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 |
|||||||
申请号 | CN201480021402.8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申请人 | 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板垣哲朗; 草原佳树; 藤桥岳; 须磨俊辅; |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锌离子从 氧 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 硅 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这种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当将所述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4时,Q3+Q4≥0.6且Q4/(Q3+Q4)≥0.5,另外,通过该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为3%以下。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其是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其特征在于, |
||||||
说明书全文 | 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 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更详细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使用于要求紫外线屏蔽功能的化妆水、防晒凝胶(gel)、乳液、乳霜、粉底霜、口红、胭脂、眼睑膏等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4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88864号、2013年4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88752号、2013年5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1010号、2013年5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11009号、以及2013年10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27470号主张优先权,并将这些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0003] 紫外线成为使树脂或橡胶等很多物质劣化的原因,并且,对于人体而言,不仅成为晒黑(suntan)或日光烧伤(sunburn)的原因,还有可能成为老化现象或皮肤癌的原因。因此,紫外线屏蔽剂在薄膜、涂料、化妆材料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0005] 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存在:有可能因热或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而劣化;仅靠1种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无法吸收宽带紫外线,因此需要组合使用紫外线的吸收波长不同的多种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等问题。 [0006] 另一方面,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具有如下优点:吸收与其所含的无机粒子本身的带隙相对应的波长的紫外线的效果;通过因无机粒子所具有的折射率而产生的散射来屏蔽紫外线,因此不存在因热或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劣化,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且能够屏蔽宽带波长区域的紫外线。 [0007] 然而,在具有这种优点的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中,不仅是紫外线,可见光线也会散射,因此若将这种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大量调配于化妆材料等中,则存在容易发白的问题,因此,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将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与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适当地组合而进行利用。 [0008] 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一般使用氧化钛、氧化锌等。尤其,氧化锌能够屏蔽UV-A区域(320nm~400nm)至UV-B区域(280nm~320nm)的宽带波长区域的紫外线。 [0009] 例如,若在氧化锌与氧化钛之间比较使与粒子表面接触的物质氧化的光催化活性,则氧化锌的光催化活性非常低。并且,氧化锌的折射率为2.0,比氧化钛的折射率2.7低,因此纳米粒子化时,透明性优异。因此,氧化锌作为紫外线屏蔽剂而受到注目。 [0012] 如此,在氧化锌粒子中,尤其锌离子的释放及高的光催化活性成为显著的问题。 [0013] 并且,与油系化妆品相比,水系化妆品无发粘感,可以得到爽快的使用感,因此近年来,尤其作为防晒霜、乳液、乳霜等各种化妆材料而进行使用。当在这些水系化妆材料中使用氧化锌时,溶出的锌离子与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增稠剂等水溶性高分子等进行反应,有可能产生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问题,因此,存在配方的自由度受到限制的问题。 [0014] 例如,若同时使用作为增稠剂而通用的卡波姆(carbomer)(羧基乙烯聚合物)和-氧化锌,则溶出的锌离子与卡波姆的羧酸根(COO)进行反应,从而存在卡波姆的凝胶结构被破坏、粘度下降的问题。 [0015] 如此,为了解决氧化锌所具有的问题,提出了用无机氧化物包覆氧化锌的各种物质。 [0017] 并且,提出了如下方法:使作为原料的氧化锌与含有不含有机基团及卤素的硅酸或能够生成硅酸的前体、水、碱及有机溶剂的二氧化硅包覆形成用组合物接触,由此得到耐候性不会因光催化作用而劣化的二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专利文献2)。 [0018] 并且,提出了如下方法:通过有机聚硅氧烷类及硅酮化合物(但是,硅烷化合物除外)中的至少1种,以非气相状态包覆氧化锌粉末之后,在氧化性气氛下以600~950℃的温度进行煅烧,由此得到被氧化硅包覆的活性抑制型氧化锌粉末(专利文献3)。 [0019] 现有技术文献 [0020] 专利文献 [002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51885号公报 [002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582439号公报 [0023]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187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0024]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25] 但是,在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方法中,没有对锌离子的溶出进行任何研究,因此即使对氧化锌实施有基于二氧化硅的包覆处理,也会存在难以充分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中释放的问题。 [0026]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方法中,用有机聚硅氧烷类及硅酮化合物包覆氧化锌粉末的表面之后,为了使这些有机聚硅氧烷类及硅酮化合物氧化而在氧化锌粉末的表面形成氧化硅的被膜,需要在6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煅烧。但是,该高温的煅烧会促进氧化锌的晶体生长,因此存在难以使用于一次粒径小的、例如50nm以下的二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问题。 [0027]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 [0028]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29]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通过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则成为所谓的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该氧化硅被膜能够阻止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并且发现若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则紫外线屏蔽功能得到提高,透明性也优异,并且还可以消除因锌离子的溶出而产生的问题,以至于完成本发明。 [0030] 即,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其中,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当将所述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3 3 4 4 3 4 4 3 4 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Q +Q≥0.6且Q /(Q+Q)≥0.5。 [0031] 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0032] 当将所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浸渍于氢离子指数为5的水溶液中时,在所述水溶液中溶出的锌的溶出率优选为60质量%以下。 [0033] 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中,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550℃以下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 [0034] 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 [0035] 优选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还含有增稠剂。 [0036] 本发明的化妆材料是在基剂中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而成。 [0037] 并且,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其中,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当将所述氧化硅被膜中3 3 4 4 3 4 4 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Q +Q≥0.6且Q / 3 4 (Q+Q)≥0.5,通过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brilliantblue)的分解率为3%以下。 [0038] 所述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0039] 当将所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浸渍于氢离子指数为5的水溶液中时,在所述水溶液中溶出的锌的溶出率优选为20质量%以下。 [0040] 优选所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用硅酮树脂对所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而成。 [0041] 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中,使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小于600℃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 [0042] 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 [0043] 优选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还含有增稠剂。 [0044] 本发明的化妆材料是在基剂中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而成。 [0045] 发明效果 [0046] 根据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由于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将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另外,当将氧化硅被膜中的硅3 3 4 4 3 4 4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满足Q +Q≥0.6且Q / 3 4 (Q+Q)≥0.5,因此通过该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能够抑制锌离子从该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因此,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047]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由于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550℃以下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制作出能够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048] 根据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由于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因此能够抑制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所含的锌元素以锌离子形态向外溶出。因此,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组合物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049] 根据本发明的化妆材料,由于在基剂中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因此能够抑制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中所含的锌元素以锌离子形态向外溶出。 [0050] 因此,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051] 根据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由于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将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另外,当将氧化硅被膜中的硅3 3 4 4 3 4 4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设为Q +Q≥0.6且Q / 3 4 (Q+Q)≥0.5,将通过该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设为3%以下,因此氧化锌粒子的表面会被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均匀地覆盖,因此,能够抑制锌离子从该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因此,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052] 根据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由于使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小于600℃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用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均匀地覆盖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因此,能够制作出能够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053] 根据本发明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由于含有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因此能够抑制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所含的锌元素以锌离子形态向外溶出。因此,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组合物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附图说明 [0055]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NMR谱的图。 [0056]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及比较例17的卡波姆水溶液各自在40℃下的粘度的经时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0057] 对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以及化妆材料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9] [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060] (第一实施方式) [0061]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3 3 4 4 当将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 3 4 4 3 4 Q+Q≥0.6且Q /(Q+Q)≥0.5。 [0062]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在此,当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小于50质量%时,无法得到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效果,因此,若要得到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效果,则必须使用大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超过90质量%,则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比例变得过高,其结果,无法用氧化硅被膜充分覆盖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因此不优选。 [0063]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0064] 在此,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限定于上述范围内的原因是,当平均粒径小于3nm时,粒径变得过小,因此所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能高,因此,容易相互凝聚,难以合成出所希望的形状及尺寸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径超过500nm,则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本身的透明性容易下降,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使用于化妆材料等时,有可能损害可见光线区域的透明性。 [0065] 另外,在此所说的“平均粒径”是指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等观察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时,选出规定数量例如200个或100个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测定这些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每一个的最长的直线部分(最大长径),将这些测定值进行权重平均而求出的数值。 [0066] 在此,当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彼此凝聚时,不是测定该凝聚体的凝聚粒径,而是测定规定数量的构成该凝聚体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粒子(一次粒子),将其作为平均粒径。 [0067] 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浸渍于氢离子指数为5的水溶液中1小时时,在所述水溶液中溶出的锌的溶出率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下。 [0068] 在此,将锌的溶出率设为60质量%以下的原因是,若锌的溶出率超过60质量%,则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本身的稳定性下降,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溶出的锌离子与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增稠剂等水溶性高分子等进行反应,发生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因此不优选。 [0069] 该锌溶出率例如能够通过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分散于pH=5的缓冲液中,搅拌1小时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并通过ICP发光分析装置测定液相的锌浓度来进行测定。 [0070] 作为pH=5的缓冲液,只要是能够使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的缓冲液即可,例如适合使用混合0.1M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500ml和0.1M氢氧化钠水溶液226ml之后,加入水而将整体量设为1000ml的缓冲液。 [0071]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说明。 [0072] “氧化锌粒子” [0073] 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优选为5nm以上且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且40nm以下。 [0074] 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够通过与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相同的方法来求出,即,当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等观察该氧化锌粒子时,从显微镜的视场选出规定数量例如200个或100个氧化锌粒子,测定这些氧化锌粒子每一个的最长的直线部分(最大长径),将这些测定值作为权重平均来求出。 [0075] 在此,当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小于1nm时,由于氧化锌的晶体结构为空间群No.186、P63mc、a=0.32498nm、c=0.52066nm,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结晶性,氧化锌的紫外线屏蔽性能下降,因此不优选。 [0076] 一般,当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充分小于光的波长时,即,在下述式(其中,α:粒径参数,D:粒径,λ:光的波长)中,α<<1成立时,一般α<0.4成立时,成为瑞利散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粒径比其大时,成为米氏散射。 [0077] α=πD/λ......(1) [0078] 如此,在可见光线的波长区域(400nm~800nm)中,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下时,成为散射强度相对低的瑞利散射,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超过50nm,则4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线的散射强度也变高,因此,在调配了该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化妆材料中,对于可见光线,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0079] 作为氧化锌粒子的合成法,只要是能够合成出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的氧化锌粒子的方法,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法国法(间接法)、美国法(直接法)等干式法、或德国法等湿式法等。 [0080] “氧化硅被膜” [0081] 氧化硅被膜只要越是满足后述的“当将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4 3 4 4 3 4 下的存在比设为Q时,Q +Q≥0.6且Q /(Q+Q)≥0.5”,缩合度越高,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0082] 关于氧化硅的缩合度,能够通过对于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固体29SiMAS-核磁0 1 2 3 4 共振(NMR)光谱法测定NMR谱,并由该NMR谱的峰值面积比测定归属于Q、Q、Q、Q、Q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来轻松地得知。 [0083] 在此,Qn(n=0~4)是指根据与作为氧化硅的构成单元的SiO4四面体单元的氧原子中的交联氧原子即2个Si键合的氧原子的数量而决定的化学结构。 [0084] 将归属于这些Q0、Q1、Q2、Q3、Q4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标记为Q0、Q1、Q2、Q3、Q4。0 1 2 3 4 其中,Q+Q+Q+Q+Q=1。 [0085] 当将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4 3 4 4 3 4 Q时,Q +Q≥0.6且Q /(Q+Q)≥0.5。 [0086] 在此,当满足Q3+Q4≥0.6但Q4/(Q3+Q4)小于0.5(Q4/(Q3+Q4)<0.5)时、或者满足4 3 4 3 4 3 4 Q/(Q+Q)≥0.5但Q+Q小于0.6(Q +Q<0.6)时,无法充分进行氧化硅被膜中的氧化硅的缩合,因此,无法得到致密的被膜,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得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锌离子的溶出抑制效果,因此不优选。 [0087] (第二实施方式) [0088] [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089]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是通过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3 3 4 4 下,当将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 3 4 4 3 4 Q+Q≥0.6且Q /(Q+Q)≥0.5,通过该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为3%以下。 [0090] 另外,致密的氧化硅被膜的“致密性”与氧化硅的“缩合度”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氧化硅的缩合度越高,氧化硅被膜的致密性越高。 [0091] 即,在此所说的致密的氧化硅被膜的“致密的”是指越是满足Q3+Q4≥0.6且Q4/3 4 (Q+Q)≥0.5,氧化硅的缩合度越高的状态的氧化硅被膜。 [0092]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在此,当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小于50质量%时,无法得到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效果,因此,若要得到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效果,则必须使用大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超过90质量%,则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比例变得过高,其结果,无法用氧化硅被膜充分覆盖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因此不优选。 [0093]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0094] 在此,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限定于上述范围内的原因是,当平均粒径小于5nm时,粒径过小,因此所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能高,因此,容易相互凝聚,难以合成出所希望的形状及尺寸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径超过500nm,则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本身的透明性容易下降,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使用于化妆材料等时,有可能损害可见光线区域的透明性、或者有可能产生发涩等而导致使用感恶化。 [0095] 另外,在此所说的“平均粒径”是指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等观察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时,选出规定数量例如200个或100个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测定这些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每一个的最长的直线部分(最大长径),并将这些测定值权重平均而求出的数值。 [0096] 在此,当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彼此凝聚时,不是测定该凝聚体的凝聚粒径,而是测定规定数量的构成该凝聚体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粒子(一次粒子),将其作为平均粒径。 [0097] 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浸渍于氢离子指数(pH)为5的水溶液1小时时,在所述水溶液中溶出的锌的溶出率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 [0098] 在此,将锌的溶出率设为20质量%以下的原因是,若锌的溶出率超过20质量%,则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本身的稳定性下降,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溶出的锌离子与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增稠剂等水溶性高分子等进行反应,发生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因此不优选。 [0099]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通过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 [0100] 在此,将通过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设为3%以下的原因是,若该亮蓝的分解率为3%以下,则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抑制,因此覆盖氧化锌粒子的氧化硅被膜的均匀性也高。 [0101] 另外,当亮蓝的分解率超过3%时,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得不到抑制,因此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局部被氧化硅被膜覆盖,氧化硅被膜的均匀性低。 [0102] 该亮蓝的分解率的测定方法如下。 [0103] 首先,制作亮蓝制备为规定含有率(例如5ppm)的亮蓝水溶液,从该亮蓝水溶液中向螺纹管采取规定量,在该采取的亮蓝水溶液中投入以氧化锌换算为该溶液质量的1质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进行超声波分散,以调整悬浮液。接着,隔开规定距离(例如10cm),向该悬浮液照射规定波长的紫外线规定时间(例如6小时)。 [0104] 作为紫外线照射灯,例如可以使用杀菌灯GL20(波长253.7nm,紫外线输出7.5W:东芝公司制)。 [0105] 接着,从照射了该紫外线的悬浮液中采取上清液,通过原子吸光光度法测定上述亮蓝水溶液及上清液各自的吸光光度光谱,使用这些测定值并通过下述式(1)计算亮蓝的分解率D。 [0106] D=(A0-A1)/A0......(2)(其中,A0为亮蓝水溶液(5ppm)的吸光光度光谱的吸收极大波长(630nm)处的吸光度,A1为上述上清液的吸光光度光谱的吸收极大波长处的吸光度。) [0107]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各构成要件进行详细说明。 [0108] “氧化锌粒子” [0109] 关于氧化锌粒子,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10] “氧化硅被膜” [0111] 氧化硅被膜只要越是满足后述的“当将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4 3 4 4 3 4 下的存在比设为Q时,Q +Q≥0.6且Q /(Q+Q)≥0.5”,缩合度越高,且通过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越成为3%以下,均匀性越高,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0112] 关于氧化硅的缩合度,能够通过对于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固体29Si MAS-核磁0 1 2 3 4 共振(NMR)光谱法测定NMR谱,由该NMR谱的峰值面积比测定归属于Q、Q、Q、Q、Q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来轻松地得知。 [0113] 在此,Qn(n=0~4)是指根据与作为氧化硅的构成单元的SiO4四面体单元的氧原子中的交联氧原子即2个Si键合的氧原子的数量而决定的化学结构。 [0114] 将归属于这些Q0、Q1、Q2、Q3、Q4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标记为Q0、Q1、Q2、Q3、Q4。0 1 2 3 4 其中,Q+Q+Q+Q+Q=1。 [0115] 当将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4 3 4 4 3 4 Q时,Q +Q≥0.6且Q /(Q+Q)≥0.5。 [0116] 在此,当满足Q3+Q4≥0.6但Q4/(Q3+Q4)小于0.5(Q4/(Q3+Q4)<0.5)时、或者满足4 3 4 3 4 3 4 Q/(Q+Q)≥0.5但Q+Q小于0.6(Q +Q<0.6)时,无法充分进行氧化硅被膜中的氧化硅的缩合,因此,无法得到致密的被膜,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得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锌离子的溶出抑制效果,因此不优选。 [0117] 该氧化硅被膜的均匀性能够根据通过上述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来进行评价。 [0118] 在此,若亮蓝的分解率为3%以下,则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抑制,因此包覆氧化锌粒子的氧化硅被膜的均匀性也高。 [0119] 另一方面,当亮蓝的分解率超过3%时,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得不到抑制,因此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局部被氧化硅被膜覆盖,氧化硅被膜的均匀性低。 [0120] 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可以是用硅酮树脂对其表面进行表面处理而成。 [0121]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用硅酮树脂进行表面处理,由此与油相、尤其是与硅酮油的亲和性变高,因此,可以更加轻松地调配于水包油型(W/O型)或油包水型(O/W)化妆材料中。 [0122] 即,将用硅酮树脂进行表面处理而成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调配于油相而作为水包油型或油包水型的化妆材料,由此能够抑制锌离子在水包油型(W/O型)或油包水型(O/W)化妆材料中的溶出。 [0123] 作为用于该表面处理的硅酮树脂的种类,只要能够用作化妆材料,则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甲基氢化聚硅氧烷、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硅油、氢化二甲基硅油(hydrogen dimethicone)、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基乙基二甲基硅油、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聚二甲基硅氧基乙基己基二甲基硅油、(丙烯酸酯/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硅油)共聚物、三乙氧基辛酰基硅烷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将这些混合2种以上而成的物质,还可以使用这些的共聚物。 [0124] 该表面处理中的硅酮树脂的表面处理量根据所使用的油相适当地进行调整即可,例如相对于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0125] [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 [0126] (第一实施方式) [0127] 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为具有如下工序的方法: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氧化锌悬浮液;反应工序,在该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及热处理工序,在200℃以上且550℃以下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 [0128] “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 [0129] 是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氧化锌悬浮液的工序。 [0130] 在此,作为使氧化锌粒子悬浮的溶剂,只要是能够使氧化锌粒子悬浮的溶剂,则并没有特别限定,除了水以外,还可以适合使用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辛醇等醇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γ-丁内酯等酯类;二乙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丁醚(丁基溶纤剂)、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等醚类。 [0132] 这些溶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133] 该氧化锌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0134] 在此,将氧化锌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设为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原因是,当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小于1质量%时,与该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含量相比,需要去除大量溶剂,成本有可能变高。另一方面,若含有率超过80质量%,则悬浮液的粘性增加(增稠)而导致氧化锌粒子的分散稳定性下降,氧化锌粒子有可能容易沉降。 [0135] 作为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悬浮方法。例如,可以适合使用利用氧化锆珠等介质的珠磨机、球磨机、均质器、分散器、搅拌机等。作为悬浮处理所需时间,只要是氧化锌粒子足以均匀地悬浮于溶剂中的时间即可。 [0136] 此时,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分散剂。 [0137] “反应工序” [0138] 是在上述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搅拌30分钟以上且24小时左右而使其进行反应的工序。 [0139] 在此,限定于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氧化硅的缩合度高的致密的氧化硅被膜。 [0140] 在此,当代替烷氧基硅烷而使用硅酸碱金属盐时,难以提高氧化硅被膜中的氧化硅的缩合度,无法得到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因此不优选。 [0141] 并且,将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限定于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原因是,若寡聚物的链长长,则寡聚物间的距离容易扩开,当为11聚体以上时,即使在包覆氧化锌粒子之后进行热处理,被膜中的氧化硅也不会充分缩合,因此无法得到致密的氧化硅被膜,有可能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溶出抑制效果。 [0142] 作为上述烷氧基硅烷,优选四烷氧基硅烷,作为上述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优选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 [0143] 该四烷氧基硅烷以下述通式(3)表示。 [0144] Si(OR)4......(3) [0146] 作为这种四烷氧基硅烷,可以举出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正丙氧基硅烷、四异丙氧基硅烷、四正丁氧基硅烷、四异丁氧基硅烷、四仲丁氧基硅烷、四叔丁氧基硅烷、四苯氧基硅烷、单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丁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单戊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单己氧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氧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氧基二丁氧基硅烷等。 [0148] 这些四烷氧基硅烷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149] 并且,上述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能够通过在1种或2种以上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单体中添加水并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水解缩合而得到。 [0150] 这种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以MKC硅酸酯MS51(三菱化学(股)公司制)、硅酸甲酯51(平均4聚体)、硅酸甲酯53A(平均7聚体)、硅酸乙酯40(平均5聚体)、硅酸乙酯48(平均10聚体)(以上为扣耳扣特(COLCOAT)公司制)等进行市售。 [0151] 上述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优选以换算成氧化硅时相对于氧化锌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成为1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方式进行添加。 [0152] 以促进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水解或缩聚反应的目的而添加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使用公知的酸催化剂或碱性催化剂(作花济夫著,“溶胶-凝胶法的科学”,AGNE承风社,9章(参考第154页~第173页))。 [0153] 作为该酸催化剂的例子,可以举出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醋酸、草酸、乳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其中,可适合使用无机酸、尤其是盐酸。并且,上述酸催化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154] 作为该碱性催化剂的例子,可以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铈、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吡啶、吡咯、哌嗪、吡咯烷、哌啶、皮考林、氨、甲胺、乙胺、丙胺、丁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丁胺、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二甲基单乙醇胺、单甲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氮杂环辛烷、二氮杂环壬烷、二氮杂环十一碳烯、尿素、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胆碱等。 [0155] 在这些之中,可适合使用氨、有机胺类、氢氧化铵类。这些碱性催化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156] 这些催化剂可以使用酸催化剂、碱性催化剂中的某一种,可适合使用作为亲电子反应的酸催化剂。 [0157] 反应温度只要是迅速进行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水解或缩聚反应的温度,则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且60℃以下。 [0158] 关于水的添加量,只要添加水解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所需的量以上,即添加水解率成为100%以上的量即可。 [0159] 由此,可以得到进行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水解反应的同时,还进行缩合反应的反应液。 [0160] 通过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加压过滤、离心分离等,对上述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而得到固体状的反应物。 [0161] “热处理工序” [0162] 是在200℃以上且550℃以下的温度下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0163] 为了促进氧化硅被膜的致密化,反应物的热处理优选为250℃以上且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且500℃以下。 [0164] 在此,将热处理温度限定于200℃以上且550℃以下的原因是,当小于200℃时,无法得到充分缩合的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得到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效果。另一方面,若超过550℃,则形成有氧化硅被膜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彼此结合而成为粗大粒子、或者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其结果,当使用调配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化妆材料时,有可能无法在可见光区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0165] 当进一步用硅酮树脂对如此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时,可以利用将热处理工序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硅酮树脂直接混合的方法(干式处理法)、或使热处理工序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含有硅酮树脂的溶剂中,接着去除溶剂,接着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湿式处理法)等公知的方法。 [0166] 热处理工序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当分散于含有硅酮树脂的溶剂中时,在溶剂中优选以成为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的方式混合,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通过以该范围进行混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0167] 加热处理优选在100℃以上且300℃以下进行。通过在该范围内进行加热处理,能够用硅酮树脂对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且能够抑制硅酮树脂的热分解及氧化锌晶体的生长。 [0168] 根据以上,能够制作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169] (第二实施方式) [0170] 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是具备以下工序的方法: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使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反应工序,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及热处理工序,在200℃以上且小于600℃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 [0171] 在此,表面改性氧化锌是指被容易均匀地包覆氧化锌粒子、且具有柔软性的氧化硅层包覆的氧化锌。 [0173] 在此所使用的表面改性氧化锌能够如下进行制作。 [0174] 使用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在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的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成相对于所述氧化锌粒子以氧化硅换算为3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氧化硅层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 [0175] 在此,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是指在水系溶剂中溶解有硅酸碱金属盐的水系溶液,该水系溶剂是指含有50质量%以上的水的溶剂。 [0176] 作为除水以外的溶剂,并没有任何限定,若考虑与水的相容性,则优选水溶性的一元醇或多元醇等极性溶剂。 [0177] 作为硅酸碱金属盐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选自正硅酸钠盐、正硅酸钾盐、偏硅酸钠盐、偏硅酸钾盐、硅酸钠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0178] 在此,首先,制备能够生成相对于氧化锌粒子以氧化硅换算为3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氧化硅层的量的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在该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中加入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的氧化锌粒子并进行搅拌而制成含有氧化锌粒子的悬浮液。 [0179] 若铝酸钠、硝酸铝、硫酸铝、硫酸氧钛等铝或钛的水溶性化合物共存于该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中,则能够使氧化硅层含有氧化铝、氧化钛等。 [0180] 接着,在该含有氧化锌粒子的悬浮液中添加盐酸等酸来将该含有氧化锌粒子的悬浮液的氢离子指数(pH)调整为6~9并静置。 [0181] 反应温度并没有特别限定,在氧化硅的析出速度的关系上,优选为4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70℃以下。 [0182] 由此,氧化硅在该悬浮液中所含的氧化锌粒子的表面上析出,成为表面上形成有氧化硅层的表面改性氧化锌。 [0183] 接着,对该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并使用水等溶剂清洗所得到的固形物,另外,为了其后的工序而除去水分。作为除去这些水分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在1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并且,当在80℃以下的低温下进行去除时,优选减压干燥。 [0184] 对于如此去除水分而得到的干燥物也可以施加热处理工序。 [0185] “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 [0186] 关于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代替氧化锌粒子而使用表面改性氧化锌,除此以外,以作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锌悬浮液制作工序为基准。 [0187] “反应工序” [0188] 是在上述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进行30分钟以上且24小时左右的搅拌而使其进行反应的工序。 [0189] 在此,限定于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原因是,为了得到氧化硅的缩合度高的致密的氧化硅被膜。 [0190] 在此,当代替烷氧基硅烷而使用硅酸碱金属盐或三烷氧基硅烷时,难以提高氧化硅被膜中的氧化硅的缩合度,从而难以得到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因此不优选。 [0191] 并且,将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限定于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原因是,若寡聚物的链长长,则寡聚物间的距离容易扩开,当为11聚体以上时,即使在包覆表面改性氧化锌之后进行热处理,被膜中的氧化硅也不会充分缩合,因此无法得到致密的氧化硅被膜,有可能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溶出抑制效果。 [0192] 作为上述烷氧基硅烷,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93] 并且,上述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94] 上述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优选以换算成氧化硅时相对于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成为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方式添加。 [0195] 以促进四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四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的水解或缩聚反应为目的而添加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使用公知的酸催化剂或碱性催化剂(作花济夫著,“溶胶-凝胶法的科学”,AGNE承风社,9章(参考第154页~第173页))。 [0196] 关于该酸催化剂的例子,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97] 关于该碱性催化剂的例子,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98] 反应温度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199] 水的添加量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200] 由此,得到进行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的水解反应的同时,还进行缩合反应的反应液。 [0201] 通过常压过滤、减压过滤、加压过滤、离心分离等,对上述反应液进行固液分离,由此得到固体状的反应物。 [0202] “热处理工序” [0203] 是在200℃以上且小于600℃的温度下对上述反应物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0204] 为了促进氧化硅被膜的致密化,反应物的热处理更优选为250℃以上且小于600℃,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且500℃以下。 [0205] 在此,将热处理温度限定于200℃以上且小于600℃的原因是,当小于200℃时,无法得到充分缩合的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其结果,有可能无法充分得到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当为600℃以上时,形成有氧化硅被膜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彼此结合而成为粗大粒子、或者氧化锌的晶粒生长,其结果,当使用调配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化妆材料时,有可能无法在可见光区域得到充分的透明性。 [0206] 当进一步用硅酮树脂对如此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时,以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为基准。 [0207] 根据以上,能够制作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208] [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 [0209] 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含有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 [0210] 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0211] 在此,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限定于上述范围内的原因是,当平均粒径小于3nm时,粒径过小,因此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面能高,因此,容易相互凝聚,难以维持所希望的形状及尺寸,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径超过500nm,则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本身的透明性容易下降,当将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使用于化妆材料等时,有可能损害可见光线区域的透明性或产生发涩等而导致使用感恶化。 [0212]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分散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8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m以上且500nm以下。 [0213]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只要为了得到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性能而适当地进行调整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0214] 在此,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设为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原因是,当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小于1质量%时,该组合物有可能无法显现出充分的紫外线屏蔽功能,因此,在将该组合物调配于化妆材料等时,为了显示出所希望的紫外线屏蔽功能,需要添加大量的组合物,有可能使制造成本升高,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含有率超过80质量%,则组合物的粘性增加而导致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分散稳定性下降,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有可能容易沉降,因此不优选。 [0215] 作为上述溶剂,只要是能够使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的溶剂,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合使用水、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辛醇、丙三醇等醇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γ-丁内酯等酯类;二乙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醚(乙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丁醚(丁基溶纤剂)、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等醚类。 [0216] 并且,还可以适合使用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酰丙酮、环己酮等酮类;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烃; [0217] 环己烷等环状烃;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胺类;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等链状聚硅氧烷类。 [0218] 并且,还可以适合使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己烷硅氧烷等环状聚硅氧烷类;氨基改性聚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氟改性聚硅氧烷等改性聚硅氧烷类。 [0219] 这些溶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221] 作为分散剂,可以适合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烷氧基硅烷或有机氯硅烷等硅烷偶联剂、聚醚改性硅酮、氨基改性硅酮等改性硅酮。这些分散剂的种类或量根据复合粒子的粒径或目标分散剂的种类适当地进行选择即可,可以仅使用上述分散剂中的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223] 作为增稠剂,当将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应用于化妆材料时,只要是使用于化妆材料的增稠剂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合使用明胶、酪蛋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白蛋白、淀粉等天然的水溶性高分子、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半合成高分子、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羧基乙烯聚合物)、聚丙烯酸盐、聚氧化乙烯等合成高分子、膨润土、合成锂皂石、蒙脱土等无机矿物等。这些增稠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224] 在这些增稠剂中,优选为合成高分子,更优选为卡波姆。 [0225] 在此,当使用卡波姆作为增稠剂时,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卡波姆的含有率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 [0226] 若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卡波姆的含有率小于0.01质量%,则有可能无法得到增稠效果,另一方面,若卡波姆的含有率超过10质量%,则粘度变得过高,从使用上的观点来看不优选。 [0227] 并且,当使用卡波姆作为增稠剂时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氢离子指数(pH)优选为5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6以上且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且9以下。通过将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pH设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粘度等的经时变化。 [0228] 另外,上述卡波姆(羧基乙烯聚合物)广泛用作水系化妆材料的增稠剂,但由于是利用羧基之间或羧酸根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增稠(凝胶化),因此若存在锌离子,则卡波姆的网络结构会被破坏,无法恒定保持粘性。因此,若在调整了粘度的卡波姆水溶液中混合数质量%的氧化锌,则会在数小时内进行低粘度化。 [0229] 并且,即使在使用被无机氧化物或树脂包覆而表面活性得到抑制的氧化锌时,大多情况下,在数小时至数日之内进行低粘度化或分相。因此,当同时使用卡波姆和氧化锌时,抑制或减少含这些的混合物的粘度下降成为问题。 [0230] 并且,当使用现有的被无机氧化物或树脂包覆而表面活性得到抑制的氧化锌来抑制卡波姆水溶液的粘度下降时,经过一定时间后的粘度下降通常比初期的粘度下降更成为问题。 [0231] 初期的粘度下降能够通过预先将卡波姆水溶液的粘度调整为高等来应对,但若粘度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中长期发生变化,则在流通阶段,化妆材料的性状发生变化,会损害经时稳定性。尤其,用无机氧化物或树脂实施了表面处理的氧化锌具有一定的溶出抑制效果,因此锌离子有可能经中长期而缓慢溶出。 [0232] 并且,以往,与含有卡波姆的组合物的粘度变化有关的报告例少,并且,即使有报告例,也只确认到在室温下抑制7日左右的粘度的经时变化。 [0233] 与现有的被无机氧化物或树脂包覆的氧化锌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使用锌溶出抑制效果更高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因此即使使用卡波姆作为增稠剂,粘度的经时下降也小,能够得到品质稳定性优异的组合物。 [0234] 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在促进条件下例如在40℃下保管时的300小时后的粘度除以初期粘度下降后的粘度例如15小时后的粘度之值优选为0.8以上且1.2以下。 [0235] 如此,通过将在促进条件下300小时后的粘度除以初期粘度下降后的粘度之值设在上述范围内,能够经中长期而维持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的粘度。 [0236] 当将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设为15质量%、该组合物设为厚度32μm的涂膜时,对于波长450nm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 [0237] 该透射率能够通过用棒涂布机将含有15质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涂布于石英基板上,形成厚度为32μm的涂膜,并使用SPF分析器UV-1000S(拉斯肥耳(Labsphere)公司制)测定该涂膜的分光透射率来求出。 [0238] 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使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上述溶剂中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 [0240] 作为分散处理所需时间,只要是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足以均匀地分散于上述溶剂中的时间即可。 [0241]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的具体例,分别对(1)使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作为非水溶性分散剂的硅酮树脂中而成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2)使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水中而成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进行说明。 [0242] “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 [0243]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是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硅酮树脂中而成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是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设为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设为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 [0244]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分散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8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m以上且500nm以下。 [0245] 本实施方式中,更优选使用用硅酮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246] 作为硅酮树脂,只要使用于化妆材料,则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环状硅酮树脂或直链状硅酮树脂等。 [0247] 作为这种硅酮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二甲基聚硅氧烷、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二苯基聚硅氧烷、甲基氢化聚硅氧烷等链状硅氧烷、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五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己烷硅氧烷、四甲基四氢化聚硅氧烷等环状硅氧烷、氨基改性硅酮、聚醚改性硅酮、烷基改性硅酮等改性硅酮、甲基三甲基硅油等。 [0248] 这些硅酮树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249]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分散剂。 [0250] 作为该分散剂,例如可以举出聚醚改性硅酮、聚丙三醇改性硅酮、氨基改性硅酮、苯基改性硅酮、烷基改性硅酮、甲醇改性硅酮、二甲基硅酮等改性硅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有机烷氧基硅烷、有机氯硅烷等硅烷偶联剂等。 [0251] 这些分散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252] 该分散剂的添加量相对于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范围。 [0253] 通过在上述范围内调整分散剂的添加量,即使在单独使用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的情况下,并且,即使在直接混合于化妆材料的情况下,在涂抹涂布于皮肤时,也能够充分确保透明性。 [0255] 该含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硅酮树脂组合物可以将其作为油相并与水性成分乳化而制成乳化组合物。 [0257] 作为高级醇,只要用作化妆材料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合使用正辛醇(capryl alcohol)、十二醇、硬脂醇、油醇、肉豆蔻醇、鲸蜡醇、胆固醇、植物甾醇等。这些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258] 作为高级脂肪酸,优选使用碳数12~24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例如可以适合使用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异硬脂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这些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260] 作为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硅酮树脂系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使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上述硅酮树脂中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 [0261] 作为这种分散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分散装置。作为这种分散装置,例如可以适合使用搅拌机、珠磨机、球磨机、均质器、超声波分散机、混炼机、三辊磨机、自转/公转混合机等。 [0262] 作为分散处理所需时间,只要是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足以均匀地分散于上述硅酮树脂中的时间即可。 [0263] “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 [0264]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是将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分散于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中而成的水系组合物,是含有1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的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并且含有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而成的水系组合物。 [0265]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分散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800nm以下,更优选为25nm以上且500nm以下。 [0266] 在此,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是指含有醇类和水的分散剂,作为醇类,可以举出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辛醇、丙三醇、1,3-丁二醇、丙二醇、山梨糖醇等碳数1~6的一元醇或多元醇。在这些之中,优选一元醇,尤其优选乙醇。 [0267] 当该水系组合物由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构成时,醇类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0268] 尤其,当醇类的含有率设为1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时,能够提高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在水系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及经时稳定性,因此优选。 [0269]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中还含有0.001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水溶性高分子,更优选含有0.00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0.01质量%以上且3质量%以下。此时,需要将各成分的含有率调整为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及水溶性高分子各自的含有率的合计不超过100质量%。 [0270] 当将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应用于化妆材料时,作为该水系组合物中所含的水溶性高分子,只要能够作为化妆材料的用途而使用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阿拉伯橡胶、海藻酸钠、酪蛋白、角叉菜胶、半乳聚糖、羧基乙烯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琼脂、黄原胶、榠栌子胶、愈疮胶、胶原蛋白、明胶、纤维素、葡聚糖、糊精、黄蓍树胶、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透明质酸钠果胶、茁酶多糖、甲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等。这些水溶性高分子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0271] 该水溶性高分子具有作为分散剂及粘度调整剂的作用,并且通过添加于水系组合物中,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及经时稳定性也得到提高。 [0272] 该水系组合物含有水溶性高分子时的醇类的含有率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0273] 在此,将水系组合物含有水溶性高分子时的醇类的含有率设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原因是,当含有率小于5质量%时,醇类的含量过少,因此水溶性高分子无法均匀地渗透于醇类,从而在水分中不均匀地溶胀,其结果,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分散性下降而难以进行处理,进而,水系组合物的经时稳定性下降,因此不优选。 [0274] 并且,若含有率超过20质量%,则水系组合物整体的粘性变高,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分散稳定性下降,并且水系组合物的经时稳定性也下降,因此不优选。 [0275]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能够通过在含有醇类的水系分散剂或含有醇类及水溶性高分子的水系分散剂中混合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接着,混合水并使其分散来得到。水的量只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即可,但若考虑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分散稳定性及经时稳定性,则优选15质量%以上且94质量%以下的范围。 [0276] 通过在上述范围内调整水的量,可以得到即使单独使用或混合于化妆材料中,涂抹涂布于皮肤时也能够充分确保透明性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 [0277] 也可以制成将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水系组合物作为水相并与油相混合而成的乳化系组合物。 [0278] [化妆材料] [0279] 本实施方式的化妆材料在基剂中含有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上述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 [0280] 当以紫外线屏蔽用途使用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时,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0281] 并且,当以紫外线屏蔽用途使用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时,优选使用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所含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为3nm以上且500nm以下,更优选为10nm以上且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 [0282] 该化妆材料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平均分散粒径优选为10n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20nm以上且8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m以上且500nm以下。 [0283] 使用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上述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化妆材料中所含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含有率只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即可,相对于化妆材料整体的质量,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通过以上述范围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能够充分确保透明感,而且也没有粗糙感等,能够得到使用感优异的化妆材料。 [0284] 本实施方式的化妆材料中,可以以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含有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美白剂等化妆材料中一般使用的添加剂等。 [0285] 作为该有机系紫外线屏蔽剂,例如可以举出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肉桂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樟脑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β,β′-二苯基丙烯酸酯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苯亚甲基丙二酸酯(benzal malonate)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咪唑啉类、双苯并唑(bisbenzoazolyl)衍生物、对氨基安息香酸(PABA)衍生物、亚甲基双(羟基苯基苯并三唑)衍生物等,可以选用选自它们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286] 并且,作为无机系紫外线屏蔽剂,除氧化锌以外的氧化物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钛、氧化铈等,可以适当地选用选自它们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287] 该化妆材料能够通过如以往在乳液、乳霜、粉底霜、口红、胭脂、眼睑膏等基剂中调配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来得到。 [0288] 另外,通过在以往难以配方的化妆水或防晒凝胶等水系化妆材料中调配上述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能够得到紫外线屏蔽能力、透明感及使用感优异的水系化妆材料。 [0289] 并且,通过将该化妆材料用作化妆品的成分,能够提供紫外线屏蔽能力、透明感及使用感优异的美容化妆品、彩妆化妆品、护肤化妆品等各种化妆品。尤其,适合于需要紫外线屏蔽能力的护肤化妆品的防晒霜等。 [0290]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将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另外,当将氧3 3 4 4 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设为满足 3 4 4 3 4 Q+Q≥0.6且Q /(Q+Q)≥0.5,因此通过由该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能够抑制锌离子从该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因此,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291]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将该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另外,当将氧化硅被膜中的3 3 4 4 3 4 4 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设为Q +Q≥0.6且Q / 3 4 (Q+Q)≥0.5,将通过该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设为3%以下,因此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被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均匀地覆盖,由此,能够抑制锌离子从该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因此,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292]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使氧化锌粒子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550℃以下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制作出能够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293]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制造方法,使用硅酸碱金属盐水系溶液,在平均粒径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的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成相对于所述氧化锌粒子以氧化硅换算为3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的氧化硅层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接着,使该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于溶剂中而制成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接着,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悬浮液中添加烷氧基硅烷及10聚体以下的烷氧基硅烷的寡聚物中的任意1种或2种以上、催化剂及水并使其进行反应,接着,在200℃以上且小于600℃的温度下对所得到的反应物进行热处理,因此能够用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均匀地覆盖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因此,能够制作出能够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溶出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294]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由于含有本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和溶剂,因此能够抑制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所含的锌元素以锌离子形态向外溶出。因此,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组合物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295] 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由于锌离子的溶出得到抑制,因此可以适合使用于水系分散体、油包水型(O/W型)分散体、水包油型(W/O)分散体、多层型(W/O/W型或O/W/O)分散体等的化妆材料、尤其是防晒霜。并且,当应用于聚酯或聚酰胺等树脂薄膜时,还可以适合用作树脂薄膜的紫外线屏蔽剂。 [0296] 另外,该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能够与卡波姆或卡波姆水溶液进行混合,因此能够提供使用感优异的水溶性组合物或非水溶性组合物。 [029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化妆材料,由于在基剂中含有本实施方式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本实施方式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因此能够抑制锌离子向外溶出。因此,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 [0298] 实施例 [0299]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0300] (第一实施方式) [0301] [实施例1] [0303] 接着,在该氧化锌甲醇悬浮液中,以相对于该氧化锌甲醇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10质量%的方式混合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甲醇及水。接着,在该混合液中加入1N的盐酸,制备混合液。 [0304] 该混合液中的氧化锌的含有率为5质量%,硅酸甲酯51、纯水及盐酸的摩尔比为1∶10∶0.1。 [0305] 接着,对该混合液进行加温而设为60℃,在该温度下保持3小时,使其进行反应。 [0306] 反应后,通过离心分离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状的反应物,得到产物A。 [0307] 接着,在500℃下对该产物A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实施例1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08] [实施例2] [0309] 将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的量设为相对于氧化锌粒子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20质量%,除此以外,以实施例1为基准,得到实施例2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10] [实施例3] [0311] 将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代替为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35nm;住友大阪水泥制),除此以外,以实施例1为基准,得到实施例3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12] [比较例1] [0313] 将以实施例1为基准而制作的未进行热处理的产物A作为比较例1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14] [比较例2] [0315] 混合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35nm;住友大阪水泥制)和水,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氧化锌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氧化锌水性悬浮液。 [0316] 接着,在该氧化锌水性悬浮液中,以相对于该氧化锌水性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9质量%的方式添加硅酸钠水溶液,并用力搅拌。所得到的悬浮液的pH为6.5。 [0317] 接着,在该悬浮液中加入1N的盐酸,将混合液的pH调整为7.0,并静置2小时。如此一来,硅的氧化物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上缓慢析出,形成被膜。 [0318] 接着,过滤该悬浮液,用水清洗所得到的固形物,另外,使用干燥器,在105℃下进行加热干燥,得到比较例2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19] [比较例3] [0320] 以相对于氧化锌水性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17质量%的方式添加硅酸钠水溶液,除此以外,以比较例2为基准,得到比较例3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21] [比较例4] [0322] 在500℃下,对以比较例2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比较例4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23] [比较例5] [0324] 在500℃下,对以比较例3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比较例5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25] [比较例6] [0326] 将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的量设为相对于氧化锌粒子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25质量%,除此以外,以实施例1为基准,得到产物X。 [0327] 接着,使用干燥器,在105℃下对该产物X进行加热干燥,得到比较例6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28] [评价] [0329] 进行实施例1~3及比较例1~6每一个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0330] (1)平均粒径 [0331]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选出100个并测定氧化锌每一个的最长的直线部分(最大长径),将这些测定值进行权重平均来计算出。 [0332] (2)红外分光(IR) [0333] 使用JASCO FT/IR-670Plus(日本分光制),利用KBr法进行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1 -1IR评价。在此,在1000~1200cm 和400~600cm 分别观测到源自Si-O-Si伸缩的吸收带和源自氧化锌的吸收带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设为“○”,未观测到这些吸收带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设为“×”。 [0334] (3)氧化硅的缩合度 [0335] 对于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固体29Si MAS-核磁共振(NMR)光谱法测定NMR谱,0 1 2 3 4 0 1 2 由该NMR谱的峰值面积比计算归属于Q、Q、Q、Q、Q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Q 、Q、Q、 3 4 Q、Q。 [0336] 计算出将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下的存在4 3 4 4 3 4 3 4 比设为Q时的Q +Q的值和Q /(Q+Q)的值,满足Q+Q≥0.6时设为“○”,不满足时设为 4 3 4 “×”,并且,满足Q/(Q+Q)≥0.5时设为“○”,不满足时设为“×”。 [0337] (4)锌溶出率 [0338] 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分散于pH=5的缓冲液中,搅拌1小时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并通过ICP发光分析装置测定液相的锌浓度。 [0339] 并且,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锌含量(mol)中溶出于上述液相的锌离子(mol)的比率作为锌溶出率(%)。 [0340] pH=5的缓冲液通过混合0.1M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500ml和0.1M氢氧化钠水溶液226ml之后,加入水而使整体量成为1000ml来进行制作。 [0341] 将这些评价结果示于表1。 [0342] [0343] 根据表1,确认到如下:与比较例1~6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相比,实施例1~3的3 4 4 3 4 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示氧化硅的缩合度的Q+Q值及Q /(Q+Q)值高,锌溶出率低。 [0344] “实施例4” [0345] 混合以实施例2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3质量份、抗坏血酸3质量份及水94质量份而制作混合液,并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 [0346] 该刚混合后的混合液和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均为白色,几乎未观察到变色。 [0347] “比较例7” [0348] 代替在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而使用以比较例5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对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价。 [0349] 所得到的混合液的刚混合后的色调为白色,但随着搅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色,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变为橙色。 [0350] “比较例8” [0351] 代替以实施例2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而使用在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对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价。 [0352] 所得到的混合液的刚混合后的色调为白色,但随着搅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色,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变为鲜艳的橙色。 [0353] 由实施例4、比较例7~8的结果确认到如下:与比较例7、8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氧化锌相比,实施例4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由于被致密的二氧化硅被膜包覆,因此维生素C的分解得到抑制,且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优异。即,确认到还可以适合使用于使用天然的美白剂等的有机性化妆品。 [0354] (第二实施方式) [0355] [实施例5] [0356] (1)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57] 混合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35nm;住友大阪水泥制)和水,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氧化锌的含有率为20质量%的氧化锌水系悬浮液。 [0358] 接着,将该氧化锌水系悬浮液加入相对于该氧化锌水系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的质量以氧化硅换算为5质量%的硅酸钠水溶液中,用力搅拌,制成悬浮液。 [0359] 接着,将该悬浮液加温至60℃之后,在该悬浮液中缓慢添加稀盐酸,调整pH成为6.5~7。其后,静置2小时,对该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并用水清洗所得到的固形物。在 150℃下干燥该固形物,并且在500℃下进行热处理(煅烧),制作出表面改性氧化锌A。 [0360] 接着,混合表面改性氧化锌A和甲醇,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表面改性氧化锌A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表面改性氧化锌A甲醇悬浮液。 [0361] 接着,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A甲醇悬浮液中,以相对于该表面改性氧化锌A甲醇悬浮液中的氧化锌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20质量%的方式混合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甲醇及水。接着,在该混合液中加入1N的盐酸。该混合液中的表面改性氧化锌A的含有率为5质量%,硅酸甲酯51、纯水及盐酸的摩尔比为1∶10∶0.1。 [0362] 接着,对该混合液进行加温而设为60℃,在该温度下保持3小时,使其进行反应。 [0363] 反应后,通过离心分离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状的反应物,得到产物A。 [0364] 接着,在500℃下对该产物A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实施例5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A。 [0365] [实施例6] [0366] 将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35nm;住友大阪水泥制)代替为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除此以外,以实施例5为基准,制作出实施例5的表面改性氧化锌B。 [0367] 接着,混合表面改性氧化锌B和2-丙醇,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表面改性氧化锌B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表面改性氧化锌B2-丙醇悬浮液。 [0368] 接着,将该表面改性氧化锌B2-丙醇悬浮液加温至60℃,一边搅拌一边添加氨水和水,调整pH成为10~11。另外,缓慢滴加四甲氧基硅烷2-丙醇溶液,继续搅拌6小时。 [0369] 该四甲氧基硅烷的滴加量以氧化硅换算相对于氧化锌为15质量%。并且,水为四甲氧基硅烷的120质量%。 [0370] 反应后,通过离心分离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状的反应物,得到产物B。 [0371] 接着,在500℃下对该产物B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实施例6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B。 [0372] [实施例7] [0373] 将硅酸钠水溶液从以氧化硅换算为5质量%代替为20质量%,除此以外,以实施例6为基准,制作出实施例7的表面改性氧化锌C。 [0374] 接着,使用该表面改性氧化锌C,以实施例6为基准,得到实施例7的产物C及氧化硅包覆氧化锌C。 [0375] [实施例8] [0376] 代替表面改性氧化锌A而使用SIH20-ZnO350(平均粒径35nm,SiO2/ZnO=17质量%;住友大阪水泥制)作为表面改性氧化锌,除此以外,以实施例5为基准,得到实施例8的产物D及氧化硅包覆氧化锌D。 [0377] [比较例9] [0378] 将以实施例5为基准而制作的未进行热处理的产物A作为比较例9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79] [比较例10] [0380] 混合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和水,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氧化锌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氧化锌水系悬浮液。 [0381] 接着,在该氧化锌水系悬浮液中,以相对于该氧化锌水系悬浮液中的氧化锌而言换算成氧化硅时成为30质量%的方式加入硅酸钠水溶液,并用力搅拌。 [0382] 另外,在该悬浮液中缓慢添加稀盐酸,在pH达到6.5~7.0的时刻停止添加,静置2小时。如此一来,硅的氧化物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缓慢析出,形成被膜。过滤该悬浮液,水洗所得到的固形物之后,使用干燥器,在105℃下加热干燥12小时,得到比较例10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83] [比较例11] [0384] 在500℃下,对以比较例10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得到比较例11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85] [比较例12] [0386] 在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200g中加入水并通过高速分散机进行搅拌混合,调整出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为10质量%的氧化锌浆料。 [0387] 在室温(25℃)下,一边搅拌该氧化锌浆料,一边添加以氧化硅换算为20质量%的硅酸钠水溶液30g(相对于氧化锌粒子而言以氧化硅形态为3质量%)。在添加硅酸钠水溶液期间添加盐酸,以使浆料的pH保持在7~8之间。其后,熟化15分钟。 [0388] 过滤熟化后的浆料,并水洗所得到的固形物,得到含有50质量%的氧化锌的饼状的固形物412g。 [0389] 不对该饼状的固形物进行干燥而加入2-丙醇1000g并进行搅拌、混合,将其浆料化。另外,在该浆料中加入脱离子水200g、含有28质量%的氨的氨水10g,进一步搅拌、混合,将pH调整为10~11。 [0390] 用连续式珠磨机UAM-015(壽產業公司制),一边搅拌如此得到的浆料,一边经6小时缓慢添加将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86.3g和2-丙醇42.5g混合而成的混合液。 [0391] 使用减压干燥器对所得到的浆料进行加热、减压,馏去水及2-丙醇。其后,进一步加热至150℃,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进行固化,得到比较例12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92] [比较例13] [0393] 混合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和甲醇,接着,进行超声波分散,调整氧化锌的含有率为12.5质量%的氧化锌甲醇悬浮液。 [0394] 接着,在该氧化锌甲醇悬浮液中加入相对于该氧化锌甲醇悬浮液中的氧化锌粒子的质量以氧化硅换算为20质量%的硅酸甲酯51(扣耳扣特公司制)、甲醇及水的混合液,接着,加入1N的盐酸,接着,进行加温而设为60℃,在该温度下保持3小时,使其进行反应。 [0395] 该反应液中的氧化锌的含有率为5质量%,硅酸甲酯51、纯水及盐酸的摩尔比为1∶10∶0.1。 [0396] 反应后,通过离心分离进行固液分离,并在120℃下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状的反应物,得到产物。 [0397] 接着,在500℃下对该固体状的干燥物进行2小时的热处理(煅烧),得到比较例13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 [0398] [评价] [0399] 进行实施例5~8及比较例9~13每一个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0400] (1)平均粒径 [0401]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选出200个并测定这些氧化锌每一个的最长的直线部分(最大长径),并将这些测定值进行权重平均来计算。 [0402] 作为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图像的一例,将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图像示于图1。 [0403] (2)红外分光(IR) [0404] 使用JASCO FT/IR-670Plus(日本分光制),利用KBr法进行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1 -1IR评价。在此,将在1000~1200cm 和400~600cm 分别观察到源自Si-O-Si伸缩的吸收带和源自氧化锌的吸收带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设为“○”,将未观测到这些吸收带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设为“×”。 [0405] (3)氧化硅的缩合度 [0406] 对于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通过固体29Si MAS-核磁共振(NMR)光谱法测定NMR谱,0 1 2 3 4 0 1 由该NMR谱的峰值面积比计算出归属于Q、Q、Q、Q、Q各自的环境的信号的面积比Q 、Q、 2 3 4 Q、Q、Q。 [0407] 计算出该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3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3、在Q4环境下的存在比设4 3 4 4 3 4 为Q时的Q +Q的值和Q /(Q+Q)的值。 [0408] 作为该NMR谱的一例,将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NMR谱示于图2。 [0409] 在该图2中,为了避免上下标不明确,将实际NMR谱测定数据Qd表示为“Qd”,将以d 2 3 4与该测定数据Q匹配的方式进行了波形分离的Q 、Q、Q表示为“Q2”、“Q3”、“Q4”,将波形 2 3 4 t 分离的NMR谱Q、Q、Q合计的NMR谱Q 表示为“Qt”。 [0410] 根据该图2,NMR谱Qt与实际测定数据Qd很好地一致。 [0411] (4)锌溶出率 [0412] 将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以成为0.05质量%的方式分散于pH=5的缓冲液中,搅拌1小时之后进行固液分离,并用ICP发光分析装置测定液相的锌浓度。 [0413] 并且,将在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锌含量(mol)中溶出于上述液相的锌离子(mol)的比率设为锌溶出率(%)。 [0414] pH=5的缓冲液通过混合0.1M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500ml和0.1M氢氧化钠水溶液226ml之后,加入水而使整体量成为1000ml来进行制作。 [0415] (5)亮蓝的分解率 [0416] 制作将亮蓝的含有率调整为5ppm的亮蓝水溶液,在该亮蓝水溶液15g中投入以氧化锌换算为0.15g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进行超声波分散来调整悬浮液,对该悬浮液以照射距离10cm照射6小时紫外线灯(中心波长:254nm),其后,采取上清液。 [0417] 接着,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述亮蓝水溶液及上清液各自的吸光光度光谱,使用这些测定值并通过上述式(1)计算出亮蓝的分解率D。 [0418] 将实施例5~8及比较例9~13每一个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材料组成等及评价结果示于表2及表3。 [0419] 并且,将在实施例6中所使用的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的锌溶出率和亮蓝的分解率的测定结果作为比较例14而示于表2及表3。 [0420] [0421] [表3] [0422] [0423] 根据表2及表3,确认到如下:与比较例9~13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相比,实施例3 4 4 3 4 5~8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表示氧化硅的缩合度的Q+Q值及Q /(Q+Q)值高,且锌溶出率及亮蓝的分解率低,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形成有致密且均匀的氧化硅被膜。 [0424] (2)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 [0425] [实施例9] [0426] 将卡波姆Ultrez10(日光化学制)1.5g溶解于纯水中,接着,滴加10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来调整pH,制作出含有1.5质量%的卡波姆且pH为7.5的卡波姆水溶液。 [0427] 接着,将该卡波姆水溶液和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C以95∶5的质量比混合之后进行搅拌,得到实施例9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 [0428] 使用粘度计BII型粘度计(东机产业制),在20℃、30rpm的条件下测定该组合物的粘度,结果为10.4Pa·s。 [0429] 从该组合物中采取规定量,使用恒温槽将该采取的试料保持为40℃,在20℃、30rpm的条件下,每隔规定时间测定粘度。将该粘度的结果示于图3。 [0430] [比较例15] [0431] 代替使用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C而使用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35nm;住友大阪水泥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5的含氧化锌组合物。 [0432] 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该组合物的粘度,结果为2.4Pa·s。 [0433] [比较例16] [0434] 在氧化锌粒子(平均粒径25nm;住友大阪水泥制)300g中加入水5700g并通过高速分散机进行搅拌混合,调整氧化锌粒子的含有率为5质量%的氧化锌浆料。 [0435] 一边搅拌该氧化锌浆料一边加温至80℃之后,添加以氧化硅换算为20质量%的硅酸钠水溶液7.5g(相对于氧化锌粒子而言以氧化硅形态为10质量%)。在添加该硅酸钠水溶液期间适当地添加盐酸,以使浆料的pH保持在6~7之间。其后,熟化15分钟。 [0436] 接着,一边搅拌该浆料,一边加入相对于氧化锌粒子的总质量以氧化铝(Al2O3)换算为5质量%的铝酸钠的水溶液(10质量%的铝酸钠水溶液),熟化10分钟之后,加入盐酸来将pH调整为7。 [0437] 其后,熟化30分钟,过滤并水洗所得到的悬浮液,并在130℃下干燥12小时之后,使用喷磨机进行粉碎,得到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被氧化硅及氧化铝包覆的比较例16的表面包覆氧化锌粒子。 [0438] 与实施例5同样地测定该表面包覆氧化锌粒子的锌溶出率,结果为97%。 [0439] 接着,代替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而使用上述表面包覆氧化锌粒子,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比较例16的表面包覆含氧化锌组合物。 [0440] 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该组合物的粘度,结果为2.5Pa·s。 [0441] [比较例17] [0442] 将卡波姆Ultrez10(日光化学制)1.5g溶解于纯水中,接着,滴加10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来调整pH,制作出含有1.5质量%的卡波姆且pH为7.5的卡波姆水溶液。 [0443] 接着,将该卡波姆水溶液和纯水以95∶5的质量比混合之后进行搅拌,得到比较例17的卡波姆水溶液。 [0444] 接着,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该卡波姆水溶液的粘度,结果为9.5Pa·s。 [0445] 从该卡波姆水溶液中采取规定量,使用恒温槽,将该采取的试料保持为40℃,在20℃、30rpm的条件下,每隔规定时间测定粘度。将该粘度的结果示于图3。 [0446] 根据以上结果,确认到如下:实施例9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的锌溶出率得到充分抑制,制作该组合物之后15小时左右为止,粘度下降,但其后的粘度恒定,粘度的下降得到抑制。 [0447] 并且,确认到如下:因经时变化,最初粘度稍微下降,但若经过一定时间以上,则其以后的粘度下降得到抑制。 [0448] 另一方面,确认到如下:比较例15的组合物的调配的氧化锌的锌溶出率高,并且制作组合物之后,粘度立即下降。 [0449] 确认到如下:比较例16的组合物由于被氧化硅及氧化铝包覆的氧化锌粒子的锌离子的溶出抑制效果不充分,因此锌溶出率高,并且制作组合物之后,立即分相,发生粘度下降。 [0450] 比较例17由于在卡波姆水溶液中不含氧化锌,因此不受40℃下的保持时间的影响,粘度为约10Pa·s,保持恒定。 [0451] [实施例10] [0452] 混合与实施例7同样地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C30质量份、氢化二甲基硅油KF-9901(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1.2质量份及异丙醇68.8质量份,并在60℃下搅拌3小时。 [0453] 接着,去除溶剂,在150℃下进行15小时的热处理,得到实施例10的用硅酮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E。 [0454] [实施例11] [0455] 混合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的用硅酮进行了表面处理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E30质量份、聚醚改性硅酮SH3775M(东丽道宁公司制)4.5质量份及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65.5质量份,接着,用珠磨机使其分散,得到实施例11的含有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的组合物。 [0456] 用粒度分布计LB-550(崛場製作所公司制)测定该组合物中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E的分散粒径,其结果,平均分散粒径(D50)为156nm。 [0457] 并且,用棒涂布机,将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将该组合物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成为15质量%的方式稀释而成的组合物涂布于石英基板上,形成厚度为32μm的涂膜。 [0458] 通过SPF分析器UV-1000S(拉斯肥耳公司制)测定该涂膜的分光透射率,其结果,450nm处的光透射率为57%。 [0459] 与C.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的评价 [0460] 对于使用以实施例7及比较例11为基准而得到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在比较例14中所使用的氧化锌,分别对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价。 [0461] “实施例12” [0462] 混合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3质量份、抗坏血酸3质量份及水94质量份而制作混合液,并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 [0463] 该刚混合后的混合液和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均为白色,几乎未观察到变色。 [0464] 并且,通过离心分离,回收该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的上清液,并用分光色度计Color Meter SE-2000(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测定该上清液的色度。其结果,该上清液的* * *L值为99.08,a 值为-0.23,b 值为1.99。 [0465] “比较例18” [0466] 代替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而使用比较例11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对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价。 [0467] 所得到的混合液的刚混合后的色调为白色,但随着搅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色,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变为橙色。 [0468] 与实施例12同样地测定上清液的色度,其结果,L*值为97.88,a*值为-1.26,b**值为3.02,表示黄色的b值的值高于实施例12,变色程度较大。 [0469] “比较例19” [0470] 代替实施例7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而使用在比较例14中所使用的氧化锌,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对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进行评价。 [0471] 所得到的混合液的刚混合后的色调为白色,但随着搅拌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色,搅拌3小时后的混合液变为鲜艳的橙色。 [0472] 与实施例12同样地测定上清液的色度,其结果,L*值为98.03,a*值为-2.69,b**值为8.25,表示黄色的b值的值比实施例12非常高,变色程度非常大。 [0473] 由实施例12、比较例18~19的结果确认到如下:与比较例18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及比较例19的氧化锌相比,实施例12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由于被致密且均匀的二氧化硅被膜包覆,因此维生素C的分解得到抑制,且与维生素C的混合稳定性优异。即,确认到还可以适合使用于使用天然的美白剂等的有机性化妆品。 [047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475] 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将通过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当将氧化硅被膜3 3 4 4 3 4 中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设为Q +Q≥0.6且 4 3 4 Q/(Q+Q)≥0.5,由此,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因此当然应用于需要紫外线屏蔽能力且使用感优异的化妆品,在化妆品以外的领域中使用时,分散剂或树脂的选择幅度宽,能够提高涂料等的设计配合的自由度,其工业上的价值较大。 [0476] 并且,本发明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将通过致密的氧化硅被膜包覆氧化锌粒子的表面而成的氧化硅包覆氧化锌中的氧化锌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1nm以上且50nm以下,3 3 4 4 当将氧化硅被膜中的硅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在Q环境下的存在比设为Q 时,设为 3 4 4 3 4 Q+Q≥0.6且Q /(Q+Q)≥0.5,将通过该氧化锌粒子的光催化活性而产生的亮蓝的分解率设为3%以下,由此,抑制锌离子从氧化锌粒子中向外溶出,当将该氧化硅包覆氧化锌应用于化妆材料时,能够抑制由锌离子的溶出而引起的作为化妆材料的性能下降、变色、粘度增减等,因此当然应用于需要紫外线屏蔽能力且使用感优异的化妆品,在化妆品以外的领域使用时,分散剂或树脂的选择幅度宽,能够提高涂料等的设计配合的自由度,其工业上的价值较大。 |