅液剂,即使是粉剂、颗粒剂、锭剂等种种剂型,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按照以下第1表中所示的配方制备浴用剂组合物。 第1表 浴用剂组成 然后,用下述方法测定浴用剂组合物中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量。要说明的是,在比较例中使用了上述表1中所述的乳浊型浴用剂。 (1)使用实施例1、比较例1的浴用剂,请10名被试验者进行前腕部分浴(41℃、5分钟)。测定浴后残汤中的薄荷醇残存率,算出薄荷醇的减少率,并将此值假定为对皮肤的附着量。结果列于以下表2中。此外,也评价此时的清凉感。结果列于以下表3中。 要注意的是,部分浴是以0.1%(重量/体积)浓度实施的,用液体色谱法(差示折射率检定器)进行薄荷醇残存率测定。 第2表 薄荷醇的减少率 第3表 浴后的清凉感(10名的平均分) 5分评价标准 5:清凉感颇强4:清凉感(稍)强3:有清凉感2:稍有清凉感1:完全没有清凉感(2)使用实施例2、比较例2的浴用剂30g(每200升)请15名被试验者进行全身浴(41℃,5分钟),对润湿感作比较评价。结果列于以下第4表中。 第4表 从第2~4表中所示结果可以确认,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提高了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而且,因此也可以期待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领域本发明的浴用剂组合物,是精油类对皮肤的附着优异的,可以提高精油类所具有的对皮肤表面的效果,而且可以期待经皮吸收所产生的对生物体内的效果。此外,在对人体的安全性方面和排水所引起的水质污染方面也是优异的浴用剂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