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及其用途和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
|||||||
申请号 | CN201710751315.3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6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申请人 | 浙江宏辉胶丸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徐宏辉; 张雪燕; 谭蓉; 杨秀芳; 张士康; 左小博; 孔俊豪; 石丽琴; 金雪琴; 陈长海; | ||||
摘要 | 本 发明 适用于软胶囊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茶叶 植物 软胶囊壳,主要由50~75wt%的茶叶提取物、0~10wt%的改性茶 纤维 、3~15wt%的羧甲基 纤维素 (CMC)、0~5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10wt%的卡拉胶、0.01~5wt%的结冷胶及10~30wt%的 增塑剂 制备而成,适用于医药、食品和保健品、日化产品、化工等诸多胶囊剂产品中,无特殊应用限制。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通过茶叶提取物制备、改性茶纤维制备、胶液制备和软胶囊制备得到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软胶囊壳中含有多种茶叶内含活性物质,具有药理活性和保健功效,各项理化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还可利用现有明胶胶囊设备进行加工,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其特征在于:主要由50~75wt%的茶叶提取物、0~10wt%的改性茶纤维、3~15wt%的羧甲基纤维素(CMC)、0~5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10wt%的卡拉胶、0.01~5wt%的结冷胶及10~30wt%的增塑剂制备而成。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及其用途和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胶囊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性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茶叶为基本原料的高保健植物性软胶囊壳及其用途和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0002] 胶囊剂是现代药品及功能性食品最基本的剂型之一,其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与其它剂型相比,软胶囊剂具有外型美观、装量精确、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稳定性强,同时能遮蔽内容物不良嗅味等诸多优点。研究发现,软胶囊剂的质量与囊壳材料的选择和配伍密切相关。目前,绝大多数软胶囊剂都是以明胶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现实表明,以明胶为原料给软胶囊剂的制备及终端产品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囊壳易渗漏、崩解迟缓、粘连以及交联反应、动物来源、污染风险高等。 [0003] 尤其近年来发生“毒胶囊”事件之后,市场亟需一种安全可靠、绿色天然、品质优良的胶囊产品。通过研究筛选其它胶体材料替代明胶,进一步提高胶囊剂的质量特性及感官品质是胶囊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植物性胶囊被认为是明胶胶囊最佳替代新品。植物性软胶囊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明胶胶囊现存的品质问题且性质稳定、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且防腐性能高。 [0004] 茶叶中内含物质丰富多样、药理活性高,且含有大量生命元素,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在茶资源面临季节性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时,将其中的茶多糖、茶蛋白及改性茶纤维素等有效成分作为胶囊囊材的天然来源,不仅可以得到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强的胶囊产品,同时也为胶囊产业提供了绿色天然,成本低廉的新型原料。 [0005] 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性胶囊生产技术,进一步解决传统明胶胶囊的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以实现胶囊剂型的换代升级。本发明将茶多糖和蛋白质、改性茶纤维等成分作为植物软胶囊开发的基本原料,在常规软胶囊制备方法基础上与外源亲水性胶体协同增效,促进胶囊品质的全面提升,实现产品的功能化创新,推动胶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茶叶提取物及改性茶纤维、纤维素胶、卡拉胶、结冷胶等制备的植物性软胶囊壳及其加工方法,该植物软胶囊壳富含茶叶功能性活性物质,品质优良,可用于医药、食品和保健品、日化产品等领域,解决了传统明胶囊壳易渗漏、崩解迟缓、粘连以及交联反应、动物来源、污染风险高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主要由50~75wt%的茶叶提取物、0~10wt%的改性茶纤维、3~15wt%的羧甲基纤维素(CMC)、0~5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10wt%的卡拉胶、0.01~5wt%的结冷胶及10~30wt%的增塑剂制备而成。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羧甲基纤维素(CMC)包括不同粘度及取代度的羧甲基纤维素,所述不同粘度的羧甲基纤维素包括:25℃下利用Brookfield粘度计所测1wt%高粘度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黏度达1500~5000mpa.s的羧甲基纤维素;1wt%低粘度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黏度达10~300mpa.s的羧甲基纤维素。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包括不同粘度和取代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不同粘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括:25℃下利用Brookfield粘度计所测1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的黏度达6~80000mpa.s的羟丙基甲基纤维。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增塑剂为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类(包括但不限于:PEG-400、PEG-4000、PEG-6000、PEG-8000)、油酸酰胺磺酸钠、丙二醇、丁二醇、聚丙二醇、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使用。 [0013] 作为优选,主要由58wt%的茶叶提取物、5wt%的改性茶纤维、12wt%的羧甲基纤维素(CMC)、1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6.5wt%的卡拉胶、0.5wt%的结冷胶和17wt%的增塑剂制备而成,其中17wt%的增塑剂包括12wt%的甘油和5wt%的PEG-400。 [0014]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的用途,茶叶植物软胶囊壳能够用于医药、食品和保健品、日化产品、化工等诸多胶囊剂产品中,无特殊应用限制,所述的茶叶植物软胶囊壳为上述所述的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 [0015]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0016] a)茶叶提取物制备:采摘后的茶叶经清洗、干燥、粉碎、过40目筛后得茶叶粉,茶叶粉按1:40(w/v,g/ml)与0.0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即每1克茶叶粉配40毫升0.06mol/L氢氧化钠溶液;90~100℃水浴浸提40~60min,每5min振荡一次提取液;水浴浸提完成后进行过滤(可浓缩),所得滤液用盐酸调至pH=5.0~6.5,得茶叶提取物; [0017] b)改性茶纤维制备:将茶叶提取过滤所得滤渣清洗、干燥,并用75%的乙醇、20%的NaOH,于30℃,200r/min转速条件下碱化90min;碱化后用氯乙酸醚化反应150min;再用冰醋酸中和反应液至pH 7.0~7.5;减压抽滤、洗涤至中性、除杂干燥即得改性茶纤维; [0018] c)胶液制备:茶叶提取物在80~90℃水浴中预热5~10min后,在快速搅拌下,以茶叶提取物为基准,分别加入占比3~15wt%和2~10wt%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卡拉胶,然后将改性茶纤维(占茶叶提取物质量0.05%~2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1~2wt%)依次加入茶叶提取物中充分搅拌混合,待胶液溶解均匀后将结冷胶(占比0.01~5wt%)加入87℃的浸提液中充分混合搅拌70min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胶液(为方便操作,可添加占比0.5~1.5wt%的纯化水),之后加入甘油(5~20wt%)、PEG-400(1~10wt%)继续溶解保温30min,再用刮板除去溶液表层气泡,即得所需胶液; [0019] d)软胶囊制备:利用所得胶液进行软胶囊的制备,常规软胶囊制备方法包括滴制法和压制法,均适用于茶叶植物软胶囊的生产加工,所述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常规软胶囊生产工艺、优化及调整后的软胶囊生产方法等。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壳,主要以茶叶提取物为基础原料,辅以改性茶纤维,并配合使用不同粘度的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卡拉胶、结冷胶、增塑剂等,制备出的胶囊成品有良好的可塑性与粘弹性、不易变形和粘连、破损率低、稳定性好、崩解时限及重金属含量等各项理化指标均满足《中国药典》及相关标准。针对已有植物胶囊普遍采用较多组分的问题,本发明从茶叶提取物及相配伍的辅料优选出发,以较少组分制备出符合各项标准的茶叶植物软胶囊,克服了现有技术缺陷,提高了产品品质,成型效果好、表面光洁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并含有多种茶叶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和保健功效,克服了传统明胶胶囊壳易渗漏、崩解迟缓、粘连及交联反应、适用人群范围较小、污染风险高等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1] 1)本发明的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粘弹性、不易变形和粘连、破损率低、外表呈天然棕褐色提高了内容物的避光性,并较大程度克服了明胶胶囊的产品缺陷,具有适用性广、无交联反应风险和稳定性高的优点。相关理化指标包括密封性、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及重金属含量等符合药典及相关国家标准。 [0022] 2)本发明的茶叶植物软胶囊壳与内容物间具有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当填充油溶性悬浊液、乳浊液及半固体内容物时均可避免内含组分在囊壳与内容物间的迁移,性质稳定。 [0023] 3)本发明的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富含多种茶叶内含活性物质,有特殊茶香味,具有一定药理活性和保健功效,并能增强某些内容药物的生物功效。 [0024] 4)该新型茶叶植物软胶囊壳可以利用现有明胶胶囊设备进行加工,无需大幅改变原有加工工艺参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5] 5)本发明以茶叶提取物及改性茶纤维、亲水性胶体为基本原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且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行、易于实现规模化落地生产。 [0027]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29] 实施例1、 [0030]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茶叶植物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0031] a)茶叶提取物制备:采摘后的茶叶经清洗、干燥、粉碎、过40目筛后得到茶叶粉,茶叶粉按1:40(w/v,g/ml)与0.06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即每1克茶叶粉配40毫升0.06mol/L氢氧化钠溶液;90~100℃水浴浸提60min,每5min振荡一次提取液;水浴浸提后过滤浓缩,将所得浓缩液用盐酸调至pH=5.8,得茶叶提取物。 [0032] b)改性茶纤维制备:取5g洗涤至中性并经热风干燥后的茶渣于带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75%乙醇50ml,20%NaOH溶液50ml,碱化温度30℃,200r/min下进行碱化反应90min。结束后,加入75%的乙醇及氯乙酸,逐渐升温至70℃反应30min。加入1.5g NaOH于反应体系中,恒温70℃,搅拌反应150min。用冰醋酸(或0.1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和反应液至pH 7.0~7.5。减压抽滤,3倍75%乙醇洗涤3次,再用95%乙醇洗涤1次,60℃烘干即得改性茶纤维。 [0033] c)胶液制备:取定量茶叶提取物在87℃水浴中预热10min后,在快速搅拌下,以茶叶提取物质量为基准,分别加入占比6wt%和3wt%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卡拉胶,然后将改性茶纤维(占茶叶提取物质量0.08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占茶叶提取物质量0.05wt%)依次加入茶叶提取物中充分搅拌混合,待溶解均匀后将结冷胶(占比0.2wt%)加入87℃的浸提液中充分混合搅拌70min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胶液(为方便操作,可添加占比0.5~2wt%的纯化水),之后加入甘油(6wt%)、PEG-400(3wt%)继续溶解保温30min,再用刮板除去溶液表层气泡,即得所需胶液。 [0034] d)软胶囊制备:利用所得胶液进行软胶囊的制备,常规软胶囊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滴制法和压制法,均适用于本发明所述茶叶植物软胶囊的生产加工。 [0035] 实施例2、 [0036]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茶叶浸提后的茶渣采用酶解处理工艺,其余制备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区别之处为: [0037] a)茶渣酶解:将20%NaOH(或2%稀硫酸溶液)溶液与洗涤至中性并经干燥后的茶渣10:1混合,(液体10mL对应固体1g)在120℃水浴中微沸30min后过滤水洗至中性备用。向250ml具塞三角瓶中分别加入2g洗涤至中性的茶渣纤维和100U的纤维素酶,再加入100ml 0.2mol/L,pH值为4.8的HAc-NaAc缓冲液,将其放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在50℃下反应24~ 48h。酶解完成,过滤除去茶渣将酶解液并入茶叶提取液中,进行下一步胶液的制备。 [0038] b)胶液制备:取定量茶叶提取物于87℃水浴中预热10min后,在快速搅拌下,以茶叶提取物质量为基准,分别加入6wt%的不同粘度羧甲基纤维素(高粘度CMC与低粘度CMC质量比为0.02~1),2.6wt%的卡拉胶充分搅拌混合。待胶液溶解均匀后将0.08wt%结冷胶加入浸提液中充分混合60min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胶液,加入甘油(3wt%)、少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等继续溶解保温30min,用刮板除去溶液表层气泡,即得所需胶液;其余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0039] 实施例3、 [0040] 制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软胶囊对茶叶渣纤维的酶解方式不同,其它制备工艺基本同实施例2。本实施例将酶解茶渣的纤维素酶调整为聚半乳糖醛酸酶、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蛋白酶等多酶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协同起作用。 [0041] 实施例4、 [0042] 相比于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将浸提后所剩茶渣的改性处理调整为直接弃去,并将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卡拉胶、结冷胶等胶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替换为海藻酸钠、琼脂、微晶纤维素、黄原胶、瓜尔胶、槐豆胶、魔芋胶、阿拉伯胶、果胶、变性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也能达到良好实施效果,其余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0043] 实施例5、 [0044] 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增加实施效果,在胶液制备过程中添加了能在水溶液中水解出钾离子、或钠离子、或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铵盐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盐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枸橼酸钾、枸橼酸钠、枸橼酸镁、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取定量茶叶提取物在87℃水浴中预热10min后,在快速搅拌下,以茶叶提取物质量为基准,分别加入占比6wt%和2.8wt%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卡拉胶,然后将改性茶纤维(占茶叶提取物质量0.08wt%)、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5wt%)依次加入茶叶提取物中充分搅拌混合,待溶解均匀后将结冷胶(占比0.2wt%)加入87℃的浸提液中充分混合搅拌70min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胶液(为方便操作,可添加占比0.5~2wt%的纯化水),之后加入枸橼酸钾饱和溶液(占比0.008wt%)、甘油(5wt%)、PEG-400(3wt%)继续溶解保温30min,再用刮板除去溶液表层气泡,即得所需胶液。其余制备工艺保持不变。 [0045] 实施例6、 [0046] 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在胶液制备过程中为了增加实施效果还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卵磷脂、脂肪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磺酸化物、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级脂肪酸盐、吐温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区别为:取定量茶叶提取物于85℃水浴中预热10min,在快速搅拌下,以茶叶提取物质量为基准,分别加入占比6wt%和3wt%的羧甲基纤维素和卡拉胶、待胶液溶解均匀后将结冷胶(0.08wt%)加入85℃的浸提液中充分混合搅拌60min使其形成均一稳定的胶液,之后加入甘油(5wt%)、十二烷基硫酸钠(0.002wt%)继续溶解保温30min,用刮板除去溶液表层气泡,即得所需胶液。其余制备工艺保持不变。 [0047] 实施例7、 [0048] 制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植物软胶囊需特别说明的是,实施例1及实施例2胶液制备过程中的甘油、PEG-400等均可替换为山梨醇、聚乙二醇类(包括但不限于PEG-400、PEG-4000、PEG-6000、PEG-8000)、油酸酰胺磺酸钠、丙二醇、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使用,其它制备工艺基本保持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